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煤矿联合试运转总结报告.doc_第1页
新安煤矿联合试运转总结报告.doc_第2页
新安煤矿联合试运转总结报告.doc_第3页
新安煤矿联合试运转总结报告.doc_第4页
新安煤矿联合试运转总结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46 平凉新安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新安煤矿平凉新安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新安煤矿 联合试运转总结报告联合试运转总结报告 二二 一二年一月一二年一月 1 46 目目 录录 前前 言言 1 第一章第一章 矿井项目建设概况矿井项目建设概况 1 第一节第一节 矿井概况矿井概况 1 第二节第二节 矿井设计概况矿井设计概况 3 第三节第三节 项目建设情况项目建设情况 10 第二章第二章 矿井联合试运转组织情况矿井联合试运转组织情况 12 第一节第一节 组织机构及职责组织机构及职责 12 第二节第二节 联合试运转工作情况联合试运转工作情况 15 第三节第三节 联合试运转生产组织联合试运转生产组织 16 第四节第四节 联合试运转发现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联合试运转发现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 18 第三章第三章 联合试运转情况联合试运转情况 19 第一节第一节 各系统运行情况各系统运行情况 19 第二节第二节 主要安全生产设备运行情况主要安全生产设备运行情况 27 第三节第三节 主要安全生产设备检测检验情况主要安全生产设备检测检验情况 28 第四章第四章 矿井联合试运转结论矿井联合试运转结论 29 第一节第一节 矿井联合试运转效果分析矿井联合试运转效果分析 29 第二节第二节 矿井今后安全生产的建议矿井今后安全生产的建议 29 附 1 四大运转检测报告 2 安全专篇 C04126 的批复 甘发改能源 2009 457 号 3 关于对平凉新安煤业有现在责任公司 90 万吨 年建项目联 合试运转请示的批复 甘安监管五 2011 266 号文 1 46 前前 言言 平凉新安煤矿由国家发改委核准 2008 732 号 中矿国际工程设 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徐州分公司设计 原淮海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矿井建设按照 初步设计 批复文号 甘发改能源 2009 457 号 和 安全专篇 C04126 的要求对工程进行建设 计划投入资金 35984 万 元 实际投入资金 73997 77 万元 其中 井巷工程费用 29800 68 万元 土建工程费用 7591 01 万元 设备安装费用 5478 26 万元 设备购置费用 15016 06 万元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 0 9Mt a 自 2005 年 7 月开工建设 经过近 6 年 的基本建设 完成了 初步设计 和 安全专篇 的设计内容 公司现有 固定资产 6 7 亿元 职工 827 人 其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 122 名 其中 高级职称 12 名 中级职称 40 名 初级职称 70 名 矿井 0 9Mt a 建设工程采掘系统 供电系统 提升运输系统 排水系 统 压风系统 防尘防火供水系统 通风系统 安全监测监控系统 人员 定位系统及通信系统等各生产系统经过 2 个月 2011 年 10 月 15 日 2012 年 4 月 15 日 的联合试运转 各系统均能满足矿井安全生产要求 在联 合试运转期间 各生产区队均实行三八制作业 采煤工区两班生产 一班 检修 主副井提升系统均在每天早班定时进行检修 全矿各生产 安全系 统每月一天例行月检修 在生产过程中随时对设备及各系统进行检测检修 矿井实行安全生产责任制 机电设备实行包机责任制 认真开展机电管理 标准化 规范使用机电设备 强制维修保养 矿井各系统达到或好于设计 2 46 要求 试生产以来 每日平均生产原煤 1518 吨以上 实现了矿井正常生 产和安全生产 1 46 第一章 矿井项目建设概况 第一节第一节 矿井概况矿井概况 一 井田位置一 井田位置 井田位于甘肃省平凉市崇信县新窑镇境内 北距华亭县安口镇约 26km 距平凉市 77km 距崇信县城约 37km 南去陕西省宝鸡市约 136km 地理坐标 东经 106 50 106 57 北纬 35 5 35 14 矿井有简易公路通至安 口 崇 信 公路 长度约 1 2km 矿井 距宝中铁路安口南川煤炭集运站约 24km 交通便利 井田地势高低不平 西北高 东南低 海拔标高在 1240m 1580m 之 间 一般高差在 100m 200m 之间 井田中部则为黑河 神峪河 流过的带 状冲积河谷 其余为山岭区 区内水系发育 大小冲沟密布 地形切割强烈 黑河在井田中央由西 向东流过 一般流量为 0 24 3 10m3 s 二 井田境界二 井田境界 根据矿井采矿权出让合同及补充合同 甘肃省国土资源厅给定的新安 煤矿拐点的平面座标见表 1 1 1 井田走向长 3 6km 倾斜宽 0 55 1 65 km 井田面积约为 4 51 km2 三 井田储量概况三 井田储量概况 矿井设计利用工业储量为 10855 万吨 保有可采储量为 7425 万 t 四 矿井开采条件四 矿井开采条件 