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发展简史_第1页
中医的发展简史_第2页
中医的发展简史_第3页
中医的发展简史_第4页
中医的发展简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首先我来自我介绍一下,我的名字是:罗玉琴 不好意思,本人不会讲普通话,说的是本地话,或者说是黄岩的普通话,同学们不要笑我啊,下午我们课程按排是:第一章绪论一、中医学的发展史二、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整体观与辨证施护本章节的重点:是辨证施护,第一章 中医的发展简史,中医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在与大自然作斗争中就创造了原始医学。人们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发现某些食物能减轻或消除某些病症,这就是发现和应用中药的起源;在烘火取暖的基础上,发现用兽皮、树皮包上烧热的石块或沙土作局部取暖可消除某些病痛,通过反复实践和改进,逐渐产生了热熨法和灸法;在使用石器作为生产工具的过程中,发现人体某一部位受到刺伤后反能解除另一部位的病痛,从而创造了运用砭石、骨针治疗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发展为针刺疗法,进而形成了经络学说。,早在两千多年前(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专著黄帝内经问世。黄帝内经既非一时之作,亦非自一人之手,而是战国以前的许许多多的医学著作的总结在以黄帝、岐伯、雷公对话、问答的形式阐述病机病理的同时,主张不治已病,而治未病,同时主张养生、摄生、益寿、延年。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它是研究人的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的医学巨著。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等。,东汉末年在我国诞生了三位杰出的医学家,史称“建安三神医”。其中,董奉隐居庐山,留下了脍炙人口的杏林佳话;张仲景撰写伤寒杂病论,理法谨严,被后世誉为“医圣”;而华佗则深入民间,足迹遍于中原大地和江淮平原,在内、外、妇、儿各科的临证诊治中,曾创造了许多医学奇迹,尤其以创麻沸散(临床麻醉药)、行剖腹术闻名于世。后世每以“华佗再世”、“元化重生”称誉医家,足见其影响之深远。,公元三世纪,东汉著名医家张仲景在深入钻研素问、针经、难经等古典医籍的基础上,广泛采集众人的有效药方,并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著成伤寒杂病论。该书以六经辨伤寒,以脏腑辨杂病,确立了中医学辨证施治的理论体系与治疗原则,为临床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后世又将该书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其中,伤寒论载方113首,金匮要略载方262首,除去重复,两书实收剂269首,基本上概括了临床各科的常用方剂,被誉为“方书之祖”。,华佗,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足迹遍及河南、安徽、山东、江苏等地。他曾用“麻沸散”使病人麻醉后施行剖腹手术,是世界医学史上应用全身麻醉进行手术治疗的最早记载。又仿虎、鹿、熊、猿、鸟等禽兽的动态创作名为“五禽之戏”的体操,教导人们强身健体。后因不服曹操征召被杀,所著医书青囊书已佚。今商丘市有“华佗祠”等遗迹。,董奉 福建省长乐市古槐镇青山村人。治病不取钱物,只要重病愈者在山中栽杏5株,轻病愈者栽杏1株。数年之后,有杏万株,郁然成林。春天杏子熟时,董奉便在树下建一草仓储杏。需要杏子的人,可用谷子自行交换。再将所得之谷赈济贫民,供给行旅。后世称颂医家“杏林春暖”之语,盖源于此。,董奉医术的高明和不求名利、乐善好施的高尚医德被人们传为佳话,千秋流传。人们把他同当时谯郡的华佗、南阳的张仲景并称为“建安三神医”。后世以“杏林春暖”,“誉满杏林”称誉医术高尚的医家,唤中医为“杏林”。据载今江西九江董氏原行医处仍有杏林。董奉死后,人们在庐山上建有董奉馆;在长乐有一座山被称为董奉山;在福州的茶亭街河上村有一座明代的救生堂,均为纪念董奉。,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亲自上山采药,广泛地到各地调查,搞清了许多药用植物的生长形态,并对某些动物药进行解剖或追踪观察,对药用矿物进行比较和炼制,参考文献800余种,历时27年之久,写成了本草纲目,收载药物1,892种,附方10,000多个,对中国和世界药物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近百年来,随着西医在中国广泛地传播,形成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并存的局面。一些医家逐渐认识到中西医各有所长,因此试图把两种学术加以汇通,逐渐形成了中西医汇通学派。其代表人物及其著作是:唐宗海(1862-1918)之中西汇通医书五种;朱沛文约19世纪中叶)之华洋脏腑图像合纂;张锡纯(1860-1933)之医学衷中参西录等。,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千年来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并以显著的疗效、浓郁的民族特色、独特的诊疗方法、系统的理论体系、浩瀚的文献史料,屹立于世界医学之林,成为人类医学宝库的共同财富。中医药学历数千年而不衰,显示了自身强大的生命力,它与现代医药共同构成了我国卫生事业,是中国医药卫生事业所具有的特色和优势。,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整体就是统一性和完整性,整体护理就是运用中医理论中的整体观念,对病人实施全身心的护理。,机体整体统一性:是以五脏为中心,配以六腑,通过经络系统“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的作用而实现的。脏腑功能失常,可以通过经络反应于体表、组织、器官;体表、组织、器官有病,也可通过经络影响所属的脏腑,脏与脏、脏与腑、腑与腑之间也可通过经络的联系而互相影响,因此,临床可以通过五官、形体、色脉等外在变化,了解体内脏腑病变,从而做出正确 的治疗和护理。,人和自然界的统一性 人既然生活在自然界,他的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必然受自然界的影响,所以人类要想生存,就必须能动地改造和适应自然,才能维持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如春夏腠理疏开,表现为脉动浮汗多、少尿;秋冬脉沉、汗少、尿多。,人与社会的和谐性 当社会环境因素变化过于强烈或自身调节与适应能力减弱,就会造成心理和精神压力,处理不当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辨证施护辨证就是运用中医学的理论和四诊的方法,收集病人的有关资料(包括病史、症状、体征等),通过分析、综合、概括、判断,辨别疾病发生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进行证候定性,确立相应的施护原则和方法。施护是在辨证的基础上,确立相应的护理原则和方法,要掌握的知识点:1、何谓辨证施护:包含着相互联系的两个内容,即“辨证”和“施护”。所谓“辨证”就是运用中医的理论,通过四诊、详细收集各种主观和客观资料加以分析归纳,辨别其八纲所属,认清疾病的主要病位、掌握证候属性称为“辨证”;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和护理措施称为“施护”。辨证是决定施护的前提和依据;施护是与施治结合的解决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辨证施护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认识疾病和解决疾病的过程。,2、中医护理原则同病异护,异病同护。同病异护:一般情况下,相同的病证,应该用相同的护法,但由于病因及病理发展阶段的不同,或由于个体反应的差异,同一种病也可出现不同的证候,而护法也不同,如感冒有风寒感冒与风热感冒的不同,在护理上也有辛温解表和辛凉解表的区别。 异病同护:一般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