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国画花鸟画的基本画法吗.doc_第1页
你知道国画花鸟画的基本画法吗.doc_第2页
你知道国画花鸟画的基本画法吗.doc_第3页
你知道国画花鸟画的基本画法吗.doc_第4页
你知道国画花鸟画的基本画法吗.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你知道国画的花鸟画的基本画法吗? 花鸟画画法花鸟画基本技法花卉观察 花卉的观察学习画花卉,除了要多观赏及临摹古今名画以外,还要对实际的花卉深入的观赏与写生,了解花的枯荣及霜晴雨露中的情态,兹从花朵叶与枝干等各部位简述其结构与生态.(一)花朵:花朵经常是画面的主题,一般花朵包括花瓣花蕊花托花萼梗等几部份,花瓣有单瓣与重瓣(复瓣)之分,花形有离瓣合瓣之别,牡丹蔷薇花等是离瓣的重瓣,梨花木棉花等是离瓣的单瓣,牵牛花百合花等是合瓣的单瓣,大部份的花卉都具有单瓣与重瓣的不同品种,譬如桃花芙蓉花水仙木槿梅花等,花蕊有长短多寡的区别,雌雄同株的花,大蕊小蕊都在一起,雌雄异株者仅有小蕊,或仅有大蕊,有的花蕊较明显,有的较隐密,都需仔细的观察,花萼亦因花的种类而异,如梅杏桃等五小瓣聚在一起,李梨垂丝海棠等五枚小瓣生长在一长柄上,玫瑰月季等萼尖长,山茶萼像鱼鳞等。 (二)叶:单叶植物从枝或茎长叶时,叶序有对生互生轮生丛生等,复叶植物有的成羽状掌状鸟足状,有的是二重复叶,形式更为复杂,必先了解其生长的规律,才不致在繁杂中发生错误,叶有叶柄与叶脉,形状有尖圆长短等不同的大小比例。 (三)茎枝:可分为木本草本藤本蔓本等,木本枝干挺硬,有些相当粗状,草本的茎大都较嫩,有的变成右旋或左旋的蔓延,有的还长有须状的攀缘茎。 花卉写生各种花卉在早晨或上午比较清新,生气勃勃,是写生的好时间,写生是为创作收集素材,如果是为了工笔画的需要,就必须作细致的描写,有时我们在画面上需要多朵花聚在一起,写生收集素材的时候,就要有正面的、反面的、侧面的、斜面的;有完整的花朵,也有被枝叶遮住一部分的花朵,既有小花蕾,也要有将绽的大花蕾。叶子也是如此,除了成叶外也要有嫩叶及嫩芽,并注意阴阳向背,大小穿插。枝干也要有主干、支干之分,以及在在画面上的姿态和疏密。以上这些都是我们在针对目的写生收集素材时,首先要注意到的问题。 虽然花鸟画不像山水画常有移动视点的表现法,通常视角比较稳定,但我们观察时可运用移动视点的方法,选取最美角度写生,并注意花、枝、叶的大小比例。画花朵可从花蕊花瓣入手,通常先画最完整、最前面的一瓣,再四外扩展,花瓣太复杂的可进行概括,要注意其造型美。画叶也是如此,除了注意叶序、结构之外,也要注意仰、垂、向背与疏密、前後叶的变化,最後画枝干,大干还要画出皮纹,如梅花的大干要苍老、皮纹要斜皴,小干要挺拔有力,桃干皮要横皴,松干皮要鳞皴,紫薇花干皮较光滑等不同种类的枝干特点。 花卉的写生,宜从折枝花卉开始,折取花叶易於入画的一枝,插於花瓶中详细观察,花蕊被遮盖的也可拨开,研究细部结构。对於简单的折枝熟悉後,可以选取整株花的一角来尝试或全株花的写生,由於枝叶复杂,须选择适当的角度,并做大幅度的删减或调整。