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校高研班王健_第1页
农校高研班王健_第2页
农校高研班王健_第3页
农校高研班王健_第4页
农校高研班王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国猪病动态及蓝耳病防控进展,王 健(教授、兽医学博士) 405318843,猪是人类较早驯化的动物之一,猪人工饲养几有数百年历史。近20年来,中国养猪量稳居世界第一,占全球养猪量的48.8%。2011年世界出栏生猪12.12亿头,中国6.61亿头,重庆2060万头。 猪肉是人类的主要畜产品,中国是猪肉最大消费国,人均占有半头猪 猪病类种众多,危害极大,不仅危害养猪业,而且许猪病可交叉感染其他畜禽,甚至人畜共患,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健康。2005年的人-猪链球菌病震撼世界。,引言,主要内容,猪病分类我国猪病的流行态势“猪蓝耳病” 防控进展,一、猪病分类,依据有无传染性猪病可分疫病和普通病。依据病原病因可分病毒病、细菌性、寄生虫病。依据科属分为内科病、外科病、产科病等。 据姜平09年所著猪病中记载:目前被公认的猪病包括24种病毒性传染病、24种细菌传染病、25种寄生虫病、48种内科病、9种外科病和12种产科病。 猪病也在与时俱进,巳发生并报道的猪病更多。,猪病毒性传染病,猪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口蹄疫猪流行性感冒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猪轮状病毒病日本乙型脑炎猪伪狂犬病猪细小病毒感染猪圆环病毒病狂犬病,猪水疱病 猪水疱性口炎 猪脑心肌炎 猪水疱疹 猪痘 猪传染性脑脊髓炎 猪血凝性脑脊髓炎 非洲猪瘟 蓝眼病 猪巨细胞病毒感染 猪腺病毒感染,猪细菌性传染病,猪大肠杆菌病支原体病猪丹毒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猪肺疫猪副伤寒猪痢疾猪链球菌病猪梭菌性肠炎附红细胞体病结核病,布鲁氏菌病钩端螺旋体病李氏杆菌病衣原体病副猪嗜血杆菌疫猪增生性肠炎坏死杆菌病破伤风猪渗出性皮炎炭疽恶性水肿皮肤真菌病,猪寄生虫病,弓形虫病球虫病结肠小袋虫病肉孢子虫病隐孢子虫病疥螨病蠕形螨病虱病依蝇蛆病蛔虫病旋毛虫病食道口线虫病毛尾线虫病,类圆线虫病后圆线虫病冠尾线虫病姜片吸虫病肝片吸虫病华支睾吸虫病拟腹碟吸虫病猪囊尾蚴病细颈囊尾蚴病棘球蚴病伪裸头绦虫病大棘头虫病,猪普通病(内科、外科、产科),口炎胃溃疡胃肠炎肠便秘感冒小叶性肺炎大叶性肺炎新生仔猪溶血性贫血仔猪缺铁性贫血脑膜脑炎癫痫,日射病和热射病肾炎膀胱炎尿道炎尿结石猪应激综合征遗传性及发育性疾病肿瘤性疾病外科病产科病,二、当前我国猪病流行态势,(一)种类繁多、新病不断,我国猪病的总体现状是种类多而复杂,在短时间内不会有太大的改观,且呈加重的趋势 农业部1906-1990年对全国畜禽疫病普查结果表明:我国动物传染病有202种,其中80年代新发现17种(传染病15种,寄生虫病2种);90后10种。包括猪传染性接触性胸膜肺炎、副猪嗜血杆菌病、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猪圆环病2型感染、猪附红细胞体病和猪增生性肠炎等。,原因何在? 毒株的多样性 变异不断加剧 新毒株层出不穷 一些新病原的感染,增加了疫病的复杂性和防控的难度,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北美洲型毒株、欧洲型毒株、变异、多样性、新型猪细小病毒(3型、4型)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新毒株猪细环病毒(TTsuV)嵴病毒(Kobuvirus),(二)非典型化猪病日益增多,如“温和型猪瘟” ,病猪临床症状不典型,仅引起温和型疾病经过和隐性感染。妊娠母猪感染温和型或低毒力毒株时,可发展成“带毒母猪综合症”,其母猪食欲和精神状况未见异常。病毒侵袭子宫内的胎儿,造成木乃伊、流产、死胎或者产出弱仔;有的发生先天性肌肉颤拦。有些所产仔猪虽然无明显病状,但是感染猪终身带毒和排毒,接种猪瘟疫苗后不易产生免疫应答,可形成天然免疫耐受。并且经易感猪传几代后,则毒力增强,造成猪瘟的持续感染或潜伏感染。