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江苏高考信息卷地理(B)卷.doc_第1页
2006江苏高考信息卷地理(B)卷.doc_第2页
2006江苏高考信息卷地理(B)卷.doc_第3页
2006江苏高考信息卷地理(B)卷.doc_第4页
2006江苏高考信息卷地理(B)卷.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6江苏高考信息卷地理(B)卷第卷 (选择题 共7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下图,回答13题。1有关图中反映的大气作用是:A对太阳辐射有较强的吸收作用B对地面有较强的反射作用C对地面有较强的保温作用D对太阳辐射有较强的散射作用2能够有此作用的大气成分主要是 A臭氧和水汽 B水汽和二氧化碳 C水汽和杂质 D氮气和氧气3近几十年来该作用越来越强,则会导致:A赤道地区的热带雨林消失 B高纬度地区会变得更加寒冷C中纬度温带农耕区可能退化 D海平面因蒸发加剧而变低 右图中阴影部分代表黑夜,读图完成47题:4甲地位于丁地的:A东北方 B东南方C西北方 D西南方5从甲地飞往丁地的最短距离的飞行方向是:A向东北飞B先向东南再向东北飞C向西北飞D先向西北再向西南飞6甲、乙、丙、丁四地中最先迎来新年曙光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7这天,北极圈上的白昼时间为:A0小时 B6小时 C18小时 D24小时读日本汽车工业发展趋势图,回答810题。8有关日本汽车工业发展的正确叙述是:A出口量与产量发展趋势完全相同 B出口量占汽车产量的比例上升很快C内销占汽车产量的比例上升很快 D汽车产量变化时,出口量也随之变化9日本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是:A利用海洋运输条件,出口初级产品 B经济发达,对外依赖性小C大力发展海上航运,进口工业产品 D工业发达,积极开拓国际市场10为降低生产成本,在汽车工业城最适宜布局的工厂是A甜菜制糖厂 B电子工业 C钢铁厂 D有色金属冶炼厂 橄榄油被称为“液体黄金”。读20012002年世界橄榄油主产国产量比例示意图,完成1112题。11由此推断橄榄树理想的生长环境:A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暖多雨B冬天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C全年高温多雨D冬寒夏热,干旱少雨12西班牙除了产橄榄外,还盛产:A小麦、甘蔗 B玉米、可可C水稻、荔枝 D柑橘、葡萄 读登陆我国某省区的热带气旋次数资料(19052000年),回答1315题。台北高雄花莲台南4月215月27466月69677月312930238月293536349月2930292810月3117811月243313有关该省区的热带气旋的正确叙述是:A春夏季节多于夏秋季节 B北部地区多于南部地区C气流呈逆时针向中心辐合 D其主要灾害是造成滑坡泥石流14有些月份有些地区发生频率高的主要原因是:A副热带高压势力过强 B夏秋季节热带洋面温度高C夏秋季节大陆上形成强低压 D海洋面积广阔易形成大旋涡15经常发生的强热带气旋对该区经济发展的影响是:A带来充足的水热条件,有利于农业发展 B河流水量丰富,航运便利C带来狂风暴雨,破坏力强 D多火山地震,矿产丰富 读右图,回答1618题。16图示区域丰富的资源类型有:A河网密布,水资源丰富B临近海洋,地热资源丰富C山地多,森林资源丰富DA、B海域油气资源丰富17关于图中黄河段的水文特征,正确的是:A支流众多,水系发达B河床深水流急,呈现V字形C河道宽阔,流域面积广D水量季节变化大,有结冰期18根据图中信息分析该地农业生产的特点是:A水热条件好,适宜大面积种水稻B丘陵多,沙性土壤适宜种植花生C夏季高温多雨,不适宜种棉花D地形有起伏,不适宜种水果 读城市区域景观结构变化示意图,回答1920题。19城市区域与郊区相比,易出现的环境问题是:A逆温现象 B焚风效应C热岛效应 D酸雨现象20为避免该问题对城市大气环境带来的污染,应该:A将卫星城布局在城郊热力环流范围之外B对城市进行合理规划,将工业区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上风地带C控制城市发展,缩小城市规模D减少城市高层建筑物,增加城市空间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 读不同作物不同生育期的需水量图,回答2123题。21由图中信息,可判断小麦和玉米的种植具有的特点是:A具有季节性和周期性 B分布地区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C不受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 D只受自然条件中水分的影响22有关小麦和玉米所需的自然条件,正确判断是:A玉米适宜种植在夏季高温多雨地区 B冬小麦适宜种植在多雨地区C小麦和玉米的种植不需考虑热量条件 D在温带干旱地区如有灌溉水源可适当种植小麦23有关图中作物的分布,正确的是:A我国的玉米带主要在东北三江平原B美国大部分为中纬度,春小麦和冬小麦都有分布C澳大利亚大部分为半干旱地区,小麦产量低D阿根廷为世界小麦出口国之一 读世界某区域图,回答2426题。