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专项训练.doc_第1页
选修专项训练.doc_第2页
选修专项训练.doc_第3页
选修专项训练.doc_第4页
选修专项训练.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选修专项训练五1A(选修模块3-4) (1)如图所示是双缝干涉实验,使用波长为600nm的橙色光照射时,在光屏上的点和点上方的点恰好形成两列相邻的亮条纹,若用波长为400nm的紫光重复上述实验,则点和点形成的明暗条纹情况是( )A点和点都是亮条纹B点是亮条纹,点是暗条纹C点是暗条纹,点是亮条纹D点和点都是暗条纹 (2)质点1在外力作用下沿竖直方向做简谐运动,带动2、3、4各个质点依次上下运动,把振动从绳左端传到右端,已知t=0时质点1开始向上振动,时质点1到达上方最大位移处,质点5开始向上运动,时,质点5振动方向 ,质点8的振动方向 (填“向上”、“向下”或“向左”、“向右”)。 (3)如图所示,介质折射率为,光以接近的入射角从空气折射进入介质,这时的折射角为多大?由此可知光从介质射入空气时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为多大?B.(1)1927年戴维逊和革末完成了电子衍射实验,该实验是荣获诺贝尔奖的重大近代物理实验之一.如图所示的是该实验装置的简化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填写选项前的字母).A亮条纹是电子到达概率大的地方 B该实验说明物质波理论是正确的C该实验再次说明光子具有波动性 D该实验说明实物粒子具有波动性(2)核电池又叫“放射性同位素电池”,一个硬币大小的核电池,就可以让手机不充电使用5000年. 燃料中钚()是一种人造同位素,可通过下列反应合成:用氘核()轰击铀()生成镎(NP238)和两个相同的粒子X,核反应方程是; 镎(NP238)放出一个粒子Y后转变成钚(),核反应方程是 +则X粒子的符号为 ;Y粒子的符号为 (3)一对正负电子相遇后转化为光子的过程被称之为湮灭. 静止的一对正负电子湮灭会产生两个同频率的光子,且两个光子呈180背道而驰,这是为什么?电子质量m=9.110-31kg,真空中光速c=3108m/s,普朗克恒量为h=6.6310-34Js,求一对静止的正负电子湮灭后产生的光子的频率(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2.A.(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地震时释放的巨大能量引发海啸,能将震源附近的海水推到几千千米远的地方来源:Zxxk.ComB载人飞船设计时需设法减少发射过程中与航天员身体固有频率相近的超低频振动C无线网络信号能绕过障碍物传递到接收终端是利用了干涉原理D立体放映机双镜头中的一个镜头发生故障时,观众戴着偏振光眼镜也能体验立体效果(2)利用单摆测量某地的重力加速度,现测得摆球质量为m,摆长为L,通过传感器测出摆球运动时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为,则该单摆的振动周期为 ,该处的重力加速度g= ABC第12 B (3)题图(3)如图所示,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为一个三棱镜的截面,折射率为n(n1.5),直角边AB的长为a一束很细的单色光从AB中点垂直入射,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c,则该单色光通过三棱镜的时间为多少?12答案:B(选修模块3- 4)(12分) (1)B(3分)(2)(2分) (2分)(3)设单色光的临界角为C 则, (1分)单色光射入三棱镜后,在AC界面上的入射角,故发生全反射反射角,光垂直于BC边射出,在三棱镜中的路径长度为a (1分)单色光在三棱镜中的传播速度 (1分)则光通过三棱镜的时间 B(选修模块3-5) (1)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两小车中间夹一压缩了的轻弹簧,两手分别按住小车,使它们静止,对两车及弹簧组成的系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先放开右手,后放开左手,总动量向左B先放开在手,后放开右手,总动量向右C先放开左手,后放开右手,总动量向左D先放开右手,后放开左手,总动量向右 (2)如图所示为卢瑟福用粒子轰击氮核的过程示意图,在轰击过程中产生了一种新粒子,同时产生了O,请你写出其核反应方程式 。反应中产生的新粒子是 (填“质子”“中子”或“电子”)。 (3)根据卢瑟福的核式结构模型,画出了核外电子绕核运动时的分立轨道示意图如图,已知电子处于最内层轨道时原子能量的绝对值为E,若该电子吸收波长为的光子,则跃迁到最外层轨道,随后又立即辐射出一个光子,从而跃迁到中层轨道,此时原子能量的绝对值为,求辐射光子的频率。3.A.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眼睛直接观察全息照片不能看到立体图象B电磁波和机械波都能产生干涉和衍射现象C驱动力频率等于系统固有频率时,受迫振动的振幅最大,这种现象叫共振。