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贵州智强房地产测绘服务有限公司贵州智强房地产测绘服务有限公司 工工 程程 测测 量量 内部培训资料内部培训资料 2 第六章大比例尺地形图及其测绘第六章大比例尺地形图及其测绘 第一节第一节 测量的定位元素测量的定位元素 1 确定地面点位置 无论采用哪种坐标系和定位方法 都需要测定点位 之间的距离 水平距离 斜距 角度 水平角 垂直角 和高差 这三个量称 为定位元素 利用它可以确定点的平面位置和三维空间位置 2 测定点位 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误差 如果定位从一点开始 逐点施测 不加任何控制和检查 前一点的误差传播到后一点 逐点累积 点位误差愈来 愈大 最后达到不可容许的程度 为了限制误差的传播 测量通常按照 从整 体到局部 先控制后碎部 由高级到低级 逐级控制 的组织原 则 将定位的测量方法分为控制测量和碎部测量两大类 第二节第二节 地形测量地形测量 一一 地地形形测测量量 t to op po og gr ra ap ph hi ic c s su ur rv ve ey y 指的是测绘 地形图的作业 即 对地球表面的地物 地形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位置和高程进行测定 并按一定 比例缩小 用符号和注记绘制成地形图的工作 面积大 小比例尺 的 地 形图测绘基本上采用 航空摄影测量 方法 利用航空像片在室内测图 但面积 较小的或者工程建设需要的地形图 大比例尺 采用全野外数字化 测量 方法 在野外进行测图 二二 地地形形测测量量包包括括控控制制测测量量和和碎碎部部测测量量 1 控制测量是测定一定数量的平面和高程 控制点 为地形测图的依据 数字化测图的控制测量通常分首级控制测量和图根控制测量 首级控制以大 地控制点为基础 用三角测量 导线测量或 GPS 测量方法 在整个测区内 测定一些精度较高 分布均匀的控制点 图根控制测量是在首级控制下 用 小三角测量 交会定点方法等加密满足测图需要的控制点 图根控制点的高 程通常用三角 高程测量或水准测量方法测定 2 碎部测量是测绘地物地形的作业 地物特征点 地形特征点统称为碎 部点 碎部点的平面位置常用极坐标法测定 碎部点的高程通常用视距测量 法测定 第三节第三节 大比例尺地形图及其测绘大比例尺地形图及其测绘 按一定法则 有选择地在平面上表示地球表面各种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 图 通称地图 按内容 地图可分为普通地图及专题地图 普通地图是综合反 映地面上物体和现象一般特征的地图 内容包括各种自地理要素 例如水系 地貌 植被等 和社会经济要素 例如居民点 行政区划及交通线路等 但不 突出表示其中的某一种要素 专题地图是着重表示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中的某 一种或几种要素的地图 如地籍图 地质图和旅游图等 本章主要介绍地形图 3 它是普通地图的一种 地形图是按一定的比例尺 用规定的符号表示地物 地 貌平面位置和高程的正射投影图 3 13 1 比例尺相关知识简介比例尺相关知识简介 地形图上任意一线段的长度与地面上相应线段的实际水平长度之比 称为 地形图的比例尺 1 测图比例尺 图上某一线段的长度与地面上相应线段的水平距离D之比 通常换算为用 分子为 1 的分数形式表示的形式 这种形式即称为测图比例尺 即 1 M 其中 M称为比例尺分母 比例尺主要分为 数字比例尺 1 M 数字比例尺一般用分子为 1 的分数形式表示 设图上某一直线的长度为 d 地面上相应线段的水平长度为 D 则图的比例尺为 M d DD d11 式中 M 为比例尺分母 当图上 1cm 代表地面上水平长度 10m 即 1000cm 时尺就是 由此可见 分母 1000 就是将实地水平长度缩绘在图上的倍数 比例尺的大小是以比例尺的比值来衡量的 分数值越大 分母 M 越小 比 例尺越大 为了满足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需要 测绘和编制了各种不同比例 尺的地形图 通常称 1 1 1 为小比例尺地形图 1 1 50000 和 1 25000 为中比例尺地形图 1 10000 1 5000 1 2000 1 1000 和 1 500 为大比例尺 地形图 建筑类各专业通常使用大比例尺地形图 按照地形图图式规定 比例 尺书写在图幅下方正中处 图示比例尺 为了用图方便 以及减弱由于图纸伸缩而引起的误差 在绘制地形图时 常在图上绘 制图示比例尺 1 1000 的图示比例尺 绘制时先在图上绘两条平 行线 再把它分成若干相等的线段 称为比例尺的基本单位 般为 2cm 将 左端的一段基本单位又分成十等分 每等分的长度相当于实地 2m 而每一基本 单位所代表的实地长度为 2cm 1000 20m 如图 7 1 所示 