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科技形象初论_第1页
梁启超科技形象初论_第2页
梁启超科技形象初论_第3页
梁启超科技形象初论_第4页
梁启超科技形象初论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梁启超科技形象初论梁启超科技形象初论 作为政治家和思想家的梁启超 一直受到学术界的重视 然而有关其为中国近代科技发展 所做的贡献及其科技观念的讨论还远远不够 事实上 梁启超把科技进步看成是国家强盛 最有力的杠杆 正是对科技的重视构成其变法主张的内在动因 他在诸多方面对科学技术 的认识至今还具有学术价值 而且梁启超的变法主张及其对科学的宣传大大促进了科学技 术在中国的社会化进程 因此 要更加深刻地理解梁启超 评价他的历史功绩 必须对其 科技形象加以研究 一 梁启超对科技体制化的贡献 晚期洋务派已经认识到单纯器物层次的技术引进达不到富国强兵的目的 主要是因为缺乏 大量的科技人才 时事孔亟 首重人才 1 用人最是急务 储才尤为远图 2 于 是他们开始派遣留学生 开办新式学堂 以期培养大量的科技人才 但 科举不改 聪明 之士 皆务贴括 以取富贵 3 那里 只有科举才是获得名利 提升地位的唯一正途 这些措施根本吸引不了优秀人才 维新派和梁启超循着人才救国的路线 看到了科举制度 是科技人才培养的巨大障碍 公开提出废除科举的变法主张 梁启超写道 变法之本 在育人才 人才之兴 在开学校 学校之立 在变科举 4 围绕着科技人才的培养 维 新派和梁启超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主张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废除科举 创办新型学校 必 修自然科学 在百日维新所颁布的新政中 这方面内容最多 维新派是通过 时务报 向 大众层面宣传自己的变法主张的 而梁又是主笔 他的 变法通议 系统论述了变法的缘 由及具体主张 由于他优美畅快的文风和精辟透达的论述 使得维新思想广为流传 形成 了 家家言时务 人人谈西学 的局面 从而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 他在 变法通议 里专辟 学校总论 论述新式学校的重要性及其内容 功能 普及了中国社会对新式学校 的了解 科举制度的废除和新式学校的创办 标志着科技教育在中国体制化的真正开端 从而极大促进了科技的发展 具有十分伟大的意义 这其中 梁启超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梁启超对科学体制化的另一大贡献 是他认识到了学会对科技发展的作用并加以倡导和宣 传 他说 西人之为学也 有一学即有一会 故有农学会 矿学会 有化学会 有电 学会 有声学会 5 会中有书以便翻阅 有器以便试验 有报以便布知新艺 有 师友以便讲求疑义 故学无不成 术无不精 新法日出 6 科学学会在科学发展中起着 巨大的作用 从科学社会学角度来看 学会的形成是科学体制化的重要标志 梁启超的 论学会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比较系统全面介绍学会的专门性文章 加上 时务报 的 广为流行 使得学会的观念深入人心 梁启超写到 今欲振中国 在广人才 欲广人才 在兴学会 7 在他的号召下 一时间学会林立 如雨后春笋 除去与维新运动直接有 关的学会 自然科学方面着实是 有一学即有一会 有农学会 矿学会 工艺会 化学会 等 8 一年之间 设会数百 学会大都以 兼采中西各法与天地自然之利 互相讲 习 这些学会是中国近代科技团体的最初发端 在开风气 广民智和中国近代科技发展中 