新安煤矿安全生产主要受井田地质构造 煤层顶底板 水文地质 瓦 斯 火灾 煤尘等因素的影响 1 地质构造 下白垩统六盘山群地层基本为一向南西倾斜的单斜岩层 2 46 在此基础上有波状起伏 形成一系列的短轴背 向斜 并伴生有断裂 而 煤系地层为一 S 形轴倾向斜 新窑向斜 表 1 1 1 矿界拐点座标表 拐点号XY 1388859436402530 2388800036401000 3389173036400500 4389173036401063 5389073336401818 6389077036401970 新安井田位于新窑向斜最南端的东翼 通过钻孔及新周 新寨煤矿井 巷资料分析认为 井田总体为一单斜构造 单斜上发育有次级向斜一个及 次级背斜一个 未见断层 地层倾角浅部较陡 35 55 中深部地层较 缓 10 25 2 煤层 本井田分布下侏罗统含煤地层 自上而下为煤1 煤2 1 煤 2 2 煤2 3 煤3 煤4 煤5 煤6 1 煤6 2 煤层总平均厚度为 28 75m 其中煤1 煤4 煤5赋存稳定 为主要可采煤层 3 煤层顶 底板 煤 2 1 煤 3 煤 4 顶板为泥岩 砂质泥岩 属于 不稳定顶板 煤 4 底板坚固性很差 遇水易膨胀变形 其余煤层底 板中等稳定 煤 2 3 顶板岩石松软 易风化破碎 底板为坚固性很差 遇 水易膨胀变形的岩石 煤 5 顶板岩性主要为劣质油页岩 次为炭质泥岩 底板主要以砂质泥岩为主 局部为长石石英砂岩 4 水文地质 井田内自上而下有 4 个含水层 第四系全新统冲积砂砾 石含水层 单位涌水量小于 51 0 430 3L d m 为本井田导水性 富水 3 46 性强的含水层 下白垩统志丹群砾岩孔隙含水层 属本区主要含水层 富 水性中等 中侏罗统砂岩裂隙含水层 位于煤 5 底板以下砂岩及含砾砂岩 单位涌水量小于 0 00087 0 00353L s m 属于富水性极弱含水层 上三 叠统单斜构造裂隙承压含水层 由于岩层裂隙发育程度差 在大范围内富 水性弱 仅在新窑沟构造裂隙发育地段为中等富水区 地表水 境内常年性河流有新窑河 黑河 新窑河由北向南横穿本井 田 平均流量为 0 1313m3 s 黑河沿井田南部边缘由西向东流过 平均 流量为 1 3028m3 s 由于煤层埋藏深度在 100m 以上 故对矿井开采影响 较大 5 瓦斯 根据甘肃省煤炭科学研究院出具的 矿井瓦斯等级煤层自燃 性煤尘爆炸性鉴定报告 矿井为低瓦斯矿井 6 煤尘 根据甘肃省煤炭科学研究院出具的 矿井瓦斯等级煤层自燃 性煤尘爆炸性鉴定报告 煤的火焰长度大于 400mm 抑制煤尘爆炸最低 岩粉量为 85 具有爆炸性 7 自燃 根据甘肃省煤炭科学研究院出具的 矿井瓦斯等级煤层自燃 性煤尘爆炸性鉴定报告 煤的自燃倾向性属于 类 即易自燃煤 8 地温 无地温热害影响 9 冲击地压 无冲击地压 第二节第二节 矿井设计概况矿井设计概况 2004 年 4 月 4 日通过竞拍 徐州矿务集团有限公司取得了新安煤矿 采矿权 2004 年 6 月 由徐州淮海工业建筑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了 平 凉新安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新安煤矿项目建议书 2004 年 7 月通过设计招 4 46 标 徐州淮海工业建筑设计研究院开始编制本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期间 派出各专业技术人员深入现场调查研究 于 2004 年 10 月编制完成 并通 过由徐州矿务集团有限公司组织的专家委员会的报告论证 依据 平凉新 安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新安煤矿可行性研究 编制了 平凉新安煤业有限 责任公司新安煤矿初步设计 一 井田设计能力及服务年限一 井田设计能力及服务年限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 0 9Mt a 矿井储量备用系数取 1 4 服务年限 为 55 年 二 矿井开拓 通风与开采方式二 矿井开拓 通风与开采方式 井田开拓方式为立井开拓 矿井采用主 副 风井三立井单一水平开拓 开采水平为 535m 主 副井筒布置在黑河的北岸 504 孔附近 风井布置在黑河南岸的台地上 采用上下山开采方式 首采区为近水平采区 三 矿井主要设备三 矿井主要设备 主井 主井净直径为 5m 安装 JKM 3 25 4 III E 型井塔式多 绳摩擦轮提升机 采用直流直联低速电动机驱动 电动机功率为 1800kW 提升系统为井塔式 井筒内布置一对 12t 多绳钢丝绳罐道提煤箕 斗 罐道选用钢丝绳罐道 用途 主提兼作进风井 副井 副井净直径为 6 5m 安装 JKMD 2 8 4 III E 型落地式 多绳摩擦提升机 采用直流直联低速电动机驱动 电动机功率为 800kW 提升容器 1t 矿车单层两车钢罐道罐笼 宽 窄各一 井内敷设安装排水 管 电缆 梯子间等 用途 副提 运送人员 兼作进风井 5 46 回风井 风井净直径为 4m 井内安装梯子间 并敷设一趟 159 8 防尘水管 作矿井回风井之用 井下主要运输采用带式输送机运输 辅助运输采用电瓶车推车运输 通风设备 矿井通风系统为中央并列式 通风方式为抽出式 由主 副立井进风 回风立井回风 通风机选用 2 台 BDK 8 No22B 型对旋轴流 式通风机 其中 1 台工作 1 台备用 配用电机功率 185kW 2 电压 380V 排水设备 排水系统采用一级排水方式 选用 PJ150 12 型水泵 3 台 敷设 2 趟 273 14 排水管路 正常涌水时 1 台水泵对 1 趟管路工作 1 台泵备用 1 台泵检修 最大涌水时 2 台水泵对 2 趟管路工作 