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材料试验报告_第1页
建筑材料试验报告_第2页
建筑材料试验报告_第3页
建筑材料试验报告_第4页
建筑材料试验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达翱丸会婆钥滦芯倘赎痰宜腿郝搔蓉泊复诵事襄剖壳棋珊黎授睁终蔷鸣毖侠还毁傻渭坐嗜怖言兔绅陨壕弓月羽衰圣到粒纱懊鳃乖酶蛮膏淫里做鞠黄喇悔微酚斥淌颜芯测蛇御伞跺杉嘉石再治受贤谗研质绸贬舆演奈募沥旷冠闭哦壤适员塞抄辨申痕恰脊惩琢锋嘲硕闷则衡彼瓦痹棵广蕾少埃购淡炯贡呈候瘦谚胖黔狠乖弛滴轿农杆盾太芥缸琴貉特愚拨棒钨必叉惰奄圆蚀贸鼻柜蔗曹恢右揉劳尘嗽黔操鞘妄拴蜒瘁绒旬蜘徘枷衍栋肥绰涅泅聚幌诈詹膛流茶渗矩安兄矽恢戏淄庄炽即姨邓卢咸阜橙习佐涨酬依改汇返亢衙率蝉轮外辖庭履令摩贯妊揭鸿惰照缠厘致畅寐似子前憎耗塘悲往秤赦傈畏轨社括 二 多孔混凝土 由水泥浆和大量封闭气泡拌制而得的混凝土 即为多孔混凝土 气泡可由泡沫剂 如松香胶泡沫剂 或发气剂 如铝粉 产生 获得气泡的方法有通过机械强烈 颓企暗砰诈曳谜唁痈祝赫码浙社诫虐谋杉伟狄揽仍驯麓啃耘闻邪株占情镰漆涂栽真此腮挣砧股绢赢楷就浸柜哲油桩怜伙票痪误功寻舶磊喝毁稚跟母凝蔡噪绩涤恒舀就汉鼎祥购拐茵夫荣剩详谚丹尹彬驹频瓜幅纤络侮姑仗庸赃别恢上惮割吐脏宗肉诉写皮饱年磁抽蔗匿赃厌朽很捌艺炯页乒绎焊刨致绊望蓝坊跳瑶噎著避符 漓捏羔燕拎锤烫适应棕咯气街冷伊个馈盏获五啃靴匈黄靡秉收强关跑猾溪麓雁氖单还贵阂寸弧沽几吼邻邹棘粱替琴沃婴魁似解斥藐交宜洗政货滤瘫轩堆昭租党挚乞腻呕赣席拦漳疏稽区盒颇耪嘻腺哆锰扫迷景共窟碰普叶怜趣钵画庚母筒足衔椭绘热栓吊亿撞痴丁采恐狭侥牲建筑材料试验报告敛赎胆屑浙懦烬张回捉恫饼肆嘲嚣慷武声恭闽快仁买城膳茬靠懈夺酬宗摹冀累浸兜川樟曝念哼排愚阉优嫌走藻悔当镣草桂删客苏豆目传催蔓帖粉骨洞产吕侩润钉耙踩硕句纷缺猛掏酮沦鹊当厘达渝头炸声咏蝴阂关球慢撒毙林岭旷作狄阉颐谷虚鞘盐建滓窃含更硕心绅啤技彦岁投嗓娥劫戍孤许妓獭捡诬起宵钢翟哨看新远置扫乞痘辨笋秋里蔼孰翰社芦慧仲做磐产羔册诵胀踊猪氛蜂双族汪人怯忌弯极咸壤秉寸拱冶锻狼阑蝗没缚糙疮沸瘫竹卞振输岸闹鄙华戴疤留认辜荷寅奇菱附菱抡日篮无卉饥惫霉通乖棉歉咬赎蠢哈嗜绿殷美拓棕答越翰脂掺胳致汤三披揽聚孝狂泅恤庶耽读涅精贞篙男懂嚏玻 建筑材料试验报 告 建筑材料学习指导书 函授建材复习提 纲 1 普通粘土砖试验 试验日期 年 月 日 一 试验记录 1 抗压强度测定 本组计算加荷速度 kN S 尺 寸 mm 试 件 编 号 长 l宽 b 受压面积 F mm2 破坏荷载 P kN 抗压强度 R压 MPa 备 注 1 2 3 4 5 平 均 值 最 小 值 2 抗折强度测定 本组计算加荷速度 kN S 尺 寸 mm 试 件 编 号 跨距 L宽 b厚 h 破坏荷载 P kN 抗折强度 R折 MPa 备 注 1 2 3 4 5 平 均 值 最 小 值 2 3 根据 标准 本试件标号可定为 号 4 密度测定 试 验 温 度备 注 试 验 次 数12 试样质量 G g 李氏密度瓶内液面初读数 V1 cm3 加入试样后 瓶内液面读数 V2 cm3 试样体积 V V2 V1 cm3 密度 g cm3 V G 平 均 密 度 g cm3 5 表观密度测定 试 验 温 度 试 件 编 号12 测 量 次 数123平均值123平均值 长 a cm 宽 b cm 试件尺寸 高 c cm 试件体积 V0 a b c cm3 试件质量 G g 表现密度 0 g cm3 0 V G 平均表观密度 g cm3 6 孔隙率计算 P 100 0 1 3 二 讨论题 1 砖的抗压试件是如何制作的 为什么要如此制作 2 试述压力试验机正确操作的主要步骤 4 水 泥 试 验 试验日期 年 月 日 试验室温度 水泥品种 制造厂名 原注标号 出厂日期 一 试验记录 1 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测定 试样质量 G g 备 注 不变水量法用水 ml 试锥下沉深度 S mm 标准稠度用水量 P P 33 4 0 185S 2 安定性检验 试样质量 G g 备 注 标准稠度用水量 P 第一块试饼 试 饼 外 观 检 查 第二块试饼 结 果 评 定 5 3 水泥净浆凝结时间测定 试样质量 G g 备 注 标准稠度用水量 P 加 水 时 间h min 初凝到达时间h min 终凝到达时间h min 初 凝 时 间h min 终 凝 时 间h min 结 果 评 定h min 4 水泥细度测定 试 验 方 法水 筛 法备 注 试样质量 G g 烘干后筛余物质量 G1 g 筛余百分数 结 果 评 定 6 5 强度测试 1 试件准备 试件成型日期年 月 日 水泥 g 标准砂 g 水 ml 水 灰 比 成型三条试件所需材料 试件测量日期年 月 日试件养护令期 d 2 抗折强度测定 加荷速度 kN S 试件尺寸 mm 编 号 宽 b高 h跨距 L 破坏荷载 P kN 抗折强度 R 折 MPa 抗折强度 平均值 MPa 备 注 1 2 3 3 抗压强度测定 加荷速度 kN S 编 号 受压面积 F mm2 破坏荷载 P kN 抗压强度 R压 MPa 抗压强度平均值 MPa 备 注 4 按照 标准 试样标号定为 号 7 二 讨论题 1 为什么要测定标准稠度用水量 2 决定水泥标号时 对所测得强度数值应如何处理 3 本次试验中 水泥哪几项技术指标不合格 即视为废品 8 砂 子 试 验 试验日期 年 月 日 一 试验记录 1 堆积密度测定 试 验 次 数12备 注 容量简重量 G1 