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颐和园教案_第1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颐和园教案_第2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颐和园教案_第3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颐和园教案_第4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颐和园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颐和园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认识 7 个生字 会写 11 个生字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优美句段 3 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句 4 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 受到情感的熏陶 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课时目标 1 认识本课生字 学会写本课生字 2 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了解叙述的顺序 一 导入新课一 导入新课 师 同学们都去过永康的哪些公园呀 香樟公园 龙川公园 这些还都是小公 园 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首都看看有 皇家园林博物馆 之称的颐和园 齐读课题 板书 颐和园 师 这个字是本课中的生字 指 颐 字 读 y 我们一起读三遍 学生齐读 颐 字 师 他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哪个字很像呀 卧 师 谁能来说说这两个有什么不同 颐 字中间是个口 而卧字的中间部分和竖 折相连的 2 初读课文初读课文 1 生字词学习生字词学习 1 师 先请同学们自己跟随课文去游览颐和园 但老师还有几点小要求 课件出示自读要求 大声朗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 读通课文 难读的地方多 读几遍 思考 颐和园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生读课文 教师巡视 2 师 同学们都认真读过一遍课文了 读好这些生字词对你们来说肯定不是什么难 事了 课件出示生字新词 耸立 佛香阁 画舫远眺堤岸 宫殿 长廊 栽花 建筑 横槛 雕刻 狮子 葱郁 金碧辉煌 神清气爽 姿态不一 师 先请一位同学起来读一读 学生读 有错纠正 无错表扬 师 我们全班一起来读一读 将课件的生字词的拼音去掉 师 没有了拼音 你们还能读吗 先请女生来读一读 全班女生一起读 师 男生再来读一读 全班男生一起读 3 师 读准字音是不够的 我们还要理解它们的意思 有没有不理解的 预设 没有 看来同学们的预习做的很充足 那老师有不理解的词语希望你们能 帮我解决解决 有 哪些词语你们不理解 提出来我们一一解决 师 明白了这些词语的意思 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 三 研读课文三 研读课文 1 师 同学们读了课文 颐和园给你们留下了什么印象 预设 颐和园很大而且很漂亮 颐和园很奢华壮观 师 那颐和园又给作者留下了什么印象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文的第一段 学生齐读第一段 师 颐和园给作者留下的印象是 美丽 师 颐和园是一个美丽的大公园 这句话即统领了全文而且还引出了下文 是全文的 中心句 我们一起再读一读 师 快速浏览课文 找一找作者都带我们欣赏了颐和园哪些地方 把它们圈出来 预设一 长廊 万寿山 昆明湖 回答的真不错 预设二 长廊 万寿山 佛香阁 排云殿 昆明湖 石桥 有没有不同意见 我 们一起来看一看 佛香阁和排云殿都是在 石桥是在 师 作者通过描写长廊 万寿山和昆明湖的美景 发出感叹颐和园真是个 美丽 的大公园 2 师 2 5 段中 每一段都有一个过渡句 你们用横线画出来 学生划出来 进了颐和园的大门 绕过大殿 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走完长廊 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登上万寿山 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 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从万寿山下来 就是昆明湖 请几个同学起来读读找到的句子 师 这些过渡句就在每一段的开头 都划好了吗 在这些句子中作者还用了好几个 动词 同学们发现了吗 拿齐你们的笔把他们圈起来 引导学生抓住 进了 绕过 走完 来到 登上 下来 走过 这几个动词 把它们圈出来 随着作者的走动 观察点也发生变化 用不同颜色的笔圈出来 我们一起来把这些句子读一读 师 在不同的观察点 看到的景色是相同的吗 不同 这种人走景移游览顺序 就是移步换景的游览顺序 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些句子 3 师 我们先来看看长廊 请一位同学先来读一读第二自然段 其他同学边听边 思考来到长廊有什么特点 课件出示 绿漆的柱子 红漆的栏杆 一眼望不到头 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 分成 273 间 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 画着人物 花草 风景 几千幅画没有哪两 幅是相同的 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 这一种花还没谢 那一种花又开了 微风从左边 的昆明湖上吹来 