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贰 练习题 姓名 学号 成绩 一 填空一 填空 1 中国传统的语言文字之学被叫做小学 又叫做 汉学 或 朴学 包括文字 学 音韵学 和训诂学三个分支学科 2 训诂发生于先秦 始盛于汉 极盛于 清代 训诂之为学是由 尔雅 建立的 而第一个提出 训诂学 这一名称的学者则是 黄侃 3 作为术语 训 诂 二字单称最早见于 尔雅 一书 而二字连言 则最早见于 毛传 一书 此书的全称是 诗故训传 训诂 复语在 汉 代已经用得很普遍 4 谓 这一术语的基本作用是 解释具体义 段玉裁认为用来 义隔而通之 的术语是 犹 标志被释词属于名词的术语是 所以 之 言 之为言 这两个术语的作用是 声训 5 说文 天 颠也 这一训释 从训诂构成看 属于 声训 而从训释 方式看 则属于 直训 语词式 6 训诂学的本体即研究对象是 训诂 而训诂学的任务 按黄侃的话说 是 论其法式 明其义例 以求语言文字之系统与根源 7 自 止 之 孔 各 天 朱 武 叔 特 等十字的本义 分别是 鼻 足 到 去 囟门 来到 头 首 树桩 征伐 拾取 牛父 公牛 8 墨子 野于饮食 左传 室于怒而市于色 这两个语句的辞例是 倒文 论语 卫灵公 人无远虑 必有近忧 这句话的辞例是 对文 论 语 述而 富而可求 虽执鞭之士 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 从吾所好 孟子 离娄 文王视民如伤 望道而未之见 这两处语句的辞例是 变文 论语 乡党 迅雷风烈必变 淮南子 主术训 疾风而波兴 木茂而鸟集 这两处语句的辞例是 变文 礼记 玉藻 大夫不得造车马 史记 仓公列传 生子不生男 缓 急无可使者 孔雀东南飞 我有亲父兄 性情暴如雷 这三处语句的辞例是 复文 9 尔雅 说文 方言 释名 是成书于两汉的四大辞书 2 其中 方言 的全名是 輏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 著者是 扬雄 10 三礼注 的著者是东汉的大训诂家 郑玄 所谓 史记 三家注 是指 裴骃 的 史记集解 张守节的 史记正义 和司马贞的 史记索隐 唐代 颜师古 的 汉书注 陆德明的 经典释文 李善的 文选注 孔颖达的 五经正义 释玄应和释 慧琳 的 一 切经音义 等 都是重要的训诂著作 所谓 段王之学 的 段王 是指 段玉裁 王念孙 所谓 王氏四种 是指 广雅疏证 读书杂志 经义述闻 经传释词 这四部书 清代训诂大家很多 如着有 古书疑义举例 或 群经平议 或 诸子平议 的俞樾 着有 和 墨子间诂 的 孙诒让 二 名词解释二 名词解释 1 1 训诂 训诂 所谓 训诂 也叫 训故 故训 解故 等 用通俗的语言解释词义叫 训 用当代的话解释古代的语言叫 诂 训诂 连用 最早见于春秋时期鲁国人毛亨注释 诗经 的书 书名叫 诗故训传 故 训 传 是三种注解古文的方法 训诂合 用始见于汉朝的典籍 1 2 2 训训 诂诂 训诂训诂 的字面意义和字面形式的字面意义和字面形式 字面意义就是普通的词汇意义 概念 术语意义通常都是由词汇意义经过专门化 单 纯化而形成的 所以了解相应的词汇意义是理解概念涵义的基础 古人的上述解说 尔雅 说文 讲的都是字面意义 训 尔雅 解释为 道 应该读为 导 就是 说文 的 说教 说教 段玉裁注解为 说释而教之 用今天 的话说 就是解释并且传授给别人 诂 说文 解释为 故言 用今天的话说 就是 古语 古代汉语 训诂 根据 尔雅 说文 的解释 训 和 诂 组合起来的意 思就是 解释古语 这和术语的涵义已经很接近了 因此 孔颖达 段玉裁 陈澧都是由 解释字面意义进而阐述概念涵义的 训诂 的字面形式 也就是写法 组合 次序 并不是一开始就如此 而是有一个相 当长的形成过程 最初是单称分说的 始见于 尔雅 的篇名 释诂 释训 组合为复 语 最早见于 毛传 全称是 诗故训传 诂 写作 故 而且还与 传 并列使用 尔雅 草创于战国末 定于汉初 毛传 是西汉初的著作 大约到西汉末 出现了 训 3 诂 这个字面形式 1 这个过程大约历经 100 年 就是 训诂 出现之后 学者们也时常 使用之前的形式 上述马瑞辰的解说就是针对这种现象的 1 2 