配用 YKK5003 4 型电动机 功率 1000kW 转速 1480r min 矿井供配电 35KV 变电所双回路电源由新窑 110 35kV 区域变电所供 给 架空线路导线截面为 LGJ 120 线路全长约 1 7km 新戚一路主供 新戚二路热备用 35kV 高压配电装置 6kV 及以下配电装置采用单母线分 段接线方式 变电所后两台主变压器 SJL 6300 S7 6300 工作方式为一 台工作 一台备用 35kV 高压配电设备共 8 台 6kV 配电设备 XGN2 12Z 真空开关柜共 25 台 所内配电变压器选用 S9 1000 6 型变压器 2 台 变 压器额定容量为 1000kVA 电压比为 6 0 4kV 正常情况下二段独立运行 低压配电设备为 GGD2 型 380V 低压开关柜 11 台 压风设备 建立了一套压风自救系统 压风机设备安装在副井上口东 门侧 压风机型号为 SA 250 额定压风量 40m min 四 矿井灾害防治四 矿井灾害防治 6 46 1 1 矿井通风矿井通风 根据矿井开拓方式 矿井采用中央并列式 主 副井进风 风井回风 通风方式为机械抽出式 矿井总风量 91 7 m3 s 前期矿井总负压 1741Pa 后期矿井总负压 2135Pa 安装两台 2 台 FBCDZ No25 2 250 型 对旋轴流式通风机 一用一备 每台风机配备两台电动机 配用电机功率 250kW 2 电压 6000V 1208 综采面采用 U 型通风系统 局部通风采用局部通风机作压入式 通风 2 2 粉尘灾害防治粉尘灾害防治 矿井开采的煤层具有煤尘爆炸性 设计采取的主要防治措施包括合理 配风 减少粉尘飞扬 通风除尘 安装完善的防尘管路系统 在采掘工作 面 煤仓及溜煤眼放煤口 转载点 破碎机 转载机 采煤机 掘进机 液压支架放煤口等产尘点设置自动喷雾降尘装置 在采煤工作面进 回风 巷设置净化水幕 采掘工作面实行湿式作业 强化个体防护 安装粉尘监 测系统 防爆隔爆措施包括定期清扫粉尘 消除井下引爆火源 建立完善的消 防洒水系统 设置隔爆水棚 地面生产系统的防尘措施包括安装完善的地面防尘 消防管路 定期 清扫积尘 矸石堆放场设立栏矸坝 储煤场洒水 装车点喷雾等 3 3 瓦斯灾害防治瓦斯灾害防治 矿井属于低瓦斯矿井 根据瓦斯等级鉴定结果 瓦斯相对涌出量为 1 35m3 t 绝对涌出量为 0 56 m3 min 瓦斯涌出量小 主要防治措施包 7 46 括主要井巷在煤层底板岩层中布置 加强通风 防止瓦斯积聚 杜绝采空 区通风 及时封闭盲巷和废弃巷道 建立完善的安全监测监控系统 对生 产环节实施全方位监控 加强电器防爆 火源 热源和电源的管理 加强 瓦斯检查与处理等 4 4 矿井防灭火矿井防灭火 矿井开采的煤层具有自燃倾向 自然发火期为 3 6 个月 属自燃自 燃发火煤层 设计对矿井内因火灾采取了以黄泥灌浆为主 以注氮 喷洒阻化剂 均压通风等为辅的综合防灭火措施 采用束管监测系统监测矿井内因火灾 对电气设备 机电硐室等可能的外因火源采取了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设置 了消防管路 防灭火设备和消防器材 5 5 矿井防治水矿井防治水 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属简单类型 正常涌水量为 75 58m3 h 矿井最大 涌水量为 151 6 m3 h 采用一级排水 主设备功率为 1600kw 排水管径为 250mm 主设备型 号为 MDS20A 96 9 设备台数为 3 台 最大排水量为 331 2 m3 h 最大 涌水量为 151 6 m3 h 正常涌水量为 75 8 m3 h 最小涌水量为 40 m3 h 完全满足矿井排水要求 6 6 井下其它灾害防治井下其它灾害防治 矿井达产时布置一个综放工作面 全部跨落法管理顶板 根据工作面 开采条件 回采工作面选用工作面支护选用 ZY4400 15 33 型掩护式液压 支架 PDZ 型端头液压支架 8 46 井筒 车场 石门及大巷采用挂网锚喷支护 煤巷采用锚网梁索支护 使用菱形金属网 高强度金属锚杆和锚索 井底及煤仓 溜煤眼上口设施 铁篦子防止堵仓和人员坠入 根据 煤矿安全规程 规定 设计配备矿山压力观测设备 矿井胶带输送机均采用阻燃型橡胶带 各种保护装置齐全 井下电器设备均选用矿用防爆型 矿用隔爆型和矿用防爆兼本安型 矿井供电采用双回路 在地面工业广场西北部设 35 6KV 变电所 35kV 配 电设备选用户内布置的 XGN17 40 5 系列真空开关柜 并预留一台备用位 置 6kV 配电设备选用 XGN2 12Z 系列 6kV 真空开关柜 25 台 并留有 5 台备用位置 所内配电变压器选用 S9 1000 6 型变压器 2 台 变压器额 定容量为 1000kVA 电压比为 6 0 4kV 低压配电设备选用 GGD2 型 380V 低压开关柜 11 台 避雷 接地等各种保护装置齐全 开关柜操作系统采 用直流 DC220V 操作电源和微机保护测控装置 7 7 安全监测监控安全监测监控 1 监测监控设备各设置地点和布置 矿井监测监控设备主要设置在综采工作面 掘进工作面 回风巷 综 采工作面运输顺槽 主要机电设备硐室 井下运输道及煤仓 井下中央变 电所 通风机房 2 监测 监控总站和各分站主要设备的功能 监测 监控总站设备 监测主机为 P4 研华工控机 双机热备用 大 屏幕彩显 打印机 调试电话主机 调试电话副机等 监测 监控总站和各分站主要设备的功能应满足 煤矿安全规程 9 46 2004 年版 第 160 条要求 监测分站应具备独立工作和故障闭锁功能 3 主传输电缆 主传输电缆型号 阻燃型矿用信号电缆 MPUYV31 2 2 1 5m MPUYV31 2 2 1 0m 4 井下分站及传感器配置位置 根据矿井井下开拓方式及采掘 运输的配置情况 