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涉外合同律师 _第1页
上海涉外合同律师 _第2页
上海涉外合同律师 _第3页
上海涉外合同律师 _第4页
上海涉外合同律师 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15上海涉外合同律师 想学法律?找律师?请上http:/ 如何成为涉外律师核心内容:如何成为涉外律师?涉外律师主要指从事以下两方面业务的律师:一是为中国公司进入国际市场提供法律服务。二是为外国企业和个人在中国投资经营提供法律服务。下面由法律快车小编为您简单介绍涉外律师的基本知识。涉外律师需练的“内功”一个好的涉外律师,首先要有较高的英语水平,这是进入涉外律师领域最基本的条件。涉外律师的口语不一定要特别流利,要求非常高。除了懂得基本法律知识外,最重要的是熟悉国内或国外涉外领域相关法律。产品在国外市场经常遭遇反倾销调查,涉外律师对应诉的法律程序应了如指掌,此外还有 WTO 相关的法律规则,反垄断法等。若为在国内投资的外商提供法律服务,还要懂得中国的相关涉外法律,如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企业相关税法、公司法,合同法等。除具备以两个“硬”条件外,涉外律师的“软”条件也不少:2 / 15首先要了解客户的需求,了解国外公民和外资企业的办事风格及运作方式,的差异。其次要提供高效率、高质量的服务。国外客户、外国司法机构对法律文本的要求较高,国外的诉讼程序与国内也不同,应以严谨负责的态度对待工作,在细节中体现专业水准。 最后要有团队合作精神。国内律师喜爱单兵作战,很少有团队合作、资源共享的机会。但涉外律师不同,因为一个涉外案件很难单凭一人之力完成,需要团队的智慧。 成为涉外律师的途径有法律问题,上法律快车对英文的书写能力比如,中国外商投资 熟悉文化间 /retype/zoom/eb948ed2b0717fd5360cdcdb?pn=2&x=0&y=1275&raww=168&rawh=44&o=png_6_0_0_135_1148_126_36_&type=pic&aimh=44&md5sum=409814c15d7b169e8fb4a6919c06f55c&sign=9db84ffc89&zoom=&png=10706-&jpg=0-0 target=_blank点此查看无论是刚从学校毕业的新人,还是已有多年从业经验的大律师,想要改变职业轨迹,涉足“涉外律师”领域,除了做好专业理论知识的准备外,更重要的是要寻求实践机会。成为涉外律师有以下几种途径:1、进入涉外律师事务所:去涉外律师事务所工作3 / 15或兼职,是最有效的捷径。可去国外律师事务所上海分所当法律顾问,或者去以国外律所的模式进行运作的国内律所。前者在上海的数量有近百家,后者大多由那些有国外留学背景,或者在国外律所工作过的人才组建,拥有固定的跨国企业客户。进入这两类律师事务所,经过两三年的努力,一般就能小有成就。2、应聘外企法律部门:规模较大的跨国企业都会设立法律部门,聘请法律顾问来处理公司在国内投资活动中遇到的法律事务。方式,是一条独特的积累经验的途径。3、出国学习:各种职业培训层出不穷,而涉外律师的培训却几乎是一片空白。要熟悉相关的国外法律,出国学习或工作是不错的选择,不过出国留学或进修成本很高,需慎重考虑。有法律问题,上法律快车直接接触涉外法律工作,积累实战经验,还有机会全面了解企业的经营运作很多跨国公司都提供 1-3 个月的短期培训。 http:/ 作为公司律师,职业生涯4 / 15规划书目录一 基本信息: . 3二 职业方向及总体目标: . 3三 社会环境分析结果。 . 3四 组织分析 . 51. 行业分析 . 52.职业研究: . 63. 领导人: .5 / 15. 74. 发展领域: .7五 自身条件及潜力测评结果: . 81) 优势: . 82) 劣势: . 93) 潜力: . 9六 角色及其建议。. 9七 目标分解及目标组合: . 9八 成功的标准: . 6 / 1510九 差距: . 10十 缩小差距的方法及实施方案: . 10方法: . 10安排: . 10参考资料: . 12一 基本信息:姓名:班级:年限:年龄跨度:起止日期:二职业方向及总体目标:7 / 15职业方向:涉外律师总体目标:进入国内大型律所成为涉外业务律师,获得一定资源和资金后转行做企业法律顾问。三社会环境分析结果。政治上,改革开放以来,总体上中国的法制建设都取得了极大进步。习近平主席上台后,一直大力度地整治腐败,且贪官污吏无一不是经过法庭庄严公正的判决。