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doc_第1页
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doc_第2页
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doc_第3页
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doc_第4页
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市*县*镇*村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 第一部分 实施方案说明书1总论1.1项目名称、承办单位、主管部门及项目地点1.1.1项目名称*县*镇*村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1.1.2承办单位*县*镇人民政府。1.1.3主管部门*县环保局。1.1.4项目地点 *县*镇*村。1.2设计目的、依据和原则1.2.1设计目的借助*县委政府高度重视,整合各方资金正着力打造*村作为“*县后花园,是集生态旅游、观光、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开发项目,是十二五规划起始之年的一项重点工程”为契机,花大力气搞好生态环境保护,为下一步的项目资金大投入做好基础设施准备,现已由专门的规划设计部门做出设计规划方案,正由规划局、交通局、农开办、国土资源局等部门就自己所涉及的工作方向拟定实施方案,预计年前将启动项目。通过示范村工程达到以点带面的目的。通过整治,达到“布局优化、道路硬化、房屋亮化、卫生洁化、河道净化、四旁绿化”的优美村庄。本项目主要以整治村庄“脏、乱、差”状况为切入点,结合村容村貌建设和推广清洁能源建设,以解决农户畜禽养殖污染和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处理为重点,通过绿化、洁化、亮化、美化,达到营造一个舒适和谐的人居生产生活环境。1.2.2设计依据 本方案主要依据国家环保部村庄环境综合整治规划(2009-2015)编制大纲(讨论稿)和云南省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编制大纲(试行)。1.2.3设计原则(1)以奖促治,逐步推进 针对严重危害农村居民健康、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污染问题,采取有力措施集中进行整治,对经过整治、污染问题得到解决的村庄,进行“奖励”,使“以奖促治”成为推进农村环保有效手段,逐步引导广大农村地区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工作全面展开。(2)依托村庄,务求实效 各类问题的治理以村庄作为基本单元,通过综合措施运用和资金集中投入,力求较短时间内有效解决部分突出问题,改善村庄环境状况。(3)统筹安排,突出重点 农村环境问题成因复杂,许多历史遗留问题难以在短期内解决,必须进行近远期、区域间的统筹规划,优先解决影响大、矛盾突出、短期内可以见效的问题,分步实施,逐步推进。 规划优先考虑位于群众反映强烈、问题集中地区的农村环境问题,特别是危害群众健康最为直接的饮水污染、污水垃圾污染等问题。(4)政府支持,多方筹资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涉及面广、问题复杂,需要大量治理资金的投入。除中央财政安排资金予以支持外,地方政府也要加大支持力度,有能力的地方还应自筹部分资金,以切实保障村庄环境治理成效。1.3采用的主要标准、规范及资料本方案主要根据国家环保部村庄环境综合整治规划(2009-2015)编制大纲(讨论稿)和云南省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编制大纲(试行)编制。1.4项目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项目区地处*县*镇*村,缓坡开阔,土壤肥沃,集中连片,气候温和,光热条件好,有着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较好的自然条件,是进行村庄环境综合整治的理想之地。但长期以来,由于受投资等诸多方面的限制,村庄周围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在日常生活中,村民对生活垃圾、柴草杂物、人畜粪便等方面的处理随意性比较大,河边、田边、路边垃圾到处可见,草堆、牛棚、猪圈无序搭建。环卫设施严重缺乏,村民的垃圾无处存放,随意性也就自然形成。