1 5001 500 图图 7 17 1 直线比例尺直线比例尺 2 地形图分类 1 大比例尺地形图 1 500 1 1000 1 2000 1 5000 4 2 中小比例尺地形图 1 10000 1 25000 1 50000 1 3 小比例尺地形图 小于 1 的地形图 3 比例尺精度 一般认为 人的肉眼能分辨的图上最小距离是 0 1mm 因此通常把图上 0 1mm 所表示的实地水平长度 称为比例尺的精度 根据比例尺的精度 可以 确定在测图时量距应准确到什么程度 例如 测绘 1 1000 比例尺地形图时 其比例尺的精度为 0 1m 故量距的精度只需 0 1m 小于 0 1mm 在图上表示不出 来 另外 当设计规定需在图上能量出的实地最短长度时 根据比例尺的精度 可以确定测图比例尺 比例尺越大 表示地物和地貌的情况越详细 精度越高 但是必须指出 同一测区 采用较大比例尺测图往往比采用较小比例尺测固的 工作量和投资将增加数倍 因此采用哪一种比例尺测图 应从工程规划 施工 实际需要的精度出发 不应盲目追求更大比例尺的地形图 人眼在图上能分辨的最小距离为 0 1mm 因此在地形图上 0 1mm 所代表的 地面上的实地距离称为比例尺精度 即 比例尺精度 0 1M mm 根据比例尺精度可以知道地面上量距应准确到什么程度 比例尺越大 表 示地形变化的状况越详细 精度越高 所以测图比例尺应根据用图的需要来确 定 工程常用的几种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比例尺精度 如表 7 1 所列 表表 7 17 1 比例尺精度对照表比例尺精度对照表 比例尺1 5001 10001 20001 5000 比例尺精度 m 0 050 100 200 50 3 23 2 地形图的分幅和编号地形图的分幅和编号 为了便于管理和使用地形图 需要将各种比例尺的地形图进行统一的分幅 和编号 地形图分幅和编号的方法分为两类 一类是按经纬线分幅的梯形分幅 法 又称为国际分幅 另一类是按坐标格网分幅的矩形分幅法 一 地形围的梯形分幅与编号 1 1 比例尺图的分幅与编号 按国际上的规定 1 的世界地图实行统一的分幅和编号 即自赤道向北或 向南分别按纬差 4 分成横列 各列依次用 A B V 表示 自经度 180 开 始起算 自西向东按经差 6 分成纵行 各行依次用 l 2 60 表示 每一幅图 的编号由其所在的 横列一纵行 的代号组成 例如北京某地的经度为东经 118 24 20 纬度为 39 56 30 则所在的 1 比例尺图的图号为 J 50 如图 7 2 所示 2 1 比例尺图的分幅和编号 5 将一幅 1 的图 按经差 30 纬差 20 分为 144 幅 1 的图 如图 7 3 所 示 图图 7 27 2 北半球东侧北半球东侧 1 1 100100 万地图的国际分幅与编号万地图的国际分幅与编号 图图 7 37 3 1 501 50 万 万 1 251 25 万 万 1 101 10 万地形图分幅与编号万地形图分幅与编号 3 1 50000 1 25000 1 10000 图的分幅和编号 这三种比例尺图的分幅编号都是以 1 比例尺因为基础的 每幅 1 的图 划 分成 4 幅 1 50000 的图 分别在 1 的图号后写上各自的代号 A B C D 每幅 1 50000 的图又可分为 4 幅 1 2 50000 的图 分别以 1 2 3 4 编号 每幅 1 图 分为 64 幅 1 10000 的图 分别以 1 2 64 表示 如图 7 4 所示 6 图图 7 47 4 1 51 5 万 万 1 2 51 2 5 万 万 1 11 1 万地形图分幅与编号万地形图分幅与编号 图图 7 57 5 1 1 500 1500 1 20002000 地形地形 图分幅与编号图分幅与编号 4 1 5000 和 l 2000 比例尺图的分幅编号 1 5000 和 1 2000 比例尺图的分幅编号是在 1 10000 图的基础上进行的 每幅 1 10000 的图分为 4 幅 1 5000 的图 分别在 1 10000 的图号后面写上各 自的代号 a b c d 每幅 1 5000 的图因又分成 9 幅 1 2000 的图 分别以 l 2 9 表示 如图 7 4 所示 二 地形图的矩形分幅与编号 大比例尺地形图大多采用矩形分幅法 它是按统一的直角坐标格网划分的 采用矩形分幅时 大比例尺地形图的编号 一般采用图幅西南角坐标公里数编 号法 其西南角的坐标 X 3530 0km y 531 0km 所以其编号为 3530 0 531 0 编号时 比例尺为 1 500 地形图 坐标值取至 0 01km 而 1 1000 1 2000 地形图取至 0 1km 某些工矿企业和城镇 面积较大 而且测绘有几种不同比例尺的地形图 编号时是以 1 5000 比例尺图为基础 并作为包括在本图幅中的较大比例尺图 幅的基本图号 例如 某 1 5000 图幅西南角的坐标值 x 20km y 10km 则 其图幅编号为 20 10 这个图号将作为该图幅中的较大比例尺所有图幅的基 本图号 也就是在 1 5000 