3 今人的定义今人的定义 上引古人的解说 是后人认识 训诂 涵义的基础 尤其是郭璞和陈澧的论说 指出 训诂产生的原因是语言的时空特点即时代性和地域性 为后人定义 训诂 提供了基本依 据 下面是今人对于 训诂 的一些定义 这种工作 顺释故言的工作便叫作 训诂 或 训诂 2 训诂的任务是解释语言 3 以扫除古代文献中语言文字障碍为实用目的一种工具性的专门工作 叫做训诂 4 训诂就是解释疏通古代的语言 5 解读古书的词句 6 在古 今人的这些论述中 黄侃的定义 居于古今 承前启后 既深得 尔雅 方 言 的精髓 继承郭璞 陈澧等观点的精华 融通古人精神 确定了训诂的基本内容 又 具有发展的前瞻性 特别提示了用来解释语言的 语言 即训诂语言这一新元素 丰富了 训诂学的内容 现在 我们把以黄侃为代表的古人 今人的有关论述概括为一个定义 训诂就是用今训诂就是用今 语解释古语 用通语解释方言 语解释古语 用通语解释方言 1 2 4 我们的定义我们的定义 上面这个定义是训诂学迄今为止的理论结晶 但是并不是终结 关于 训诂 定义的 理论探讨 看来还有拓展的空间 因为有不少训诂材料的事实 用这个定义解释不了 比 如 例1 说文 木 冒也 冒地而生 例2 释名 腕 宛也 言可宛屈也 例3 尔雅 释天 谷不熟为饥 疏不熟为馑 例4 论语 学而 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说乎 郑玄注 同门曰 朋 同 志曰友 1 如扬雄 答刘歆书 蜀人有严君平 临邛有林闾翁孺者 深好训诂 犹见輶轩之使所奏言 又如 汉书 扬雄传 雄少而好学 不为章句 训诂通而已 博览无所不见 2 齐佩瑢 训诂学概论 第 6 页 中华书局 1984 3 洪诚 训诂学 第 4 页 江苏古籍出版社 1984 4 陆宗达 训诂简论 第 2 页 北京出版社 1980 5 郭在贻 训诂学 第 2 页 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6 6 赵振铎 训诂学纲要 第 4 页 陕西人民出版社 1986 4 例5 诗 周南 关雎 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 毛传 水中可居者曰 洲 例6 说文 口 人所以言 食也 例7 诗 墉风 柏舟 母也天只 不谅人只 毛传 天谓父也 例8 离骚 恐美人之迟暮 王逸章句 美人谓怀王也 例9 说文 玉部 珣 读若宣 例10 礼记 明堂位 天子皋门 郑玄注 皋之言高也 例11 诗 周南 汉广 汉有游女 不可求思 毛传 思 辞也 例12 诗 小雅 角弓 毋教猱升木 如涂涂附 郑玄笺 毋 禁辞 这些例子都不是用今语释古语或用通语释方言的 例 1 2 是推求语源的 例 3 4 是辨析 同义词的 例 5 6 是界定词义的 例 7 8 是讲解词的言语义的 例 9 10 是指出本字的 例 11 12 是指明虚词的 显然 已有的定义还不能概括训诂的全部内容 而定义中 解释 一词的概括度也不 够 有的学者可能注意到了这个问题 比如郭在贻定义里 疏通 两个字 不是不经意的 可能是想弥补 解释 的概括度 陆宗达用 扫除 障碍 来表示 用意在回避 解释 这个字眼 不过靠弥补 回避可能无法彻底解决问题 要彻底解决问题 恐怕还得在问题 的根本上作探讨 这个根本就是定义与事物的关系 事实上 任何一个定义都只能揭示相应事物某一方 面的性质 特点 换言之 同一事物是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作出不止一个的定义的 训诂 这一事物也是如此 已有的 训诂 定义是从语言的时空性角度对训诂内容进行描写的 而语言除了时空性 还有其它特性 比如形 音 义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语言的时空性 往往是通过形 音 义关系曲折而隐蔽地表现出来的 所以训诂也往往着眼于揭示形 音 义关系的曲折性和隐蔽性 上述 12 个例子 总的来说 就是揭示形 音 义的种种关系的 从这个角度 我们把 训诂 定义为 表述古代汉语的形 音 义关系 表述古代汉语的形 音 义关系 如果说已有定义是一个描写性定义 那么我们这个定义可以叫做解释性定义 