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科学知识点加练习题浙教版.docx_第1页
七下科学知识点加练习题浙教版.docx_第2页
七下科学知识点加练习题浙教版.docx_第3页
七下科学知识点加练习题浙教版.docx_第4页
七下科学知识点加练习题浙教版.docx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第一节 感觉世界知识建构:1.舌表面密布许多小凸点,内藏 ,其内有许多 细胞,尤其对_物质的刺激特别敏感2.感受器:舌的味蕾内味觉细胞;刺激物:液态物质的的刺激;味觉形成的场所:大脑皮层的味觉中枢3味觉的形成过程:食物进入口腔食物中的一些化学物质溶于唾液中刺激味蕾中的味觉细胞味觉细胞产生兴奋味神经传递兴奋传到大脑,形成味觉4.味觉:_、_、_、_(舌根苦舌尖甜舌侧中酸舌侧前咸) 麻.辣.涩是多种刺激综合后产生的感觉.随着年龄的增长,舌上功能正常的味蕾数目逐渐_,味觉敏感性也随之_5_、_、_、_,人察觉周围环境的几种感觉是:_、 _、_、_、_.其中皮肤有_、_、_。手的各个部位对感觉的敏感程度不同,如指尖的_觉较灵敏,手背的_觉较灵敏。6.嗅觉的的特点:不同动物的嗅觉敏感程度_;动物对不同物质气味的敏感程度_;随着年龄增长,嗅觉会逐渐_;”久而不闻其臭”是大脑_的缘故。7.皮肤除了作为感觉器官感受外界的刺激外,还有很多重要的功能,如_、_、_等。8.刺激( )感受环境中的刺激,并发出信息( )形成感觉酒精会影响人的( ),药物会影响人们的( ),尤其是大脑基础练习:1. 人体最大的感受器官是()A.眼 B.耳 C.大脑 D.皮肤2. 痛觉的形成部位是() A皮肤 B肌肉 C大脑皮层 D神经末梢3. 在”瞎子摸象”这个故事里,瞎子是用_来感知象的形状的,形成象感觉部位的是_4. 在冷、热、触、痛四种感觉中,对人具有保护意义的是()A冷B热C触D痛5. 甲、乙、丙三个脸盆依次装有热水、温水和冷水。把左手浸入甲盆中,右手浸入丙6. 盆中,过一会儿将左右手同时放进乙盆、这时双手的感觉是()A 两手都感觉温 B左热右冷 C左冷右热 D两手都感觉冷7.”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从生理学角度看,这种现象说明()A嗅觉不灵敏 B嗅觉中枢适应了C嗅觉中枢不发达 D嗅觉中枢易被破坏8.下列关于人体感觉的说法,错误的是()A感冒时,嗅觉和味觉的灵敏度会降低 B孩子的嗅觉一般比成人灵敏C一般来说,年龄越大,听觉越不灵敏 D小孩爱哭是因为他们的痛觉比成人灵敏9.人体的下列4个部位中,触觉神经末梢最丰富的是()A额头 B手指 C 背部 D手背10.我们能闻到蛋糕的香味是因为:蛋糕的香味通过鼻腔,刺激_,形成可传导的信号,通过嗅神经传到大脑的_,形成了嗅觉。11下列属于味觉感受器的是()A鼻腔B味蕾C舌D味觉细胞12.下列感觉中,由多种刺激综合后产生的感觉()A甜B酸C苦D辣13.猫对腥味特别敏感,而鸡却对小虫子情有独钟,这是因为_14人具有的四种基本味觉是( ) A酸、甜、苦、咸 B酸、甜、苦、辣 C酸、甜、成、涩 D酸、甜、辣、涩15下列哪个年龄段的人,对嗅觉相对较敏感( )A儿童 B少年 C中年 D老年人提高练习:1. 当手偶然碰到针尖时,会立即缩回,并产生痛觉。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先缩手,后感觉到痛B缩手和疼痛同时发生C手感觉到疼了,而后迅速抬起 D缩手和疼痛都是由大脑控制的2. 俗话说十指连心,是因为()A手指皮肤特别薄 B手指皮肤中有丰富的运动神经末梢 C手指皮肤毛细血管丰富 D手指皮肤中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3. 施行局部麻醉后,病人在手术过程中将不会感到疼痛,但能感受到手术刀与身体的接触。这一现象说明_4. 当你闭上眼,嗅柠檬同时吃苹果,会产生 ( )A 苹果味 B柠檬味 C无味 D苹果与柠檬混合的味道5. 测试舌的不同部位对不同味道的敏感性的实验时,测试完一种味道后要 _这是为了_ 。6. 一块糖放在口中,一开始觉得不甜,后来慢慢地越来越甜,这说明 _7. _部位的触觉神经末梢比较集中,所以盲人一般用这个部位来“阅读”盲文。而_部位对热敏感的神经末梢比较丰富,所以我们一般用这个部位来测试病人额上的温度。8. 人在感冒的时候,_的灵敏度会下降,此时味觉测试显示_(填“正常”或“不正常”),这说明_。 第二章第二节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知识建构:1.声音是因物体的_而产生的,正在发生的物体叫_。固体、_和_都能发声。2.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声,即都是传声介质。_中不能传声。3.声音以_的形式在介质中传播,我们称之为_。它不仅可以用来探测海的深度,还可以用医疗。4.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有关,在固态物质中传播得最_,在液态物质中次之,在气态物质中最_。