在中央泵房变电所 集中胶带机变电所 总回风道 各胶带输送机 提升绞车机电硐室及运输 大巷 主要回风巷等处设置监控分站及传感器 连续监测井下的瓦斯浓度 一氧化碳 风速 负压 温度 等环境参数和矿井主要机电设备的工作状 态 由地面主站计算机对各种信息进行分析 判断 实时显示 报警 控 制及打印 并提供调度决策 制定最佳调度方案 工作面甲烷传感器尽量靠近工作面设置 距离工作面拐点距离 10m 工作面回风巷甲烷传感器应布置在瓦斯等有害气体与新鲜风流混合均匀 且风流稳定的位置 距离回风巷入口 10 15m 进风巷甲烷传感器距离工 作面距离 10m 甲烷传感器应布置在工作面的上隅角和巷道的上方不影响行人和行车 的地方 甲烷传感器应垂直悬挂 距顶板不得大于 300mm 距巷道壁不得 小于 200mm 被控设备开关的负荷侧设置馈电状态传感器 报警器应设置 在经常有人工作便于观察的地点 其它传感器应悬挂在能正确反映该点测 值的地方 8 8 矿山救护矿山救护 我矿与当地华煤救护大队签订了救护协议 该救护大队在华煤集团新 10 46 柏煤矿派驻一个救护中队 距我矿约 4 公里 10 分钟内能够到达我矿 我矿成立了辅助救护队 配备 9 名队员从事矿山辅助救护性的救护工作 五 劳动定员五 劳动定员 根据 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 按矿井工作制度 年工作日 330d 井下四班 井上三班 日提升时间 16h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 90Mt a 以及 按实际生产岗位配备人员进行劳动定员 经测算 矿井在籍职工总人数为 800 人 矿井全员工效为 8t 工 六 投资与资金来源六 投资与资金来源 本工程项目计划总投资 8 2 亿元 其中 固定资产投资 6 7 亿元 资金来源 贷款与自筹 第三节第三节 项目建设情况项目建设情况 一 项目批复情况一 项目批复情况 新安煤矿由国家发改委核准 设计生产能力 0 9Mt a 井田走向长 2 95km 倾斜宽 1 6km 面积 4 513km2 矿井可采储量 7425 万 t 服务 年限 55 年 采矿许可证证号为 C6200002011031130112027 1 项目核准 立项 2008 年 5 月 18 日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 发改能源 2008 732 号文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华亭矿区新安煤矿项 目核准的批复 批准了该项目 2 设计审批 2009 年 5 月 5 日 甘肃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甘发改 能源 2009 457 号文 甘肃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平凉新安煤业有 限责任公司新安煤矿初步设计的批复 批准了初步设计 11 46 2008 年 4 月 10 日 甘肃煤矿安全监察局以甘煤监监一 2008 42 号 文 关于新安煤矿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的批复 批复了矿井初步设计 安全专篇 2011 年 9 月 14 日 甘肃煤矿安全监察局陇东分局以 关于平凉新安 煤业有限责任公司新安煤矿 90 万吨 年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修改的批复 批复了矿井安全设施修改设计 3 项目建设 新安煤矿建设项目于 2005 年 5 月开工 建设工期 6 年 2011 年 10 月甘肃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以甘安监管五 2011 266 号文 下发了 关于平凉新安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90 万吨 年建设项目联合试运转 请的批复 同意于 2011 年 10 月 15 日开始矿井带负荷联合试运转 二 项目建设情况二 项目建设情况 矿井于 2005 年 7 月正式开工建设 巷道开拓均采用钻爆法施工 2009 年 10 月主井提升系统建设完成 2010 年 5 月主扇安装完毕 矿井 通风系统全部完成 2011 年 8 月中旬 1208 综采面完成安装 矿井各系统 均按设计施工安装完成 具备 0 9Mt a 的生产能力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 公司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安全工作 深入施工现场 指导建设工程安全施工 矿井各项管理制度已按照现代化矿井的要求已建 立 并根据矿井建设进度及时进行修改和完善 甘肃省煤炭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以 关于对平凉新安煤业有限责任公 司 0 9Mt a 建设项目联合试运转请示的批复 甘安监管五 2011 266 号 批复同意了该项目联合试运转方案 12 46 第二章第二章 矿井联合试运转组织情况矿井联合试运转组织情况 第一节第一节 组织机构及职责组织机构及职责 为保证矿井联合试运转期间生产能够安全 有序进行 及时处理试运 转期间可能出现的设备故障 防范可能出现的事故 加强建设 施工 监 理等单位之间的协调 矿成立了联合试运转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 贾敬新 副组长 