我们认 为 这两个定义从不同角度揭示 训诂 的内涵 各有各的价值 它们应该共存互补 而 不是互相否定 实际上 还可以从训诂语言的角度考察 训诂 将 训诂 定义为 用元用元 语言表述对象语言语言表述对象语言 这将在 训诂的语言 一章讨论 由于这个定义与已有定义有很大不 同 特作以下说明 一 定义里用 表述 而不用 解释 是因为并非所有的训诂都以解释为目的 比如刘熙 释名 日 实也 日 本来很好懂 刘熙这么一说 反而不好懂了 所 5 以刘熙这一条训诂的目的显然不是 解释 说文 一书这样的例子也俯拾皆是 如上举 例 1 木 冒也 这样的训诂 如果被看作解释 那是有问题的 蒋善国批评许慎说 以冒训木 已犯了声训的附会 后世经传里面 大约没有把 木 训为 冒 的吧 7其 实推源并非 解释 孙雍长说得很好 声训 推源 不是为了解释词的所指义 8实际 上使用 表述 并不是我们的创造 而是王宁首先使用的 她说 训释是对词义的表述 9我们认为 表述 一词很赅备 既能包括 解释 又能包括 解释 以外的内容 是 很合适的训诂定义的理论语言 二 我们在定义里用 古代汉语 作限定 是因为 首先 训诂属于语言学范围 毛 郑以来的传注 有许多不属于语言学范围的内容 我们认为不应列在训诂学研究对象 里面 其次 训诂属于古代而非现代的汉语的研究 三 我们说 形 音 义关系 把 形 即字形也包含了 而字形并不是语言要素 这是因为古代汉语的材料毫无例外的都是文献书面语言 都是用汉字记录的 而汉字的基 本特性又恰恰是表意文字 即字形具有表义作用 因此汉语的意义与汉字形体便有了普遍 而深刻的关系 训诂也就必然地要表述形 义关系 尽管我们就 训诂 的定义问题作了新的探讨 但是这个定义仍然存在问题 主要有 这样两点 1 形 音 义三者在这个定义里似乎具有同等的并列地位 而事实上训诂是以 意义为本位的 即以解决语言意义问题为出发点和归宿 2 语言意义不仅仅是词义 还有 短语 句子 句群乃至篇章的意义 因此训诂实际上也要考虑语法 修辞与语言意义的关 系 这一点 这个定义未能涵盖 我们期待能有更理想的定义 这里不揣浅陋 抛砖引玉 而已 2 注疏 注疏 有广义 狭义之分 广义指对一切古书的注解 狭义专指对儒家经典的注 解 以使用狭义为多 就狭义而言 又有总称和分指的区别 分指为 注 和 疏 注 是汉魏古注 是对儒家经典的首度注解 疏是唐宋义疏 是对儒家经典的二度注解及对汉 魏古注的再注解 疏有一个不成文的原则 叫 疏不破注 或 疏不驳注 所以有一定的 保守性 总体而言 注 重训诂而 疏 重义理 注疏 还是统称 注 的别名有 故 训传 传 笺 注 集解 解诂 章句 等等 不一而足 统称则为 注 疏 也有叫做 正义 的 6 3 许郑 许郑 指东汉的许慎和郑玄 是两汉最有成就的训诂学家 许慎著有 说文解字 是 小学家 训诂的代表 郑玄今传 周礼注 仪礼注 礼记注 合称 三礼注 是经学家训诂的代表 4 造意 造意 说文 对汉字形体构造意图的解说 如 塵 鹿行扬土也 其中 鹿行 就是造意 以说明 从鹿 古字从三鹿 再如 状 犬形也 犬 也是造意 造意不 是字义 词义 上面二例 塵的意义是 扬土 状的意义是 形 作为文字学著作 说 文 说明造意自有必要 有助于字形分析 但是我们不能因此把字义和造意相混淆 5 浑言 浑言 与 析言 相对 段玉裁注 说文 大量使用 以说明同义词的解说情况 浑言就是浑统而言 指 说文 解说同义词重其同 如 疾 病也 析言是分析而言 指 说文 解说同义词重其别 如 病 疾加也 后人沿用 以说明同义词的使用情况 段氏之前 唐代以来 注疏家常用 对文 对言 对 和 散文 散言 散 段氏之后逐渐趋于使用 浑言 析言 6 四声别义 四声别义 四声指声调 古人注解往往以改读声调来区别字义 故称 如 诗 君子好逑 陆德明 经典释文 毛诗音义 好 呼报反 读去声 意思就是爱好的 好 由于词义不同 词性也往往不同 所以区别词义的同时也区别了词性 只不过古人没 有词性的观念罢了 7 纂集 纂集 训诂的三种基本方法之一 这种方法是把散在各书的注释按一定条理汇集起 来 这样可以集树木为森林 从而发现一些规律 另外也可以供学者作为资料库 辞书就 是在纂集方法的基础上编成的 8 谓 谓 古书里常见的训诂用语之一 主要用来注释字词文本里的具体义 如 礼 记 