D在测定单摆周期时,为减小实验误差,最好在小球经过最高点时开始计时前后闪光路边观察者(2)相对论论认为时间和空间与物质的速度有关;在高速前进中的列车的中点处,某乘客突然按下手电筒,使其发出一道闪光,该乘客认为闪光向前、向后传播的速度相等,都为c,站在铁轨旁边地面上的观察者认为闪光向前、向后传播的速度_(填“相等”、“不等”)。并且,车上的乘客认为,电筒的闪光同时到达列车的前、后壁,地面上的观察者认为电筒的闪光先到达列车的_(填“前”、“后”)壁。12345604y/cm-4Px/m(3)如图所示,某列波在t=0时刻的波形如图中实线,虚线为t=0.3s(该波的周期T0.3s)时刻的波形图。已知t=0时刻质点P正在做加速运动,求质点P振动的周期和波的传播速度。答案:选修3-41.BC 2.相等 后3.解:P点加速运动则波往左传播所以波速周期B.(4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阴极射线来源于原子核B光电效应表明了光具有粒子性C玻尔原子模型中电子的轨道是可以连续变化的D电子束通过铝箔形成的衍射图样证实了实物粒子的波动性(4分)原子核中没有电子,衰变的实质是核内中子转化产生的,并在转化过程中释放光子,其转化方程为 ;转化前原子核的动量 转化后电子与新核的总动量(选填“等于”、“不等于”)(4分)人眼对绿光最为敏感,正常人眼睛接收到波长为5.310-7 m的绿光时,每秒内只要有6个绿光光子射入瞳孔即可引起视觉已知普朗克常量h = 6.6310-34Js,真空中光速c = 3.0108m/s,求 绿光光子的能量为多少? 若用此绿光照射逸出功为 3.610-19J的某金属,则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取两位有效数字) 12C.答案: 12C(共12分) B D(4分) 10n 11H + 0-1e (+ h) (2分) 不等于(2分) 绿光光子能量E = h = =3.810-19J (2分) 根据爱因斯坦光电方程 h = Ek + W (1分) 所以Ek = h W = 2.010-20 J (1分)4.A. (1)如图所示,(a)表示单缝,(b)表示双缝用激光分别照射竖直放置的单缝和双缝,在缝后较远位置竖直放置的光屏上可以观察到明暗相间的条纹(图中黑色表示明条纹),如图(c)、(d)所示下列关于缝和条纹间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选填选项前的字母)A图(c)表示双缝干涉条纹,图(c)表示单缝衍射条纹B单缝S越宽,越容易观察到对应的明暗条纹C照射双缝的单色光波长越长,对应条纹间距越小D双缝间距离越大,对应条纹间距越小(2)图1所示为一列简谐横波在t=0 s时的波形图,图2是这列波中x=50cm的A点的振动图线,那么该波的传播速度为 ,波传播方向沿x轴(选填“正”或“负”)方向(3)光导纤维的结构如图所示,它由折射率为n1的材料制成内芯,用折射率为n2的材料制成外套,则:内芯和外套的折射率应满足n1 n2(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若内芯材料的折射率为;,外套是空气,要使光能在光导纤维中被传导,求从左端面入射的光线的最大入射角i12. B答案:B(1)下列科学家提出的原子物理理论,其中错误的是_A 普朗克假设:振动着的带电微粒的能量只能是某一最小能量值的整数倍B 德布罗意提出:实物粒子也具有波动性,其动量P、波长,满足C 贝可勒尔发现天然放射现象,揭示了原子核具有复杂结构D 波尔的定态理论和跃迁理论,很好地解释了所有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2)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通过测量金属的遏止电压Uc与入射光频率,算出普朗克常量h,并与普朗克根据黑体辐射得出的h相比较,以验证爱因斯坦方程的正确性。实验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得出的普朗克常量h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是一致的。下图是某次试验中得到的两种金属的遏止电压Uc与入射光频率关系图象,图中直线的斜率为k。若光电子的电荷量为e ,根据图象可知:普朗克常量h=_,两种金属的逸出功关系为W甲_W乙(选填“”、“”或“”)。(3)卢瑟福用粒子轰击氮原子核,产生了氧的一种同位素和一个质子。其核反应程为。在些反应室内有“粒子、氮原子核、质子、氧的同位素”共存,它们间常发生碰撞。设有速度为v的氮核与静止的质子发生弹性正碰,求碰撞后两个粒子的速度。已知氮核的质量mN质子的质量mH(只要求写出方程或方程组即可,不要求解方程)。12C. 