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地震-Microsoft-Word-文档.doc_第1页
日本地震-Microsoft-Word-文档.doc_第2页
日本地震-Microsoft-Word-文档.doc_第3页
日本地震-Microsoft-Word-文档.doc_第4页
日本地震-Microsoft-Word-文档.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当日本遭遇地震】 北京时间3月11日13点左右,日本东北地区宫城县北部发生里氏8.8级特大地震,东京有强烈震感似乎每一个人都知道地震之于日本,就像是家常便饭一样平常;而对地震的恐惧感可以从他们将地震列为日本人“最害怕的4个东西”之首看得出来。正是因为这样特殊的地理环境,使得日本的地震预报水平以及防灾救灾机制在全世界都是领先的。地震后,我们几乎所有人能想象到的情景都是一片废墟,大街小巷破败一片,毫无秩序可以言,每个人都小心翼翼的警惕着周围的一切。但是在这次的日本地震之后,井然有序是你对这些受灾城市能想出来的最恰当的形容词,无所不在的细节都能让你感受到日本的政府以及公共社会的文明和人性化。强烈地震后,居民们安静有序地地寻找回家的路。他们虽然也会害怕,会恐慌,但是陌生人之间的拥抱就是在给彼此安慰与鼓励,东京的地铁广播中长一直在播放:“东京地铁为延误了您的列车服务而致歉。这是因为一场很大的地震。”日本对防灾做得好世人皆知,但灾后的井然有序还是让人觉得印象深刻。文明细节是一种习惯,它建立在个人慢慢的养成过程中,但更建立在全社会的集体行动中;在这次日本地震中这些细节表现的尤为明显。那些细节的地方不难看出这个国度文明的影子,与文明给我们带来的震撼。【以上文字来源新华网】【完善的预警机制】 3月11日,数百万日本人在大地震发生前大约一分钟得知了地震的消息。日本有世界上最好的地震预警系统。这个由约一千个地震计组成的网路,覆盖全日本,可以觉察和分析震波,并在地震计预测震动强烈时发出警告。在东京,电视上正常播放的节目内容被响亮的警报声打断,代之以日本广播协会NHK播送的早期地震警报。“成熟的地震预警系统可以让民众立即在电视上看到相关预警,”一位在日本气象局工作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以NHK为代表,日本电视台对相关报道常备不懈,并根据事态大小分为三个等级,并因此采取不同措施。其中第一等级就是东海大地震、富士山喷发等,特别是东海大地震,这是每年防灾演习的主要内容,NHK电视台为应对做了充分准备,甚至细化到备好播音员稿件。如果强度超过1923年的关东大地震,虽然建筑的抗震强度没有问题,但电视台工作人员的正常履职、通信设施、电力供应等都很难保障,因此NHK电视台在确保记者、信息源、电力方面做到了未雨绸缪。其实在日本看电视时,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形,不管是新闻时段还是电视剧或者广告时段,会突然在电视画面中打出这样的字幕:某地地震险情预报(或者海啸、暴风雨险情预报等)。但经常的情况是,过一会儿,电视屏幕上又会打出字幕:刚刚预报的某某地震(或者海啸暴风雨)警报解除。但是,因为生长在地震频发国家,即便有地震预报的内容并不准确,人们也丝毫没有埋怨的意思。因为大家明白,在现今的技术条件下,地震预报仍然不能达到准确。 【以上文字来源红网】【防震教育从自我做起】 日本人对于地震的教育更是完善得没话说。日本的地震安全教育做得很多,孩子们在学校时会经常进行练习,以便地震时能够尽快地将身体藏到课桌下。所有成年人都会被告知最近的疏散点的位置,像公园和体育中心等。一位中国留学生昨日表示,虽然到日本求学还不到2年,但所经历的地震已不下5次,而当地人的防震意识都很好。“在学校里就有专门讲解防震知识的模拟培训,而每家阳台上都有紧急逃生出口,市区里还有避难公园。” 在学生居住的地方会被要求准备抗震应急包,里面有地震发生时的必备用品和求生物资,以备非常时期用。【以上文字来源红网】 【贴心的震后社会公共服务】 文明与人性化都是在细节中体现的。地震发生后,日本三得利公司立即宣布所有贩售机免费供应,在街上渴了只要在自动贩售机上按鍵即出饮料;饿了,日本的711全部免费提供食品;累了,大超市开放给你避难;需要报平安,公众电话免费;听不懂日语,日本NHK电视台轮流用日语,英语,中文,韩语等五个语种,发布有关最新震情和可能发生海啸的地区并教你怎么避难。