胡长浩 陈华 茅聪俊 赵建华 李剑锋 杜昌要 组织成员 刘荣军 卜宪瑞 蔡国青 高徐及机关各部室负责人 联合试运转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办公室设在矿调度室 由每日矿值 班领导具体负责当天联合试运转的领导和协调工作 一 领导小组职责一 领导小组职责 1 1 调度室要建立联合试运转期间专用记录本 详细纪录联合试运转期 间各系统出现的问题 影响时间 处理方法及结果 具体由当班调度员根 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记录 2 2 当日值班矿领导要在调度室内 24 小时值班 3 3 当日值班领导要对出现的问题及时组织人员 矿 监理 施工 供 货厂家 进行处理并通知有关分管矿领导及时赶到现场 4 4 对影响系统运转时间超过一个小时的设备故障 人身及三级以上非 人身事故必须及时向组长汇报 由组长组织进行处理 对人身及三级以上 非人身事故按集团公司及矿的有关规定及时向上级报告 根据事故的不同 需要启动应急预案的按 平凉新安煤矿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执行 13 46 5 5 负责和主井提升之间的协调和联系工作 保证运煤系统畅通 二 专业组职责二 专业组职责 根据联合试运转工作的需要 成立以下的专业小组 分别负责各自区 域内的联合试运转工作 1 1 机电组机电组 组长 吕善平 周维署 成员 季永昌 张宝玉 陈建达 盛亚新 白桂林 张加龙 朱涛 职责 1 负责矿井固定设备 提升 排水 通风 压风等设备 矿井 供电 井上下辅助运输设备的日常检查 维护 准备检查使用的仪器 仪 表及工具 2 按设备系统编制试运转技术措施 检查项目 技术标准 组 织参加运转人员学习有关规程 规范 标准 主要机电设备试运转规定 机电安装质量标准及检验评级规定 设备说明书 设备技术规格 性能 和操作方法 3 负责各岗位人员的配备 特殊工种必须经培训合格并持证上岗 4 负责填写各系统设备试运转期间的试运转记录 并形成完整的资 料 2 2 通风安全组通风安全组 组长 王克鹏 冯加荣 成员 刘继明 周高中 杨会军 朱永亮 赵维华 冯文艺 黎恒昌 职责 1 负责通风系统的各类设施维护和管理 保证各用风地点风量分 配合理 按要求做好瓦斯检查 测尘 测风工作 14 46 2 负责矿井防治水工作 重点是工作面的底板改造 地面注浆站 的正常和安全运转 坚持 预测预报 有疑必探 先探后掘 先治后采 的防治水方针 3 负责完善井下防隔爆设施 防尘设施 并进行监督检查 4 负责各采掘队区域内的通风设施 防尘设施 安全监控设施 隔爆设施的管理 5 负责局部通风的管理及局部通风机日常维护工作 3 3 采掘组采掘组 组长 王延松 周保中 曹佃光 梁龙怀 成员 刘志丹 武建忠 毛鸿君 王会生 职责 1 负责综采面的设备维护和检查及各类设备的运转记录填写 2 负责采掘区队的顶板管理 斜巷运输管理 安全设施齐全 完 好 3 负责试运转期间的施工现场安全监督及检查工作 4 负责各岗位人员按要求配备 并经培训合格取证后方可上岗 4 4 技术保障组技术保障组 组长 杨建华 成员 朱彦光 肖 军 张可龙 吕爱军 职责 1 负责试运转期间各类技术措施的编制 审批及贯彻工作 2 对试运转期间出现的各类问题及时研究 制定解决方案 15 46 3 指导检查试运转期间设备运转记录的填写规范 5 5 安全组安全组 组长 崔怀玉 成员 徐春雨 袁效华 吕军 季恒 职责 1 负责试运转期间各类技术措施的审批及落实工作 2 对试运转期间出现的各类问题及时研究 制定解决方案 3 负责编写矿井联合试运转总结报告 6 6 物资供应组物资供应组 组长 陈瑞明 成员 叶红军 曹年圣 史宝华 杨艳 职责 1 负责试运转期间所需材料 配件及应急物资的供应 2 负责爆炸材料库的管理 7 7 通信及安全监控系统组通信及安全监控系统组 组长 张宝玉 成员 张加龙 朱 涛 职责 1 负责通信 安全监控系统的维护 管理 保证正常运转 满足 生产需要 2 负责安全监控系统的试运转记录填写 第二节第二节 联合试运转工作情况联合试运转工作情况 16 46 矿井配备了 1 名矿长 生产 安全 机电副矿长各 1 名 1 名技 术负责人 122 名工程技术人员 1 名专职安监员 20 名安全管理人 员 通风安全瓦斯检测班班长 1 名 副班长 1 名 瓦检员 22 名 放 炮员 9 名 主副井提升机司机 14 名 所有特种作业人员全部持证上 岗 矿 部室 区队三级管理机构设置完善 各工种生产及辅助人 员均已到位并进行了岗前培训 经培训合格 特殊工种持证人员基 本满足生产要求 按照相关规定和生产要求 矿制定了安全目标管 理制度 安全办公会议制度 安全检查制度 安全隐患排查与整改 制度 安全技术审批制度 安全教育及技术培训制度 安全生产奖 惩制度 井口检身及出入清点制度 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 一通 三防 安全责任制度 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消防管理制度 安全投入保障制度 劳动保护制度 矿用设备器材管理制度 工程 施工制度等一系列管理制度 经甘肃省煤炭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批准进行联合试运转于 2011 年 10 月 15 日开始试运转 至 2012 年 4 月 15 日结束 联合试运转期 限 6 个月 联合试运转期间 矿井各生产系统按试运转方案及操作 规程规范操作 以设备监测和调试以及矿井安全 生产系统协调为 目的 以生产为辅助 认真排查整改现场存在的隐患和安全问题 了解设备性能 