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胰岛素样生长因子.doc_第1页
浅谈胰岛素样生长因子.doc_第2页
浅谈胰岛素样生长因子.doc_第3页
浅谈胰岛素样生长因子.doc_第4页
浅谈胰岛素样生长因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s, igfs)从发现到现在已经有40多年了。其中的igf-?最早曾被称为硫化因子,后来又称之为生长介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参与体内几乎每个器官的生长和功能。 一、igfs基础生化和生理作用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家族有三种肽类激素(或生长因子):胰岛素(ins)、igf-?、igf-?。人类igf-?基因位于12号染色体,igf-?基因位于11号染色体。人体内许多组织可以合成、分泌igfs,但循环中的igfs则主要是由肝脏分泌的。igf-?是70个氨基酸的单链多肽,分子量7649,和胰岛素原有50%的序列相同。但和胰岛素不同的是,它在循环中仍保留相应于胰岛素c肽的那部分,并有一延长的羧基端。胰岛素的半衰期是几分钟,循环中的浓度在pmol水平;igf-?在循环中的浓度在nmol水平(人约为25nmol/l)。igf-?和igf-?有70%的序列相同,人血清中的浓度更高(约100nmol/l)。血中igfs只有1%左右是游离的,其余都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binding protein, igfbp)结合,这种蛋白调节igfs作用的发挥。在人脑、血小板、子宫、胎儿和牛奶中还存在一种短链igf-?,它的n端较正常igf-?少3个氨基酸,这样它和igfbp的结合力降低,其生物学活性比正常igf-?要大。 igfs通过igf受体起作用。igf受体有3种:igf-?受体、igf-?受体和igf/ins杂合受体。igf-?受体基因位于15号染色体,结构和胰岛素受体的结构相似:是由2个亚基(706个氨基酸,相对分子质量约140000)和2个亚基(626个氨基酸,相对分子质量约95000)通过二硫键连接而成的四亚基结构。亚基位于细胞外,是配体结合部位,对igf-?的亲和力较高(kd 0.21.0nmol/l),对igf-?的亲和力要低215倍,对胰岛素的亲和力则要低1001000倍。亚基包括两部分:跨膜部分和细胞内部分;细胞内部分具有酪氨酸蛋白激酶活性,当受体和配体结合后,该部分结合并激活胰岛素受体底物-?(insulin receptor substrate-? irs-?),irs-?再和细胞内其它传递信息的物质作用,从而产生生物学效应。igf-?受体(也是6-磷酸甘露糖的受体)和igf-?受体不同,它是单条肽链结构,且无内在的酪氨酸蛋白激酶活性。igf-?受体对igf-?的亲和力很高(kd 0.0170.7 nmol/l),对igf-?的亲和力要低500倍,几乎不结合胰岛素。它介导igf-?的摄取和降解,至于是否具有信息传导作用,目前还不清楚。igf/ins杂合受体,能和胰岛素及igf-?结合,对igf-?的亲和力和igf-?受体相似,对胰岛素的亲和力则要低1550倍,它在体内到底有何作用仍不清楚。两种igfs大多和igf-?受体结合,在浓度较高时,胰岛素和igfs在各自受体间有交互作用。激活胰岛素受体和igf-?受体在细胞内引起相似的初始反应。然而,胰岛素主要调节代谢而igfs主要调节生长和分化,这些激素在细胞内引起生物效应的最后通路仍不清楚。 本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成功地克隆了igfbp1-6并弄清了它们的氨基酸序列,它们有35%的序列是相同的1。最近又发现了至少四种igfbp(igfbp7-10),它们和igf的亲和力较前几种igfbp要低。igfbp主要作用有:(1)调节igfs的作用;(2)在特定的细胞基质中储存igfs;(3)不依赖igf而发挥作用1。igfbp主要在肝脏合成,只和igfs结合,而不和胰岛素结合。igfbp中,igfbp-3结合血清中75%80%的igfs。 某些igfbp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的亲和力要比igf受体更强,因而可阻止igfs的作用。磷酸化蛋白水解酶能降低igfbp对igfs的亲和力,增加游离igfs浓度,这样igfs和igf-?受体结合也随之增加,其生物学作用便也增加。 igfs是胚胎发育中必须的。它在胚胎发育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比生长激素还重要。在两细胞阶段就能检测到igf-?及其受体。它是着床 前的最重要的生长因子。生长激素或生长激素受体基因突变时,胚胎发育仅稍微迟缓,而igf-?基因突变的小鼠胚胎发育严重滞后。1996年,woods等2报道了一例igf-?基因缺失的纯合子男孩,胚胎发育严重滞后,出生体重1.4kg(比正常均值低5.4s),身长37.8 cm(比正常均值低3.9s)。出生后igf-?对调节生长有重要作用,而igf-?的生理作用还不清楚。 gh/igf-?轴正常时:生长激素通过肝脏生长激素受体促进肝脏igf-?基因的表达从而促进igf-?的合成和释放;igf-?反馈抑制垂体生长激素的释放。血清igf-?的浓度和血清生长激素水平在24小时内大致平行。肝脏如何调节igf-?的合成仍不清楚。igf-?