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册第一章第四节生物的进化同步训练B卷.doc_第1页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册第一章第四节生物的进化同步训练B卷.doc_第2页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册第一章第四节生物的进化同步训练B卷.doc_第3页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册第一章第四节生物的进化同步训练B卷.doc_第4页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册第一章第四节生物的进化同步训练B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册第一章第四节生物的进化 同步训练B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单选题 (共14题;共28分)1. (2分)下列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评价正确的是( )A . 它能正确解释生物的多样性,但不能阐明其适应性B . 它能正确解释生物遗传性和变异性,但不能解释生物的多样性C . 它能正确解释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但不能对遗传和变异作本质说明D . 它能正确解释自然选择的作用,但不能阐明生物多样性的原因2. (2分)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目前普遍被人们所接受,其学说的核心内容是( )A . 自然选择B . 用进废退C . 人工选择D . 大量繁殖3. (2分)用达尔文的进化论观点分析,动物保护色的行成是( )A . 环境变化的结果B . 生存竞争的结果C . 自然选择的结果D . 人工选择的结果4. (2分)20世纪40年代以来,开始使用青霉素等抗生素治疗一些细菌感染及炎症,颇见成效。随着使用时间的推移,效果逐渐下降。于是人类又不断开发新的抗生素,但都是开始有效,以后越来越差,这种现象的产生是由于( )A . 抗生素的生产质量越来越差B . 致病微生物会自然产生抵抗抗生素的变异C . 致病微生物产生并遗传下来抵抗抗生素的变异D . 抗生素选择了致病微生物中能抵抗该抗生素的变异5. (2分)达尔文认为生物引起生存斗争的主要原因是( )A . 遗传和变异B . 适者生存C . 过度繁殖D . 捕食6. (2分)森林中,蛾的体色有棕色、灰色、白色等由于某种原因,树干被染成灰白色,长期自然选择使得该森林中不同颜色的蛾数量发生变化下列选项最能表示这一变化结果的是( )A . B . C . D . 7. (2分)2015年4月14日楚天都市报报道:湖北爆发致命超级细菌,导致一名3岁男童死亡采集细菌是指多数抗生素耐药的细菌,能让抗生素失效造成人体严重感染下列关于超级细菌的叙述不符合达尔文进化观点的是( )A . 超级细菌对多数抗生素具有耐药性是抗生素不断选择的结果B . 细菌中原来就存在对抗生素具有耐药性的个体C . 抗生素的选择和细菌的变异都是定向的D . 新品种抗生素的使用会影响超级细菌的进化8. (2分)诗云:“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来说,这个现象属于( )A .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B . 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C . 过度繁殖D . 长期的生存斗争9. (2分)已知物种A的化石比物种B的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时间晚很多,由此推知( ) A . 物种A比物种B的数量多B . 物种A比物种B的体型大C . 物种A比物种B的结构复杂D . 物种A一定由物种B进化而来10. (2分)布丰和拉马克的观点最主要的区别在于( ) A . 布丰认为物种是不变的,而拉马克认为物种是可变的B . 拉马克认为物种是不变的,而布丰认为物种是可变的C . 布丰认为生物是直线式进化的,而拉马克认为现存生物是由其他物种进化而来的D . 布丰提出了“用进废退”学说,而拉马克提出物种不变论11. (2分)下列叙述中,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观点的是( )A . 蛇的四肢由于长期不用而退化B . 长颈鹿的“长颈”是因为经常吃高处的树叶形成的C . 野兔的保护色和鹰锐利的目光是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D . 青霉素的大量使用,使细菌产生了抗药性的变异12. (2分)自然界中生物进化的外在原因是( )。A . 人工选择B . 天敌的影响C . 环境的改变D . 温度的改变13. (2分)下列是某同学对达尔文进化论的理解,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A . 