总之花卉的写生并不是画植物的插图或说明图,需主观的取舍与美化,并强调意趣的表现。 鸟类观察禽鸟在中国画中又称为翎毛,可区分为水禽与山禽两大类,依其生活习性,又可分为涉禽、游禽、猛禽、攀禽、鸣禽、雉禽等类,各类的特微与习性如下: (一)涉禽:栖於浅水中捕食鱼虾,它的嘴、颈、脚都很长。例如鹤、鹳、鹭鸶等。 (二)游禽:喜欢在水中游泳,嘴扁平,脚短,趾间有蹼,多捕食鱼虾和小虫。例如海鸥、野鸭、鸳鸯、雁、信天翁等。 (三)猛禽:双翅强而有力,嘴形如勾,脚夷尖锐,性情猛悍,专门捕食小动物。例如鹰、鹫、鹗、隼等。 (四)攀禽:多数上嘴钩形,下嘴较短,足趾二前二後,能用夷攀抓在树干上。例如鹦鹉、啄木鸟等。 (五)鸣禽:喜欢鸣叫,一般小鸟多属此类。 例如维、莺、画眉、伯劳、黄鹂、八哥等。 (六)雉禽:属於栖地类禽鸟,身体较大毛色美丽,尾长,嘴形与鸡类似,多生长於山林矮木丛中。例如雉鸡、锦鸡、长尾雉、孔雀等。禽鸟是卵生,故其身体(不包括头、颈、脚、尾等部位)呈蛋形。因生活环境与习性不同,其嘴、脚翅及尾也各有不同的比例与特微,一般而言,水禽(涉禽、游禽)大多嘴长而尾短,山禽(鸣禽、攀禽、雉禽)大多嘴短极尾长,嘴勾者食肉,细尖者食虫,嘴长者食熊虾,食壳者嘴粗而厚,成圆椎形。能长途飞行的鸟翅膀大都较长,且发达,水禽中多长颈者,以便迅速出击,啄夹鱼类。此外如头形、眼精的颜色及位置的高低,各有不同,也须把握其特微。 鸟类遍体生长羽毛,细密的绵羽有保温的作用,此外也有半绵羽,以及许多形状不清楚,层次繁多而叠列成一大片的感觉。另一种是羽片形状较清楚,如翼、尾的羽毛,皆有详细的名称,应仔细观察不同部位的羽毛形状及其叠列的关系,以求熟悉鸟类羽毛的组织与秩序。 此外尚须明白禽鸟的雌雄,禽与兽绝大部份都是雄的较美,少数雌雄的羽毛一样,但是雌鸟总比雄鸟略小,鸟的翼及尾,超左或超右是雌雄相反;雌鸟的右翼及右尾翼在上,雄鸟的左翼及左尾羽在上。鸟类的喜、怒、哀、惊,表现在翼、尾及姿态上,亦有不同。 鸟类写生鸟类除了结构复杂外,又活泼善动,要以真鸟直接写生,对初学者是一大挑战,刚开始不妨写生鸟类标本。画标本的优点是可以从各角度详细的观察细节,甚至重要羽毛的数目也可慢慢的数清楚,尤其是画工笔翎毛,标本的观察助益颇大。然而画标本的缺点是容易画出动态生硬呆板,甚至形状比例失真的作品。标本虽从真鸟剥制而成,但经人工填塞棉花於体内,容易变形,鸟的眼珠亦不依类别的不同而变化,通常装上统一的人工替品。张开的翼及脚都家铁丝支撑重量并维持形态,往往因为制作者疏於观察及技巧不足,而使关节变化失真,生硬挺直,或重心不稳,羽毛凌乱等缺点。初学者了解这些极可能发生的症状之後,不妨比较鸟类的参考书籍图片,或前往鸟店、动物园甚至野外观察,并可藉照相机的功能,凝固瞬间的动作,作为写生的辅助参考资料。 作过鸟类标本观察之後,即可尝试笼中鸟的写生。最好到鸟店选购一种平时熟悉而温驯的小鸟,最好价格不要太高,又容易饲养者,作为写生的对象。首先要观察其各种动态,如踏枝、啄饮、搜翎、欲升、欲降、鸣啼、缩颈、飞翔.,等不同的动作,并将其特徵记忆下来。