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 录摘要1关键词1引言1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修己安人”说2(一)修己安人思想的来源2(二)对修己安人思想的真正理解2二、中国管理哲学的本质修己安人之学3(一)修己安人之管理哲学的内涵31管理者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品格42管理者在管理模式上必须做到由正己而正人,由修身而治人4(二)修己安人之管理哲学的特点51由内到外,天人合一的“和谐管理”之道52目的和行动相统一的实践观5(三)中西方管理哲学的不同61美国式“我要我成”的管理历程与日本式“同生共荣”的管理历程62中国式“修己安人”的管理历程6三、中国企业管理者存在的问题7(一)管理者自身道德素质不高71管理者不懂得自省72管理者没有很好的做到自律83管理者缺乏一颗宽容大度之心8(二)管理者能力水平低下8(三)管理者与员工之间关系不融洽8四、企业管理者如何做到修己安人9(一)反思自我,加强自我道德素质修养,以德管理91要严以律己,凡事以身作则92管理者对员工要宽容93要充分尊重每一个员工的人格94管理者要勇于自省9(二)换位思考,实施仁爱管理10(三)善于协调员工之间的矛盾,合理用人101正确协调员工之间的矛盾102掌握合理正确的用人之道11(四)建立合理的制度法规111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制定制度112与时俱进,适时地修订制度11结语12注释12参考文献12谢辞13本科毕业论文中国企业管理中的“修己安人”说摘要: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倡导的“修己安人”说指出,修己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根本,由修己而后才能达到安人。这种正己正人的思想实质上蕴含着中国企业管理之道,即中国企业管理哲学的本质修己安人之学,它强调管理者自身素质对企业发展的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当今企业管理中管理者自身存在着诸多问题,没有真正做到己安人安。因此,企业管理者有必要反思如何加强自身修养来达到安人,以充分发挥员工的才能,从而促进企业良性发展。关键词:儒家思想;修己安人;管理者;管理者素质;中国企业管理The Theory of Qualifying Oneself to Stabilize Others in Chinese Enterprise ManagementZhang Xiaoli(Institute of Politics and Law,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lass2Grade2005, 051210355)Abstract: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Confucianism advocates the theory of qualifying oneself to stabilize others. This theory points out that qualifying oneself is the foundation of managing one family, one country and even the world, and that one can stabilize others only by qualifying oneself first. In fact, this theory contains the idea of Chinese enterprise management, that is, the essence of Chinese enterprise management philosophy is about the theory of qualifying oneself to stabilize others. It emphasizes that enterprise managersquality plays a vital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However, in todays enterprise management, managers themselves have a lot of problems, and fail to stabilize others. Therefore, enterprise managers need to