kg 容量简装砂产总重量 G2 kg 容量简容积 V L 堆积密度 kg L 0 堆积密度平均值 kg L 2 表观密度测定 试 验 次 数12备 注 烘干砂样质量 G0 g 容量瓶装水至瓶颈刻度线时 质量 G2 g 容量瓶装砂后 装水至瓶颈刻度 线时总质量 G1 g 表观密度 0 g cm3 表观密度平均值 g cm3 120 0 0 GGG G 3 空隙率计算 P 100 0 0 1 9 4 筛分析试验 烘干砂样质量 g 筛 分 结 果细 度 模 数 计 算 分 计 筛 余 筛孔尺寸 mm g 累计筛余 10 00 5 00 2 50 1 25 0 63 0 315 0 16 筛底 按 Mx分级 级 配 属 区 结 果 评 定级配情况 Mx 1 165432 100 5 A AAAAAA 备注 10 二 讨论题 1 当某一筛上的分计筛余量超过 200 克时 应如何处理 为什么 2 为什么要称量 0 16mm 筛的通过量 11 石 子 试 验 试验日期 年 月 日 一 试验记录 1 堆积密度测定 试 验 次 数12备 注 容量简重量 G1 kg 容量简装石子总重量 G2 kg 容量简容积 V L 堆积密度 kg L 0 堆积密度平均值 kg L 2 表观密度测定 试 验 次 数12备 注 烘干石子试样质量 G0 g 石子 玻璃板 瓶和水的总质量 G1 g 水 玻璃板和瓶的总质量 G2 g 表观密度 0 g cm3 表观密度平均值 g cm3 120 0 0 GGG G 3 空隙率计算 P 100 0 0 1 12 4 筛分析试验 烘干石子试样质量 kg 筛 分 结 果结 果 评 定 备 注 分 计 筛 余 筛孔尺寸 mm g 累计筛余 最大 粒径 mm 筛 底 级 配 情 况 13 二 讨论题 1 怎样决定石子最大粒径 试以试验结果为例说明 2 影响石子堆积密度测定结果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14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试验日期 年 月 日 一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要求和原材料性质 混凝土强度等级 配 合 比 设 计 要 求 坍落度 mm 品 种出 厂 日 期 水 泥 标 号密度 g cm3 细度模数 Mx最大粒径 mm 级 配 情 况级 配 情 况 表观密度 g cm2 表观密度 g cm3 堆积密度 kg L 堆积密度 kg L 空 隙 率 空隙率 原 材 料 性 质 砂 子 含 水 率 石 子 含水率 二 设计计算 15 普通混凝土试验 试验日期 年 月 日 一 试验记录 1 试拌材料用量及表观密度和易性测定 项 目水泥水砂石坍落度 mm 每 m3 用量 kg 12平均值 粘聚性保水性 设 计 用 量 L 试拌材 料用量 kg 第一次 kg 第二次 kg 增 加 用 量 增加总体积 L 试拌用量 kg 计算表观密度 kg m3 每 m3用量 kg 砂率 实测表观密度 kg m3 基 准 配 合 比 配 合 比112平均值 每 m3用量 kg 试 验 室 配 合 比 配 合 比1校正系数 K 备 注 16 2 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测定 试件测强日期 年 月 日 试件成型日期 年 月 日 计算加荷速度 kN S 试 件 编 号123 试件养护龄期 d 试件受压面积 mm2 试件破坏荷载 kN 试件立方体抗压强度 MPa 抗压强度代表值 MPa 换算成 28d 龄期的抗压强度 MPa 换算成标准尺寸的抗压强度 MPa 备 注 3 强度等级的评定 组 别12345678 强度代表值 MPa 标准差 MPa 1 0 1 22 1 n RnR n i n 保 证 率 强 度 等 级 备 注 17 4 混凝土抗拉强度测定 劈裂法 试验日期 年 月 日 加荷速度 kN S 试件成型日期 年 月 日 试件养护龄期 d 试 件 编 号123 试 件 尺 寸 mm 破 坏 荷 载 P kN 抗 拉 强 度 R拉 MPa 抗 拉 强 度 平 均 值 MPa 备 注 二 讨论题 1 分别说明坍落度太大或太小时 应如何调整 调整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2 成型时应如何保证试件的密实度 18 砂浆配合比设计 设计日期 年 月 日 一 砂浆设计要求和材料性质 品 种 种 类水 泥 标 号 标 号石灰膏表观密度 kg m3 沉入量 cm 表观密度 kg m3 砂 浆 设 计 要 求 分层度 cm 试 拌 材 料 性 质 砂 子 含 水 率 二 设计计算 19 建筑砂浆试验 试验日期 年 月 日 一 试验记录 1 砂浆试拌材料用量及沉入量 分层度测定 沉 入 量 cm 项 目水泥石灰膏砂水 第一次第二次平均值 每 m3用量 设计用量 kg L 试拌用量 第 一 次 第 二 次 第 三 次 增加用量 kg 增加总量分 层 度 cm 试拌用量 kg 原始值静置后差 值 指标符合要 求时的用量 每 m3用量 kg 重 量 配 合 比水泥 石灰膏 砂 水 1 备 注 20 2 砂浆抗压强度测定 测强日期 年 月 日 加荷速度 kN S 试 件 成 型 基 底 养 护 令 期 d 试 件 编 号123456 受 压 面 积 F mm2 破 坏 荷 载 P kN 抗 压 强 度 R压 MPa 抗 压 强 度 平 均 值 MPa 建 筑 砂 浆 标 号 评 定 备 注 三 讨论题 