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水课程设计计算书_第1页
给水课程设计计算书_第2页
给水课程设计计算书_第3页
给水课程设计计算书_第4页
给水课程设计计算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水质工程 C 课程设计计算书 一 混凝剂配制和投加 1 设计参数 根据原水水质及水温 参考有关净水厂的运行经验 选碱式氯化铝为混凝剂 最大投加 量为 30mg l 其投加浓度为 10 采用计量泵湿式投加 不需加助凝剂 2 设计计算 1 溶液池容积 W1 设计流量 最大投加量 a 30mg l 溶 3 Q 800001 5 243500m h 液浓度 b 10 1 天调制次数 n 2 溶液池调节容积为 3 1 30 3500 12 6 417417 10 2 aQ Wm bn 溶液池分 2 格 每个的有效容积为 6 3m3 有效高度 1 5m 超高 0 5m 每格实际尺寸 为 2m2m2m 置于室内地面上 2 溶解池容积 W2 W2 0 3W1 0 312 6 4m3 溶解池分 2 格 每格容积为 2 m3 有效高度 1 2m 超高 0 3m 设计尺寸为 1 5m1 5m 1 5m 溶解池搅拌设备采用中心固定式平桨板式搅拌机 桨直径为 150mm 桨板深度 1400mm 质量 200kg 溶解池置于地下 池顶高出室内地面 0 5m 溶液池和溶解池都采用钢筋混凝土 3 药库 药剂按最大投加量的 30d 用量储存 PAC 所占体积 30 30 3080000 1 5 3075 6 100100 a TQt PAC 密度 1 3 则 PAC 的体积为 75 6 1 3 58 2m3 药品堆放高度 2m 所需面积为 58 2 2 30m2 考虑药剂的运输搬运所占面积 按药品所占面积的 30 计 则药库所需面积 301 3 39m2 设计中取 40m2药品平面尺寸为 5m8m 二 混合 1 混合设备 采用热浸镀锌管式静态混合器 2 个 2 计算 每组混合器处理水量为 水流速度取 1 08m s 设 3 节混 3 35001 0 486 23600 ms 合元件 n 3 混合器距澄清池 10m 混合时间为 13s 静态混合器直径 取 DN800 0 5 4 0 757757DQmmm 水流过静态混合器的水头损失 4 44 4 0 1184 0 1184 3 0 486 0 7570 587 hn Q Dm s 三 机械搅拌澄清池 拟设计 2 座机械搅拌澄清池 设计流量 Q 3500 2 1750m3 h 1 第二絮凝室 第二絮凝室流量为 3 55 1750 36002 43 QQms 设第二絮凝室内导流板截面积 A1 0 035m2 u1 0 06m s 则第二絮凝室截面积为 2 11 2 43 0 0640 5WQum 第二絮凝池内径为 D1 7 2m 114 W A 4 40 5 0 035 3 14 絮凝室壁厚 1 0 25m 第二絮凝室外径为 111 27 22 0 257 7DDm t 取 60s 第二絮凝室高度为 1 1 1 Q t2 43 60 3 58 W40 5 Hm 2 导流室 导流室中导流板截面积为 A2 A1 0 035m2 导流室面积为 W2 W1 40 5m2 导流室内径为 10 53m 取 10 5m 2 1 222 4 4 D DWA 壁厚 2 0 1m 导流室外径 222 210 52 0 110 7DDm 第二絮凝室出水窗高度为 21 2 D D 10 5 7 7 2 8 22 Hm 导流室出口流速 u6 0 04m s 出口面积为 2 3 6 Q 2 43 60 75 u0 04 Am 出口截面宽 3 3 2A2 60 75 2 13 3 14 10 57 7 Hm 21 D D 出口垂直高度 33 222 133 0HHm 3 分离室 取 u2 0 0011m s 则分离室面积为 2 3 2 0 486 441 92 0 0011 Q Wm u 池子总面积 22 22 3 10 7 233531 79 44 D WWm 池子的直径 取 26m 半径 R 13m26 02Dm 4W4 531 79 3 14 4 池深 见图 取水停留时间为 1 