空气的温度越_,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大。在空气(15时)钟,声音的传播速度为_.基础练习:1. 凡是发声的物体都在_,发声体的_ 停止了,发声也就停止了.2 通常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比在液体中传播得_,声音在水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_ .15 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_ m/s.3. 雷雨天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是因为_ 4.在长铁管一端敲一下,晓丽将耳朵贴在另一端听到两次声音,第一次是由_传来的。5.我们知道月球上没有空气,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听不到对方的讲话声,这是因为_不能传声.6.(多选)关于声音的发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只要振动就一定能发出声音B.声源一定在振动C.不振动的物体不发声D.振动快的物体能发声,振动慢的物体不能发声7.你有这样的体会吗?当你在旷野里大声唱歌时,不如在房间里大声唱歌听起来响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旷野里空气稀薄B.在房间里原声和回声混在一起,使原声加强C.房间里空气不流动D. 以上说法都不对8蛇是一种可怕的动物,经常将头帖子地面上,对外界声音的刺激非常灵敏,但蛇没有耳朵,它利用_方式来“倾听”敌人的声音。9.闭上眼睛,用棉球把一只耳朵堵上,请一个同学在不同的方向跟你打招呼,你(选填“能”或“不能”)清楚地分辨他的方向;再把堵着耳朵的棉球拿开,请这位同学仍然在不同的方向跟你打招呼,你(选填“能”或“不能”)清楚地分辨他的方向。提高练习:1. 人们可以通过倾听岩石层发生形变时的异常地声来预报地震。这里利用的科学原理是()A 固体能够传播声音 B固体比较坚硬,振动强烈C固体传播声音比较完整D固体不振动也能发出声音2.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有人建议利用以下几个实验现象.A: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出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小.B: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C: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D: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枝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让纸在笔尖上迅速滑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1)你认为,能说明声音产生条件的两个实验现象是 、 .(2)其他现象虽然不能说明声音产生的条件,但是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3.人要区分回声和原声,两者到达人耳的时间间隔不能小于0.1s。如果原声和回声到达人耳间隔不到0.1s,回声就会同原声混在一起,从而加强原声。人对着障碍物大喊一声,要听清自己的回声,人到障碍物的距离最小需()A340mB170mC34mD17m 4.某同学走在两山之间大喊一声,听到一个回声,经过6 s后又听到另一个回声.这个同学到两山的距离分别是多少?(已知两山相距1200 m,当时气温为15 )5.我们可以利用回声测量海洋的深度,当从海面发出声音3 s后接收到回声时,测量出此处海洋的深度是多少?(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40 m/s)第二章第三节 耳和听觉知识建构:1.耳是人的_器官,它分为_、_、_.外耳包括_、_,中耳包括_、_、_,内耳包括_、_、_2.耳廓的功能是_声波,外耳道是声波传导的通道,鼓膜产生_,并带动鼓室内的_振动。听小骨在鼓室内将振动_再传入耳蜗,引发耳蜗内液体振动,此时_感受器便把这一信息沿_神经传到_,形成_。3.咽喉管连接_和_,使鼓膜内外的空气压力保持平衡。4耳有保持身体平衡的作用,因为_中有感觉都头部位置变动的感受器。5.声音的三要素是_、_、_-6.音调跟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_;频率越小,音调越_7.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_,高于20000赫的声音叫做_,低于20赫叫_8.声音音量的大小通常用_做单位.