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单元教材简析:本组课文以“革命传统教育”为主题,通过激昂感人的语言和逼真的课文演示,将学生带入了旧中国屈辱的历史,带进了战火硝烟的战争年代,体会不忘国耻,振兴中华,体会革命先烈英勇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以及爱国之心。激发学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从而深化了主题。圆明园的毁灭以精练的文字描述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它的毁灭,旨在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仇恨。狼牙山五壮士表现了五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精神。难忘的一课抒发了作者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意。最后一分钟表达了全中国人民积蓄心中的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对香港回归祖国后美好前程的衷心祝福。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会本单元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力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通过展开想象,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与运用整理资料的方法。3知道课文哪些内容围绕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详写。学习这种表达中心思想的写法。情感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学习五壮士爱护群众,英勇杀敌,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勇于献身的崇高精神。3体会作者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意。4体会香港回归,全中国人民积蓄心中的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对香港回归祖国后美好前程的衷心祝福。教学重点:1体会作者安排材料的匠心。2激发学生民族责任感,自豪感和强烈的爱国热情。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什么是民族责任感?如何激发学习的自豪感和强烈的爱国热情。教学安排:十二课时21 圆明园的毁灭教材简析:圆明园的毁灭是人教版课标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八个主题单元“勿忘国耻”中的开篇之作,描述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文章语言简洁,结构严谨,构思颇具匠心。题目为“毁灭”,却用了大量的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更能激起读者的痛心与仇恨。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会本课14个生字,正确读写“不可估量、损失、殿堂、诗情画意、宏伟、销毁、瑰宝、灰烬、举世闻名、众星拱月、玲珑剔透、奇珍异宝”等词语。能力目标:1以悟促读,提高朗读能力;以悟促诵,背诵重点段落,积累语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语文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2授生以“渔”,激发读书兴趣,拓展思维方式,培养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情感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前置性学习目标:学生依据阅读规范和方法自主阅读圆明园的毁灭,后经组内交流,形成小组的学习成果,过程中老师对展示组的同学进行面对面的指导,不断完善学习成果,准备课堂展示。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感受祖国的灿烂文化。2带领学生了解,“圆明园的毁灭”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学生对侵略者的愤恨,激励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3体会作者安排材料的匠心。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 一 课 时一、 揭示课题,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圆明园的毁灭,回到一百多年前的清朝末年,去看看。多媒体课件出示: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郊,曾经是一座皇家园林,被誉为“万圆之圆”。 1709年,清朝康熙帝把该园赐给四子胤祯(后来的雍正帝),并赐名圆明园。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位皇帝150多年的经营,集中了大批物力,役使了无数能工巧匠,倾注了千百万劳动人民的血汗,把它精心营造成一座规模宏伟、景色秀丽的离宫。板书课题,看到题目,你想知道写什么?学生讨论,教师归纳。(园明园是怎样的一座园林?它是怎样毁灭的?是谁?为什么要毁灭它?)