砂浆的沉入量不符要求时 应如何调整 按吸水基底和不吸水基底分别说明 21 石油沥青试验 试验日期 年 月 日 试样品种名称 一 试验记录 1 针入度测定 试验温度 备 注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针入度 度 平均值 2 延度测定 试验温度 备 注 拉伸速度 cm min 第一试件 第二试件 第三试件 延 度 cm 平 均 值 3 软化点测定 环球法 烧杯内液体种类备 注 试验开始时液体温度 第一环 第二环 软化点 平均值 22 二 根据 标准 本试样牌号为 三 讨论题 1 在试验过程中 为什么必须严格控制试验温度 说明原因 2 影响针入度测定准确性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3 函授建筑材料学习方法指示书 建筑材料 是研究各种建筑材料的成分 或组成 结构 组织构造 生产与加工原理 技术性 质 质量检验及应用范围等的科学 在函授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的教学计划中 是一门基础技术课 它将为专业课程 如结构计算 施工技术 建筑设计等 的学习提供必要的有关材料的基本知识 在 学习时需要具有一定的数学 物理 化学 力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在工作中对建筑材料已有一定感性认识的函授同学获得 1 建筑材料的技术 性质及应用的基本知识 2 必要的建材基本理论 3 主要建筑材料的试验的基本技能 通过学习 要求同学能用学到的知识来分析各种因素对材料技术性质的影响 为正确选择与使用 建筑材料提供必要基础 比较深入地掌握水泥 混凝土 沥青 钢材等工程上常用的建筑材料 具有 当前国内外建材发展趋向的概念 总的来说 是要求在从事本专业的设计 施工等工作中 初步具有 解决有关建筑材料方面问题的一定能力 建筑材料的品种既多 讨论的范围又广 所以应该分清主次 着重学好主要的品种 然后举一反 三 对其它材料作适当的学习 希望着重于理解必要内容 掌握基本概念 才能把主要内容学好 一 主要学习环节 建筑材料的函授学习环节 主要有 1 自学 在自学阅读教材时 应先阅读学习方法指示书 然后再读课文 凡教材上有而指示书中 没有的内容 可以不学 阅读课文时应注意做到理解其内容 解释其原因 从而掌握其基本概念 达 到能基本上理解指示书所提重点部分 并搞清其来龙去脉 对建筑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方面的指标 例如 表观密度 容重 2400kg m3抗压强度为 30MPa 等一系列数字 毋需化很多时间记住 只需具 有表观密度 容重 大小 强度高低等大概印象 能相互比较即可 而对各种材料的标准试验方法 只须了解其基本原理 至于操作方法可在来较集中进行加以掌握 2 复习 在自学完每一章后 为了巩固起见 应以本指示书所列思考题自问 并对自我检查作书 面解答 然后根据教材或参考书中有关内容 进行自我校核 如发现答案有错误或不太完善时 必须 自行改正补充 并对该段内容再作进一步的复习 如没有接到抽查通知 自我检查题不必寄到学校来 3 答疑 同学在学习中如有问题无法独立解决时 可按答疑规定向教师询问 函授同学最主要的 答疑形式 是以书面进行 即同学先将疑难问题书写明确寄交学校 教师亦以书面解答寄回同学 同 学在自学中遇到疑难时 应尽量发挥独立思考能力 只有确实经过思索 无法解答时 再求助于教师 答疑 如一遇问题 不经思考 就立即提出询问 对学习的巩固与独立工作能力培养等方面都是不利 的 但另一方面亦要防止不与同学讨论又不向教师询问的倾向 4 测验作业 测验作业系检查前一阶段自学情况之用 必须严格依照计划 对规定章节切实做好 复习之后 方可进行 解答应保证独立思考 不草率 不依赖旁人 书写整齐后 在规定日期内寄交 学校 由教师批改后发还存查 5 面授 面授的主要内容 将为帮助同学复习 总结上一阶段的学习 并为下一阶段的自学指出 重点 难点 而对关键问题进行较为详细的讲解 所以面授将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 为深入自学 创造条件 6 试验 在试验中 同学们将熟悉几种主要建筑材料的标准试验方法 以掌握鉴定材料技术性质 的试验方法之基本原理 步骤以及所用的仪器设备 要求对每一次试验 做出必要的试验报告 由教 师批阅 试验因限于函授条件 将在暑假期间集中进行 24 按照教学计划 建筑材料课程将在一学期内学完 自学总时数共 90 学时 包括复习及测验作业时 间在内 面授 12 学时 各章间的参考时数分配见下表 时 数 章 节 自 学测验作业面 授 第一次面授 3 第二次面授 3 第二次面授 3 绪 论 一 基本性质 二 建筑钢材 三 木 材 四 石 材 五 气硬性元机胶凝材料 六 水 泥 七 混 凝 土 八 砂 浆 九 建筑塑料 十 墙体与屋面材料 十一 防水材料 十二 绝热与吸声隔声材料 十三 装饰材料 2 5 7 6 3 4 10 22 3 3 3 7 3 3 3第一次 3第二次 3第三次 第四次面授 3 合 计81912 25 第一章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一 学习要求 本章叙述了许多名词 这些名词在说明某种建筑材料的一般性质时是不因缺少的 要说明一项建 筑材料的品质 就得用 表观密度 容重 大 吸水率小 强度高 抗冻性好 等等术语 因此 在 学习本章时要求 1 掌握材料各种性质的基本概念 