起了重要的作用 梁启超对科学体制化的贡献还在于他大大促进了西方自然科学书籍的翻译和自然科学期刊 的发行 梁启超认为 国家欲自强以多译西书为本 学习欲自立以多读西书为功 9 今夫西人光化电声算之述作 农矿工商史律之记载 岁出以千万种记 日新月异 应接 不暇 10 苟处于今日之天下 必以译书为强国第一义 11 梁启超十分重视翻译西 方自然科学着作的重要性 在新政期间 他亲自主持译书局的工作 他强调科学教育的普 及 指授初学融贯中西 12 使之 略识门径 13 因此 在维新期间 编译了大批 以近代自然科学为内容的教科书 从而大大提高了自然科学知识的普及程度 这是洋务运 动所无法比拟的 梁启超十分重视报纸的作用 在 论报馆有益国事 中 他较为全面向 国人介绍了报纸的种类作用 他认识到报纸可以 去塞求通 开启民智 阅报愈多者其 人愈智 15 并且 朝登一纸 夕布万邦 16 是传播知识最快捷的路径 西人格致 制造专门之业 官立学校 士立学会 讲求观摩 新法日出 故亟登报章 先睹为快 17 报纸期刊是自然科学知识传播最重要的手段 梁启超对报纸的重视和宣传 大大促 进了科技期刊在中国的创办和流行 维新期间 以宣传自然科学为主要宗旨的报刊也是层 出不穷 如通学报 农学报 新学报 处学报 求是报 格致新报等 这些报刊实际上是 中国近代科技期刊的肇始 综上所述 我们可以看到梁启超对中国近代科技体制化作了极大贡献 是中国科技体制化 的伟大先驱 二 梁启超的科技观念 同维新派其他成员一样 梁启超首先认识到科技同国家富强的关系 有关这方面梁启超发 表过许多言论 他强调近代科技对提高生产力和生产效率的重大作用 18 尤其强调铁路 在国民经济与国家安全中的重要地位 19 他看到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大促进了人类文明 求得印书之法 而文明普遍之开 求得航海之法 而世界环游之业成 凡我等今日所依 所食 所用所乘 所闻所见 一切利用前民之事物 安有不自学术中来 20 他还从人 和自然关系的角度看到了科技的本质 今日机器之力大进 人力可以胜天 21 人类征 服自然界的能力大大提高 我们不是马 也可以腾空 不是鱼也可以入水 不是神仙 也 可以和几百千里外的人答话 22 他热情地讴歌科学巨匠 赞美了哥白尼的天文学 瓦 特的蒸汽机 富兰克林的电学 达尔文的进化论等等 看到了这些成就对人类社会巨大而 深远的影响 23 今日光明灿烂如荼如锦之世界 何自来乎 实则诸贤之脑髓之心血 之口之笔锋所组织之而庄严之也 24 他认为以自然科学为核心的近代学术是决定世界 发展的最重要力量 这在当时不能不算是深刻的洞见 梁启超已经明确觉察到了科学技术 水平是决定一国强弱 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内容 他写道 欧洲人其竞争力之强悍 25 其所由来与其所终极 是自前世纪以来 学术日兴机器日出 资本日加 工业日 盛 26 的结果 学术的兴旺 科技的发展 经济的富强是国家竞争力的源泉 他明确指 出 今日之竞争不在腕力而在脑力 不在沙场而市场 27 这充分展示了梁启超目光 的远大和深邃 试想近百年之后的今天 我们不是才刚刚认识到这一点吗 梁启超同样认识到科学在开展民智方面的巨大作用 科学之力日盛 则迷信之力日衰 他学习和宣传西方自然科学 并希望国民成为可以独立思考和不盲目信仰的 新民 变法 失败而流亡日本的梁启超深切感受到 欲救今日之中国 莫急于以新学说变其思想 28 因此 他在 新民丛报 上大力宣传国家 民权 三权分立学说 抨击封建制度 同时大量介绍西方的学术和科学 发表了介绍心理学 医学 生物学 化学 物理学方面 的文章 可以说 梁启超是当之无愧的民主和科学新文化运动的直接先驱 西方近代科学思想对世界文化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成为近代文化的基础 