reflect on how to strengthen their own self-cultivation to stabilize others, and thus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talents of employees, thereby promoting the sound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Key words: Confucianism; Qualifying Oneself to Stabilize Others; Managers; Managersquality; Chinese enterprise management引 言修己安人的思想是儒家思想的精髓,这一思想具有丰富的内涵。它不仅是中国古代统治者修身治国的重要指导思想,而且也是当代管理者有效地进行企业管理的宝贵精神财富。那么,修己安人的管理哲学究竟是怎样一种管理?它具有哪些特点?管理者如何运用这一管理之道来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以促进企业管理的顺畅进行?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首先要追本溯源,了解一下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修己安人”说的思想。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修己安人”说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含着许多重要的哲学思想和做人做事的道理。修己安人的思想就源自儒家思想。(一)修己安人思想的来源儒家经典大学中讲:“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大学提出了一个融修身与治国于一体的简明公式,即“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这“八目”中,修身是核心,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之本,而后四者只是修身的方法。同时,修身又是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本,尽管后三者是修身的理想,但为了实现这些理想,则又必须从修身做起。“修身”既是前四者的直接目的,又是后三者的必要前提,是承上启下,由内而外的关键环节。它旨在阐明,修身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根本。只有做到了修身,把自身的品性修养好了,才能使自己身边的人安宁,达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目标。也就是说,由自身修养进而达到安人。此外,据儒家经典尚书皋陶谟记载,有一次,皋陶和大禹在舜帝面前讨论如何治理国家的问题,提出了“为政”的三项原则:一是“修身”,就是君主要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提高品德修养;二是“官人”,就是要善于发现和使用各级官吏;三是“安民”,就是给人民恩惠,使老百姓享受安定的生活。即统治者首先要加强自我修养,完善自我人格,通过提高自身修养认真做事使周围的人们安乐,进而使所有百姓都安乐。这也就是孔子在论语宪问中明确提出的“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可见,儒家巨著四书五经中的大学尚书论语都提倡加强自身修养,由修己而后安人,即“修己安人”的思想。(二)对修己安人思想的真正理解修己安人的思想阐明了修己的重要性,修养自己的品性是成就一切的根本和基石,如果抛弃了这一点,那么任何事情都不会取得成功。所谓“修己”,即修养自己的品性,这是做人的起点,也是个人建功立业的基础;而“安人”是“修己”的目的和结果,通过自身道德素质的提高使周围的人得到安宁,个人事业取得成功。孔子指出:“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论语子路),即个人品行端正与否,对于他人有重要影响。从修己到推己及人,成己成物,成行成业。这也符合中国人一直以来提倡的“正己正人”“己安人安”的思想,达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子路)的效果。中国人一向重视德,认为德重于才,提倡德才兼备。个人先注重自我道德素质修养,欲使人敬之必先敬人,那么他就会“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论语为政)。