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开题报告模板开题报告模板 经管经管 中国计量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毕业设计 论文 开题报告学生姓名 设计 论文 题目开题报告填写要求1 3000字以上 打印 2 文 献综述应包括国内外现状 研究方向 进展情况 存在问题 选题 的意义 3 研究内容包括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主要成果 观点 创新等 4 技术路线方案与可行性分析包括采用的研究方法 以 及研究方法的可行性等内容 5 设计 论文 提纲主要内容为论文 的主要章节安排 6 实施计划包括时间进度与阶段性任务分解 7 参考文献应不少于12篇 至少1篇外文 8 指导教师应对学生 开题报告的内容提出指导意见和改进措施 9 开题报告最终由学科 系 负责人签署审核意见 10 参考文献按科技论文写作要求填 写 具体见毕业设计格式要求 1 文献综述1研究背景1研究背景在我国 近年有30 的大学生有心 理障碍且以每年10 的速度递增 1 大量研究表明 人际交往障碍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之 一 人际关系不良使大学生面对更多的心理健康问题 然而 现阶段我国大学生的人际关系状况总体上很不理想 有近半 数的大学生存在人际障碍 2 因此 探询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的影响因素 提升大学生人际交往 技能就显得尤为迫切 2人格 人格特质与人格特质理论2 1人格与人格特质的含义人 格 Personality 是个体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 通过与后天环境的 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3 3人格特质与人际交往能力3 1人格测量3人格特质与人际交往能 力3 1人格测量 1 2 3 3 1 1人格测量 4研究方向 5选题意义 2 研究 内容2 1研究的基本思路本文对大学生人格特质与人际交往能力的个 体差异 以及人格特质与人际交往能力的相关关系进行研究 具体研究思路如下 1 对国内外的相关文献研究加以梳理 提炼 了解国内外有关人 格特质与人际交往能力方面的研究成果 以及大学生人格特质与人 际交往能力的相关理论知识 2 回顾国内外关于人格特质和人际交往能力的相关理论知识 明 确人格特质的含义与测量方法 人际交往能力的含义与测量方法 3 进行实证研究 建立研究假设 确定研究方法设计人格特质和 人际交往能力调查问卷 选择被试 发放问卷 实施大学生人格特 质和人际交往能力问卷调查 4 进行数据分析 在此基础上 综合讨论 运用SPSS软件 对 调查数据进行分析 主要包括 分析大学生 分析大学生 分析大学生 5 总结上述分析结果 得出研究结论 进而提出培养大学生人格 特质 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建议 2 2研究成果 1 大学生人格特质在性别 城乡 科类 年级上的个体差异 2 3 2 3创新点 1 2 3 3 技术路线方案与可行性分析3 1研究方法 1 文献分析法 充分利用图书馆和网络信息资源 通过大量的文献阅读及分析 了 解国内外有关人格特质与人际交往方面的研究成果及大学生人格特 质与人际交往能力的相关理论知识 2 访谈法 在设计调查问卷之前 对大学生进行初步访谈 了解当前大学生在 人际交往方面的概况 在调查数据分析之后 根据调查结果 再进 行有针对性访谈 为充实研究结论 并为提出相关建议提供参考 3 问卷调查法 设计调查问卷 对下沙各高校的大学生进行人格特质与人际交往能 力问卷调查 以便了解大学生人格特质与人际交往能力概况 4 统计分析方法 利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相关分析 回归分析 方差分析等统计分 析 研究大学生人格特质和人际交往能力分别在性别 城乡 专业 年级上的个体差异 以及大学生人格特质与人际交往能力的相关 性 3 2技术路线编制高校教师主观幸福感和职业倦怠的关系研究问卷实 施问卷调查高校教师初步访谈数据统计和分析描述性统计分析 分 析高校教师整体SWB和职业倦怠水平描述性分析和差异分析 研究高 校教师SWB和职业倦怠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个体差异相关分析 研 究高校教师主观幸福感和职业倦怠的相关性结果输出高校教师SWB和 职业倦怠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特征及其分布差异 并分析其原因 高校教师SWB和职业倦怠的相关性总结全文 阐述未来研究方向及此 次研究的不足之处提出提升教师SWB和降低职业倦怠程度的建议文献 分析3 3可行性分析3 3可行性分析本论文在研究过程中所采用的方 法是可行的前提主要有三点 首先 作为工商管理专业学生 曾经系统地学习过管理类学科的知 识 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 其次 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可以借助图书 馆和网络的资源进行资料的查询和学习 最后 得到本校教师和同 学对论文问卷调查的支持 可以收集到可靠的资料 4 设计 论文 