5h 池子有效容积为 V QT 17501 5 2625m3 参考 4 的结构容积 则池子的计算总容积 V V 1 4 2625 1 4 2730m3 池子超高取 H0 0 3m 池子直壁高度设为 H4 2 4m 池子直壁部分容积为 22 3 1 26 W H4 2 4 1273 58m 44 D 3 231 2730 1273 581456 4WWVWm 取池圆台高度 H5 5 4m 池子圆台斜边倾角为 45 则底部直径为 75 2262 5 415 2DDHm 本池池底采用球壳式结构 取球冠高 H6 0 5m 圆台容积 2222 2577 2 262615 215 2 W5 41840 322 2232222 HDDDD m 球冠半径 22 22 76 6 15 240 54 58 01 88 0 5 DH Rm H 球冠体积 222 366 3 3 14 0 558 01 0 5 345 40WHRHm 池子的实际有效容积 3 123 1273 58 184045403158 99VWWWm 实际总停留时间 3 1 043158 99 1 043037 49VVm T 3037 491 5 2625 1 73h 池子高度 0456 0 32 45 40 58 6HHHHHm 5 配水三角槽 进水流量增加 10 的排泥水量 槽内流速 u3取 1 0m s 三角槽直角边长为 1 3 1 1Q1 1 0 486 0 73 u1 0 Bm 三角槽采用孔口出流 孔口流速同 u3 出水孔口总面积为 1 10Q u3 1 100 486 1 0 0 5346m2 孔径为 0 1m 每孔面积为 0 007854m2 出水孔数为 68 05 个 为施工方便采取沿三角槽 每 5 设置一根 共 72 孔 孔口实际流速为 u3 1 10 4864 0 12723 14 0 95m s 6 第一絮凝室 第二絮凝室底板厚度 3 0 15m 第一絮凝室上端直径为 3113 227 72 0 732 0 159 46DDBm 第一絮凝室高度 74513 2 45 43 580 154 17HHHHm 伞形板延长线交点处直径为 73 47 D D15 29 46 4 1716 5 22 DHm 泥渣回流量为 Q 4Q 取 回流缝宽度为 4 0 15 m s 设裙板厚 伞形板下端圆柱直 2 4 40 486 4 0 25 3 14 16 5 0 15 Q Bm vD 4 0 06m 为 5424 2 2 16 52 20 250 06 15 7DDBm 按照等腰三角形计算伞形板下端圆柱体高度为 845 16 5 15 70 8HDDm 伞形板离池底高度 105 2 15 7 15 2 20 25 T HDDm 伞形板锥部高度为 97810 4 170 80 253 12HHHHm 7 容积计算 第一絮凝室容积为 2222 9510 133558553 4412 TT HDH VDDDDHDDDDW 代入以上计算数据得 3 1 641 79Vm 第二絮凝室加导流室容积 222 2112111 44 VD HDDHB 代数得 3 2 277 77Vm 分离室容积 3 312 3037 49 641 79277 77 2117 93VVVVm 实际各室容积比为 第二絮凝室 第一絮凝室 分离室 1 2 3 7 6 8 进水系统 进水管管径 设计中取 22 44 0 486 0 787 3 14 1 0 Q dm v 1 0 vm s 进水管管径为 DN800 则管内实际流速为 出水管取管径 DN8000 967 vm s 9 集水系统 1 集水槽设计 孔口布置 采用 8 条辐射槽 每条集水槽与澄清池周壁上环形集水槽相连接 每条辐射槽和环形槽 内侧均匀开孔 设孔口中心线上的水头 h 0 05m 所需孔口总面积为 2 1 2 0 486 0 95 20 62 2 9 8 0 05 Q fm gh 设计中取 1 2 本设计为薄壁孔口 流量系数 0 62 选用孔口直径为 25mm 单孔面积 f 3 140 025 4 0 000491m 孔口总数 个 0 95 1935 0 000491 f n f 8 条辐射集水槽的开孔部分总长度 L 为 2 1 26 10 5 2 8 0 5 2 8 0 5 116 22 DD Lm 上式中假定环形集水槽宽度为 