街上的一些下水道在震后马上开通,立即变成了简易的厕所;无微不至的一些细节都让你感到只要我们一起,地震也没有那么可怕;可以说日本人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几乎都与防震有关,也正是这一特殊的生存条件,催生了日本细致的抗震系统。【以上文字据中国新闻网】【平稳有序 女士优先】 一位日本的博友在日本发的微博中这样描述了震后人们的情景:几百人在广场避震,结束之后整个过程无一人抽烟;服务员拿来一些毯子、热水、饼干,所有男人帮助女人,跑回大楼为女人拿东西。接来电线放收音机,3个小时后,人散,地上没有一片垃圾,一点垃圾也没有留下。躲在各种避难所的人们,都是坐在楼梯两侧,确保中间畅通。在大街上避难的行人也都井然有序的站在道路两侧尽量不阻碍交通。 【东京 所有建筑安然无恙】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原地震首席预报员孙士鋐表示,日本此次地震的破坏力相当于20多个汶川地震。如果这8.9级发生在别处,我们很难想象那将是多么惨痛的一种情形,可是东京,所有建筑几乎都安然无恙,一位博友说“很佩服日本的房屋结构,摇得人都站不稳了,还是完好无缺”。即使在海啸下倒下的高大的楼房也是整个倒下去的,而不是土崩瓦解式的倒下,这说明即使他们无法抵抗8.9级地震,当初修建时也保证了质量,这种伤亡可能要小很多。据说地震还在有不断的余震,泄漏的核反应站也让人惊慌,希望能尽快抢修,渴望明天会有奇迹。【记者不采访受难者家属】 一名博友称在日本报道地震灾难的过程中有一点很值得注意,就是在救援过程中记者不采访任何救援队员,因为担心影响救援进度,也不采访受害者家属,因为此时他们已痛苦万分,任何强行采访都只会徒增伤痛。救援过程直播本身扣人心弦,失败让人产生难以抑制的悲哀,成功让人喜极而泣。NHK报道国内自然灾害导致的伤亡事件,从来不会在电视上播放血淋淋的场面。国外的灾害新闻中如果包含这样的画面,播放时要经过决策层讨论。在报道遇难者时,遇难时的惨状绝不出现,采用的照片总是微笑的画面。几百人在广场避震完毕,整个过程,无一人抽烟,服务员在跑,拿来一切毯子,热水,饼干,所有男人帮助女人,跑回大楼为女人拿东西。接来电线放收音机,3个小时后,人散,地上没有一片垃圾,一点也没有。袁莉说:“回家排队,用公用电话排队,没有人乱扔垃圾。在这样大的灾难面前,日本人依然没有放弃他们的文明。这样的民族让人敬佩。为他们祈祷。 ”任志强回应道:“知道啥叫精神文明吗?灾难给出了证明。”灾难发生,祈祷同时,也有反思。在大灾难面前依然保持秩序的人们,在诠释着一个国家的形象。感叹于日本地震中的一些细节2011-03-14 08:54 来源:珠海特区报 打印本页 关闭 中广网珠海3月14日消息在大灾难面前,那些守望相助、大爱无疆、责任担当等东西是相通的。日本大地震,也请为那些受难的民众祈祷信息技术发达的今天,有关日本大地震中的信息通过手机、微博等迅速呈现在网络上,其中关于日本地震时发生的一些细节,值得细细品读。建筑坚固。日本强震海啸遇难失踪者已超1600人。但是,其建筑的坚固程度还是让经历了这次地震的人很有感触:“东京刚刚大地震了!房间东西都倒了,满大街穿着拖鞋的人新宿的大楼都在左右摇晃,在大街上站都站不稳!东京房子太结实了!经历了才知道!”网友留言的惊叹号已能很说明问题。在日本学习的中国记者在经历地震后也写道,“我们透过大大的窗户看着窗外的写字楼群,就像筷子上的面条一样,高速地,摇来晃去,而我的视线却被楼顶那长长的电线抓住,它就像汽车挡风玻璃上的雨刷一样摆动着。”与此同时,学校教室没有倒。震后,所谓避难所,大多是中小学校园,这何尝不值得咱们学习。坚守秩序。“地铁停运了,新干线也一样。在附近的一个出租车停靠点,有100多人在等着打车。尽管有地震,人们都很着急,但还都能排着队,自觉维持着秩序。”这是一些媒体传给我们的讯息。而华尔街日报中文网主编袁莉说:“回家排队,用公用电话排队,没有人乱扔垃圾。在这样大的灾难面前,日本人依然没有放弃他们的文明。”在如此大的灾难面前,仍能坚守秩序,不得不让人由衷地佩服。而这种秩序意识的养成,又需作何种努力,国人可深思之。未雨绸缪。把建筑做牢靠,是准备之一。“在避难中有很多日本人随身都带上一个急救包,里面除了应急食品药品和工具外,还有一个收音机。所以,在绿化带上的职员们都靠着这个收音机来收听最新的信息。”这种对灾难时常准备着的姿态也许与日本地震多发有关。但谁说这种未雨绸缪的意识不值得世人学习呢?