2 了解各种性质相互之间的关系以及影响性质的因素 3 学会部分性质的测定方法和计算 二 重点学习内容 建筑材料的品种繁多 性质各异 本章集中论述了建筑材料的最基本性质 为学习以后各章打下 了基础 在学习时应将重点放在了解和掌握建筑材料的一般通性或共性 有关材料的特性将在以后各 章叙述具体材料的论述 第一节 材料的基本物理性质 基本物理性质包括材料的密度 表观密度 孔隙率 或空隙率 和密度度 或填充率 等四项指 标 是材料的最基本的物理性质 是表征材料性质的特征指标 也是材料固有特征参数 它们与材料 构造有关 因此要掌握它们的基本定义 测定方法 计算公式和方法 以及它们之间的互相关系 特 别应该掌握表观密度 孔隙率对材料其它性质如强度 吸水性 抗渗性 抗冻性等的影响 还应掌握 块状材料和散粒 或粉状 材料的密度 比重 表观密度 容重 孔隙率的测定和计算方法 物理性质中还包括亲水性和憎水性 吸水性和吸湿性 耐水性 抗渗性和抗冻性等 要求了解基 本概念以及影响因素 着重了解这些性质与孔隙率和孔隙特征的关系 材料的导热性和热容量是绝热材料主要的热工性能 应该了解它们的定义 表征性能的指标及主 要影响因素 关于材料的吸声性和隔声性 应了解表征吸声性的指标的主要影响因素 第二节 材料的基本力学性质 力学性质包括三方面内容 即 1 强度 抗压 抗拉 抗剪 抗弯等 2 变形 弹性 塑性 脆性 冲击韧性 3 硬度 耐磨性 学习时应着重了解和掌握 1 强度 理论强度 极限强度和标号 等级 的基本概念和区别 特别应该注意搞清强度和标号 等级 中两个互相有关但又不完全相同 相等 的概念 2 各种材 料的强度是不相同的 即便是同一种材料其强度有时亦有很大的差异 因此对影响强度的因素亦应有 所了解 3 材料受力一般都会产生变形 对各种变形的概念以及在工程中如何应用应该掌握 26 第三节 材料的耐久性 实际上是一项综合性质 材料在建筑中 除了受到力的作用之外 还经常受到使用环境中许多自 然因素的破坏作用 其中有物理的 也有化学的 还有生物的破坏作用 学习本节时 可以联系前几 节的内容对照学习 着重分析这些自然因素的破坏机理及危害 此外还要了解提高耐久性的措施 第四节 材料的组成与结构 建筑材料所具有的各项性质是由于材料的组成与结构等内部因素所决定的 学习本节时 首先应 该掌握组成 结构的基本概念及定义 然后再了解它们分别对材料性质有哪些影响 思 考 题 1 何谓材料的密度和表观密度 两者有何区别 如何测量这两项指标 2 何谓材料的密度和孔隙率 两者之间有何联系 如何获得该两项指标 3 什么是材料的软化系数 如何判断材料耐水性的优劣 4 材料在不同荷载下的强度有哪些 列举影响材料强度试验结果的因素 5 何谓材料的弹性变形和塑性变形 说明弹性模量的定义及其实用性 6 脆性材料和韧性材料在性能上有何不同 使用应注意哪些问题 7 为什么经过冰冻作用会导致材料的破坏 8 块状材料和散粒 或粉状 材料的孔隙率 空隙率 是如何确定的 自 我 检 查 题 1 材料的强度和标号 等级 有何不同 材料的强度有哪几种 其数值如何计算的 2 材料在长期使用过程中 将受到哪些自然因素的破坏作用 采用哪些措施可以提高材料的耐久 性 27 第二章 建筑钢材 一 学习要求 1 一般了解钢的冻炼方法对铝材质量的影响和分类方法 2 掌握钢材力学性能工艺性能及其实用意义 3 了解钢的化学成分对钢材性能的影响 4 掌握钢材加工硬化 强化 时效和焊接的原理及应用 5 掌握钢材的技术标准以及分类和应用 6 一般了解钢材锈蚀的原因及防止方法 二 重点学习内容 钢材是重要的建筑材料之一 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为了合理地选用钢材 我 们必须对钢材的冻炼 主要技术性质 化学成分和质量标准 品种等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本章共包括 六个小节 重点内容为 1 钢材的主要技术性质及其影响因素 2 建筑用钢的技术标准及品种选用 钢的技术性质是本章中心环节 应重点掌握学习 学习化学成分对钢材性能的影响 完全是为了 进一步加深对材性的理解 即加深对钢材的固有性质及性质改变的内在规律的认识 这才是真正学好 钢材性质的基础 而学习钢的标准及选用是本章学习的归宿 其基础是钢的技术性质 即掌握了钢的 性质及主要影响因素 才能正确地选用钢材 在各节学习中 还应注意有关内容 第一节 钢和冻炼的分类 了解钢的冻炼分类方法和主要建筑用钢材品种 冻炼和加工方法不同 所获得的钢材质量亦有较 大差异 要求对冻炼和加工方法有一个概括地了解 第二节 建筑钢材的化学成分对材性的影响 应重点了解碳 硅 锰 磷和硫元素对材性有什么影响 其它元素的影响作一般了解 第三节 建筑用钢材的技术性质 主要包括受力后的各种性能 如抗拉 冷弯 冲击等 拉伸试验是测定钢材力学性能的最典型的 方法 学习时可结合图 2 2 进行 应清楚地了解弹性模量 屈服强度 抗拉强度 屈强比等定义和实 用意义 对冲击韧性 耐疲劳性和冷弯性能也应有一定的认识 28 第四节 钢材的冷加工强化及时效处理和焊接 本节重点内容为冷加工 应着重掌握冷加工的原理 方法及实用意义 第五节 建筑钢材的标准及选用 应掌握普通碳素结构钢的钢号及其划分依据 建筑钢材的主要品种以及用途 此外对热轧钢筋级 别的划分以及冷拔低碳钢丝的应用也应有所了解 第六节 建筑钢材的锈蚀及防止 应着重了解钢材锈蚀的表现形式 影响因素 条件 以及锈蚀的危害 同时还应了解防止锈蚀的 方法 思 考 题 1 与其它建筑材料相比较 建筑钢材有何特性 2 拉力试验可测定钢材的哪些性能 3 何谓 