这也就无形中阻碍了*村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因此,在该区域实施村庄环境综合整治,重点加强以改渠、改水、改厨、改圈、绿化为主的项目建设,充分发挥自然优势和区位优势,与*村新农村示范带形成一个集中连片的田园风光,带动我镇旅游观光农业的发展,所以在该区域实施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十分必要。1.5主要结论*县*镇*村环境综合整治示范村项目的实施,对于解决农村人畜禽粪便及生活污水面源污染问题,改善农村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改变农村传统的生活习惯、保护自然环境和森林资源,对推动生态县建设、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全面小康建设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深远意义。为保证项目顺利实施,在全县农村起到推广作用,恳请县级有关部门根据我县的实际情况和政策要求,在申报项目上予以优先立项,在资金补助上予以足额发放。2项目区域概况2.1工程地理位置*村隶属*市*县*镇,地处*镇南 边,距*镇政府所在地15公里,到*镇道路为土公路,交通方便,距*县城15公里。东邻双风,南邻双屯,西邻富庆,北邻新拉。2.2自然环境概况全村国土面积7.07平方公里,海拔 1210米,年平均气温 14 ,年降水量750毫米,适合种植稻谷、玉米、土豆等农作物。有耕地面积2516.1亩,人均耕地 1.03亩,林地4700亩。2.3社会经济概况该项目区辖*一、*二、*三等17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731户,有乡村人口2449人,其中农业人口2425人,劳动力1441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1530人。主要种植稻谷、玉米、土豆等农作物。有耕地面积2516.1亩,人均耕地 1.03亩,林地4700亩。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195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2.4村落主要环境问题分析2.4.1村落概况*村隶属*市*县*镇,地处*镇南 边,距*镇政府所在地15公里,到*镇道路为土公路,交通方便,距*县城15公里。东邻双风,南邻双屯,西邻富庆,北邻新拉。辖*一、*二、*三等17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731户,有乡村人口2449人,其中农业人口2425人,劳动力1441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1530人。 全村国土面积7.07平方公里,海拔 1210米,年平均气温 14 ,年降水量750毫米,适合种植稻谷、玉米、土豆等农作物。有耕地面积2516.1亩,人均耕地 1.03亩,林地4700亩。*一自然村隶属于*镇*村委会。位于* 镇南边,距离*镇15公里(是*村委会所在地),国土面积 798.3亩,海拔1210米,年平均气温14 ,适合种植稻谷、玉米等农作物;全村耕地面积234.3亩,林地365亩,人均耕地0.95亩,共有经济林果地0.32亩。全村有农产77 户,231人,其中农业人口总数为 228人,劳动力159人。 2010年全村亩共经济总收入107.2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00 元,农民收入以种植业为主。2.4.2村落污染源分析农村环境问题成因复杂,针对不同类型的环境问题,项目区环境问题主要来源于以下:(1)村庄生活污染主要来源于村民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的随意乱扔和乱排,污染村庄环境。(2)畜禽养殖污染主要因为畜禽养殖业分布面广,污染源点多、养殖户缺乏环保意识,大多数养殖户粪便、污水的贮运和处理能力不足。部分规模化养殖户没有污染防治设施,大量粪便、污水得不到有效处理,仅少数作为农业生产有机肥源利用,且多沿袭传统堆肥方式,畜禽粪便往往堆放于居所四周、村口、河边等处,或未经有效处理直接排入水体,严重污染环境,影响村容村貌。总之,该项目区各类环境问题的成因,又可归纳分为以下几点:首先,与城市环境治理相比,农村乡镇对农村环境保护、建设重视不够,农村环保体制机制不健全。主要表现为:一是思想认识不足。只重视农村经济发展,忽视农村环境保护。二是缺乏科学规划。尚未对农村环境的综合整治制定系统的科学规划,导致农村环境保护标准不清、措施不明、效果不显。三是机制体制不健全。尚未明确把农村环境保护、建设绩效作为对干部进行政绩考核的重要指标,许多村仍然缺少规范的、长期的、可操作的考核办法和奖惩措施,农村环境保护与建设工作长效机制未形成。四是缺乏强有力的政策体系保证。农村环境保护涉及到不同社会成员和集团的利益,现仍缺少明确、有力的政策保障体系。五是宣传监管力度不够。宣传教育大多停留在空泛的标语口号上,有法不依、执法不力的现象在农村十分普遍。