,病原的隐性带毒和亚临床感染,导致猪群处于亚健康状态、种猪带毒而造成病原的扩散和传播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圆环病毒2型(PCV2)伪狂犬病病毒(PRV)猪瘟病毒(CSFV),(三)混合感染猪病加剧发生,近年来,多病原的多重感染或混合感染已是普遍发病的规律。 如: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 猪瘟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 ; 猪伪狂犬病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 。 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病毒、猪伪狂犬病病毒和猪圆环病毒2型,病原的共感染和继发感染,导致临床的复杂性加剧,影响诊断的准确性和控制成效病毒之间的共感染细菌之间的共感染病毒与细菌病毒与寄生虫继发性细菌感染,是什么?,(四)传染性猪病呈上升趋势,国际国内的种猪或其畜产品流通频繁加速、商品利润的无限追逐、科学养殖技术及疫病监测的缺乏,造成某些养殖场以传染性疾病为主的发生率与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尤其是规模化猪场养殖养殖密度大,猪环境中一旦病原侵入易感猪群,很快涉及全群造成明显的经济损失。,(五)呼吸道疾病日益突出,由于多数猪群条件的恶劣,加之管理不当导致诸多原发与继发病频发,近年呼吸道疾病日益增多,故称为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PRDC) 。,(六)繁殖障碍上升为主要症状,引起繁殖障碍性猪病越来越多,如猪瘟、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猪伪狂犬病、猪细小病毒病、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猪流感、猪布鲁氏菌病、猪衣原体病、猪钩端螺旋体病、附红细胞体病、弓形虫病等。 近年发现猪瘟新的致病特点,即引起母猪繁殖障碍。 当前以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圆环病毒2型感染、猪附红细胞体病造成的繁殖障碍最为普遍和严重。特别是这几种病原双重和多重感染。,(七)免疫抑制性疫病日渐严重,猪繁殖和呼吸综合征和圆环病毒2型感染是引起猪免疫抑制的两大疫病。这两种疫病的病原主要侵害猪的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造成猪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抑制,猪的抗病能力显著减弱,健康水平下降,增加对其他疾病的易感性,这可能是猪病增多和越加复杂的原因之一。,(八)其他,猪的隐性带毒和免疫失败,环境污染、饲料营养与饲养管理不当所致的病症增多(如关节病、蹄病、繁殖生殖疾病、中毒性疾病)以及应激综合症和遗传性疾病仍是养猪生产中有待解决的课题。,我国猪病的防控任重而道远,规模化养猪场病原的污染不断升级,疫病的压力不断加大,三、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猪蓝耳病)porcinere 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PRRS ),概念,本病是由PRRSV引起猪的一种繁殖障碍和呼吸道炎症的传染病,因为部分病猪的耳都发紫,又称“猪蓝耳病”( Blue-ear disease),本病曾称为“神秘猪病”( Swinemy stery disease,SHD)、曾命名为猪不孕与呼吸综合征(SIRS)、“猪流行性流产和呼吸综合征”、“猪生殖与呼吸综合征”等。1991年,欧洲学者提出将本病命名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其临床症状特征为厌食、发热、母猪繁殖障碍,怀孕期发生大批流产,产死胎和木乃伊胎;仔猪与育成猪发生严重呼吸道症状疾患及高死产率为特征的一种新的猪传染病。,历史,PRRS的发现耐人寻味。