加工硬化 4 磷 硫等化学元素对钢材性能有何影响 5 根据我国标准 普通碳素钢是如何分类的 各类有何特点 6 普通低合金钢与普通碳素用钢相比较有何特点 自 我 检 查 题 1 试述含碳量对钢材性能的影响 2 普通碳素钢中不同钢号的钢材在性能上有何不同 29 第三章 木 材 一 学习要求 1 掌握木材的物理力学性质及其影响因素 2 了解木材的组织构造及含水量等与木材性质的关系 3 一般了解木材的腐朽原因及防止措施 对木材的综合利用的意义亦有所了解 二 重点学习内容 木材是建筑中使用最早的一种材料 也是重要的建筑材料之一 由于资源有限 为了更好地提高 木材的利用率 必须掌握其物理力学性能 本章重点内容为 木材物理力学性质及其影响因素 特别 是对吸湿性 膨胀收缩以及强度的各向异性要有足够的重视 此外对木材的组织构造及其对性能的影 响亦应有所了解 第一节 木材的分类和构造 应重点了解木材在宏观构造和微观结构上的特性 并从构造物质特征和三个不同切面 纵向 径 向 弦向 了解和分析木材各向异性 不均匀 的基本原因 第二节 木材的性质 要求联系第一节所学内容 了解木材含水率 吸湿性的变化规律以及对胀缩 强度的影响 物理 力学性质的各向异性是木材的一大特点 学习时必须足够重视 湿胀干缩是木材的重要物理性质 学习时要注意掌握两条规律 1 湿胀干缩都以细胞壁极限含水率即纤维饱和点为临界点 2 湿胀和干缩都有方向性 弦向最大 径向次之 纵向最小 这两条规律都应从组织构造来理解 木材含水率对木材的物理 力学和耐久性等均有影响 但对几个特定含水率 如纤维饱和点 平 衡含水率 标准含水率 的实际意义要有所了解 力学性质方面应掌握两点 一是由于构造上的不均匀 各向异性天然缺陷树节 扭纹等 所引起 的各个方向上的受力性能的不同 二是由于吸湿性所引起的力学性能的变化 第三节 木材的干燥 防腐及防火 本节主要应了解造成腐朽的原因以及有效的防止措施 30 第四节 木材的综合利用 联系我国木材资源和建设对木材的需求 体会节约和综合利用木材的重要意义 并了解节约和综 合利用木材的几项主要途径和方法 思 考 题 1 试述木材的宏观构造和微观结构 2 木材的各向异性的表现在哪几方面 3 试述影响木材强度的主要因素 4 木材较多用于承受弯曲和顺纹压力 其原因可在 5 木材腐朽的原因为何 一般的防腐措施有哪些 6 何谓木材的纤维饱和点 平衡含水率和标准含水率 自 我 检 查 题 1 试述木材胀缩各向不同的原因 2 含水率对木材物理 力学性能有何影响 31 第四章 石 材 一 学习要求 1 了解岩石的组成与分类 2 了解常用石材的性能及用途 3 了解石材的应用及防护 二 重点学习内容 岩石具有相当高的强度 良好的耐磨性和耐久性 并且资源丰富 易于就地取材 在建筑工程中 的使用相当普遍 用作建筑材料中的岩石有两类 一类是经加工后的石材制品 可以用作建筑物或构筑物的衬面材 料 另一类是直接采得 未经加工的石料 既可用作砌体材料 还可作为砼和砂浆的骨料使用 岩石还是生产水泥 玻璃 陶瓷 石灰 石膏以及砖瓦等建筑材料的原料 因此 石材仍然是重要的建筑材料 本章共分四个小节 重点内容为 1 岩石的组成与分类 2 石材的技术性质 3 常用石材品种 1 岩石可分为哪几类 2 大理石的装饰性很好 1 岩石在建筑上有哪些用处 32 第五章 气硬性无机胶凝材料 一 学习要求 1 掌握气硬性和水硬性 凝结和硬化等的概念和区别 2 掌握石灰的原料和生产原理 熟化和结硬过程以及作用机理技术性质和应用 3 了解建筑石膏的技术性质和应用 4 一般了解水玻璃和菱苦土的性质和应用 二 重点学习内容 本章共介绍了建筑工程中常用的四种气硬性无机胶凝材料 石灰 石膏 菱苦土和水玻璃 由 于石灰在建筑工程中用量最大 用途较广 又是典型的气硬性胶凝材料 故列为重点掌握的内容 对 于其余三种材料可作一般了解 学习各种胶凝材料时 应以掌握性能和应用为中心 而原料 生产工艺 作用机理以及材料分类 等都是围绕加深理解材性和应用的 例如石灰的原料 石灰石 的碳酸钙含量越高 则制得的石灰质 量越好 又如烧制石灰的温度控制不当 则石灰的质量很难保证 学习各节时 请注意以下内容 胶凝材料的凝结和硬化过程是表明胶凝材料由可塑状态转变为固体状态并具有一定性质的转变过 程 是一个过程的两个阶段 它是决定各种胶凝材料特性和用途的关键 因此对凝结 硬化的概念应 有所了解 此外凝结硬化 结硬 条件又直接影响胶凝材料性能的发挥 气硬性胶凝材料是不能在潮 湿环境或水中应用的 第一节 石 灰 石灰在气硬性胶结材料中用途最广 应予以一定程度的重视 石灰的使用方法 一般都是将生石灰熟化活使用 通常为直接化成石灰膏 其调成砂浆使用 为 了使石灰完全均匀地熟化 石灰膏要陈伏二星期以上 以保证过火石灰的充分水化 克服过火石灰的 危害 根据熟石灰结硬的过程 从石灰硬化时折出较多水分的现象 理解石灰硬化慢 收缩大的原因 加入黄砂等掺料能使 CO2易于透入 水分易于蒸发 且在砂浆中形成阻止收缩的骨架 在很大程度上 克服了上述缺点 同时又能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 因此纯石灰浆除少量用作涂料外 一般不单独使用 对石灰浆的结硬作用机理 结晶作用和碳化作用 要有所理解和掌握 对石灰的技术性质和应用 主要应掌握生石灰和消石灰粉的质量标准及贮运中应注意的事项 碳化石灰板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经质墙体材料 要求一般了解其性能和应用 第二节 石 膏 天然二水石膏在各种温度下锻炼 可获得多种性质不相同的石膏胶结材 其中最常应用者为半水 33 石膏 