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疾病心理咨询师_第1页
精神疾病心理咨询师_第2页
精神疾病心理咨询师_第3页
精神疾病心理咨询师_第4页
精神疾病心理咨询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 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第三节 常见心理障碍,第二单元 心理问题与心理紊乱常见心理障碍的临床疾病分类,心理问题 Mental trouble各种原因引起的暂时的、轻微的情绪、行为反应心理紊乱 Psycho-disturbance各种原因引起的较长的、较重的思维、情绪、行为反应,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 CCMD-3,0 器质性精神障碍1 精神活性物质或非成瘾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2 精神分裂症(分裂样)和其他精神病性障碍3 心境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4 癔症、应激相关障碍、神经症,5 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6 人格障碍、习惯与冲动控制障碍、性心理障碍7 精神发育迟滞与童年和少年期心理发育障碍8 童年和少年期的多动障碍、品行障碍和情绪障碍9 其他精神障碍和心理卫生情况,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一种病因未明的精神病具有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和精神活动与环境不协调为主要特征多在青少年起病、病程迁延、缓慢进展、有发展为衰退的可能,精神分裂症,占住院精神病人的50%、长期住院病人的2/3成人人口的终身患病率1%流调(中国)5.69(82年) 、 6.53(93年)我国精神分裂症病人达780万,精神分裂症,约1/2病人在2030岁发病病程有间断发作和持续两类1/3的病人可获临床痊愈60%的病人可达到社会性缓解10%的病人可能找到工作、建立家庭,精神分裂症发病原因,遗传因素是主要致病因素之一神经生化病理的研究大脑病理和脑结构的变化母孕期的病毒感染、合并症围产期的合并症社会心理因素,精神分裂症临床表现,早期症状:非特异性、多样性 性格改变 类神经症症状早期症状可持续25年再发展为明显的分裂症症状,精神病的危险因素,1 年龄: 青少年和成年早期2 特征性危险因素: 阳性家族史、易患性人格、病前适应性较差、头部外伤史、智力偏低、产科合并症病史、围产期损伤病史3 状态危险因素: 生活事件、心理刺激、药物、物质依赖、个人的主观和功能改变,精神分裂症临床表现 思维联想障碍,思维联想过程缺乏连贯性、逻辑性思维散漫、思维破裂强制性思维逻辑倒错性思维病理性象征思维、语词新作,精神分裂症临床表现 情感障碍,情感淡漠、情感反应不协调为主要特征情感迟钝、平淡、淡漠情感倒错情感易激惹,精神分裂症临床表现 意志行为障碍,意志减退、缺乏病理性意志增强意向倒错紧张性木僵、兴奋、违拗、模仿动作及言语,精神分裂症临床表现 其他精神症状,幻觉:以幻听多见感知综合障碍妄想,精神分裂症临床表现 两个综合征,阳性症状: 幻觉、妄想、各种感知障碍、思维联想逻辑障碍、怪异行为,阴性症状: 情感平淡、言语贫乏减少、注意障碍、 缺乏主动性、社交退缩,精神分裂症临床表现 常见类型,单纯型 起病早、缓慢进展、阴性症状为主青春型 起病急、思维破裂、荒谬、情感倒错、行为愚蠢、本能活动亢进紧张型 紧张性木僵或紧张性兴奋偏执型 起病晚、以妄想为主、常伴幻觉,精神分裂症 诊断标准,症状标准:至少有下列2项 反复出现的言语性幻听 明显的思维松弛、破裂,言语不连贯,或思维内容贫乏 思维被插入、被撤走、被播散、思维中断或强制性思维 被动、被控制或被洞悉体验 原发性妄想或其他荒谬的妄想 思维逻辑倒错、病理性象征性思维或语词新作 情感倒错或明显的情感淡漠 紧张综合征、行为怪异或愚蠢行为 明显的意志减退或缺乏病程标准: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持续一个月,精神分裂症 治疗,药物治疗:急性期系统药物治疗 23月 巩固治疗 1月 维持治疗25年 心理治疗及社会康复,偏执性精神障碍,以系统妄想为主要症状,内容较固定,并有一定的现实性,不经了解,难辨真伪。主要表现被害、嫉妒、夸大、疑病、钟情等内容在不涉及妄想的情况下,无明显的其他心理方面的异常人格常保持完整,有一定的工作及社会适应能力,偏执狂,发病缓慢且以系统妄想为主要症状,并伴有相应的情感和意志活动,人格保持完整诉讼狂夸大狂嫉妒狂,偏执状态(类偏执狂精神病),妄想结构没有偏执狂那样系统,也不固定,可伴有幻觉,以女性多见,一般预后较好妄想内容都是患者对其生活处境和人际关系的歪曲信念,且难以被说服,心境障碍 Mood disorders 情感障碍 Affective disorders,以情感或心境改变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精神障碍,常伴有相应的认知、行为、心理生理学以及人际关系的改变或紊乱、躯体症状也很常见或成为主要临床相,情感障碍 患病率,我国: 总患病率 0.76 (82年) 终生患病率 0.83(93年) 抑郁症患病率5 -8 国外: 终身患病率2 -25,情感障碍 分类,躁狂发作抑郁发作双相障碍持续性心境障碍 环性心境障碍 恶劣心境,情感障碍 临床表现,躁狂发作 :“三高症状” 