相反,如果一个人素质不高,那么首先他不是一个完人,再者也不会得到周围人的敬佩与追随,因而更不会取得事业的成功。正所谓“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因此,一个人先管好自己,才能赢得别人的信赖,进而影响他人达到安人。然而,儒家思想认为,修身不只是关于个人道德品质和荣辱进退的事情,而是和齐家、治国、平天下联系在一起。孟子指出:“天下的根本在于国,国的根本在于家,家的根本在于自身”。在这里,“身”成为家、国、天下的根本。身不修不足以治理天下、国家。正如中庸所说,知道用来修养的方法就知道用来治理他人的方法;知道用来管理他人的方法就知道用来治理天下、国家的方法了。这说明修身和领导天下、国家的道理是一致的。从修身达到治国平天下。对此,大学明确地列出了修身治国的“八条目”,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个人内在品质的修养与提高;“齐,治,平”是个人建功立业所追求的价值目标。个人权威的树立和事业的成功,主要是依靠其内在的道德智慧。通过修身提高自己的魅力和人格形象,才能充分发挥道德的示范作用,以上行下效的价值导向功能影响、感染和带领身边与周围的人,从而实现“齐,治,平”的功业。这也就是孔子所说的“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大学所论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都是修己的功夫,是修身养性所必须做到的;而修齐治平又以修身为核心,只有把个人修养达到完善的地步之后才能完成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目标。其实,齐家是管理家庭,治国是管理国家,“国治而后天下平”,这些都属于管理的范畴。所以“大学之道”实际上就是“管理之道”,它所表达的是管理的最高原理即管理哲学。“修己安人”说在古代是重要的治国之道而在现代也同样是重要的管理之道。这种“修己安人”说要求管理者修养自己以严肃认真地对待工作,修养自己以安定下属,进而安定所有民众,即要求管理者以身作则,加强自我管理。在儒家思想中,修身与治国,自我管理与国家管理密不可分,儒家把自我管理看成一切管理活动的起点,由此蕴含着中国企业管理哲学的本质。二、中国管理哲学的本质修己安人之学如上所述,中国企业管理哲学的主要依据是大学之道,其本质是修己安人之学。管理以修己为起点,以安人为目标。管理的意义便是修己安人的历程。这一管理哲学有丰富的内涵和特点,是一种不同于西方刚性管理的柔性管理之道。(一)修己安人之管理哲学的内涵修己以安人,从字面上来看即是先修己,然后以修己来安人。修己安人是管理的历程,修己又是安人的起点,所以修己是整个管理历程的出发点。修是修治,把原本欠缺的地方修好,使原本优良的地方加强,让管理者以正己的面目出现在下属的面前,树立良好的形象。下属自然很快有所知悉,产生良好感应,尽力在安的气氛中把工作做好。孔子说修己以安人,即是仁道管理的感应历程。将它应用于中国企业管理中,其内涵包括两个方面:1管理者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品格修己,即管理者加强自身素质的修养。以修己促管理,这一人文管理思想是建立在管理者的道德感化基础之上的。它认为,管理者的道德越高尚,对于被管理者的感应性就越大。它强调主动引导式的感应性,强调内在控制,而不是被动的、强制式的外在管理,是“圣人行德于上,而民自归之,而非有心欲民之服也”。管理者只要实施以德管理,他就会像北极星那样,自己安居在其位置上,而众星就会环绕着它,形成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这完全是一种以道德为导向的内在形象管理。所谓形象管理,即成功的企业管理是由管理者的内在素质和外在形象决定的。管理者的素质是内在的,形象是外在的。其形象与素质的关系是一个诉之以内,表现于外的因果关系。管理者实施“形象管理”就是依靠物化和外化的素质形象。他要实施成功管理,除了传统、职位、资历诸因素赋予的权力性影响以外,更重要的是依靠品格、才能、知识和情感诸因素而具有非权力性影响。即依靠管理者自身的完美形象有效改变或影响被管理者的心理和行为,使之在被管理者心中产生一种魅力,从而使被管理者产生一种敬爱感、敬佩感、信赖感和亲切感。从而迸发出一种巨大的内聚力和极大的积极性,自觉自愿地努力工作。总之,儒学所倡导的修己之学即是一种形象管理,从管理者的道德品格入手,以道德为导向。只有管理者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才能对被管理者产生巨大的感召力和说服力。