本身学法律出身的李克强总理在多次公开场合表达了加强共和国法治建设的意见,而且这些不是大空套话,而是落实到了实际行动上,前些年他就批准我校开办中欧法学院,并指导国务院在全国多个高校开办法律人才培养实验班,希望全面加强法律人才的培养力度。今年,十八大通过了司法改革方案,全面地对司法过程中的不足做出了改进、提高了基层法律工作者的待遇,且再次明晰且强调了司法机关独立于行政机关、避免司法干预的改革决心。另一方面,近几年公众对许多大案的审判的满意度不断提高,再加上中国大量受过高等教育的中产阶级慢慢成为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这一群人对法律的尊重和了解相对较多、愿意且能够在法律服务上投入金钱的也大幅增加,这些都使得全社会对于法律工作者的认可和尊重程度不断提高。再者,国内新兴媒体对司法的监督力度加强,以前曾出现的律师被打伤、法官收受贿赂等情况大有好转,8 / 15整个法律界的基调是变得更加制度化、更加透明、更加有活力的,这些社会背景对法律从业者来说非常重要。经济上,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不仅外资企业和中外合资企业需要涉外法律服务,大量的内资企业随着与国际市场联系的日益密切也会有大量的涉外法律问题。但在这些法律问题上,中国往往处于劣势,这不仅是因为涉外服务经验缺乏,也是因为合格的涉外法律人才远远不够。近几年,中国的出口行业所遇的反倾销官司就是很好的例子。享受国家巨额补贴的新兴工业代表光纤行业仅仅因为美国认定反倾销并实施处罚一瞬间大面积亏本倒台,国内没有提供相应法律服务;三一重工无奈之下将奥巴马政府告上法庭争取权利,也只能用外国律师队伍;不久前,中国的稀土限制出口遭日本等国家告上 WTO,本国的律师输了官司之后,我们辛苦控制下来的资源眼看就要被人掠夺。国内企业所涉及到的相关官司还很多狠多,他们急需大量通晓国际经济惯例和游戏规则的法律人才,为其在海外投资、知识产权保护、反倾销等重要领域保驾护航。同时,外国人特别是商人的增多也会让涉外业务极其吃香,再加上上海自贸区的成立等经济的新发展,涉外官司必然成倍增加,而相关的律师、法官、检查官目前都十分稀缺,这些都表明我国目前涉外律师市场非常大。9 / 15从律师行业现状来说,本国的外资律所中,国外的律师专业化程度高、法律服务意识强、管理水平高,但是他们也有“软肋” 。比如成本,欧美律师要价是国内律师的好几倍;其次,对中国的了解,国外律师尽管通晓国际惯例,但深谙中国国情的却为数不多;而这些恰恰是中国律师的优势,只要中国律师扬长避短,苦练内功,在中国的涉外法务工作中就定能大展鸿图。不管国外律师事务所在华办事处的实力多强、规模多大,他们都不可能垄断涉外法律业务。而且跨国企业想要在中国站稳脚跟,请中国本土的法律人才更是必不可少。据国经院长孔庆江教授所搜集的数据,目前国内的高端涉外法律人才根本不足以应付日益紧缺的需求,至少需要 5 倍于现在的人才规模才能缓解紧缺的现状,可见涉外法律人才未来的发展空间是十分大的。四组织分析1.行业分析1) 法律专业毕业生整体就业难。据多年数据表明,法学生已经连续多年获得最难就业十大专业榜首的“荣誉”了。和国外法学院学生就业吃香比,我国法学生就业成了一大重难问题。究其原因,一方面有我国社会对法律人才的信任不够的原因,但更重要的另一方面是,我国法律教育的不科学。十几年的法学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法学生10 / 15质量得不到保障,仅从司法考试通过率低于常年低于 10%就可见一斑,导致本来应该是“香饽饽”的法学专业毕业生并未成为人才市场的宠儿。但这只是总体的就业难,许多基层法院、检察院乃至小型律所,仍然有大量缺口不能填满。2) 涉外人才缺口大,素质不高,总体上缺乏在国际舞台上竞争的基本功底。现在的实际情况是,检察院、法院在处理到涉外案件时,却不得不请经济学、外语等专家协助。因为我国现行法律教育基本上只完成了中文法律这一个方面的教育,目前的法律工作者大多是单一型的法学专业人才,其他专业知识和英语能力上相当欠缺。现在全国能熟练运用外语和法律知识与国外客户洽谈业务、签订合同的仅有 2000 人左右,熟知国际法、国际贸易法和 WTO 规则的律师尤其稀缺,能胜任涉外经济纠纷等专业性案件的就更是凤毛麟角了。比如说,调查显示,在上海的 5000 多名律师中只有 50 名左右律师具备独立办理涉外案件的素质和能力。另外一个事实是,北上广深等一线大城市,也是涉外业务最多的几个城市,目前有多达 200 多家国外律师事务所成立办事处,他们已经将相当一部分涉外法律业务抢过去。