在自然界中,生物个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B . 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生物进化的方向也是不定向的C . 只有发生有利变异的个体才能在生存斗争中生存下来D . 变异的存在为自然选择提供了丰富的素材14. (2分)自然界中的生物是不断变化的,生物进化的原因是( )A . 自然选择的结果B . 人工选择的结果C . 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结果D . 生物变异的结果二、 填空题 (共3题;共14分)15. (1分)1859年达尔文的巨著_问世,提出了以_为基础的生物进化学说。这个学说能够较好地解释生物界的_性和_性等自然现象。16. (7分)如图表示从有光照开始,一段时间A、B两种植物随不同光照强度的变化情况(呼吸作用强度是指每小时每平方分米叶面积释放CO2的量,光合作用强度是指每小时每平方分米叶面积吸收CO2的量,前量减去后量就是CO2释放的相对量)(1)在较弱光照强度下,两种植物中光合作用强度较大的是_(填“A”或“B”)(2)两种植物都能适应环境,这是_的结果17. (6分)对于恐龙灭绝的原因,科学家根据以下7个证据提出了两种不同的假说: “灾变论”大约在六千多万年前,一颗小行星、陨石或彗星撞击了地球,引起了海啸和火山爆发,导致恐龙迅速灭绝。“渐变论”恐龙不能适应当时的环境变化而逐渐消亡。这些证据是:人们发现了墨西哥一个六千多万年前由一颗直径近10 km的小行星撞击地球造成的大坑。大的行星和陨石撞击地球会造成尘埃飞扬,遮天蔽日,导致生物大量死亡。在小行星撞击地球事件之后,恐龙还生存了几十万年。恐龙大量灭绝的时间相对较短。恐龙的化石常常是集中出现,表明它们可能是同时大批死亡。在恐龙数量减少的同时,气候也变得干燥而寒冷,植物种类和数量减少。在某一批由70个恐龙蛋组成的化石中,只有1个有胚胎,这表明恐龙蛋的受精率较低。化石研究表明,在恐龙灭绝之前的一段时期内,其骨骼出现变形,蛋壳变得很薄,因此卵中的胚胎容易受到威胁。你认为在上述证据中,支持假说(1)(2)的分别是_、_(填序号)。三、 解答题 (共2题;共10分)18. (6分)18世纪的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山清水秀,绿树成荫,那里的森林中生活着一种桦尺蠖,其成虫是一种飞蛾,有浅色和深色两种类型,它们夜间活动,白天栖息在长满地衣的树干上。1850年和1950年(此时该地区已变成了一个工业区),生物学家们曾先后两次对这一地区的桦尺蠖进行调查,结果见下表。调查时间栖息环境浅色桦尺蠖深色桦尺蠖1850年长满地衣的树皮95%5%1950年被煤烟熏黑的树皮5%95%(1)请根据上表,分析生物学家两次调查的结果并解释其原因;(2)你认为应怎样做才能让桦尺蠖从1950年的状况恢复到1850年的状况?(3)该例子说明了什么?19. (4分)近年来,关于“超级细菌”感染的临床案例屡见不鲜。其实只要使用抗生素,出现耐药菌就不可避免,而滥用抗生素则会催生耐药菌的出现。如图是几种抗生素被允许使用的年份及相应的耐药菌出现的年份(注:上下深浅一致的箭头,分别表示抗生素及相对应的耐药菌)。 (1)从图中可以发现,最早用于临床的抗生素是_,而该抗生素相对应的耐药菌出现在临床使用之_(填“前”或“后”)。 (2)青霉素使用之前,细菌对青霉素的抗药性存在着差异,患者使用青霉素后,体内的大多数细菌被杀死,以达尔文的自然选择观点看,这叫做_,极少数抗药性强的细菌活下来并繁殖后代,这叫做_。 (3)绝大部分耐药菌都是在对应的抗生素使用之后出现的,这是通过细菌与抗生素之间的_(填“生存斗争”“过度繁殖”或“遗传变异”)实现的。根据生物进化理论,各种耐药菌的出现是对应的抗生素对其不断_的结果。 四、 综合题 (共3题;共18分)20. (6分)叶片上的气孔是空气进入和水分蒸发的通道。所以,气孔越多,植物越能获得足够多的二氧化碳,但也不能太多,否则失去的水分太多。科学家通过观察保存了200多年的一种树叶发现:在工业革命之前生活的树的树叶上的气孔比今天的树叶要多。今天的树叶在嫩叶时,气孔的数量与200年前的一样多,但在随后的生长过程中树叶失去了一些气孔。科学家认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现在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了,植物叶片不需要那么多气孔。这是不是自然选择的案例?为什么?21. (7分)一位鸟类生态学家在某森林群落中,观察发现几种鸟类的生活习性如下表所示:鸟类活动空间主要食物雀鸟上层高大乔木的种子黄腰柳莺中层昆虫血雉和棕尾雉底层苔藓和昆虫从表中可以看出鸟类活动空间有明显的_现象。这主要与各种鸟类的_有关;按照达尔文生物进化理论的解释,鸟类这种分层现象形成的原因是_ 的结果。 22. (5分)在“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中,取红、绿、蓝、黄四种颜色的小纸片各25张,放在一块黄布上,实验者先背对黄布,然后转身快速拿取,经过若干次后,最后剩下的小纸片数量最多的应该是_由实验可推测出,保护色的形成是_的结果第 10 页 共 10 页参考答案一、 单选题 (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