曲礼 问丧于夫子乎 郑玄注 丧 谓仕失位也 士失位 就是 丧 在 这里的具体义 不过有时候 谓 也用于一般的释义 9 直训 直训 训诂的两大方式之一 用一个词直接注释一个词 也有人叫语词式 如 楚 辞 九歌 国殇 车错毂兮短兵接 王注 错 交也 直训由内容不同可以分为 单训 互训 递训 同训等 10 本义 本义 一个字形体结构显示而且有古书用例证明的意义 如 诗 七月 九月叔 苴 毛传释为 拾取 而 叔 从 又 即手 拾取 是手的动作 所以是 叔 的本 义 确定一个字的本义 可据以确定通假和引申 因此受到训诂学家的重视 现代词汇学有时用本义表示基本义 7 11 改字 改字 也叫换字 易字 就是破通假 注释时写出本字 与文本的通假字不同 所以叫改字 如果从读音角度说 通假字应该读本字的音 所以也叫 读破 破读 改读 破读还可以指四声别义 1212 读若 读若 训诂家用以模拟读音或指出通假的用语 也可以用 读如 不过在同一著 作 一般不会 读若 读如 杂用 如 说文 全书 700 多处都用 读若 按 有一例 读如 当为流传过程中误写 1313 经籍纂诂经籍纂诂 清代阮元主编的训诂纂集著作 收罗唐以前的训诂 按平水韵即 106 诗韵编排 在 2003 年 故训汇纂 出版前 这本书具有很大的资料检索价值 清代郝 懿行的 尔雅义疏 朱骏声的 说文通训定声 都赖此以成 1414 考释 考释 训诂基本方法之一 也叫考证 这种方法不但解释字 词等语言意义 而且 还要在理据和事实上提供证据 加以论证 因此考释又要运用一些具体方法 如 据古训 破通假 考异文 排比互证 据文证义 等 1515 义界 义界 也叫 界说 下定义 就是对字词意义作出界定 如 说文 口 人所以言 食也 人所以言 食 就是 口 字的义界 跟直训相比 义界可以清楚显 示字词的含义 但是许多字词的意义 并不是很容易界定的 三 词义训释三 词义训释 1 尚书 汤誓 予畏上帝 不敢不正 1 后来写作 征 征伐 2 吕氏春秋 审分览 孔子穷乎陈蔡之间 藜羹不斟 七日不尝粒 2 缺乏 3 山海经 海外西经 形天与帝争神 帝断其首 3 首 4 诗 豳风 七月 七月食瓜 八月断壶 九月叔苴 4 通 瓠 葫芦 拾取 5 战国策 秦策 苏秦去秦而归 形容枯槁 面目犂黑 状有归色 5 通 黧 黒 通 愧 6 诗 邶风 终风 终风且暴 6 既 7 荀子 王霸 刑赏已诺 信乎天下矣 7 不许 8 庄子 养生主 今臣之刀十九年矣 8 将近十 9 庄子 秋水 此龟者 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 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 9 以 8 10 史记 屈原列传 人穷则反本 故劳苦倦极 未尝不呼天也 疾痛惨怛 未尝不呼父母也 10 疲惫 11 诗 墉风 柏舟 母也天只 不谅人只 11 指父亲 12 礼记 中庸 治其国如示诸掌乎 12 通 置 13 礼记 玉藻 大夫不得造车马 13 车 14 左传 僖公二十三年 保君父之命而享其生禄 14 靠 15 左传 僖公三十年 行李之往来 共其乏困 15 行吏 即外交使节 后 来写作 供 16 史记 张仪列传 因而数让之 16 责怪 数落 17 论语 学而 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说乎 17 同门为朋 后来写作 悦 18 诗 豳风 东山 我徂东山 滔滔不归 18 通 悠 长久 19 诗 曹风 候人 彼候人兮 何戈与杸 19 后来写作 荷 背负 20 盐铁论 禁耕篇 教之以礼 则工商不相豫 20 欺诈 21 诗 静女 爱而不见 搔首踟蹰 21 薆然 22 诗 陈风 月出 劳心悄兮 22 忧 23 左传 成公二年 及卫地 韩献子将斩人 郄献子驰 将救之 至 则既 斩之矣 郄子使速以徇 告其仆曰 吾以分谤矣 23 阻止 批评 24 白居易 琵琶行 弦弦掩抑声声思 似诉平生不得意 24 哀 25 论语 阳货 阳货欲见孔子 孔子不见 归孔子豚 25 后来写作 现 通 馈 26 左传 隐公元年 大叔完聚 缮甲兵 具卒乘 将袭郑 26 修筑 27 左传 隐公元年 蔓草犹不可除 况君之宠弟乎 27 尊荣 28 荀子 天论 