写生之前不妨仔细的观察,并发现它最常重复出现的动作,或持续最久的型态作为写生的选择,以铅笔或毛笔做速写,鸟的姿态改变时不妨依记忆修补,或等待其出现相同动态时,再迅速掌握,如做详细的描绘较费时,需耐心的画画停停,分几次描绘完毕,而创作时最好也能经常观察,才容易捕捉到禽鸟的神态。 笼中鸟的行为动作与在大自然中的秦鸟略有不同,就如同在监狱中的人和外面自由人的表情动作有别一样,为了表现好鸟枝头亦朋友的自然情趣,了解每一种鸟的生活环境与栖息之态,最好到山林野外做实地的观察,配合望远镜赏鸟更佳。每一种鸟的习性与姿态不尽相同。如燕子与鸽子是不站在树枝上的,鹤与鹭鸶是拳一足而睡,乌鸦与喜鹊的动态绝不相同若不仔细观察,张冠李戴,旧部合乎物态,物理与物情。此外鸟类栖宿或非翔时,头必迎风、如背著风、羽毛必定掀起来,这也应该注意到的现象。 速写时可先画出鸟的主要形体(蛋型)在根据头部的动态(如伸头、缩颈、扭转等)添加头部(头部大致也成蛋形),再添加翅、尾与足部。爪在平地时需踏的稳,在枝上需抓的紧。非翔实缩颈则展足,缩足则展颈,不可两者同时伸 展。最重要得是身体要有重心,型态力求生动活泼,才能表现出生命力。 白描画法 白描画法是指以墨线描绘物体,不著颜色的画法。在人物、畜兽画方面也有白描画法,譬如两幅最早的战国楚墓出土的帛画,即以白描法表现,我国古代称之为白画,北宋的李公麟是这种画法的代表性人物。 白描画法以线条为主,也可渲染淡墨。画线条时,要使笔墨结合形相的特质,笔法的转折顿挫,线条的粗细浓淡,皆要以所表现对象的质感或特色为依归,譬如以较细较淡的线条画花瓣容易表现出其娇嫩柔软;以较稍粗稍浓的线条画叶与枝梗,较易表现其硬而厚的质感;以略乾且下笔、收笔皆虚的细线条画禽鸟的羽毛,较易表现羽毛蓬松而柔软的感觉。 中国画是线条的雄辩,尤其在白描画中,线条的优劣是一幅画成败的主要关键。白描画运笔宜以中锋为主,用笔的压度和速度要均匀,钩出的笔线要有外柔内刚的效果,力量要涵蓄在内,不宜显露於外;缺乏涵蓄的笔墨,不耐久看。锋芒过多、力量外露都容易表现出一种霸悍的气象,有时尚可减低某些花卉、禽鸟的美感,故白描画的线条要寓刚建於婀娜中。 此外运笔的速度不宜太快,也不宜呆滞,务必要有无往不回之意,腕力气力一定要送到头,止笔向上提时,也不可轻率潦草。至於在花卉白描方面,依据吴学让教授提供的示范有三种主要的线条,一为起笔停笔(一字描),适於画叶梗、竹干等。二为钉头鼠尾描,适於画叶筋、叶片等。三为连续弧线描,适於画花瓣。下图是禽鸟的局部画法示范,画鸟的顺序是先画嘴的当中一长笔,再画上颚和下颚各一笔,再依次画眼圈、点眼、头额、背、翼、胸、腹、腿、爪、补尾。画细毛的线条落笔与收笔较轻,中段略粗,若落笔太重,不易表现出羽毛的质感。 双钩填彩画法 双钩填彩画法是用线条钩描物象後在填色的画法,又称钩勒填彩法或双钩设色法,是从白描的基础上染色彩而成。它的起源甚早,马王堆西汉墓出土的帛画,已见此种画法,五代画家黄筌是双钩填彩法的代表性画家,其线条纤细,赋色艳丽,是北宋院画花鸟画法的主流,另有江南的徐熙,也用双钩填彩法,但风格野逸,较注重线条的趣味及墨韵,後世的花鸟画家,用笔多取法徐熙,用色取法黄筌,并兼取两家的神似逸韵。 