我们将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来一起寻求答案。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读读课文,读准生字的读音,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把课文读通。2、指名认读生字词。多媒体课件展示每个生字的读音、笔顺、部首、组词等内容。3、指名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纠正学生的读音。4、同学们,大家根据刚才提出的问题,再文中找到相应的段落。想想文中主要写了哪几部分的内容。5、学生讨论后得出:第二至四自然段写了圆明园的昔日的辉煌,第五自然段写了圆明园的残遭毁灭的经过。三 、学习课文,小组交流:1、默读课文,把自己印象深刻的句子画下来,多读几遍。并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不懂的地方也做上记号。2、小组交流自己的学习感悟。3、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理解“不可估量”。第二课时一揭题导入 奠定基调。 师: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它是用大理石,用玉石,用青铜,用瓷器建造一个梦,这就是圆明园一座圆满无缺的皇家园林,一座光明普照的皇家园林,被两个强盗毁灭了。被英法联军的熊熊大火毁灭了。(齐读课题)二、感受辉煌 铺垫情感。师:作者曾在文中写到: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生接),也是世界文化史上(生接),为什么说圆明园的毁灭是不可估量的损失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昔日的圆明园,去感受它的辉煌。1细读2、3自然段轻轻读读2、3自然段,你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了圆明园建筑的宏伟、美丽?划下来,做上批注。2、交流反馈:理解“众星拱月”(看课件欣赏这种布局)引读:圆明园也叫;是由;一些小园怎么分布的。3、感受园内建筑风格第一次引读:师:那么多的建筑各不相同,有殿堂,也有;有“买卖街”,也有;有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也有;有民族建筑,也有。这么的建筑,作者用一个字“有”,你感受到了什么?第二次引读:师:园内建筑还各有各的特点,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解释“买卖街”、“山乡村野”。读着这些句子,你发现了这些句子是怎样排列的?此刻,漫步在这样的园内,你会说有如。课件欣赏;朗读指导 4、学习第四自然段: 师:圆明园中除了宏伟的建筑还有什么呢? 、读第4自然段。想想为什么说圆明园“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边读边划。 、反馈交流:三、升华总结,激发情感。师: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这样的圆明园却被毁灭了;那是因为,读接读第五自然段;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拿不动的;实在运不走的;为了销毁罪证,他们;大火连烧三天,。1、引读第五自然段。师:大火连烧三天的结果是?(板书:化为灰烬) 2、揭露英法联军的丑恶行径:A理解统统拿走:B理解任意破坏:3、课外知识链接:4、朗读指导:师:看了这段资料你们有没有感受,有吗?不用说,用你的朗读来表达你想要说的感受,送到句子里去,谁来读? 5、激情写话,激荡感情过渡:就是这样一座世界上最精美、最宏伟、最珍贵的皇家园林,却在一场空前的浩劫中化为灰烬。此刻,你就站在这片废墟之上,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1)配“二泉映月”,学生动笔写句。(2)以捕排的形式组织学生交流。(3)教师总结:这把火,烧毁了园林艺术的瑰宝;这把火,烧毁了建筑艺术的精华:近把火,烧毁了耗资5亿3千万两白银、历时151年才建成的万园之园。(出示句子)因此,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四、拓展练习,内化语言。课外组织语文实践活动,辩论赛:圆明园该不该修复?板书设计:教学后记:22 狼牙山五壮士教材简析: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现了五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精神。全文是按照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安排材料的方法。2学会本课11个生字:理解20个词语的意思:能辨析“掩护”和“保护”、“打击”和“痛击”、“屹立和“站立”的意思。能力目标:理解能力、朗读体会能力的培养。情感目标:学习他们爱护群众,英勇杀敌,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勇于献身的崇高精神。教学重点:理解描写五壮士痛击敌人和英勇跳崖的动作、神态的语句,体会他们的思想感情和伟大精神。教学难点:体会五壮士的思想感情和伟大精神。教学时间 :3课时。教学准备:投影图片、投影仪、投影片。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讲述:在八路军某部七连,至今还传颂着抗日时期中的这样一件事:每天早晨,当连队集合举行庄严的点名仪式时,连长点到“马宝玉!”,没有“到!”的回应,“葛振林!”也没有回应。“学义!胡德林!胡福才!”都没有回应。只见全连战士身子挺得更直,低垂着头,全场气氛肃穆,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狼牙山五壮士一文,就会明白。