0 5m 靠池壁的环形槽开孔部分长度 L 3 14 26 20 5 80 5 74 5m 穿孔集水槽 包括辐射槽和环形槽 的开孔部分总长度 L 为 L 116 74 5 190 5m 孔口间距 X L n 190 5 1935 0 098 个 集水槽断面尺寸 集水槽沿程流量逐渐增大 应按槽的下游出口处最大流量计算集水槽的断面尺寸 每条 辐射集水槽的开孔数为 116 80 098 148 个 孔口流速 1 2 0 486 0 614 0 95 Q vm s f 每槽的计算流量 q 0 6140 000491148 0 045m s 辐射式集水槽的宽度 0 40 4 3 0 90 9 0 045 0 26Bqm 集水槽终点水深 取 0 5m s 73 0 045 0 35 0 5 0 26 q hm v B 7 v 槽外保护高 0 1m 孔上水头 0 05m 槽内跌落水头 0 10m 则集水槽的总高度为 0 6m 环形集水槽内水流从两个方向流至出口 槽内流量按 Q 2 0 486 2 0 243m s 计 得环形集水槽宽度 0 4 4 0 9 0 243 0 51Bm 环形槽起端水深 考虑到辐射水流入环形槽时应自由跌落 跌落高度 4 0 51HBm 取 0 08m 同时考虑环形槽顶与辐射槽顶相平 则环形槽总高度 H 0 51 0 08 0 6 1 19m 1 2m 2 搅拌设备选用 选用 JBJ 型折桨式搅拌机 3 排泥系统设计 采用重力排泥 泥渣先在泥渣浓缩室内进行浓缩 之后经排泥管排除 同时在池底部设 放空排泥管 管径为 600mm 四 V 型滤池 1 平面尺寸计算 过滤面积 设计中取 v 10m h n 2 F 175 Q F n v 3500 2 10 2 m 单格滤池面积 f F N 设计中取 N 4 f 175 4 43 75 2 m 宽取 3 5m 长度取 12 5m 一格冲洗时其他滤格的滤速 1 3500 2 13 33 1 4 1 43 75 n Q vm h Nf 2 滤头个数 单池滤头个数 个 1 43 75 2 1750 0 0005 f n f 每平方米滤头个数 个 1 1750 40 43 75 n n f 2 m 3 进水系统 1 进水总渠 设计中取 1 0m 0 8m s 1111 HBQv 1 H 1 v 1 1 11 0 486 0 61 0 8 1 0 Q Bm vH 2 气动隔膜阀的阀口面积 2 21 22 0 486 4 0 15 0 8 QQN Am vv 气动隔膜阀阀口处水头损失 22 2 1 0 8 1 00 033 22 v hm gg 3 进水堰堰上水头 2 32 3 2 0 486 0 07 20 5 3 2 9 8 hm mbg 4 V 型进水槽内水深 设计中取 3 3 3 2Q h vtg 2 3 2 Q Q 50 2 3 0 36 0 850 Q hm tg 5 V 型进水槽扫洗小孔 3 2 4 2 0 43 75 0 0875 10001000 qf Qms 取小孔内经为 30mm 2 4 1 3 0 0875 0 053 20 62 2 9 8 0 36 Q Am gh 222 0 030 00071 44 ADm 扫洗小孔数目 个 1 2 0 053 74 676 0 00071 A n A 则实际孔径为 1 2 44 0 053 29 830 3 14 76 A dmm n 验算小孔流速 4 4 1 0 0875 1 65 1 0 0 053 Q vm sm s A 4 反冲洗系统 1 气 水分配渠 设计中取 3 1 5 43 75 5 0 22 10001000 f q Qms 5 22 5 Q HB v 5 1 2 vm s 2 0 3Bm 5 2 52 0 22 0 6 1 2 0 3 Q Hm vB 2 配水方孔面积和间距 设计中取 6 0 5 vm s 2 1 0 10 0 10fm 个 2 5 1 6 0 22 0 44 0 5 Q Fm v 1 3 1 0 44 44 0 1 0 1 F n f 在气水分配渠两侧分别布置 22 个配水方孔 孔口间距 12 5 22 0 55m 3 布气圆孔的间距和面积 布气圆孔的数目及间距和配水方孔相同 采用直径为 60mm 的圆孔 单孔面积为 所有圆孔的面积之和为 22 3 