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品德课堂要有“现场感” 品德课堂要有“现场感”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观看一场艺术演出,到现场观看与在家里看电视转播感受会有很大不同。 在现场,由于身临其境,情绪会随着剧情的变化而跌宕起伏,情感的体验、思想的冲击会久久回荡。 如果观看一次艺术表演,看作一次思想道德教学,它与我们的品德课堂应该是异曲同工的。 艺术表演除了故事情节外,现场感的营造也是艺术表演成功的一个重要方面。 同样,品德课堂要感动学生、增强体验、促动心灵,也需要内容的吸引性、形式的参与性,需要“现场感”。 一、现场感以真实感为基础品德学习源于生活。 小学品德课程标准指出品德教学要与生活结合。 教学与生活结合,就是要使教学生活化,教学资源生活化。 我们认为文学艺术生活,又高于生活,是对生活的提炼。 艺术作品可以经过艺术的加工处理,只要合情合理的就是真实的。 在艺术作品中所谓合情,首先是通过作者本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体会和感悟,进而给人展示出一个带有作者个人主观色彩的艺术世界,这个展示符合人的认识和情感变化,体现出人从形象思维升华到抽象思维的规律。 情的指向就是人的主观世界的变化,合情就是合乎人的主观世界的认识变化规律。 艺术的合理是指作品创造符合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生活规律,即在作品对象的认知范围之内,符合观赏者的现实经验,使之对作品认同,进而受到感染和启迪。 教学的力量源于真。 真实触动真情,促进体验,形成德行。 品德内容的假、大、空已经使得不少学生在走进课堂时就有了“德育是假的,品德是无用的”的观点。 在这样的意识下,品德教学怎么去表达真实感受?品德教学课堂不是艺术表演,它是对学生现实生活的引导,帮助学生过幸福的生活。 通过对学生生活中的典型道德现象的剖析,让学生感悟、认识和理解道德规范,并影响他们的行为。 在品德课堂中,学生自己的生活经历更能引起同学的共鸣。 在品德教学中,要站在学生的视角,发挥学生在品德课堂中的积极性,让学生把自己生活中的一些经历作为课堂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在课堂中有充分的话语权,使得他们愿意真实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在思想的碰撞中,在情感的交流中,明辨是非,启迪生活。 教师的生活经历是增加课堂现实感的重要资源。 因为教师是课堂中的一员,是课堂学习共同体中的首席,加上学生的向师性和好奇性,更能激起学生探究欲望,提高教学效能。 在品德课堂中教师的出场时机和出现的姿态是品德课堂现场感营造的关键节点。 从品德课堂场景而言,教师要更多地扮演的角色是发起者、观摩者、参与者,少当评判者、真理发布者。 教师把自己的生活经历作为教学资源时,一定要说实话露真情,任何矫揉造作、虚情假意都不可能激起课堂现场感。 社会生活中的热点是品德课堂现场不可缺少的资源。 紧扣主题的中外经典故事,与主题相符的社会热点,有吸引力,能激起学生的参与热情,也更能营造现场感。 二、现场感以生活体验为前提品德的形成既有渐进性,又有突变性,其原因都是生活经历。 学生道德品德发展形成的过程实质是一个生活过程。 品德课堂要吸引学生,营造现场感要以生活体验为前提,就是说品德教学一方面要符合学生生活现状,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从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出发组织教学,使得学生对品德课堂中出现的品德观点能够认识和理解,并能指导行动。 另一方面,在品德教学中,要尽力让学生有更多的生活体验,有更广阔的生活空间,参与社会实践。 从这个意义上说,学生的生活场景就是品德课堂。 当下,学生禁锢在校园狭小的空间中,没有机会了解社会。 在校园里,很多校规都是针对学生的“动”来限制学生的“动”,使得本来活泼好动的学生变成安分守己的考试机器。 要知道,道德的形成是因为生活,有了历练,才有体验,才会知道对的、善的和好的。 道德品德的形成就像游泳,只有在水中才能习得。 鉴于上述认识,品德教学就要利用一切教学机会,通过直接或者间接的方式去拓展学生的生活。 在品德教学中经历也是一种资源。 