使人神清气爽 1 长廊很长 一眼望不到头 放眼看出都看不到长廊的镜头 真长呀 还有吗 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 分成 273 间 这里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通过数字更直观 的让我们感受到了长廊的确很长 2 长廊的美 绿漆的柱子 红漆的栏杆 从红和绿看出长廊的颜色很美 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 画着人物 花草 风景 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 同的 A 长廊的横槛有什么特点 画很多 而且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B 师 你们想象一下这横槛上可能有哪些画 学生想象 C 师 你们想的这些画就很难画了 还要想出几千幅不相同的图画 看来画这些画的 人真的是 技艺高超 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 这一种花还没谢 那一种花又开了 A 站在长廊两旁 看到了花木 这些花木有什么特点 多 而且一年四季都有 师 我们一起来想象一下 一条长长的长廊 长廊横槛是有一幅幅巧夺天功的图画 长廊两旁是一年四季开不败的花朵 我们是不是要感叹 这长廊真 美丽 这颐和 园真 美丽 师 怀着这种赞叹之情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第二自然段 师 整篇课文作者用了移步换景的写作顺序 那写长廊的时候作者用了什么顺序呢 预设 能回答 用了什么顺序 不能回答 引导 我们一起来研究研究 绿漆的柱子 红漆的栏杆 一 眼望不到头 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 分成 273 间 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 画着人物 花草 风景 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这是作者在长廊的哪里看到 的 里面 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 这一种花还没谢 那一种花又开了 外面 这 又是在长廊哪里看到的 所以 是由 内到外的顺序 师 老师准备了几张颐和园长廊的图片 我们一起来欣赏欣赏 课件展示图片 师 下节课 我们继续游览这个美丽的大公园 第二课时第二课时 1 复习引入新课复习引入新课 师 上节课 我们学习了第一和第二段 我们先一起来读一读 学生齐读第一第二自然段 二 研读课文二 研读课文 1 师 走完长廊 我们去到哪里 学生一齐回答万寿山脚下 听老师读第三自然段 你们思考在万寿山脚下 都看到了哪些景色 这些景色有什么特点 学生边听边思考 师 走在万寿山脚下 抬头一看看到了哪些景色 它们有什么特点 1 生 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 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 那就是佛香阁 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 就是排云殿 生 佛香阁很高 师 你从哪里看出来佛香阁很高 生 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 从 耸立 一词看出佛香阁 所处的位置很高 师 耸立就是高高的直立 所以从这个词看出佛香阁所处的位置很高 真棒 还有吗 生 我从金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看出佛香阁很奢华 师 佛香阁不仅地势很高而且很奢华 那排云殿那 生 我从一排排看出排云殿排列的很整齐 师 排排 是一个叠词 一排排就表示不止一排 这说明 生 排云殿的面积很大 师 只要小小点拨 你们一下就看出来了 那金碧辉煌你们看出了什么 生 从金碧辉煌看出排云殿很奢华 很壮观 师 这么奢华 这么壮观 总的来说就是突出了颐和园的 生 美丽 师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第三段 这么美丽的景色不读多可惜呀 全班齐读第三段 2 师 听完同学们的朗读 老师已经迫不及待想登上万寿山上看看了 登上万寿山 作者首先是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 圈出向下望 作者看到了什么 齐读或个 别 颐和园的景色大半尽收眼底 葱郁的树丛 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 红的宫墙 1 这大半收在眼底的有哪些景色 2 师 在这里作者用了几个描写颜色的词语 葱郁 黄的绿的 朱红的 葱郁可 能答不出来 引导 还有一个侧面写颜色的词 哪位眼尖的同学发现了 葱郁什么意 思 青翠茂盛 葱郁其实就是在写树丛的绿 看到这一系列的景色你有什么感觉 美 这是一种怎么样的美 这种风景和建筑 在现代建筑中能看到吗 不能 那 是什么时候的 所以是一种古色古香的美 师 谁来读一读 让我们一起感受一下这份古色古香的美 一学生读 师 大家觉得他读的怎么样 谁还愿意来试一试 a 向下望后作者又是从哪个角度欣赏的呢 正前面 圈出正前面 此时作者又 看到了什么 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 绿得像一块碧玉 游船 画舫在湖面慢慢地 滑过 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师 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 绿得像一块碧玉 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比喻 预设 把昆明湖比作镜子 把湖水的绿比作碧玉 这里是把昆明湖比作镜子吗 有没有不同意见 把昆明湖平静的湖面比作镜子 把湖水颜色绿比作碧玉 回答的很准确 师 大家一下就能说出是比喻 而且说的很完整 那这么写有什么好处呢 突出 