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考地理一轮 第5讲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课时专练 新人教版_第1页
2014高考地理一轮 第5讲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课时专练 新人教版_第2页
2014高考地理一轮 第5讲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课时专练 新人教版_第3页
2014高考地理一轮 第5讲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课时专练 新人教版_第4页
2014高考地理一轮 第5讲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课时专练 新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20142014 高考地理一轮课时专练 人教版专用 高考地理一轮课时专练 人教版专用 五五 第第 5 5 讲讲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基础演练 下图中曲线分别表示不同纬度地表吸收 地表反射 大气上界和云层反射的太阳辐射量 分布 读图完成 1 3 题 图 K5 1 1 图中曲线表示云层反射的是 A B C D 2 影响 曲线变化的主要因素为 A 云层厚度 B 地势高低 C 太阳高度 D 植被状况 3 近 50 年来 曲线在高纬度的数值有减少的趋势 其主要的原因是 A 云量增加 B 气候变暖 C 环境污染 D 人口增加 下图中箭头表示气流的运动方向 图中 M 点海拔为 241m N 点海拔为 480m 读甲 乙两 幅图 完成 4 5 题 图 K5 2 4 图中气流运动体现的地理现象是 A 海陆风 B 焚风 C 山谷风 D 季风 5 下列关于图中地理现象的描述 正确的是 A 甲图发生在白天 乙图发生在夜晚 B 甲图发生在夜晚 乙图发生在白天 C 甲图发生在冬季 乙图发生在夏季 D 甲图发生在夏季 乙图发生在冬季 6 下列关于大气运动的说法 正确的是 2 A 同一水平面上大气由低压区流向高压区 B 空气的上升或下沉运动形成风 C 地区间的冷热不均引起空气垂直运动 D 三圈环流是大气运动的最简单形式 能力提升 下图为某季节我国东部沿海某区域近地面和高空等压面示意图 读 图 回答 7 9 题 图 K5 3 7 图中各地的气压值 A 甲 乙 丁 丙 B 乙 甲 丙 丁 C 丙 丁 甲 乙 D 丁 丙 乙 甲 8 图中甲 乙两地的天气状况是 A 甲地气温高于乙地 B 甲地多为晴朗天气 C 乙地盛行下沉气流 D 乙地温度小于甲地 9 关于图中气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甲 丙之间气流产生的直接原因是气压差 B 乙 丁之间气流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C 水平气压梯度力只影响甲 乙之间的风速 D 产生四地间环流的根本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读北半球某地近地面与高空气压状况 热力原因形成 示意图 回答 10 11 题 图 K5 4 10 关于图示甲 乙 丙 丁四地的说法 正确的是 A 气温 甲 乙 丁 丙 B 海拔 丙 丁 甲 乙 C 密度 乙 甲 丁 丙 3 D 气压 甲 乙 丙 丁 11 此时 图中 M 地吹 A 东北风 B 东南风 C 西北风 D 西南风 下图为 A 地某时刻的风形成受力图 读图回答 12 13 题 图 K5 5 12 关于图示各序号的判读 正确的是 A 为水平气压梯度力 B 为摩擦力 C 为风向 D 为地转偏向力 13 由图可知 A 地的天气可能是 A 风高物燥 B 万里无云 C 阴雨连绵 D 气温突降 14 读北半球某地面水平气压分布图 回答问题 图 K5 6 1 结合气压状况 判断 A B 气压中心的气压属性 若 该地气压只受温度影响 则 A B C 中地面温度最高的是 2 下图为沿 AB 作的剖面图 完成 AB 间的热力环流示意图 图 K5 7 气压值 PA PB PA PB 的大小顺序是 气温值 TA TB TA TB 的大小顺序是 4 3 下列图中能正确表示 AB 高空等压面状况的示意图是 A B C D 图 K5 8 4 在图中甲处画出风向及其所受的力 选做题 15 根据材料和图表 结合所学知识 回答下列问题 希望中学地理实验小组对某城市四个住宅小区的环境进行观察测算 得到了白天 