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20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实施情况评估报告“十一五”以来,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紧围绕突破发展第一要务,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全县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县域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较好地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的主要目标任务,为“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一、 “十一五”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一)经济增长目标全部实现。预计 2016 年底,全县生产总值完成亿元,可比价年均增长%,超规划目标个百分点,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 7 亿元、15 亿元、亿元,年均递增分别为%、38%、%,三产经济结构由“十五”末的:调整到:;农业总产值由“十五”末的亿元提高到亿元,年均增长%,超规划目标的个百分点;工业总产值由“十五”末的亿元提高到亿元,年均增长,超规划目标个百分点;财政收入 2 亿元,年均增长 67%,超规划目标 90 个百分点,其中地方财政收入 1 亿元,年均增长 56%,超规划目标个百分点;五年固定资产投资亿元,较“十五”增长%,超规划目标个百分点;五年累计重点项目投资亿元,较“十五”增长 382%,超规划目标个百分点;2 / 20五年累计招商引资亿元,较“十五”增长%,超规划目标190 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十五”末的亿元提高到 10 亿元,年均增长%,超规划目标 22 个百分点。(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均已完成。预计 2016年底,全县总人口万人,控制在规划目标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于 5的规划控制目标;城镇职工养老、城镇职工医疗、城镇职工失业保险人数分别比“十五”末增长%、%、%,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 98%。(三)人民生活质量主要指标基本完成。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14695 元,年均增长%,超规划目标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3604 元,年均增长%,超规划目标个百分点;五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 4000 余人,城镇人口登记失业率%,与%的规划预期目标相同;五年累计解决贫困人口万人,贫困面由 19%下降至%,超规划目标7 个百分点。(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类主要指标均完成。COD 和 SO2 排放量分别为 1344 吨和 969 吨,较“十五”末分别下降 46%和%;森林面积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县城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90%;县城污水处理率 30%;五年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400 平方公里,均比“十一五”规划目标有所提高。二、 “十一五”规划主要任务完成情况评估3 / 20“十一五”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环境和国内经济发展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以及重大自然灾害,全县各级各部门始终坚持科学发展不动摇,紧紧围绕“建设西安第二生活区、西安的绿色产品供应地、商洛经济强县”的战略部署,逐项分解落实规划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集聚合力,主动作为,努力推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一)立足主导战略强势推进,工业经济得到新提升工业经济实力逐步增强。全县始终把发展工业经济作为县域经济的突破口,立足本地优势和国家产业政策,认真贯彻落实市县关于加快发展工业的决定 ,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主动承接沿海产业转移,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实现了全县工业经济总量翻番,工业带动县域经济进入新的增长阶段。到 2016 年底,全县工业总产值达到亿元,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的 104%,年均增长24%,高于“十一五”预期平均增速 6 个百分点;实现工业增加值亿元,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的 126%,年均增速达到 37%,高于“十一五”预期平均增速 19 个百分点;实现利润 7000 万元,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的 146%,较“十五”末增长%;实现税金 4500 万元,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的 200%,较“十五”末增长%。