昆明湖的静和颜色的绿 这个句子里作者看到了什么 游船 画舫 用波浪线划 出来 师 这一段中的最后一句有个词很特别 同学们注意到了吗 文中 滑 这个动 词 为什么不用 划 是不是作者写错了 课件出示 游船 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 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游船 画舫在湖面慢慢地划过 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预设 学生会 能答则好 预设 学生不会 引导 同学们 在游船 画舫上游玩的时候我们会很快地过去 呢 还是慢慢地欣赏 很慢很慢地滑动 给人的感觉就好像不是在水上行驶 倒像是 在冰上慢慢滑动 这里的 滑 字首先写出了昆明湖 美 的特点 而且我们看下一 句 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联系生活我们平常生活中用 划 划 用力划桨使船前 进的时候 水会不会漾起波纹 是啊 这样不就打破了昆明湖的平静了吗 而轻轻地 滑 过去会不会留下痕迹 所以哪一个更好 师总结 可见 滑 字衬托出了 昆明湖的静和美 让人回味无穷 在旁边写上 衬托出了昆明湖的静和美 我们一起来读读 感受一下昆明湖的静和美 听着同学们的朗读老师好像已经感受到了 舟行碧波上 人在画中游 的美了 C 师 最后作者是怎么欣赏的 向东远眺 圈出向东远眺 作者看到了 什么 城楼和白塔 师 登上万寿山后 作者又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呢 你们到文中找一找关键词 学生回答关键词 向下 正前面 向东 引导 这些都是表示什么的词语 方位 所以是方位顺序 师 现在 这美丽的景色就在你眼前 配图朗读 先由第一第二组的同学来朗 读 第一第二大组朗读 第三第四组听 师 在你们的朗读声中 老师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那三四租同学来读读看看 看看你们读的好还是一二组的同学读的好 3 师 从万寿山下来 我们就到了昆明湖 快速浏览第五段 看看第五段讲了什么 1 昆明湖围着长长的堤岸 堤上有好几座式样不同的石桥 两岸栽着数不清的垂柳 好几座式样不同 你觉得石桥怎么样 很多 很美 说不清的垂柳给人什么样的 感觉 美 2 湖中心有个小岛 远远望去 岛上一片葱绿 树丛中露出宫殿的一角 A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 边听边想 此时 我们就站在昆明湖畔 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B 是啊 站在湖畔 印入我们眼帘的是满目的葱绿 这是多么美的景色啊 让我们也 美美地来读读 齐读 过渡 游人走过长长的石桥 就可以去小岛上玩 这座石桥是什么样子的 有什么特 点 3 这座石桥有十七个桥洞 叫十七孔桥 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 柱子上都雕刻着 小狮子 这么多的狮子 姿态不一 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a 这个石桥有什么特点 桥洞很多 石柱很多 狮子很多 而且从没有那两只是一样 的看出狮子姿态很多 让学生发挥想象 石狮子都会有哪些姿态呢 b 这些栩栩如生 姿态万千的狮子 是谁创造的 人类智慧的结晶 是啊 这真是 巧夺天功啊 让我们再读一读这个句子 齐读本句 这可是是我们智慧的结晶啊 还不够自豪 再读 这些桥几乎汇集了中国古典桥梁的所有形式 单看这桥就这么引人入胜了 更不用说 其他景色了 难怪作者会说 最后一段齐读 4 读了第五自然段 你们有什么感受 预设 颐和园的景色还有很多 说也说不尽 古代劳动人民非常有智慧 建造了这么独一无二的皇家园林 师 这么美丽的颐和园向我们发出了邀请 我们再来读一读最后一段 4 再次感受颐和园的美 师 通过图片我们更直观的感受一下颐和园的美吧 课件出示照片 欣赏美丽的颐和园 教学反思 颐和园 是一篇游记 课文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湖光山色 亭台楼阁 长廊石桥等 景物 表达了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课文不但文字优美 而且条理清楚 特别是 本课的写作方法很值得孩子们学习 也是我要达到的一个教学目标 这篇课文的教学 我设计让学生抓住作者游览顺序的句子 找出观察点 让学生理解 移步换景的游览顺序 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学生通过寻找美丽的景色 说说哪里让 他们感受到了美 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 体会文章的美和写作方法 让学生在读中 感知 读中感悟 同时又利用课件等相关资料 增加视觉的感知和资料的补充 这样 学生对颐和园就有了真切的感性认识 更利于对课文的理解 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 同时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在学习时让学生讨论交流 自由发挥 自由想象 多种不同观点的碰撞与交流 更充 分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在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 又通过有感情地自读课文 并自由读自己认为课 文中描写颐和园的优美词句 来体会颐和园的美丽 根据学生所说 我出示了描写 长廊 的几句话 让学生说说这几句话主要写出了长廊的什么特点 让学生抓住句 子中的关键词语来说 接着就反复朗读 希望学生能记住这样的描写方法 在教授 万寿山 昆明湖 时 也是让学生品读有关的语句 如 正前面 昆明湖静得 像一面镜子 绿得像一块碧玉 游船 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 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