响度由声源的振幅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_.人耳听到声音的响度还跟声源的距离有关,距离越近,响度越_9.音色跟发声体的_、_和发声的方法有关。10减弱噪音的方法:在_处减弱,在_过程中减弱,在_处减弱。基础练习:1、耳的结构中,能接受声波并转化为振动的是 ( )A、耳廓 B、鼓膜 C、听小骨 D、耳道3、 下列属于内耳结构的是 ( )A鼓膜 B.鼓室 C听小骨 D耳蜗3、放爆竹和礼花时,若你在一旁观看,最好张开嘴或捂住耳朵、闭上嘴。这种做法主要是为了( )A保护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 B保持鼓膜内外气压平衡C使咽鼓管张开,保护听小骨 D防止听觉中枢受损伤4、发生晕车、晕船等症状,其原因是()A、由于睡眠不足引起 B、小脑调节平衡的能力弱C、躯体感觉中枢受到了过强的刺激 D、前庭和半规管受到过强或长时间的刺激5、遇到巨大声响迅速张口的意义是 ( )A使咽鼓管口闭合,鼓膜内外气压保持平衡B使咽鼓管口张开,鼓膜内外气压保持平衡 C使外耳道内气压迅速下降 D使鼓室内气压下降6、人的听觉形成于 ( )A、耳蜗 B、听觉感受器 C、听神经 D、脑部听觉中枢7、先轻敲一下大钟,然后再用力敲一下大钟,两次听到大钟发出的声音 ( )A、音调改变了 B、响度改变了C、音色改变了 D、声音传播的速度改变了8、男同学一般总是比女同学发出的声音沉闷、浑厚,即音调一般比女同学的低。其原因是男学声带振动的频率与女同学的相比( )A、较低 B、较高C、一样D、时高时低 92007年5月17日,“中华情和谐海西”大型文艺晚会在闽江公园盛装上演。观众能区别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主要是根据它们发出的声音有不同的A响度B音色C音调D三者皆有10以下减小噪音的措施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的是 ( )A、建筑工地噪声的工作要限时 B、市区要种草植树C、带上防噪声的耳塞 D、市区内禁鸣汽车喇叭11、对声音有放大作用的部位是( )A、耳廓 B、外耳道 C、鼓膜 D、听小骨12、内有听觉感受器的是 ( )A、前庭 B、半规管 C、耳蜗 D、以上部位中都有13中耳包括 ( )A鼓室、听小骨和耳蜗 B耳蜗和前庭、半规管 C耳道、鼓膜、听小骨 D鼓膜、鼓室、听小骨14、声波先到达外耳,外耳像漏斗一样接受声音,并把声音聚集起来,引向 ,使其产生振动。鼓膜振动带动了 的振动,随即传到 。耳蜗充满着液体和听觉感受器,听觉感受器便把这种信息沿听神经传到大脑,形成了听觉。15.声音的高低叫做,它和有关。一般说来儿童说话的音调比成年人,女人的音调比男人。人的发声的频率大约是。不同的动物所发出的声波的频率范围(相同或不同)。接收声波频率的范围(相同或不同)。医生的“叩诊”和工人“听漏”都是通过比较声音的来判断16、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是从_Hz到_Hz,高于_ Hz的声音叫超声,低于_ Hz的声波叫次声。17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_分贝;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_分贝18.对噪声污染的治理,主要是消除或减弱噪声,减弱噪声的主要途径有三条:在摩托车的排气管上加消声器,这是在控制;使装有噪声声源的厂房的门窗背向居民区,这是阻断;另外还可戴上耳塞,减弱传入人耳的噪声,这是在处减弱噪声.提高练习:1、下列各项有关控制噪声的具体措施中,属于控制噪声声源的是 ;属于阻挡噪声传播的措施是 ;属于防止噪声进入人耳的措施是 。 城市禁鸣喇叭; 纺织女工带上耳塞; 城市高架路上安装隔音屏;在高噪声车间内安放吸声材料;将飞机场建在远离居民点的城郊;驾驶战斗机的飞行员带上头盔;点燃爆竹导火线后,边撤离边捂住耳朵。2小儿高热导致耳聋,一般是由于( ) A外耳道损伤 B鼓膜损伤 C耳蜗受伤 D神经中枢受损伤3听觉形成的合理表示是 ( )A声波外耳中耳耳蜗 B声波鼓膜听小骨听觉中枢C声波鼓膜听神经听觉中枢 D声波外耳中耳内耳听神经4我们能听到蚊子飞行时发出的“嗡嗡”声,但听不到蝴蝶飞行时发出的声音,其原因是( )A蝴蝶飞行时声音响度小 B.蝴蝶飞行时音色与蚊子不同C蝴蝶飞行时振动频率小于20赫兹 D上述原因都有可能5流传千百年被称为“东方迪斯科”的闽南拍胸舞,舞者用力拍击自己的胸膛是为了使拍击声的( )A.音调升高 B. 响度增大 C. 音色改变 D.音调降低6一种新型保险柜安装有声纹锁,只有主人说出事先设定的暗语才能打开,别人即使说出暗语也打不开锁。这种声纹锁辨别主人声音的依据是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声速7、我们每个人都用两只耳听,我们便可根据声音到达两耳的_,来辨别_的方向和位置。(1)是_,是_,13是_,它们共同构成_。声波引起_振动,经_传到内耳。(2)内有_,内有_,这两类感受器的传人神经纤维合在一起组成位听神经。