梁 启超觉察到了这一点 他在一次讲演中说到 现代文化根底在那里 不用我说 大家当 然都知道是科学 29 他从多方面考察了科学思想对近代文化的影响 最突出的就是他 对生物学的考察 以进化论为核心的达尔文生物学被恩格斯称为十九世纪人类三大发现之 一 梁启超则稍具体考察了它的影响 他仔细列举了生物学所带来的观念上的变革 准确 评价了这些变革所具有的伟大意义 并称之为生物学家的 惊人事业 他紧接着指出 社会学的产生可以说全部建设在生物学基础之上 而且 法律学 经济学 政治学 宗教学 历史学都受了它的刺激 31 他的说法虽略有偏颇 但表明了自然科学对社会 科学的巨大影响 尤其让人叹服的是梁启超对科学的精神气质有着极为深刻地理解 人们常说治科学可以使 人虚心静气 忍耐努力忠实不欺 寅旭便是极好的例子 32 从科学社会学的角度来看 这实际上道出了科学研究所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 在 美术与科学 中 他深刻地洞察到 实验观察和创造力对科学的根本性作用 看到了科学研究同艺术创作根本意义上的相通性 33 具有深刻的科学哲学思想的意蕴 三 科学史及其他 梁启超的学术活动跟科学本身直接相关的就是他的科学史的研究工作 他在 格致学沿革 考略 一文中 对上古 中古 近古 近代 科技发展的情况 成绩和代表人物进行了较 为全面的考察 在 墨子学案 中他给予墨子逻辑学思想和其他科学思想以相当的重视和 论述 不过 真正有学术价值的还是他对中国近代科技史的研究工作 在 中国近三百年 学术史 中 他用部分章节较为系统地考察了明清以来中国近代科技发展的历史 他非常 重视明清以来西学东渐的过程 详细列举了来华传教士所带来的科学知识 并对一些问题 进行了回答 他考察了以历算为主的中国传统科学在这一时期的进展 严格来讲 梁启超 的科学史工作并不全面和系统 34 但考虑到他的知识背景 我们不能以科学史家的标准 来衡量他 但他的工作无疑具有极重要的意义 他在中国第一次把中国科技史的内容写进学术史之中 标志着科学史地位的初步确立 而几乎在同时或稍晚 萨顿正在美国报怨科学史的工作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他对中国近代科技史进行了分期 并客观评价了清代许多科学家的工作和意义 对其 功过作了恰当的评价 直至今天还不失为有说服力的看法 他从多方面论述了中国近代科技为何落后的原因 以他自己对科学的深刻理解 通过 东西方文化的比较 从而较早开辟了中国科学文化比较研究的先河 认识到了政治经济制 度 教育体制以及传统文化的精神气质对科学发展的影响 35 从而较早明确地认识到科 学发展受社会条件的制约 而这却是三十年后诞生的科学社会学的研究内容 四 科学与传统 科学给予了梁启超很多 然而科学却是西方人的发明 这对于对祖国的古老文明深深依恋 的梁启超来说是一种尴尬 梁启超尊重科学 同样他也尊重自己由以生长的传统 当很多 人在君临的科学面前顶礼膜拜 古老的传统在科学的狂飚中风雨飘摇之时 他毫不犹豫地 起来维护传统的尊严 梁启超从没忽视过自己的传统文化 即使在他思想最激进的时候 在他高举破坏主义大旗 高唱西学的时候 他也不会忘记传统的价值 他认为 凡一国之能立于世界者 必有其国 民独具之特质 36 反对盲目崇拜西学而弃传统以不顾 吾所谓新民者 必非如心 醉西风者流 蔑弃吾数千年之道德 学术 风俗 37 在科学方面 他有办法维护传 统的尊严 他认为科学在西方的兴起 只是近二百多年的事情 科学原则只是从那时起才被信奉 而 中国早在六朝和唐代就已具有了科学精神 所以 科学精神的有无 只能用来横断古今文 化 而不能用来横断中西文化 38 中国科学的落后 只是 先后之差 犹旦暮 也 中国人今天缺少的东西 