答案:D (4分) ek (每空2分)mNv = mNvN + mHvH . mNv2 =mNvN2 +mHvH2(4分)(江苏省泰州中学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物理学情检测试题)C(选修模块3-5)(12分) (1)(4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汤姆生发现了电子,表明原子具有核式结构 B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内部的热核反应 C一束光照射到某种金属上不能发生光电效应,是因为该束光的波长太短 D将放射性元素掺杂到其它稳定元素中,并降低其温度,它的半衰期不发生改变 (2)(4分)北京时间2011年3月11日在日本海域发生强烈地震,并引发了福岛核电站产生大量的核辐射,经研究,其中核辐射的影响最大的是铯137(),可广泛散布到几百公里之外,且半衰期大约是30年左右)请写出铯137发生衰变的核反应方程: 如果在该反应过程中释放的核能为,则该反应过程中质量亏损为 (已知碘(I)为53号元素,钡()为56号元素) (3)(4分)如图甲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有A、B两物块,已知A物块的质量mA=1kg初始时刻B静止,A以一定的初速度向右运动,之后与B发生碰撞并一起运动,它们的位移-时间图象如图乙所示(规定向右为位移的正方向),则物体B的质量为多少?ABSOvA图甲t/sS/m0481620BA图乙A、B整体答案:C(选修模块3-5)(12分)(1)(4分)B D (2) (2分) (2分)(3)(4分)根据公式 由 图可知,撞前 (1分)撞后 (1分)则由 (1分)解得: (1分)(苏北四市2012届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C.(选修模块35)(12分)关于下列四幅图说法正确的是 C.电子束通过铝箔时的衍射图样验电器 锌板 紫外光灯 B.光电效应实验中子质子电子A.原子中的电子绕 原子核高速运转D. 粒子散射实验A原子中的电子绕原子核高速运转时,运行轨道的半径是任意的B光电效应实验说明了光具有粒子性C电子束通过铝箔时的衍射图样证实了电子具有波动性E/eV0-0.54-0.85-13.612345n-3.40-1.51D发现少数粒子发生了较大偏转,说明原子的质量绝大部分集中在很小空间范围如图所示为氢原子的能级图。用光子能量为13.06 eV的光照射一群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可能观测到氢原子发射的不同波长的光有 种,其中最短波长为 m(已知普朗克常量h=6.631034 Js)。速度为3m/s的冰壶甲与静止的相同冰壶乙发生对心正碰,碰后甲以1m/s的速度继续向前滑行。求碰后瞬间冰壶乙的速度大小。答案:12C.BCD; (4分) 10 9.510-8 (每空2分)根据动量守恒定律m1v1+m2v2= m1v1+m2v2(2分)代入数据得 v2=2m/s (2分)(南京市2012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12C(选修模块35)(12分)(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黑体辐射中,随着温度的升高,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频率较低的方向移动B汤姆生发现了电子,并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C核子结合成原子核一定有质量亏损,并释放出能量D太阳内部发生的核反应是热核反应(2)氢原子的能级如图所示,当氢原子从n=4向n=2的能级跃迁时,辐射的光子照射在某金属上,刚好能发生光电效应,则该金属的逸出功为 eV。现有一群处于n=4的能级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在辐射出的各种频率的光子中,能使该金属发生光电效应的频率共有 种。(3)一静止的铀核()发生衰变转变成钍核(Th),已知放出的粒子速度为v0=2.0106m/s假设铀核发生衰变时,释放的能量全部转化为粒子和钍核的动能试写出铀核衰变的核反应方程产求出钍核(Th)的反冲速度。(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答案:12C(共12分)(1)CD (4分)(2)2.55 4 (4分,每空2分)(3)核反应方程式 U Th + He (2分)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 m1v1 = m2v2 解得v2 = =3.4104m/s (2分)(盐城市2012届高三3月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C(选修模块35)(12分)(1)如果下列四种粒子具有相同的动能,则德布罗意波长最大的是A电子 B中子 C质子 D粒子(2)氢原子的部分能级如图所示。已知可见光的光子能量在1.62eV到3.11eV之间,则处于基态的氢原子_(选填“可以”或“不可以”)吸收多个可见光光子使其向高能级跃迁。氢原子从高能级向基态跃迁时,发出的光波波长比可见光波长_(选填“长”、“短”或“相等”)。(3)在光滑水平面上,一质量为3kg,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