(3)当飞机下降时,乘务员要旅客咀嚼糖果并不断吞咽,其目的是使_开放,空气由:_进入_以保持鼓膜内外气压的平衡。1下图是人耳结构图,请据图回答:第二章第四节 光和颜色知识建构:1. 自身会发光的物体叫_,如太阳,电灯,萤火虫,发光的水母等2. 光可以在空气、水、玻璃等透明物质中传播,光在同一均匀介质内沿_传播。利用光直线传播的事例:射击瞄准,影子的形成,排队,日食月食,小孔成像。3. 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线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作_4. 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快慢是不同的,在_中光速最大,为_。光年是一个_单位,等于_千米。5. 树荫下的圆形光斑是太阳通过树叶的缝隙形成的像,其形成原理是_。光斑的形状跟孔的_有关,跟孔的_无关。6. 白光是复色光,由_七种单色光组成。7. 我们人眼看不见的光线有_和_。红外线具有热效应,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8. 白色物体可以反射_的光,黑色物体则能吸收_的光。红色的物体反射_色光。透明物体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只透过相同颜色的光,吸收不同颜色的光)。例如,当只用一束绿光照射呈现红色的物体时,物体便会呈_。9. 光的三原色是_、_、_。基础练习:1.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光源的是()A太阳B月亮C电灯D燃烧的蜡烛2. 下列关于光线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光线表示出了光的传播方向 B光线不能反映光的强弱C光线是真实存在的 D实际上光线并不存在3. 下列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的现象是()A日食和月食 B坐井观天,所见甚小C小孔成像D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分成各种色光4一个人沿公路步行,在经过一盏路灯的过程中,地面上人影长度的变化情况是()A逐渐变长 B先变短后变长C逐渐变短D先变长后边短5.在灯光下靠近墙的地方,用手做各种姿态,在墙上会形成手影,当电灯保持静止,手向墙靠拢时,在墙上的手影将: A变小 B变大 C不变 D无法确定6.太阳光垂直照射到一张刻有一个很小的正方形小孔的纸上,在地面上产生的光斑形状是_的,这是由于光的_而形成的。7.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_,每秒钟约能传播_米。8.2光年的意思是()A光传播得时间为两年 B光传播的时间为两小时C光传播两小时通过的距离 D光传播两年通过的距离 9.打雷时,雷声和闪电虽然同是同地发生,但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一现象表明_10.(1)如下图,PQ为一光屏,M、N是一个遮挡物,S是光源,试在PQ上确定光源S能照亮的范围(2)A点为路灯的一发光点,MN为灯下站着的人,请作出人在路灯下的影子11. 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在白屏上形成一条彩色的光带,颜色依次是 ,这就是现象;彩色电视画面的颜色是由红、蓝三种色光合成的。12 .如果红光能够透过透明物体,那么透明物体的颜色是_,如果不透明物体能够反射绿光,那么不透明物体呈_颜色。13. 彩色电视机画面上的丰富色彩,是由、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舞台上某演员穿白上衣,当只有黄色的灯光照到该演员的身上时,该演员的上衣呈色。14.红光通过三棱镜后在白色的光屏上呈现()色。 A白 B红 C黑 D绿15绿色植物能吸收和反射的色光是()A吸收红光和绿光,反射蓝光 B吸收蓝光和绿光,反射红光C吸收红光和蓝光,反射绿光 D吸收绿光,反射红光和蓝光16.现在部分验钞机制造的原理是()A紫外线的杀菌消毒作用 B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产生荧光C红外线的热作用 D三棱镜的色散原理17.能使各种色光都发生反射,且自身不透明物体的颜色呈()A白色 B黑色 C彩色 D不存在这种不透明物体18.我国唐朝的张志和在玄贞子中记载了著名的“人工虹”实验:“背日喷乎水,成虹霓之状”形成这种现象是由于 (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色散 C光的反射 D凸透镜成像 提高练习:1.当白光照射到贴有红色玻璃纸的平面镜时,人们看到的反射光颜色是_色,舞台上的演员穿着白上衣、蓝裤子,在红色的舞台灯光的照射下,他的上衣呈现_色,裤子呈_色。2.