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文12.doc_第1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文12.doc_第2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文12.doc_第3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文12.doc_第4页
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文12.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兰州一中2016-2017-1学期期中考试试卷高二历史(文科)说明:本试卷分第卷(单项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答案写在答题卡上,交卷时只交答题卡。一、单项选择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材料体现的治国理念属于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2孟子梁惠王上记载:“王曰:叟(老者),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这表明儒家主张A舍生取义 B见利忘义 C重义轻利 D义利并重3“夫其为物,厥美可珍。廉方有则,体洁性贞。含章蕴藻,实好斯文。取彼之弊,以为此新。”材料赞叹的技术成果是A.白瓷 B.造纸术的进步 C.文人画 D.印刷术的出现4班固作汉书,内有古今人表,列1931人。作者按“上上至下下区分为三等九则”。其中“上上圣人”者十四人,包括三皇五帝,而以周公孔子殿后;孟子与颜渊,管仲同属“上中仁人”;老子与商鞅,墨翟,韩非都属“中上”;秦始皇则为“中下”。以此推断,班固评价历史人物A以时代先后为顺序 B以社会贡献为根据C以儒家标准为准绳 D以个人善恶为标尺5 汉武帝时,董仲舒上“天人三策”,提出“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的建议。其“养士”的主要目的是A教授诸子经典,以求“通经致用” B培养政府官员,扩大统治基础C统一思想,维护政治稳定 D明定规制,确立官学体系6孟子说:“君有过则谏,反覆之而不听,则去。”而董仲舒说:“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相对于孟子,董仲舒的主张A修改了儒家学说中的君臣关系 B强调对君主暴政的制约C弥补先秦儒学的重大理论缺陷 D适应了争霸战争的需要7宋代程颢、程颐兄弟提出“视听言动,非理不为,即是礼,礼即理也。不是天理,便是私欲”,以此倡导A人性本善 B人们自觉遵守儒家伦理 C格物致知 D克服私欲,恢复良知8在儒学发展历程中,“沟通佛、老,以治儒书,发前人之所未发,遂别成为一时代之学术”的是A东周学者 B汉代学者 C唐代学者 D宋代学者9在中国历史上,孔子曾有“边缘化”“神化”“僵化”“维新化”“丑化”等多种形象,其中“神化”和“僵化”分别出现在什么时候A汉朝和明清时期 B汉朝和隋唐时期 C隋唐和明清时期 D隋唐和晚清时期10下图为“马”字书法作品。按其字体出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排在第三位的是ABCD 11明清思想家不同于前代思想家,下列反映了其突出的时代特征的是A黄宗羲提倡“法治” B王夫之的唯物思想C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D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12“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全社会力量”,古代中国政府“多以德规范人的思维和思想”,“以礼规范人的行为”,以下中国传统主流思想中不能体现上述功能的主张是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为政以德,为国以礼C“天人感应”、“大一统” D“天下为主,君为客13 在希腊哲学史上,首次将“关注的目光从自然身上移开,而把更多的注意力贯注到人的身上”的是A泰勒斯 B智者学派 C苏格拉底 D柏拉图14在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在一些重要的古代文明中心,如希腊、中国,人类的精神开始了觉醒,提出了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的大问题,并进行研究和回答。下列主张能证明此观点的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是万物的尺度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 未受考察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A B C D 15某一时期,“世俗主义和个人主义反映在学术研究和教育中,课程强调学习古典艺术和体育锻炼,目的是教育学生健康、快乐地生活,做一个合格的市民。”