图号的末尾分别加上罗马字 就是 1 2 千比例尺图幅的编号 同样 在 1 2000 图幅编号的末尾分别再加上 7 就是 1 1000 图幅的编号 在 1 1000 比例尺的图号末尾再加 上 就是 1 500 图幅的编号 如图 7 5 所示 3 33 3 图名和图廓图名和图廓 一 图名和图号 图名也就是本幅图的名称 是以所在图幅内最著名的地名 厂矿企业和村 庄的名称来命名的 为了区别各幅地形图所在的位置关系 每幅地形图上都编 有图号 图号是根据地形图分幅和编号方法编定的 并把它标注在北图廓上方 的中央 二 接图表 说明本图幅与相邻图幅的关系 供索取相邻图幅时用 通常是中间一格画 有斜线的代 表本图幅 四邻分别注明相应的图号 或图名 并绘注在图廓的 左上方 见图 7 4 所示 在各种比例尺表示的图上 除了接图表以外 还把相 邻图幅的图号分别注在东 西 南 北图廓线中间 进一步表明与相邻的四幅 图的位置关系 三 图廊 图廓是地形图的边界 矩形图幅只有内 外图廓之分 内图廓就是坐标格 网线 也是图幅的边界线 在内图廓外四角处注有坐标值 并在内廓线内侧 每隔 10cm 绘有 5mm 的短线 表示坐标格网线的位置 在图幅内绘有每隔 10cm 的坐标格网交叉点 外图廓是最外边的粗线 在城市规划以及给排水线路等设计工作中 有时需用 1 10000 或 1 25000 的地形图 这种图的图廓有内图廓 分图廓和外图廓之分 内图廓是经线和纬 线 也是该图幅的边界线 内 外图廓之间为分图廓 它绘成为若干段黑白相 问的线条 每段黑线或白线的长度 表示实地经差或纬差 1 分图廓与内图 廓之间 注记了以公里为单位的平面直角坐标值 如图 7 6 所示 图图 7 67 6 图廓及坐标格网图图廓及坐标格网图 图图 7 7 7 7 三北方向图三北方向图 8 四 三北方向关系图 在中 小比例尺图的南图廓线的右下方 还绘有真子午线 磁子午线和坐 标纵轴 中央子午线 方向这三者之间的角度关系 称为三北方向图 利用该 关系图 可对图上任一方向的真方位角 磁方位角和坐标方位角三者间作相互 换算 此外 在南 北内图廓线上 还绘有标志点 P 和 P 该两点的连线即为 该图幅的磁子午线方向 有了它利用罗盘可将地形图进行实地定向 如图 7 7 所示 第四节第四节 地物符号地物符号 地形是地物和地貌的总称 地物是地面上天然或人工形成的物体 如湖泊 河流 房屋 道路等 地面上的地物和地貌 应按国家测绘总局颁发的 地形 图图式 中规定的符号表示于图上 其中地物符号有下列几种 一 比例符号 有些地物的轮廓较大 如房屋 稻田和湖泊等 它们的形状和大小可以按 测图比例尺缩小 并用规定的符号绘在图纸上 这种符号称为比例符号 如图 7 8 所示 图图 7 87 8 比例符号比例符号 二 非比例符号 有些地物 如三角点 水准点 独立树和里程碑等 轮廓较小 无法将其 形状和大小按比例绘到图上 则不考虑其实际大小 而采用规定的符号表示之 这种符号称为非比例符号 非比例符号不仅其形状和大小不按比例绘出 而且符号的中心位置与该地 物实地的中心位置关系 也随各种不同的地物而异 在测图和用图对应注意下 列几点 1 规则的几何图形符号 圆形 正方形 三角形等 以图形几何中心点 为实地地物的中心位置 2 底部为直角形的符号 独立树 路标等 以符号的直角顶点为实地地 物的中心位置 3 宽底符号 烟囱 岗亭等 以符号底部中心为实地地物的中心位置 4 几种图形组合符号 路灯 消火栓等 以符号下方图形的几何中心为 实地地物的中心位置 9 5 下方无底线的符号 山洞 窑洞等 以符号下方两端点连线的中心为 实地地物的中心位置 各种符号均按直立方向描绘 即与南图廓垂直 如图 7 9 所示 图图 7 97 9 非比例符号非比例符号 三 半比例符号 线形符号 对于一些带状延伸地物 如道路 通讯线 管道 垣栅等 其长度可按比 例尺缩绘 而宽度无法按比例尺表示的符号称为半比例符号 这种符号的中心 线 一般表示其实地地物的中心位置 但是城墙和垣栅等 地物中心位置在其 符号的底线上 如图 7 10 所示 图图 7 107 10 半比例符号 线形符号 半比例符号 线形符号 四 地物注记 用文字 数字或特有符号对地物加以说明者 称为地物注记 诸如城镇 工厂 河流 道路的名称 桥梁的长宽及载重量 江河的流向 流速及深度 道路的去向及森林 果树的类别等 都以文字或特定符号加以说明 但是 当 等高距过小时 图上的等高线过于密集 将会影响图面的清晰醒目 因此 在 测绘地形图时 等高距的大小是根据测图比例尺与测区地形情况来确定的 如 图 7 11 所示 10 图图 7 117 11 地物符号地物符号 部分地物符号的规定见表 7 2 所示 表表 7 27 2 地物符号表 节选 地物符号表 节选 编 号 符号名称图例 编 号 符号名称图例 1 坚固房屋 4 房屋层 数 11 灌木林 2 普通房屋 2 房屋层 数 12 菜地 3 窑 洞 1 住人的 2 不住人 的 3 地面下 的 13 高压线 4 台 阶 14 低压线 5 花 圃 15 电杆 6 草地 16 电线架 7 经济作物 地 17 18 砖 石及混凝 土围墙 土围墙 8 