如果管理者道德品格低下,即使他的职位再高,资历再深,能力再强,也会失去威信和影响力,从而失去对被管理者的有效管理。2管理者在管理模式上必须做到由正己而正人,由修身而治人这种管理思想不仅要求管理者具有崇高的德行和形象,而且在管理模式上必须做到由正己而正人,由修身而治人,由上行而下效。只有真正做到自律,树立自己的良好道德形象,才能达到治人的效果。不能做到自律,管理者就无法实施形象管理。管理者只有在管理中树立自己的崇高权威,取得被管理者的充分信任,才能形成企业内部的巨大凝聚力,保证企业走向成功。但是,如何才能在管理中树立对被管理者的崇高权威呢?孔子认为,只有依靠管理者自身的道德修养和实际行动,才能赢得被管理者的信任和理解,唤起下属内在驱动力。凭借地位、权势和金钱是不能奏效的。这是一种看不见的自然影响力。由此,儒家提倡“正己正人”理论,由自我管理出发,达到企业全系统良性管理。始于“正己”,终于“正人”,亦即始于“修己”,终于“安人”。因此,对一个企业家而言,正像论语颜渊中所说的:“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企业家所面对的不是单纯的“机器人”,而是有情感有智慧的“社会人”。这就要求企业家在“正人”之前先“正己”,只有“正己”才能“正人”,即所谓的自我管理。纵观古今中外,许多企业家都认识到正己正人的自我管理之道的重要性。如中国近代企业家荣德生先生深知“正己正人”的社会价值,用它来调整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形成了一个具有内在凝聚力的生产群体。日本企业家在建构“自我管理”模式中吸取了儒家“正己正人”的人文思想,十分注重自己的道德修养,并且成功地将它转化为现代企业管理思想,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管理效果。此外,在强调自我管理的同时,企业家还要善于把管理主体和管理手段有机结合起来,尽可能满足企业职工的愿望,并把这种愿望作为具体目标。把个人价值的实现同企业的共同目标结合起来,从而做到“上同下效者胜”,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推动企业向前发展。正如菜根谭中所说“唯公则生明,唯廉则生威。” 只有管理者率先垂范,才能使群众对管理者产生服从感、敬畏感、信赖感和亲近感,做到能人咸集,群贤毕至,形成强大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中国的修己安人之哲学就在于管理者要加强自身素质修养,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形成崇高的权威,以此来影响员工、感化员工,达到“正己正人”“其身正,不令则行”的效果,促进企业有效管理,取得好的效益。同时,中国的修己安人管理哲学又具有自己的一些特点。(二)修己安人之管理哲学的特点“修己”是管理主体对自身的管理,强调对自身的要求,只有自己管好了才有资格管别人。“修己”力求合乎天道,即以自然规律和人类道德原则为依据,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特点。而“安人”是自身管理后的影响,包括对他人和社会形成影响的“他安”和对自己形成影响的“己安”。“安人”即是管理主体自身管理的目的又是管理的过程,体现了实践和目的的统一。因而,修己安人的管理哲学体现了以下两个特点:1由内到外,天人合一的“和谐管理”之道西方人研究宇宙,是将宇宙视为外在的,而中国人把人放在宇宙中,人和宇宙是相通的,认为研究宇宙即是研究自己。中国传统哲学认为,人是整体宇宙中的一部分,自然与人类有统一性。这种哲学思想,反映到管理思想上即是这样一种特点:非常重视“修己”,进而由内到外,由“修己”而“安人”。“修己”和“安人”是互相影响不断互动的,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这种整体和谐的思维方式反映和显现了中华民族开阔的思想视野和独特的思维方式,它将管理看作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统一的整体和过程,力求达到管理系统与管理外部环境以及组织内各部分和各状态之间的最佳和谐,把管理的要素和功能组成为一个统一的有序结构。2目的和行动相统一的实践观我国先哲认为人生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发展自己的天性和能力,全力以赴而后心安,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又要去行动、去实践,在日常现实生活中去锻炼。因此,要发展自己的天性和能力就要“修己”,要在生活中去行动就要“安人”,这种实践和目的的统一反映到管理思想上就有这样一个特点:“修己”即是“安人”,“安人”即是“修己”,“修己”是为了“安人”,“安人”也是在“修己”。