14 4 0 060 0028m 2 44 0 00280 123m 4 空气反冲洗时所需空气流量 3 43 75 15 0 656 10001000 qf Qms 气 气 空气通过圆孔的流速为 0 656 0 123 5 33m s 5 底部配水系统 底部配水系统采用 QS 型长柄滤头 材质为 ABS 工程塑料 数量为 40 只 m 安装 在混凝土滤板上 滤板置在梁上 滤炳长度为滤板厚度 气垫层厚度 淹没水深 0 1 0 2 0 05 0 35m 滤帽上的缝隙 36 条 滤炳上部有 2mm 气孔 下部有长 65mm 宽 1mm 条缝 滤板滤渠均为钢筋混凝土预制件 滤板制成正方形或长方形 边长不超过 1 2m 宽 度为 10cm 为确保反冲洗时滤板下面任何一点的压力均等 并使滤板下压入的空气可以尽快形 成一个气垫层 滤板与滤池之间应有一个高度适当的空间 该高度足以使空气通过滤头 的孔和缝得到充分的混合并均匀分布在整个滤池面积之上 从而保证了滤池的正常过滤 和反冲洗效果 设计中取滤板下清水区的高度 H5为 0 85m 5 过滤系统 滤料选用石英砂 粒径 0 9 1 2mm 不均匀系数 K80 1 2 1 4 滤层厚度用 1 1 1 2m 设计中滤层厚度取 H6 1 2m 滤层上水深一般为 1 2 1 5m 设计中滤层上水深 H7为 1 2m 6 排水系统 1 排水渠终点水深 45 3 27 0 08750 22 0 68 0 3 1 5 QQ Hm Bv 排水渠起点水深 3 42 3 22 33 k hi li l HH H 22 45 3 3 22 2 0 08750 22 0 475 9 8 0 3 k QQ hm g B 3 4 2 0 4755 12 52 5 12 5 0 60 44 0 6833 Hm 按要求 排水槽堰顶应高出石英砂 0 5m 则中间渠总高为滤板下清水区高度 滤板厚 滤 料层厚 0 5 即 0 85 0 1 1 2 0 5 2 65m 7 滤池总高度 设计中承托层厚度取 进水系统跌差取 10 0 05Hm 11 0 3Hm 567891011 0 85 1 2 1 20 1 0 30 050 34HHHHHHHHm 8 冲洗水泵扬程 1 水泵流量 43 75 5218 75 Qf qL S 2 水泵扬程 012345 720 11 0 02 1 47 1 512 1 P HHHHHHHm 其中滤头损失 2 211 9810 0 01 0 010 12 hnvv 2 9810 3 1 0 01 0 01 0 50 12 0 5 1 10 11kPam 根据水泵流量和扬程进行选泵 最终确定水泵型号为 12sh 28 泵的扬程为 10 14 5m 流 量为 170 250L s 配套电机选用 Y225M 4 共选两台水泵 一备一用 五 消毒 1 加氯量计算 q Qb 840001 0 84000 84kg d 2 加氯设备选择 1 自动加氯机 选用 ZJ 型转子真空加氯机 2 台 一用一备 每台加氯机加氯量为 0 5 9kg h 加氯机 的外形尺寸为 宽高 330mm370mm 加氯机安装在墙上 安装高度在地面以上 1 5m 两台加氯机之间的净距为 0 8m 2 氯瓶 采用容量为 500kg 的氯瓶 外形尺寸为 外径 600mm 瓶高 1800mm 氯瓶自重 146kg 公称压力 2MPa 氯瓶采用 2 组 每组 8 个 1 组使用 一组备用 每组使用周 期为 30 天 3 加氯控制 根据余氯值 采用计算机自动控制投氯量 3 加氯间和氯库 加氯间是安置加氯设备的操作间 氯库是贮备氯瓶的仓库 采用加氯间与氯库合建的方 式 中间用墙分隔开 但应留有供人通行的小门 加氯间平面尺寸为 长 3 0m 宽 9 0m 氯库平面尺寸为 长 9 5m 宽 9 0m 六 清水池布置 1 平面尺寸计算 1 清水池有效容积 V kQ 0 180000 8000m 清水池共设两组 则每座清水池有效容积为 1 V 3 1 8000 4000 22 V Vm 2 清水池的平面尺寸 建两座圆形清水池 则每座清水池的面积 设计中取 h 4 0m 3 1 4000 1000 4 V Am h 则清水池直径为 设计中取有效直径为 36m 44 1000 35 69 3 14 A Dm 清水池超高取 0 5m 清水池总高 