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收藏]蔡元培与民国时期的教育改革_第1页
[经典收藏]蔡元培与民国时期的教育改革_第2页
[经典收藏]蔡元培与民国时期的教育改革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 蔡元培与国民时期的教育改革 蔡元培与国民时期的教育改革 一 蔡元培简介一 蔡元培简介 蔡元培 1868 年 1 月 11 日 1940 年 3 月 5 日 字鹤卿 又字仲申 民友 孑民 乳名阿培 并曾化名蔡振 周子余 汉族 中国绍兴山阴人 原籍诸暨 革命家 教育家 政治家 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 1916 年至 1927 年任北京 大学校长 革新北大 开 学术 与 自由 之风 1920 年至 1930 年 蔡元 培同时兼任中法大学校长 二 蔡元培任教育总长实行的法令二 蔡元培任教育总长实行的法令 1912 年 1 月 3 日 临时大总统孙中山任命蔡元培为教育总长 1 月 9 日 教育部成立 颁布了一系列教育改革的决议与法令 决定改学堂为学校决定改学堂为学校 小学小学 废止读经 各种教科书必须符合共和国国民宗旨废止读经 各种教科书必须符合共和国国民宗旨 初等小学可以男女同样男女同样 小 学教育一律不得施行体罚不得施行体罚 小学学习年限从清末 癸卯学制 的 9 年改为年改为 7 年年 可以为女子设立女子中学和女子职业学校女子中学和女子职业学校 中学为普通学校教育 不分文理科不分文理科 中学与初级师范由中学与初级师范由 5 年减为年减为 4 年年 中小学要重视手工与美术科目重视手工与美术科目 高小以上的 体操课应重视兵式体操体操课应重视兵式体操 2 月 蔡元培提出教育方针 4 月 他对此进行了论 述 着重指出忠君与共和政体不合 尊孔与信教自由相违 他主张中华民国的他主张中华民国的 教育应实行军国民教育 实利主义教育 公民道德教育 世界观教育 美感教教育应实行军国民教育 实利主义教育 公民道德教育 世界观教育 美感教 育五项并重的方针育五项并重的方针 因蔡元培是将军国民主义划为体育 实利主义划为智育 军国民主义划为体育 实利主义划为智育 公民道德与世界观教育划为德育 美感教育划为美育 这实际上就提出了中华公民道德与世界观教育划为德育 美感教育划为美育 这实际上就提出了中华 民国的教育方针是德 智 体 美四育并举 民国的教育方针是德 智 体 美四育并举 7 8 月 教育部在北京召开了全国临时教育会议 蔡元培称这次会议为全 国教育改革的起点教育改革的起点 大会对民国的教育方针展开了讨论 赞同蔡元培关于教育 要体现人的智德体美和谐发展的思想 会议决定重订学制 制定学校系统 会 议的成果 学校系统令学校系统令 于于 1912 年年 农历壬子年农历壬子年 9 月月 3 日颁布实行 史称日颁布实行 史称 壬壬 子学制子学制 壬子学制 规定 初等小学校学制 4 年 为义务教育 毕业后可入高等 小学校或实业学校 高等小学校学制 3 年 毕业后可入中学校或师范学校 或 实业学校 初小 高小均设补习班 学制 2 年 中学学制 4 年 毕业后可入大 学或专门学校 或高等师范学校 师范学校本科 4 年 预科 1 年 高等师范学 校本科 3 年 预科 1 年 实业学校分甲乙两类 各 3 年 专门学校本科 3 4 年 预科 1 年 大学本科 3 4 年 预科 3 年 1913 年 农历癸丑年 8 月 教育部将 壬子学制 颁布一年来新颁布的法 令 规程与 壬子学制 一起综合成一个新的系统 称为 壬子癸丑学制 颁布到全国各地 壬子癸丑学制 的纵向方面明确地规定了教育的阶段 分为三段四级 初等教育阶段 以留意儿童身心发育 培养国民道德为基础 并授以生活所必 需的知识技能为宗旨 分为两级 初等小学学制 4 年 为义务教育 儿童 6 岁 入学 男女同校 高等小学 3 年 男女分校 中等教育阶段一级 为中学校 4 年 以完成普通教育 塑造健全国民为宗旨 专门为女子设立女子中学校 高 等教育一级 大学以 教授高深学术 养成硕学宏材 应国家需要为宗旨 大 学分文 理 法 商 医 工 农七科 大学本科 3 4 年 预科 3 年 预科 附设于大学 不得独立设置 大学为研究学术设大学院 不定年限 壬子癸丑学制 的横向方面有师范教育 实业教育系统 与高等小学校 平行的有乙种实业学校 实业初习学校及初习科 与中学校平行的有甲种实业 学校 师范学校及补习科 与大学平行的有法政 医学 药学 农业 工业 商业 商船 美术 音乐 外国语等专门学校以及高等师范学校 民国初年 在教育总长蔡元培的领导下 制定学制 颁布法令 对封建传统教 育进行了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造 使全国教育一度出现了蓬勃发展的新局面 虽然 某些改革措施受到落后的政治 经济水平的制约和封建残余思想的影响 不能在 短期内实现 但它们在理论上对中国教育近代化发展所起的作用却是不可低估的 1 订正教育性质 订正教育性质 变变 官吏教育官吏教育 为为 国民教育国民教育 蔡元培任民国教育总 长后 对教育的性质进行了重新定位 将培养少数官吏的教育改为以广大人民为施 教对象的国民教育 他在全国临时教育会上发表演说 认为民国教育 须立于民 国之地位 