在“修己”和“安人”的过程中,目的和行动是统一的,所以我们要明白管理的最终目的不是单纯追求外在的经济效益,它也要求在管理中重视品德。先修己后安人,用心改变自己,让员工受到良好的感应,从而努力改变他们自己。因此,具有中国人特性并渗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管理学表明,管理是一种历程,起点是修己,终点是安人。任何人都应从自己做起,把自己修治好,再通过做人做事的具体表现对他人形成影响,安定他人,使管理顺利进行。要深刻理解这种具有华人特性的管理学,最好从与美国式管理、日本式管理的比较中才能深刻体会。(三)中西方管理哲学的不同1美国式“我要我成”的管理历程与日本式“同生共荣”的管理历程美国式管理是一个“我要我成的历程”, “我要”代表“目标管理”, “我成”代表“成果管理”。由我订立目标,由我去执行,最后拿出成果来。如果成果和目标十分接近或超越目标,就会受到奖励,否则就要接受惩罚。整个管理历程充满了“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进化精神,以“竞争”为手段,拿“数据”作标准,目标与成果的关系决定个人命运。而日本式管理是一种和美国式管理相反的 “同生共荣的历程”。“同生”表示“一起进入公司的辈分”,“共荣”表示“大家共同分享的荣誉”。同生要有同死的觉悟,共同奋斗,绝不临阵脱逃;共荣也要有共辱的打算,不计较个人荣辱,而是合力追求团体荣誉。整个管理历程充满了“大和魂”的“团体精神”,无论怎样都要同进同退。2中国式“修己安人”的管理历程中国式管理是一个修己安人的历程,在中国人看来,目标和成果固然很重要,却不能呈现管理的全部,中国人不否认目标和成果的重要性,但也不能忍受以目标和成果来显示管理的重点。同样,我们也不接受同生共死的观念,同生不一定共死,共荣也不一定共辱,而应该有一些弹性。中国人可以实施目标管理,也可以让它名存实亡。我们能够同生共荣,也能够各扫自家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怎么说都可以,同样的怎么做都行。反过来说,怎么说都没有用,也怎么做都不行。那么,中国式管理的意义是什么呢?我们要不要对准目标全力以赴?能不能接受成果的评量?愿不愿意同生共荣,完全取决于我们“安”和“不安”。安的结果是正面的,而不安所带来的则是负面的影响。安的时候,中国人积极而奋发,对准目标全力以赴,欣然接受成果评量,既照顾同年,礼待资深,也共享荣誉;不安的时候,对目标阳奉阴违,视成果评量为官样文章,同年不同年又有什么关系?心中积怨,更别提分享荣誉。中国式管理一方面追求管理效益,一方面讲求伦理道德。管理是外在的伦理,而伦理是内在的管理。“安”的观念历来影响着中国人。“安”的意义深远,对于管理者来说,以“安人”为妥。要“安人”必先“修己”,不修己无以安人。所以,中国式管理简单说就是“修己安人的历程”。修己代表个人自身素质的修养,是自律。因为中国人一方面不喜欢被人管;另一方面不喜欢被连自己都不如的人管。不喜欢被管就应该自己管好自己,便是修己;不接受连自己都不如的人管就会产生抱怨。一个人管人之前必须先把自己管好。修己的要旨在于自觉、自律与自主;安人的诉求为己安人也安。修己安人看起来是伦理,其实也是管理。中国式管理的历程充满了“伦理道德”的精神,以“彼此”为原则,拿“圆满”作标准,发挥推己及人的力量。谋求安居乐业,互敬、互惠,又各得其安。修己的意思是修养自己,而不是去改变他人。有人总想去改变别人,这种错误的方向会浪费很多管理成本。管理者若是一心要改变员工,员工就会保持高度警觉,不是全力抗拒就是表面伪装接受。不如管理者先修己,用心改变自己,让员工受到良好的感应,从而自动改变他们自己,达到一种“上行下效”“其身正,不令则行”的和谐效果,才是最有效的管理。综上所述,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管理模式,突出了管理制度与管理程序等硬性指标,建立了一整套“物化人”的企业管理系统,使企业员工高度组织化、标准化,把整个企业变成一个精密的机器。这其中固然有合理的部分,但却忽略了企业中最根本、最活跃、最富有创造性的因素人的道德和形象。它制定的违背人性的规章制度影响了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从而造成了人际关系的疏离和反抗。这是现代管理中的一个致命弱点。而儒家所提倡的“修己安人之学”是一种以道德为导向的柔性管理思想。它能有效地解决西方管理模式的弊端。若将“修己安人”的人文精神注入现代企业管理,将管理道德化,必将推动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由此可见,中国式管理哲学修己安人之学,它强调管理者自身素质对企业发展有重大影响。