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原理原则篇-国立台北大学.ppt_第1页
美的原理原则篇-国立台北大学.ppt_第2页
美的原理原则篇-国立台北大学.ppt_第3页
美的原理原则篇-国立台北大学.ppt_第4页
美的原理原则篇-国立台北大学.ppt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編輯與出版 美的原理原則篇 國立台北大學中文系老師 簡陳中2008 5 16 美的原理原則 反覆 同樣的東西 包含形與色 重覆出現多次 漸層 重覆出現但作漸次的改變 形成一層層變化 如由大漸小或由小漸大 對稱 以一對稱點或線或面的兩端其形狀 顏色相同 均衡 以天平槓桿原理作說明 統一 一群不同形狀 顏色 質感的物體在相異中求其相同的元素 調和 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物體 雖不同但極近相似 比例 以優美比例如黃金比例作說明 節奏 以音樂 舞蹈 動態之美作說明 對比 兩者比較之間完全相反 單純 簡潔的 樸素的 平靜的 以蔚藍的天空 沙漠為例 網頁介紹 美的形式原理整理 律動 Rhythm 反覆漸變放射特異對比對稱統一 Unity 調和平衡 Balance 比例 重心 視覺焦點與層次Emphasis 參考文獻 平面設計之基礎構成葉國松編著藝風堂出版 一 律動 Rhythm 凡是規則的或不規則的反覆和排列 或屬於週期性 漸變性的現象 均是律動 它給人具有抑揚頓挫而又有統一感的運動印象 律動最簡單的表現 乃是利用反覆與漸變兩種形式來進行 利用反覆表現律動將同一單位形體作有規則的連續表現 會因反覆的現象而產生律動感 適度的變化在反覆的方法中是必要而且不能草率的 利用漸變表現律動以漸變表現律動的方法是由於數理性的規則變化 有就是有一定的秩序與規律可循 是較易表現秩序的美感 二 漸變 漸變就是逐漸的改變 具有一定的秩序與規律 漸變除形狀漸變之外 尚有大小漸變 色彩漸變 位置漸變和方向漸變等 均可單獨或混合使用 二 漸變 續 自然形象之漸變自然形象的時間漸變 隨時隨地在我們生活的四周發生 如種子萌芽抽葉 人之生老病死 自然界中充滿了各式各樣的循環 然而時間性的漸變 不會在同一剎那的空間中展現出來 形狀之漸變由簡單至複雜 完整至殘缺 抽象至具象 正常至變形或由此形至彼形等 都可以由形狀的漸變中表現出來 大小之漸變單位形的大小漸變 也可說是由遠近的漸變 而造成空間的深度感 方向之漸變單位形可在平面上作具有方向的漸變 色彩之漸變色彩中的色相 彩度 明度也可以在一個規律的原則下 以漸變的方式來表現協調的效果 三 放射 放射是最常見的自然現象 盛開的花朵 以花蕊為中心 花瓣作放射性的排列 投石入水 水波漣漪隨之擴散 又是另一種放射圖形 放射可說是漸變的另一種特殊方式 因為放射是由具有秩序性的方向變動而成的 但放射的效果比漸變更為強烈 放射的先決條件 是中心的確立 放射圖形的特徵 具有多方面的對稱 具有強烈的焦點 能造成光學的動力 使所有的形象向中心集中或由中心向四周擴散 三 放射 續 中心點的放射 放射是由一中心點構成 並以中心點作點的對稱形式 螺旋式的放射 螺旋的基本形是以旋繞的排列方式進行 繞滿一圈並不連接 而是把旋繞的路徑逐漸擴大 連續旋繞的層 形成螺旋式的放射 同心式放射 放射的構成並非從中心向四周放射 而是逐漸地循中心環繞 不規則的放射 具有中心的感覺 卻不遵循一定的規則進行的放射 四 特異 萬綠叢中一點紅 是造物者在大自然中特別創造的一種意境 特異就是指在多數秩序關係裡 有意違反秩序 使少數或極少數分子顯得突出而打破單調 適當的特異可強調變化 四 特異 續 形狀特異在許多形狀重複或近似單位形中 刻意的使少數形有所不同 並放在有一定關連的其它形象中 感覺不會牽強 