根据经验,情景与客观实际符合的是个人中间上方有一盏灯 A影子都朝右 B影子都朝左 C左边的人影子朝左,右边的朝右 D左边影子朝右 右边影子朝左3.晴朗的天空为什么是蓝的,下列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A太阳光穿过大气层中,除蓝光以外的其它色光都被大气层吸收掉了B太阳光穿过大气层中,除蓝光以外的其它色光都被反射回去了C空中漂浮着大量的微小物或小水滴,太阳光通过大气层时,太阳光遇到这些微小物或小水滴发生散射,太阳光中的红光等色光散射较小穿过了大气层,而蓝光散射较大D以上说法都正确 ()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的 B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反射色光决定的C白色物体能反射所有的色光 D黑色物体能反射所有的色光第二章第五节 光的反射和折射知识建构:1. 光线射到两种介质的分界面上时,会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到原先的物质中,这种现象叫光的_。在此前后,光速_,光路_。2. 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在同一_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位于_两侧;_角等于_角。(三线共面,两角相等,两线分居)3. 光的反射分为_反射和_反射,两者都遵循_定律。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像,像和物离平面镜的_相等,像和物的_相等。4. 凸面镜对光线具有_作用,例如汽车的反光镜;凹面镜对光线具有_作用,例如太阳灶。5. 光折射时,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_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_两侧。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_、折射角_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_。当光_射到水或玻璃中时,传播方向不改变。发生光的折射时,光路是_。6. 反射的事例:演员对镜练习、水中的倒影。折射的事例:用放大镜观察指纹、海市蜃楼基础练习:1. 如图;AO是 ,OB是 , 点O是 ,ON是 AON是 ,BON是 ,AON与BON的关系是 _。2.光射到平面镜表面产生的反射是_,光射到粗糙的木板表面产生的反射是_。3. 一束平行光竖直入射到水平放置的平面镜上,则反射角是 () A0 B180 C45 D904. 光线射到水平放置的平面镜上,与平面镜成60角,当入射角增大5,则 () A反射角为65 B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夹角为10C反射角为35 D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夹角为655.我们能从各个方向看到公园里盛开的鲜花,这是由于光在鲜花表面 () A产生镜面反射 B产生漫反射 C被吸收 D产生色散现象6.雨后晴朗的夜晚,为了不踩到地上的积水,下面的判断正确的是 () A迎着月光走时地上发亮处是水,背着月光走时地上暗处是水B迎着月光走时地上暗处是水,背着月光走时地上发亮处是水C迎着月光走或背着月光走时,都应是地上发亮处是水D迎着月光走或背着月光走时,都应是地上暗处是水7.关于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前者遵循光的反射定律,后者不遵循反射定律 B两者都遵循反射定律C放电影时,屏幕对光的反射是镜面反射 D不是平行光射向镜面,就不遵循反射定律8.有一光电控制液面高度的仪器,是通过光束在液面上的反射光线打到光电屏(能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进行处理)上来显示液面高度,然后通过装置调节液面的高度,如图所示,当光电屏上的光点由S1移到S2,表示液面高度 。(填“上升”、“下降”或“不变”)9.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这些物体的表面对入射光线产生()A反射 B吸收 C折射 D反射和折射10灯罩可以使灯泡射向上方的光转向下方照射,这是应用了光的_原理。地面上出现了桌子的影子,这是由于光的_形成的。11.完成下面的光路图。作出光源S的位置12.你知道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什么?_13.一个人从远处走向一块竖直挂着的平面镜,他在镜内的像将 ()A、逐渐变小,且逐渐离开镜面 B、逐渐变大,且逐渐靠近镜面C、大小不变,先靠近镜面再离开镜面 D、大小不变,且逐渐向镜面靠近14.