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中国文学史第六编 辽金元文学_第1页
大学中国文学史第六编 辽金元文学_第2页
大学中国文学史第六编 辽金元文学_第3页
大学中国文学史第六编 辽金元文学_第4页
大学中国文学史第六编 辽金元文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学中国文学史第六编大学中国文学史第六编 辽金元文学辽金元文学 第一章第一章 辽金文学辽金文学 名词解释名词解释 国朝文派国朝文派 一 金大定 明昌年间 涌现出一批在金朝领土上成长起来的作家 使金代文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繁荣阶段 代表作家有蔡珪 党怀英 和王庭筠 他们的创作风格与由宋入金的文人不同 属于真正的金 代作家 元好问在 中州集 里将他们归为 国朝文派 二 蔡珪 他的文学成就主要在散文方面 他的散文具有北国雄健 诗风 党怀英 在诗 文 书法都很擅长 其文平实畅达 不尚虚 饰 其诗体物精细 有陶谢之风 王庭筠 文学成就是多方面的 诗文书画并成卓绝 他作诗以黄庭坚为法 诗律精严生新 却没有 险怪生涩之病 很少用典 国朝文派出现后 标志着金代文学的真正开始 诸宫调诸宫调 所谓 诸宫调 指取向一宫调的若干曲牌联成首尾一韵的短套 再用不同宫调的短套联结成长篇的说唱体文学形式 它由韵文与散 文两部分组成 采用歌唱与说白相间的方式演说故事 基本上属于 叙事体 但它的唱词中有接近代言的成分 对戏剧艺术的发展有重 要影响 简述元好问简述元好问 论诗三十首论诗三十首 所体现的审美追求和诗歌创作观所体现的审美追求和诗歌创作观 元好问是金代文坛最杰出的大家 他的 诗论三十首 是唐宋以来 最系统 最全面的一组诗论绝句 集中体现了他的审美追求和诗歌 创作观 一 元好问在 论诗三十首 中通过历评汉魏以下的诗人作品来明 辨清浊 故其论诗绝句 按时间顺序分论魏晋南北朝 唐 宋三个 时期的诗歌流派 树立学习榜样而贬斥伪体 二 他颂扬魏晋风骨 又特别强调诗歌创作要出自天然 天然 质 朴和有英雄气 他比较形象和准确地把握唐代诸家诗歌在风格意境 和创作手法方面的特点 褒多于贬 三 对于宋人的诗歌创作则颇多微辞 认为宋诗之病在于不与古人 同而一味求奇 他批评宋诗的沧海横流和翻新出奇 认为以偏离了 古诗正体而走到尽头 矛头所指苏 黄后学一味求新求变的 更出 奇 明确表示自己不愿意作江西诗派中人 简述元好问诗歌的思想内容与艺术风格简述元好问诗歌的思想内容与艺术风格 元好问是金代文坛最杰出的大家 一 元好问的诗现存一千四百余首 不仅在金代诗人里数量最多 艺术成就也最高 二 元好问最感人的作品 是他在金亡后写的丧乱诗 真是字字血 声声泪 具有极苍凉沉郁而悲愤高亢的特点 从而形成了情调悲凉 而骨力苍劲的独特风格 三 元好问擅长写各种诗体 而以七律和七绝成就最为突出 在晚 年还写了不少咏物诗 山水诗等 技巧更成熟 且不失其一贯的豪 健之气 但艺术感染力已远不如丧乱诗了 第二章第二章 前期元杂剧前期元杂剧 1 元杂剧在体制上有何特色 隐藏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元代的杂剧在体制上有自己的特点 用北曲演唱 一般 一本四折 有的还有楔子 用作交代人物 剧情或串联两折 每折 限用同一宫调 而且一韵到底 中间不能换韵 剧中男主角称为末 女主角称为旦 根据主唱者角色的不同 分为旦本 末本 一本戏 只能由一人主唱 其他人一般只能说白 角色除旦 末外 还有副 末 冲末 外末 贴旦 老旦 外旦 净 丑等配角 杂剧主要由 歌曲与说白两部分构成 歌曲主要用来抒情 渲染 往往写得较典 雅 说白主要用来对话或独白 往往用白话来写 2 元杂剧的发展情况如何 各阶段的代表作家有哪些 隐藏参考 答案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元杂剧的发展以大德 