2、提问:“壮士”什么意思?在文中指谁?二、自学课文。自学要求:1、读通课文,自学生字新词,注意读难多音字。2、思考:为什么称五战士为“壮士”?3、按课文后第二题的提示给课文分段。三、检查自学。1、检查生字新词的自学情况。生字字形难点:“晋”(与“普”的区别)、“寇”(与“冠”的区别)、“撤”(与“撒”的区别)。新词要帮助理解意思,有些可在理解课文时结合进行。指名试读课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分几段? (按课后提示分)。这是按们什么顺序写的?四、指导读懂“学习提示”。1读第1、2句,告诉我们什么?2狼牙山五壮士一文按什么顺序安排材料?安排了哪些材料呢? (读3、4句)3怎样读懂这类文章? (读最后一句)。4狼牙山五壮士一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安排了五个材料,重点写了哪些? (2、4、5段)。五、完成作业本1、3题。第二课时一、复习巩固字词。二、学习重点段(二,四、五段)。作者安排的五个事例中,哪些事例最能表现五战士的壮士行为?(一)讲读第二段:(诱敌上山)1、教师范读,学生思考;课文是怎样具体描写五壮士痛击敌人时的神态表现? 2、讨论以上思考题,分别找出班长、副班长、战士各自的神态表现。(沉着、吼、抢、全神贯注)3、动作中,你有什么感觉? (课文抓住每个人的特点描写,让学生感受到五壮士的神态、动作虽然不同,可他们的心愿是相同的,都是怀着对敌人的刻骨仇恨勇猛歼敌。)4、指导感情朗读。引读。老师引:(谁) (即前半句)。学生读:(怎么做) (后半句)。 5、总结学习步骤:找出描写五壮士神态、动作的词谈感受体会。有感情地读课文。6让学生质疑。在狼牙山顶峰,五壮士又是怎样英勇歼敌呢?(按以上学习方法学习),(二)讲读第四段。(顶峰歼敌)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五壮士的神态、动作怎样?找出重点词、句,并讨论。(抢、夺、插、举、喊、拔、拧、掷)2、这些动作说明什么?你有什么感觉? (结合插图)(让学生通过品味以上动作词,观察插图,深刻理解五壮士在枪尽弹绝的情况下,面对疯狂的敌人,毫不惧怕,用石头去杀伤敌人!表现了战士对敌人无比仇恨,对人民对革命无比热爱和顽强的斗争精神,、3、理解重点句:“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带着向敌人头上砸去。”五壮士的决心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坚定的决心?(因五壮士怀着对敌人的恨,对人民的爱,故决心与敌人血战到底,赢得时间,保证部队与群众安全转移。)中国人民的仇恨是什么?(日本侵略者在我们中国大地上犯下滔天罪行,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结合思想品德课、国情教育,以及课外所学到的知识说说。如:“九一八”事变、南京大屠杀,实行烧、杀、抢“三光”政策这些都是中国人民对日本侵略者的深仇大恨,以激起学生对日本侵略者的无比仇恨。4、指导感情朗读。(勇敢、对敌的仕,恨)分角色。5、质疑。任务完成后,五壮士是怎样英勇跳崖的?(也按以上方法学习。) (三)讲读第五段:(英勇跳崖)1、同桌练习朗读,划出描写五壮士的神态、动作的词句,并谈谈自己的感受。2、讨论:(抓住“屹立”、“纵身”、“昂首挺胸”:从“屹立”一词中可感受到五壮士顶天立地的英雄形象。从“纵身”,可看出动作意志果断坚决,写出了班长的从容自若,毫不畏惧。“昂首挺胸”,表现了战士和班长样具有不怕牺牲的精神。)3、五壮士已胜利完成任务,为什么还要跳崖?(他们的枪弹已绝,敌人已扑上来了,更加疯狂凶恶了,这时战士们宁愿死,也不愿被俘,这更是豪壮的气慨。)4、指导感情朗读。(激昂的语气)5、理解重点句。(两句口号)“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为什么喊出这两句?这仅仅是五壮士的声音吗?(作者笔下具体描述的五壮士,和心中着力歌颂的都是伟大的中国人民,这口号也是中国亿万人民的共同心声,代表了中国人民的神圣意愿,因而“惊天动地”“气壮山河”!)朗读口号。6感情朗读此段。三、小结。学了以上三段,对“壮士”有什么更深刻的理解吗?(深化“壮士”的内涵和外延,使学生知道真正的壮士应是为了党的事业,为了祖国,为了人民不怕牺牲、勇敢顽强,使五壮士的高大形象在学生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四、完成作业本5、6题。第三课时一、复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段。二、读第一段:(接受任务)1指名读。共有几句话,每句话什么意思?2五壮士是在什么情况下接受任务的?(使学生明白:“敌人大举进犯”,我们只有“五个战士”,在这样的形势下,接受掩护任务是多么艰巨!这不是五位战士豪壮的气慨,勇敢的精神的表现吗?战士们为完成掩护任务,用“拖”住敌人的办法,这在上节课我们己知道,战士们在诱敌上山的路上,引敌上山这“引”是为了拖住敌人,在狼牙山顶峰勇歼敌人,这“打”也是为了拖住敌人,战士们又是怎样把敌人引上这绝路的呢?(二)讲读第,三段:(引上绝路)1、战士们为什么这样做? 默读、思考:两条路是怎样的两条路?战士们为什么要选择绝路?2、哪几句直接描述五壮士?(“走”一个字表达了坚决、果断、毫不犹豫;做好了自我牺牲的准备。“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表现了英雄置个人生死度外的崇高思想境界。3、齐读此段。三、总结课文。1小结: 本文是以“壮”贯全文,为了说明“壮士行为”,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安排了“接受任务”、“诱敌上山”、“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这五个材料,重点写了“诱敌上山”、“顶峰歼敌”、“跳下悬崖;三个事例,详略得当,重点突出。