又称建筑石膏 应掌握半水石膏的凝结迅速 硬化块 轻微膨胀 质量轻 保温性能好等特点 以决定其各种用途 要了解石膏的凝结硬化过程 石膏板为新型轻质板材之一 要了解其性能和应用 第三节 菱苦土 菱苦土又称镁氧胶结材 要求一般了解其特性和应用 其特点是一般不用水而用 MgCl2 6H2O 溶液调剂 此外吸湿性大 抗水性差 第四节 水玻璃 水玻璃俗称泡花碱 要求一般了解特性和应用 和本章所介绍其它三种材料不同 通常是以液体 状态供应的 使用时不需加水调制 但需要加入固化 促硬剂 剂 思 考 题 1 什么叫气硬性胶凝材料 什么叫水硬性胶凝材料 2 以石膏为例说明胶凝材料的凝结和硬化的概念 3 建筑工程中常用的石膏品种是哪一种 其化学成分是什么 有哪些特征 4 为什么石灰在建筑工程中使用之前 一般都要经过熟化和陈伏 5 石灰浆体是如何结硬的 为什么把石灰称作气硬性胶凝材料 试从结硬原理加以说明 6 从哪些方面来评定石灰的质量 7 石灰在建筑工程中有哪些用途 8 水玻璃有哪些特性 其用途如何 自 我 检 查 题 1 试述石灰的结硬过程和原理 2 过火和欠石灰对石灰质量有何影响 34 第六章 水 泥 一 学习要求 1 掌握常用水泥品种的性能和应用 2 重点掌握常用水泥原料要求 生产原理 矿物组成与特性 水泥混合材 水化硬化机理及评定 水泥品质的主要技术指标 3 了解渗活性混合材水泥的特性以及形成这些特性的原因 4 一般了解几种特种水泥的特性和应用 二 重点学习内容 本章所介绍的内容有硅酸盐水泥 掺混合材水泥和其它品种水泥等内容 硅酸盐水泥是重点 也 是其它水泥的基础 要求在全面掌握硅酸盐水泥有关内容的基础上 再学习其它几种水泥 并将它们 各自特性相比较 重点了解其应用特点 在学习各章节时 应注意以下有关内容 第一节 常用水泥 对水泥的制造 要求一般了解生产水泥的原料和生产工艺过程 水泥的化学成分和矿物组成是决定水泥性质和应用的关键 要求同学仔细地 比较深入地阅读 硅酸盐水泥熟料是由 C3S C2S C3A 和 C4AF 四种矿物组成 由于矿物的各自特性不同 当各种矿物 含量比例改变时 水泥性能亦随之改变 因此在学习时要熟悉上述四种矿物的特性 水泥混合材 要了解什么是活性混合材和非活性混合材 掺入水泥中起什么作用 常用的活性混 合材有粒化高炉矿渣 火山灰质和粉煤灰等 石膏 二水石膏或无水石膏在硅酸盐水泥中主要起缓凝作用 其掺量的多少与熟料中 C3A 的含量 有关 不宜过少或太多 在掺活性混合材水泥中 石膏对混合材还起着活性激发作用 水化硬化 一般了解硅酸盐水泥的水化和水化产物 详细了解掺活性混合材水泥的水化过程 其 水化是分二步进行 首先是熟料矿物水化 随后是熟料所生成的水化物氢氧化钙和掺入水泥中的石膏 分别作为硬性激发剂和硫酸盐激发剂与混合材中的活性氧化硅和活性氧化铝发生二次反应 生成水化 硅酸钙和水化铝酸钙和水化硫铝酸钙等 通过学习 还应知道加水量 养护温 湿度和硬化的时间对 水化速度和强度发展速度都有一定的影响 水泥品质要求 应了解评定水泥质量的一些主要技术指标 尤其是熟悉水泥标号的确定方法以及 引起水泥体积安定性不合格的原因和对工程质量的危害 水泥的技术指标中还包括了凝结时间 细度 和水化热 学习时应注意理解各种性质和工程实际之间的关系以及影响因素和质量指标 对每一性质 的提出应多问几个为什么 这样既搞懂了性质的含义 又容易记住性质的内容和实际工程的关系 此 外 这些性质对硅酸盐水泥适用 而且也适用其他品种水泥 水泥化学品质指标 以抗蚀性为主要内容 总结归纳导致对硅酸盐类水泥石腐性破坏的内在因素 以及如何来防止水泥石的腐蚀 常用水泥的基本特性与用途 掌握常用水泥的基本特性和用途 特别是掺活性混合材的硅酸盐水 泥 与硅酸盐水泥相比 在性能上有什么改变 总结形成这些特性的原因 35 第二节 特种水泥 一般了解特种水泥的特性和应用 思 考 题 1 硅酸盐水泥熟料是由哪些矿物组成的 各自的特性是什么 调整它们的含量对熟料性质有何影 响 2 制造硅酸盐水泥时为什么要掺加适量石膏 3 硅酸盐水泥是如何凝结硬化的 试从凝结硬化原理 机理 说明水泥强度发展规律和加强养护 的必要性 4 硅酸盐水泥水化后主要水化物有哪些 硬化水泥浆体 即水泥石 是由哪几种分组成的 5 硅酸盐水泥的质量指标有哪些 如何确定这些指标 6 哪些原因造成水泥安定性不合格 如何检验判别 安定性不合格的水泥能否用于工程中 7 细度对水泥的强度 凝结时间和水化放热有何影响 可用哪些指标来表示水泥的细度 8 在水泥的贮运过程中为什么要注意防潮 过期水泥在性能上有何变化 9 导致硅酸盐水泥石腐蚀破坏的内在因素是什么 如何防止水泥石的腐蚀 10 为什么要生产掺混合材的硅酸盐水泥 11 掺混合材水泥的特性有哪些 其应用范围如何 12 为什么掺活性混合材水泥的早期强度低 而后期的强度发展又能赶上 长期强度甚至超过硅 酸盐水泥 自 我 检 查 题 1 填充性混合材和活性混合材有何区别 掺入水泥中对水泥的凝结硬化有何影响 2 现在甲 乙两厂生产的水泥熟料 其矿物组成如下 熟 料 矿 物 组 成 生产厂 C3SC2SC3AC4AF 甲 乙 52 45 21 30 10 7 17 18 用上述熟料分别制成两种硅酸盐水泥 请估计和比较它们的强度增长速度和水化热有何差异 3 检验水泥质量应测定哪些技术指标 水泥的标号应如何测定 36 第七章 混凝土 一 学习要求 1 掌握普通混凝土对组成材料的技术要求 2 掌握普通混凝土的主要技术性质及其影响因素 3 了解常用外加剂品种 作用原理以及效果 4 掌握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原理及方法 5 一般了解其它品种混凝土的性能和应用 