水生经济 作物地 19 栅栏 栏杆 9 水稻田 20 篱 笆 10 旱地 第五节第五节 地貌符号地貌符号 等高线等高线 地貌是指地表面的高低起伏状态 它包括山地 丘陵和平原等 在图上表 示地貌的方法很多 而测量工作中通常用等高线表示 因为用等高线表示地貌 不仅能表示地面的起伏形态 并且还能表示出地面的坡度和地面点的高程 如 图 7 12 所示 本节讨论用等高线表示地貌的方法 地貌的方法 11 图图 7 127 12 某地区地貌某地区地貌 图图 7 137 13 等高线的概念等高线的概念 一 等高线的概念 等高线是地面上高程相同的点所连接而成的连续闭合曲线 设有一座位于 平静湖水中的小山头 山顶被湖水恰好淹没时的水面高程为 100 米 然后水位 下降 5m 露出山头 此时水面与山坡就有一条交线 而且是闭合曲线 曲线上 各点的高程是相等的 这就是高程为 95m 的等高线 随后水位又下降 5m 山坡 与水面又有一条交线 这就是高程为 90m 的等高线 依次类推 水位每降落 5m 水面就与地表面相交留下一条等高线 从而得到一组高差为 5m 的等高线 设想把这组实地上的等高线沿铅垂线方向投影到水平面 H 上 并按规定的比例 尺缩绘到图纸上 就得到用等高线表示该山头地貌的等高线图 如图 7 13 所 示 二 等高距和等高线平距 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差称为等高距 常以 h 表示 在同一幅地形图上 等 高距是相同的 相邻等高线之间的水平距离称为等高线平距 常以 d 表示 因为同一张地 形图内等高距是相同的 所以等高线平距 d 的大小直接与地面坡度有关 等高 线平距越小 地面坡度就越大 平距越大 则坡度越小 坡度相同 平距相等 因此 可以根据地形图上等高线的疏 密来判定地面坡度的缓 陡 同时还可 以看出 等高距越小 显示地貌就越详细 等高距越大 显示地貌就越简略 还有某些特殊地貌 如冲沟 滑坡等 其表示方法参见地形图图式 1 500 1 1000 1 2000 地形图图式 GB T 7929 1995 1 500 1 1000 1 2000 地形图要素分类与代码 GB T 14804 93 1 5000 1 10000 地形图图式 GB T 5791 93 三 典型地貌的等高线 12 地面上地貌的形态是多样的 对它进行仔细分析后 就会发现它们不外是 几种典型地貌的综合 了解和熟悉用等高线表示典型地貌的特征 将有助于识 读 应用和测绘地形图 典型地貌有 1 山丘和洼地 盆地 山丘和洼地的等高线都是一组闭合曲线 在地形图上区分山丘或洼地的方 法是 凡是内圈等高线的高程注记大于外圈者为山丘 小于外圈者为洼地 如 果等高线上没有高程注记 则用示坡线来表示 如图 7 14 所示 示坡线是垂直于等高线的短线 用以指示坡度下降的方向 示坡线从内圈 指向外圈 说明中间高 四周低 为山丘 示坡线从外圈指向内圈 说明四周 高 中间低 故为洼地 如图 7 15 所示 图图 7 147 14 山头等高线山头等高线 图图 7 157 15 洼地等高线洼地等高线 2 山脊和山谷 山脊是沿着一个方向延伸的高地 山脊的最高棱线称为山脊线 山脊等高 线表现为一组凸向低处的曲线 如图 7 16 所示 山谷是沿着一个方向延伸的洼地 位于两山脊之间 贯穿山谷最低点的连 线称为山谷线 山谷等高线表现为一组凸向高处的曲线 如图 7 17 所示 山脊附近的雨水必然以山脊线为分界线 分别流向山脊的两侧 因此 山 脊又称分水线 而在山谷中 雨水必然由两侧山坡流向谷底 向山谷线汇集 因此 山谷线又称集水线 图图 7 167 16 山脊等高线山脊等高线 图图 7 177 17 山谷等高线山谷等高线 3 鞍部 13 鞍部是相邻两山头之间呈马鞍形的低凹部位 鞍部往往是山区道路通过的 地方 也是两个山脊与两个山谷会合的地方 鞍部等高线的特点是在一圈大的 闭合曲线内 套有两组小的闭合曲线 如图 7 18 所示 图图 7 187 18 鞍部鞍部 图图 7 197 19 陡崖和悬崖陡崖和悬崖 4 陡崖和悬崖 陡崖是坡度在 70 以上的陡峭崖壁 有石质和土质之分 悬崖是上部突出 下部凹进的陡崖 这种地貌的等高线出现相交 俯视时 隐蔽的等高线用虚线表示 如图 7 19 所示 四 等高线的分类 1 首曲线 在同一幅图上 按规定的等高距描绘的等高线称首曲线 也称基本等高线 它是宽度为 0 15mm 的细实线 2 计曲线 为了读图方便 凡是高程能被 5 倍基本等高距整除的等高线加粗描绘 称 为计曲线 3 间曲线和助曲线 当首曲线不能显示地貌的特征时 按二分之一基本等高距描绘的等高线称 为间曲线 在图上用长虚线表示 有时为显示局部地貌的需要 可以按四分之 一基本等高距描绘的等高线 称为助曲线 一般用短虚线表示 五 等高线的特性 1 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高程都相等 2 等高线是闭合曲线 如不在本图幅内闭合 则必在图外闭合 3 除在悬崖或绝壁处外 等高线在图上不能相交或重合 4 等高线的平距小 表示坡度陡 平距大表示坡度缓 