而有適當的差異對比 也可形成畫面上的焦點 大小特異在許多大小相同的形象中 有意造成大小特異的強調對比 色彩特異在許多色彩相同的基本形中 可以強調部分色彩差異 來打破單調 方向特異有秩序的多數中出現無秩序的少數 或無秩序的多數中存在有秩序的少數 無論其形狀 大小 色彩都是重複 亦可產生特異現象 51呎長的鐵製湯匙跨過一個人造池塘 恰好形成一座橋 匙面上的櫻桃正好平衡了湯匙的重量 在視覺上構成穩定感 櫻桃梗上方的噴泉設計在陽光的照射下 會形成難得一見的彩虹 為平凡的公園增添不一樣的奇景 56呎高的人形正闊步穿越德國慕尼黑的一個公園 這是波羅夫斯基以一個不起眼 甚至是毫無個性的小人物來表現現代一般人的恐懼與焦慮 他在八十年代創作了一系列的 奔跑者 表達了人們在冷戰時期對核戰的恐懼 但到了後冷戰時期 他似乎在 步行者 身上尋找到對人性較為積極樂觀的一面 五 對比 將相對的要素配置在一起 相互比較以達二者抗拒的緊張狀態 稱為對比 對比現象強弱與否 端賴對比要素的配置關係而定 產生對比現象 使強者更強 弱者更弱 大者更大 小者更小 常見的對比關係有 大小 明暗 黑白 強弱 粗細 疏密 高低 遠近 寒暖 硬軟 直曲 濃淡 動靜 銳鈍 輕重 厚薄等當其中之一要素單獨存在時 較不容易表現出它的特性 但兩者同時出現時 便產生了對比的現象 五 對比 續 線形對比 曲直 粗細 長短等 形狀對比 水平垂直 厚薄 銳鈍 集中擴散等 份量對比 大小 多少 強弱 疏密 輕重等 明度對比 名按 黑白 光影等 彩度對比 鮮濁 華麗樸素等 色相對比 紅綠 黃藍 冷色暖色 質地對比 凹凸 光滑粗糙 素面花面 動態對比 動靜 快慢 加減 位置對比 前後 左右 上下 高低 五 對比 續 補充 所謂對比 contrast 就是物與物之間相異性的區別 因為彼此間有差異性 所以容易為人們所識別 這種差異性就是事物配置的變化 對立和反對 也可用 易經 的 陰陽變易 原理來解釋 它可以刺激我們對事物的興趣 增加戲劇性和趣味性 使人生多采多姿 對比的藝術表現充滿活力和動感 顯得高潮迭起 扣人心懸 比的手法可利用線的粗細 方向與斷續 空間的虛實 形的大小 圓方角的差異及長短 寬窄 多少 曲直 正斜 開放與封閉 遠近 甚至不同的感覺材料 例如點與線 線與面 面與立體 線與立體等對比 色彩尚可利用明度 彩度的高低 及補色 寒暖 面積等對比 材質上 可利用質感如光滑與粗糙 厚與薄 透明與不透明 柔軟與堅硬 疏密 凹凸 動靜 甜酸 強弱 乾濕 清晰與模糊等對比手法 比例 proportion 的形式也可造成對比的效果 常用的比例是 黃金比例 約1 1 618 此外等差 等比 調和和費波那齊級數等也是常用的比例 這種有數理變化的對比 常可獲致料想不到的美感 六 對稱 以點 線為基礎 上下或左右相等的形體 即是對稱 是具相稱 均齊 均整的意思 樹葉 蝴蝶 蜻蜓 昆蟲 鳥類和野獸等動植物具有對稱的形態 左右對稱的形向來都被認為是安定而具有機能的形 通常對稱的圖形具有單純 簡潔的美感 以及靜態的安定感 一般來說 單純的對稱圖形具有大方 強力的性格 適合用作商標設計 六 對稱 續 線對稱在某一圖形的中央 假定有一條直線 將圖形劃為左右等距的兩份 並使形狀互為相對時 即是左右對稱的圖形 而這條直線就稱為對稱軸 這種具有對稱軸且左右可完全重合的對稱形式 稱為線對稱 點對稱以點為中心構成時 稱為點對稱 以一點為中心 某種形態在點的周圍以一定角度 180 60 45 30等角度 迴轉排列時所形成的放射狀對稱圖形 稱為點對稱 若迴轉的角度為180度 左右兩個圖形即可重疊 特稱為 逆對稱 如中國古時代表陰陽的符號 太極圖 納粹黨徽等均是 感覺對稱雖左右非完相等 但視覺上也能產生對稱感覺時 及稱為感覺對稱 如樹葉 人體等 七 統一 結合共同的要素 把相同或類似的形態 色彩 肌理諸要素作秩序性或畫一性的組織 整理 使之有條不紊 而相互發生關連或共通的作用者 