24关于A、B两点的正确判断是:AA点位于北半球,东半球BA点时刻晚于B点CA点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时,B点出现极昼DA、B两点正午物影总在南方25图中A地区西侧的气候类型和春季周围地区的主要环境问题是:A温带季风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 C臭氧空洞 D水土流失26B地区所在大洲的正确判断是:A7月出现世界极端最低气温区 B纬度高,淡水资源紧缺C环大陆四周形成逆时针大洋环流 D海拔高,风力小读下图,完成2728题。27图中所示各河流:A主要补给水源是大气降水 B上游流量大于下游C流量季节变化大 D水能资源丰富28该地荒漠化扩展的原因主要有:A气候干旱 B不合理利用 C地下水位下降 D地壳抬升 读某区域等高线示意图,完成2930题。29本地发展立体农业,主要是为了充分利用当地的:A水热资源 B土地资源C劳动力资源 D现代化农业设备30本区农业资源开发主要的限制性因素是:A土壤肥力不足 B人均耕地少C生物品种少 D生态脆弱第卷 (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5小题 共80分)31读某区域示意图,回答问题:(16分)(1)图中北面的河流总体流向是 ,南而的河流总体流向是 。(2)现两河流间开挖了一条运河,为什么没有选择在两河距离最短的甲、乙之间?(3)现甲、丙间需修建一条铁路,请在图中用线条画出选线位置。(4)若该地区位于510N、860W附近,试分析图中两河流的航运条件。32读中国林线高度等值线图(高山林线是山区景观类型的一条重要生态界线)。完成下列问题:(19分)(1)请在右图中作出沿AB线的林线高度变化曲线图。(2)描述图中3800米等值线的走向,并说明其原因。(3)简述沿AB线和AC线林线分布高度的变化规律并分析原因。33读某海底地形图,回答问题:(13分)(1)图示海域大部分为 海,属 洋。图中 地区为我国领土最南端。(2)图示海域表现出的海底地形有深度不超过200米的 ,水深从几百米陡增到几千米的 。(3)图中北部沿海地区有哪些丰富的资源类型和环境问题?34读城市化进程演化模型图,回答问题:(18分)(1)城市区位比较优势中的地理条件有 、 、 等。(2)图中的“城市病”主要指城市化速度太快过程中产生哪些问题?(3)城市周边地带进入城市化的要素和标志有哪些?35读我国耕地减少的因素构成图,回答有关问题:(14分)(1)我国灾毁耕地主要有水蚀、沙化等表现,试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人为原因。(2)我国低产田也较多,黄淮海地区就是典型区之一,当地是如何治理低湿地的?(3)生态退耕导致耕地减少,但从长远意义来看,有利于改善环境的质量。简要分析生态退耕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附:2006年江苏高考地理信息B卷参考答案:一、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答案CBCDBBBDDC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ADCBCDDBCA题号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ABADBDBDBCACBCABABAD二、综合题:31(1)向西 向东(4分) (2)甲、乙之间距离较短,但等高线较密,地形起伏大,工程艰巨,不利于开挖运河。(4分) (3)图略(沿两条600米等高线中间)(2分) (4)位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水量丰富,无冰期;中下游流经地区地形相对平坦,水流平稳,航运便利。(6分)32(1)如右图(3分)(2)东半段大致南北走向。主要受横断山脉影响。西半段接近东西走向,主要受纬度(太阳辐射)因素影响。(8分) (3)AB线:从东到西(从沿海到内陆)显著升高。原因:从东到西降水减少,地势升高。沿AC线:随纬度升高逐渐降低。原因:随纬度升高温度降低。(8分)33(1)南海 太平洋 曾母暗沙(3分) (2)大陆架 大陆坡 (4分) (3)海洋化学资源、 海洋生物资源、海洋矿产资源、海洋空间资源等 海洋污染和生态破坏 (6分)34(1)地形 气候 河流(6分) (2)环境质量下降;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等(6分) (3)要素:随着大城市扩张需求,促使产业、人口聚集,形成经济增长新区,促进城市化 标志:城市人口增加、城市用地规模扩大(6分)3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