其次,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方式不科学,具体表现在:一是重经济效益、轻环境效益。农业比较效益不断下降,农民更加迫切需要增加收益,往往不愿意采用精耕细作的传统技术,而更乐意使用可带来更高效益的化肥、农药。二是重产品产量、轻生物资源利用。农民在生产中往往更加关注较高的产量,以获取较多的现金收入,而不愿意花费力气开发利用秸秆、人畜粪便等生物资源。三是化肥农药使用重投入、轻效率。大多数农民化肥和农药的施用量往往超过作物实际最佳需要量的15-30%,甚至50%。四是重个人现代消费需求、轻公共环境基础建设。由于经济发展,追求现代化生活方式,有毒或难降解的现代生活垃圾大量产生,但却缺乏相应的处理设施。再次,农村环保规划与建设滞后。一是农村大多数住宅布局较为零乱,缺乏统一的规划,农村环境基础设施缺乏完整规划。二是资金投入不足。财政对农村环境保护的资金投入远远不能满足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需要。这与村庄规模小、农村居民点分散、占地面积大,造成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成本高有关,加上镇村经济势力和农民收入有限,市场化运作不够,从而严重制约农村环境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发展。三是人员队伍力量不足。农村面源污染源分散、复杂,工作难度远远大于城市和工业集中区环境保护,尚无村社区环保专业人员队伍。四是农村环保监管基础设施不足。农村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和环境管理体系建设相对滞后,街道社区基本上没有起码的检测设备和条件,以至于农村大气、水、土壤的系统性基础环境数据库实际上是空白。2.4.3主要环境问题(1)村庄环境“脏、乱、差”现象比较普遍随着农民收入增加和生活水平提高,农村生活垃圾排放量不断增长,房屋建设带来的建筑垃圾增长较快。但农村环境长期以来缺乏管理,村内几乎没有垃圾收集处理设施,大量的生产、生活垃圾存放于公路边、溪河边、池塘边、村边、田边,既污染水源,又有碍观瞻。村内没有排水设施,造成污水乱泼。植物秸秆资源化利用率低,没有集中管理,造成柴草乱堆。卫生厕所普及率低,粪便处理方式落后,造成粪土乱堆。家禽家畜散养、人畜混居现象还比较普遍,造成畜禽乱跑。生产生活废弃物多、生活方式落后、基础设施缺乏,导致村庄环境“脏、乱、差”现象比较普遍。(2)畜禽养殖污染较为严重村庄内畜禽养殖布局不够合理,距离城区、居住区或河道较近。生产方式比较粗放,生产设施比较落后,多数养殖户没有养殖污染防治设施,也没有采取污染防治措施。畜禽养殖场粪便随意露天堆放,废水四处乱流,夏天蚊蝇乱飞、臭气熏天,粪便污水随雨水下渗污染地下水或蔓延后污染河流。畜禽粪便发酵后产生大量、等有毒有害气体,造成大气污染。兽药、饲料添加剂使用不当,造成畜产品的药物残留及环境污染。总之,畜禽养殖污染已经对农民身体健康和农村生态环境构成严重威胁,如果不对畜禽养殖污染加强防治,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将超过工业污染成为最为严重的污染源。(3)土壤污染已对食品安全构成威胁由于污水灌溉、污泥施肥、工业废渣和城市垃圾排放等因素导致每年有大量重金属、放射性物质进入土壤。长期过量使用化学肥料、农药、农膜以及污水灌溉,使污染物在土壤中大量残留,直接影响土壤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使生物种群结构发生改变,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壤生产力下降,土壤理化性质恶化,影响作物生长,造成农作物减产和农产品质量下降,对生态环境、食品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4)水土流失严重水土流失造成土壤有机质流失,基岩裸露,形成石质荒漠化土地;水土流失淤积水库、阻塞河道、抬高河床,每当洪水季节,容易溃堤泛滥,危害人民的生命财产;水土流失还常引起泥石流灾害,危及工矿交通设施安全。3总体技术方案3.1总体思路 根据全镇村庄存在的突出环境问题,结合全县目前村庄治理的措施实行的可行性,主要治理内容涉及村庄生活垃圾污水环境污染治理。3.2主要考核指标体系根据治理工作安排,把握突出重点、有限目标的原则,提出*村村庄环境综合整治规划2011年阶段性指标如下:*村环境综合整治规划2011年阶段性指标 时段指标基准年(2011)一、村庄环境污染综合治理1、新增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数量(个)12、村庄生活污水处理率(%)903、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数量344、村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80二、饮用水源林保护三、畜禽养殖治理1、规模化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率(%)863.3总体技术方案(1)积极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各地应根据当地特色和经济条件,推广使用低动力或无动力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人工湿地等成本低、易管理的污水处理技术,实现生活污水的净化,有序推进村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逐步实现村庄污水的达标排放。