是為統一 統一 是美好的根本秩序 可以表現高尚的情感 也可以達成如平衡及調和的美感 兩種形狀 材質 色彩各不相同 但以排列方式產生秩序感 而形成具有統一的感覺 全部由幻燈片做重疊排列所產生的統一視覺效果 幻燈片的白框及中間的長方形即成了共同的元素 荷蘭畫家蒙德里安的作品 畫面中四個角落的弧線及灰調色塊造成一個橢圓的主體 橢圓的範圍內以黑色線條做水平 垂直交錯的排列形成視覺上的統一感 其間的空間則以白 黃橙 粉紅 藍等色彩錯落的看似散置狀的排列 但整體的色感卻相當調和 八 調和 視覺上構成要素相近 對比刺激小 所以產生共同秩序使二者能達到調和狀態 如黑與白是一種強烈對比 而存在於期間的灰 便是兩者的調和 在造形上如線的粗細與形的大小均會影響 但只要在形上能一致的話 也可產生調和感 調和要素除了色彩與造形外 質感也是相當重要的因素 如以同材質作為建築物或庭園設計的材料 也是獲得調和的方法之一 調和具有靜態的 愉快的 以及溫和的美 能使我們鬆弛緊張的心情 達到平靜而愉快的目的 九 平衡 平衡是指兩個力量相互保持的意思 也就是說把兩種以上的構成要素 互相均勻地配置在一個基礎的支點上 以保持力學上的平衡而達到安定的狀態 平衡一詞在造形的世界中 應當屬於視覺的平衡 對稱平衡例如人體與動物 蝴蝶 蜻蜓等以及船 飛機 汽車 皆是以一軸為中心的左右對稱配置 它具有單純明瞭的組織特徵 地球上大部分的東西就是依此法則 來表現出單純的平衡 非對稱平衡例如樹木 茶壺 當我們對著茶壺的側面來看 它絕不是對稱的 因其一端是壺口 一端是壺柄 雖不是對稱 卻有很端正的平衡美 平衡 對稱與不對稱Symmetry Asymmetry對稱的方法畫面的軸心比重與安定平等的距離視覺的動線相似形狀的安排 大小 色彩 與主題相關性 十 比例 在造形上所謂的比例 乃是指長度或面積等屬於量的一種狀態 存在於部分與部分 或部分與全體之間的關係 古代埃及對土地的測量與建築 十分講究數學和比例 金字塔的比例也採用一定的原則 它的底座寬度和塔尖的高度 恰好是2 1 在視覺上給人堅固與平穩 西洋繪畫的畫幅長寬比例是符合黃金比例 目的在視覺上造成舒適的觀者美感 十 比例 在造形上所謂的比例 乃是指長度或面積等屬於量的一種狀態 存在於部分與部分 或部分與全體之間的關係 黃金比例古希臘人把它認為是最完美的比例而活用於視覺造形中 黃金比例的基本方法是把一條線分割成大小二段 小線段與大線段之長度比等於大線段與全部線段之長度比 其比值約等於1 1 618 目前我們經常使用或看到的如明信片 郵票 國旗 名片等等 其長寬之比與黃金比例相當接近 利用比例完成的構圖通常具有秩序 明朗的特性 予人一種清新的感覺 因此 線條的粗細 圖和地的面積均會因為適當的比例關係而得到美感 普通人體約為頭的七倍或七倍半 身長則約與伸展的雙臂同長 在理想藝術中 身長往往等於雙臂伸展的全長 又為了符合數學定律 特將身子拉高 讓身體成為頭的八倍高 如此人體即能納入方形或圓形的架構裡具有古典氣質的藝術家即能按各人的喜愛 進行簡便的分割 譬如 鼠蹊部正為全身的二分之一處 而鼠蹊部到膝蓋骨恰等於膝蓋骨到腳跟底部 人體的比例美也符合黃金比例 人從肚臍到腳底的長度 和全身身高比例恰好是1 1 6 接近黃金比例 從這座被公認為世界上最美的一尊女神雕像中可以印證 十 比例 續 等差數列比例 其公式為a a r a 2r a n 1 r 等差數列呈直線的變化 等比數列比例 如1 2 4 8 16 32 等比數列呈拋物線圖形 在開始時雖然變化不大 但越到後面變化越大 是強而有力的數列 調和數列比例 如1 1 2 1 3 1 4 調和數列呈雙曲線圖形 與等比數列相反 越到後面變化越少 隨著項數的推進 逐漸地接近某一定的數值 費波納西數列 FibonacciSeries 比例 如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