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的影视传播与现代接受(精)_第1页
-红楼梦-的影视传播与现代接受(精)_第2页
-红楼梦-的影视传播与现代接受(精)_第3页
-红楼梦-的影视传播与现代接受(精)_第4页
-红楼梦-的影视传播与现代接受(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收稿日期 2006 01 10 1964 长江大学文学院讲师 一 影视改编与 红楼梦 的现代传播 在文学作品中 作家头脑中生动形象的构思必须借助于 合适的文字符号才能表现出来 读者也必须具备起码的识字 理解的能力 并能够通过想象来感受作品塑造的艺术形象 但比起文学作品来 影视艺术作品更容易为大众所接受 观 众无需多高的文化素养和想象力就能够感受到影视艺术形 象的魅力 我们看到 当 红楼梦 1987年在大陆首次被改编 成电视剧放映时 立刻形成轰动效应 据中央电视台的统计 红楼梦 初次放映时的收视率高达 65 一 75 在香港 据 亚视的统计 其收视率是该电视台几年来播放的两部最好的 电视剧节目之一 与此同时 电视剧的播放促使小说 红楼 梦 成为当时最畅销的书籍 红楼梦 的研究专著 普及读 物 资料汇编书也出现了争购现象 一本 红楼入门 小册子 竟然销售了十万册 在 红楼梦 的影视改编和传播过程中 为了准确地传达 和表现原著的内涵和神韵 人们运用了许多方式 诸如各种 各样的影视技术手段 蒙太奇手法 演员的形象魅力和表演 技巧 富于感染力的音乐歌曲等等 这些方式与传统的文学 戏剧 说唱表现方式相比虽然有一些相同之处 但已明显具 有强烈的现代意义 首先 蒙太奇手段 黛玉焚稿 和 宝玉成亲 两场戏就采 用了交叉蒙太奇的手法 使悲喜两种完全不同气氛的场面同 时进行 镜头交替切换 从而推动全剧的故事情节走向高潮 另外 在 元妃省亲 一场戏中 导演对蒙太奇手法的运用也 有不凡之处 元春入宫多年 第一次回家见亲人 孤零零一个 人在空荡荡的大殿里静待 她的祖母 老祖宗却从五更起 就率领儿孙们在寒风凛冽中迎候 这两个镜头在电影画面上 同时出现 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冷酷无情 其次 借助于演员的形象魅力 表演技巧和 明星效应 由于影视艺术的直观性和具象性特征 演员的外貌和形象魅 力对作品的成功具有事半功倍的神奇效应 为了拍好一部影 视作品 人们首先注意的是选择一个形神兼备的演员 在电 视连续剧 红楼梦 中 导演挑选的主角和配角大多数是首次 上镜的新秀 他们的外貌形体和气质都非常接近于原著中的 人物形象 在屏幕上一亮相 让观众感觉确实像从书中走出 来的人物 这就为该剧奠定了成功的基础 当然 启用非职业 演员有利有弊 他们不成熟的演技往往使他们塑造的人物形 象显得单薄和不够饱满 缺乏深厚的底蕴 再次 根据红楼影视的剧情需要 创作富于感染力的音 乐 设计适当的服装和道具 受到一致称赞 主题曲 枉凝眉 迅速传遍全国 其优美的旋律感染了无数青年男女 山东话 剧团服装设计师史延芹为剧中演员设计的服饰华丽高贵 为 该剧增色不少 剧中使用的许多道具也是精心设计和制作 的 符合贾府大家族的气派 专门为拍摄 红楼梦 设计建造 的北京大观园 可谓雕梁画栋 草木清华 尽管人们拍摄了许多红楼影视作品 但从传达和表现原 著的内涵和神韵方面来看 都有明显的不足之处 为何会出 现这种缺憾呢 主要原因在于文学的审美独特性和影视艺术 红楼梦 的影视传播与现代接受 李根亮 长江大学文学院 湖北荆州 434020 摘 要 影视技术的发展直接影响着文学的传播 就 红楼梦 而言 影视改编已成为其重要的 传播方式 但由于影视艺术的审美方式与文学的审美独特性难以相互取代 影视改编很难成功 同 时 红楼影视作品也渗透着现代人对 红楼梦 的接受观念 影响人们对其的审美接受模式 关键词 红楼梦 影视改编 现代传播及接受 中图分类号 C212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3877 2006 01 61 02 61 的审美方式难以相互取代 所有的艺术样式 美术 音 乐 戏剧 更不用说今天的影视文化了 都是诉诸视听感 官的物性形象 他们都必须借助于审美者生理上的 感官上的 直接愉悦性来达到心理上和精神上的审美收获 但文学就不 同了 文学为我们创造的是一个内视化的世界 这个世 界看起来由语词符号组成 其实它只能由我们每一个读者在 自己的内心深处创造出来 