平距相等则坡度相 等 5 等高线与山脊线 山谷线成正交 控制测量工作结束后 就可根据图根控制点测定地物 地貌特征点的平面 位置和高程 并按规定的比例尺和符号缩绘成地形图 测绘地形图的方法有经 14 纬仪测绘法 光电测距仪测绘法 小平板仪与经纬仪联合测绘法和摄影测量方 法等 第六节第六节 测图前的准备工作测图前的准备工作 测图前 除做好仪器 工具及资料的准备工作外 还应着重做好测图板的 准备工作 它包括图纸的准备 绘制坐标格网及展绘控制点等工作 一 图纸准备 为了保证测图的质量 应选用质地较好的图纸 对于临时性测图 可将方 格图纸直接固定在图板上进行测绘 对于需要长期保存的地形图 为了减少图 纸变形 应将图纸祷糊在锌板 铝板或胶合板上 目前 各测绘部门大多采用聚脂薄膜 其厚度为 0 07 0 1mm 表面经打 毛后 便可代替图纸用来测图 聚脂薄膜具有透明度好 伸缩性小 不怕潮湿 牢固耐用等优点 如果表面不清洁 还可用水洗涤 并可直接在底图上着墨复 晒蓝图 但聚脂薄膜有易燃 易折和老化等缺点 故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防火 防折 二 绘制坐标格网 为了准确地将图根控制点展绘在图纸上 首先要在图纸上精确地绘制 10cm 10cm 的直角坐标格网 如图 7 20 所示 绘制坐标格网可用坐标仪或坐标格网尺等专用仪器工具 三 展绘控制点 展点前 要按图的分幅位置 将坐标格网线的坐标值注在相应格网边线的 外侧 如图 7 21 所示 展点时 先要根据控制点的坐标 确定所在的方格 将 图幅内所有控制点展绘在图纸上 并在点的右侧以分数形式注明点号及高程 最后用比例尺量出各相邻控制点之间的距离 与相应的实地距离比较 其差值 不应超过图上 0 3mm 15 图图 7 207 20 对角线法绘制方格网对角线法绘制方格网 图图 7 217 21 控制控制 点的展绘点的展绘 第七节第七节 碎部测量碎部测量 碎部测量就是测定碎部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 下面分别介绍碎部点的选择 和碎部测量的方法 一 碎部点的选择 前已述及碎部点应选地物 地貌的特征点 对于地物 碎部点应选在地物 轮廓线的方向变化处 如房角点 道路转折点 交叉点 河岸线转弯点以及独 立地物的中心点等 连接这些特征点 便得到与实地相似的地物形状 由于地 物形状极不规则 一般规定主要地物凸凹部分在图上大于 0 4mm 均应表示出来 小于 0 4mm 时 可用直线连接 对于地貌来说 碎部点应选在最能反应地貌特 征的山脊线 山谷线等地性线上 如山顶 鞍部 山脊 山谷 山坡 山脚等 坡度变化及方向变化处 根据这些特征点的高程勾绘等高线 即可得地貌在图 上表示出来 16 二 经纬仪测绘法 经纬仪测绘法的实质是按极坐标定点进行测图 观测时先将经纬仪安置在 测站上 绘图板安置于测站旁 用经纬仪测定碎部点的方向与已知方向之间的 夹角 测站点至碎部点的距离和碎部点的高程 然后根据测定数据用量角器和 比例尺把碎部点的位置展绘在图纸上 并在点的右侧注明其高程 再对照实地 描绘地形 此法操作简单 灵活 适用于各类地区的地形图测绘 操作步骤如 下 1 安置仪器于测站点 A 控制点 上 量取仪器高 I 填入手簿 详见 工 程测量实训指导 第 29 页表 2 7 2 先定向 然后置水平度盘读数为 0 00 00 后视另一控制点 B 3 立尺员依次将水准尺立在地物 地貌特征点上 立尺前 立尺员应弄清 楚实测范围和实地情况 选定立尺点 并与观测员 绘图员共同商定跑尺路线 4 观测员转动照准部 瞄准标尺 读视距间隔 中丝读数 竖盘读数及水 平角 5 记录员将测得的视距间隔 中丝读数 竖盘读数及水平角依次填入手簿 对于有特殊作用的碎部点 如房角 山头 鞍部等 应在备注中加以说明 6 计算时根据视距读数 竖盘读数或竖直角度 用计算器计算出碎部点的 水平距离和高程 7 展绘碎部点时 用细针将量角器的圆心插在图上测站点 A 处 转动量角 器 将量角器上等于水平角值的刻划线对准起始方向线 此时量角器的零方向 便是碎部点方向 然后用测图比例尺按测得的水平距离在该方向上定出点的位 置 并在点的右侧注明其高程 同以上方法 测出其余各碎部点的平面位置与高程 绘于图上 并随测随 绘等高线和地物 为了检查测图质量 仪器搬到下一测站时 应先观测前站所测的某些明显 碎部点 以检查由两个测站测得该点平面位置和高程是否相同 如相差较大 则应查明原因 纠正错误 再继续进行测绘 若测区面积较大 可分成若干图幅 分别测绘 最后拼接成全区地形图 为了相邻图幅的拼接 每幅图应测出图廓外 5mm 三 光电测距仪测绘法 光电测距仪测绘地形图与经纬仪测绘法基本相同 所不同者是用光电测距 来代替经纬仪视距法 四 小平板仪与经纬仪联合测图法 17 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将小平板仪安置在测站上 以描绘测站至碎部点的方向 而将经纬仪安置在测站旁边 以测定经纬仪至碎部点的距离和高差 最后用方 