西方人昨天也缺少它 虽然 今日我们在世界文化的民族 中 算是最缺乏论理精神和科学精神的民族 39 但是 此非前辈之责而今人之责 也 40 他充满敬仰地论述着古贤墨子所具有的理性精神 特地指出墨子的逻辑学比 培根和穆勒早一千多年 41 他相信自己的民族 中人之性可以贤 中人之才可以智 他对自己的民族的科学能力有充分的自信 后起者若能率由前辈治古典学所用之科学 精神而移其方向于人文自然各界 又安见所获之不如欧美 42 如果说以上勉强的辩护即中国传统并不缺乏科学精神难免显得脆弱 那么 梁启超通过西 方科学文化的破产的描述而赋予中国传统文化以理直气壮的优越性 一次大战后欧洲普遍 的穷困潦倒和精神饥荒 击碎了欧洲人的科学之梦 同样也破裂了粱启超以前对以科学为 代表的西方文化的敬仰 他亲眼目睹了欧洲的混乱状态 这大大激活了他灵魂深处久久压 抑的对中国文化的自豪感 他开始带有优越感地描述欧洲人科学信仰破产的状态 好像沙漠中失路的旅人 远远望见个大黑影 拼命向前赶 以为可以靠他向导 那知赶上 几程 影子却不见了 因此无限凄惶失望 影子是谁 就是这 位 科学先生 欧洲人 做了一场科学万能的大梦 到如今却叫起科学破产来 他批评对科学的盲目崇拜 44 看到了科学带来的物质进步并不能解决社会问题 科 学愈昌 工厂愈多 社会遍枯愈甚 45 人们生活在紧张 焦虑 疲劳 空虚当中 不惟设得到幸福 倒反带来许多灾难 46 他开始在许多场合指责达尔文主义的 流行是酿成战祸的种子 他认为这其中的原因是精神的缺乏 他说 救济精神饥荒的方 法 我认为东方的 中国和印度 比较最好 东方的学问以精神为出发点 西方 人的学问 以物质为出发点 47 通过对文化进行精神和物质的二元划分 使得他可以对以物质为特征的西方文化进行贬斥 从而树立起以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中国文化的尊严 他承认中国文化缺乏物质 他认识到 科学之发明进步 为吾侪所不能拒且不应拒 吾侪若置现代物质情状于不顾 而商 谈古代之精神 则所谓精神者 终久必被物质压迫 企丧失其效力 吾侪今所欲讨论者 在现代科学昌明的物质状态下 如何而能应用儒家之 均安主义 使人人能在当时此地 之环境中 得不丰不 的物质生活 达样根据他的二元论他提出了新的文化整合原则 西方的物质 中国的精神 而西方的物质显然只处于附属的地位 他早期曾提出 淬 历其所本有而新之 采补其所本无而新之 50 的文化整合原则 那时他更强调对 西学的吸收 这种文化整合原则的实质性演变 展现了他对以科学为代表的西方文化由敬 仰到冷膜的心理态势转换和对传统文化由衷自豪感的勃发 他晚年更是致力于传统文化的 弘扬 并希望把中图的文化推向世界以解决西方人的精神饥荒 他感到这中国人无法推卸 的责任 在科玄论战中 梁启超仍然坚持限定科学所能及的范围 从而继续为传统文化保留地盘 尽管梁启超在科玄论战中努力以调和的面孔出现 既不反对科学也不反对玄学 但还是受 到了科学派的攻击 毕竟由于他巨大的声望 他的论点实际上强有力支持了玄学派的观点 从而对科学的声望造成一定的破坏 影响了青年学习科学的热情 但是 梁启超并不反对 科学本身 正像他自己所指出的 相反 他为科学在中国取得的进步而感到由衷的高兴 并加以赞美 51 只不过他认为科学应该被限制在它应该所属的范围 这样科学和传统 才不致产生冲突 我们看到 在科学派对传统文化进行无情的批判时 梁启超努力调和二者的冲突 他那鲜 明的立场和态度 对科学万能的怀疑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弘杨 在我国目前社会和文化的转 型时期 应该值得我们借鉴 注释 1 闽浙总督李鹤年奏 同治十三午十一月十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