1987年美国首次正式报道了PRRS。但学界普遍认可PRRSv首先是由荷兰研究中心所的Wensvoort、Terpstra及其同事在1991年后期分离鉴定的。各国发现历史 1、美国:1987 - 1988年,美国北卡岁来纳州、明尼苏达州及艾奥瓦州首先发生PRRS。回顾性实验证明,在其1986年保存的血清中检出PRRS抗体阳性。1989年美国PRRS病例急剧增多达到高峰。1990年美国的19个州1611个猪场发病。同年,尼苏达大学从具有典型PRRS临床症状猪的过滤和未过滤组织悬液中证明了PRRS对SPF猪的传播。他们都成功地分离到病毒。PRRS现在已经成为北美的地方流行病。,2、加拿大:1987年秋在安大略和魁北克两个省报道了PRRS。起初被称为HART综合症,即高热、厌食、流产。 3、德国:1990年6月在慕尼黑的一个猪场首次暴发PRRS,之后迅速传播;1991年4-5月流行达高峰,之后病例数急剧下降。 4、荷兰:1990年12月首次报道PRRS,并认为是由风传入的。1991年初迅速在猪场蔓延。荷兰80%以上的猪群经历了这种病。 5、西班牙:1991年1月在从德国进口的300头种猪中发生该病。 6、比利时:1991年3月发现PRRS存在。 7、英国:1991年5月16日英国南Humberside地区报道可疑病例,同年6月13日官方肯定了PRRS存在。,8、法国:1991年10月首次暴发此病,并于同年11月18日确诊,但其传染源没有确定。1991年11月-1992年5月间169个繁殖猪场发生PRRS,以后逐步下降。从1992年7月-9月没有新的发病记载,其传染源还不清楚,但病毒已在一些地方分离到。 9、丹麦:1992年3月首次报道了PRRS病例,怀疑是通过风从德国传人。在丹麦南部共40个猪场全部受到感染。在1992年夏季没有新的病例发生。1992年6月提出和实施限制猪的流动计划。在1992年9月和10月丹麦南部又发生了一例新的PRRS。1994年普查结果认为15-20%的猪群受到PRRS感染。 10、奥地利:1993年11月首次报道了40头繁殖母猪发生PRRS,很可能因购入一头年轻的公猪而引起,使四头母猪流产,其中一头发热,食欲不振,双耳及阴部发蓝。1994年正式记录有129个PRRS疫点。 11、瑞士:1992年11月用血清学和分离病毒方法对100例有可能是PRRS的病例进行诊断,但没有发现病毒。,12、智利:已报道有具典型临床症状的PRRS暴发 13、巴西:主要是从欧洲进口猪而引起流行 14、墨西哥:至今还没有正式报道PRRS发生,但墨西哥专家认为血清学诊断可能不完全可靠。 15、日本:在1993年经血清PRRS抗体监测中首次发现在具有慢性肺炎的猪上分离到PRRS病毒。通过1987-1989年从国外进口的128份血清研究,其中19份有PRRS抗体。从1993年4月-1994年3月,日本开展PRRS检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抗体试验( IFA )检测抗体,47次检测中有45次发现血清学阳性。阳性猪场中约有10%,日本从不同地区分离到9株PRRS病毒,抗原特性与美国株十分接近。 16、菲律宾:已报道有PRRS血清学阳性。,17、朝鲜:1993年首次发现PRRS。 18、韩国:1993年进行了PRRS的血清抗体流行病学调查,从199个猪群中采集32000份血清,猪阳性率为6.25%,阳性群为17.6%,且分布具有区域性,大多数阳性没有任何明显的临床症状。 19、马尔他:1992年2月首次报导PRRS临床病例,但官方还没有确认。 20、台湾:1993年首度报道本病。 21、中国:1995年从加拿大引进的种猪分离到PRRS病毒,1995年底华北地区猪场暴发。,-1996年,郭宝清等首次报道从流产胎儿中分离到病毒,经鉴定,我国流行猪蓝耳病为美洲型。 -1996 - 1998年,我国出现流产风暴。1998年后我国蓝耳病呈零星暴发。 -2001 -2002年,再次在我国南方地区流行,而且临床表现逐渐复杂,流行范围逐渐加大。-2003年,杨汉春对各地送检的血清监测结果表明,蓝耳病阳性率在10%-88%。- 2004年,付田英报道了四省母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的调查及血清学检测,结果蓝耳病样本阳性率达37.7%。- 2005年以来全国各地大规模发生的“高热病”实为PRRSV的变异种群作怪,即俗称高致病性蓝耳病。