画双钩填彩法应选择熟纸(纸)或绢,先用墨线双钩白描後,准备两只羊毫笔作渲染,一只蘸色,一只沾清水,要先练习一手执两只笔,并能灵活交换。设色时颜色要淡,应多染几次,将花、叶内侧(或中央)的颜色以清水笔推染至边缘,清水笔内的含水量要适当,水太多会留有痕迹,太乾则渲染不开。渲染完後,如原来的墨线已经模糊不清,可用重色在重钩一次,钩一次,称为勒,同时也可从画纸背後托染,使画面的花叶颜色更加浓厚、均匀。花卉渲的方法有三: (一)先後染:先将花朵的颜色最淡的颜色底(既平涂打底)再用其他颜色分染,通常白色、粉红色、浅黄色的可花先用白粉底,在用浅绿、洋红、藤黄等色分染。叶子可先用草绿底,再用花青分染。 (二)先染後:紫红色或深红色的花卉,可先用花青(或淡墨)自内侧向外分染後,再红色,染叶也可先用花青(或淡墨)分染後,再草绿。 (三)接染画法:譬如粉红色的荷花瓣,尖红,根部稍带淡绿色,可先用白粉底再用洋红由尖向内分染,并立即用淡绿色由内向外分染,在水份未乾前接合。局部虫蚀的破叶,亦可用接染法。 於禽鸟的赋采法略有不同,下图为吴学让教授的示范,首先白描後以淡墨分染,然後以颜色第二次分染,乾後第三次铺色,接著第四次梳毛,第五次铺色梳毛(丝毛)是化翎毛(或畜牲)所常用,为了强调羽毛松软而细密的感觉, 梳羽毛法的原则是淡色羽毛用深色梳,深色羽毛用淡色梳。 没骨画法 没骨画法是不用墨线钩勒、直接以色彩绘画物像的画法。没骨画法相传为北宋徐崇嗣所创,此後画者极少,清初的恽寿平是复兴此画法的大师,影响近代甚大。 没骨画法也以使用熟纸较恰当,因不用墨线,故以留白的水线来曲分前後叶或花瓣与花瓣之间的关系,有以白当黑的味道。没骨画法也可细分为几种表现方式: 第一种较工细如双钩虿填彩法,只是略去双钩的墨线,靠色彩的层层加染而成。 第二种画法略为疏放稍带写意的笔意,直接以色彩点染,一次完成。第三种画法是先工整色,未乾前以其它类似的色彩点染局部,类似破墨因为使用熟纸,故产生半融合效果或略带斑驳的色彩变化。 一般而言,白描画法、双钩填彩画法与没骨画法机皆属於工笔画法的范畴,应注意其形态的完整与结构的清楚,初学者在画前可先钩一张同尺寸的速写稿,置於画纸下,则构图、形状有个依据,能专注色彩与运笔的趣味,无论以那一种发方法画花、叶,色彩皆要有浓淡的变化,一只笔沾清水,以便分染。亦可用先後染的方法,追情求更丰富的色彩变化,但设色不宜太浓艳,总以淡雅为尚。染完色彩,等待乾後再钩勒叶筋、丝花或加画花蕊,增补细部。 写意画法 写意画法是指用单纯而概括的笔墨来表现对象的精神意态,是不求形似求神似的画法。依据画史上的记载,唐朝吴道子所画的嘉陵江山水或王洽的泼墨,可能已具有写意的形态,传世的画迹中北宋苏轼、文同的墨竹,释仲仁的墨梅已经可以归入写意画法中,到了明末的徐渭,更以豪放笔墨,在宣纸上画出淋痛快的大写意,如下图是徐渭所画的牡丹蕉石图。八大山人、扬州八怪及金石画派都给写意花鸟画拓展了不少的领域。 写意花鸟画法多以点垛或点簇的技法,可细分成钩花点叶法、小写意法、大写意法等数。画写意适宜选用生纸,可单独用墨色来画,亦可用数种颜色来画。笔内先含调好淡色,再礁深色於笔尖,也可先可先礁深色再蘸清水来画,每一笔都要有深浅的变化,使用生纸容易化开,才能产生乾、湿、浓、淡的不同效果。 