该时期的主流社会思潮是A禁欲主义 B人文主义 C理性主义 D自由主义16. 公元前399年,主张无神论和言论自由的苏格拉底被判处有罪。下面是与这次审判相关的信息:审判人员及产生方式表决形式程序罪 名审判人员产生方式501名抽签举手一审制渎神和蛊惑青年材料直接反映出雅典 A.已形成一定民主程序 B.民主范围比较狭窄 C.公正至上的司法实践 D.被素养低下者控制17. 亚里斯多德曾说:“人是城邦的动物。”下列对这类“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他们是城邦政治的核心力量 B他们敢于表现个性、不屈从权威 C他们视城邦利益为至高无上 D他们虽性别不同,但都能言善辩18对于夏朝是否存在,顾颉刚认为:“在诗书中,禹的地位是独立的,事迹是神化的;禹是禹,夏是夏,两者毫无交涉。一直到战国以后的文籍里,我们才发现禹是夏代的第一世君主”。郭沫若评论说:“在现在新的史料尚未充足之前,他的论辩自然并未成为定论,不过在旧史料中凡作伪之点大概是被他道破了。”对此,合理的认识有顾颉刚主要是基于文献考辨,质疑夏朝的存在在未获考古学支持前,夏朝存在与否难以确认诗、书成书时间与夏朝较近,故为信史在郭沫若看来,顾颉刚的考证有其一定合理性A B C D19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昔周公吊二叔之不咸,故封建亲戚,以蕃屏周。”据此可知A.宗法制度自此建立起来 B.分封制以屏护周朝为目的 C.分封对象都是宗族血亲 D.血缘亲疏是受封等级依据20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创制了一套御玺。如任命国家官员,则封印“皇帝之玺”;若任命四夷的官员,则用“天子之玺”;信玺用于对国内和四夷用兵事宜,行玺则为皇帝外巡时随身携带。材料不能说明A.皇帝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 B.秦朝有内外两种系统处理国事C.秦朝实行中央集权的体制 D.三公九卿制大大提升行政效率21. 选官是政治活动中重要的一环。下列对古代中国官员选拔的叙述,正确的是A.汉武帝选拔身份低微的士人组成外朝以牵制内朝B.九品中正制是世官制的一种,强化了中央的权力C.科举制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政治公平性加强D.明朝内阁是中央级行政机构,但始终无法定地位22.明朝中期,王艮(1483-1541)提出“良知现成”说,并提倡“百姓日用即道”。从中国文化发展历程看,其思想的师承和后学分别对应A.董仲舒、陆九渊 B.陆九渊、朱熹 C.朱熹、王守仁 D.王守仁、李贽23.史书记载:“嘉兴府秀水县濮院镇地跨秀水、桐乡两县,清初远方大贾携槖(钱袋子)群至,一镇之内,坐贾持衡,行商麕(群)至,终岁贸易不下十万金”。材料直接反映出A.濮院镇已成为区域商业中心 B.商业活动突破时空限制C.长途转运贸易促进商业繁荣 D.重农抑商政策暂时调整24.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们多以通俗的小故事来阐明他们的核心思想。“刻舟求剑”和“守株待兔”的典故应出自A.儒家 B.道家 C. 法家 D.墨家25.综合表中的信息,可以认为西汉时期西汉农民家庭年收入(粮食)与支出情况表 单位:钱项目数量备注收粮食8500折算为货币后的大致值支赋田租(上缴实物)283同上算赋和口赋(上缴货币)406无役兵役和徭役2300除部分兵役必须亲身应役外,其余可亲身应役或上缴货币代役。2300钱为代役的货币数量。日常开支食4918据战国比例推算衣2732同上祭祀等仪式300以战国数据为参考农民赋役沉重 耕织结合的经济形式有其存在必然性 商品经济相当发达 拥有小块土地的自耕农大量存在A B C D二根据材料,完成26、27、28题(共50分)26.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应的问题。(12分)材料一 1896年,荣氏兄弟决定筹办面粉厂。在办厂审批时因为没有送礼遭到当地士绅的反对,幸好两江总督刘坤一是倡导办实业的官员,一连下了八道批示要求地方官支持实业。最终才导致保兴面粉厂、振兴纱厂等企业的创办。材料二 1914年“一战”爆发。西方列强忙于战争,中国市场进口棉纱减少,还纷纷向中国大量订购面粉,荣氏企业便大力扩充规模荣氏企业在每个袋装面粉中塞入一个铜板,以博取顾客的中彩心理,引发了大家竞相购买机制面粉价廉物美,并毫无毒素,很快便在面粉业立足、发展起来。请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荣氏企业在创办初期的有利和不利因素?(6分)(2)概括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荣氏企业得以发展的因素。(6分)27(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 农业可以划分为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等不同历史形态,它们是依次演进的。