能促进细胞增殖、分化、成熟,并可抑制细胞凋亡;介导生长激素的大部分作用;促进生长和合成代谢;并且有降低血糖、调节免疫等作用。 器官、组织局部也可产生igfs。它们通过自分泌、旁分泌的方式发挥作用。这种局部的igfs在肾脏、骨胳和神经等器官、系统有着重要作用。在肾脏,igf-?扩张微阻力血管、增加肾小球滤过率、增加肾小管钠、磷的吸收。动物试验发现:igf-?在慢性肾衰可延缓肾衰进展;在急性肾衰,能加速肾功能的恢复3。 局部igfs仅部分地受生长激素调节。骨中igf-?的产生受gh、甲状旁腺素(pth)和性激素调节。而在生殖系统,性激素是局部igf-?生成的主要调节因子。 二、病理状态下igf系统的改变 1.igf-?:多种因素如年龄、性别、营养状态和生长激素的释放都影响血清igf-?浓度。出生时,其浓度是低的,在儿童和青春期逐渐增长,20岁以后开始下降。这些变化和gh的释放是平行的:gh不足时,血清igf-?浓度降低,而gh分泌过多时,igf-?浓度增高。尽管肢端肥大症的临床特征和血清igf-?浓度并非紧密相关,但测定血清igf-?在诊断gh不足和肢端肥大症仍是有用的。 营养状态影响igf-?浓度,它是循环和组织igfs系统的重要调节因子4。空腹和营养不良时,尽管生长激素正常或升高,但血清igf-?水平降低,肝脏、肠道等组织igf-? mrna及igf-?水平降低。这是由gh抵抗、igf-?基因转录和翻译缺陷及mrna不稳定等引起的。进食和营养状态的改善能恢复igf-?水平。营养状态影响生长激素和igf-?的治疗作用。在其它状态,如严重创伤和败血症时,也有gh抵抗,此时血清igf-?浓度也降低。 在1型、2型糖尿病,gh/igf-?轴是异常的,gh增高、igf-?降低5。在1型糖尿病,肝脏对gh抵抗,肝脏igf-?产生减少;而同时igfbp-?生成增多,igfbp-?能结合并抑制igf-?发挥作用。这样igf-?作用降低反馈性地引起了生长激素增高。gh释放增多会通过拮抗外周组织胰岛素的作用而加重高血糖。同时igf-?作用降低也导致了幼年或青少年起病的1型糖尿病患者生长发育迟缓。在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也同样存在gh的高释放,拮抗外周组织胰岛素的作用。在任何一种糖尿病,给予igf-?都可以改善血糖控制,并通过降低血清gh来改善胰岛素抵抗。此外,在2型糖尿病病人,igf-?能减少胰岛素的分泌,防止高胰岛素血症,从而提高胰岛素受体的表达。 igf-?是调节骨细胞功能和代谢的重要因子,如:它能减少骨胶原退化、增加骨质沉积,促进成骨细胞分化、成熟及补充6。igf-?可能介导pth的作用。骨质疏松的病人,血清igf-?水平降低,igf-?水平和骨密度相关6。最近有研究发现1型糖尿病患者的骨质减少可能和igfs系统异常有关7。 2.igf-?8:一些非胰岛细胞肿瘤分泌:“大igf-?”,而引起低血糖。这些肿瘤分泌的是igf-?前体,分子量较igf-?大。它抑制生长激素的释放;同时,受gh调节的igfbp-3和酸不稳定性蛋白亚单位(acid labile subunit, als)减少,igf-igfbp3-als减少(这种复合体可阻止igfs穿过血管壁);“大igf-?”本身和igfbp3、als形成复合体的能力较差。这些都使血中游离的“大igf-?”浓度增高。另外,肿瘤还分泌igfbp-2,它能携带“大i gf-?”穿过血管壁,进入组织,产生低血糖。肿瘤切除或放疗减少igf-?的过多分泌,能改善低血糖症。 三、igf-?的治疗应用 igf-?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效应,它促进骨形成、蛋白合成、肌肉糖摄取、神经生存及髓鞘合成。在禁食时,它可逆转负氮平衡,阻止肌肉蛋白分解。因此igf-?被提出用于治疗gh不敏感综合症(laron型株儒症)、糖尿病、胰岛素抵抗、骨质疏松、各种分解代谢状态、神经肌肉疾病、gh抵抗。广泛的生理作用为igf-?作为多种疾病状态的治疗药物提供了基础,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igf-?副作用的发生。 1.gh不敏感综合症:由gh受体异常引起的gh不敏感综合症是引起身材矮小的一种少见原因。血清igf-?、igfbp-3降低,gh增高。因gh受体异常,它对外源性gh不敏感。用igf-?治疗gh不敏感综合症的最初研究是由laron等对有此综合症的5名儿童进行的9。至今,已有较多以igf-?有效治疗gh不敏感综合症的报道。 某些患者在使用gh的过程中,可能发生gh抗体。这时用igf-?治疗,身高增长速度增加,和gh不敏感综合症的治疗相似。另外,有研究表明,原发性身材矮小者,也存在gh受体及受体后异常,如果对此要进行治疗,用igf-?治疗可能比用gh好10。因为和gh相比,igf-?治疗不增加发生糖耐量异常或糖尿病的风险。 2.糖尿病和胰岛素抵抗:1型糖尿病患者:gh抵抗,igf-?降低,且常有一定的胰岛素抵抗。因此igf-?被提出和胰岛素联合应用,以治疗控制较差的青少年1型糖尿病。小剂量igf-?皮下注射能减少胰岛素的日需要量和血糖的波动,降低血胰岛素、c肽和gh水平11。对1型糖尿病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严重的胰岛素耐药,大剂量的igf-?可控制代谢紊乱,恢复胰岛素的敏感性。anton-lewis曾先后报道3例此类病人的治疗情况12。其中1例为16岁的女性,每小时1000u的胰岛素用量都不能控制血糖,纠正酮症。用rhigf-?治疗前,血糖41.8mmol/l,ph 7.29,血胰岛素1550mu/l,血酮体强阳性。用rhigf-?100g/kg静脉注射(iv),45分钟后再用rhigf-?100g/kg iv,再45分钟后用rhigf-?500g/kg iv。