下列图版是吴学让教授以写意画法示范的紫藤,先以双钩画法了解其结构。用写意画法现紫藤花,先以羊毫笔沾白粉,笔尖蘸花青,再蘸洋红後以侧锋点垛,即画出有浓淡与色彩变化的花瓣,补小化瓣後,换草绿色画细梗、点花蒂,并以黄粉点花蕊。此外叶子的结构、叶序,穿藤法,亦应注意。 总之写意画法虽有所谓意到笔不到之说,形式简略或形象不精确都不需计较,然而要将写意画法画得好,仍须先在工笔画法中多下工夫,多观察写生,才能发挥笔简而意足的特点。花鸟画中木本花如何画? 木本花画法自然界里的花树,有木本和草本、藤本和蔓本之分。木本又分为乔木和灌木两种。乔木枝干高大,具有由强盛的枝条组成的树冠,如松、柏、杨、榆、木棉、凤凰木等。灌木丛生低矮,近地多歧枝,如蔷薇、杜鹃、玉兰、牡丹、木芙蓉、天女花等。草本又分为一年生、二年生、多年生者。每年播种、生芽、开花、结籽经冬枯萎者为一年生草本,如凤仙、秋葵、鸡冠花、雁来红等;于第二年开花结实者为二年生草本;多年生者,春萌冬枯,宿根留在土中或块根可保留多年者,如水仙、百合、石竹、芍药、玉簪、蜀葵、金针、夜光、秋海棠、大理花、美人蕉、十样锦等。其枝蔓虽为木质却软弱,如藤者为藤本花,如紫藤、凌霄等。其一年出土即抽蔓把架者为蔓本花。蔓多水分,柔嫩不能经冬,如牵牛、丝瓜、扁豆、茑萝等。此外更有沙漠肉类植物,如仙人掌、仙人球、昙花、蟹爪莲、令箭荷花等,肉质多水、耐旱喜暖、枝叶异样、发花艳丽多姿。这些形形色色的木本、草本、藤本、蔓本花树,都是花鸟画的基本创作素材。 木本花树的枝干高大,花叶繁茂,要把它取为画材,首先要对它进行全面的观察研究,了解其种别特点,掌握其生长生活规律,分析其枝、叶、花、萼、梗、蒂的构造,了解它在时序中形体的更改和色彩的微妙变化。对于其各种生长特征,务求了然于心,在体验整株全貌的基础上,经过写生一枝,加以记录。再将素材进行概括、综合、提炼等艺术手法的加工,选取适当的表现技法,最后完成一幅创作。 要根据自然界花树的不同生态特征去构造形象、创造技法。松柏是常绿乔木,长年郁郁苍苍,经冬不凋。松生平地,其干宜直立,有昂然入云之势,生在悬崖,则应虬屈而上;生山顶峰头,则老干低矮,枝叶平展,以避风雨摧折。古人根据它的特征常用正楷笔法画针叶,用有力的篆籀笔法画枝干。柏多缠皮,屈曲如蟠虬。总之,画松柏应注意其冲天直上、不畏风雪的坚强性格。作者应尊其坚贞不屈的感觉,结合它生长的不同环境,予以不同形象的具体刻画。花树中柳很难画。古人说“画树难画柳”,就是指的山水画中的柳树。在花鸟画中表现柳树,只要能掌握其老干的适当欹斜、枝条的萧疏和迎风得势之态,做到简明而不繁乱,再通过实践锻炼,自能得法。梧桐枝干参天,挺立多姿,画主干宜横皴数笔,以保其光滑圆润,再赋以淡彩。画老干要注意节间有窍穴,杈的枝条,要运笔有力。 画花鸟画要适当掌握些园艺学的知识。要注意分辨花树间的细微差别和不同特征。杏花的树干纠曲,桃花的枝叶劲挺,茶花的叶子坚实,牡丹的花蕊繁复,不同的面貌表现了不同的风趣。玉兰树干特征,出杈结顶生萼叶,花时如堆雪雕玉、琼树冰花;红棉树气势参天,花红如火,虽一枝一朵,亦无随奁附髻之态;木绣球花朵成球形,应注意其已开半开,前后抑扬,大小错落,转正分明。