4 / 20规模工业不断壮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 20户,较“十五”末增长 11 户,其中陕西久盛矿业公司和商洛尧柏水泥有限公司两户企业产值过亿元,电力局、红旗民爆、秀山包装材料、创盛肉食品、雪樱花魔芋、电力塔材、恒泰塑业、恒达农工商、月西矿业、铅锌采选、太白矿业、山水发电、水力发电等 13 家重点企业年产值均在2000 万元以上。预计 2016 年底,规模企业实现产值亿元,占全县工业产值的 61%,较“十五”净增 6 亿元,增长 343%。工业园区初具规模。按照“大集团引领、大项目支撑、集群化推进、园区化承载”的总体思路,着力构建四大工业项目园区,充分发挥工业园区招商引资平台作用,引资开发矿产、农产品、水力等优势资源,努力提高工业经济总量、质量和效益。一是以“丁-马”黄金矿带开发为依托,以中金集团、双龙矿业公司为龙头,形成了黄金产业集群,初步建立起了*县张米黄金循环经济产业集群区;二是依托*板栗、核桃、茶叶、蚕桑、魔芋、玉米、生猪等绿色产农产品资源优势,以陕西海源生态农业、雪樱花魔芋制品、仙果酒业、华美农业产业化有限公司为龙头,建成了*县绿色食品工业园区;三是依托庙坡海棠山、褚家山石灰石和丰富的尾矿资源,以陕西秀山集团、陕西红旗民爆集团、永乐新型建材为龙头,形成了永乐建材化5 / 20工工业项目区;四是以“云东”钒矿资源为依托,以陕西钒业公司、大乾矿业、黄埔银锌为龙头,形成了云东现代材料工业项目区。(二)立足夯实经济发展后劲,项目建设取得新进展项目开发成效显著。成立了*县重大项目建设管理办公室,县级财政从 2016 起每年预算安排项目前期工作经费 200 万元,2016 年增加到 500 万,2016 年增加到800 万元;严格实行项目决策、咨询、论证、评估及环境影响与安全评价制度,项目前期工作不断规范,策划包装了一批对我县发展有重大支撑作用的骨干项目,尤其是编制完成了张米黄金工业园、午峪绿色食品工业园区的 20 个产业类投资过亿元的重大项目已部署完成,并相继进入工可研和项目核准阶段;争资引资力度不断加大,准确把握国家投资导向,全力抓好项目争资引资工作,累相继成功引进了中国黄金、陕西有色、中国华电集团、英属威尔逊群岛长鸿投资集团、香港华实投资集团、陕西民爆集团等六大企业集团投资*重大项目建设,五年累计招商引资 26 亿元,较“十五”增长 391%,为县域经济突破发展提供了投资保障。重点项目持续推进。严格实行领导包抓及部门主抓责任制,不断强化项目建设“四制”管理,切实加强6 / 20重大项目建设工作的落实和考核工作,全县重大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全党抓经济、全民抓项目的良好工作氛围基本形成。五年来,我县共启动实施了重点建设项目 128 个(其中调整项目 37 个) ,占“十一五”规划建设项目 125个的%,累计完成投资亿元,占“十一五”重点项目总投资亿元的%,超额完成预期目标。已建成投产达效项目 99 个,占项目总个数的%,累计完成投资亿元,占规划总投资的%;在建项目 26 个,占规划项目总个数的%,累计完成投资亿元,占规划总投资的%。大项目战略付诸实施。大项目对经济发展带动作用进一步凸显,启动建设了中金米粮金矿日处理 5000 吨原矿采选生产线、尧柏集团综合利用尾矿扩建 2500Tt/d 熟料水泥生产线、陕西天坤恒泰塑业公司年产万吨木塑生产线、东川日处理 1000 吨铅锌采选生产线、陕西民爆集团万吨铵性炸药生产线、锦鸿豪庭商住小区建设、天坤都市建设、龙鼎盛世明珠建设等单体投资过亿元的大项目建设,成功引进了中国华电集团签订旬河梯级电站开发框架协议,有效的带动了我县经济快速发展,为“十二五”经济结构调整、又好快发展奠定了基础。(三)立足“三农”工作,新农村建设取得新突破农民收入大幅增长。始终坚持把农民增收作为7 / 20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认真贯彻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按照稳粮、兴药、优果、强牧的思路,巩固提高畜、果、桑三大传统主导产业,积极发展烟、药、菜、茶四大区域特色产业,农民收入较快增加。全县猪、牛、羊、禽出栏分别达到猪 15 万头、牛万头、羊 8 万只、禽 38 万只,肉类总产量 14500 吨,禽蛋产量 6000 吨,实现牧业现价产值亿元;烤烟种植面积达到万亩,产量达到万担;人工种植中药材面积达到 10 万亩,无公害商品菜基地面积稳定在万亩,大棚菜面积逐年提高;以东部乡镇为主的东部环形核桃基地初步形成,以西部乡镇为主的西北第一板栗基地基本形成,全年核桃板栗产量分别达到 6000 吨和 10000 吨左右;五年累计全县劳动力转移就业万人,其中有组织输出 19 万人,创收亿元,劳务产业对农民纯收入的贡献率达到 45%以上。农业产业化水平稳步提升。大力实施“一乡一业” 、 “一村一品” 、 “一户一技” ,全面推广“公司+合作经济组织+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实施农副产品深加工示范工程,培育壮大了陕西*恒达有限公司、创盛肉食口有限公司、五福醇酒业有限公司、绿源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岭南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等 18 家农业龙头企业,申请注册商标 7 个,其中 500 万元以上规模龙头企业 4 家,已被认定为市级农业龙头企业 6 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 28 / 20家,全县现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达 35 家,17 个特色农产品获得产品认证,已设立山妹子特产礼品厂等 4 个无公害特色农产品专营店,初步形成了集生产加工、流通销售为一体的富有*地方特色的绿色产业群。