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四、完成作业用简短文字写出学了这篇课文后的感受。板书设计:教学后记:23*难忘的一课教材简析:难忘的一课是一篇略读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讲述了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作者在台湾的一所乡村小学,见到一位年轻的台湾教师认真教孩子们学习祖国文字的动人情景;以及在学校礼堂里参观中国历代伟人像的深切感受。表达了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积累常用词语。能力目标:1.知道课文哪些内容围绕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详写。2.学习这种表达中心思想的写法。情感目标:1.了解课文所讲的故事,并从中体会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情意。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并学习课文表达中心的写法。在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主线,联系时代背景,用心感受字里行间饱含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教学难点:朗读中加深感悟,把理解出的意思和体会出的感情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在感情朗读中感受到爱国主义情感的陶冶与感染。教学时间:课时。课前准备:、预习课文,搜集有关台湾的资料。、把相关的语句制作成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情感、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曾经学过的有关台湾的课文吗?对台湾你有哪些了解?在谈话中,让学生谈出有关台湾的美丽风光以及台湾人民盼望回到祖国怀抱的热烈愿望,为下文的学习做好感情铺垫。、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正是发生在台湾一所乡村小学的故事。板书:23 难忘的一课请同学们齐读课题,读出难忘的情怀。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相机指导。、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三、品读交流,探究体验、一堂普通的语文课,为何如此让人难忘?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读后思考:整篇课文最让你难忘的话语是什么?、全班交流最让人难忘的话语是什么?、“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同学们对这句话印象最深刻,为什么?、请同学们在课文中勾画出“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并想一想这句话每次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学生自学,交流体会。四、激情朗读,感情升华。、学习了这篇课文,我想你一定被台湾老师和孩子们那真挚而火热的心打动了。请再次朗读课文,抒发我们内心那强烈的民族精神与浓厚的爱国情意。、出示课件:台湾风光、中国地图。请同学们再看一看这美丽而富饶的小岛,这游离母亲怀抱的一叶扁舟!大家展开想象,此时的台湾小朋友在做什么?他们是否也在大声地、整齐地、一遍又一遍地朗读着“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五、置留问题,布置作业、“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在文中三次出现,请反复读一读当时的动人情景。把最能打动你的一个画面记录下来。、请给台湾的小朋友写一封信,表达你此刻的心情。、礼堂两面墙上新画了孔子、诸葛亮、郑成功还有孙中山的画像,如果再画几幅中国历代伟人像,你会想到谁呢?板书设计:教学后记:24 最后一分钟教材简析:这是一首充满激情的诗。作者倾诉了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怀抱最后一分钟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特殊时刻的思绪,表达了全中国人民积蓄心中的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对香港回归祖国后美好的前程的衷心祝福。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5个生字。能力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情感目标:通过诵读诗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理解诗句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通过诵读诗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一些含义深刻、感情强烈的诗句。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解题导入,明确任务。1、播放课件,展示香港美景。2、导入:小河弯弯向南流,流到香江去看一看,那里有颗“东方之珠”,它就是(香港)。你能用一句话简单介绍香港吗?(香港是“购物天堂”,香港是“美食天地”)香港,这颗璀璨的明珠,经历了百年风雨,直到1997年7月1日才回到祖国怀抱,这是中国人一雪前耻,扬眉吐气的日子。