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用心 爱心 专心 1 我与地坛我与地坛 说课稿说课稿 各位领导 老师们 大家好 今天 我要说课的题目是 我与地坛 下面 我将从如下几个方面来谈谈我 的教学设计 不足之处恳请各位批评指正 一 总体构想 大纲 教材 一 总体构想 大纲 教材 本篇文章是高中语文教材第一册第二单元第三篇文章 它所讲述的是有关生命本身的问 题 人应该怎样来看待生命中的苦难 所属单元教学重点是 在整体把握散文思想内容和艺 术形式的基础上 品味散文的语言 赏析散文的表现手法 同时本篇文章是高中语文教材第一篇散文自读文章 这对于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一个 重要的契机 新大纲 规定语文学科的性质是 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就是说 语文教学不仅要表现出其知识性 工具性的特点 还要表现出人文性 思想性的 特点 所以 我从这两个方面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一 抓住关键句 品味揣摩作者深沉绵密而富有哲理意味的写景语言 二 熟读课文 解读作者对生命的哲理性思考 增强学生面对苦难时的心理承受能力 三 通过学习 体味作者对亲情的独特感悟 体会母爱的伟大 培养学生养成珍惜自己眼前 的拥有 学习体谅父母进而养成宽容待人的健康生活观 我与地坛 是新教材的新课文 虽然篇幅较长 但脉络非常清晰 全文共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写古园风情 我的思绪 注重的是 生命 的意义 第二部分是写对母亲的理解 注重的则是 情感 的意义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 第二部分中对 情感 的理解和思考又回 答了第一部分的对 生命 的疑惑 而母亲的 活法 就解答了自己应该怎样活 怎样面 对命运 怎样面对苦难的问题 这是文章的精髓 也是课文理解上的难点 因此 本篇课文 的难点难点在于 感受作者对生命的感悟 对 生与死 的思考及对母爱的感悟 而教学重点重点则 应该放在让学生理解地坛和母亲在作者顽强求索中的作用 从而解开 我 作者 地坛 母亲三者之间的关系 二 说教法二 说教法 讨论法 讨论法 教育教学的主体是学生 我结合对研究性学习理论研究性学习理论和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的认 识 本堂课主要采用讨论式进行教学 讨论是必须问题为中心 在教师引导下进行师生和生 生的对话 它旨在鼓励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 学会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 去辨析 去归纳 另外 另外 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 学生的学习情绪直接影响学习效果 所以 我还采用了通 过以多媒体为教学手段的情景教学法和诵读法 以情景教学法和诵读法 以激发学习热情 通过直接感知 促进对知 识的理解和巩固 三 说学生 说学法三 说学生 说学法 这些学生 刚升入高中人生阅历还很浅 又刚刚接触到高中的散文 本文所讲述的是有 关生命本身的问题 人该怎样来看待生命中的苦难 这样学生偏浅的理解能力和文章相对深 刻的内涵构就成了一对矛盾 怎样在 45 分钟里让学生读懂文章并有所收获 完成对这篇文 章比较深刻的解读 选择正确有效地学习方法是确保实现教学目的的关键 一 预习思考法 二 诵读感知法 三 分析探究法 从从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出发 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 我设计了的教育理念出发 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 我设计了 导入新课 整体感知 导入新课 整体感知 具体探讨 拓展延伸 巩固探究具体探讨 拓展延伸 巩固探究 等五个教学环节 其中 导入新课估计需要等五个教学环节 其中 导入新课估计需要 3 3 分钟 整体分钟 整体 用心 爱心 专心 2 感知需要感知需要 1010 分钟 分钟 具体探讨具体探讨 2020 分钟 拓展延伸分钟 拓展延伸 1010 分钟 分钟 巩固探究需要巩固探究需要 2 2 分钟 下面我就分钟 下面我就 来谈谈我的具体实施过程 来谈谈我的具体实施过程 四 说教学过程四 说教学过程 一 设置悬念 激情导入 一 设置悬念 激情导入 本环节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 本环节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 情景导入 孔子曰 知之 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为激起全班同学学习课文的兴趣 我设计如下导语来导 入新课 导语 有这样一个人 从小生长在北京城 16 岁时从清华大学附中毕业 文革时为 响应 上山下乡 的号召 18 岁主动去延安老区插队落户 21 岁时因积劳成疾回北京住院 那一天 正是他的生日 可他从此以后再也没能站立起来 曾有的豪情壮志 所有的年少轻 狂 