如果管理者具有良好道德修养就可以以道德感召力强化权威,从而安顺员工,实现管理关系的和谐。这种管理之道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符合中国人一直以来倡导的人本思想,适合中国企业管理的要求。运用这样一种中国式的管理之道可以解决中国企业管理者存在的一些问题。三、中国企业管理者存在的问题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企业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如何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实践证明,一个具有较高管理水平的企业家可以救活一个即将倒闭的企业,而一个不善管理的企业家也可以搞垮一个很好的企业。可见,企业管理者素质对企业的成败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在目前的中国企业管理中,由于不加分析地挪用西方管理模式,过多重“艺”(管理技艺),而不重“道”(管理哲学),把科学管理制度化、定量化,而不强调管理者的自我修养,因而与中国的人本管理哲学不相符合,造成了不可忽视的恶果。现代中国企业管理者自身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管理者自身道德素质不高现代企业中一些管理者自身品德有缺陷,主要表现在:1管理者不懂得自省当企业经济效益佳时,管理者会认为这是自己善于经营的结果;而当企业陷于困境遇到危机时,没有主动进行自我审视,从自我的角度反省问题出现的各种原因,而是一味抱怨员工,埋怨他人,对别人求全责备,殊不知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自己管理不善,没有做到全面公正的判断功过是非。2管理者没有很好的做到自律作为管理者他们一方面要求下属严格遵守企业规定,要求下属放弃自我利益来维护公司利益,另一方面他们自己却没有想到要为下属做表率,应该言行一致,身体力行,以身作则地遵守公司的各项规定制度。这样对己对人实行双重标准,双重原则,必然会使员工心中积怨,而所谓的制度也不会发挥应有的作用。3管理者缺乏一颗宽容大度之心一些管理者单纯以上下级关系对员工指挥命令对员工出现的一点小失误就大声斥责,不懂得宽容谅解员工,友善平等的对待下属。并且,没有全面认识员工,只关注下属的缺点,不会以欣赏的眼光接纳他们的优点,这种狭隘之心不利于理解、欣赏和重用有用之才,会造成人才的流失。(二)管理者能力水平低下一些管理者经营方针不明确,无明确的工作目标,工作程序和工作计划,盲目投机;决策能力不强,对公司的运营发展没有远大的战略决策,顺势而倒,制定的制度又不切实际并且朝令夕改,甚至有些小企业连基本的规章制度都没有,岗位职责不清,谁都能管谁都又不管,再加上管理者不讲究用人之道,压抑有才之人,滥用无才之辈,造成企业内部鱼龙混杂。在这样的管理之下,员工不知道每天该干什么,只好“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混一天算一天,那么企业效益之低下可想而知。此外,一些管理者有效协调员工之间的矛盾的能力不强。员工之间出现矛盾在所难免,而管理者却对这些矛盾熟视无睹,放任自流或者实施亲情化管理,一味斥责某个或某些员工,没有全面考察,综合评判。俗话说,祸起萧墙。这些小矛盾如果不妥善解决,企业内部就会出现拉帮结派、勾心斗角的现象,影响员工的工作情绪和工作效率,企业内部气氛不和谐,会导致一些有远见有能力的员工跳槽,给企业造成严重损失。(三)管理者与员工之间关系不融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著名的“需要层次”理论,即人的需要应该依次满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的需要、自尊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五个方面的需要。依据这一理论,管理者应该关注员工的这些需要,然而,在现实社会中,一些管理者一味追求企业的经济效益,造成员工的工作时间长,工资低,福利没有保障,没有在物质上满足员工的需要,因而引起员工对管理者的不满。此外,一些管理者只是注重对员工行为的管理,如要求员工准时上下班,服从指示,遵守纪律,不犯错误等,而没有真正关注员工的内心感受,没有从精神上满足员工的需要。再者,管理者自己无知无能却压抑员工能动性的发挥,认为管理者必然优于员工,这样不仅不能礼贤下士,甚至造成一种紧张气氛,遇到决策问题员工只能保留意见,当面不敢说事后必然抱怨,工作中会有情绪。还有一些管理者,做事追求完美,常常用自己的行为标准和价值去要求别人,这样很容易在管理者和员工之间制造各种紧张气氛,出现管理者觉着“烂泥扶不上墙”,员工“害怕紧张,为什么我总达不到他的标准”的各种现象。