在2千米深的海面上空5千米处有一架飞机飞过,该飞机在海中的像到海面距离是 ()A、2千米 B、3千米 C、5千米 D、7千米15.平静的水面能清晰地显现岸上的景物,俗称“倒影”,它是 ()A、倒立的虚像B、倒立的实像C、正立的虚像D、正立的实像16.如图所示,是一个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的四个作图,其中正确的图是 ()(A) (B) (C) (D)17.一根直棒与它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互相垂直,则棒与镜面之间的夹角是 A、900 B、0 C、450 D、60018.图为同学们科技制作所做潜望镜的结构示意图,通过这样的潜望镜看到物体AB的像是 ( )A、倒立等大的实像B、正立等大的虚像C、倒立放大的实像D、正立放大的虚像19.有一位同学在湖边拍了一张照片。因为湖水平静,岸上景物与湖中倒影在照片上十分相似。下列几种方法中,哪一种不能用来正确区分真实景物与它在湖中的倒影? ( )A、倒影比真实景物暗一些B、倒影比真实景物的清晰度略差一些C、倒影中人物排列左右位置与拍照时的真实位置正好相反D、景物与倒影对称于水面20.人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3米处,若人以0.5米/秒的速度向平面镜靠近,则像相对于平面镜的速度为_米/秒,像相对于人的速度为_米/秒。21将一根筷子斜放入装有水的杯子里,从上面往下看,筷子发生了什么变化?_22空杯底放一枚硬币,移动杯子,使眼睛看不见硬币,保持此位置不变,慢慢向杯中倒水,随着水的升高,你是否能看见硬币?_23在盛满水的杯子里放一枚硬币,看上去杯底的硬币比实际深度深一些,还是浅一些?_24.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A、太阳光穿过茂密的树叶间隙,在地面上形成圆形光斑B、缸里盛满清水后,看上去缸底变浅了C、人在路灯下行走,地面上会出现人的影子D、人站在河边,可以看见天空的云彩在水中飘动25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光的速度减小了 B、在空气与玻璃的分界面上,反射和折射同时发生C、折射角一定小于入射角D、光的传播方向不一定会改变26.潜水员看斜插入水中的一根木桩的水上部分,其中正确的是 ( )27.把一块玻璃砖放在书上,透过玻璃砖看书上的字,则 ( )A、看到的是比字的位置升高了的虚像 B、看到的是比字的位置升高了的实像C、看到的是比字的位置降低了的实像 D、看到的是比字的位置降低了的虚像28.如图所示,人眼在A处看见河里B处有一条鱼,若有一个人从A处用一根鱼叉叉鱼,应对着哪一点掷出?()若从A处射出一束激光,使激光能照射到鱼身上,则激光应对哪一点射出?A、B点B、B点上方C、B点下方 D、B点左方或右方29.一束光线斜射入到两种透明物质的界面上,光线与界面的夹角为200,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恰好垂直,则入射角和折射角分别是 A、200、200 B、200、700 C、700 200 D、700、70030如下图所示,将一块厚玻璃放在一支铅笔上,看上去铅笔似乎被分成了三段,这是光的_现象。 31.如上图所示,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面上发生了反射和折射,请判断: 是入射光线,玻璃在 。(填上方、下方、左方、右方)32.在折射现象中,光路是 。根据这个道理,如果光从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则折射角 入射角。33.一束光线以与玻璃块上界面成450角的方向入射,请画出光从下界面出来时的大致出射方面。34你看见过海市蜃楼吗?当海市出现时,海面上会突然出现一片从没见过的岛屿、城市、楼阁海市越来越淡,转眼间,天青海碧,什么也不见了。海市蜃楼是光的_现象。提高练习:1.已知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画出下 图中的平面镜。2.如图所示,太阳光与水平面成50角,要利用平面镜使太阳光沿竖直方向照亮井底。则镜面与水平面所成角的度数应等于 。3.黑板用久了会产生“反光”现象,字看不清楚,这是因为黑板发生 出来的光线比粉笔字发生 出来的光线 。(填“强”或“弱”)4.各种机动车辆为提醒它后面的尾随的车或行人的注意,车后都装有红色警示灯。自行车后面也装有尾灯。说是“灯”,其实里面并没有灯泡,白天不起作用,但晚上在公路上行驶时,后面的汽车灯光一照,它就通红透亮,从而引起后面汽车驾驶员的注意,为什么有这样的效果呢?(如图所示的是尾灯的结构:红色且互相垂直的三角形小玻璃片。)5.晚上,在漆黑的房间里,桌子上铺一张白纸,在白纸的中央放一枚小平面镜(镜面朝上)。当手电筒的光正对平面镜与白纸照射时。从正面看,是平面镜亮,还是白纸亮?_从侧面看,是_亮。6.一束光线与水平面成30度角从右上方向左下方射出。通过一平面镜的反射,要使光线水平向左射出,则平面镜与水平面的夹角为_。若要使光线水平向右射出,则平面镜与水平面的夹角为_。