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岗前培训教师职业道德复习题.docx_第1页
西南大学岗前培训教师职业道德复习题.docx_第2页
西南大学岗前培训教师职业道德复习题.docx_第3页
西南大学岗前培训教师职业道德复习题.docx_第4页
西南大学岗前培训教师职业道德复习题.docx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师职业道德名词解释:一、道德:道德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以善恶为评价标准,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来维系和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利益关系的原则规范的总称 。二、伦理: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处理这些关系所应遵循的道理和准则。三、教师职业道德1、教师在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为师之道)2、教师在职业活动中将做教师应当遵循的原则和规范内化为自己的个体品质,然后通过自己教书育人的德行表现达到既有益于学生成长成才,同时也有利于教师自我完善人格品质和提升人生境界等精神需要的主体性追求(为师之德)四、道德教育: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灌输社会的道德要求、规范、原则和观念,对受教育者施以系统的教育和影响,是他们具备社会生活和职业活动所需的道德品质和品德,自觉的践行其道德义务的活动。五、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指根据高校教师的职业特征,借助一定的理论和途径,是社会主流的、积极向上的道德观念、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成为高校教师的思想意识形态,通过对理论知识的学习,让高校教师通过对自己职业的认识,以达到提高自身道德品质的目的,培养处合格的高校师资队伍,促进教育的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六、道德评价:道德评价是通过赞扬和鼓励、谴责和批判、示范和劝阻,以肯定或否定某种行为的方法,使人的行为纳入社会或阶级要求的轨道,并给人以潜移默化的影响。七、道德修养:指个人在道德上的自我修炼、自我改造以及由此达到崇高的道德水平和境界过程,是主体自身的道德活动形式之一,简而言之,即道德主体的自我道德教育。八、道德实践:指人类生活中受一定的道德意识指导和影响而进行的社会活动,包括个体行为和群体活动。简答题(10分):一、伦理道德的作用:1.道德的社会作用:社会调控;(1)道德能够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2)道德能够影响生产力的发展(3)道德能够影响一定阶级的政治统治(4)道德影响精神文明的发展进程(5)道德能够维护社会生活的稳定,保障人们的正常生活和交往2.道德的个体作用:提升人性,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二、教师职业道德的作用1对教育教学起调节作用;(1)调整教师与教育事业的关系(2)调整教师与学生的关系(3)调整教师与其他人员的关系2对学生起教育作用;3对社会生活起影响作用(1)通过所培养的学生,对社会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2)通过亲自参加社会活动而影响社会 (3)通过教师个人的道德品质去影响自己的家庭,朋友和邻里4对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起促进作用三、道德的多维认识1.道德是一种特殊的上层建筑和社会意识;2.道德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3.道德是人类掌握世界的特殊方式,是人类完善发展自身的活动4.道德是人的存在方式(1)道德是人的反思性的存在方式 (2)道德是人应然的存在方式5.道德是一种利他精神或牺牲精神。 四、伦理与道德的不同点1.侧重点不同:伦理强调关系,道德强调个体;2.义务要求不同:伦理的义务是双向的,道德的义务是单向的;3.作用力不同:伦理是客观法(法则),是他律的;道德是主观法(法规),是自律的;4.水平不同:伦理是对人们行为应当理由的说明,道德是对人们行为应当境界的表达。五、教师职业伦理的特点(1)教师职业伦理关系的多维性(2)师生伦理关系作为教师职业伦理的主体,其最显著的特点在于师生伦理属于不对称型伦理关系。对称型伦理关系:伦理对当事人双方的义务要求不仅是双向的,而且在要求的程度上完全相同的伦理关系;不对称型伦理关系:伦理对当事人双方的义务虽然是双向的,但在要求的程度上却并不完全相同的伦理关系六、教师职业道德的形成及本质形成:1.高等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各种利益关系是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形成的直接基础 2生产关系及其体现的阶级利益是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形成的现实基础 3.历史上优秀的教师道德遗产是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形成的历史基础本质:1.教师职业道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上层建筑;2.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的存在方式;3.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本质:利生、利社会七、教师职业劳动的特殊性1.劳动目的和任务的特殊性多重性;启示:(1)所有老师要树立育人的职责的意识首先结合自己学科的特点育人;其次用自己在课堂中的良好言行表现育人;其三,还有要配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人文哲学社会科学老师、辅导员、班主任育人 (2)要完成教师的任务实现劳动目的,师德很重要 其一,要育好人需要有较高的师德;其二,教好书需要较高的师德;其三,搞好科研需要较高的师德2.劳动对象的特殊性有思想、有个性差异的具有主体性和可塑性的人;3.劳动工具的特殊性教师自身所具有的综合素质是最主要的工具,且劳动者和工具不能分离;启示:要取得好的效果只能内求素质的发展4.劳动过程的特殊性;5.劳动产品的特殊性掌握一定文化科学知识、形成一定思想品德的人。八、高校教师职业的特点1.高校教师职业劳动的特点决定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2.