20分钟后,血糖8.8 mmol/l, ph 7.4,血酮体阴性。之后每周一次rhigf-? 500g/kg iv,胰岛素的敏感性也渐恢复。该作者认为:在这种情况下rhigf-?要达到1mol/l的血浆水平才有疗效。 在一项为期5天的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研究中,igf-? 120g/kg bid降低空腹血糖水平达30%,而c肽和胰岛素降低程度超过50%,同时显著降低空腹血清甘油三酯水平13。在停用igf-? 4872小时内,血糖和胰岛素水平恢复到治疗前水平。在另一项研究中,igf-?降低空腹和24小时平均血糖水平、24小时平均胰岛素水平和空腹血清甘油三酯水平14。在完成此项为期6周研究的8名患者中,有7人胰岛素敏感性增加了3倍。 igf-?也被用来治疗严重胰岛素抵抗。在a型胰岛素抵抗病人15静脉给予igf-?降低血糖和胰岛素水平。在对6名胰岛素受体基因表现型异常的严重胰岛素抵抗病人,igf-?100g/kg bid 4周,降低空腹和24小时平均胰岛素水平60%80%,改善糖耐量,降低空腹甘油三酯16。 igf-?是如何改善胰岛素抵抗的,目前仍不清楚。但胰岛素受体基因变异及受体后缺陷者对igf-?治疗有反应,支持igf-?通过和胰岛素相似的但却迥然不同的机制。对igf-?治疗期间胰岛素敏感性增加,曾提出几种解释:(1)igf-?可反馈性地抑制gh分泌,减少它对胰岛素作用的拮抗。(2)igf-?可能阻止胰高糖素分泌,减少胰高糖素对胰岛素的影响。但一项在1型糖尿病者中进行的研究17:用奥曲肽抑制内源性gh,再给予外源性gh,这种情况下igf-?仍可减少胰岛素的需要量。它表明igf-?可能具有直接的作用。igf-?可能是2型糖尿病病人胰岛素抵抗期间一种有效的附加治疗手段。 3.其它:igfs系统在神经组织的生长、分化、修复、再生中有重要作用。能维护神经细胞的生存;促进神经纤维的修复、再生。在动物实验中发现,糖尿病并发神经病变时,神经组织igf-? mrna含量降低,且这种变化早于神经病理及其它神经生化改变,给予igf-?可改善糖尿病神经病变18。另外,igf-?在肌萎缩侧索硬化的发病和治疗中可能有一定的作用,它能延缓该病的进展19。 用igf-?治疗骨质疏松、肾脏病变、某些免疫异常,抑制创伤、大手术等状态下的分解代谢也正在探索中。 四、igf-?的副作用 1.短期使用igf-?的副作用:单次较大剂量静脉应用igf-?能引起剧烈的心血管反应,包括低血压和心脏停搏。同时给予磷酸盐能预防它们的发生,因此估计这些副作用可能和igf-?引起的急性低磷血症有关。考虑到这些反应的严重性,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限制了静脉使用igf-?的剂量和速率,但仍允许120g/kg bid皮下注射20。 2.多次皮下注射igf-?的副作用:超过10天的较大剂量igf-?皮下给药能引起颞下颌关节不适,颜面和手水肿,体重增加和呼吸困难。它还引起窦性心动过缓(这被认为和植物神经活性增加有关)、颅内压增加,男子乳房发育,肢端肥大等。这些反应在停药后都消失。igf-?是一种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在用igf-?治疗的病人可能引起微血管生长。igf-?治疗期间可能发生低血糖也要引起重视。仔细检测血糖及谨慎使用igf-?可避免低血糖的发生。是否长期使用igf-?会引起肢端肥大症或组织增生,如动脉壁或子宫内膜甚至肿瘤细胞增生,仍有待进一步澄清。目前倾向于认为igf-?治疗引起的副作用和治疗剂量有关。在糖尿病病人中进行的两项分别为期4周11、24周21的研究中,每天4080g/kg的剂量,并未出现以上各种不良反应,也未加重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五、展望 随着对igf系统认识的深入,对许多相关疾病的认识将为更进一步;同时,igf-?也可能成为某些疾病的一种有吸引力的新的治疗手段。 参考文献: 1rajaram s, baylink dj, mohan s.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binding proteins in serum and other biological fluids: regulation and functions. endocr rev, 1997,18:801-831. 2woods ka, camacho-hubner c, savage mo, et al. intrauterine growth retardation and postnatal growth failure associated with deletion of the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i gene. n engl j med, 1996,335:1363-1367. 3hirschberg r, adler s.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system and the kidney: physiology, pathophysiology and therapeutic implication. am j kinde y dis, 1998,31:901-919. 4estivariz cf, zieyler tr. nutrition and the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system. endocrine, 1997,7:65-71. 