星队木鸣 国人皆恐 28 后来写作 坠 29 孟子 告子下 不揣其本 而齐其末 方寸之木 可使高于岑楼 29 山 30 虢季子白盘铭文 王赐乘马 是用左王 30 四匹 9 四 分析题四 分析题 1 分析材料 归纳出字义的引申系统 分析材料 归纳出字义的引申系统 1 管 左传 僖公三十二年 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 锁钥 庄子 秋水 用管窥天 泛指管状物 诗 静女 静女其娈 贻我彤管 竹管 荀子 儒效 圣人也者 道之管也 枢要 周礼 小行人 都鄙用管节 符节 诗 有瞽 箫管备举 笛子 汉书 律历志 八音 竹曰管 泛指管乐器 锁 枢要 管状物 管乐器 笛子 1 1 管管 本义 竹管 符节 2 息 说文 心部 息 喘也 从心 从自 自亦声 段玉裁注 自者 鼻 也 心气必从鼻出 故从心 自 礼记 中庸 其人亡 则其政息 郑玄注 息犹灭也 吕氏春秋 适威 桀 天子也 而不得息 高诱注 息 安也 不得 安其位 战国策 赵策 老臣贱息舒祺最少 不肖 窃爱怜之 汉语大字典 息 儿子 庄子 逍遥游 野马也 尘埃也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成玄英疏 天 地之间 生物气息 更相吹动 易经 革 水火相息 孔颖达疏 息 生也 易经 干 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 广韵 职韵 息 止也 墨子 非乐 劳者不得息 广雅 释言 息 休也 离骚 长太息以掩涕兮 哀民生之多艰 汉语大字典 息 叹气 生息 子息 叹息 10 2 2 息息 本义 喘息 气息 休息 安息 止息 熄灭 2 分析说明下面这两则训诂所运用的具体方法 分析说明下面这两则训诂所运用的具体方法 1 新书 耳痹篇 子胥发郁冒忿 辅阖闾而行大虐 案 冒当作胃 胃与溃 通 说文 喟或体作嘳 是胃可通作溃也 说文 溃 漏也 亦决也 溃忿者 谓 发泄其忿如水之横溃也 与发郁相对为文 1 1 这则考释运用了四种训诂方法 辩字形 冒当作胃 破通假 胃与溃通 据古训 说文 溃 漏也 亦决也 审文例 与发郁相对为文 2 史记项羽本纪 及秦军降诸侯 诸侯吏卒乘胜多奴虏使之 轻折辱秦吏卒 秦吏卒多窃言曰 章将军等诈吾属降诸侯 今能入关破秦 大善 即不能 诸侯虏吾属 而东 秦必尽诛吾父母妻子 诸将微闻其计 以告项羽 微闻 二字 或解为 略略听 到 或释为 暗中听到 后说为是 从文章本身来看 后面的微闻与前面的窃言相呼应 窃言就是私下里议论 微闻就是暗中偷听 训微字为暗中 有训诂上的根据 尔雅 释诂 隐 匿 微也 是微有隐匿之义 隐匿与暗中义相通 说文 覹 司也 司就 是伺探 伺察之伺的本字 则覹字当为微的后出专字 用以表示伺探 伺察之意 2 2 这条训诂运用了三种方法 据文证义 后面的微闻与前面的窃言相呼应 据古训 尔雅 释诂 隐 匿 微也 辩字形 司就是伺探 伺察之伺的本字 则覹字当为微的后出专字 五 正误辨析题五 正误辨析题 1 所谓 训诂 就是解释古语 方言 2 形训是一种训诂方法 3 训诂学和语义学具有某种天然的联系 4 声训是训诂的三种构成之一 5 研究有关训诂的学理即黄侃所云 求语言文字之系统与根源 也属于训 诂学的内容 6 说文 出 象草木益滋 上出达也 这条训释是正确的 11 7 尔雅 注是晋代学者郭璞的著作 8 训诂方式就是训释词语言表达的格式 9 凡假借字必有本字 10 白居易诗句 弦弦掩抑声声思 的 思 是 情思 的意思 六 联系题六 联系题 王念孙 释 大 孙诒让 周礼 正义 李 善 文选 注 扬 雄 方言 段玉裁 说文解字 注 王引之 经义述闻 颜师古 汉书 注 郑 玄 三礼 注 于省吾 诗经新证 章太炎 文始 蒋礼鸿 敦煌变文字义通释 王 力 同源字典 七 论述题七 论述题 1 试述训诂的内容 试述训诂的内容 训诂的内容非常丰富 可以概括为四大方面 注释字词意义 考释字词意义 解释辞 句的意义 描述语义的变化及其规律 各方面的具体内容如下 一 注释字词意义 这方面的内容是最为复杂的 至少有以下类型 1 以今语释古语 2 以通语释方言 时有古今 地有南北 所以这是训诂的基本内容 黄侃的训诂定义列了这两种 时地而外 还有许多因素致使古书需要训诂 