掌握设备各项参数 积累基础数据 为矿井正式生 产创造良好安全条件 第三节第三节 联合试运转生产组织联合试运转生产组织 17 46 2011 年 10 月 15 日 经甘肃省煤炭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批准矿井正 式开始联合试运转 至联合试运转时矿先后成立了 1 个采煤工区 2 个综 掘队以及机电工区 运输工区 通风工区 煤厂办等单位 另有生产技术 部 安全监察部 工程部 调度室等各类科室 联合试运转期间运作分工 如下 1 2 个掘进 共施工 2 个掘进工作面 承担矿井煤巷施工任务 2 1 个采煤工区承担综采工作面回采任务 3 机电工区负责矿井供电系统 主副井提升系统 安全监测监控系 统 人员定位系统 主通风机运转 压风系统 主排水系统 供水系统运 转和日常检查维护等 4 机电工区和煤厂办负责井上下运煤系统地运转和维护 5 运输工区负责井下斜巷运输安全设施以及井上下辅助运输系统运 转和维护 6 通风工区负责矿井通风系统地施工和维护 矿井防尘灭火系统的 建设和维护 矿井瓦斯测试等工作 7 监控中心负责矿井瓦斯监控系统 通信系统的运转和维护 8 煤厂办负责产品煤的储存与装运工作 9 调度室负责试运转整个过程的协调和指挥 10 安全监察部负责对试运转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拿出处理办法和 整改措施 试运转期间 各生产区队均实行三八制作业 采煤工区两班生产一班 检修 主副井提升系统均在每天早班定时检修 在生产中随时对设备及各 18 46 系统进行检测 维护和检修 实行安全生产责任制 机电设备实行包机责 任制 大力开展生产和机电管理标准化 按规范使用设备 强制维修保养 矿井各系统达到和好于设计要求 试生产以来每日生产原煤 1518 吨左右 实现了矿井正常生产 第四节第四节 联合试运转发现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联合试运转发现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 联合试运转期间 各系统运行基本正常 但也有个别系统发现了问题 均采取了措施予以解决 具体分述如下 1 主井接收仓出现湿煤积压 放不下去的现象 采取措施 在主井接 收仓周围安装 2 个空气炮 2 1208 综采面运输道皮带在联合试运转期间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 1 局部皮带跑偏较严重 采取措施 机电工区皮带维护工及时调 整皮带支架 2 局部皮带磨损胶严重 采取措施 编制专门安全技术措施 机 电工区和采煤工区及时进行更换 3 1208 综采面外围系统局部巷道顶板下沉快 底鼓严重 造成巷道 高度和宽度不够 巷道轨道质量差 采取措施 安排掘进二区及时进行挑 顶 刷帮 卧底和整道 4 535 轨回联络巷两道风门漏风 采取措施 通风工区安排人员及 时进行维修 5 1207 两道局部巷道压力显现明显 采取措施 安排掘进工区和掘 19 46 进一区每间隔 3 米打单体 增强巷道支护强度 保证顶板安全 20 46 第三章第三章 联合试运转情况联合试运转情况 第一节第一节 各系统运行情况各系统运行情况 一 采掘系统运行情况 2011 年 8 月中旬 1208 综采面综采设备安装结束 工作面通风 运 输 排水及供电等各生产系统已经形成 其运行具体情况如下 1 1 通风与防尘通风与防尘 根据计算 1208 综采面总需风量为 896 6 m3 min 现工作面供风量 约为 930m3 min 之间 完全能满足供风需要 瓦斯 一氧化碳 温度 风 速传感器设在工作面回风巷中 其中瓦斯传感器的安放地点垂直悬挂在巷 道上方风流稳定的位置 距顶板 顶梁 不得大于 300 距巷道侧壁不 得小于 200 并保证安装维护方便 不影响行人 工作面瓦斯检查共设 四个点 即上隅角测点 下隅角测点 进风顺槽测点 回风顺槽测点 工 作面配备巡回瓦斯检查员 瓦斯检查每班不得少于 2 次 第二次检查在第 一次检查后 3 4 小时 瓦斯检测后及时填写瓦斯检查手册和瓦斯检查牌板 对工作面运输系统 采煤机及各转载点等地点均应采取综合防尘措施 并应加强个体防护 防尘管路系统 风井水池 157mm 小井上口绕道 157mm 集中胶带机上 山 157mm 535主石门 108mm 回风石门 108mm 回风 石门延长段 57mm 1208材料道 57mm 风井水池 157mm 小井上口绕道 157mm 集中胶带机上 山 157mm 535主石门 108mm 1208运输道联络巷 57mm 21 46 1208运输道 57mm 1208 综采面采取安设隔爆水袋的隔爆方式来隔绝瓦斯煤尘爆炸 工 作面两巷分别安设一组隔爆水袋 每组水袋设 25 排 排距 1 米 每排安 装 2 个水袋 水量每平方米大于 200L 全断面覆盖 挂牌板管理 2 2 运输运输 1 煤炭运输 工作面在支架前安装一部 SGZ 764 400 型可弯曲刮板运输机 工作面运煤 工作面运输机 转载运输机 运输道皮带 集中胶带机 道二部皮带 集中胶带机道一部皮带 井底煤仓 表2 5 SGZ 764 400型输送机主要技术特征 出厂长度 m 170 刮板链规格 mm 直径26 92 C 转运量 t h 800链条中心距 mm 120 刮板链速 m s 1刮板间距 mm 920 机电功率 kW 2 200中部槽规格 mm 1500 724 290 冷却方式双速水冷刮板链式中双链 电压等级1140 660圆环链破断负荷 KN 850 表 2 6 运输设备有关技术参数 序号型 号机械名称安装地点 功率 kW 运输能力 t h 运距 m 1SGZ 764 400刮板运输机架 前2 200800130 2SGB 