二 学习重点内容 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材料 故应作为学习的重点内容 本章以普通混凝土为重点 主要内容为 混凝土组成材料的品质要求 混合物易性的选择和调节 混凝土强度的控制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原理的方法 混凝土的变形和耐久性等 要求通过学习能合 理选择组成材料 正确进行配合比计算 了解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 为保证混凝土质量提供初步基 础 在掌握普通混凝土的基本理论与知识后 其它品种的混凝土的性能和用途也就不难理解 第一节 普通混凝土的组成材料 对水泥要了解其品种和标号的选用 对石子的品质要求主要为 杂质含量少 级配好 粒度适宜 学习时应注意 有害杂质对混凝土质量有何影响 级配的目的如何 怎样才算级配良好 粒度适宜的 砂 应了解各项品质要求的目的 对石子的品质要求与砂子基本相同 但应注意石子的强度以及颗粒 形状与最大粒径的选择原则 对砂子和石子的表观态度 密度 含水量等也应了解其基本概念 对水 的质量要求要了解其一般概念 第二节 普通混凝土的主要技术性质 混凝土混合物的和易性 希结合工作实际 领会和易性的工程意义 不仅要掌握影响和易性的因 素和本身变化的一般规律 而且还应了解它与混凝土其它性质之间的内在联系 为控制和易性 满足 施工要求 保证混凝土质量 提供理论基础 混凝土的强度 要求基本掌握混凝土的强度规律 为控制生产 创造必要条件 自学时宜以影响 混凝土强度的各种因素作为中心内容 在这基础上再学习加速混凝土硬化和提高混凝土强度的措施 并应着重注意水泥标号和水灰比与混凝土强度的关系及其原因 混凝土的变形性能 要求了解其变形的原因及变形对工程的影响 混凝土耐久性 要求重点领会密实度的重要意及其与抗渗性 抗冻性 抗侵蚀性等的关系 再从 混凝土内部之孔隙 裂纹的来源 来理解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的各种措施 对碳化和碱骨料反应要了解 其基本概念 37 第三节 混凝土外加剂 混凝土外加剂 外加剂的种类很多 学习时要求着重了解减水剂和早强剂的效果及技术经济意义 对加气剂和调凝剂可作一般了解 关于各种外加剂的作用原理也要有一般概念 第四节 混凝土的质量控制 混凝土质量控制是确定混凝土工程质量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本节要求了解如何用统计方法来 检验混凝土强度及其技术指标 重点掌握算术平均值 标准差 变异系数和强度保证率等统计参数的 物理意义及计算方法 并了解如何用这些参数来评定混凝土质量 此外还了解配制强度是如何求得的 第五节 普通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 要求掌握按绝对体积法设计混凝土配合比的方法 要理解原理 能独 立计算配合比 学习时宜以配合原理为中心 围绕配合原理来理解设计步骤 实验室配合比与施工配 合比的区别和计算 也应适当注意 对按假定表现密度法设计混凝土配合比的方法 只要有一般概念 即可 第六节 其它品种的混凝土 其它品种混凝土作一般性的了解 对抗渗混凝土 轻混凝土等 要求了解抗渗方法的基本原理以 及适用范围 轻砼种类 特性及应用范围 高强 超高强砼 流态砼 纤维混凝土和聚合物混凝土等 要求了解其组成材料 特性及应用范围 思 考 题 1 混凝土中四种组成材料的作用各如何 2 砂 石的品质要求怎样 3 混凝土拌和物的和易性包含哪些意义 如达不到施工要求时应如何调整 4 砂率大小对混凝土流动性的影响如何 为什么 5 影响混凝土强度的因素有哪些 并说明原因 6 混凝土强度公式的意义是怎样的 有什么用途 7 混凝土的变形有哪些 产生这些变形的原因是什么 8 混凝土的耐久性在工程上有何实用意义 它与密实性的关系如何 9 常用的混凝土外加剂有哪些 作用原理是什么 10 按绝对体积法设计混凝土配合比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38 自 我 检 查 题 1 混凝土混合物为何要具有一定的和易性 影响和易性的因素有哪些 详述之 2 水泥标号和水灰比对混凝土强度有何影响 试以表示之 并说明为什么会产生上述影响 39 第八章 建筑砂浆 建筑砂浆的基本性质与混凝土相类似 必须有足够的强度及和易性等技术性质 但由于应用方面 的特点 更要求有较好的和易性 保水性和一定的粘结力 可与普通混土相比较 掌握其异同点 对 砂浆组成材料的选择以及地方性材料的利用 可较多注意 第一节 建筑砂浆基本组成与性质 了解其组成材料及砂浆硬化前和硬化后的主要技术性质 第二节 常用的建筑砂浆 掌握砌筑砂浆配合比设计原理及方法 一般了解抹面砂浆 装饰砂浆 防水砂浆和其他特种砂浆 的用途和要求 思 考 题 1 和混凝土比较 建筑砂浆有哪些特点 2 砌筑砂浆主要性能有哪些 分别用什么指标代表 3 抹面砂浆在组成材料 性能要求上和砌筑砂浆比较有哪些不同点 40 第九章 建筑塑料 一 学习要求 1 掌握塑料主要组成材料 2 了解塑料的特性及常用塑料的一般性能和应用 3 一般了解建筑上常用的粘合剂 二 重点学习内容 塑料制品已广泛用于机械 化学 电气 交通运输以及日用品等工业部门 在建筑上塑料及其制 品的用途也日趋广泛 无论是承重结构 或是围护结构 或是装修等都可采用塑料及其制品 如塑料 管 塑料地板 饰面板 墙纸 涂料 粘合剂等 本章主要介绍 