,- 2005年,姚龙涛调查结果表明,目前我国的规模化猪场有八成染疫,临床表现已从主要危害母猪的“流产风暴” 转向损害保育猪的“呼吸障碍”型,并已成为仔猪、生长猪呼吸病综合征首位原发性病原。- 2007年农业部通告,我国南方地区猪“高热病”是由变异株“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毒引起的,与经典蓝耳病疫苗无交叉免疫反应。,病原,1991年荷兰中央兽医研究中心的莱利斯塔德等人员率先从人工和自然感染病猪分离到病毒,故命名Lelystad病毒( LV):同年美国和德国的病毒学家也分离到这种病毒,开始称为Sirs病毒或Biah-001病毒,后被称为国际参考毒标VR-2332。PRRSV属于动脉炎病毒科( Arteriviridae),动脉炎病毒属(Arterivirus)成员。病毒粒子呈卵圆形,直径50 - 65nm。在感染的肺泡巨噬细胞的超薄切片中,PRRSV直径为45 -65nm的球状颗粒,核衣壳直径30-50nm,衣壳上有5nm短突起、病毒在氯化铯中的浮密度为1.19g/mL,在蔗糖中的浮密度l.14g/mL。该病毒有囊膜、二十面体对称,为单股正链不分节段、聚腺苷酸化RNA病毒。,PRRSV基因组长15432b,包括8个开放阅读框架(0RFs),每个阅读框和相邻的有部分重叠。在两种血清型毒株中,5端非编码区的同源性高达99%。PRRSV上的囊膜蛋白CP5是病毒的主要结构蛋白和免疫保护性抗原之一,有许多独特的生物学和免疫学功能,在致病和免疫机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PRRSV有许多不同的毒株,不同毒株间的抗原性和致病性存在明显的差别。PRRSV比较独特之处是,即使抗体试验结果阳性也不表示具有免疫力。具有高抗体滴度的猪仍可大量排出病毒。,分型,PRRSV分为AB两型,即以Ielystadvirus(LV株)为代表的欧洲型(A)和以ATCCVR-2332毒株为代表的美洲型(B)。我国的PRRSV分离毒株均属美洲型,但最近杨汉春报道我国猪巳分离到欧洲型毒株。 两型毒株在形态和理化性状上相似。但血清学试验、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上有差异。两个亚群可通过单克隆抗体和PCR方法加以区分。LV株仅能适应于猪肺泡巨噬细胞。两者在血清学反应中仅有很少的交叉反应,只能用同一种抗原型的病毒才能确诊PRRSV。即使在同一群内不同毒株之间也存在着毒力及抗原性的差异。,我国已发现欧洲型(基因1型)毒株的存在,而且毒株间存在明显的基因组差异,我国欧洲型PRRSV的演化分析,PRRSV的3种主要结构蛋白为:分子质量为15kD的核衣壳蛋白(N)、18kD的基质蛋白(M)和25kD的囊膜蛋白(E)。其中N蛋白免疫源性最强,在PRRSV感染猪体时,所有感染猪在攻毒7天都能检测到抗N抗体万遂如( 2007)报道,哈尔滨兽医研究所从江西和湖南等六个省送检的不同病料中分离到了3株蓝耳病变异毒株,且有高度的同源性,但分离的3株变异毒株与以往流行的蓝耳病病毒株有较大的差异。研究还发现新分离的3株变异毒株的主要中和抗原在不同的毒株间存在高度的变异性。,我国PRRSV毒株呈多样化趋势我国的PRRSV以北美洲型(基因2型)毒株为主,但毒株呈现多样性(遗传、致病性)有的猪场存在两个以上的毒株有重组毒株的存在。包括野毒间、疫苗毒间、野毒与疫苗毒间、高毒与低毒间的重组毒株,20062008历年分离株统计表,1,培养,PRRSV的生长要求较高,专噬在猪肺泡巨噬细胞(PAM)内生长,在传代细胞系CL2621和Marc1451中亦可生长繁殖,且可产生明显的细胞病变;目前只有在猪原代肺泡巨噬细胞(PAM)、猴肾细胞CL2621细胞、MA104系的克隆株MARC-145细胞上生长良好,可用于PRRSV的分离与鉴定。目前,大多用MARC-145细胞分离培养PRRSV。在这些细胞系上均能产生明显的细胞病变(CPE)。欧洲LV株在猪原代肺泡巨噬细胞( PAM )生长较好,而在其他细胞系上培养则毒价很低,而美洲株在所有细胞系上生长都较好。,抵抗力,病毒对消毒剂抵抗力不强,对乙醚和氯仿敏感。PRRSV不凝集红细胞,无血凝活性。不凝集鸡、鹅、豚鼠、牛、马、猪、绵羊和人的红细胞。病毒经乙醚和吐温-80处理后具有血凝活性,且能被PRRSV特异性抗血清抑制。PRRSV对pH值变化非常敏感;在Ph6.5-7.5稳定,pH值大于7或小于5时其感染性降低90%以上,pH5.5-6.6为其保存最适pH值。