7(1)将钟竖直在平面镜前,看看镜中钟的时针和分针与钟本身的时针和分针的位置关系如何?_(2)如图所示,是从平面镜中看到的一只台钟钟面上的指针位置,已知镜面与钟面相平行,则实际时间应是 。8.作图题:(1)在图甲中画出AB在平面镜中成的像。(2)如图乙所示,S是发光点,A是某反射光线上的一点。请画出这条反射光线,并完成光路图。(3)如图丙,在平面镜上方有一发光体AB,人眼在P处,那么至少在平面镜上遮住哪一部分,人眼就看不见发光体AB的像了。甲 乙 丙9.如图所示,在一面平面镜前有一发光点A,人眼处在图中O点处,这个人能看见A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吗?_请作图说明。10.如上图所示,平面镜前有一发光点S,S1是它在镜中所成的像,当平面镜转动一个角度后,像的位置为S2。试作出平面镜的新位置。11.张医生要为同学检查视力,按要求眼睛与视力表的距离应保持5米,可校医务室的房间长只有3米,你能利用光学知识帮助张医生解决这一问题吗?12.人在水面看到水中的一条鱼P,如图四条光路中正确的是 ()A、PO1Q B、PO2Q C、PO3Q D、PO4Q 13.如图所示,一束方向不变的光线从右斜射向水面,这时的反射角是,折射角是。若把水槽的左端稍垫高一些,待水面重新恢复平静时,反射角是1,折射角是1,那么 A、1、1B、1、1 C、1、1D、1、114.有一束光线由空气斜射入水中,入射角逐渐增大,则折射角 ( )A、逐渐减小 B、不变C、逐渐增大,但总小于入射角D、逐渐增大,可能大于入射角。15. 如图所示,光线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MN进两种介质的分界面其中一种介质是空气,则入射角为_度,MN的_侧是空气(填“左”或“右”)16.一束光线斜射到空水杯的底部,在底部形成光斑,当向水杯中慢慢注如水是,光斑的实际位置改变吗17 .下列叙述中的“影”,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A立竿见影 B形影不离 C 毕业合影 D湖光倒影18.如上图所示,发光点S发出一束光投射到水面上,其中一条光线反射后经过A点,请画出入射光线和大致的折射光线。19.如图所示,光源S发出的一条光线射向水中,在水面发生折射后,经过P点。请你在图中大致作出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20.如图,发光点S射向同一平面镜的光线中有两条光线的反射光线是AB和CD,请在图中画出这个平面镜的位置 第二章第六节 透镜和视觉知识建构:1. 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称为_,对光有_作用;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称为_,对光有_作用。2.凸透镜成像规律:2. 光学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胶卷相当于_,成_立、_的_像。放大镜是一个短焦距的_,成_立、_的_像。3. 眼的结构中,主要的折光结构是晶状体,它相当于一枚_。虹膜中有_,可以调节进光量,光变强的时候,它会_以减少进光量。4. 人的视觉是在_中形成的。5. 人类的视觉是有一定的限制的,具体表现为近点、_和_。近视成因是_,成像于_,可佩戴_矫正,远视成因是_,成像于_,可佩戴_矫正。7 .色盲是一种_性色觉障碍基础练习:1. 透镜是利用光的_现象制成的,凸透镜对光线有_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_作用。2. 平行光通过凸透镜后将会聚成一点,这一点称为凸透镜的_,该店到凸透镜的距离称为_。3. 下列光学元件对光线起发散作用的一组的是 ()A凸面镜、凹面镜B凸透镜、凹透镜 C凸透镜、凹面镜 D凸面镜、凹透镜4. 请画出如图所示光路图的折射光线。5.请画出如图所示光路图的折射光线。6. 一束光由空气射向凸透镜,则折射光线(A一定是平行光线B一定是发散光线 C一定是会聚光线D比入射光线会聚些7.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在实验探究前对实验器材的摆放及调整方面的要求是: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桌面或光具座上,并保证三者在 _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 _(2)将点燃的蜡烛放置于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左侧如图位置,在右侧适当位置的光屏上会成 像(填完整的像的性质),这一规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有 _(写出一种器材即可)。(3)把图中的蜡烛向左移动一定距离,则要想使光屏上重新出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 方向移动,光屏所成像的大小与上一次相比 _(选填“变小”、“变小”或“不变”)。 (4)把图中的凸透镜看作眼睛的晶状体,当给“眼睛”戴上一个近视眼镜,这时为使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 _(选填“远离”或“靠近”)凸透镜。8. 在“观察凸透镜成像”实验中,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先后把烛焰放在a、b、c、d和e点,如图,同时调整光屏的位置,那么:(1)把蜡烛放在 点,屏上出现的像最小。(2)把蜡烛放在 点,屏上出现的像最大。(3)把蜡烛放在 点,屏上不出现烛焰的像。(4)如果把烛焰从a点移到b,像到凸透镜的距离 ,像的大小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9. 小华做实验时,拿起一个装满水的烧瓶,透过烧瓶看到了讲台上老师倒立缩小的像。下列光学器材中,与上述现象的成像原理相同的是 ()A放大镜B平面镜C投影仪D照相机10. 集邮爱好者为了能更清晰地看到邮票的画面,常用放大镜来观察,他看到的是( )A倒立、放大的实像B正立、放大的虚像C正立、放大的实像D正立、等大的虚像11.在“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当光屏、透镜及烛焰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恰好在屏上能看到烛焰缩小的像,由此可判定凸透镜的焦距A小于9厘米B大于9厘米C等于9厘米D大于9厘米而小于18厘米12当蜡烛位于凸透镜一侧某一位置时,在镜的另一侧的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像,若保持镜的位置不变,把蜡烛和光屏的位置相互交换,则在光屏上将出现一个( )A倒立、放大的实像B倒立、缩小的实像C倒立、等大的实像D得不到实像13老奶奶用放大镜看报时,为了看到更大的清晰的像,她常常这样做 ( ) A报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远一些B报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远一些C报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近一些D报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近一些14. 某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当物体沿主光轴从距透镜30cm处向l5cm处移动时,则()A像变大,像距变小B像变大,像距变大C像先变小,后变大D像先变小后变大,像距变小15. 眼睛能看清物体,是因为它将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对于视网膜上所成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像与物体大小相等B成倒立、缩小的实C成正立、放大的虚像D成倒立、放大的实像16阳光灿烂的午后,当你从教室内走向操场时,你的瞳孔变化情况是()17眼睛的有色部分称为()A视网膜 B角膜 C虹膜 D瞳孔18图中人眼内清晰的像成在视网膜后方,此人得的是 视眼。请在他的眼球前面画出一块透镜,以帮助他矫正视力。19七年级的李刚同学近日发现自己的眼睛“看不清黑板上的字,正常看书看得清”。到医院进行了检查,医生告诉他已患上了某种屈光不正的疾病,并给他画了一幅图(如右图所示)来说明情况,请回答: (1)李刚同学的眼睛已经成为 (填“远视眼”或“近视眼”)。(2)若要使他能在正常情况下看清黑板上的字,你认为应使用 来矫正(填“凹透镜”或“凸透镜”)。此类眼镜可以对光起 作用。20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 镜,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会聚在胶卷上,形成一个 、 的 像。21在盲点上不能引起视觉的原因是()A没有视神经B没有感光细胞C感光细胞过于集中D感光细胞分布过少22.近视眼球结构的缺陷是 ()A晶状体凸度过大,或眼球前后径距离过短B晶状体凸度过大,或眼球前后径距离过长C晶状体凸度过小,或眼球前后径距离过短D晶状体凸度过小,或眼球前后径距离过长提高练习:1要使光线发生如图的偏折,则方框内放置的光学元件为 ( )A一定是平面镜B一定是凸透镜C一定是凹透镜D平面镜、凹透镜2. 如图所示,夜晚,把桌子放在手电筒下面,在桌面放一张白纸,然后再把凹透镜放在白纸上。当逐渐向上移动凹透镜时,可以观察到:通过凹透镜的光束在白纸上所形成的光斑的面积会随着凹透镜移动而逐渐变_,光斑的亮度则逐渐变_(全部选填“大”或“小”) 3. 在农村放映电影,试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