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河地理、气象概况_第1页
庄河地理、气象概况_第2页
庄河地理、气象概况_第3页
庄河地理、气象概况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1 1 地形地貌地形地貌 庄河市为低山丘陵区 属千山山脉南延部分 地势由南向北逐次升高 北 部群山遥远 峰峦重叠 平均海拔在 500 米以上 其中步云山最高海拔 1130 7 米 为辽南群山之首 中部丘陵起伏 海拔在 300 米左右 溪流 峡谷 盆地 小平原间杂其间 南部沿海地势平坦宽阔 海拔在 50 米以下 三部分区域地势 分明 特点突出 山岭 奇峰突起 岩石裸露 丘陵 坡度平缓 土层软厚 平原 零星分布 地表平坦 长白山余脉 千山脉及其余脉纵贯全区 形成 北高南低的地貌轮廓 区内山脉大体呈北东南西方向分布 山地集中分布于北 部和中部 北部的步云山 与老黑山等山体连成一片 构成庄河地区北部中山 地绿色屏障 山地周围高低丘陵广布 区内平原面积较小 类型多样 分布零 散 河流中上游有狭窄的河谷平原 较大的河流下游河谷及河口地带 有较大 面积的河谷平原及三角洲平原 山前有规模不大的洪积平原 海湾顶部有面积 不大的海积平原 一些丘陵坡麓有侵蚀平原 区内河流发源于北部山区 流经 丘陵及沿海平原区 除少数河流外 流向基本由北向南流入黄海 各河河床上 游窄 下游宽 形成漫滩 阶地堆积 庄河地区的地貌单元采取成因类型与成因形态类型二级分法 地形高度按 绝对高度划分 即中低山绝对高度 500 1000 米 低山 200 500 米 丘陵 50 200 米 庄河境内山脉系千山山脉南延而入县部分 自北而南分高岭和步云 山山脉两大干脉贯穿全区 全区山脉均属两大干脉之分支 1 1 2 气象气候气象气候 本项目地处北温带 属暖温带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 具有一定的海洋性气 候特征 气候温和 四季分明 历年 1970 2000 年 30 年间 下同 平均气温 为 9 l 最高气温 36 6 最低气温 29 3 受山地和海洋影响 南北气温相 差 1 2 由于处于东亚季风区 盛行风向随季节转换而有明显变化 冬季受 亚洲大陆蒙古冷高压影响 盛行偏北风 夏季由于印度洋热低压和北太平洋热 高压强大 盛行偏南风 历年平均日照为 2415 6 小时 日照充足 日照率 56 左右 降水量在时间和空间上分布不均 历年平均降水量为 757 4 毫米 7 8 月份降水量占全年降水的 56 受地形和季风影响 降水量自西南向东北递增 历年无霜期平均为 165 天 2004 年 庄河市地区平均气温偏高 年平均气温为 10 较历年平均值高 0 9 比上年高 0 5 其中 8 月 11 日最高气温为 32 5 为本年度气温最 高极值 1 月 21 日最低气温为 20 l 为本年度气温最低极值 年日照时数为 2538 4 小时 较历年日照平均时数多 122 8 小时 比上年多 195 5 小时 无霜期 为 177 天 比上年少 21 天 年内 庄河市区最大冻土深度为 39 厘米 区总降 水量为 733 7 毫米 比上年多降水 132 6 毫米 是近 6 年来降水量最多的一年 年内 暴雨或暴雨以上 日雨量 50 毫米 天气过程有 3 次 分别出现在 7 月 18 日 降水量为 53 3 毫米 8 月 3 日 降水量为 89 1 毫米 8 月 28 日 降水 量为 109 2 毫米 庄河地区北山面海 地处北半球的暖温带 气候属于暖温带湿润大阱性季 风气候 具有一定的海洋必气候特征 气候温和 四季分明 雨热同季 降水 集中 日照丰富 季风盛行 月气温平均日较差在 10 摄氏度以下 春季 4 5 月 降水少 气温回升快 4 月末终霜 4 月初大地化通 西南 风增多 降水量渐增 全季降水量较少 罕见的暴雨 南北风交替频繁 有大 风 4 月末到 5 月初闻雷 春旱时 4 月上旬可见冰雹 夏季 6 8 月 高温 潮湿 多连雨阴雨和暴雨天气 7 月下旬到 8 月中旬 最热 每月降水日数都在 10 天以上 暴雨多出现在 7 8 月 平均每月可有 1 8 次 季降水量大 占全年降水量 60 70 空气湿度大 秋季 9 10 月 天高云淡 气候凉爽 进入 9 月后 气温迅速下降 10 月 上 中旬出现初霜 10 月可有寒潮袭来 北风渐增 晴天 每月可达 7 12 天 低云明显减少 