对碱耐受性极差。PRRSV对温度变化非常敏感;室温及37以下迅速失活,5645min即被完全灭活;在-70可保存18个月,4保存1个月。病毒在血液中存活28 - 90天,精液412周,肺组织小于28天。在血浆中的存活时间不超过5天,发病猪场的猪出场后,3周内仍具有感染力。,流行病学,1.易感性 在自然流行中仅见于猪,其他家畜和动物未见发病。鸟类(主要是野鸭)经人工感染,表现为亚临床症状,至少可在5-24d可以从粪便排毒但自身不发病,可能为本病的贮存宿主。从绿头鸭、珍珠鸡等的粪便中也能分离出病毒。当前尚未发现其他动物对本病有易感性。 各种年龄、品种、性别的猪均具有易感性,但不同年龄猪的易感性有一定差异。怀孕中后期的母猪和胎儿对PRRSV最易感染。公猪感染后3-27d和43d所采集的精液中均能分离到病毒。7 - 14d从血液中可查出病毒,以含有病毒的精液感染母猪,可引起母猪发病,在2ld后可检出PRRSV抗体。 生长猪和肥育猪感染后的症状比较温和;母猪和仔猪的症状则较为严重,乳猪病死率可达80-100%。,2、传染源 病猪和带毒猪是的主要传染源。感染猪鼻分泌物、唾液、精液、乳汁、粪便、尿均含有病毒。耐过猪可长期带毒和不断向体外排毒。公猪受感染后排毒可达90d之久。PRRSV阴性的小母猪,用PRRS阳性公猪的精液受精可使小母猪血清转阳。哺乳仔猪和断奶仔猪是PRRSV的主要贮存宿主。康复猪在康复后的3个月内可持续排毒。 3.传播途径 本病传播迅速,主要传播途径是接触感染,空气传播和精液传播,也可母子间垂直传播。 PRRSV经空气和机械传播是主要的传播方式。病毒可以通过鼻、眼分泌物、胎儿及子宫分泌物甚至公猪的精液排出。还有报道指出,鸟经口腔接种PRRSV后,虽无临床症状,不产生抗体,但感染后4 - 25天内可以从粪便中分离出该病毒,所以飞鸟和本病的长距离传播有关。,4.流行特点 本病无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在人工感染中,感染2-3周出现病毒血症,且持续时间长达6-7周。在攻毒后的210天尚可检测到病毒RNA。 此外应激因素似乎是暴发的基础,如饲养管理不善,环境卫生,防疫消毒制度不佳,饲养密度过大等是促进本病的诱因。,发病机理,病毒主要侵害猪的巨噬细胞和免疫器官。病毒侵入机体肺泡巨噬细胞中增殖 细胞崩溃 血液和淋巴循环 病毒血症及全身淋巴结感染 引起肺、淋巴结损伤,主要呈现特征性间质性肺炎和淋巴结肿大。很多研究表明PRRSV可造成猪的免疫抑制,感染猪易诱发细菌性继发感染。病毒诱导感染细胞凋亡 T细胞亚群的改变 影响B细胞功能和体内细胞因子的生产 致使免疫系统遭受严重损伤 机体终因心衰、肺衰、免疫功能丧失而死亡。,临床症状,本病潜伏期长短不一,人工感染潜伏期4- 7d,自然感染一般为l4d。 (一)急性型 1、母猪繁殖障碍:主要表现为流产、早产、死胎、胎儿木乃伊化、弱仔,高热(40 - 41)、嗜睡、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偶可见呕吐和结膜炎。 1-5%母猪可出现耳朵、乳头、外阴、腹部、尾部和腿等处皮肤发绀。少数母猪皮下出现一过性淤斑、乳汁减少或产后无乳、胎衣停滞及阴道分泌物增多等。有的母猪出现肢麻痹性中枢神经症状。配种前感染或慢性PRRS的母猪产仔率降低、推迟发情、屡配不孕、或不发情等。,2、仔猪呼吸困难 哺乳仔猪:呼吸频率加快,逐渐严重开始有共济失调、发烧、皮毛粗乱、厌食、腹泻、震颤、眼睑水肿等症状,死亡率升高;体温40 - 41、耳尖至耳根皮肤发绀,生长缓慢或停滞,渐进性消瘦。 断奶仔猪:严重的呼吸道症状,如呼吸急促、咳嗽、腹式呼吸及眼眶周围水肿、少部分仔猪可见耳部、体表皮肤发紫。增重降低,死亡率升高。 3、公猪性能减退:通过精液排毒,直接导致母猪发病。表现为咳嗽,喷嚏,精神沉郁,食欲不振,嗜睡,呼吸急促和运动障碍,性欲下降,精子质量下降,射精量少。少数公猪耳朵变色,继发膀胱炎和白细胞数减少。 (4)育肥猪呼吸消化紊乱蓝耳 :初期轻微呼吸道症状,而后病情加重,咳嗽、气喘、眼肿胀、结膜炎,普遍出现高热、肺炎、腹泻、排血便,还可出现耳部,腹部、尾部和腿发绀,两腿外展等症状。,(二)慢性型 生产力下降加继发感染 这是目前规模化猪场的主要形式。主要表现为猪群的生产性能下降、生长缓慢,母猪群的繁殖性能下降,猪群免疫功能下降,易继发感染其他细菌性和病毒性疾病。