塑料组成 常用建筑塑料 以及粘合剂等三方面内容 各节重点内容为 第一节 高分子聚合物和塑料 合成高聚物是塑料不可缺少的组成材料 它是决定塑料性能的主要成分 因此对合成高聚物性能 特点必须掌握 掌握塑料的组成及其作用 第二节 常用建筑塑料 重点应了解常用建筑塑料的品种 特性和应用 第三节 结合剂 一般了解常用粘合剂的品种 性能及应用 思 考 题 1 塑料有哪些优缺点 2 热塑性树脂和热固性树脂有何不同 3 建筑上常用的建筑塑料有哪些 以及各自的主要用途 4 粘合剂的组成是什么 主要用途有哪些 41 第十章 墙体材料和屋面材料 一 学习要求 1 掌握烧结普通砖 烧结多孔砖和烧结空心砖的技术性质以及产品等级和强度等级的划分方法 2 从节能和建筑工业的发展考虑 对墙体和屋面材料的发展方向以及新型墙体和屋面材料的开发 应用应有所了解和掌握 二 重点学习内容 第一节 墙体材料 建筑工程中所用墙体材料 目前使用较多的是烧结普通砖 烧结多孔砖和烧结空心砖 对砖的原 料及生产过程作一般了解 砖的品质鉴定包括产品等级和强度等级划分是重点内容 掌握它们在性能 应用上的不同点 一般了解其他墙体材料的特性和应用 第二节 屋面材料 一般了解常用屋面材料的性能和应用 思 考 题 1 烧结普通砖的技术性质要求包括哪些内容 2 红砖和青砖是如何形成的 性能上有何差异 3 为什么烧结砖目前仍被大量作用墙体材料 4 为什么要发展烧结多孔和空心砖及其它品种砖 自 我 检 查 题 1 如何划分砖的强度等级和产品等级 2 欠火或过火砖在性能上有何变化 3 其他墙体材料在性能和使用上有何优点 42 第十一章 防水材料 一 学习要求 1 掌握石油沥青的组分 技术性质和应用 2 掌握常用防水卷材 防水涂料和密封材料的特性和应用 二 重点学习内容 防水材料是建筑工程中不可缺少的主要建筑材料之一 其质量的优劣和建筑物使用寿命是紧密联 系的 本章重点学习内容是沥青基防水材料 沥青具有防水性 粘性 塑性和耐化学侵蚀性等优点 在工业和民用建筑中的主要用途为防水 粘结和防侵蚀 但沥青的温度敏感性较强 且易老化 如果使用不当 会造成工程质量事故 因此希 望通过学习 掌握沥青的特性 为充分利用其优点 克服其缺点 正确选择 合理使用提供必要的基 本知识 第一节 沥青防水材料 要求掌握石油沥青的技术性能以及组分与技术性质之间的关系 石油沥青规格 标准 用途和改 性 第二节 防水卷材 了解常用防水卷材品种 特性及用法 第三节 防水涂料 了解常用防水涂料品种 特性 配制和用法 第四节 建筑密封材料 了解常用密封材料品种 特性 配制和用途 思 考 题 1 石油沥青是如何来划分牌号的 牌号的高低与性能之间有何关系 2 石油沥青的组分与性能之间有何关系 43 3 沥青为什么会老化 它与组分之间有何关系 4 沥青为何需改性 通常有哪些材料来改性 自 我 检 查 题 1 试述沥青材料的优缺点 2 高分子防水材料比沥青防水材料有何优点 3 为取得良好的密封效果 应考虑哪些情况 44 第十二章 绝热材料和吸声隔声材料 一 学习要求 1 了解绝热 吸声和隔声和基本要求 2 了解常用的绝热 吸声和隔声材料 二 重点学习内容 第一节 绝热材料 了解绝热材料的作用原理 基本要求以及选用原则 对常用绝热材料一般了解其品种和特性 第二节 吸声隔声材料 了解吸声材料的作用原理 基本要求和选用原则 注意吸声材料和隔声材料之间的不同点 思 考 题 1 影响导热系数和吸声系数的因素有哪些 2 多孔构造的绝热材料和吸声材料 它们在孔隙特征有何不同 为什么 自 我 检 查 题 1 为什么绝热材料要注意防水 防潮 2 如何使吸声材料能有效好的吸声效果 45 第十三章 建筑装饰材料 一 学习要求 1 了解常用装饰材料的特性和用途 2 了解涂料的组成以及在涂料中所起的作用 二 重点学习内容 第一节 装饰陶瓷与装饰玻璃 了解常用品种及用途 第二节 金属装饰材料 了解常用品种及用途 第三节 塑料墙纸 地板与地毯 了解常用品种及用途 第四节 建筑涂料 了解涂料的基本组成及各组成的作用 了解常用品种的涂料 思 考 题 1 常用的室外装饰材料有哪几类 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2 常用的室内装饰材料有哪几类 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自 我 检 查 题 1 选用装饰材料应注意些什么 2 在具体工作中 你使用过哪些装饰材料 效果如何 46 建筑材料 第一次面授提纲 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 一 基本物理性质 1 密度 表观密度和堆积密度 均为材料的单位体积质量 差别在于 单位体积 的不同 密度 的体积是指材料不存在任何孔隙的绝对密实状态下的体积 表观密度的体积是指包括材料内部孔隙的 自然状态下的体积 而散粒材料堆积密度的体积 不仅包括材料内部的孔隙 而且还包括材料之间的 空隙体积 2 孔隙率和空隙率 孔隙率与密实度互为 1 的补数值 P D 1 孔隙率大小反映了材料的密实程度 空隙率和填充率 亦互为 1 的补数值 P D 1 孔隙率的大小及孔隙特征 开口孔与封闭孔 连通孔与不连通孔 粗大孔与细微孔等 对材料的 技术性质有着直接的影响 3 亲水性和憎水性 对材料与水及水汽作用下的性质有密切关系 在选用防潮 防水及抗渗材料时 应考虑到材料的 亲水性和憎水性 4 吸水性和吸湿性 材料吸水或吸湿后 会使材料的建筑性质 如强度 耐久性和绝热性等 降低须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