1300 年前后 为界大致经历了前 后两个阶段 前期的创作中心在大都 今北京 后期的创作中心 在杭州 前期的主要作家有关汉卿 王实甫 白朴 马致远等 这 是元杂剧创作的黄金时期 后期的主要作家有郑光祖 宫天挺 秦 简夫等 这一时期的杂剧创作已走向衰落 名词解释名词解释 元杂剧元杂剧 元杂剧有称北杂剧 是在诸宫调和金院本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成熟戏 剧形式 主要特点 1 由 四折一楔子 构成 2 一折里用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 3 楔子的篇幅叫段 一般放在第一折前交代剧情 起 序幕 的 作用 4 在表演上由一人主唱 如以正旦为主的戏里 只由正旦一人独 唱到底 其它角色都不唱 只用旁白 在金 元之交 北杂剧的创作就已达到相当高的艺术水平 著名的 杂剧作家有 白朴 马致远 关汉卿等 多为金入元的文人 元杂 剧的前期创作呈繁荣的局面 成为中国戏剧文学史上最为光彩夺目 的黄金时代 简述白朴历史剧简述白朴历史剧 梧桐雨梧桐雨 的创作特色和寓意的创作特色和寓意 1 最有代表性的作品 梧桐雨 体现白朴文学创作的一个显著特 色 是善于表现患难后的寂寞和衰残中的孤愤 它直接取材于 长 恨歌 但并不是为了歌颂李 杨的爱情 2 安史之乱 是整个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转折点 作者把李 杨 故事放在这样一种急剧变化的历史背静上表现 抒写了人世沧桑之 感 将一个众人熟知的历史故事 处理得寓意深刻 不同凡响 3 该剧之所以动人 还在于它融进了作者对战乱不幸生活的切身 体验 借剧中人物表达自己的感受 故能把唐明皇孤寂时听雨的一 缕哀思 写得百转千回 简述白朴爱情戏剧简述白朴爱情戏剧 墙头马上墙头马上 的艺术的风格的艺术的风格 1 白朴 墙头马上 是一出带有较浓喜剧色彩的爱情剧 以紧凑 生动的情节安排和鲜明的人物形象刻画见长 2 剧中主角李千金大胆 泼辣 在爱情问题上处理采取主动 因 此她一遇到意中人就敢与其私奔 并坚定地认为自己的行为是正确 的 看重和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3 这是一出正面歌颂青年男女争取婚姻自主 讽刺封建家长的作 品 人物生动 剧情活泼 艺术风格轻松 与 梧桐雨 的凝重迥 然不同 试叙马致远试叙马致远 汉宫秋汉宫秋 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著名历史剧 汉宫秋 元代作家马致远的代表作 取材昭君出塞的 故事 1 把 和亲 之举作为国家衰弱的征象 写历史兴亡的感慨 借 昭君之恨抒发了反抗民族压迫的情绪 并在一定程度上抨击了封建 王朝的腐败无能 2 在剧情描写中 作者把悲剧的根源推倒奸臣毛延寿及满朝文武 身上 有意或无意地对汉元帝做了 美化 的处理 把他写成一个 忠于 爱情 的风流才子式的人物 并在剧中以大量的篇幅表现汉 元帝失去王昭君时的悲愁别恨 3 艺术上 剧中许多唱词写得声情并茂 以塞北风光和宫中秋景 衬托离别之恨和思念之苦 意境优美 音节嘹亮跌宕 极富艺术感 染力 试叙试叙 西厢记西厢记 的艺术成就 的艺术成就 一 简述 西厢记 在体制上的突破 1 突破了元杂剧一本四折的体制 采用五本二十一折的长篇巨制 像是用多本杂剧连演一个故事的连台本 2 打破了元杂剧由一人主唱的通例 采用了由末 旦轮流主唱的方 式 二 试叙 西厢记 的人物塑造艺术 王实甫的 西厢记 善于塑造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 是其获得艺术 上成功的重要因素 这主要体现在对张生 莺莺和红娘的性格刻画 上 1 张生 随是一介 但却能不顾门第的悬殊 