猪群的呼吸道疾病(如支原体感染、传染性胸膜肺炎、链球菌病、附红细胞体病)发病率上升 (三)亚临床型。 感染猪不发病,表现为PRRSV的持续性感染,群的血清学抗体阳性,血清阳性率持续上升,阳性率一般在10%-88%。,(四)高致病性蓝耳病 发病没有季节性,一年四季都可发,各种日龄猪都易感,但是主要危害乳猪和繁育母猪。 临床特征:突然发病,传播迅速;皮肤发红、充血、淤血、片状甚至弥漫状,随后发白,个别有丘疹;双眼肿胀、结膜发炎,精神差个别有神经症状,站立困难;呼吸困难,有的流鼻液。 妊娠母猪:表现为突然厌食、发热、沉郁、昏睡,并出现喷嚏、咳嗽等呼吸道症状,有的母猪(特别是初次感染母猪)出现流产、早产、死胎、弱仔及木乃伊胎等; 仔猪:病情较重,以1月龄内仔猪最易感染;个别耳朵发紫,有时腹式呼吸,咳嗽,厌食,发热,体温达40以上,生猪缓慢;后期皮肤青紫发绀,常因继发感染使病情恶化;断奶前仔猪死亡率可达30%-50%; 育成猪:没有明显临床症状,有时表现为一过性发热。,病理变化,具有多样性,以呼吸器官和肺脏最为严重,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黏膜充血、出血,小支气管和细支气管内充满脓样渗出液,典型的间质性肺炎;有时胸腔积液;心肌表面弥漫性出血;肝肿大,呈暗红色或土黄色、质脆,胆囊扩张,胆汁粘稠;脾肿大,表面常见米粒大出血丘疹,有时边缘见出血性梗死灶。全身淋巴结充血、水肿,切面外翻,严重病例全身淋巴结常见出血性炎症,尤其是颈部、肺部和肠系膜淋巴结;肾淤血、肿大,有时常见出血斑、点,膀胱积尿,尿呈棕黄色;脑膜充血,脑水肿。经典蓝耳病与高致病性蓝耳病都属美洲株,高致病性蓝耳病”部分基因缺失后毒株致病性增强,表现明显的临床症状。两个毒株都会造成感染猪群免疫抑制及机体抵抗力下降。,诊断(GB/T18090-2008),症状诊断比较困难。确诊有赖于病毒的分离鉴定及血清学检查。 急性初期:猪群精神不振,食欲下降、发热、昏睡、个别猪双耳、外阴、腹部口部青紫发绀,一般持续13周。发病峰期:主要特征是早产、流产、弱仔和木乃伊,仔猪断奶前死亡。一般持续812周。发病末期:母猪繁殖功能恢复至病前水平,仔猪、育肥猪有不同程度呼吸道症状,生长缓慢。仔猪可见间质性肺炎。流行病学诊断。猪群流产、死胎、弱胎,新生仔猪死亡率高,出现呼吸道症状,发病仔猪有间质性肺炎。 荷兰制订的三项诊断指标是死产至少20%,流产母猪至80%,断乳仔猪的死亡率26%。凡三者有其二者可做出初步诊断。病理学诊断。脾脏坏死灶,镜下为出血性梗死;肾脏土黄色,表面出血点或斑;皮下、扁桃体、心脏、膀胱、肝脏和肠道出血点或斑;显微镜下肾间质炎,心、肝和膀胱出血性、渗出性炎症;部分有肠道出血、溃疡和坏死。,病毒分离鉴定 - 细胞培养法: 首选材料是肺、扁桃体、脾、淋巴结和血清,死产和流产胎儿的脾肺血清和胸水 。 常用细胞细胞系是猪肺泡巨噬细胞(PAM)、传代细胞CL262l和Marc145等细胞系生长 。 病毒分离:取病料均浆制成悬液加含抗生素的维特液(含2%胎牛血清随MEM营养液)l:10稀释 4500r/min离心30min0.45nm滤膜过滤 上清用MEM做1:30稀释 接种于猪肺泡巨噬细胞(PAM) 35吸附24h 加含胎牛血清的MEM 培养7d 观察CPE。 出现CPE并能被特异的抗血清中和的样品即为PRRS病毒 。欧洲株在PA ML的复制速度更决、效率更高,而CL2621更有利于北美毒株的分离 病毒分离是最可靠但也是最困难的方法。困难是:肺泡巨噬细胞来源困难,肺泡巨噬细胞也有敏感性的问题,需要多批混合,需液氮保存,并且使用前要测定敏感性。其次是MARC-145,猴肾细胞系虽然用于疫苗生产,但对很多毒株敏感性差,特别是欧洲型毒株,在没有肺泡巨噬细胞的情况下可考虑使用。实验室诊断时间长,至少2周等 。,血清学检查 免疫氧化物酶细胞单层测定( IPMA)、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中和试验(NT)、免疫酶技术(ELISA) 抗体检测技术 1.免疫过氧化物酶单层试验(IPMA) IPMA是最早报道用于检测PRRSV抗体的方法,本方法由荷兰中央兽医研究所的Wensvoort于1991年率先建立,是目前欧盟最常用的PRRS诊断方法。特异性和敏感性好,该方法能在感染后6天的猪血清中检测到抗体。其缺点是试验结果主要靠主观判断,不能自动显示,操作复杂,费用高,有时出现假阳性,因而不适用于大规模检测,在我国未广泛使用。 2.