中国古代农业虽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它毕竟主要是在小农分散经营的条件下形成的由于传统农具明清后没有继续得到改进,由于人口增加、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减少,由于经营规模的狭小和分散,劳动效率低下,这极大地限制了其他经济文化事业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另一方面,尽管中国古代很早就出现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业生产的思想但在封建制度和分散经营条件下,不可能更大规模合理利用经济资源协调发展。摘编自李根蟠中国古代农业材料二为了获得足够的粮食、棉花、油料等产品,保证城市居民的生活消费和加工企业的原料供应,就要对农副产品实行贸易垄断即统购派购的制度。为了确保在低价统购派购的条件下农民仍然能把资源投入到国家工业化所需要的农产品生产中,就要求作出一种强制性的制度安排,使国家能够以行政力量直接控制农业的生产。按照这种逻辑,实行主要农产品的统购统销政策之后,(1953年)农业集体化运动随之开始并不断加速林毅夫等著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材料三 二战后,随着经济的发展,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建立了所谓“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国家”制度,在一些国家,如德国,失业工人享受的福利待遇甚至超过正常工作的低收入者,使得过多的公民宁愿领取社会福利金而不去工作。在希腊,公务员的未婚或离婚女儿,仍然可以在父母死后继续领取他们的退休金。很多国家的社会福利支出是其财政总支出中的最大项目,一般在30%以上,德国甚至达到71.49%。2010年社会福利在希腊政府总支出中的占比达41.6%。截至今年2月份,希腊的债务高达2 940亿欧元,人均负债2.67万欧元左右,债务危机空前加剧。20世纪70年代起,改革福利制度的呼声逐渐高涨,联邦德国总理科尔说:“我们太贵了,这些既得利益现在都需要打破。”(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6分)(2)据根材料二,说明国家对农业进行的“强制性的制度安排”主要指什么?其根本目的是什么?(6分)(3)根据材料三反映的问题,结合20世纪70年代经济形势的变化,谈谈你对福利制度改革的认识(14分)28.(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大约两千五百年前,普罗泰格拉喊出了一句影响西方至今的口号他解释说: 一阵风吹来,对于感觉冷的人是冷的,对于感觉不冷的人是不冷的。这个哲学命题的意思是:个人的感觉是判断一切事物的标准。在西方,是率先把人放在万物中心位置的思想家。这一光辉思想增强了人对自身力量的信心,冲击了万物皆由神决定的传统迷信思想。但是,它不讲感觉来源于客观事物,否认感觉的客观标准,凭每个人的感觉作为判断事物的标准,这是十足的主观唯心的感觉主义真理观。 马执斌关于中西人文精神的主客对话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作者的观点。(要求:对材料给出相应的观点,观点要明确;运用材料和所学的知识进行评析,史论结合。12分)2016-2017-1学期高二年级期中历史试卷(文科)答题卡一、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每道题2分,共50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题号16171819202122232425答案二、材料解析题及探究问答题(共3小题,50分)26.(1)(2)27.(1)(2)(3)28.高二文科历史答案选择题DCBCC ABDAC DDBCB ADBBD CDADA26.(1)为偿还马关条约的巨额赔款增加税收,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2分);地方实力派官员倡导办实业(2分)。地方士绅的阻挠和反对;(2分)(2)列强放松对华经济侵略;荣氏企业抢抓机遇,善用促销手段;产品质量好;辛亥革命后颁布临时约法鼓励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任答三点给6分)27.1)特点:分散经营(或小农户个体经营);劳动效率低下;经济资源协调能力不高。(6分)(2)安排:对农副产品实行贸易垄断(或统购统销、统购派购);农业集体化。(4分)根本目的是:实现工业化。(2分)(3)福利制度本身能够缓和社会矛盾,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4分)但是它也存在弊端,过度的福利也降低了劳动者的积极性;过高的福利开支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是导致债务危机的主要原因。(4分) 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之后出现“滞胀”现象,(3分)需要削减社会福利开支,以提升民众生产劳动的积极性从而走出困境。(3分)28.这是一道开放性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判卷时可参考以下内容。这条材料反映了古希腊智者运动中普罗泰格拉的主要观点 “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