降水量骤减 有时有暴雨出现 9 10 月为全年冰雹最多月份 冬季 11 月至次年 3 月 干冷 晴朗 初冬 11 月 西北 西南大风交替 频繁 几乎每月皆有风天 有时连乔 10 天左右 降水稀少 10 月中 下旬可 见结冰 冷空气频繁袭来 气温急剧下降 寒潮月平均 1 3 次 1 月最冷 1 1 3 地质水文状况地质水文状况 地质构造地质构造 庄河地区大地构造位置属阴山 天山复杂的构造带的东端南部边缘和新 华夏构造第二个一级隆起带的中段交接复合部位 根据各种构造形迹的性质 展布及其相应关系 可分为以下几个构造体系 东西向构造体系 主要分布在境内西部 中部 北部和东北部四个东西向 构造带 榴皱构造以向斜为主 断层发育规模不大 但地层作强烈挤压状态 南北构造体系 主要分布在境内西部 发育着碧流河断裂 控制着晚侏罗 世桂云花组火山岩组成的盆地 新华夏系构造体系 在本区有滚马岭 芙蓉铜矿构造带 秋木庄 望 海庙构造带 大西沟 三架山构造带 华夏系或华夏构造体系 分布在庄河附近 庄河 凤城岩石圈断裂 庄河 断裂 贯穿全区 与北西向庄河 熊岳断裂共轨 控制全区的构造运动 北西向构造体系 分布在西部及西南部 这一构造主要由北西向冲断层挤 压破碎带组成 地质运动庄河地区地史进程 曾经历过吕梁 商县 海西 燕山等构造运 动影响 其中吕梁及燕山运动影响最为强烈 地震地震 庄河市临近营口市 营口市处于我国东部活动性最强的炎城 营口地震 带上 1668 年山东炎城 8 5 级地震 1969 年渤海 7 4 级地震 1974 年海城 7 4 级地震就发生在这个地震带上 据记载 本带共发生 4 7 级以上地震 60 余次 其中 7 7 9 级地震 6 次 8 级以上地震 1 次 根据 大连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 与 大连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 划图 本项目所经过区域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 0 10g 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 为 0 40s 对应地震基本烈度值为 度 水文水文 地表水 庄河地表水指河流水 庄河地区河流均发源于北部低山区 流经丘陵及沿 海平原区 除少数河流外 流向基本由北向南 注人黄海 各河的河床上游窄 下游宽 形成漫滩 阶地堆积 由于地势北高南低 降雨季节 遇有大雨 暴 雨 河水猛涨 流量增大 流速加快 大量岩石被雨水冲到河谷 河水夹带大 量泥沙 淤积在中下游 使河床增高 下游两岸易酿成涝灾 淡雨季节河水清 澈 上游及其支流多变为潜流呈干酒状 地下水 庄河地区地下水的径流 排泄条件较好 储存条件较差 水量不太丰富 境内河流多 雨量充沛 故浅层地下水较丰富 多年平均 1980 年至 2000 年 地 下水资源量为 2 8 亿立方米 可开来量为 9592 1 万立方米 地下水基本类型分两种 一是松散岩类孔隙水 主要在河流两岸的河谷阶 地 河漫滩 分布规律是自河流上游到河流人海处 地下水位平均 2 米 含水 层厚度平均 3 6 米 水层由上游到下游 由薄变厚 岩性由粗变细 富水性由 贫变富 水质良好 矿化度多在 0 5 克 升以下 水温较低 适于农田灌溉 二 是基岩裂隙水 特点是以泉的形式排泄 全市有大小泉 108 处 地下水化学类型分三种 一是重碳酸氯型水 主要分布在西北部的横道河 一带 矿化度 0 05 克 升 0 16 克 升 二是重碳酸氟化物型水 主要在低山丘陵 交接区 分布于大青沟山 栗子房岭 林家屯 桂云花 一面山及夹河 一带 矿化程度较低 三是氯化物型水 分布在河流的入海冲积的三角洲和部 分海积阶地 矿化度达 0 25 克 升 2 0 克 升 为微咸水 境内水不但量多 水 质也较好 理化指标均在国家规定范围内 泉水 步云山温泉 位于步云山乡温泉村房家屯 水温为 49 57 温泉天然 露头沿北西方向分布 热水贮存在北西向构造破碎带里 水质较好 无色透明 微有硫化氢味 是属重碳酸钠型泉水 热水的气体成分氧的含量较高 在治疗 上起主导作用 热水白流量 120 吨 日 可开采量 600 吨 口 大郭屯矿泉水 位于大郑镇大郭屯村大郭屯 泉水出露于阻水断层和导水 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