文字有通假 字形有变化 所以就有下 面的内容 3 以本字释通假字 4 以今字释古字 有时候本义不明 而有的词义引申又很 曲奥 于是就需要 5 解释本义 6 解释引申义 字词在古书文本的语境里 含义不像在 12 辞书里那么概括 而是很具体的 所以效果就要 7 解释具体义 古汉语已经十分精密 同 义词丰富是这种精密的表现之一 所以训诂有必要 8 辨释同义词 或求其同 而更重视分 析它们的细微差别 二 考释字词意义 注释很简明 所以使用是最普遍的 但是注释不讲任何道理和依据 随着语言学逐渐 发达和社会要求的提高 产生了考释 考释需要提供学理和事实依据 表达也讲究逻辑 考释和注释主要是方法的不同 所以两者是可以转换的 如 荀子 劝学 强自取柱 的 柱 字 清代著名训诂学家王念孙在 读书杂志 荀子第一 里作了考释 杨注曰 凡物强则以为柱而任劳 柔自见束而约急 皆其自取也 引之曰 杨说 强自取柱 之义甚迂 柱 与 束 相对为文 则 柱 非屋柱之 柱 也 柱 当读为 祝 哀十四年 公羊传 天祝予 十三年 谷梁传 祝发 文身 何 范注并曰 祝 断也 此言物强则自取断折 所谓太刚则折也 大 戴记 作 强自取折 是其明证矣 南山经 招摇之山有草焉 其名曰祝余 祝余 或作 柱荼 是 祝 与 柱 通也 祝 之通作 柱 犹 注 之通 作 祝 周官 疡医 祝药 郑注曰 祝 当为 注 声之误也 这么一段文字 完全可以转换为 柱 当读为 祝 三 解释辞句的意义 这方面训诂 着眼的是词组 句子甚至更大单位的意义 如 左传 不义不暱 厚将 崩 其中 不义 与 不暱 两个短语的语义关系 杜预认为是并列的 不义且不暱 王 力主编 古代汉语 认为是因果的 不义则不暱 这种不同的理解势必产生对这一句子意 义的不同解释 对于辞句理解的障碍 比较集中表现在所谓 辞例 上 辞例就是各种古书所特有的 语法 修辞现象 这方面清王引之首先做了归纳 而俞樾总其成 写了一本 古书疑义举 例 解释辞句还有一项内容 就是翻译 翻译古语 除对有关字词作出解释 还要着眼于 文句整体 跟字词解释显然不同 四 描述语义的变化及其规律 这方面的训诂 不在于解释 而在于探讨字词意义的变化 发展的情况 主要有三 1 推 求语源 如 说文 木 冒也 冒地而生 许慎认为 木之所以叫做 木 源于 13 冒 两者古音近同 冒 就是冒覆 木是冒覆于地面的植物 等于今天说的 植被 所以叫做 木 2 归纳引申 许多字词 意义引申比较复杂 尤其是辞书编纂 必须作 出尽可能合理的归纳 3 古今替换 词是不断生息的 形成了部分的古今替换 如古曰舟 今曰船 古曰木 今曰树 训诂学家也探讨这种现象 尤其是近十多年来 这是个被密切 关注的领域 需要指出的是 这三点 都是指具体到某个字词的研究 如果就总体而言 那就是训 诂学 而不是训诂了 2 谈谈作注 谈谈作注 作注是训诂实践重要组成部分 可以分为研究性注释和应用性注释两种 而以后者为 多 这里主要谈应用性作注 一般的教材大中小学教材 文史哲的读本 选本 多是应用 性注释 也就是以已有训诂研究为基础 以已知注读者所不知 作注首先要选择注释点 选择时要充分考虑读者对象的认知程度 以尽量切合需要 不然 就可能产生当注不注或 注不胜注的情形 其次 要尽量了解训诂成果 利用辞书释义 第三 注释语言要简明 训诂语言要得当 第四 要区别文史哲的不同内容 针对性的作出训诂 这是讲训诂的注释 而其他内容 比如作者 内容简介 在注释时也往往必要 但是 已经不在语言文字的范围 这里就不加讨论了 3 试述训诂学的任务 试述训诂学的任务 略 4 试述训诂学的内容 试述训诂学的内容 训诂学的内容有两方面 就是黄侃所云 论其法式 明其义例 和 求语言文字之系 统与根源 这两方面 前者是手段 后者是目的 黄氏的论述是非常概括的 有的学者也作过进一步的解释 比如赵振铎说 所谓法 式就是方法 论其法式就是探讨训诂的各种方法 所谓义例就是规律 条理 明其义例就 是从这些训诂的方法里综合归纳出规律性的东西 并且用它来指导实践 10我们认为 法式 和 义例 应该包括训诂学的种种理论内容 把这些理论内容纳入一定的条理之 中 就形成了训诂学的理论体系 这个体系大体由内容论 功能论 结构论 语言论 方 法论 语义论 史论等几个部分构成 下面分别作简述 一 内容论 训诂的内容极其丰富而又非常复杂 