同一种花树,老干新枝又有所不同。要分清一年生枝、二年生枝和多年生枝的多数花木,花多生于当年枝上。如梅花老干宜古,而嫩枝新条宜瘦宜直,气条冲天,始有铁骨峻峥之势。这一切,必须有赖画家付出精力去认识它、熟悉它,进而全面掌握并表现出来。 画树以取势为重。这就是说,要注意花树在画面上的位置。古人说:“画花卉全以得势为主。枝得势,虽萦纡高下,气脉仍是贯穿。花得势,虽参差向背不同,而各自条畅,不违常理。叶得势,虽疏密交错,而不繁乱。”又说:“然取势之法,又甚活泼,未可拘执。必须上求古法,古法未尽,则求之花木真形,其真形更宜于临风、承露、带雨、迎曦时观之,更姿态横生,愈于常格矣。”现在说来,则首应简繁自然真实,加以意匠,然后再斟酌古人法度,予以出新。 木本、草本、藤本、蔓本花木形象不同,故构图取势亦应加以区别。画木本花枝干时,因其枝干高大坚硬,故应力求苍劲老到、位置得宜。干、枝、花、叶互相掩映,安排得当,可增加画面的繁复和气势,安排不当,则满纸臃塞,影响主体。在花鸟画中画大干、老干时,一般不画全树,只画局部,取其与枝叶配合。要使干枝不见堵塞,繁枝不见琐碎。每一动笔,便要想到转折,所谓“树无一寸之直”。一般取势的规律,须视纸幅的宽狭大小,“左树大枝向右,右树大枝向左”,“左多则右少,右长则左短”。如画两株树,要一直一欹、或一俯一仰,应求主客分明而有揖让。一般构图根偏下者是主树,主树也是近树。花鸟画虽不同于山水画法,但也必须分清主宾轻重。一株树枝干也有宾主、向背、欹斜、迎风、探水、垂荫之趣,都要在构图、章法的取势中得之。 古人论画枝说:“分歧须有高低向背势,则不致叉字分头。交插须有前后粗细势,则不致十字交加。回折须有偃仰纵横势,则不致之字交搭。”画树要枝干分理,老干宜独出,出枝分远近,纵横定主辅,浓枝破淡干。画树枝要注意聚散、疏密、虚实。要密处留眼,乱中有序,笔笔不相撞。要留心四面生枝,不可枝杈相刺。老干应用近枝掩映,近枝宜重画,远枝宜淡写,前枝宜繁,后枝要简,才能分清远近层次。枝上花朵部位应慎审布列,不应散点太多,乱而不整。应照顾整体对比,有一处为主,众皆为宾。花朵务求稳定,或正或侧,或横出倒置,须视主题而定。画折枝花尤须审势得宜,若缀果实,更应取势下垂。(附图为郭味蕖作品霜红时节) 花卉是花鸟画的主要组成部分。花的种类繁多,花朵形状各不同。有单瓣,有复瓣。有的花冠和萼连在一起,有的还仅有花蕊而花冠是由叶片变成的。有的有长柄,有的有柄苞,有的是单花,有的则组成花序排列。故有的单出,有的丛生,有的成团,有的成穗,有的个个分明,花与花间有适当距离,有的则攒聚一起。 因花鸟画中花大半是主体,故整枝花朵必须放在适当的位置。树枝上着花,一般要四面互生。画时须注意适当安排向背欹扬。就是丛集在一起的花朵,也应左右顾盼、前后互见,或间以蓓蕾,以得映带翩翻之趣。并列花枝,亦须有虚有实、有浓有淡,以显浓处的光艳夺目,淡处的恬雅高洁。布置花朵应注意整体效果,不要分布琐碎,赋色也不要太繁杂。要体会自然生意,体会微妙的变化,所谓繁花似锦、欣欣向荣,皆从构图、用笔、赋彩中得来。 画花可纯用色彩,也可不施脂粉只用水墨。