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性病_第1页
微生物学性病_第2页
微生物学性病_第3页
微生物学性病_第4页
微生物学性病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节:结核病第二节:伤寒病第三节:细菌性痢疾第四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第五节:流行性乙型脑炎第六节:性传播疾病,性传播疾病 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 (STD),包括:梅毒、淋病、软性下疳、腹股沟肉芽肿、 性病性淋巴肉芽肿 AIDS,指以性行为为主要传播途径的一类传染性疾病,非淋菌性尿道炎、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细菌性阴道炎、阴虱、疥疮、生殖器念珠菌病、阴道毛滴虫病、性病性盆腔炎、传染性软疣、乙型肝炎、阿米巴病、股癣等,新一代的性传播疾病:(30多种疾病),梅 毒 (syphilis),(一)概述(二)病因和发病机制(三)基本病变(四)后天性梅毒(五)先天性梅毒,梅毒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增生性动脉内膜炎、血管周围炎,树胶肿形成,概 述,临床特点:长期性、复杂性、隐匿性,病变特点:,传播途径,性传播(95以上)输血、胎盘传播(先天性梅毒)其它,梅毒螺旋体,梅毒患者,病 因,传染源,病因、发病机制,1.生存能力: 菌体表面粘多糖、唾液酸-抑制体液免疫分泌PGE2-抑制细胞免疫,病原体的生存能力、扩散能力、致病性,2. 扩散能力: 分泌透明质酸酶,3.免疫原性: 发病靠感染后引起的免疫损伤,发病机制,细胞免疫 和 体液免疫。,抗原抗体复合物沉积,导致血管炎。,发病机制,基本病变,增生性动脉内膜炎和血管周围炎,树 胶 肿,血管周围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围管性、袖套样),增生性动脉内膜炎及血管周围炎 (见于各期),小动脉内皮细胞增生,纤维组织增生,小动脉壁增厚,管腔狭窄,光镜:梅毒血管炎和血管周围炎,肉眼:,灰白色,大小不等,质韧而有弹性,似树胶,所以称树胶肿。,树胶肿(只见于第三期),中央为凝固性坏死,血管轮廓保存(坏死不彻底)。周围:富含淋巴细胞、浆细胞, (类上皮细胞和Langhans巨细胞少且分散)。极少钙化。外周有闭塞性动脉内膜炎及血管周围炎,镜下: 似结核结节,树胶肿吸收、纤维化,瘢痕收缩器官变形,结局:,梅 毒 (syphilis),(一)概述(二)病因和发病机制(三)基本病变(四)后天性梅毒(五)先天性梅毒,一期梅毒:感染后3w, 硬性下疳,二期梅毒:梅毒疹 + 淋巴结肿大,三期梅毒:内脏梅毒,后天梅毒,传染性,镜下:溃疡底部增生性动脉内膜炎及管围炎。,好发部位: 90%男女生殖器,形态:单个、圆形/椭圆形、直径1-2cm,暗红色 斑丘疹或丘疹,无痛, 溃疡:底干净、 边缘隆起、质硬(软骨样),硬性下疳,一期梅毒:感染后3w,一期梅毒,硬性下疳,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和血管炎,上唇硬下疳,外生殖器硬性下疳,部位:皮肤、掌心、足心、口腔粘膜、肛周 大体:斑、丘疹,扁平湿疣镜下:血管周围炎,梅毒疹,二期梅毒:梅毒疹 + 淋巴结肿大(感染后8-10w),二期梅毒(扁平湿疣),部位:皮肤、掌心、足心、口腔粘膜、肛周 大体:斑、丘疹,扁平湿疣镜下:血管周围炎转归:30%自愈 30% 隐性梅毒(梅毒血清反应+) 40% 三期梅毒,梅毒疹,二期梅毒:梅毒疹 + 淋巴结肿大(感染后8-10w),累及部位:全身 心血管CNS肝、骨内脏器官,三期梅毒:内脏梅毒,病变: 树胶肿 瘢痕形成,部位:升主动脉主动脉弓胸主动脉,梅毒性主动脉炎,病变: 中层平滑肌和弹力纤维萎缩,纤维组织增生; 内膜树皮样皱纹,主动脉瘤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左心扩大(牛心),影响,神经梅毒,脑脊髓膜血管增生性动脉内膜炎和血管周围炎,大脑皮质萎缩麻痹性痴呆,多发脑梗死功能障碍,脊髓后束变性脊髓痨,梅 毒 (syphilis),(一)概述(二)病因和发病机制(三)基本病变(四)后天性梅毒(五)先天性梅毒,早发性::2岁以内,婴儿梅毒和死产,晚发性::2岁以上,患儿发育不良,智力低下。,先天梅毒,晚发梅毒:,早发梅毒:,皮肤粘膜广泛大疱、 剥脱性皮炎 马鞍鼻 马刀胫 楔形门齿 神经性耳聋 间质性角膜炎,先天性梅毒,鞍鼻,梅毒(先天性),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AIDS,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AIDS),(一)概述(二)病因和发病机制(三)病理变化(四)临床分期(五)结局,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以严重免疫缺陷为主要特征的致命性传染病。,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本病的特点:免疫功能缺陷 机会性感染 继发性肿瘤,概述,性接触传播70%,血行传播,母婴垂直传播,职业感染,传播途径,病因,HIV RNA逆转录病毒,发病机制,靶细胞:CD4+: CD4T淋巴细胞、 巨噬细胞、 树突状细胞,CD4,构型改变,gp120、CD4、CCR5结合,CXCR5,逆转录,DNA,转录产生病毒颗粒,细胞损伤,HIV,CD4 T细胞,破坏CD4 T细胞,数量减少,功能缺陷,巨噬细胞,贮存场所运输工具,树突状细胞,病理变化,淋巴组织病变机会感染恶性肿瘤,淋巴组织病变,中期: CD4+细胞进行性减少, 浆细胞增多、小血管增生 淋巴滤泡破坏,胸腺、脾脏、肠道等淋巴组织萎缩。,淋巴结,早期:非特异性反应性增生,晚期:淋巴细胞消失殆尽,机会感染 (AIDS的主要死亡原因),肺:卡氏肺囊虫(卡氏肺孢子菌),多发性机会感染是本病特点,卡氏肺孢子虫肺炎,机会感染 (AIDS的主要死亡原因),其它:念珠菌、巨细胞病毒、疱疹病毒、TB,肺:卡氏肺囊虫(卡氏肺孢子菌),中枢神经系统: 弓形虫、新型隐球菌脑炎、脑膜炎; 巨细胞病毒、乳头状瘤空泡病毒进行性多发性白质脑病,多发性机会感染是本病特点,恶性肿瘤,Kaposi肉瘤非霍奇金淋巴瘤宫颈癌,艾滋病 流行型卡波西肉瘤 AIDS.Epidemic Kaposi sarcoma,艾滋病 淋巴瘤 AIDS. Lymphoma,早期(急性期):患者免疫功能好。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中期(慢性期):病毒不断复制、免疫功能基本完好,处于慢性相持阶段。 临床:无明显症状,或全身淋巴结肿大后期(危险期):免疫功能完全崩溃。 临床:发热、乏力,消瘦等,临床分期,诊断WHO和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对AI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