它就像梦境 像幻觉 像我们内心 深处的回忆与想象 是一个无法外现为物质性的视听世界的 所在 就此而言 即使我们有心用某种艺术样式或某种生理 性的感性满足现代文学所提供的审美世界 它作为一个永远 不可能为感官所感知的精神性的存在 又如何能被取代呢 二 红楼影视与 红楼梦 的现代接受 红楼影视作品是现代图像社会的必然产物 是改编者对 小说原著的影视化处理 它与传统的红楼戏剧 红楼说唱一 样也是 红楼梦 的一种接受形式 因而必然渗入改编者对 红楼梦 的接受观念和现代阐释 在现代红楼影视作品中 改编者表达得最明确 最突出 的观念主要是反封建思想 改编者为了体现反封建主题 对 不少人物和情节进行了改造 一是对贾宝玉的叛逆性形象进 行了多方面强化 如增加了宝玉与忠顺亲王府戏子琪官交往 的戏份儿 当琪官为摆脱被王爷玩弄的命运出逃时 贾宝玉 给予了多方支持 其中有一个情节 描写琪官的师妹闻听亲 王府得知琪官下落 就女扮男装去通知琪官逃避 偏巧贾母 要看戏 戏班子焦急万分 宝玉闻知 就代琪官师妹扮旦角串 戏 其行为险闯大祸 但终于使琪官提前逃跑 二是对王夫人 的形象进行了改造 突出了王夫人的虚伪和冷酷 在司棋被 赶出大观园后 增加了王夫人做主 将她嫁给管事之子费兴 并逼迫司棋母亲答应的情节 致使司棋在被逼出嫁之时 撞 墙而死 潘又安也自缢而亡 除了表现强烈的反封建主题以外 现代社会对 红楼梦 的改编和接受还越来越多地表现出猎奇和媚俗的倾向 这可 能与红学研究中探佚学的兴起和索隐派的沉渣泛起有密切 关系 改编者总想出奇制胜 否定高鹗续书和前 80回的一些 情节 其实是违背了文学创作和接受的规律 如 36集电视剧 红楼梦 在对秦可卿形象的处理上 就过于迎合大众的口 味 显得直露 俗气 总之 自从小说 红楼梦 与电影电视联姻以后 红楼 梦 的传播方式更加多样化 人们既有一个新的接受 红楼 梦 的途径 又可以借机表达他们的接受态度 人们不需要花 太多时间 也不必识文断字就能很轻松地了解和欣赏 红楼 梦 包括 红楼梦 在内的文学经典的传统受众以及新生的 受众离文本越来越远 第一 影视剧欣赏已成为现代大众接受 红楼梦 的主要 途径 传统的文本阅读与影视剧欣赏形成互动 互补局面 文 学的影视改编因其传播强势地位 已成为 红楼梦 等文学作 品普及传播的重要方式 当然 由于影视艺术与文学艺术相 互之间不可替代 文本阅读仍然是我们接受文学作品的重要 途径 文本阅读与影视剧欣赏往往形成互动 互补的局面 影 视剧的热播经常使有关的文学作品畅销起来 第二 接受对象图像化 相对于小说原著中以文学语言 描绘的红楼人物来讲 现代普通受众所理解的 红楼梦 多以 形象化影视图像形式呈现 他们对红楼影视演员的熟悉远超 过了对小说文本内容的了解 人类创造了影像文化 也就必 须适应被影像包围的生活 在这个图像化社会里 人们对 红 楼梦 的接受以图像化形式呈现出来 也是很自然的 第三 审美接受行为渐趋被动 从文学接受的角度来讲 文学文本的阅读无疑是自由的 纯粹个人化的 充满想象力 和主观创造性的接受行为 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 爱好 来选择作品 读书的时间和速度完全由个人掌握 可以将书 中晦涩难懂的部分跳过去 也可以将自己喜欢的地方重温几 遍 影视剧观众的选择性和自由度无法同文本的读者相比 只有被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一定的时间段里的自由 鉴于 红楼影视对现代 红楼梦 受众的冲击 这就使一部分受众渐 渐丢开书本转而借助于影视剧的欣赏来了解 红楼梦 影视 剧的欣赏使这部分受众满足于被动地观看 红楼梦 而不必 通过文本阅读来对 红楼梦 进行主动地审美 可以说 影视 改编一方面扩大了 红楼梦 的传播范围 另一方面又扼杀了 一部分受众的想象力 第四 接受观念简单化 由于接受对象的图像化和观众 的审美接受行为渐趋被动 人们对 红楼梦 的理解也仅限于 被导演 编剧 演员等处理过的场景 画面 人物和情节等 以 及从这些场景 画面 人物和情节中表现出的 易于理解的观 念 而那些无法图像化的文本的复杂内涵 诗意 哲理 象征 等反而消失了 人们对 红楼梦 的接受就出现了明显的简单 化倾向 这是影视改编带来的必然结果 当然 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 许多人会寄希望于借助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