高校教师职业劳动的特点1、目的双重性(教书、育人);2、对象特殊性(人大学生:年龄、意识、智力、价值观等);3、手段的示范性;4、过程的复杂性;5、内容的丰富性;6、效果的滞后性3.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1.道德人格的高尚性 ;2.道德目的的明确性 ;3.道德行为的示范性;4.道德内容的全面性 ;5.道德影响的广泛性九、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意义1、加强师德教育是高校教师履行社会责任的必然要求2、加强师德教育是高校教师完成自身历史使命的要求3、加强师德教育是高校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4、加强师德教育是提高师资队伍素质的需要十、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基本特点1、坚定的方向;2、鲜明的时代性;3、强烈地针对性。十一、高校师德评价的形式1.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是高校教师师德评价的基本形式2.自我评价和社会评价是高校教师师德评价的操作方式3.发展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是高校教师师德评价结果的基本形式十二、道德选择条件: 1.在客观条件上,行为主体面临具有多种道德选择的可能性2.在职业行为的选择中,有清晰的道德认知标准作指导3.意志自由是高校教师职业行为道德选择的主观前提特殊性:1.公众性;2.示范性;3.限制性;4.渗透性应处理好的关系: 1.动机、手段和目的的关系;2.自由和责任的关系;3.道德选择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稳定性、功利性与超功利性的关系道德冲突:1.“道德之师”与“学问之师”的冲突与统一;2.职业活动内的“言教”与职业活动“身教”的统一;3.“德之自修”与“德之助修”的统一。十三、道德修养的基本要求与方法基本要求:1.恪守底线;2.注重私德;3.追求境界基本方法:1.慎独修身,保持操守;2.内省自讼,改之为贵;3.防微杜渐,积善成德;4.虚心学习,相互切磋;5.勇于实践,不断磨炼十四、道德实践在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品质培养中的意义与基本要求意义:1.道德实践是获得正确师德观念的来源;2.道德实践在道德品质形成中具有决定作用;3.道德实践活动是教师品德形成发展的源泉和基础。基本要求:1.专业领域应该刻苦钻研,精益求精;2.科学研究上积极进取,严肃认真;3.教育学生要孜孜不倦,充满爱心;4.社会生活中严于律己,平等待人论述题:一、教师职业道德的特殊性(一)在要求上更高(认知、情感、意志、信念、行为);1、从教师道德的作用看,它可以成为教师劳动最主要的工具2、从影响深度和时间上看,教师道德比一般职业道德具有更加深远的特点3、从教师道德行为的经济后果看,它比一般职业道德离经济利益更远4、从行为条件方面看,教师道德与一般职业道德相比对劳动者个性心理品质有更高的要求(二)影响更更广泛、更深远从1、内容上看,教师道德比一般职业道德更全面、更先进2、从教师道德的影响空间看,它比一般职业道德具有更广泛的特点二、师德如何,百年之间判盛衰? 素质决定命运,这是指人的个体生命而言,就社会发展的全局来看,教师的素质将直接决定教育事业的未来,决定一个民族的未来。而这些素质需要教师来进行培养与教育。1、高校教师作为一个知识分子,走在社会的最前沿,要进行科学研究、专业知识的传授,需要良好的师德作为铺垫。2、高校教师负责传播民族大义。3、给学生做好榜样,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世界观、价值观。4、传递人类文明的火炬。只有教育好一代人,通过这一代人将这种优良的素质不断传递下去,国家的强盛必然在几代人后体现出来。即师德如何,百年之间判盛衰。辨析/案例:三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原则:爱国守法、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严谨治学、服务社会、为人师表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遵守宪法和法律法规,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依法履行教师职责,维护社会稳定和校园和谐。不得有损害国家利益和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言行。敬业爱生:忠诚人民教育事业,树立崇高职业理想,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为己任。恪尽职守,甘于奉献。终身学习,刻苦钻研。真心关爱学生,严格要求学生,公正对待学生,做学生良师益友。不得损害学生和学校的合法权益。教书育人:坚持育人为本,立德树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注重学思结合,知行合一,因材施教,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严慈相济,教学相长,诲人不倦。尊重学生个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拒绝学生的合理要求。不得从事影响教育教学工作的兼职。严谨治学:弘扬科学精神,勇于探索,追求真理,修正错误,精益求精。实事求是,发扬民主,团结合作,协同创新。秉持学术良知,恪守学术规范。尊重他人劳动和学术成果,维护学术自由和学术尊严。诚实守信,力戒浮躁。坚决抵制学术失范和学术不端行为。服务社会:勇担社会责任,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类进步服务。传播优秀文化,普及科学知识。热心公益,服务大众。主动参与社会实践,自觉承担社会义务,积极提供专业服务。坚决反对滥用学术资源和学术影响。1.热爱学术、追求真理;2.实事求是、客观公正;3.学术自由、民主平等;4.谦虚谨慎、团结协作;5.服务社会,造福人类。 为人师表: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淡泊名利,志存高远。树立优良学风教风,以高尚师德、人格魅力和学识风范教育感染学生。模范遵守社会公德,维护社会正义,引领社会风尚。言行雅正,举止文明。自尊自律,清廉从教,以身作则。自觉抵制有损教师职业声誉的行为。四道德的起源及启示(猴子的故事)1.人的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产生的客观条件。 2.人的自我意识的产生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 3.社会分工的出现和发展,是道德从萌芽到形成的关键。 4.人类自身存在的二重性(个体和群体性存在)以及由此所决定的利益的二重性是道德产生的最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