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养成素质教育中的“三品格”.doc_第1页
怎样养成素质教育中的“三品格”.doc_第2页
怎样养成素质教育中的“三品格”.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怎样养成素质教育中的“三品格”耒阳市永济中学 伍昭文 什么是素质教育?现在没有谁给出一个公认的确切的定义,但人们已在众口一词地肯定和赞美它的价值取向,弹奏出一曲推动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题歌,正在发挥它的实践功能。尤其是教育部制定的面向新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出了实施“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这无疑是给素质教育绘制出一幅蓝图。而基础教育是实现这幅蓝图的奠基工程,做为一名从事中学语文基础教育教学工作多年的教师,深感任重而道远。面 对全民族的呼唤声,我的一个话题是:培养学生的“三品格”人文品格、创造品格、审美品格是语文学科 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 何谓品格?诚如我们不必给出一个确切定义来界定什么是素质教育一样,也不必纠缠于概念到概念;但可以用形象的表述,把品格视若精神、意志、道德、情感、思想、观念等等滋养而成的花朵。人的素质涵蕴着多 种成分,尽管众说纷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有谁否认品格是组成人的素质的内核呢?品格即人格。教育 的旨归是人,丢掉了或削弱了品格的养成而言他,就是丧失了或淡化了教育的根本,就教育的总体而言是这样 ,就各门学科来说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尤其是语文学科。 中学语文是中学基础教育的一门主要学科,也是进行素质教育最有效的学科之一。按照这一学科教学大纲的规定,它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而且把这种语文能力具体化为“ 读写听说”四个方面。语文学习,除了从能力层次来衡量之外,是否应做更深层次的思考? 一.养成人文品格语文学科素质教育之一。 语文学科是人文性很强的一门学科。从这个角度来注视它,语言就“不纯属于语义的记号,而且还携带着 诸种形象和特定的情感。它们不仅触动理解,而且还触动我们的情感和想象”。(卡西尔语言与神话)“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明白如话,其词义句法对中学生来说很好理解。但是其中包蕴着的忧乐 情感、人生观给人的陶冶力震撼千古,对此我们就不能浅尝辄止。“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其 字面含义也不难理解。如果就句论句,这位“醉翁”不是酒徒就是游山玩水之辈,那就大错特错了。统摄全文 ,欧阳修着墨于山水之间,意在以写出这篇清新的醉翁亭记为乐,表现出这位古文运动领袖的表率风范, 这才是“在乎山水之间”的真意!诸葛亮的出师表有言“临表涕零”,我们怎能只是掌握“涕”字的古今 异义(古义为眼泪,今义是鼻涕)而无视呈表人的百感交集的情感呢?选入中学语文课本的多数文章,人文性光照字里行间,与语义章法并存。我们没有理由仿效盲人摸象,只见局部不见全貌,错把大象的腿当作柱子, 把大象的耳朵当作一把扇子,也将一篇完整的美文搞得支离破碎。在理解语义章法的同时,吸取其中饱含着的 人文养分,使自己养成良好的高尚的人文品格,这是语文学科素质教育的重要标志。 二.养成创造品格语文学科素质教育之二。 恩格斯说过:“科学的教育的任务是教学生去探新、创造。”中学语文作为基础教育的基础学科,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理应树起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创造品格的路标。不过,中学生尚处于继承前人创造成果的 年龄段,还未进入直接创造的黄金时期,不必要求他们进入现实意义的创造王国。但是,作为一种精神、品格 来要求,把他们造就成创造型人才,则更为实际,更为重要。创造的先决条件,就是要具备创造品格。创造品格的养成,关键是要具有创造性思维和丰富的想象。从一定意义上看,创造品格是思维品质和想象力的再现。 而思维凭借语言,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思维与语言同时发生。因此,通过语文学习,养成创造品格,二者之间 水接天连,自然融合。一次,我与一位学前儿童共赴盛宴,见到他对着一盘菜肴,指着一根长长的弯曲的香菇茎吟诵:“鹅,鹅,鹅,曲项向天歌”一方面我十分惊异于这位儿童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似乎还发现了 人的天资本来就储藏着许多不可捉摸的密码;另一方面引起自己对语文学科的思考:我们用来教学的文本尽是 好的语言,怎么能不激起学生创造思维的智慧火花呢!有一位老师教愚公移山,以“甚矣,汝之不惠”这 一句为话题,让同学们讨论。同学们在论证了智叟不智、愚公不愚的同时,也提出不少新的甚至是对立的见解 。有的说愚公若从山中打个隧道,或者修一条盘山公路,才算不愚;有的说愚公是在挖山填海,破坏了地理和生态;有的说删掉故事结尾写感动天帝一节,更能体现愚公心诚志坚、力大于神;还有的说愚公根本就不该挖 山,应该利用太行、王屋二山的资源发家致富。以当代意识和科学观念审视原作,虽然是在以今律古,但这是创造品格的一种具体表现。 三.养成审美品格语文学科素质教育之三。 审美是人类文明活动的高层级。审美的教育就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使他们具有感觉美和鉴赏美的能力。中学生的求美心理进入活跃、旺盛状态,我们应当顺应这一心理优势,使他们养成一种高层级的审美品格 ,引导他们感受美、发现美和创造美,把他们培养成热爱美、欣赏美、创造美的主体。当前语文教学状况是倾 心于对语言文学基本技能的训练,而对于这一高层级的审美教育下力不足,这不利于高素质人才的成长。这是 其一。其二,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发现我们的文本即使从审美的角度提示学生去鉴赏,但有许多引导不 当的地方,应当引起我们的警觉。例如,背影“提示”中说:“体会一些关键语句的含义和父亲的一片爱 子之心”这一提示就没有把握准审美对象的真正美点。我们阅读这一类文章,应当把它视为作者对自身人格的唤醒。明白了这一点,再去鉴赏背影,就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