间接免疫荧光抗体试验( IFA) IFA试验首先在美国应用于PRRS的诊断,与IPMA相当,可在感染后2-3周检测出抗体,已经成为欧美各国官方认可的权威检测方法,IgG-IFA检测的是IgG。,3.酶链免疫吸附试验(ELISA) 主要用于检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抗体。具有敏感性、特异性高,抗原用量少,不需要特殊仪器,快速、经济,结果便于长期保存等优点,适于短期内大批量血清样品的检测,已有很多国家将本方法列为常规检测方法。 4.血清中和试验(SN) 血清中和试验(SN)由于SN抗体比IFA抗体出现得晚,所以本方法对急性感染的检出率较低。,(三)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采用RT-PCR、巢式PCR、原位PCR. RT-PCR-RFLP以及核酸探针技术直接检测病料组织中的病毒。 RT-PCR试验 :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PCR)以及套式PCR法检测病毒RNA的敏感性很高,现已广泛用于包括血清在内的多种组织的检测。多重PCR还可用于区别北美和欧洲PCR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分离株。最近,开发了PCR产物进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的方法,可用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野毒株以及疫苗分离株的分子流行病学检测。Woensel等用PCR能检测出在细胞培养物中,或精液中30个感染单位(TCLD50)的PRRS病毒。对精液的检测,PCR法比PAM法敏感上10倍,是一种可代替细胞培养法检测PRRS病毒的良好方法。,PRRS病毒抗体 检测N蛋白抗体,出现早,消失快(活毒接种后814d,灭活苗接种后23W出现,仅持续较短时间),美国IDEXX公司ELISA试剂盒,PRRS病毒抗体 检测G蛋白抗体,出现较晚,持续时间较长(活毒接种后1421d,灭活苗接种后34W出现,持续时间较长,可作为疫苗免疫效果评价的抗体检测方法),法国LSI公司ELISA试剂盒,免疫学,PRRSV的免疫学与其他病毒病的免疫应答有许多差异(例如猪瘟弱毒苗接种后72h产生中和抗体即可获得坚强免疫)。猪康复后获得了免疫力,在随后的攻击中得到保护。但耐过母猪获得的免疫力不能保护胎儿垂直被感染,不能消除体内的PRRSV;耐过母猪可持续携带感染的病毒。此为困扰当前猪场防控本病的技术难题。,蓝耳病的体液免疫应答,国外研究表明,实验感染后7天出现特异性IgM, 14天出现特异性IgG,多种技术可以检验体液免疫应答,这类体液免疫应答达不到免疫保护。用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免疫氧化物酶细胞单层测定(IPMA),免疫酶技术(ELISA. Dot- ELISA)、中和试验(NT)方法检测结果是感染后5-6周抗体滴度达最高值,而中和抗体产生较迟,一般在感染后4-5周开始出现,感染后约10周达最高值。公猪中和抗体的出现更迟,约在感染后10周,到18周达最高值。,抗体能保护动物抵抗再感染,它们对病毒的主要蛋白,如ORF-7编码的核衣壳蛋白、ORF5编码的囊膜蛋白、ORF6编码的膜蛋白、以及ORF2. ORF3和ORF4编码的蛋白产物起反应,它们都很容易检测。囊膜糖蛋白抗体能中和病毒感染力,用ORF5或ORF3的重组蛋白免疫能提供部分保护力。抗核衣壳蛋白的抗体没有中和作用,因为蛋白不在病毒粒子的表面。ORF4蛋白抗体能中和LV的感染力,但能否中和北美株尚未清楚。有些单克隆抗体具有一定范围的交叉反应性,超过多价抗血清。,蓝耳病的细胞免疫应答,关于PRRSV感染的细胞免疫应答研究尚不明了。仅有感染后3-9天出现短暂性淋巴细胞减少,这是PRRSV感染的一个标志。有在感染后14天.外周血液中淋巴细胞总数正常,T细胞CD8增加的报道。在病毒增殖过程中,可能由于巨噬细胞( PAM)的破坏而引起免疫抑制,疫苗接种的失败都与此有关。然而要证实PRRSV感染的免疫抑制效应,和加剧并发感染一般不能成功。有人认为动物存在抗体时反而加剧PRRS的严重程度,这是由与病毒结合的抗体,通过FC受体促使病毒进入巨噬细胞,然而尚无有说服力的资料支持这种假设。