妥善处理生活垃圾。推行垃圾分类收集,提高生活垃圾的回收利用率。积极推行农村生活垃圾的“户分类、村收集、镇集运、县处理”的处理模式。4工程建设方案设计 4.1村庄污染源安全保障工程设计一 、全镇概况(一)、基本情况*镇总面积344平方公里,辖21个村民委员会和4个街道社区,共有426个村民小组和39个居民小组,共25513户83636人,其中:农业人口15870户68671人,非农业人口6643户14965人。有常年流动人口2万余人。在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上,居住着勤劳朴实的汉、彝、苗、白、回等9个民族,少数民族总人口704户3522人,全镇总耕地面积4038.88公顷,其中:稻田面积1170.9公顷,水浇地1150.83公顷,旱地1717.15公顷,农民人均耕地0.9亩。全镇最高海拔云荞村姜家山2947米,最低海拔水田村火烧湾365米,海拔高差2582米,真是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山下桃花山上雪的典型立体气候。年均气温17.6,年降雨量在5109mm500mm之间,年日照时间在12002100小时左右。昭永公路、大永公路、永雷公路、溪务公路纵贯全境,全镇已经实现村村通公路、通电、通自来水目标,广播电视覆盖率达100%。*村及*一组基本情况(略)。(二)、社会经济概况在全镇各族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城乡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飞速发展。2010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39580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117.5万元,农业总产值27865万元,人均总产值6139元;农村经济总收入1702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60元,比2009年人均增收164元。粮食总产量25673吨,农民人均有粮375公斤,比2009年人均增收4公斤。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776万元,比2009年实际增收115.1万元,乡镇企业实现营业收入4479万元。4.2村庄生活污染治理设计垃圾处理部分一、项目区基本情况(同上,略)二、 设计思路随着农民收入增加和生活水平提高,农村生活垃圾排放量不断增长,房屋建设带来的建筑垃圾增长较快。但农村环境长期以来缺乏管理,村内几乎没有垃圾收集处理设施,大量的生产、生活垃圾存放于公路边、溪河边、池塘边、村边、田边,既污染水源,又有碍观瞻。村内没有排水设施,造成污水乱泼。植物秸秆资源化利用率低,没有集中管理,造成柴草乱堆。卫生厕所普及率低,粪便处理方式落后,造成粪土乱堆。家禽家畜散养、人畜混居现象还比较普遍,造成畜禽乱跑。生产生活废弃物多、生活方式落后、基础设施缺乏,导致村庄环境“脏、乱、差”现象比较普遍。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初步得出治理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的思路:1、积极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根据当地特色和经济条件,通过修建排水沟处理生活污水,该方法成本低、易管理的污水处理技术,有序推进村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逐步实现村庄污水的达标排放。2、妥善处理生活垃圾。修建垃圾池,推行垃圾分类收集,提高生活垃圾的回收利用率。积极推行农村生活垃圾的“户分类、村收集、镇集运、县处理”的处理模式。具体设计如下:(一) 生活污水治理由于受当地经济限制,不可能新建规模性的污水处理系统,所以只能通过简易的修建排水沟,初步定在*一组修建污水沟排放污水,由于*一组为*村村委会所在地,人口集中,生活污水产生多,所以初步定在*一组。沟渠为3030cm的横截断面,全长4500米。另外在*一组村落下游修建一个200m3水池,在进水口建一个过滤设施,再在出水口用净水设备净化生活污水。