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在云镇、结子、青铜、回龙等城周乡镇、 “两路”沿线和旅游点实施了“五通四改三建”工程;启动了西口回族镇民族和谐示范小区建设,新修河堤公里,实施了“五改三建三通两清一美化”工程,农村脏乱差现状得到有效治理,村容村貌得到有效改善。完成了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土保持工程县河、乾佑河和岩屋河项目区的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实施了以回龙宏丰、米粮光明、木王栗扎、永乐王家坪等村组为重点的基本农田建设,新增“四田”面积万亩,新增有效灌溉面积万亩,改造米粮丰河、青铜关冷水河等 35 处小型灌区。新建蓄水池、截渗坝各 264 座,水窖 892 眼,解决了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逐步提高。扶贫开发取得新成效。积极实施了云镇、结子、大坪等 5 个项目区的农田治理工程,对项目区实施了水、电、路、堤、渠、山、林、田、园、村综合治理,完成农业综合开发治理面积 3 万亩;完成扶贫重点村建设 112 个,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从根本上改变了贫困户9 / 20的生产生活条件;完成扶贫移民搬迁 1080 户 4884 人,完成工赈易地搬迁 1475 户 6569 人,培训转移贫困劳动力万人,解决了万贫困人口和万低收入人口的贫困问题,返贫率控制在%以内。(三)立足解决加快发展的瓶颈制约,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成效交通条件不断改善,西康铁路纵贯全县,西康高速公路建成通车,*的区位优势已十分明显。初步形成了以铁路、高速路为主干,以县城为中心,以通乡油路和通村水泥路为重点的进出畅通、迂回便捷、四通八达的公路交通网,即“二横四纵”的公路网络格局。建设通达工程公里,通村水泥路公里,改造公路公里,新修桥梁 291座 4749 延米,建设便民桥 403 座 5734 延米,解决了 11 万人的过河难问题。实现了通县公路三级化,通乡公路油路化,通村公路砂石化、等级化,行政村通油路,全县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公里,完成投资亿,占“十一五”规划目标的。电力建设进展顺利,月河、甘岔河、乾佑河水力资源开发工作有序开展,旬河梯级电站开发项目,目前华电集团请北京水电院正在对整条旬河梯级电站项目的方案进行优化。35KV 红洞变、铜关变、镇庙线、青黄线、米东线、米金线已建成运营,新建高压线路公里和中压线路10 / 20420 公里,建设低压线路 1000 公里,中、低压线路建设占规划 400 公里和 1000 公里的 105%和 100%。解决了 196 个自然村的通电问题,占规划任务的 100%,支撑经济发展的输变电网络不断改善。城镇化水平明显提高。绣屏公园、锦湖公园、东来角三角花园、文卫休闲长廊成为城区新的亮点,城区及南门坡美化亮化工程成为一道美丽的夜景线。县城中心广场一期工程、西菜园子园中路、青山沟路、滨河南路、环北路、县河坪中路、迎宾路东段,拓宽改造安业路、骊珠路、黄土凸路、前进路、新春路及西关综合治理已建设完成。城镇建设用地面积扩大到平方公里,其中城区增加到 10 平方公里,建制镇建设用地增加到平方公里;城镇人口达到万人,其中城区人口达到万人,集镇人口达到万人;县城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平方米,人均住房面积达到 30平方米。完成了米粮、高峰、东川、茅坪等 10 个集镇的道路建设、街道拓宽和给排水工程,全县城镇化水平达到%,较“十五”末增加 8 个百分点。信息网络日趋完善。电信、移动、联通、网通信息化传输网络覆盖面不断扩大,邮政网点、广电网络、数字化改造工程、 “村村通”工程和广播恢复工程建设步伐加快,城区、农村中小学及职业培训信息教育网络、劳动力信息网络,党政机关信息化建设有效开展,信息化水平11 / 20逐步提高。(四)立足激活经济发展活力,三产经济取得新成绩生态旅游业蓬勃发展。目前已建成木王森林公园景区、塔云山仙景、镇云生态特色农业观光带、绣屏公园和锦湖公园五大景点,云镇古街、滑水河黑龙潭启动建设。成立了山水旅游社、木王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塔云山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龙华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宏丰旅游开发公司等五家旅游公司,*县散客服务中心正式挂牌成立。生态农家旅游特色鲜明,成立了*县农家乐管委会及办公室,制定了*县农家乐开办基本标准 、 农家乐管理细则 ,已具有建设风格乡土化、饭菜特色化、管理科学化的农家乐 137 户。到 2016 年底,全县年接待旅游人数达 90 万人,较 2016 年增长万人,增长率%,年均增速%;旅游综合收入亿元,较 2016 年增长亿元,增长率%,年均增速%; “十一五”期间累计接待旅游人数万人,旅游综合收入亿元。服务业不断完善。以金源大酒店、聚秀山庄、开元大酒店、田园酒店、山水商务宾馆、君豪酒店、百味全美食城为代表的酒店餐饮非公企业达 530 户;以百利得超市和客都超市、家福乐超市、大自然服饰广场、佳佳乐、宏华市场、城东市场、后街小百货批发一条街及十个乡镇12 / 20集贸市场为主的商贸流通企业 5600 个;以县公交公司、运输公司及个体客货运为主的交通运输行业有营运车辆 1200辆;以“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为载体,以百利得超市为龙头,在乡(镇) 、村建立日用消费品农家店 189 家,乡镇覆盖率达到 92%,基本解决了农民的“买难卖难”问题,初步形成了以城区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基础的农村流通网络。