十分勇敢地追求相 国小姐 一见到意中美人就把功名抛置脑后 执迷不悟 把一场自 由恋爱搞得轰轰烈烈 2 崔莺莺 是个性格复杂的人物 出身名门 可她风情和作派却 不象淑女 一方面对于男女自由恋爱有一种本能的渴望 希望有人 爱自己 自己也去爱别人 她对张生的爱是很主动 大胆的 敢于 突破禁区 另一方面 作为名门的小姐 她又得时时顾及自己的身 份 有时显得心口不一 优柔寡断 需要红娘从旁助一臂之力 3 红娘 是剧中最光彩的人物 虽出身低贱 却显得比女主人更 有主见 而且机智 泼辣 富有正义感 为张 崔的自由恋爱穿针 引线 在两人的婚事遭到老夫人反对时 她挺身而出 指责老夫人 背义忘恩 又巧妙地将老夫人制服 她的名字成了那种不计个人得 失而乐于成全他人的助人者的象征 三 简述 西厢记 的词章之美 王实甫的 西厢记 在语言上 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1 人物语言都是充分戏剧化和个性化的 形成了抒情诗般的歌唱 语言和潜台词丰富的道白语言 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2 剧中的唱词表现了特定的场景中人物的真情实感 以经过提炼 的当时民间口语为主 适当地融化前人的诗词佳句 形成一中既明 白通畅 又清丽华美的语言风格 3 剧中的唱词本色而富于文采 具有浓郁的诗意 能启发读者的 想象力 使人感受到主人公离合悲欢的缠绵之情 了解人物的内心 秘密 从而产生强烈的共鸣 第三章第三章 关汉卿关汉卿 简述关汉卿历史剧简述关汉卿历史剧 单刀会单刀会 的艺术特色的艺术特色 单刀会 是元杂剧代表作家关汉卿历史剧的代表作 主要艺术特 色有 1 构思很有特点 善于用铺垫和渲染手法塑造人物 主人公关羽到 第三折才出场 由东吴的亲贵乔公主主唱 让他追述关羽的英雄业 绩和豪勇气派 先声夺人 2 风格沉雄壮烈 许多唱词写得很大气 具有雄浑苍劲的意境 试叙试叙 救风尘救风尘 中赵盼儿的人物形象塑造艺术中赵盼儿的人物形象塑造艺术 救风尘 是元杂剧代表作家关汉卿创作的风月剧 1 赵盼儿是剧中关汉卿的塑造的妓女形象中最具光彩的人物 她虽 曾有过从良的念头 但生活中的教训告诉她 一朝沦落 终身蒙尘 的妓女 是决不可能有风月场中更好的命运的 到妓院里来的男人 都只是把妓女当作寻欢作乐的玩物 指望他们做诚心肠的丈夫 无 异于白日做梦 2 一开始 就劝宋引章 别相形周舍的甜言蜜语 街道宋引章的求 救信后 她巧做安排 先是用风月手段勾引周舍 发誓要嫁给他 让周舍休了宋引章 然后有翻脸不认人 玩弄周舍于股掌之上 显 示出她对姐妹的侠骨柔肠 和对付无赖阴恶之徒的大智大勇 试叙关汉卿风月爱情剧中的女性形象试叙关汉卿风月爱情剧中的女性形象 元杂剧代表作家关汉卿擅长写女性题材 在他现存的十八种杂剧作 品里 旦本 戏多达十二种 有 救风尘 谢天香 金 线池 等 1 这三种都以妓女为主角 专为风尘女子写照传神 风尘女子是相 对良家妇女而言的 在与异性交往方面 被视为尤物的风尘女子享 有一定的自由 然而却是以她们不能过正常人的生活为代价 她们 具有婉转的歌喉 曼妙的舞姿 敏捷的才思 以及动人的姿色和顾 盼生姿的眼波 但在男性为中心的封建社会里 这一切并不能改变 她们作为玩物的命运 2 在这三出正面描写妓女生活的剧作中 作者真实地展示了风尘女 子争取从良的曲折过程 写出了她们在与不幸命运抗争时的 无知 沉沦如宋引章急于嫁给一个公子哥 想立个妇名 大智大勇如赵盼 儿救姐妹侠骨柔肠 斗无赖大智大勇 软弱动摇如谢天香嫁到钱府 为妾 任人摆布 只是自叹自己的命不好 心高气傲如杜蕊娘较早 意识到自己将老死风尘的悲惨命运 于是历经千辛想从良 追求自 己理想的生活 剧中塑造的性格各异而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 堪称 风尘女子的知音 试叙关汉卿试叙关汉卿 窦娥冤窦娥冤 中窦娥的品格与反抗精神中窦娥的品格与反抗精神 