今天,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回到十年前那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午夜,一起来感受香港回归“最后一分钟”的激动。(板书课题)3、齐读课题。4、明确任务:对于这样带星号的课文我们应该怎样学习?(读“导读”,明确任务。)请同学们看电视屏幕,请一名同学为大家读“导读”明确任务。括号里的要求请同学们引起注意,希望大家在读书时留下痕迹。下面请大家默读课文,自学体会,再与小组同学交流感想、解决疑问。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三、结合资料,理解诗句。第一节诗1、引入:午夜,世界的目光聚集香港,无数颗心都在期待着香港政权交接仪式的到来,此时你将是怎样的心情?从诗中那里体会到的?(学生抓住具体词语,如“风雨归程、越来越、叩问”等词语理解诗句意思,体会急切、盼望之情。)2、过渡:一百年的企盼,一个多世纪的等待,终于走到了(最后一分钟),怎能不激动?怎能不急切?谁能把这种感情读出来?(指名读,女生读,男生读。)第二节诗1、引入:听,最后一分钟走到了尽头,零点的钟声敲响了!2、播放课件,感受香港回归交接仪式的庄严。3、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体会情感:电视机前的各位观众,我是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主持人赵丹,下面我们将与刚刚亲历香港政权交接仪式的观众作一个简短的采访。这位同学你刚才在现场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你的心情怎样?此时此刻最想说点什么?(学生结合诗句谈)经历了百年沧桑的香港终于回到祖国怀抱,香港同胞的心在颤抖,大陆同胞的心在颤抖,全世界华人的心在颤抖,让历史铭记这一特殊的时刻吧!本期节目到此结束,下期再见。4、过渡:刚才很多同学的感受都同本文的作者产生了共鸣,下面请同学们试着读一读,看谁能通过朗读再现当时的激动场面。(指名读,开火车读。)第三节诗1、引入:五星红旗终于在香港上空升起,望着那血染的风采,难免不让人浮想联翩。哪位同学来汇报第三节诗。2、学生结合查找的资料理解诗句意思,体会其中的情感。3、过渡:虎门硝烟的残梦已醒,一百多年的耻辱终于得雪,回忆往昔固然痛苦,再看今朝怎不欢乐?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痛苦和欢乐交织在一起的复杂情感。(齐读)第四节诗1、引入:人们的爱国热情喷涌而出,仿佛能使大海沸腾!这是怎样一种场面呢?请哪位同学来汇报第四节诗。2、学生结合诗句体会情感。3、老师引读体会。4、过渡:面对这个崭新的香港,你想对他说些什么?5、小结:我们坚信植根于祖国大地上的这朵紫荆花一定会开得更加芬芳,更加鲜艳。三、总结全诗,学习写法。1、总结:“最后一分钟”既是午夜,又是清晨。然而,这仅仅是一个时间的代名词吗?对,它是屈辱的结束,崭新的开始。文章连续四次出现“最后一分钟”,既是文章的线索,又是情感的主线,请同学们记住这种写法,并运用于自己的习作之中。2、延伸:光阴荏苒,十年转瞬即逝,今年已是香港回归整十年。十年前,美国财富杂志曾断言:“香港回归会死亡。”然而鲜活的事实让那些恶意亦或善意的预言落空,香港人民用智慧和勤劳创造着一个又一个奇迹。请同学们课后查找并阅读香港回归后,这十年中发生的故事,写写自己的感想,可以是一首小诗,可以是一篇读后感.表达你对香港人民的热爱之情,对伟大祖国的赞美之情。 板书设计: 等待急切、乞盼24*最后一分钟 升旗激动、自豪 屈辱的结束 联想痛苦、欢乐 崭新的开始 庆祝骄傲、憧憬教学后记:口语交际习作七教学目标 :1通过写读后感,提高阅读和作文能力,增长见识,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 2通过口语交际,培养学生初步的演讲能力,增进学生对近代中国屈辱历史的了解,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与爱国热情,增强历史责任感。3学习读后感的写作方法,写一篇读后感。4、通过习作和口语交际,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5、进一步提高学生搜集和运用资料的能力。课前准备:整理本组学习过程中收集的资料,阅读一两篇课外读物。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同学们,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民族的耻辱历史、侵略者们的残虐暴行、人民的沉重苦难、烈士们的光辉事迹,把一幕幕鲜活的、触动人心的中国近代史展现在我们的面前。我想同学们和我一样,很想把读书后的感受写下来,是这样吧?二、明确要求: 1请同学们默读习作提示,看看有哪些要求。 2出示要求:读懂文章内容;写出读后感受;引用相关资料。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人工智能决策透明度提升-洞察及研究
- 子女过继法律协议书范本与注意事项
- 全国电子工业版初中信息技术第二册第3单元3.4活动1《认识网络安全协议》说课稿
- 公司合伙经营合同范本解析
- 有关机动车定点维修合同书5篇
- 运输物流委托协议范文及风险提示
- 地基回填承包合同6篇
- 房屋租赁合同标准版本范本
- 产品保修及售后维护协议
- 影视拍摄合同标准范本
- IT运维服务合同(模板)7篇
- 网络安全培训课件
- 呼吸困难的急诊处理
- C172机型机身6章培训
- 燃气重点用户管理办法
- 车队充电服务协议书范本
- 猫咖设计案例解析与方案模板
- 腹腔镜手术并发症解析
- 服装款式图模板谭敏31课件
- GB/T 45860.2-2025光纤激光束焊机的验收试验第2部分:光纤输送机的移动机构
- 《模拟电子技术(第三版)》全套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