5dunger db, cheetham td. growth hormone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i axis in insulin-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 horm res, 1996,46:2-6. 6kurland es, rosen cj, cosman f, et al.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in men with idiopathic osteoporosis. j clin endocrinol metab, 1997,82:2799-2805. 7jehle pm, jehle dr, mohan s, et al. serum levels of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system components and relationship to bone metabolism in type ? and type ? diabetes mellitus patients. j endocrinol, 1998,159:297-306. 8baxter rc. the role of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s and their binding protein in tumor hypoglycemia. horm res, 1996,46:195-201. 9laron z, anin s, klipper-aurbach y, et al. effects of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s on linear growth, head circumference, and body fat in patients with laron-type dwarfism. lancet, 1992,339:1258-1261. 10likitmaskul s, watcharasindhu s, angsusingha k, et al. igf-?generation test in non-growth hormone deficient short children. horm r es, 1998,49:52. 11cheetham ld, holly jmp, clayton k, et al. the effects of repeated daily recombinant human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i administration in adolescents with type 1 diabetes. diabetic med, 1995,12:885-862. 12anton-lewis u, madigan t, burguera b, et al. tteatment of insulin-resistance diabetic ketoacidosis with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 in an adolescent with insulin-dependent diabetes. n engl j med, 1992,327:853-857. 13zenobi pd, jacggi-groisman se, riesen wf, et al.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 improves glucose and lipid metabolism in type ? diabetes mellitus. j clin invest, 1992,90:2234-2241. 14moses ac, young scj, morrow la, et al. recombinant human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 increases insulin sensitivity and improves glycemic control in type ? diabetes. diabetes, 1996,45:91-100. 15schoenle ej, zenobi pd, torresani t, et al. recombinant human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 (igf-?) reduces hyperglycemia in patients with extreme insulin resistance. diabetologia, 1991,34:675-679. 16moses ac, morrow la, obrien m, et al.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 (rhigf-?) as a therape utic agen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