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第五章 耳鼻喉生理解剖及疾病护理概述_第1页
第四章 第五章 耳鼻喉生理解剖及疾病护理概述_第2页
第四章 第五章 耳鼻喉生理解剖及疾病护理概述_第3页
第四章 第五章 耳鼻喉生理解剖及疾病护理概述_第4页
第四章 第五章 耳鼻喉生理解剖及疾病护理概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 耳鼻咽喉的应用解剖生理 第一节 耳的应用解剖生理第五章 耳鼻咽喉科病人的护理概述,一、A型选择题:1.长时间近距离读写,导致睫状肌痉挛而引起的近视 A.屈光近视;B.假性近视;C.真性近视;D.轴性近视2.近视眼目前最常用和最安全的矫正方法 A.框架眼镜;B.接触镜;C.激光手术;D.屈光手术3.50岁,屈光检查有+2.00D远视,应戴多少度老视镜 A.+2.00D; B.+3.00D; C.+4.00D; D.+5.00D4.下列哪项不是共同性斜视的临床表现 A.斜视角相等;B.眼球运动受限;C.无复视;D.无代偿头位,5.下列哪项是先天性麻痹性斜视的主要表现 A.复视;B.第二斜视角大于第一斜视角;C.眼球运动受限;D.代偿头位(眼性斜颈)6.弱视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为 A.常规遮盖;B.后像法;C.压抑法;D.视觉刺激法7.眼球穿通伤下列哪项可不缝合伤口 A.有虹膜脱出;B.闭合不良;C.3mm; D.3mm8.眼部化学最重要的急救措施是 A.立即送往医院; B.中和治疗; C.前房穿刺; D.就地用水彻底冲洗,二、B型选择题 A.眼球穿通伤; B.凸透镜; C.凹透镜; D.调节功能过强; E.调节功能减退9.矫正近视眼用( )10.矫正远视眼用( )11.矫正老视眼用( )12.假性近视是由于( )13.调节性内斜视与( )有关14.老视是由于( )15.交感性眼炎是由于( ),课时目标,1.掌握耳的应用解剖及生理。2.掌握耳科病人的护理评估要点。3.熟悉耳聋的防治与康复。,第四章 耳鼻咽喉的应用解剖生理第一节 耳的应用解剖生理 一、耳的应用解剖,(一)外耳1.耳廓:软骨支架,外覆软骨膜和皮肤。耳垂由脂肪及结缔组织构成,无软骨。血液供给较差(耳后、颞浅A),故易受冻伤;抗感染能力较差,外伤时应严格清创。,2.外耳道: 2.53.5cm,外1/3为软骨部,内2/3骨部。皮肤与软骨膜、骨膜紧密相贴,感染时疼痛较剧烈软骨部皮肤富含毛囊、皮脂腺、耵聍腺,是耳疖的好发部位。成人外耳道略呈S形弯曲,检查时需将耳廓向后上外提起,婴儿应向后下方牵拉。,(二)中耳 由鼓室、鼓窦、乳突和咽鼓管组成。1.鼓室:含气盒状结构,有6个壁。上壁:鼓室盖,与颅中窝分隔。下壁:为一薄骨板,与颈静脉球相邻。前壁:鼓膜张肌半管的开口,咽鼓管的鼓室口。后壁:面神经垂直段,鼓窦入口,与鼓窦相通。,内壁:内耳外侧壁,从上至下有水平半规管凸、面神管管凸、前庭窗、鼓岬和蜗窗。外壁:主要为鼓膜,呈椭圆形、半透明、浅漏斗状薄膜,约8mm9mm大小,位于外耳道与鼓室之间。,2.鼓窦:鼓室后上方,前与上鼓室、后与乳突气房相通,上方与颅中窝相隔。3.乳突:分为气化型、板障型、硬化型和混合型。4.咽鼓管:为鼓室与鼻咽部的通道,外1/3为骨部,内2/3为软骨部。静息时软骨部闭合,张口、吞咽、呵欠时开放,空气进入鼓室,以调节中耳腔与外界气压的平衡。婴幼儿咽鼓管接近水平位,较成人短而宽,故易患中耳炎。,(三)内耳又称迷路 由骨迷路和膜迷路构成。膜迷路含内淋巴,骨迷路与膜迷路之间充满外淋巴液。内外淋巴液互不相通。1.骨迷路 可分为前庭、耳蜗和半规管。,2.膜迷路 椭圆囊、球囊、膜蜗管和膜半规管组成。膜蜗管内基底膜上有螺旋器(又名Corti器),为听觉感受器。椭圆囊和球囊内分别有椭圆囊斑和球囊斑,膜半规管内的壶腹嵴,有前庭神经的末梢感受器分部,是重要的平衡感受器(位觉感受器)。,二、耳的生理,(一)听觉生理1.空气传导 耳廓集音外耳道鼓膜、听骨系统振动(强度增加22倍)外、内淋巴液基底膜螺旋器毛细胞神经冲动听神经听觉中枢。2.骨传导 声波经颅骨外、内淋巴液波动Corti器产生听觉。,(二)平衡生理 人体平衡依靠前庭、视觉和本体感觉协调完成。 半规管壶腹嵴感受人体或头部旋转运动(正、负角加速度)的刺激,球囊斑和椭圆囊斑主要感受正、负直线加速度的刺激。,第五章 耳鼻咽喉科病人的护理概述第一节 耳鼻咽喉科病人的护理评估及常用护理诊断,一、护理病史1.既往史2.职业与环境3.生活习惯4.家族史、过敏史5.发病诱因,二、身心状况评估(一)耳科常见临床症状 1.耳漏:粘液性或脓性、脓液特臭、水样分泌物; 2.耳聋:传导性聋、感音神经性聋、混合性聋; 3.