用色彩画花,可以用笔蘸色点,可以勾廓晕染,可以先填粉后烘染,也可以勾廓后再单色平涂,又可使用勾粉、衬粉、外染等方法。要注意表现花朵之含苞、初放、正放、将残等不同色相。为了表现花朵的形体神韵,不独一丛花要有深浅,就是一朵一瓣,也要分出浓淡,有时又为了求得整体层次,花瓣颜色就不加变化。总之,要适当地选定表现方法,并通过作者的艺术加工,才有可能充分表达所要求的主题。 花蒂、花萼、花苞、花蕊也是花的重要组成部分,尤需画家深入自然生活去细心观察体验。认识观察之后,还要参考古人经验予以借鉴,然后动笔。花蒂连接花萼,蒂有长有短,萼有多有少。梨花、杏花、桃花、李花,花为五瓣,萼也五瓣,萼的尖圆往往随瓣形。有的蒂垂红丝,如垂丝海棠;有的层蒂鳞起,如山茶,耐冬;有的有苞有蒂,如牡丹、秋葵;有的苞上具有绒毛和细刺,如玉兰、辛夷;有的蒂裂而大,如石榴花,花红如火,下承朱黄色的歧裂长蒂,形成不同于其他花朵的造型。花的苞、蒂之色往往不同。苞多较蒂浅淡,但又不同于瓣色。有赭蒂绿苞者,蒂又可全用墨点,苞又要和叶面之色有所不同。总之,各种花的构造不同,有不同颜色的花瓣,有不同颜色的蒂苞,还应当缜密观察。蒂是连接花与枝的,花和枝的承接全靠蒂。花朵的前后、反正、欹斜、偃扬都是通过蒂来表现。蒂画得好,花就富于变化,生动有致。花瓣与蒂苞关系密切,例如正开的花就露心不露蒂,背面花则隔枝露全蒂,侧开花则露半蕊半蒂。花生于蒂,蒂生于小枝,小枝再接大枝,必须一一交待分明。(附图为郭味蕖作品木棉) 花蕊由蒂而生,与蒂相表里。花朵构造不同,花蕊的形状也不同。花蕊分雄蕊和雌蕊,有的花雌雄并体,有的则异株。六出的花瓣,蕊也多六出,此外有雌蕊一条。雄蕊又分为花须和花粉两部分。有的花花须多,有的花须少。花蕊有的繁复,有的细密,有的纷披,有的则长心挺出,花粉纷集其上。画家须根据自然,加以意匠,亦不能纯依自然,致落自然主义的框子。画花鸟画不是画植物标本挂图,要予以概括和剪裁,又要根据主题和表现方法的要求,随时予以变换处理。一般说来,画时首要掌握花蕊的形象,至于花须花粉的多少和它的色彩,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取舍。一般画花蕊宜少不宜多,近花多,远花少。徐悲鸿先生画花卉时,远花多不点蕊,反愈觉远近真实。作者只要面对自然去细心体会,自能创造新的表现方法。 清王在画花卉草虫浅说中谈到画叶的重要。他说:“枝干与花,已知取势,而花枝之承接,全在乎叶。叶之势,岂可忽哉?然花与枝之势,宜使之欲动,花枝欲动,其势在叶。” 叶的形状很多,质感也不同。一般分复叶与单叶,又可分为大叶、长叶、卵叶、扁叶、歧叶、距叶、尖叶、羽叶、刺叶、披针叶、火焰边叶等。画叶时要根据其形状和特点照顾整个画幅的需要,分别使用白描、泼墨、点簇、勾勒等不同方法表现。既要注意与花的表现方法有所变化,又要注意整幅效果的统一。 颐园论画中曾说:“叶分软硬厚薄,反正浓淡,参伍错综,俯仰顾盼,所谓枝活叶活,攒簇抱拢,花为叶心,叶为花辅,彼此关合,则画花之能事毕矣。” 画叶要注意叶的阴阳向背,注意表现反叶、折叶和掩叶。凡长叶的花树,要兼画折叶,多叶的花树要兼画反叶和掩叶。叶有深浅浓淡,一般正面叶深,反面叶淡。