当然,社会色彩斑斓,学生参与的机会毕竟有限,我们可以通过读书等方式让学生间接认识社会,了解社会,但是这也需要以学生的亲身实践为前提,这样才有可能举一反三。 最近发展区理论同样适用于学生品德习得。 在品德教学中,教学组织者要了解学生生活经历,参与他们的活动,成为他们的朋友,始终坚守学生的立场。 所以,品德课教师要在教学以外找到与学生在一起的时间、空间和方式,了解他们的道德认知,这样组织起来的教学活动才有现场感。 学生已经认识和感悟的,引发不了他们的情绪,远超学生认知的道德观点,同样不会引起他们的共鸣。 三、现场感以唤醒情感为纽带品德是个知、情、意的结合体,知是基础,情是纽带,意是呈现。 对于思想道德观点的认识和认同,需要有一定情感基础。 有亲近感的喜欢的,就有更多的机会认识了解,也会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而且乐此不疲,此时的思想行为基本处在自然开放的状态中,品德教学的现场感容易形成,教学的效果就好。 反之,没有好感,甚至厌恶,就会使得主体处于一种紧张封闭状态,即使参与也只是以伪装的面目出现。 在品德教学过程中,教学主题的选择是学生喜欢的,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是学生欢迎的、亲近的,整个教学活动都是充满自由的自然的过程,这样教学的现场感才容易形成。 在品德课堂中,教师的角色定位对课堂现场感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教师以怎样的情感、姿态出现在课堂中,一方面影响着学生的心理情绪,另一方面,也影响着整个课堂的情感氛围。 教师对思想品德的认同和学生的热切期望,可以极大地提高品德课堂的现场感。 同时,在品德教学中,要聚合情感,就应该把学生当作课堂的主人,始终站在学生的立场组织教学,在整体把握品德方向的前提下要吻合学生的心理需求,从课堂形式到课堂内容应该是学生喜欢的。 任何单一的没有变化的课堂只会让学生产生排斥情绪。 从这一点说,品德教学从来不拒绝艺术表现形式,如音乐、影视作品、诗词、名言警句等,因为艺术具有极大的感染力,可以为品德课堂营造具有吸引力的现场感。 四、现场感以互动交流为手段采取互动交流的手段利于品德课堂现场感的形成。 在比赛激烈的球场,球迷们即兴的情绪表现,催生了球场的现场气氛。 剧场里演员们直接与观众的神态情绪互动交流,把观众带入故事情节中。 品德课堂要产生现场感,也要让在课堂中的每一个学生的情感融入到课堂情境中,没有冷静的旁观者,只有被唤醒的参与者,让思想观点在课堂碰撞中实现交融。 品德课堂的现场感教师和学生的沟通、交流、对话、解疑。 抓住教育的主题,以学生认识的相关社会知识为背景,截取生活中真实的、贴近实际的,使学生学有所知、知有所用的典型案例,激发情感,引发思考。 通过即兴展示社会情境、组织辩题、课堂游戏、典型案例的视频报道、讲自己的故事等形式让学生从中扮演角色,引发情感。 在课堂中,尊重学生,民主平等,在互动思辨中获得真切体验和生活经验。 在品德课堂现场,教师与学生永远是第一要素,忽略了他们的思想、情感而展现的道理、道德都是水中浮萍。 品德课堂重视的不是知识的积累,而是生活的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南通市中石化2025秋招笔试模拟题含答案行测综合英语
- 天津市中储粮2025秋招面试典型题目及答案
- 国家能源武汉市2025秋招化学工程类面试追问及参考回答
- 国家能源铜陵市2025秋招机械工程类面试追问及参考回答
- 安阳市中石化2025秋招笔试提升练习题含答案
- 丽江市中石化2025秋招笔试模拟题含答案新材料与新能源岗
- 株洲市中石化2025秋招面试半结构化模拟题及答案电气仪控技术岗
- 许昌市中储粮2025秋招购销统计岗高频笔试题库含答案
- 大唐电力鸡西市2025秋招半结构化面试模拟30问及答案
- 武威市中石油2025秋招心理测评常考题型与答题技巧
- 隧道施工应急预案方案
- 植物鉴赏课件
- 安徽省华师联盟2026届高三上学期9月开学质量检测物理试卷(含答案)
- 肿瘤热疗中国专家共识
- 2025年甘肃省药品检查员资格考试(药械化流通)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详解(5套)
- 2025年泸州职业技术学院招聘考试笔试试卷【附答案】
- 自来水企业内部管理规范
- 2025新热处理工程师考试试卷及答案
- 硬笔书法全册教案共20课时
- 工会兼职补助管理办法
- 纸箱不合格品管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