H H 0 5 4 0 4 5m 1 h 1 hh 2 管道系统 1 清水池进水管 设计中取 v 0 7m s 1 0 972 0 66 4 0 7854 0 785 0 7 Q Dm v 设计中取进水管管径为 DN700mm 进水管内实际流速为 0 63m s 2 清水池的出水管 由于用户的用水量时时变化 清水池的出水管应按出水最大流量计 设计中取 k 1 5 33 1 1 5 84000 5250 1 458 2424 kQ Qmhms 出水管管径 设计中取 1 0 7 vm s 2 1 1 458 0 814 4 0 7854 0 785 0 7 Q Dm v 设计中取出水管管径为 DN800mm 则流量最大时出水管内流速为 0 73m s 3 清水池溢流管 溢流管的直径与进水管管径相同 取为 DN700mm 在溢流管管端设喇叭口 管上不设 阀门 出口设置网罩 防止虫类进入池内 4 清水池的排水管 清水池内的水在检修是需要放空 因此应设排水管 排水管的管径按 2h 内将池水放空计 算 排水管内流速按 1 2m s 估计 则排水管的管径为 3 D mm 设计取 3 2 4000 0 701 3600 0 7852 3600 0 785 1 2 V D tv DN700mm 清水池的放空也常采用潜水泵排水 在清水池低水位时进行 3 清水池布置 1 检修孔 在清水池顶部设圆形检修孔 3 个 直径为 1000mm 2 通气管 为了使清水池内空气流通 保证水质新鲜 在清水池顶部设通气管 通气管共 设 9 个 通气管的管径为 200mm 通气管伸出地面的高度高低错落 便于空气流通 3 清水池顶部应有 0 5 1 0m 的覆土厚度 并加以绿化 美化环境 此处取覆土厚度为 0 7m 七 吸水井 根据规范及喇叭直径计算得吸水井各部分尺寸 长 12000mm 宽 3500mm 高 6100mm 八 二泵房设计 1 设计流量 hdK Q1 5 80000 1388 89 86 486 4 h QL s 2 选泵 根据设计流量选水泵型号为 20sh 9A 3 个使用 1 个备用 电机型号为 JRQ 47 6 每台 泵设计工作流量为 1670m3 h 水泵扬程为 53m 水泵主要参数 流量 L s 扬程 m 电压 v Hs m 转速 n min 吸入口径 mm 吐出口径 mm 390 630 42 58 3000 4 970500350 3 水泵吸水管水头损失 吸水管长 8m 吸水管管径 DN 700 V1 1 21m s 1000i 2 48m 压水管管径 DN 600 V2 1 64m s 1000i 5 57m 吸水管局部水头损失计算资料见下表 吸水管局部水头损失计算表 名称喇叭口90 弯头闸阀 2945F 10 渐缩管水泵进口 DN mm1000700700 700 500 500 数量 11111 局部阻力系 数 0 30 680 060 21 0 流速 1 211 211 212 362 36 水泵吸水管水头损失 22 1 0 30 680 061 21 19 60 2 2 36 19 62 48 8 10000 16hm 水泵的安装高度为 22 11 24 1 21 19 60 163 77 SS ZHVghm 考虑到安全取 3 7m 水泵轴心标高为 Z Z1 Zs 17 8 3 7 21 5m 其中 Z1为吸水井最低水位标高 二泵房室内地坪标高为 Z 21 5 0 1 0 9 20 5m 其中 0 1 为水泵基础高出室内地坪高度 0 9 为水泵底座至轴心的高度 泵房所在的室内地坪标高为 22 2m 二泵房内低于室外 1 7m 泵房为半地下式泵房 4 泵房高度 选用 LH5t 电动葫芦双梁桥式起重机 泵房地面上高度为 122 1400 1120 1 2 1270 10020043144 134Hacdehnmmm 式中 a2为行车梁高度 mm c2为行车梁底至起重钩中心的距离 a2 c2 1400mm d 为 起重钩的垂直长度 电机宽 1120mm e 为最大一台机组的高度 1270mm h 为吊起物底 部与泵房进出口平台的距离 200mm n 为 100mm 泵房地面下高度 H2 1 7m 则泵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