试想,在这种抱怨和紧张的氛围中企业怎么会取得好的业绩?现代企业管理中,管理者的素质是影响企业管理成败的重要因素,而管理者若能用“修己安人”来完善自我人格,必将会促进企业的有效运行,促进企业的发展。四、企业管理者如何做到修己安人管理者要做到修己以安人,重要的是修养身心,提高自身修为,只有把这个前提和根本做好了才能自然而然的安人。修己的内涵丰富,具体来说,管理者要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一)反思自我,加强自我道德素质修养,以德管理在管理中,管理者应做到:1要严以律己,凡事以身作则“先之劳之,无倦”(论语子路)即管理者要先带好头才能让员工跟着勤劳工作,并且管理者要永远以身作则,不能倦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管理者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就不要强行命令员工去做,反过来要员工去做的事情,管理者自己首先要做到。2管理者对员工要宽容有容乃大,器小易盈的管理者,最容易刚愎自用、骄矜自大。管理者要能理解“虚空能容”的精神,充分了解“耳朵中空,即是要我们能听”的道理,度量宽广,胸襟能容能大,才能免于刚愎骄矜。一方面能欣赏下属的表现,成功不必在我;一方面又能够功成不居,反而更受大家的崇敬。3要充分尊重每一个员工的人格管理者一方面自己要有高尚的人格来感化员工,另一方面又要充分尊重每一个员工的人格,尊重他们的自尊心。无论是提出问题或交付任务,避免用命令的口气对员工说话,而是要有礼貌。如:下达工作任务时,要注意礼貌的同时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如:“我知道你正忙着呢,不好意思,可不可以再麻烦你一件事”。当下属遭遇失败时,不要一味地批评他,而应当好好安慰他。如:“没关系,我也曾这样失败过,慢慢来,吸取经验教训下次继续努力”。提醒下属时也应当注意不要伤害其自尊心,如:“你这样是不是有些以自我为中心了?应该注意一下”,等等。这种宽厚仁德的管理教导方式会让员工感到上司对他无比信任与尊重,员工受到了尊重必然会反过来敬重管理者。4管理者要勇于自省习惯于不断的审视自我,尤其是当失败或出现失误的时候,要从自我的角度而不是从外部找原因,主动对失败的后果承担责任,主动思考应该改进的不足,不埋怨他人、不抱怨外界因素或运气不佳。当成功的时候,也要能够自我总结,对引发成功的因素加以强化,不断进行自我完善。(二)换位思考,实施仁爱管理管理者在对自身的观念、行动有一个清醒认知的前提下,善于换位思考,对他人在面对各种管理情境时会做出何种反应能够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判断,对人性具有敏锐的洞察,理解他人的行为,对他人的遭遇和境地感同身受,并采取针对性的应对措施,而非居高临下,主观臆断,从而提高自己应对问题和变化的灵活性和有效性。管理者对员工应遵循“仁者爱人”的经营理念,努力做到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不要简单以权势和规章制度压人。“不独要求其根据法律行事,且勉其以道德立身”,管理者除了依法从事之外,还要以道德立身,亦即怀抱仁爱之心。任何人如果不能真正了解仁爱,便不可能有真诚的服务。凡是希望他人给他一个服务机会的人,很可能不明白仁爱的真义。服务机会不是别人给的,而是要以仁爱的心灵体会别人真正的需要才能得到。在企业内部实施“仁爱管理”,要求管理者十分重视解决员工的后顾之忧。如子女就业、住房等问题。要真诚地关心、照顾员工,设身处地替员工着想,解决员工的实际困难。当员工生病住院或重病在家时,要主动去看望。凡是成功的企业家都大力提倡“仁爱管理”。企业家遵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原则,才能使企业员工之间亲如兄弟,充满真情与至爱。在生活上,要为职工提供优厚的待遇和福利,同时也要求职工以忠诚和努力来完成自己的工作。这种仁爱精神会发挥巨大的感化作用,使员工有归属感和安全感。这样才会使员工乐于奉献自己,使企业在竞争中获胜。(三)善于协调员工之间的矛盾,合理用人孔子在论语中提出“礼之用,和为贵” (论语学而),孟子主张“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这说明了人际关系和谐的重要性。企业只有做到了协调才能达到管理的最佳状态。管理者要建立一种和睦平等、大家庭式的良好人际关系。在理论上应遵循儒家所提倡的“君子和而不同”,即一方面要在矛盾中求和谐,原则性和灵活性、矛盾性和同一性相结合。