清代学者段玉裁说 小学有形 有音 有义 三者互相求举其一可得其二 有古形 有今形 有古音 有今音 有古义 10 训诂学纲要 第 6 页 14 有今义 六者互求 举一可得其五 11段氏讲的仅仅是文字形 音 义 也就是字词 实 际上训诂不是不管词以上单位的意义的 详参第一大题 训诂的内容 答案 二 功能论 讨论训诂的各种作用 三 结构论 训诂 就其结构而言 一共有三种 即所谓 形训 声训 义训 所以结构论包括形训论 声训论和义训论 训诂学 最概括地说 就是研究训诂的 所以 结构论也可以叫做 本体论 四 语言论 这里的语言 指训诂语言 即黄氏 用语言解释语言 里前一 语言 在训诂学领域 对此几乎没有什么研究 可以说是一块空白 从学者们对现代释义语言的 研究看 是很有价值的 而且研究内容也很丰富 应该成为训诂学重要的理论组成部分 五 方法论 历来对于训诂方法的研究是相当重视的 但是我们可以在各种训诂学 著作里看到 关于训诂方法的论述差异是很大的 这说明训诂学的方法论还没有成熟 六 语义论 义训论和语义论是有联系的 它们都要关注语义 但是它们的区别是 显然的 义训论研究训诂如何表述语义之间的关系 语义论则研究语义本身的发展变化及 其规律 训诂学的语义论和语义学也是有联系的 它们都研究语义的发展变化及其规律 但是它们的区别也是明显的 语义论只研究与训诂有关的那些语义现象 语义学则研究一 切语义现象 七 史论 训诂学历史悠久 所以史论的内容也十分丰富 这方面的专着都已经有 好几本了 不过训诂学的史论不在于全面详尽的论述训诂学史 论史不是目的 目的是研 究训诂的规律即 法式 义例 所以对训诂学的历史只是有所选择地加以概括论述 5 评论 评论 说文说文 下面这条训释 下面这条训释 天 颠也 至高无上 从一 大 天 颠也 至高无上 从一 大 这条训释反映出 说文 体例的严密 也反映出存在的问题 说文 是所谓 形书 段玉裁语 全书体例 每释一字 必以字形分析作支持 此字的释义 至高无上 就是以 从一 大 的字形分析作支持的 说文 所释 第一 个字就是 一 惟初大始 道立于一 造分天地 化成万物 这是以初 大 始释一 所以一有大义 从一 大 则大上加大 那就是 至高无上 以此可见许书的严密 许氏作为一个杰出的语言学家 后汉书 记载当时就有 五经无双许叔重 之称 对 天 字的第一个解释 颠 是非常正确的 颠就是首 头 这是这个字的本义 但是 至高无上 的解释则有问题 这个解释源于他头脑里上天 天子等当时人根深蒂固的概 11 见 广雅疏证 序 15 念 上天 天子都是至高无上的 而且对于 天 字的分析也是错误的 他把这个字看成 会意 实际上是指事字 甲骨文 金文等更古的文字可以证明 甲金文字天作 等形 是正面人形的最高处加指事符号 表示首的意思 而不是许氏说的 一 大 另外 说文 一般只讲本义 所以每字只释一义 这里有两个解释 与全书的体 例相左 可以说是自乱其例 许书存在问题是由于历史的局限 许氏也没有看到更多的金文 甲骨文则没有看到 这是资料的局限 我们不能苛求古人 不能因为存在问题而否定 说文 的不朽价值 当 然 我们也不能迷信古人 应该看得出问题 6 试论 试论 注释注释 和和 考释考释 两种训诂方法的异同 两种训诂方法的异同 略 注释注释 注释这一方法的特点是 只提出结果 不提出原因 只提出结论 不提出过程 不提供依据 不作出论证 这一方法基于毋庸置疑的权威性 是知者向不知者进行传授时 所采用的 因此普及性质的古代经传注解和现代大中学校教材注解采用的主要方法就是注 释 从训诂史来看 这是最早形成的方法 也是使用最普遍的方法 考释考释 考释也叫 考证 考据 这一方法的特点是 引进了逻辑 不但提出结果 结论 而且提出原因 过程 提供依据 作出论证 富于思辨色彩 跟注释比较 考释法由训诂 的外在师承权威性转变为内在学理权威性 由传承迈进到研究 在纂集著作中 如 方言 以活的语言即方言为例 说文 以字形分析为证 释名 以语音联系为据 在郑玄的训诂中 时或引据其它学者的观点 提出一些解释的根据 这 表明 考释法在汉代已经萌芽 经魏晋到唐代 文选 注 汉书 注 史记 注 五 经正义 等著作 已将考释作为重要的方法 至有清一代 考释则成为训诂家的主要方法 7 试述训诂在语文教学中的用途 试述训诂在语文教学中的用途 所谓 