预计到 2016 年底,全县农家店建设可达到 269个,覆盖 100%的乡镇和 80%以上的行政村;扎实推进“家电下乡” 、 “汽车、摩托车下乡” 、 “农机具下乡”等一系列激励消费措施,累计备案登记销售网点 58 家,至 2016 年底销售家电下乡产品达到 22950 台(件) 。全县三产服务业从业人数达万人,实现收入亿元。非公经济快速发展。到 2016 年底,发展私营企业 400 个,个体工商户 9180 户。实现营业收入达到亿元,较规划目标 10 亿元增长 136%;生产总值达到 23 亿元,较规划目标亿元增长%;工业产值亿元,较规划目标亿元增长100%;增加值亿元,较规划目标 3 亿元增长 136%;工业增加值 33600 万元,较规划目标亿元增长%;税金 7000 万元,较规划目标 2000 万元增长 250%;利润 19500 万元,较规划目标 9500 万元增长%。(五)立足区域协调健康发展,环境友好型社会展现新面貌13 / 20生态型经济强县建设全面推进。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求贯穿于生产和生活各个方面,低能耗、低排放、高效率节约型经济增长模式逐步形成,非资源型产业占全县经济的比重逐年提高。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基本得到控制,大气和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城市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稳定在 330 天以上,主要河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 80%,城市生活饮用水源和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达标率 100%, “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创建工作扎实推进,木王镇被命名为市级环境优美乡镇,坪胜村、象园村被命名为市级生态村。城市绿化率达 35%,县中、县医院先后获得“省级绿色文明单位”称号,城关小学二中等 12 单位先后获得“市级绿色文明单位”称号。400 平方公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植被恢复治理顺利完成,累计完成各类造林面积万亩,森林覆盖率由 2016 年的 63%上升到%,增长个百分点。节能减排水平显著提高。节能减排技术研发和推广力度加大,建材、化工、矿冶、电力等高耗能行业和耗能大户的节能降耗工作重点推进,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省市限定指标范围内,万元 GDP 能耗下降到吨标煤/万元,万元 GDP 能耗降低率为%,较 2016 年下降%。严格落实产业政策,严把新上项目“环评”关,推动重点企业加强节能减排措施落实,按规定淘汰了永兴、秀山 24 万吨水14 / 20泥落后产能,关闭了污染严重的*博隆化工企业丝绸有限公司,城区垃圾、污水处理厂建设工作进展顺利。SO2 和COD 排放量分别为 969 吨和 1344 吨,于 2016 年提前完成规划 120 吨和 90 吨的消减任务, ,我县被市政府评为污染减排先进单位和整治排污专项行动先进集体。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有效实施。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引导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和资源综合利用,将循环经济理念始终贯穿于生产生活的各个环节全县循环经济发展迅速。制定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实施意见 ,围绕现代材料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三大循环经济产业链,规划了重点项目 75 个。目前,已建成的利用铅锌尾渣生产水泥项目、恒泰木塑项目成为全市和我县循环经济示范项目;免烧砖、彩砖彩瓦等项目已经投入生产,并取得了明显效益;尧柏集团综合利用工业废渣 2500t/d 熟料水泥循环利用项目已启动建设;张米黄金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利用金尾矿生产微晶玻璃、铁红等尾矿综合利用项目规划已完成初步评审,即将付诸实施。涌现出尧柏水泥、鑫安建材公司、创盛肉食品公司等一批基本成型的循环型企业,并成为全县循环经济的典范,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 90%,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95%。(六)立足突出惠民利民,和谐社会迈出新步15 / 20伐教育事业得到优先发展。认真实施“科教兴县”战略,重点实施了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 “双高普九”工作、初高中扩建以及农村中小学校舍安全和人饮工程,启动建设城区第二小学,全面落实了中小学“两免一补”政策,切实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政策。义务教育水平和质量得到巩固提高,连续三年中高考成绩位于全市前列,荣获全市提高教育质量先进县称号,中考连续八年蝉联全市第一,被省授予“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合格县”称号。职教中心顺利通过国家中等职业学校验收,被人事部、教育部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单位。