情感高涨 思维奔逸 动作行为增多,躁狂发作 症状标准,注意力不集中或随境转移 语量增多思维奔逸、联想加快或意念飘忽的体验自我评价过高或夸大妄想精力充沛、不感疲乏、活动增多、难以安静,或不断改变计划和行动鲁莽行为睡眠需要减少性欲亢进上述症状至少有3项(若仅为易激惹,至少需要4项)持续一周,情感障碍 临床表现,抑郁发作:“三低症状” 情绪低落 思维迟缓 言语动作减少,抑郁发作 症状标准,兴趣丧失、无愉快感精力减退或疲乏感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自我评价过低、自责或有内疚感联想困难或自觉思考能力下降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有自杀、自伤行为睡眠障碍,如:失眠、早醒、或睡眠过多食欲降低或体重明显减轻性欲减退 至少有4项,持续2周,抑郁发作核心症状:情绪低落、绝望、无助、无用、兴趣缺乏、乐趣丧失抑郁发作的心理症状群:焦虑、常与抑郁伴发(占1/3) 自责自罪 精神病性症状 (幻觉、妄想) 认知症状(注意力、记忆力下降) 自杀观念和行为(1015%自杀率) 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抑郁发作的躯体症状群: 睡眠紊乱:入睡困难、时睡时醒、早醒 (80) 食欲紊乱:食欲减退(70%) 体重减轻 头痛、背痛或查不出原因的躯体疼痛 精力丧失 (30):易疲劳 性功能减退,青少年情感障碍 行为障碍 躯体症状老年期抑郁 社会心理应激 躯体功能、疾病的影响 焦虑、抑郁混合产后抑郁,抑郁症与自杀,自杀者45 -70 可能患抑郁抑郁症50 有自杀观念 25 自杀未遂 15 自杀成功扩大性自杀曲线自杀,双相障碍,目前发作符合某一型躁狂或抑郁标准,以前有相反的临床相或混合性发作,如在躁狂发作后又有抑郁发作或混合性发作发作间期通常以完全缓解为特征双相型障碍 有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双相型障碍 有轻躁狂发作以重性抑郁为主,持续性心境障碍,持续性心境障碍:表现为持续性,并常有起伏的心境障碍,但不符合躁狂或抑郁发作症状标准,社会功能轻度受损,主观痛苦,可有自知力,恶劣心境: 持续存在心境低落,但不符合任何一型抑郁的症状标准,同时无躁狂发作,病程至少2年,2年中很少有持续2个月的心境正常期环性心境障碍:反复出现心境高涨或低落,但不符合躁狂或抑郁发作的标准,是一种轻度而反复发作的双相障碍,病程至少2年,但可有数月的心境正常间歇期,情感障碍的治疗,药物治疗:抗抑郁药 抗躁狂药 情绪稳定剂心理治疗:预防复发:,人格障碍 personality disorders,人格障碍,原称变态人格、病态人格,是指明显偏离正常且根深蒂固的行为方式,具有适应不良的性质,其人格在内容上、质上或整个人格方面异常,由于这个原因,病人自己遭受痛苦和/或使他人痛苦,或给个人和/或社会带来不良影响,人格障碍患病率2%-10%(发达国家)三个要素,早年开始,于童年或少年起病人格的一些方面过于突出或显著增强,导致持久的适应不良对本人带来痛苦或贻害周围,人格障碍 症状标准个人的内心体验与行为特征在整体上与其文化所期望和接受的范围明显偏离,这种偏离是广泛、稳定、长期的,认知的异常偏离情感的异常偏离控制冲动及对满足个人需要的异常偏离人际关系的异常偏离,正常人格变异:人格缺陷,公认的正常人格范围的变异,是人格中某些品质的过多或不足,远未达到害人害己的程度正常人格变异与人格障碍有量和质的区别,人格改变,人格改变是获得性的,是指一个原本人格正常而在严重或持久的应激,严重的精神障碍及脑部疾病或损伤后发生的改变,随着疾病痊愈和境遇改变,有可能恢复或部分恢复。人格改变有明确的时间(病后),参照物是病前人格。而人格障碍无明确的起病时间,始于童年或青少年,且持续终生,人格障碍 临床类别,偏执性人格障碍 以猜疑和偏执为特点,始于成年早期,男性多于女性,分裂样人格障碍 以观念、行为和外貌装饰的奇特、情感冷漠及人际关系明显缺陷为特点,男性多于女性,人格障碍 临床类别,反社会性人格障碍 以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经常违法乱纪,对人冷酷无情为特点,男性多于女性。本组病人往往在童年或少年期就出现品行问题,成年后(18岁)习性不改,主要表现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甚至违法乱纪,品行障碍,品行障碍的特征是反复而持久的反社会性、攻击性或对立性品行。当发展到极端时,这种行为可严重违反相应的社会规范,较之儿童普通的调皮捣蛋或少年的逆反行为更严重。如过分好斗或霸道,残忍地对待动物或他人;严重破坏财物;纵火;偷窃;反复说谎;逃学或离家出走;过分频繁地大发雷霆;对抗性挑衅行为;长期的严重违拗,人格障碍 临床类别,冲动性人格障碍(攻击性人格障碍) 以情感爆发、伴明显行为冲动为特征,男性明显多于女性,表演性人格障碍(癔症性人格障碍) 以过分的感情用事或夸张言行吸引他人的注意为特点,以人格不成熟或情绪不稳定为特征,人格障碍 临床类别,强迫性人格障碍 以过分的谨小慎微,严格要求与完美主义及内心的不安全感为特征。男性多于女性2倍,约70%强迫症病人有强迫性人格障碍,依赖性人格障碍 以过分依赖为特征,人格障碍 临床类别,焦虑性人格障碍 以一贯感到紧张、提心吊胆,不安全及自卑为特征,总是需要被人喜欢和接纳,对拒绝和批评过分敏感,因而习惯性地夸大日常生活处境中的潜在危险,而有回避某些活动的倾向,人格障碍 诊断,临床用诊断标准:病史、检查(体检、神经系统、精神检查)研究用诊断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