语文 包括大学的古代汉语 古代文学 中小学语文等 训诂的用途是多方面 的 这里单就字词注释举例说明 主要有四个方面 1 正误 就是纠正错误的注释 例如 战国策 赵策 老臣今者殊不欲食 乃自强步 日三四里 少益耆食 和 16 于身 王力 古代汉语 少 副词 稍稍 益 副词 更加 又 和 这里指舒 适 按 益 亦 稍稍 之义 和 乃 知 之讹字 方言 知 愈也 南楚病 愈者谓之知 汉帛书本 战国纵横家书 作 智 再如 庄子 逍遥游 是鸟也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去以六月息者也 王力 古代汉语 海运 指在大海上运行 又 鹏离开北海用六个月的时间飞到南海才 休息 息 休息 按 海运 大海运动 六月 六月份 息 气息 气流 又如白居易 琵琶行 弦弦掩抑声声思 似诉平生不得意 十三院校 中国古代 文学作品选 声声思 一声声都含有哀怨的情思 按 思 古有悲哀 忧愁之义 诗 大序 亡国之音哀以思 其民困 淮南子 缪称训 春女思 秋士悲 张华 励志 诗 吉士思秋 李群玉 长沙紫极宫雨夜愁坐 春灯含思静相伴 雨 夜滴愁更向深 2 补注 就是补充当注而未注 例如诸葛亮 隆中对 将军 若跨有荆 益 保其岩阻 西和诸戎 南抚夷 越 按 这个 保 字 义为依靠 凭仗 初中生一般不知 保 字的这一意义 原 统编初中教材无注 应当补注 再如 史记 屈原列传 人穷则反本 故劳苦倦极 未尝不呼天也 疾痛惨怛 未尝不呼父母也 按 原统编高中教材于 极 字无注 当补 极 也是倦的意思 又如 左传 成公二年 及卫地 韩献子将斩人 郤献子驰 将救之 至 则既 斩之矣 郤子使速以徇 告其仆曰 吾以分谤矣 按 郭锡良 李玲璞 古代汉语 于 救 字无注 当补 救 阻止 又如 庄子 养生主 今臣之刀十九年矣 按 王力 古代汉语 于 十九 年 无注 当补 十九 九 十 之倒 十九年 就是将近 3 裁断 就是对几种训诂作出判断 取舍 古书某一字词的训诂 出现多种不同的说法并不罕见 例如 荀子 劝学 强自 取柱 柔自取束 其中的 柱 王念孙 读书杂志 认为通 祝 近人钟钟山 荀子订 补 认为 柱 拄 古今字 而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又认为 祝 通 殊 事 实上 正确的训诂只能是一种 这就要作出裁断 4 明所以然 就是把训诂的根据讲明白 例如 孔雀东南飞 举手长劳劳 二情同依依 原统编教材 劳劳 怅惘若失 的状态 这个注释没错 但是能讲明白所以然就更好 按 劳 古有 忧 义 诗 陈 17 风 月出 劳心悄兮 邶风 柏舟 作 忧心悄悄 汉书 谷永传 损燕私之 闲以劳天下 颜师古注 劳 忧也 淮南子 泛论训 以劳天下之民 汉末高诱注 劳犹忧也 8 试述形训在字 词教学中的用途 试述形训在字 词教学中的用途 略 形训形训 的定义的定义 形训 表述形 义关系 形训的内容形训的内容 说文 天 颠也 至高无上 从一 大 一 许慎解释为 唯初太始 道立于一 太 就是 大 因此 一 也有 大的意思 为什么 天 的意义是 至高无上 因为 天 的形体是 从一 大 1 释本义 2 释借义 3 释引申 1 掌握汉字的形声系统 2 区别字体字义 3 推求词的本义 4 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 牢固知识 匡正谬误 9 谈谈小学家之训诂与经学家之训诂的关系 谈谈小学家之训诂与经学家之训诂的关系 略 略 小学之训诂和经学之训诂小学之训诂和经学之训诂 先看一个例子 说文 觵 兕牛角可以饮者也 从角黄声 其状觵觵 故谓之觵 觥 俗觵从光 段玉裁注 诗 四言 兕觵 而传不同 卷耳 曰 兕觵 角爵也 七月 曰 觵 所 以誓众也 桑扈 曰 兕觵 罚爵也 丝衣 笺曰 绎之旅士用兕觵 变于祭也 周礼 闾胥 注曰 觵挞者 失礼之罚也 小胥 曰 觵 罚爵也 卷耳 无罚义 故只云角爵 七月 因乡饮酒而正齿位 故云誓 誓者 示以失礼则受罚 也 盖觵之用于罚多 而非专用以罚 故 卷耳 丝衣 并用兕觥 此许不言罚爵 而言可以饮之意也 这个例子里 说文 的释义非常概括 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