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仲舒背离民本思想了吗——由2014年江苏高考历史题引.doc_第1页
董仲舒背离民本思想了吗——由2014年江苏高考历史题引.doc_第2页
董仲舒背离民本思想了吗——由2014年江苏高考历史题引.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董仲舒背离民本思想了吗?由2014年江苏高考历史题引发的思考张程远2014年高考江苏历史卷第1题是关于董仲舒思想的一道选择题。原题如下: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材料表明,董仲舒A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B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C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D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答案】B题中引文多作“故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春秋繁露玉杯,下文所引均以原文为准)。笔者认为,本题答案设计不科学。综观董仲舒的思想,其“屈民而伸君”主张与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并不对立,他不仅没有背离民本思想,相反还是民本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一孟子的民贵君轻与民本思想孟子生活在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的时代。他认为,在统一天下的过程中,相比而言,民更重要。如果一个国家的百姓生活安泰,民心大顺,近悦远来,不需前去招徕、百姓自己就会趋之若鹜。遇有外敌入侵,就可以让他们拿起木棍打赢盔甲坚硬、刀枪锐利的军队。对孟子的原文,人们更多关注的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句话,而忽视下一句“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后者强调,如果能赢得民心,便可统一天下,成为天子。可见,在兼并战争的背景下,孟子所说的民贵君轻,强调的是“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近代以来,人们习惯把孟子所说的民贵君轻称为民本思想或民本论。民本思想作为一个约定俗称的名词可以使用,但是如何理解值得思考。第一,孟子的基本观点是,无论是赢得天下还是治理天下,必须重视民。这符合民本思想的基本特征,即重民、贵民、安民、恤民、爱民。孟子的民贵君轻,同时还体现了民本思想的核心,即关注百姓,强调人民是社稷的根本。由此看来,孟子的民贵君轻,就是民本思想。第二,民贵君轻不是说在国家政治结构中民的地位高于君。中国古代的民本观念,是建立在尊君的立场上的。“民本”本质上是为君主的“邦宁”而考虑的,为尊君的目的服务。在君本位问题上,儒家与法家没有本质区别。只是法家崇尚权威,儒家则推崇礼仪制度。儒家的礼不过是“知为皇帝之贵也”(叔孙通)的工具。正如丁守和先生所说:“民本学说在本质上不是民本位理论,而是君本位理论,是一种明智的,眼光远大的君本位理论。”近代以来,国人出于救国救民的迫切愿望,曾根据时代需要对民贵君轻进行延伸解读。康有为指出,此孟子立民主之制,民为主而君为客,民为主而君为仆。故民贵而君贱易明也。郎擎霄在孟子学案中说,法人卢梭亦谓邦国之主权不在于一人,而在于众人,与孟子之意相近。在他们看来,孟子的民贵君轻,政治的主体在民而不在君,把民本等同于民主,这显然不符合孟子的原意。因此,孟子的民贵君轻是民本思想,但民贵是指重民,而不是说民的政治地位高于君。在本质上,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很长时间没有根本突破。直到明清之际,当顾炎武、黄宗羲等人思考如何限制君权的时候才有了一些新气象。作为儒学大家的孟子和董仲舒,都不可能超越时代的局限,因此也就不存在董仲舒背离原始儒学民本思想这一提法。二董仲舒“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与民本思想“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是董仲舒关于天、君、民关系的经典表述。董仲舒认为,要巩固统治,必须加强皇帝的权威,于是强调“屈民而伸君”,主张民服从君,维护君主的权威和地位。但这并不能理解为否定民本。民本是一种治国理念,君主的地位巩固后,如何治理民,才涉及到是否以民为治国之本。周桂钿先生甚至认为,“屈民”之民主要指的是诸侯国君。他认为,老百姓没有权力,无法与封建统治势力对抗。只有那些地方诸侯国君有实力与中央政权相对抗。董仲舒曾经亲见景帝时代的吴楚七国之乱,屈民而伸君,可能就是从这一事实中总结出来的教训。屈民而伸君,实际上是为了维护统一,反对分裂而提出的口号(董仲舒天人感应论的真理性,河北学刊2001年第3期)。若依据这一解读,把“屈民”解释为背离民本就更难成立了。董仲舒认为,天立王并不是为了君主个人,而是为了天下万民。因此,只有那些安乐民众的人,天才会授予他王权;而对于那些残害民众的君主,天则会收回对他的授命。由此看来,“董仲舒所言天志是以安乐民众为内容的。君主顺从天志而治,就是要让民众能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中国史学思想通史秦汉卷,黄山书社2002年版,第170页)。董仲舒明确指出,君主只有博爱民众,才能王天下。可见,他强调君必须效法天地之仁,从而使“尊君”与“爱民”在天意的协调下达到统一和谐。这说明,董仲舒在神化皇权的同时,把君主置于天威之下,使皇帝对天亦有所畏,节制地主阶级对老百姓的残酷剥削和压榨。“屈君以伸天,包含了允许臣民起来进行汤武式的革命,并讨伐无道昏君的权力,也就包含了民本思想。”(董仲舒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351页)。李存山先生认为,秦以后,当儒家思想与秦汉制度相整合时,董仲舒提出“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此中虽有“三纲”之说,但也仍继承了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董仲舒所谓“道”与“德”,同先秦儒家一样,都贯彻了“以民为本”的思想。从先秦到秦以后,儒家的民本思想一直延续。其间,董仲舒作为汉代的群儒之首,起了重要的传承作用(董仲舒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地位与影响,河北学刊2010年第4期)。综上可见,董仲舒“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蕴含了丰富的民本思想,他不但继承了先秦儒家的传统,而且将其与天人学说融为一体。董仲舒身处的时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