关汉卿的 窦娥冤 是元杂剧中最著名的悲剧作品 剧本反映的内 容和人物遭遇 是以元代贪官污吏徇徇私枉法 制造冤假错案的社 会现实为根据的 属于社会公案剧 1 这是一出描写好人蒙冤受难的苦情戏 剧中的窦娥具有安分守 己 逆来顺受和事事为他人着想的善良品格 如窦娥在严刑拷打之 下仍不屈服 当听到要拷打婆婆时 才屈招投毒一事是自己所为 宁愿让自己受冤也不愿看婆婆遭受皮肉之苦 2 剧中的窦娥同时也具有刚烈的性格和强烈的反抗精神 如 叱 天骂地 之举蕴含着强烈的反抗精神 是对暗无天日的社会制度的 怀疑和批判 三桩誓愿 的应验 表明天地也为其冤情所感动 最后窦娥的冤魂化作复仇的鬼魂出场 也是其刚烈性格的表现 第四章第四章 后期元杂剧及其它后期元杂剧及其它 试论试论 倩女离魂倩女离魂 的剧情结构和艺术感染力的剧情结构和艺术感染力 倩女离魂 元代后期杂剧家郑光祖描写才子佳人缠绵情爱旦角戏 的代表作 1 离魂 是剧中的主要情节 处理得比较出色和巧妙 将倩女的 灵魂与躯体分开后 一方面可以细致真切地表现她魂魄无拘无束时 的大胆与执着 写出其不愿受封建道德伦理束缚而追求婚姻的真性 情 2 另一方面则可通过病体所受的折磨 反映现实中多情女子相恋的 痛苦 自感叹 自伤情 自懊悔 折腾得死去活来 3 这样就把当时闺阁佳人渴望恋爱自由的心理 以及忍受礼教禁锢 的现实压抑感 惟妙惟肖地表现了出来 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试叙钟嗣成试叙钟嗣成 录鬼薄录鬼薄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专为剧作家树碑立传的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专为剧作家树碑立传的 戏曲史著作 即戏曲史著作 即 录鬼薄录鬼薄 的贡献 的贡献 元代后期杂剧家钟嗣成的 录鬼薄 一书 记录了元代戏曲作家 152 人 剧目名称四百四十余中 保存了元代戏曲的许多第一手的 珍贵历史资料 一 作者将元代重要的散曲和杂剧作家分为 前辈已死名公才人 和 方今才人 两大类进行介绍 按时间顺序记述他们的简历和剧 目 在为剧作家立传的过程中 反映出元杂剧创作的基本历史面貌 二 录鬼薄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为剧作家树碑立传的戏曲 史著作 许多元杂剧作家由于有此书著录 才为后人所知 真正成 为 不死之鬼 如 1 前辈已死名公才人 包括关汉卿 白朴 马致远 王实甫 尚仲闲 高文秀等 2 方今才人 包括宫天挺 郑光祖 雎景臣等 3 已死才人不相知者 包括胡正臣等 第五章第五章 元代的散曲元代的散曲 名词解释 散曲名词解释 散曲 1 在元代 散曲一般称为乐府或词 有小令和套数两种基本形式 2 小令是单支的曲子 又叫 叶儿 按不同的宫调曲牌创作 曲调不同 字数和句式也不一样 套数又称套曲 由两支以上同宫 调曲牌的曲子连缀而成 曲牌间的联系有一定的顺序 曲词须一韵 到底 结尾时有 煞调 或 尾声 3 作为一种起源民间新声的音乐文学 散曲具有生动活泼 通俗 易懂的特点 文而不文 俗而不俗 成为当时极为流行的雅俗 共赏的新诗体 简述关汉卿散曲作品的本色风格简述关汉卿散曲作品的本色风格 就直白真率而言 关汉卿的散曲显得更为本色 1 如他著名的套曲 南吕 一枝花 不伏老 以生动活泼的比喻 写书会才人的品行才华 具有民间曲词那种辛辣恣肆和诙谐滑稽的 风格 2 但他写得最多的是男女欢爱的题材 而且不避俚俗 写得很真 露 带有较浓的市井情趣 简述马致远散曲 越调 天净沙 秋思 的优美意境 马致远是前期散曲创作里的大家 其作品擅长将超旷情怀 人生感 悟与苍凉意境融为一体 1 秋思 用意象迭加的方式构成流动的画面意境萧瑟苍凉 渲染 出天涯游子愁肠寸断的感触 似蕴含着无端的悲凉和无尽的思绪 2 景中含情 蕴藉隽永 