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南省叶县高级中学 数学组 郑志祥整理编写三角恒等变换基础知识及题型分类汇总一、知识点:(一)公式回顾: 二倍角公式不仅限于2是的二倍的形式,其它如4是2的两倍,/2是/4的两倍,3是3/2的两倍,/3是/6的两倍等,所有这些都可以应用二倍角公式。因此,要理解“二倍角”的含义,即当=2时,就是的二倍角。凡是符合二倍角关系的就可以应用二倍角公式。(二)公式的变式辅助角(合一)公式:二典例剖析:基础题型题型一:公式的简单运用例1:题型二:公式的逆向运用例2:题型三:升降幂功能与平方功能的应用例3.提高题型:题型一:合一变换(利用辅助角公式结合正余弦的和角差角公式进行变形)例1方法:角不同的时候,能合一变换吗?方法:1.转化为与圆有关的最值2.合一变换+有界性3.万能公式换元为二次分式题型2:角的变换(1)把要求的角用已知角表示例2 方法:1、想想常见的角的变换有哪些?2、求值时注意讨论研究角的范围。证明的方法也是角的变换:把要求证的角转化为已知的角.(2)互余与互补 方法: 善于发现补角和余角解题,关注 三者关系题型3:非特殊角求值例3: 方发:(1)减少非特殊角的数量;(2) 注意“倍”、“半”。题型4:式的变换 1、tan()公式的变用例4:2、齐次式3、“1”的运用(1sin, 1cos凑完全平方)4、两式相加减,平方相加减5、一串特殊的连锁反应(角成等差,连乘)题型5:函数名的变换要点:(1)切化弦;(2)正余互化例5: 题型6:给值求角 要点:先确定角的范围(尽可能缩小),再选择恰当的函数例6: 题型7:化简与证明方法:上述7类常见方法思路:变同角,变同名,变同次例7:题型8:综合应用例8:总结: 一、S、 C公式的逆向运用 (1)变角,以符合公式的形式 (2)合一变换 二、角的变换 1、变换角:要点:(1)把要求的角用已知角表示;(2)注意角的范围 2、互余与互补 三、非特殊角求值 方向:(1)减少非特殊角的个数 (2)关注倍、半角关系(3)利用一些特殊的数值 四、式的变换 1、tan()公式的变用 2、齐次式 3、 “1”的运用(1sin, 1cos凑完全平方) 4、两式相加减,平方相加减 5、一串特殊的连锁反应(角成等差,连乘) 五、函数名的变换 要点:(1)切割化弦;(2)正余互化 六、倍、半角公式的功能 (1)升降幂功能,(2)平方功能( 1sin, 1cos) 七、给值求角问题 要点:(1)先确定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公司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职业健康技术规程
- 2025年集团工作总结
- 中国绿炭化硅微粉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价值评估分析报告
- 中国自动机器人割草机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价值评估分析报告
- 中国自钻式锚杆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价值评估分析报告
- 中国藕片行业市场占有率及投资前景预测分析报告
- 3 智能垃圾箱我设计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初中劳动技术人民版七年级上册-人民版
- 2025年证券从业资格证考试真题解析试卷及答案(冲刺版)
- 安全生产法讲解
-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 人性的弱点完整版本
- 【生物 四川卷】2025年四川省高考招生统一考试真题生物试卷(真题+答案)
- 保安岗位人员替换方案(3篇)
- 环境生物化学与毒理化学课件
- 子宫内膜癌病人的护理
- CSSD特殊感染器械的处理流程-课件
- 4.4.2对数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教案)-高一上学期数学人教A版
- 职业暴露后的应急处理和报告流程
- 基于项目化学习的红色经典作品整本书阅读教学探索-以《红星照耀中国》为例
- 2024-2025学年广东省五校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题(解析版)
- 教育部《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