耳鸣:高音调性、低音调性 4.耳痛:耳部炎症常见症状 5.眩晕:常感自身或外界景物发生运动。(二)社会、心理因素,(一)耳部检查(1)外耳检查:有无畸形、隆起,增厚及皮肤有无红肿或皲裂等。外耳道内有无耵聍、异物及分泌物。(2)鼓膜检查:正常标志、色泽、活动度及有无穿孔。鼓室是否充血、水肿,有无肉芽或胆脂瘤等。(3)咽鼓管检查:吞咽试验法;波利策法;导管吹张法。,(4)听力检查法:主观测听(语音、表、音叉、纯音测试)、客观测听(声导抗、电反应、耳声发射测试),音叉试验 常用C调倍频程频率音叉,振动频率分别为C128、C256、C512、C1024和C2048 Hz,C256和C512最常用。,(5)前庭功能检查法:了解前庭功能状况,并为定位诊断提供依据。评价前庭眼反射的眼球运动,如自发性眼震、位置性眼震、旋转试验等;评价前庭脊髓反射、本体感觉、小脑平衡和协调功能的检查,如闭目直立检查、过指试验、行走试验、姿势描记及指鼻试验等。(6)耳部影像学检查法:包括X线拍片,CT扫描及磁共振成像。,三、常用护理诊断,1.疼痛:鼻渊性头痛、咽喉痛、耳痛等 2.有感染的危险 与先天性耳前瘘管、咽鼓管功能不良、异物、外伤、手术创伤有关。 3.体温过高 与炎症有关 4.潜在并发症 出血,与手术创伤、伤口止血不彻底有关5.有窒息的危险 与上呼吸道急性炎症有关6.清理呼吸道无效 与鼻腔、咽、喉、气管炎症或异物有关,7.气体交换障碍 与气管、支气管内异物,阻碍正常呼吸有关8.吞咽障碍 与炎症导致疼痛或机械梗阻有关9.体液不足或有体液不足的危险 与体液丢失过多、摄入不足有关 10.语言沟通障碍 与喉部病变或气管切开有关 11.感知改变(听觉、嗅觉) 12.自我形象紊乱 13.知识缺乏14.焦虑,第三节 耳鼻咽喉常用护理技术操作,一、外耳道清洁法1.适应证 用于耳部检查及治疗,尤其是检查鼓膜。2.准备物品 耳镜、耳镊、耵聍钩、棉签、 3双氧水等3.操作过程 整块耵聍用耳镊或耵聍钩轻轻取出,耵聍碎屑用倦棉子清除。分泌物用蘸有3双氧水的耳用小棉签清洗,然后用干棉签拭净。,二、外耳道滴药法1.适应证 治疗外耳道、鼓膜及中耳疾病。2.操作过程 将患耳朝上,向后上方牵拉耳廓,向外耳道内滴入药液35滴。鼓膜穿孔者可用手指按压耳屏数次,促使药液进人中耳腔。,三、咽鼓管吹张法1.适应症 检查咽鼓管功能情况;治疗咽鼓管功能不良和分泌性中耳炎。2.禁忌症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鼻出血鼻腔或鼻咽部有肿瘤、溃疡等病变;鼻腔或鼻咽部有脓液、脓痂未清除者;严重高血压病及脑动脉硬化。,3.准备物品 听诊器、波氏球、咽鼓管吹张导管等。4.操作过程 (见录像) 注意事项:动作要轻柔,以免损伤组织;吹气力量不可过大,以防吹破鼓膜;吹张前要清除鼻腔或鼻咽部的分泌物。,四、鼓膜穿刺法1.适应症 诊断、治疗分泌性中耳炎、鼓室内积液。2.准备物品 注射器、7号针头、75%乙醇、 2丁卡因。3.操作过程 (见录像) 注意事项:注意无菌操作,防止继发感染;穿刺部位要正确,以免损伤听骨链;刺入鼓室后,要固定好针头,以防抽液时脱出。,第四节 耳鼻咽喉卫生保健,三、听力保健1.宣传优生优育,杜绝近亲结婚,对高危人群开展遗传咨询和健康教育;加强孕产期保健,开展婴幼儿听力筛查,力求早发现、早治疗,尽早做好听觉语言训练。2.做好婴幼儿的预防接种工作,减少传染病原性耳聋的发生。,3.合理膳食,加强锻炼,心理平衡,定期体检,减缓老化过程,增强机体对致聋因子的抵抗能力。4.避免使用可能损害听力的药物,严格掌握耳毒性药物的适应证,力求小剂量、短疗程,孕妇、婴幼儿、有家族药物中毒史、肾功能不全和已有耳聋者禁用。5.加强环境保护,改善劳动条件,降低环境噪声,规范防护措施。,四、耳聋的防治与康复,耳聋是指听觉传到通路器质性或功能性病变所致的不同程度听力减退。 耳聋可分为功能性聋(精神性或癔病性聋)、器质性聋(传导性、感音神经性、混合性聋); 按发病时间可分为语前聋、语后聋。,(一)耳聋分级,(二)耳聋的防治,1.预防:见听力保健2.治疗:各章节介绍。感音神经性耳聋无特效药物或手术疗法,应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恢复或部分恢复已丧失的听力。,(三)耳聋的康复,1.正确选配助听器:耳聋康复的重要手段,凡经药物或手术治疗无效、病情稳定、有残余听力并期望改善言语交流程度的耳聋病人,均可在耳科医生或听力学家检查后正确选用。2.对极重度耳聋可安装电子耳蜗,以期使全聋病人重新感知声响。若术后配合言语训练,可使病人恢复部分言语功能。,3.听觉言语康复训练 聋儿处理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