还有记者写道,“在街道上,靠近建筑物的一边布满了掉落的玻璃或装饰墙面的碎片,因此人们尽量远离建筑物,集中在道路中间行走。而且似乎是早有防备,一些行人和孩子头上都戴着防护头盔。”要临危不乱就得未雨绸缪,把准备工作做细,日本人很有一套。不忘文明。微博一则消息被多人转发:“几百人在广场避震完毕,整个过程,无一人抽烟,服务员在跑,拿来一些毯子、热水、饼干,所有男人帮助女人,跑回大楼为女人拿东西。接来电线放收音机,3个小时后,人散,地上没有一片垃圾,一点也没有。”正因为此,所以有人发出感言:“知道啥叫精神文明吗?灾难给出了证明。”当然,还有人通过微博发布救助信息,不久便得到了帮助。有邻居主动与他人分享宝贵的瓶装水。震后平日不常交谈的四邻商量后决定,应该分头去查看社区里独居的几位老年居民是否还安全。老师最后一个离开教室并关掉了电源说这些细节,不是为了美化什么,也不只是钦慕,而是为了引起国人的思考。记者东京学习亲历地震 老师最后离开并关掉电源,潇湘晨报曹凌曦正在东京学习,他记录下了亲身经历:地震强度变大后,老师命令我们立刻躲在桌子底下,她一直站立在我们正中间。当地震有所减轻,老师要求我们什么也不要拿,赶紧离开教学楼,她最后一个离开教室并关掉了电源。日本老师不是范跑跑!而是谭千秋!一个教育至上的民族,当年的甲午中日战争的2亿两白银,竟然不去更新军备,而是全部投入教育,造就了日本的飞速发展! 从孩子开始教育是每个国家的国策,在这次大地震中很多小孩子的表现也是令人震惊,他们的遵守纪录,充满耐心的脸给人以震撼。个个都是小林浩! 看著电视里及时的不经过任何粉饰的现场画面然后回想那年汶川灾难时刻的种种,不禁让我们有一种虚心学习的精神!日本人的应急反应值得学习,但中国人也不宜妄自菲薄。汶川地震我所亲历:1、所在大楼26层,数千人依序下撤;指定应急人员均坚守岗位,切断电源后最后撤离。2、从当天开始数千的士自发救援,数十万人作志愿者;3、很多老师和普通人放弃生机舍己救人。公民素养和应急体制非一日可成,但我们在变!中国也在进步!既要站在自己的阳光中平视对方的阳光,也不要妄自菲薄!看看我们一位热烈庆祝日本地震的网友的深思! 一位同事本来也是对日本地震幸灾乐祸,但是看了我发的灾难视频后,总算没有把嘲弄的笑容挂在脸上了,有点坐立不安的说去查查日本红十字会的地址,看能否给人家捐款,当她百度搜索“日本红十字会”看到结果后,当场失声痛苦全部都是日本红十字对中国的各种援助历史,都是她在国内媒体上不曾听闻的。 地震中的沉思 (2011-03-14 21:35:53)转载标签: 杂谈 从8.8到8.9再到9.0,日本的强震让人咋舌叹息,再是云南的5.8,接着是日本由地震引发的海啸。这些可怕的灾难离我们那么近,本是遥远的国度,却如近在咫尺。 我们无能为力,只能捐出点款,点上蜡烛,合上双手,诚心祈福。这世界怎么了,难不成厌倦了“文明的的时代”,想要颠覆。可是安徒生说世界有很多童话的,那么城堡在哪里,也累了么!当然我从没觉得灾难的发生有多么的不可理喻,就像幸福总和眼泪成正比,享受完了,就该承受了,自作自受的事我们见多了! 但前天看见一位博友发表微博说到,“在灾难面前,日本和中国都是同胞,不应该带着某种人为地憎恨,而幸灾乐祸。对于出钱抗灾的事,我宁愿把钱捐给日本,而不是中国云南。因为我相信,我的钱一定会到日本灾民手上,但不一定到得了云南。”本来还沉浸在地震的悲痛中的,一腔热血的想要做点什么,心,突然凉了一大截。 据报道,海啸之后,大批日本民众落脚在学校、商场等地,而他们只是安置在走道两侧,很自觉让出一条道便于行人通行。灾难期间拥挤的地铁、车站非常有秩序,从未发生过踩踏的事故。这些事很小,但不难看出,这是一种让人值得思考的文明,这是一个可敬的民族,尽管我们中国人曾今多么痛恨这“文明的行为”。 于是我很失落,我说中国人的文明早晚也会到这般境界,状态发出去,却被人可笑的回击。可是我还是相信,相信我们中国人骨子里的良心与道德。等中国人真正的富了,素质提高了,文化普及了,民族团结了,文明还会远吗!这只是时间的问题,并不是没有希望的。何况这些所谓的腐败和不文明也不是充斥在世间每个角落,总有廉政的父母官,舍我其谁的平凡人,更有让人可歌可泣的英雄!我想真正的文明一直就在我们身边,只是我们习惯被蒙蔽! 日本人的发达在于他们懂得创造,他们爱自己的民族,那些“恶心的行径”从来都只是对别人!中国人的失落在于只会张嘴捏造,都会一本正紧的指责,却从不真正为这个可爱的民族出点实力,把该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