晴天 6 00 至 18 00 的温升数据并绘制了图 K5 9 图 K5 10 基准温度取某日平均温度 材料一 几种下垫面的吸收率 下垫面道路 沥青 混凝土砖石 吸收率 0 8 0 95 0 65 0 90 6 0 80 65 0 8 下垫面土壤 黑土 沙漠草水 吸收率0 6 0 950 55 0 850 74 0 840 9 0 97 材料二 图K5 9 中小区 1 为下垫面吸收率较高的小区 平均吸收率为 0 74 小区 2 为 下垫面吸收率较低的小区 平均吸收率为 0 64 图 K5 9 材料三 图 K5 10 中小区 3 为风速较大的小区 风速为 3m s 小区 4 为风速较小的小 区 风速为 2 5m s 图 K5 10 1 根据材料一 二 分析下垫面的吸收率对小区温升的影响及原因 5 2 根据材料三分析风速与热岛强度的关系与原因 3 分析该实验小组研究成果对小区建筑规划和设计的启发 6 2014 高考地理一轮课时专练 人教版专用 五 基础演练 1 C 2 C 3 B 解析 第 1 题 云层反射太阳辐射量的多少主要受云层厚度和云量 多少的影响 结合全球降水分布规律可以确定该题结论 第 2 题 曲线所代表的太阳辐射 量最大 是大气上界太阳辐射的分布状况 结合其分布规律可知影响其分布的主要因素是纬 度影响下的太阳高度 第 3 题 结合 曲线分布规律 其高纬度分布明显高于低纬度地区 为地表反射的太阳辐射量 近年来由于全球变暖 极地地区冰川融化 反射太阳辐射的能力 减弱 曲线在高纬度的数值有减少的趋势 4 C 5 A 解析 第 4 题 结合甲 乙两图 气流运动体现的是山谷风 第 5 题 根 据山谷风的形成原理 白天吹谷风 夜间吹山风 即甲图发生在白天 乙图发生在夜晚 6 C 解析 受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 同一水平面上大气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 风是 大气的水平运动 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的最简单形式 地区间的冷热不均引起空气垂直运动 能力提升 7 A 8 B 9 D 解析 第 7 题 结合气压垂直分布规律及各点与等压面的关系可以 得出结论 第 8 题 甲 乙两地分别受高 低气压控制 甲地气流下沉 多晴朗天气 乙地 相反 第 9 题 四地间由于受热不均形成热力环流 其根本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10 D 11 A 解析 第 10 题 结合该地近地面和高空等压面分布状况知 甲地为近 地面受冷形成的高压区 乙地为受热形成的低压区 由此推出丙 丁分别为高压区和低压区 从而知四地气压分布由大到小排列为甲 乙 丙 丁 结合气温 密度随海拔变化规律及与 气压的关系判断其他选项 第 11 题 结合图示指向标及风的形成过程知 M 地吹东北风 12 C 13 C 解析 第 12 题 结合近地风的形成过程判断各序号的地理意义 与 等压线垂直 为水平气压梯度力 为地转偏向力 为摩擦力 为风向 第 13 题 结 合图示知 A 地受气旋控制 在其控制下多阴雨天气 14 1 A 为高气压 B 为低气压 B 2 图略 提示 逆时针方向画箭头 PA PB PB PA 或 PA PB PB PA TB TA TB TA 或 TA TB TA TB 3 B 4 如下图所示 解析 第 1 题 结合气压的概念判断 A B 的气压属性 根据温度与气压的关系判断 温度高低 第 2 题 结合热力环流的形成判断气压高低 结合气压与温度的关系及其气温 随高度变化判断气温的大小 第 3 题 结合近地面气压分布推测高空气压分布状况 第 4 题 根据风的形成过程及其各力在风形成中的作用画图 选做题 15 1 下垫面吸收率低的小区的温升幅度 作用 要小于吸收率高的小区 大气增温的 热源主要来源于地面辐射 不同下垫面热容量不同 吸收率小的下垫面吸收的太阳辐射热量 较少 因此它通过地面辐射和对流释放到空气中的热量较少 引起的温升幅度小 7 2 风速与热岛强度 温升幅度 呈负相关 风速越大 温升幅度越小 风速越大 空气 流动性越强 由风带走的热量也越多 可见 风速大有助于减弱建筑群的 热岛效应 风 速小则相反 3 尽量使用对太阳辐射吸收率较小的建筑材料 避免采用对太阳辐射吸收率较大的 沥青 混凝土来铺装全部地面 增加绿地和水面 以增加下垫面热容量 减少地面辐射量 通过合理布置小区建筑物 建筑密度布局要适当 加强小区的自然通风 有利于城区的热 量散失到郊区 从而有效改善小区 热岛效应 解析 第 1 题 小区 2 温升值较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