如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 西风瘦马 萧瑟的景致衬托出 断肠人 的无尽思绪 深得唐人 绝句写景之妙 被誉为 秋思之祖 以以 潼关怀古潼关怀古 为例试叙张养浩散曲的艺术特色为例试叙张养浩散曲的艺术特色 元代后期散曲家张养浩的散曲作品多写于辞官退隐期间 对宦海风 波和世态炎凉已看透 醉心于自然美景中 创作了不少意象清新的 山水佳作 他散曲的主要艺术特色有 1 把咏史怀古引入曲中 叙事抒情言志 写对社会历史的看法和对 民生疾苦的同情 如 潼关怀古 中 望西都 意踟蹰 伤心秦汉 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 百姓苦 亡 百姓苦 2 他的散曲创作较注重立意和构思 意境风格近于诗 而于声调格 律不太重视 3 以诗入曲 把曲作为一种新的抒情诗体来写 具有奔放浩荡的气 韵 是张养浩散曲创作的特点 如 潼关怀古 中一开始便写气势 雄浑 苍凉沉郁 兴 百姓苦 亡 百姓苦 概括出千古兴亡的 结局 4 张养浩作为元散曲豪放派大家 以这篇怀古曲作为体现其豪放风 格的代表作 第六章第六章 元代的诗文元代的诗文 名词解释 铁崖体名词解释 铁崖体 元代后期诗人杨维桢 号铁崖 他所作宫词 竹枝词和古乐府在当 时极为流行 世称 铁崖体 或 铁体 铁崖体 的主要艺术 风格有 1 宫词 清爽流丽 内容主要以华艳的辞藻来形容妇女服饰 体 态和恋情 2 香奁诗 写得颇为奇妙 香而不艳 3 竹枝歌吸收了吴地民歌的语调和表现手法 虽也是写男女之情 却情致清新 语言浅近活泼 杨维桢的竹枝歌 有意使诗向民歌和 民间散曲靠近 4 古乐府 尝试一种风骨情致兼而有之 既有别于文人之诗 又 不同于当时民间俚曲的新诗体 具有瑰丽奇崛的风格 第七章第七章 宋元话本与南戏宋元话本与南戏 名词解释名词解释 宋元话本宋元话本 宋元流行一种民间伎艺 说话 这种讲唱文学的兴盛 对中国古 代小说和戏剧的发展影响极大 话本小说就是由 说话 衍生而来 的 1 话本小说是经过文人编撰整理的小说话本 是 说话人 说话所 依据的底本 今存的 清平山堂话本 古今小说 醒世恒 言 等白话短篇小说集中 宋元话本是中国小说史上最早的白话小 说 2 话本小说的题材内容有 烟粉类 灵怪类 传奇类 公案类 这些题材内容具有浓郁的世俗生活气息 3 宋元话本小说在体制形式 叙述方式 语文体 白话进行演讲 等方面形成了很明显的特色 南戏南戏 1 南戏又称南曲戏文 是宋以来的民间小戏 它在形成和发展过程 中吸收了大曲 诸宫调 滑稽戏等民间说唱伎艺 以及宋杂剧表演 故事的形式 故又叫 永嘉杂剧 它的故事题材和演唱艺术又受 到北杂剧的影响 并逐渐成为一种较为成熟的戏剧样式 2 南戏的体制结构灵活自由 曲牌的运用比较随便 表演时不拘一 格 有独唱 有对唱 还有轮唱和合唱 各类角色都能歌唱 剧本 的开头 有介绍创作意图和叙述剧情梗概的开场戏 称为 副本开 场 3 张协状元 是今存南戏剧本中最早的一种 试论试论 琵琶记琵琶记 中蔡伯喈形象的塑造中蔡伯喈形象的塑造 琵琶记 是元代作家高明创作的南戏 它的问世标志着南戏文创 作在艺术上的成熟 琵琶记 又有 南曲之祖 的说法 蔡伯喈 是 琵琶记 中塑造的一个典型形象 具有典型意义 1 琵琶记 一开场 作者就宣布蔡伯喈是个 全忠全孝 之人 无意于仕进 想侍奉父母 但在父母的相逼下踏上了科举之路 由 于长期在外 不能侍奉父母 在众人眼里 他对父母不能进孝道 大逆不道 他本人入赘相府 让含辛茹苦的妻子在家守活寡 2 为了给蔡伯喈开脱 作者精心设计了 三不从 的情节 由于面 对无法抗拒父命 权势和圣旨 他只有违心地认命了 屈服了 他 的不教不义 竟是为了全忠全孝所造成的 3 蔡伯喈这个形象的典型意义 并不全在于他是否忠孝 还在于他 的矛盾性格 精神痛苦以及他对求取功名的忏悔 这不仅反映了读 书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