向与距离交会的方法定出碎部点在图上的位置 在工矿企业测绘地形图时 为满足改建或扩建的需要 对于厂房角点 地 下管线检查井中心及烟囱中心等主要地物 要测出其坐标和高程 在此情况下 水平角要用经纬仪观测半个测回 距离用钢尺丈量 高程用水准测量方法观测 五 碎部测量注意事项 1 观测人员在读取竖盘读数时 要注意检查竖盘指标水准管气泡是否居中 每观测 20 30 个碎部点后 应重新瞄准起始方向检查其变化情况 经纬仪测绘 法起始方向度盘读数偏差不得超过 4 小平板仪测绘时起始方向偏差在图上 不得大于 0 3mm 2 立尺人员应将水准尺竖直 并随时观察立尺点周围情况 弄清碎部点之 问的关系 地形复杂时还需绘出草图 以协助绘图人员做作好绘图工作 3 绘图人员要注意图面正确整洁 注记清晰 并做到随测点 随展绘 随 检查 4 当每站工作结束后 应进行检查 在确认地物 地貌无测错或漏测时 方可迁站 第八节第八节 地形图的绘制地形图的绘制 在外业工作中 当碎部点展绘在图上后 就可对照实地随时描绘地物和等 高线 如果测区较大 由多幅图拼接而成 还应及时对各图幅衔接处进行拼接 检查 经过检查与整饰 才能获得符合要求的地形图 一 地物描绘 地物要按地形图图式规定的符号表示 房屋轮廓需用直线连接起来 而道 路 河流的弯曲部分则是逐点连成光滑的曲线 不能依比例描绘的地物 应按 规定的非比例符号表示 二 等高线勾绘 勾绘等高线时 首先用铅笔轻轻描绘出山脊线 山谷线等地性线 再根据 碎部点的高程勾绘等高线 不能用等高线表示的地貌 如悬崖 峭壁 土堆 冲沟 雨裂等 应按图式规定的符号表示 由于碎部点是选在地面坡度变化处 因此相邻点之间可视为均匀坡度 这 样可在两相邻碎部点的连线上 按平距与高差成比例的关系 内插出两点间各 条等高线 定出其它相邻两碎部点间等高线应通过的位置 将高程相等的相邻 点连成光滑的曲线 即为等高线 18 勾绘等高线时 要对照实地情况 先画计曲线 后画首曲线 并注意等高 线通过山脊线 山谷线的走向 地形图等高距的选择与测图比例尺和地面坡度 有关 三 地形图的拼接 检查与整饰 1 地形图的拼接 测区面积较大时 整个测区必须划分为若干幅图进行施测 这样 在相邻 图幅连接处 由于测量误差和绘图误差的影响 无论是地物轮廓线 还是等高 线往往不能完全吻合 相邻左 右两图幅相邻边的衔接情况 房屋 河流 等 高线都有偏差 拼接时用宽 5 6cm 的透明纸蒙在左图幅的接图边上 用铅笔把 坐标格网线 地物 地貌描绘在透明纸上 然后再把透明纸按坐标格网线位置 蒙在右图幅衔接边上 同样用铅笔描绘地物和地貌 当用聚脂薄膜进行测图时 不必描绘图边 利用其自身的透明性 可将相邻两幅图的坐标格网线重叠 若 相邻处的地物 地貌偏差不超过规定的要求时 则可取其平均位置 并据此改 正相邻图幅的地物 地貌位置 2 地形图的检查 为了确保地形图质量 除施测过程中加强检查外 在地形图测完后 必须 对成图质量作一次全面检查 1 室内检查 室内检查的内容有 图上地物 地貌是否清晰易读 各种符号注记是否正 确 等高线与地形点的高程是否相符 有无矛盾可疑之处 图边拼接有无问题 等 如发现错误或疑点 应到野外进行实地检查修改 2 外业检查 巡视检查根据室内检查的情况 有计划地确定巡视路线 进行实地对照查 看 主要检查地物 地貌有无遗漏 等高线是否逼真合理 符号 注记是否正 确等 仪器设站检查根据室内检查和巡视检查发现的问题 到野外设站检查 除 对发现的问题进行修正和补测外 还要对本测站所测地形进行检查 看原测地 形图是否符合要求 仪器检查量每幅图一般为 10 左右 3 地形图的整饰 当原图经过拼接和检查后 还应清绘和整饰 使图面更加合理 清晰 美 观 整饰的顺序是先图内后图外 先地物后地貌 先注记后符号 图上的注记 地物以及等高线均按规定的图式进行注记和绘制 但应注意等高线不能通过注 记和地物 最后 应按图式要求写出图名 图号 比例尺 坐标系统及高程系 统 施测单位 测绘者及测绘日期等 第九节第九节地形测量相关规范地形测量相关规范 1 1 测图比例尺的选用 测图比例尺的选用 19 比例尺用途 1 5000可行性研究 总体规划 厂址选择 初步设计等 1 2000可行性研究 初步设计 矿山总图管理 城镇详细规划等 1 1000 1 500 初步设计 施工图设计 城镇 工矿总图管理 竣工验收等 2 2 地形类别划分和地形图基本等高距的确定 地形类别划分和地形图基本等高距的确定 1 根据地面倾角大小确定地形类别 平坦地 a 3 丘陵地 3 a 10 山地 10 a 25 高山地 a 25 2 地形图的基本等高距 比例尺 地形类别 1 5001 10001 20001 5000 平坦地0 50 512 丘陵地0 5125 山地1125 高山地1225 注 一个测区同一比例尺 一种等高距 3 3 地形点的最大点位距离 不应大于下表规定 地形点的最大点位距离 不应大于下表规定 比例尺1 5001 10001 20001 5000 一般地区153050100 断面间102040100 水域断面上测 点间 5102050 注 水域测图的断面间距和断面的测点间距 根据地形变化和用图要求 