(二) 生活垃圾处理初步打算在每个村民小组新建两个垃圾池,在每个垃圾池中通过分类生活垃圾,再用垃圾车将垃圾运到县垃圾处理场。每个垃圾池都设计为矩形,容积20m3,长5m,宽2m,高2m,直墙采用C15砼厚0.15m,底子采用C15砼厚0.1m。(三) 饮用水源林保护实施标示牌、界桩、取水口0.5平方公里内加建围栏等工程,加大对*村人饮用水的安全保护,提高水源地周围植被绿化,避免人为的污染。(四) 畜禽养殖治理实施731户农户人畜粪便“三改”(厕、畜圈、沼气连为一体)综合利用工程。进行畜厕硬化,畜厕地面采用150#砼浇筑,厚度10cm;畜圈墙体采用150#砼浇筑,厚度8cm,高度1.2m;沼气池设计施工严格按照农林业部门统一要求进行。三、 工程量整个项目共需要人工开挖平台土方317.25m3,人工开挖平台石方166.93m3,人工开挖沟心土方1740.41m3,人工开挖沟槽石方324m3,人工开挖坑石方550.75m3,150#砼直墙613.71m3,150#砼底183.51m3,200#砼拱盖7.97m3,钢筋制作安装1.00T,100#水泥砂浆抹面1087.11m2,土方回填372.64m3。(其中人工开挖平台土方、石方和人工开挖沟心土方、沟槽石方和人工开挖坑石方、土方回填属于群众投工投劳)。四、 概算依据按照*县小型农田水利建筑预算定额概算。五、 投资情况*村整个项目总投资2680498.03元,其中向上级争取投资1898154.28元,群众自筹及投劳折资782343.75元。六、工程投资预算(一)、编制依据1、 编制依据(1) 定额依据:*县小型农田水利建筑预算定额(永水发200643号);(2)结合工程所在地实际情况编制。5项目管理及实施计划5.1项目组织机构目前,*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已列入*镇镇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村“两委”和相关站所把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切实加强领导,采取有效措施,保证规划目标的实现。镇党委、政府为保证此项工程能够顺利而有效的开展将成立*镇村庄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组 长:张劲松(*镇镇长) 副组长:陶永成(*镇副镇长) 李云峰(*镇武装部部长) 成 员:易庆培(*镇水管站站长) 宋廷伟(*镇农业综合服务站站长) 杨 成(*镇林业站站长) 唐云平(*镇城建办负责人) 石金钟(*财政所所长)陆开国(*村支书兼主任)考虑到本次工程项目主要涉及环境建设,所以特将领导组办公室设于水管站,由易庆培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镇村庄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的规划、设计、施工、指导以及其它日常事务。今后,领导小组成员如有变动,报组长、副组长审定后自行调整。5.2项目管理为了能更好地推进*镇村庄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将环境综合整治领导组、办公室和各成员单位的职责和工作制度明确如下:一、工作职责1、领导小组工作职责。加强对村庄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的组织领导,对提交镇党委、政府审定的重大政策、重要事项进行研究、审议;按照镇党委、政府的总体工作部署,统筹协调和督促指导村庄环境综合整治的各项工作,确保各级下达的政策、措施的落实和目标任务的实现。同时,对各成员单位工作进行统筹协调。 2、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职责。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各级政府对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决定、批示和要求;统筹规划、组织协调和具体负责全镇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指导各村(社区)和镇属各相关站所开展好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组织领导组成员单位开展村庄环境综合整治有关政策的调查研究和起草、报审工作,完善各项工作机制;负责做好村庄环境综合整治项目转移支付资金的监管工作,监督检查各项转移支付资金的管理和使用;负责全镇村庄环境综合整治阶段和年度工作总结;宣传报道工作中的新经验、新措施、新成效;主动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和检查,积极办理人大、政协议案、提案和人民群众来信来访件。二、工作制度 (1)会议制度 原则上每月召开一次领导小组专题会议(可根据工作需要适时组织召开)。参会单位要在会前充分准备,及时、全面提供会议所需资料。