都似乎成了海市蜃楼 他痛苦迷惘过好一阵子 后来在母亲的奔走下进了街道办的一家 小厂 在那里每天画彩 再后来 他转向了写作 成了一名作家 当他第一次获奖时 他的 健康的朋友们把他从轮椅上抬起来为他欢呼时 他倔强的昂起了头 但泪水却委屈地流了出 来 这个人就是史铁生 让我们看看他在 我与地坛 怎样走过那最青春而又最痛苦的岁月 二 抓住关键 总体把握 约 二 抓住关键 总体把握 约 1010 分钟 分钟 教师要求学生在 5 到 8 分钟内快速阅读全文 并且用几个词归纳出这篇散文的核心内 容 设计意图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要求学生能 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 针对不同的 阅读材料 灵活运用精读 略读 浏览 速读等阅读方法 提高阅读效率 因此 我限定 阅读时间 并要求阅读后归纳概括 通过课堂上反复训练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 具体探讨 三 具体探讨 约 约 2020 分钟 分钟 这一环节分两个板块进行 第一板块 感悟生命 第二板块 母爱无言 这两个板块我 主要是通过问题教学法 分析探究法来完成的 下面请大家跟我走进第一板块 第一板块第一板块感悟生命我是通过四个问题来达到我的家学目标 1 地坛 部分重在写景 这些景的特点是什么 与 我 的处境有什么相通之处 古园的景物除了荒芜 冷落外 还有什么特点 请看文中的这一段文字 面对这些景物 结合作者的情况说说作者得出了什么样的思考 4 在 地坛 的景物描写后作者提出了哪三个严肃的问题 核心问题是什么 由第四个问题过渡到第二板块到第二板块 母爱无言 对于这一板块 我主要是通过问题讨论法来完成 教学的 边听朗读 边思考下列问题 1 文中写了母亲哪些行动 2 作者设想了母亲哪些心理活动 表现了怎样的母亲形象 3 作者写了自己的哪些心理活动 有什么作用 4 写母亲与 如何面对命运 这一作者追思的核心问题有何关系 第四个问题是重点 解决了这个问题 就解决了我 地坛与母亲三者之间的关系 设计意图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倡导问题教学法 认为这种方法可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有 利于学生迁移能力的形成 有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培养 因此 我向学生出示了具体的问题 引导学生独立地深入地探究文本 四 四 拓展延伸 约 拓展延伸 约 1010 分钟 分钟 语文的外延即生活的外延 这个环节的设计把课堂教学向生活延伸 讨论 1 你有哪些关于 母爱 的体验 2 你遭遇过坎坷吗 该如何正确地面对 用心 爱心 专心 3 设计意图 让学生品味到生存的凝重悲壮 明白生命只有在负重的时候 才能展示出其不 凡与可贵 以此消融平时学习与生活中感受到的挫折与痛苦 通过师生对话 展开心灵的交 流 提升学生的精神与情感 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 树欲静而风不止 子欲养而亲不在 的 悲哀 产生爱戴母亲的情愫 实现情感熏陶和思想教育的目的 五 五 巩固探究 巩固探究 师生共同小结后 教师布置作业 约 约 2 2 分钟 分钟 教学步骤如下 1 根据板书 简要的回顾一下这节课所学的内容 2 教师布置作业 1 中国人有句俗语 好死不如赖活着 当代女作家池莉有篇小说题名 冷也好热也好 活着就好 如今的社会有人喊生存日艰 有人说要提升生活的质量等等 请联系实际 写 一篇不少于六百字的作文展现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城市智能停车系统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 山东省名校联盟2025届高考质检试卷(二)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 2025年初级瑜伽教练考试指南与模拟题答案详解
- 2025年世界500强企业招聘面试题分析及预测趋势解读
- 东南西北课件教学素材
- 2025年中国建筑行业工程师职业资格认证考试模拟题及备考策略
- 2025年全球知名互联网公司面试题解析
- 英语教师在线听课心得体会
- 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效率提升策略
- 传染病防治专项检查的策略及实施路径
- 2025-2026学年人美版(2024)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全册)教学设计(附目录P157)
- YS/T 690-2009天花吊顶用铝及铝合金板、带材
- GB/T 41-20161型六角螺母C级
- GB/T 26463-2011羰基合成脂肪醇
- 静脉治疗护理质量评价标准
- 连铸坯质量控制与缺陷控制课件
- 中国园林史全
-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件
- 雕塑基础教学课件
- 沥青混合料低温弯曲试验2002363
- 《普通逻辑》全册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含原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