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化的防治课件人教版必修三PPT课件.ppt_第1页
荒漠化的防治课件人教版必修三PPT课件.ppt_第2页
荒漠化的防治课件人教版必修三PPT课件.ppt_第3页
荒漠化的防治课件人教版必修三PPT课件.ppt_第4页
荒漠化的防治课件人教版必修三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分析区域环境问题的一般方法 具体主要环节和程序如下图 1 荒漠化的防治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2 植被遭破坏 地面裸露 风沙侵蚀水土流失 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流失 土地生产力下降 荒漠景观 1 荒漠化发生的基本过程 一 荒漠化的过程和概念 3 2 荒漠化概念 荒漠化 土地退化 土地沙漠化 石质荒漠化 次生盐渍化 干旱 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 4 土地沙漠化 土地沙漠化是指单纯风力作用引起的沙质荒漠化 它属于荒漠化的一种 在我国主要分布在西北干旱地区 另外在藏北高原 东北地区的西部和华北地区的北部也有较大面积分布 5 石质荒漠化 石质荒漠化是指在原来的岩石地带的植物被破坏 可能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 并最终成为岩石裸露的地表 形成类似荒漠的景观 石质荒漠化在我国西南喀斯特地貌区 贵州 云南 广西 表现尤为明显 6 次生盐渍化 次生盐渍化又称 次生盐碱化 指由于不合理的灌溉而引起的土壤盐渍化过程 多发生在气候干旱 蒸发量大的干旱 半干旱地区和半湿润地区 在我国多发生在西北地区和华北地区 因受人为不合理灌溉的影响 使地下水抬升 在当地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的条件下 使土壤表层盐分增加 引起土壤盐化 7 红漠化 主要发生在我国江南丘陵以红色砂岩为主的地区 当地表土流失后 露出光秃秃的红色石山 土地丧失了生产力 所以被称为红漠化 红漠化 8 3 全球及我国荒漠化的分布 9 二 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1 范围自然界线行政范围降水界线 10 800mm 400 800mm 200 400mm 200mm 11 二 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1 范围2 地形东部 辽阔坦荡的高原西部 高大的山系和巨大的内陆盆地 12 二 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1 范围2 地形3 主要景观 草原 荒漠为主 13 14 二 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4 荒漠化的自然原因基本条件 气候干旱少雨物质基础 地面疏松 为沙质沉积物动力因素 大风日数多且集中主要自然原因 气候异常可以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 歌词改编 你是风儿 我是沙 加上干旱的他 点缀荒漠化 15 参考P17 活动 据图说明荒漠化形成过程中各自然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荒漠化形成过程中 地形 气候 水文 土壤 植被等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 相互影响 相互制约 的 图中出现了两个恶性循环 说明了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 16 三 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1 根本原因人口激增人类活动不当 17 三 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1 根本原因2 直接原因 18 过度樵采 人口激增 19 一些不法农民在已经枯黄的草地上 采发菜 严重破坏植被 无节制采发菜 20 过度放牧 短期的经济利益 21 过度开垦 人口激增 土地荒漠化 22 归纳 23 合作探究 1 掘井带来的负作用 由于耕作技术落后 灌溉措施不当 干旱气候条件下蒸发旺盛 盐分极易在地表聚集而形成 2 另一种荒漠化现象 次生盐渍化的形成 24 第二课时 复习 1 荒漠化的概念 2 说一说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 25 26 1 荒漠化的自然原因基本条件 气候干旱少雨物质基础 地面疏松 为沙质沉积物动力因素 大风日数多且集中主要自然原因 气候异常可以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 27 2 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 1 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加大 2 人类活动不当 对 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 2 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人口激增 土地资源 水资源 28 参考P20 非洲萨赫勒地区的荒漠化 1 据图及文字资料 并联系已学知识 分析萨赫勒的气候等自然特征 并说明荒漠化的潜在自然因素 本地区处于干旱与半干旱 热带沙漠与热带草原过渡区 月均温高 蒸发量大 年降水量小且季节集中 从当地的位置及水热条件看 均利于荒漠化的发展 因此本地潜在着荒漠化的自然因素 29 参考P20 非洲萨赫勒地区的荒漠化 传统的游牧 因 对草场压力较小 利于牧草的恢复生长 是一种适应当地自然条件的经济模式 商品性的定居牧业 因 对草场压力较大 会导致草场的退化甚至整个草场的毁灭 2 据图分析萨赫勒的传统游牧转向商品性的定居牧业 对牧场带来的环境影响 30 参考P20 非洲萨赫勒地区的荒漠化 3 分析萨赫勒以南的旱作农业向北推进 对本区草场生态环境和荒漠化的发展 又可能产生哪些影响 31 参考P20 非洲萨赫勒地区的荒漠化 4 解释图中的内容 试提出一种解决非洲贫困问题的可能办法 由于人口增长过快 造成了贫困饥荒与荒漠化加剧的恶性循环 问题的源头就在人口的过快增长 如果控制控制人口增长与实行环境整治双管齐下 这个恶性循环可能得到解决 32 四 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1 内容 1 2 3 2 原则 3 重点 4 具体措施 1 2 3 4 5 1 合理利用水资源 33 改善灌溉技术 推广节水农业 减少水井数量 合理分配河流水资源 ok 34 四 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1 合理利用水资源 2 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35 生物措施 工程措施 36 生物措施紧紧相邻的沙漠和绿洲 37 内蒙古牧场防护林 生物措施 38 赤峰农田防护林 生物措施 39 网格草障固沙 工程措施 40 41 包兰铁路沿线治理 42 交通干线防沙模式包兰铁路是我国通过沙漠地带的第一条铁路干线 1958年通车 自兰州至银川一段有6处穿越腾格里沙漠 经过多年的人工种草 造林和草方格沙障等综合措施治理 筑起了一道绿色长城 如今的沙坡头已是林草茂密 果树成行之地 大面积林间沙地上已形成厚厚的结皮 长起了苔藓层 标志着沙漠已逆转为土壤 43 四 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1 合理利用水资源 2 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3 调节农 林 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44 宜林则林宜牧则牧 45 四 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1 合理利用水资源 2 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3 调节农 林 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4 采取综合措施 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46 解决能源的途径 开源 节流 营造薪炭林 新建沼气池 利用风能 太阳能 推广省柴灶 47 四 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4 具体措施 1 合理利用水资源 2 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3 调节农 林 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4 采取综合措施 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5 控制人口增长 48 5 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的现状 1 建立了一批融科学实验 治理和开发利用于一体的防治荒漠化实验推广站 2 我国政府先后实施了多项环境治理工程 3 恢复西部生态环境 再造 秀美山川 的努力 正在艰难而又坚定地进行 49 50 练习 1 由于形成荒漠化的原因不同 下图中A B C D多形成斑点状的土地荒漠化圈的是 B 51 练习 2 下图说明了 A 我国荒漠化土地得到了治理 面积缩小B 自然原因对荒漠化的形成起决定作用C 人为原因对荒漠化的形成起决定作用D 荒漠化土地都有由扩大到缩小的过程 C 52 练习 图11是我国西部某地区略图 图中左上方所示为当地铁路沿线的草方格沙障 读图回答3 4题 3 P地与Q地相比 P地 双选 A 年大风日数少B 年降水量多C 年降雪日数少D 沙尘暴日数多 AB 53 练习 4 在铁路沿线设置草方格沙障 其主要生态功能是 双选 A 截留水分B 改变气候类型C 削弱风力D 改变植被类型 AC 54 练习 5 荒漠化是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和潜在的自然因素相互影响 共同作用的产物 治理 地的土地荒漠化的有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