会议的主要任务: 研究村庄环境综合整治的重大事项,为镇党委、政府决策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意见。 对提交镇党委、政府审定的村庄环境综合整治有关重大政策进行研究、审议。 加大部门之间的联系、协作和配合力度,综合协调、指导和推进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各项工作。 认真总结、交流、推广村庄环境综合整治项目中的成功经验、典型措施。(2)报告制度各村(社区)和镇村庄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每月三十日分别向镇领导小组报告工作情况,并由领导小组综合后向镇党委、政府报告。(3)调研制度根据需要,组织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对村庄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的重大问题进行调研,提出建议意见,为镇党委、政府决策服务。各成员单位要根据各自的职责和工作需要组织开展调研活动,并将调研成果报镇党委、政府。(4)信息交流制度各成员单位要以工作简报、工作报告、情况交流等形式,定期不定期交流工作情况,并根据需要提供领导小组会议研究。5.3工程进度安排宣传发动阶段(60天);项目实施阶段(270天);竣工验收阶段(30天)。5.4施工方法 由于村庄环境环境综合整治的项目施工主要涉及排水沟及垃圾池、污水处理设施及饮用水源林、畜厕沼气池建设项目,所以工程施工主要由*镇环境综合整治办公室具体负责。5.5项目验收为保证*镇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的工程质量,充分发挥工程综合效益,真正达到整治村庄环境的目的,促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特将项目验收细节作如下介绍:一、验收程序及组织 1、验收程序:*镇首先进行自查,县(市、区)组织验收;县级验收合格后申请市级验收;市级验收后形成全市验收总结报告,申请省级抽查验收。 2、验收组织:镇级自查由镇党政领导、纪委成员、水管站技术干部、财政所干部、村“两委”干部和村民代表组成;省、市、县验收工作由环保、水利、财政部门具体负责,各级组织部门、农工办派人员参加。 二、验收标准和内容 1、工程标准。以省、市、县批复下达计划工程量作为依据。 2、计划完成。以省、市、县批复下达计划工程量作为依据。 3、组织发动。领导重视、组织落实情况;相关部门的分工合作和责任到位情况;宣传发动群众参与情况。 4、资金管理使用。各级财政资金是否按要求及时、足额到位;资金使用是否规范;资金使用、用工情况是否向村民公开;是否接受群众评议和监督。 5、工程综合效益。是否解决农村饮用水源保护;是否解决村庄环境污染综合治理;是否解决畜禽养殖废弃物治理等。 6、群众满意程度。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座谈会了解:有无向村民筹资问题;村民对投工投劳意见。 三、验收方式 1、验收形式。*镇的自查必须逐组进行,自查验收合格后方能提请上级验收。2、验收方法。包括听取汇报、查阅资料、实地考察、检查财务帐册、征求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的意见、综合评价等六个环节。 3、量化打分。验收结果分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档次。优秀为91100分,合格为8090分,79分以下为不合格。 四、验收资料 验收时,应提供下列资料: 项目覆盖村组平面图、村组基本情况表;村庄环境综合整治任务下达文件、表格等;资金拨付文件或凭证、财务帐册、财务决算;项目覆盖村组列入环境综合整治的有关资料。包括:工程前后同一位置对比图、有关图表、施工合同或协议等;长效管理制度、工程总结、验收报告及其他相关材料。6环境保护及安全卫生*县*镇*村村庄生活垃圾污水环境污染治理项目的实施,对于解决农村生活污水面源污染问题,改变农村传统的生活习惯、保护自然环境和森林资源、安全卫生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7工程效益分析7.1环境效益通过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实施农村绿化、改水、改厕改圈、生活垃圾定点存放与集中处理等措施,大大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村民生活质量。建立起农村地区生活垃圾收集网络,开展生活垃圾综合利用,生态效益将十分明显。7.2社会效益农业的清洁生产、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农产品的无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