可适当加密 或放宽 4 4 地形图上高程点的注记 地形图上高程点的注记 当基本等高距为 0 5 米时 应精确至 0 01 米 当基本等高距大于 0 5 米时 应精确至 0 1 米 以上规范内容是基本的几条规范 具体规范内容请参照 工程测量规范 GB 50026 2007 1 500 1 1000 1 2000 地形图图式 GB T 7929 1 5000 1 10000 地形图图式 GB T 5791 1 500 1 1000 1 2000 地形图要素与分类代码 GB 14804 1 5000 1 10000 1 25000 1 5000 1 地形图要素与分类代码 GB T 15660 测绘技术设计标准 20 CH T 1004 2005 测绘技术总结编写规定 CH T 1001 2005 第十节第十节 地形测量的作业流程 方法和要求地形测量的作业流程 方法和要求 一 地形测量作业流程一 地形测量作业流程 二 地形测量方法及要求二 地形测量方法及要求 一 一 图跟点 图跟点 1 测量直接供地形测图使用的控制点 称为图根控制点 简称图根点 测 定图根点位置的工作 称为图根控制测量 图根控制点的密度 包括高级控制 点 取决于测图比例尺和地形的复杂程度 平坦开阔地区图根点的密度一般不 低于表 1 1 的规定 地形复杂地区 城市建筑密集区和山区 可适当加大图根 点的密度 技术设计 踏勘 选点 建标 埋石 仪器检校 控制测量 含图根点测量 碎部测量数据采集 数据传输与处理 内业编绘成图或清绘 建库打印蓝晒 技术总结报告 检查验收 21 表 1 1 图根点的密度 测图比例尺1 500 1 1 000 1 2 000 1 5 000 图根点密度 点 km2 1505015 5 2 图根点或测站点的精度以相对于邻近控制点的中误差来衡量 其点位中 误差不应超过图上 0 1 其高程中误差不应超过测图基本等高距的 1 10 3 为了节约 图根点可以采用临时地面标志 4 图根点的密度因测图使用的仪器不同要求也不同 只要能够保证碎部点 的平面高程精度即可 二 二 地形测量测绘内容及取舍 地形测量测绘内容及取舍 地形图应表示测量控制点 居民地和垣栅 工矿建筑物及其他设施 交通及附属设施 管线及附属设施 水系及附属设施 境界 地貌和土质 植被等各项地物 地貌要素 以及地理名称注记等 并着重显示与测图用途有 关的各项要素 地物 地貌的各项要素的表示方法和取舍原则 除应按现行国家标准 地形图图式执行外 还应符合如下有关规定 1 测量控制点测绘 1 1 测量控制点是测绘地形图和工程测量施工放样的主要依据 在图上应 精确表示 1 2 各等级平面控制点 导线点 图根点 水准点 应以展点或测点位置 为符号的几何中心位置 按图式规定符号表示 2 居民地和垣栅的测绘 2 1 居民地的各类建筑物 构筑物及主要附属设施应准确测绘实地外围轮 廓和如实反映建筑结构特征 2 2 房屋的轮廓应以墙基外角为准 并按建筑材料和性质分类 注记层数 1 500 与 1 1000 比例尺测图 房屋应逐个表示 临时性房屋可舍去 1 2000 比例尺测图可适当综合取舍 图上宽度小于 0 5mm 的小巷可不表 示 2 3 建筑物和围墙轮廓凸凹在图上小于 0 4mm 简单房屋小于 0 6mm 时 可 用直线连接 2 4 1 500 比例尺测图 房屋内部天井宜区分表示 1 1000 比例尺测图 图上 6mm2以下的天井可不表示 2 5 测绘垣栅应类别清楚 取舍得当 城墙按城基轮廓依比例尺表示 城 楼 城门 豁口均应实测 围墙 栅栏 栏杆等可根据其永久性 规整性 重 要性等综合考虑取舍 22 2 6 台阶和室外楼梯长度大于 3 米 宽度大于 1 米的应在图中表示 2 7 永久性门墩 支柱大于 1 米的依比例实测 小于 1 米的测量其中心位 置 用符号表示 重要的墩柱无法测量中心位置时 要量取并记录偏心距和偏 离方向 2 8 建筑物上突出的悬空部分应测量最外范围的投影位置 主要的支柱也 要实测 3 工矿建 构 筑物及其它设施的测绘 3 1 工矿建 构 筑物及其它设施的测绘 图上应准确表示其位置 形状 和性质特征 3 2 工矿建 构 筑物及其它设施依比例尺表示的 应实测其外部轮廓 并配置符号或按图式规定用依比例尺符号 不依比例尺表示的 应准确测定其 定位点或定位线 用不依比例尺符号表示 4 交通及附属设施测绘 4 1 交通及附属设施的测绘 图上应准确反映陆地道路的类别和等级 附 属设施的结构和关系 正确处理道路的相交关系及与其它要素的关系 正确表 示水运和海运的航行标志 河流和通航情况及各级道路的通过关系 4 2 铁路轨顶 曲线段取内轨顶 公路路中 道路交叉处 桥面等应测注 高程 隧道 涵洞应测注底面高程 4 3 公路与其它双线道路在图上均应按实宽依比例尺表示 公路应在图上 每隔 15 20mm 注出公路技术等级代码 国道应注出国道路线编号 公路 街道 按其铺面材料分为水泥 沥青 砾石 条石或石板 硬砖 碎石和土路等 应 分别以砼 沥 砾 石 砖 碴 土等注记于图中路面上 铺面材料改变处应 用点线分开 4 4 铁路与公路或其它道路平面相交时 铁路符号不中断 而将另一道路 符号中断 