而体验其在社会有何等责任 应受何等教育 主张实施国民教育 遍 设小学于国中 养成国民应有之知识技能 并首次规定初等小学义务阶段四年为 义务教育 他说 盖我国大多数人民 并最低限度之教育亦未经受 无论国家政 令 社会建设 施行举办 动生障阂 推行义务教育 则民族前途 实有不堪殷忧者 国民教育的提出 表明教育是共和国民众应该享有的权利 而不再是特权阶级所独 享的利益 为了实施国民教育 壬子 癸丑学制对清末的课程设置进行了改革 废 止了中小学读经讲经课 规定高等以上学校一律禁止读 大 清会典 大 清 律例 皇 朝掌故 国朝事实 等书籍 同时加强了发展资本主义生产 所需的国文 算术 历史 地理 理化等科目 将原先小学的随意科图画改为正 式课程 中小学添设了唱歌课 并增加了体操课的课时 此外 把手工 家事 园 艺等实用科目也正式列入课程 这既体现了近代工业对自然科学知识和实用知 识的需求 又有利于培养适应近代社会的共和国民 在国民教育思想的指导下 全 国教育一度呈现出勃勃生机 据统计 1912 年全国学校数目达到 87272 所 学 生人数达到 2933387 人 其中初级中学 86318 所 中级中学 832 所 高级中学 122 所 4 367 368 学校数和学生数分别较宣统元年 1909 年 的 59 177 所 1639461 人增长了 47 4 与 79 2 提倡五育并举 提倡五育并举 塑造和谐发展的新型人格 塑造和谐发展的新型人格 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 一 军国民教育 在学校教育中强调学生生活的军事化 特别是教育的军事 化 二 实利主义教育 即 以人民生计为普通教育之中坚 密切教育与国民经 济生活的关系 加强职业技能的培训 使教育能发挥提高国家经济能力和改 善人民生活水平的作用 三 公民道德教育 在摒弃封建道德专制性和等级性的同时 汲取其中有利 于资产阶级道德建设的养分 认为中国传统理论 尤其是儒家理论的基本范 畴其内涵和自由 平等 博爱的精神是相通的 四 世界观的教育 世界观教育为蔡元培所独创并被作为教育的最高境界 就是培养人们立足于现象世界但又超脱现象世界而贴近实体世界的观念和精 神境界 五 美感教育 美感教育是世界观教育的主要途径 3 首创男女同校 首创男女同校 变男女有别的教育为男女平权的教育变男女有别的教育为男女平权的教育 总之 国民初期的教育在蔡元培及其思想的指导下 对封建旧教育进行了 彻底的改造 并对其与资产阶级新教育之间的重要歧点进行了拨乱反正 使全国教 育一度出现了蓬勃发展的新局面 虽然由于当时政治 经济发展水平相当落后 和封建残余思想在教育领域的影响 使蔡元培的一些教育主张 如四年义务教育 人的和谐发展 男女教育平权等问题尚不能真正实现 还仅仅停留在形式上 但中 国的近代教育正是以此为重要转折点 向着新的方向不断前进 孑民先生孑民先生 学界泰斗学界泰斗 人世楷模 人世楷模 这是一代伟人毛泽东对蔡元培的盛赞这是一代伟人毛泽东对蔡元培的盛赞 近代启蒙思想家无不重视教育的构建和教育的革新 在五四时期的启蒙学者中 蔡元培的教育思想是最为完整 最有代表性的 三 蔡元培的主张二大特点三 蔡元培的主张二大特点 关于办学的原则 蔡元培全力主张 思想自由思想自由 他说 大学教育 对于学说 仿世界 各大学通例 循 思想自由 原则 取兼容并包主义 与公 指林琴南 所提出之 圆通 广大 四字 颇不相背也 无论为何种学派 苟其言之成理 持之有故尚不达自然 淘汰之运命者 虽彼此相反 而悉听其自由发展 对于教员 以学诣为主 在校讲 授 以无背于第一种之主张为界限 其在校外之言动 悉听自由 本校从不过问 亦不能代负责认 在谈到近代教育的新特点时 蔡元培鲜明地强调了教育独立教育独立 这是他的自由主义 思想合乎逻辑的反映 1922 年 3 月 他发表了 教育独立议 一文 他说 教 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 完成他的人格 于人类文化上能尽 一分子的责任 不是把被教育的人 造成一种特别器具 给抱有他种目的的人去应 用的 所以 教育事业当完全交与教育家 保有独立的资格 毫不受各派政党或 各派教会的影响 严复的答案是介绍西学严复的答案是介绍西学 蔡元培的答案则是兴教 培养新型人才 两者都与思蔡元培的答案则是兴教 培养新型人才 两者都与思 想启蒙紧紧地关联在一起 想启蒙紧紧地关联在一起 蔡元培认为 中国传统文化虽然重视伦理道德的教化 但是 在中国还没有 建立学术意义上的伦理学 更没有专门的伦理学史 因此他说 以西方伦理学为 标准 依据西洋学术史规范 我国伦理学著述 多杂糅他科学说 其尤甚者为哲 学及政治学 欲得一纯粹伦理学之著作 殆不可得 此为述伦理学史者之第一畏 途矣 真正使得蔡先生思想发生重大变化的是后来在南洋公学任教的五年真正使得蔡先生思想发生重大变化的是后来在南洋公学任教的五年 在此 形成了他独特的教育观 综上所述 如果说蔡先生从其投身科举到单纯地赴绍兴举办教育那段时间 他对旧的教育内容的认识还只是停留在一般的改良层面上 那么后来在南洋公后来在南洋公 学直至留学德国学直至留学德国 经过民主革命的洗礼和西方教育思想的薰陶 他已经在从中国已经在从中国 封建制度本身 封建制度本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