提纲1引言1 1文献综述1 2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1 3 研究意义2相关理论综述2 1人格与人格特质理论2 1 1 2 1 2 2 2 3实证分析3 1 4 5 6研究结论 5 实施计划阶段主要任务和目标xx 8 31 xx 10 10查阅文献 完成文献综述及英文文献翻译xx 10 11 xx 10 17完成开题报告xx 10 18 xx 11 1完成问卷调查 及论文1 2章的撰写xx 11 2 xx 11 25完成数据分析 及论文3 6章的撰写xx 11 26 xx 12 10完成论文初稿xx 12 11 xx 12 25初稿修改 打印初稿 提交初稿评审xx 12 26 xx 5 24完成论文修改 并定稿xx 5 25 xx 6 2准备答辩xx 6 3 xx 6 12根据学校安排进行论文答辩6 主要参考文献资料 1 陈少华 刘文兴 宋立娜 大学生人格特质与手机短信的相关研究 J 湖南师 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xx 6 4 82 86 2 吴广宇 大学生人际关系浅析 J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xx 16 2 68 70 3 陈巍 许蓓 朱妙仙等 杭州市小学青年教师艾森克人格特质调 查 J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 xx 28 2 82 86 4 李军 张殳 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探讨 J 山东省青年管理干 部学院学报 xx 125 1 53 54 5 张利燕 郑雪 认知操作 认知方式与外倾性人格特质的关系 J 心理科学 xx 30 3 604 608 6 陆财深 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典型特征的聚类分析 J 广州 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xx 6 5 9 12 7 薛薇 SPSS统计分析方法及应用 M 北京 电子工业出版社 xx 65 68 8 郑雪 人格心理学 M 广州 暨南大学出版社 xx 112 141 9 吕颖 王友智 张岗英 大中学生人格特质对人际交往的影响 研究 J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xx 102 2 40 41 10 王碧英 高日光 凌文辁 当代大学生人格特质研究 J 理论 与探讨 xx 56 2 48 51 11 罗标 陈维 大学生学业成绩与人格特征的相关性研究 J 武 汉科技大学学报 xx 3 1 77 79 12 孙晓慧 浅析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 J 吉林商业高等专科学 校学报 xx 84 3 14 15 13 武文军 肖欢 万唯佳 大学新生人际交往研究综述 J 广西 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xx 17 2 28 32 24 赵素燕 网络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D 太原 山西大学哲学社会学学院 xx 1 38 25 吴明隆 SPSS统计应用实务问卷分析与应用实务 M 北京 科 学出版社 xx 12 172 27 Silvia Sorensen Paul R Duberstein How ArePersonality TraitsRelated toPreparation forFuture CareNeeds inOlder Adults J Journal ofGerontology Psy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玉溪市鲜花订购合同示例
- 临活用工合同范本
- 清水房修建合同范本
- 建筑简易计税合同范本
- 机械监控采购合同范本
- 夫妻购房担保合同范本
- 2025赛事赞助合同模板
- 自助牛排采购合同范本
- 课室租赁合同范本
- 上海租赁房子合同范本
- 浪潮入职测评题和答案
-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第2部分基础知识
- 透析中的监测及护理常规
- 特种设备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分级
- 股东代持合同模板
- 2025年山东省东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辅警岗位招聘30人历年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2030全球水飞蓟素原料药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年江苏无锡宜兴市高塍镇招聘专职网格员36人历年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GB/T 44947-2024机器状态监测与诊断性能诊断方法
- 2024-2025成都各区初二年级下册期末数学试卷
- 激励与奖惩机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