城市道路为立体交叉或高架道路时 应测绘桥位 匝道与绿地等 多层交叉重叠 下层被上层遮住的部分不绘 桥墩或立柱 视用图需要表示 垂直的挡土墙可绘实线而不绘挡土墙符号 4 5 路堤 路堑应按实地宽度绘出边界 并应在其坡顶 坡脚适当测注高 程 4 6 道路通过居民地不宜中断 应按真实位置绘出 高速公路应绘出两侧 围建的栅栏 或墙 和出入口 注明公路名称 中央分隔带视用图需要表示 市区街道应将车行道 过街天桥 过街地道的出入口 分隔带 环岛 街心花 园 人行道与绿化带绘出 4 7 跨越河流或谷地的桥梁 应实测桥头 桥身和桥墩位置 加注建筑结 构 码头应实测轮廓线 有专有名称的加注名称 无名称者注 码头 码头上 的建筑应实测并以相应符号表示 23 4 8 大车路 乡村路 内部道路按比例实测 宽度小于 1 米时只测路中线 以小路符号表示 5 管线测绘 5 1 永久性的电力线 电信线均应准确表示 电杆 铁塔位置应实测 当 多种线路在同一杆架上时 只表示主要的 城市建筑区内电力线 电信线可不 连线 但应在杆架处绘出线路方向 各种线路应做到线类分明 走向连贯 5 2 架空的 地面上的 有管堤的管道均应实测 分别用相应符号表示 并注明传输物质的名称 当架空管道直线部分的支架密集时 可适当取舍 地 下管线检修井宜测绘表示 5 3 污水篦子 消防栓 阀门 水龙头 电线箱 电话亭 路灯 检修井 均应实测中心位置 以符号表示 必要时标注用途 6 水系测绘 6 1 江 河 湖 海 水库 池塘 泉 井等及其它水利设施 均应准确 测绘表示 有名称的加注名称 根据需要可测注水深 也可用等深线或水下等 高线表示 6 2 河流 溪流 湖泊 水库等水涯线 按测图时的水位测定 当水涯线 与陡坎线在图上投影距离小于 1mm 时 以陡坎线符号表示 河流在图上宽度小 于 5mm 沟渠在图上宽度小于 1mm 1 2000 在形图上小于 0 5mm 的用单线表 示 6 3 海岸线以平均大潮高潮的痕迹所形成的水陆分界线为准 各种干出滩 在图上用相应的符号或注记表示 并适当测注高程 6 4 水位高及施测日期视需要测注 水渠应测注渠顶边和渠底高程 时令 河应测注河床高程 堤 坝应测注顶部及坡脚高程 池塘应测注塘顶边及塘底 高程 泉 井应测注泉的出水口与井台高程 并根据需要注记井台至水面的深 度 7 境界测绘 7 1 境界的测绘 图上应正确反映境界的类别 等级 位置以及与其它要 素的关系 7 2 县 区 旗 和县以上境界应根据勘界协议 有关文件准确清楚地绘 出 界桩 界标应测坐标展绘 乡 镇和乡级以上国营农 林 牧场以及自然 保护区界线按需要测绘 7 3 两级以上境界重合时 只绘高一级境界符号 8 地貌和土质的测绘 8 1 地貌和土质的测绘 图上应正确表示其形态 类别和分布特征 8 2 自然形态的地貌宜用等高线表示 崩塌残蚀地貌 坡 坎和其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公路工程试验检测师考试复习要点:(道路工程)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二
- 阿里地区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月考测试试卷
- 阿图什市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模拟试卷
- 安徽省2025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英语考题及答案
- 2025 年小升初天津市初一新生分班考试英语试卷(带答案解析)-(外研版)
- 云南师大附中2026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四)理综-答案
- 医学检验科2025年度生物安全培训考核试卷
- 2025年山东卷政治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
- 社区消防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官方商铺合同范本
- 2025新版企业员工劳动合同范本
- 2025年全国版图知识竞赛(中学组)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详解(5卷)
- 口才与演讲训练教程(第四版)课件2-2普通话训练
- 新教师三年职业成长规划
- 理化检测员考试题及答案
- 公司适用法律法规标准清单2025年08月更新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五五”规划》全文
- 美发店租工位合同协议
- GB/T 196-2025普通螺纹基本尺寸
- U9_生产管理_Unit2_备料的领用与发放_V2.1
- 压力容器制造通用工艺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