“和而不同”不是不讲原则,不讲斗争的一团和气,而是通过协调矛盾达到一种和谐境界;另一方面要用“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来协调人际关系。现代企业中,不论职位高低,都是平等关系,都有发表不同意见的权利。因此,应坚持“求同存异”,做到批评是为了更好的团结而不是一味打击他人。以团结为目的去批评才会更好地发现问题,妥善解决问题,最终达到和谐。1正确协调员工之间的矛盾在现实中,管理者对于员工的管理不只是要他们严格遵守规定,勤劳敬业,还应关注员工之间的关系是否和谐。作为管理者,处理好解决好员工之间的矛盾对企业生存发展至关重要。在协调矛盾时,管理者首先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调查出事情的起因,不要不分青红皂白或只听一面之词就妄加批评指责某个或某些员工。找到事因后要对有错的员工悉心教导,告诉无错的员工不要得理不饶人。最后,鼓励员工要互敬互爱,情同手足,和睦融洽的一起工作。比如,管理者可以举办一些活动或竞赛,组织“春游”,“狂欢会”,“野餐会”等,这样可以缓解矛盾,沟通管理者与员工,员工与员工之间的思想感情,使彼此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增进了解,营造企业的和谐气氛。2掌握合理正确的用人之道人才是企业兴旺发达的根本保证,对企业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企业管理者要重视人才,合理用人。在用人方面,管理者应坚持以下原则:第一,任人唯贤,礼贤下士。管理者用人要出于公心,严格按照德才兼备的标准选用人才。用人时要尊重人才,信任人才。必须谦恭地对待贤才,以礼相待。用诚心和爱心打动人才,这样就能形成一种向心力,把人才仅仅凝聚在自己周围。第二,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对于人才,管理者既然去用他就不能轻易地毫无根据地怀疑他,而应该让他在职权范围内充分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如果怀疑人才的能力,那么就先不用他。抓紧时间考察清楚,以免埋没人才,或滥用人才。第三,量才适用,用其所长。在管理中,要尽量使每个人充分发挥其最大潜能,每个人的德识、才学等方面的发展都是不平衡的。人才的使用要注意扬长避短,充分利用他的长处,把每个人才摆在最佳位置。正所谓“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舍长以就短,智者难为谋”。因此,要量才适用,用其所长。第四,宽以用人,大度容人。孔子曾说过:“赦小过,举贤才。”管理者在使用人才时,要有宽容之心,容人之量。对“过而改之”的人才不要得理不饶人;对敢于追求真理反对自己的人,特别是有过人之处,能力超过自己的人更要重用,不要压抑人才。(四)建立合理的制度法规无规矩不成方圆。制度法规是企业日常管理的规范,然而制度的制定一定要合理。最重要的是能让人乐于接受并严格遵守。因此,管理者要做到安人,在制定制度法规时要坚持:1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制定制度依据企业要求和员工需要来制定制度。企业刚刚成立时,没必要制定一大堆制度,徒有形式而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石化油库hsse安全题库及答案解析
- 青年学子“十四五”规划主题演讲稿
- 三级消防安全知识题库及答案解析
- 线路施工安全培训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施工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技术工艺设备选型财务方案厂区规划方案设计试卷教案(2025-2026学年)
- 产品设计开发流程及技术规范文档
- 驾驶员从业理论培训考试及答案解析
- 安全员考试题库电话及答案解析
- 项目质量管理检查清单模板
- 项目管理风险评估标准化工具预防风险
- 肝功能不全的护理查房
- 《客舱安全与应急处置》-课件:释压的类型和迹象
- 传统节日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创新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九年级下册+
- 舰艇轮机岗位述职报告
- 锅炉维保报告
- 游乐设备施工方案
- 结肠多发息肉护理查房
- 幼儿园食品安全总监的职责要求
- 花篮拉杆式悬挑脚手架工程技术交底
- 生命周期成本计算
- (完整版)法律文书送达地址确认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