全县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初中毕业率、高中升学率分别达到 100%、99%、98%和 87%,提前两年实现规划目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完成了疾控中心、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新建扩建工程,疾病防控与卫生监督水平不断提高,有效防控了甲型 H1N1 流感、手足口病等传染病,每千人口病床数、卫技人数、执业医师数达到张、人和人。人口计划执行良好,被省政府命名为全省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计划生育“国优”创建扎实推进,基础建设逐步加强,优质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平均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降低到 9和 1以下,出生人口符合政策16 / 20生育率保持在 98%以上,低生育水平继续保持稳定。文体、广电事业日趋繁荣。各种群众文化体育活动蓬勃开展,文学创作年均超过 300 篇(幅) ,花鼓剧百年花鼓 、 栗乡神韵 、 聂焘创演成功,2016 年被中央文化部命名为中国花鼓艺术之乡。县文化图书楼、文博馆、塑胶田径场建成使用。数字电视整体平移顺利启动,县电视台演播大厅投入使用,广播电视“村村通”覆盖率达 97%。不断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发力度,全县共挖掘、整理 24 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我县被文化部正式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城镇会保障覆盖率达到 85%以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参合人数达到万人,参合率达到 98%以上,开通了乡、村两级门诊统筹定点医疗机构 150 个,被省政府评为新农合制度建设先进县。五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超过 4000 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016 年职工及居民参加养老、医疗、失业保险人数分别为 6045 人、12580 人、9000 人,占规划任务的%、%、%,为全县 65 岁以上农村老年人及参加医疗保险的全体职工进行了免费健康体检。保障城乡居民低保人数分别为 4500 人和 34000 人,城乡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不断完善,社保能力逐步增强。三、十一五时期主要经验总结、存在困难和问17 / 20题(一)主要经验总结“十一五”以来我县经济和社会有了长足发展,回顾近五年的工作,给我们的启示是:一是必须坚持在科学发展中全力拓展发展思路。按照“建设西安的后花园、西安的绿色产品基地、商洛的经济强县”的目标要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四大战略” ,实施“三个带动” ,紧紧围绕率先突破发展第一要务,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新思路的提出,明确了新一轮大发展的方向,进一步凝聚了人心,并在实践中取得明显成效,必须持之以恒深入落实。二是必须坚持在突出特色中推动持续快速发展。依托我县丰富的旅游、生物、水力等资源优势,充分发挥“西康”两路建成后*融入西安一小时经济圈的区位优势,坚持打“绿色牌” ,走“特色路”,整体营销*山水,大力发展绿色食品、品牌劳务、生态旅游业,把*建成西安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和西安的第二生活区。三是必须坚持在抓重点项目中拉动经济快速发展。实践证明,项目是发展最直接、最有效的载体,抓发展,必须抓项目。五年来,一大批省、市、县重点项目建设计划的实施,有力地深化了项目带动战略,促进了新经济增长点、新财税点、新就业点的形成,为今后加快发展蓄集了强大势能,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18 / 20城市建设、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发展。四是必须坚持在为民惠民中突出实效。坚持把执政为民的要求融入到发展思路里,体现在政策措施中,落实到具体工作上;坚持把富民作为优先发展的目标,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发创业活力,使人民群众的生活更加宽裕;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农业农村规划法解读课件
- 冒险系列小说课件
- 兴庆区安全知识教育培训课件
- 内镜知识教学课件
- 美妆营销方案范文参考(3篇)
- 化学物品安全培训教育课件
- 先民的智慧与创造课件
- 化学合成安全培训课件
- 内燃机车司机课件
- 存储器信息密度提升-洞察及研究
- 2025年全国大学生海洋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共五套)
- 2025心肺复苏课件
- 2025年资源共享授权合同
- 信息安全管理制度
- 社交心理在网络营销中的实战运用
- 2025年少先队应知应会知识考试题库
- 2025年宁波农商发展集团限公司招聘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蜀道集团招聘笔试
- 历年全国普通话考试真题50套
- 2024年社区警务规范考试题库
- 农业测绘技术服务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