面对这个商机,国外的大型律师事务所当然不会熟视无睹,尽管目前外国人在中国开律师事务所还不被允许,11 / 15但数目和规模不断扩大的驻华办事处依然对中国的律师事务所造成强大的冲击。涉外律师的收入高。根据对著名律师的采访文稿,处理涉外法律案件,1 小时的咨询费可达数百美金。涉外法律案件,特别是反倾销、知识产权等案件,涉及到的金额往往会有几千万、几亿甚至几十亿美元,如何成为一名涉外律师,以及如何学好法律英语Richard WangApril 13, XX, London【对应届生】多年前答主法学本科大学毕业时,通过校园招聘进入某知名两地上市民企集团国际法务部,担任涉外法务专员。当时的英语水平仅限于流利的口语,以及大学英语四六级。当初的 HR 推荐我进入国际法务部无非就是觉得我【四六级】都过了, 【口语】挺唬人了,还有一定工科背景,当然【司法考试】也过了,这个是硬性门槛。【入门】上班第一天,领导扔了个三页纸的英文MOU 给我看,叫我大略翻译一下,查着字典搞了一下午,最后写出来的中文,连自己都看不明白。于是才知道法律英语,尤其是在法律文书中的语言习惯,跟日常学的英语绝对不是一回事。后来接受公司培训,每天看无数合同,12 / 15每次看合同第一件事就是查单词,一个字一个字的抠,合同里经常一句话十几行,主谓宾形状都得逐个挑出来,不然妥妥地看不懂。【基本功】那时候的顶头上司是一个美籍华人,对下属的职业素养要求十分严格,比如,进了办公室就不准说中文,所有邮件也必须写英文的,搞得下楼拿个快递也得跟她说下:“I need to go to the reception for my parcel.”三天两头凌晨起床去办公室跟米国客户电话会议,这样搞了一年,终于能看明白主要类型的合同了,跟外国人说话也不卡壳了,英语基本可以作为工作语言了。【提升】然后跳槽去了某 500 强外企,被送去北京上海和国外总部培训,又搞了一年,逐渐搞明白合同的关键点应该怎么看。【大幅提升】然后跳槽去了某老牌国企,开始上手金融项目,在外部律师的辅导下搞明白了很多融资合同的结构和原理,几年时间,谈判,审合同,改合同,写合同,上千个合同搞完了,基本能够驾轻就熟了。【回炉】这时候发现光英语能力达标是不够了,需要学科背景,所以就去英国留学。每天上课听个八分懂,下课玩儿命宅图书馆啃书,啃文献,Jstor、Google scholar、Westernlaw、Lexis 这些学术和法律资源库轮着用。语言依然是个问题,没事儿多跟同学聊天,在国外好13 / 15一些的学校,读法律的中国人,尤其是金融法律类的其实很少,同学基本还是欧洲人为主,他们的英语都很不错,发音也很漂亮,多跟他们学习。通过这段时间的留学,专业背景得到了很大提升。【总结】1、我进入涉外法律这个行业,算是机缘巧合,但也有一定代表性,至少你得首先让 HR 感觉你靠谱,HR 通常都是外行,不懂你法律知识的水品,只会看两样东西【口语流利】和【司法考试】 ,口语不成,基本连复试的机会都没了,司法考试没过你学毛的法律。当然现在很多大律所、大公司会要求海归背景、托福雅思成绩之类的,这个就没办法了,属于硬性条件,只能针对性地准备;2、合同是永远的基本功,我刚入行的时候美剧看多了,觉得诉讼律师英俊潇洒,对看合同这种苦差事很抵触,老板敲打我说:“你连合同都看不懂,上毛法庭。 ”后来合同搞得多了,不光是工作能够驾轻就熟,对交易的了解能够十分深入&细致,就是在外面接个私活,帮别人写点基于英国法/香港法的英文合同,万儿八千的零花钱就进账了。当然也有副作用,就是写英文邮件、雅思写作考试什么的时候,习惯性地用长句、从句套从句,让对方看着很闹心,日常英语还是应该“simple & direct”的;3、英语是在实践中学习的,纯背单词和纯做题是14 / 15学不会的,能考上大学过了四六级,你的英语基础就足够了,剩下的就是要提升到工作语言的程度,这个时候唯有靠实践来学习了,不断地看合同,看文献,不会的单词拖进生词本慢慢消化,时间久了,看英文句子就跟 X 光眼一样,一眼就把主谓宾形状分出来了,其有看不懂之理?至于口语,上学时候靠外教和客户练出来的,没事儿跟客户打电话扯合同,反正客户又不收你钱,使劲聊;4、关于英语水平考试,我只考过四六级和雅思,都属于很平常很基础的东西,真正有水准的专业英语考试还是米国的 Law School Admission Test,不过能考过这个东西的人,估计也不需要看这个知乎答案了,呵呵。想做涉外法律,建议有机会还是要到国外读一下书,一定要去法学领域的顶尖大学,师从最好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