深花宜淡叶,淡花宜深叶。叶有反正前后,均须不离枝。在花树中画叶,尤其是绿叶,是一大难事。虽然常说红花还要绿叶扶,但必须注意红绿驳杂之火气。若时时于自然中体验,则自能见多识广,找出规律。叶脉的形状不一,尤须在自然中面对现实物象作缜密观察,掌握其具体生长规律,然后加以剪裁,进行艺术手法上的简化,概括性地予以具体表现。叶筋的粗细浓淡虚实,要与花叶相称。 自然中生长的花树和庭院盆中的花树不同。黄山的杜鹃,枝干高有及丈者;青城山的白山茶,树高数丈,花开如冰山雪海。盆栽之杜鹃,花发时叶甚茂盛;山野中之杜鹃,开花时叶不多,花枝上往往不生叶,而生叶者即不甚着花。 如何画花、叶、枝干? 写意花鸟画中一般花、叶、枝干的画法。目录 花的画法 叶的画法 干的画法 花鸟画技法花的画法花的画法 勾花:用墨或色勾画 渴勾:即用渴笔(浓墨和淡墨)勾出花形。经常以渴笔勾花,以湿笔点叶,以求其墨色的变化。渴笔勾花以后,可敷以淡彩,亦可填入重彩,但应注意保留勾线的渴笔效果。 复勾:也就是范廓。点色以后,再用墨或色线勾勒轮廓。如趁点色未干时去勾,则所出之线富于变化,生动自然。 勾填:即先勾墨廓,然后填彩。填彩时可有深浅变化,也可用平涂的方法,以求取整体效果和装饰性。我常用勾填法画花,用泼墨法画枝叶,以求其对比效果。但在两种笔法结合时,要注意运用自然,以免生硬。 勾晕:即勾染。先勾墨廓,再烘染色彩,或层层渍染。也可用接染、罩染等法。有时薄施粉地,再烘染淡彩。 率勾:即粗笔快勾,大写意多用此法。率勾要注意造型准确与精练。率勾多用粗染,有时也用细染,别有意趣。 勒廓:即勾染完了以后,用墨或深浅颜色重勾原线或沿原线外廓或里沿再勾。这样,可增加色彩的层次,使色彩更加丰富。写意画根据需要有时只勾勒局部。 勾点:即勾完再用点染的方法上色,比勾晕更显活泼生动。 点花 点染:即单用色彩一次点出深浅浓淡,或用浓淡墨点染而成。 点渍:即点染后趁色未干,再反复地用色去点。点渍要注意用水。在熟纸上运用较易掌握,效果生动鲜活。在生纸上画时,要特别注意保持形象的准确,不使洇成一团。 套点:即点完一遍,待干后再点一遍。如用深红点后,再用淡红套点。第二遍可弥补第一遍的不足,可使花朵色彩丰富,增加层次。 粉晕:即在色彩中加粉点染或晕染。 抢彩:是在点染后用浓重颜色再加几笔,以提精神。画时要见笔,一般速度较快,或连皴带擦。也可趁未干时抢水或抢色。 叶的画法 色点:即只用色彩点成。可勾色筋,也可勾墨筋,有的叶也可不勾筋。 墨点:即单纯用墨色点出。一般多勾墨筋,也有勾白粉筋的。 混点:是用色和墨点。一般不是调合好了再点,而是先蘸色,再蘸墨,使色和墨在纸上混合,则易出清丽的效果。 套点:一般先用墨点,等干后再罩花青或草绿。 白描:用线应比工笔更加生动、提炼,造型也应更夸张。墨廓上还可以用淡彩重勾。 复勾:先点后勾,多趁未干时勾。工细花头接枝叶时,多用此法 泼墨:用大笔挥洒,水墨淋漓。画荷花,芭蕉多用此法。 至于勾填、勾晕法,均与画花法相同。 干的画法 渴皴:即渴笔皴擦,连勾带皴完成。渴笔容易出树干苍老厚重的效果。勾皴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