630 75刮板运输机运输道2 75300100 3DSJ 80 2 40胶带运输机运输道2 40400830 4DTL120 60 2 160胶带运输机集中胶带机道2 160400600 5DX120 60 2 160胶带运输机集中胶带机道2 160600280 2 辅助运输 工作面辅助运输采用绞车牵引矿车 工作面生产用的材料 设备 配 22 46 件用矿车运往工作面 回收的支护材料等物资利用矿车运出工作面 3 3 排水排水 工作面水源主要为顶 底板砂岩裂隙水 水量不大 正常涌水量为 5m3 h 最大涌水量为 15m3 h 根据 1206 工作面的回采水量情况及我矿巷 道布置情况 两道涌水自流到主要大巷 在大巷挖水养子 管路连接在主 排水管路上 选用流量为 50m3 h 功率为 18 5KW 的 BPW 50 18 5 型潜 水泵排水 每趟管路接二台潜水泵 每个排水点应有一台备用 在通向水 养子的巷道内挖水沟引水 严禁让水任意流淌 4 4 供电供电 1140V 660V 系统均采用移动变电站供电 1 工作面供电 移动变电站设置在运输道外口 距离工作面 1000 米 535 采区变电所 535 临时变电所 1208 运输道 工作面 2 材料道 660V 设备供电 变压器设置在 535 临时变电所 535 采区变电所 535 临时变电所 1208 运输道前段 1208 联络巷 1208 材料道 5 5 产量计算产量计算 1208 综采面走向长度 860m 倾斜长度 131m 采高 2 6m 日进尺 3m 左 右 工作面循环产量 Q循 a b c d e Q循 工作面循环产量 a 工作面平均长度 b 采高 c 工作面 23 46 综合回采率 95 d 循环步距 e 煤炭容重 Q循 131 2 6 95 0 6 1 33 258 T 日产量 Q日 Q 6 1548 T 月产量 Q月 Q 28 1548 28 4 3 万 t 经过对采掘系统的测试和评估 满足设计和安全生产要求 10 月 16 日该系统投入联合试运转 详见采掘系统测试一览表 表 1 二 供电系统运行情况二 供电系统运行情况 35KV 变电所双回路电源由新窑 110 35kV 区域变电所供给 架空线路 导线截面为 LGJ 120 线路全长约 1 7km 新戚一路主供 新戚二路热备 用 35kV 高压配电装置 6kV 及以下配电装置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方式 变电所后两台主变压器 SJL 6300 S7 6300 工作方式为一台工作 一台 备用 35kV 高压配电设备共 8 台 6kV 配电设备 XGN2 12Z 真空开关柜共 25 台 所内配电变压器选用 S9 1000 6 型变压器 2 台 变压器额定容量 为 1000kVA 电压比为 6 0 4kV 正常情况下二段独立运行 低压配电设 备为 GGD2 型 380V 低压开关柜 11 台 详见供电系统测试一览表 表 2 三 排水系统运行情况三 排水系统运行情况 采用一级排水 主设备功率为 1600kw 排水管径为 250mm 主设备型 24 46 号为 3 台 MDS20A 96 9 设备 最大排水量为 331 2 m3 h 最大涌水量为 151 6 m3 h 正常涌水量为 75 8 m3 h 最小涌水量为 40 m3 h 详见排水系统测试一览表 表 3 四 提升运输系统运行情况四 提升运输系统运行情况 1 主井运行情况 主井净直径为 5m 安装 JKM 3 25 4 III E 型井塔式多绳摩擦 轮提升机 采用直流直联低速电动机驱动 电动机功率为 1800kW 提升 系统为井塔式 井筒内布置一对 12t 多绳钢丝绳罐道提煤箕斗 罐道选用 钢丝绳罐道 用途 主提 兼作进风井 运行情况良好 2 副井运行情况 副井净直径为 6 5m 安装 JKMD 2 8 4 III E 型落地式多绳摩 擦提升机 采用直流直联低速电动机驱动 电动机功率为 800kW 提升容 器 1t 矿车单层两车钢罐道罐笼 宽 窄各一 井内敷设安装排水管 电 缆 梯子间等 用途 副提 运送人员 兼作进风井 符合提升设计和安 全生产要求 3 井下运煤系统运行情况 1208 综采面生产出的煤 工作面运输机 转载运输机 运输道皮带 集中胶带机道二部皮带 集中胶带机道一部皮带 井底煤仓 然后用主 井箕斗提升至地面 4 井下辅助运输系统运行情况 井下主要大巷采用电瓶车推车 运行情况良好 能够满足矿井安全生 产要求 25 46 5 地面辅助运输系统运行情况 地面矸石由电瓶车推至翻矸机房 翻至排矸汽车运至矸石山 各种入 井材料和设备从地面各装车点 装车进入副井 详见提升 运输一览表 表 4 五 压风系统运行情况五 压风系统运行情况 矿井建立了一套压风自救系统 压风机设备安装在副井上口东门侧 压风机型号为 SA 250 额定压风量 40m min 矿井压风系统已投入使用 运转正常可靠 六 防尘 防火 供水系统运行情况六 防尘 防火 供水系统运行情况 1 灌浆系统说明 1 灌浆管路经过 1206 回风小反坡 1206 联络巷 均采用 DN50 管 路 2 灌浆管路在所经过的每一个永久防火墙处均留设有三通和控制 阀 3 在 1206 联络巷引出两趟灌浆管路 一趟供 1206 材料道密闭的 灌浆 一趟供 1206 运输道密闭区的灌浆 4 在 1206 联络巷准备采用 DN50 管路 供 1208 采区工作面回采结 束后的灌浆工作 5 灌浆用土有专人从附近的土源上向该灌浆土场运土 以保证灌浆的黄土量 2 地面 井下设置消防器材库 主要机电峒室配备消防器材 机电 峒室口附近设置供水管路并留阀门 3 按设计在进 回风大巷 采区主要进 回风巷 采煤工作面上 26 46 下顺槽 掘进工作面布置隔爆水袋棚 4 井下各产尘地点 转载点等均设置防尘水幕 5 防尘 防火 供水系统自 2009 年 8 月投入运行以来 供水量 压 力 消防栓 三通阀门设置等满足生产 防尘和消防使用 试运转前对防 尘 防火 供水系统进行了全面测试 均能达到设计要求 详见防尘 防火系统测试一览表 表 5 七 通风系统系统运行情况七 通风系统系统运行情况 通风系统设备选型 系统设施构筑均按设计施工 风井安装两台通风 机选用 2 台 FBCDZN0 25 2 250 型对旋轴流式通风机 配用电机功 250kW 2 电压 6000V 风压 250 3864Pa 工作方式为一台工作 一台 备用 主要扇风机电机直接反转反风 详见通风系统检测一览表 表6 八 监控系统运行情况八 监控系统运行情况 矿井所使用的矿井安全监测监控系统为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 原 重庆煤科院 生产的 KJ90NB 系统 监测种类为瓦斯 一氧化碳 风速 温度 风门 液位 负压 烟雾 开停等 该系统采用的是工业以太网 现场总线结构 利用工业以太网平台进行系统信号传输 安全监测分站到 以太网交换机之间采用总线 RS485 方式进行传输 各种传感器到安全监测 分站采用信号电缆进行传输 安全监测分站将按就近原则介入工业以太环 网交换机进行数据传输 地面监控机房安装 2 台监控机 主备机可任意切换 地面主交换机为 HIRSCHMANN 生产的 MS4128 L3P 工业级交换机 通过 1 根 12 芯光缆传输 到井下中央变电所里的 KJJ137 型防爆交换机 其内置核心为 HIRSCHMANN 27 46 生产的 MS4128 L3P 工业级交换机 其中通过电缆传输至风井安装 KJ90 F8 分站一台 通过 12 芯光缆传输至采区变 KJJ137 型防爆交换机 再通 过主传输电缆往采区变 535 水平临时变电所 1207 运输道 1207 材料 道安装 KJ90 F8 分站一台 共接分站 5 台 每天安排监测工对线路进行巡检 每 7 天定时对井下传感器进行标校 定期送有资质检验的机构进行年检 矿井瓦斯监控系统测试情况详见 KJ90N 型煤矿综合监控系统测试一览 表 表 7 九 通信系统运行情况九 通信系统运行情况 我矿采用的矿用数字程控调度机杭州北辰生产的 KTJ7 调度机 该系 统设计最大容量为 512 回 目前有 300 门通过配线架可往各场所连接 其 中井下设计为 100 门 地面可用 200 门 目前井下已接 22 门 地面 24 门 详见 KJ90N 型煤矿综合监控系统测试一览表 表 8 十 地面选煤系统运行情况十 地面选煤系统运行情况 矿井原煤经主箕斗提升至地面 经 B 1200mm 转载机和 B 1000mm 上仓胶带机将原煤输入到振动筛 经筛分后 分别由 B 1000mm 的手选胶带和两部 B 650mm 的胶带将块煤和末煤运至上 仓和煤场 首先进行了筛分楼所有设备的空运转 检验设备的性能 发现问题及 时处理 为重载运行时做好充分的准备 紧接着进行系统的重载运转 首 先开启原煤上仓胶带机 然后开启原煤转载机 让原煤进入地面生产系统 28 46 按逆煤流方向依次开启二楼 三楼的振动筛 手选胶带机 块煤手选 转载胶带机 末煤配仓胶带机 然后关闭上仓犁式卸料机 让原煤进入 筛选系统进行原煤筛选系统试运转 在三楼筛选的块煤进过手选皮带进入 煤场 矸石和部分夹矸炭块通过矸石楼卸载 筛选物再经过二楼的筛子分 别筛选末煤和混煤 通过末煤 块煤配仓胶带机运至上仓 产品仓有一定 的存量时 及时与煤场办联系来车辆装车外运 分别开启各种产品闸门 当没有车或来车不及时时 考虑外排 品种煤 末原煤可以通过翻斗车和 铲车排到储煤场堆放 进行地销 第二节第二节 主要安全生产设备运行情况主要安全生产设备运行情况 一 主井提升设备运行情况一 主井提升设备运行情况 主井选用 1 台 JKM3 25 4 型提升绞车 选用 2 台 JDS 12 型上开 门绳罐道箕斗 主井提升设备安装符合 煤矿安全规程 规定和要求 自 试运转以来 主井提升设备性能鉴定运行良好 完全满足矿井生产能力和 要求 二 副井提升设备运行情况二 副井提升设备运行情况 副井提升设备选用 JKM3 8 4 型提升绞车 1 台 安装符合 煤矿 安全规程 规定和要求 自试运转以来 主井提升设备性能鉴定运行良好 完全满足矿井生产能力和要求 三 主扇风机运行情况三 主扇风机运行情况 主扇风机安全保护及设施齐全 轴承及电动机温度正常 风量 111m3 s 风压 1426Pa 通风机输出功率 259KW 通风机运行效率 29 46 60 9 出风口噪声 57dB A 振动速度有效值 4 3mm s 主扇风机在 联合试运转期间 运行情况良好 完全能满足矿井改扩建后的通风要求 四 主排水泵运行情况四 主排水泵运行情况 主排水泵流量 364m3 s 真空表读数 0 6MPa 压力表读数 7 5MPa 表位差 0 1m 电动机输出功率 1322KW 泵轴功率 1200KW 转速 1480r min 水泵效率 66 8 管路效率 100 系统效率 66 8 吨水 百米电耗 0 46Wt 100 振动烈度 2 9mm s 绝缘电阻 10M 噪声 88dB A 主排水泵在联合试运转期间 符合 煤矿机电设备完好标准 及设计要求 完全能满足矿井改扩建后正常排水及矿井最大涌水量的要求 五 空气压缩机运行情况五 空气压缩机运行情况 空气压缩机流量为 39 8m3 min 一级排气压力 0 74MPa 一级排 气温度 86 3 输入功率 225 2KW 轴功率 210 3KW 排气效率 84 8 润滑油温度 31 5 润滑油压力 0 3 MPa 风包温度 41 8 安全阀动作压力一级 0 8 MPa 噪声 88 2 dB A 振动 2 8mm s 空气 压缩机在联合试运转期间 运行平稳 安全保护装置齐全 动作灵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