,PRRSV的免疫学特点,1.PRRSV特嗜感染的靶细胞是猪肺泡巨噬细胞 2.PRRSV可抑制肺泡巨噬细胞的非特异性杀菌能力 3.PRRSV特性是它以逃避免疫系统的监视 4.猪的呼吸与繁殖器官是PRRSV的主要感染部位,但巨噬细胞并不是肺部感染蓝耳病病毒的主要的或唯一的细胞 5.免疫抑制 关于PRRSV能否导致免疫抑制目前还无定论,但多数认为PRRSV主要侵害猪体的巨噬细胞系统,特别是肺泡巨噬细胞,使感染猪的免疫力降低,引发免疫抑制,造成多系统多器官疾病 。,免疫预防,免疫接种是预防PRRS重要手段之一。因PRRSV抗原变异大,国外已有的商品疫苗没有交叉保护性。有些动物接种后血清不能转阳,几次接种减毒疫苗后免疫无应答性。由于野毒株不断在遗传学和抗原性的变异和预防接种引起的免疫学选择,导致变种的产生,逃避了市售疫苗提供的保护。PRRS病毒株之间无交叉保护作用,因而制作疫苗时需考虑对抗所有病毒株。然而有研究显示,经修饰的美国ATCCvR-2332活苗对Lelystad欧洲株在生长猪中使用显示交叉保护作用。当前研究进展:目前对PRRS的免疫学知识仅仅是初步的,至于它的保护性免疫应答的主要特征还存在很多疑问。农业部发布,从2007年5月开始全国接种高致病性蓝耳病灭活疫苗。实践证明,经典美洲型毒株( Ch一la )与当前流行的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毒株( NVDC一JXA1株)无交叉免疫,给本病的防控带来新的问题。,(一)疫苗接种效果,蓝耳病免疫机制不十分清楚,感染初期先天性免疫应答微弱,细胞免疫不明显,中和抗体免疫滞后,死苗免疫作用微弱,活疫苗可较快减轻病毒血症。关于疫苗免疫接种,总的来说目前尚无十分有效的免疫防制措施,国内外已推出商品化的PRRS减毒疫苗和灭活苗。人们的担忧PRRS减毒活疫苗的返祖毒力增强的现象和安全性问题。国内外有使用减毒活疫苗而在猪群中引起多起PRRS的暴发,因此,应慎重使用活疫苗。虽然灭活疫苗的免疫效果有限或不确定,但从安全性角度来讲是没有问题的,因此在感染猪场,可以考虑给母猪接种灭活疫苗。在疫病状态下,活苗用于紧急接种反应快,可明显缩短排毒时间,缩短病毒血症和持续感染时间,减轻肺组织病变,缩短病毒在脏器的存留时间,提高全群的免疫力,抵抗野毒感染,杜绝流产风暴,减轻呼吸系统综合症的病情,减少继发感染。,在PRRSv污染的猪场内,净化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怀孕母猪在不同时期感染后,抗体滴度不同,存活仔猪体内的抗体有些能够用ELlSA方法检测出,有些不能。青年猪的抗体水平不一致,在一些应激因素的影响下,可以排毒给易感猪,造成新的一轮感染。在污染场内,猪群持续性感染的原因包括:易感猪群在感染急性期内不完全感染;新的易感猪群的引人;应激条件下,潜在排毒猪群排毒污染易感猪群;感染母猪所产仔猪随母源抗体的迅速下降,青年猪群成为易感猪或几个月后重新感染;主动免疫也可能造成病毒感染。尤其在饲养密度过大时更是如此。为控制持续感染的发生和存在,可考虑在临界点时进行免疫接种灭活苗和弱毒苗。,Ptanaoura(1997)报道应用西班牙毒株研制成功一种灭活疫苗,用于免疫母猪和公猪效果不错,该苗需进行2次(间隔3周)基础免疫,对怀孕母猪的攻毒试验表明其免疫保护率可达70以上。Rogan等(1999)研究表明:PRRS灭活疫苗免疫猪后,能刺激猪产生抗ORFS、ORF6、ORF7编码蛋白的特异性抗体,并能降低毒血症和阻止间质性肺炎的发生率。美国的CorcyCa等研制的弱毒疫苗,可用于3-18周龄猪和后备母猪的免疫,在接种7天能产生保护性免疫,免疫期可达16周。弱毒疫苗接种后,病毒血症的持续时间较短,田间试验表明这种苗对PRRS流行地区的保育猪和哺乳猪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哈兽研郭宝清等首先分离到国内的流行毒株(CH-la)。利用该分离株在PRRS病毒专嗜Marc-145细胞上连续传代,获得了1株可用于疫苗生产的适应细胞传代的疫苗毒株。在此基础上,研制成功了PRRS灭活疫苗,经田间试验证明免疫保护率在85以上与此同时,哈兽研采用国外引进的弱毒疫苗种毒研制成功了PRRS弱毒疫苗,该疫苗的各项指标均达到了国外同类产品的水平。特别是对PRRS流行地区的保育猪和哺乳猪有较高的免疫保护作用,对PRRS暴发猪场的紧急预防接种也有明显的效果。,PRRS疫苗有其特殊性,据国外资料介绍疫苗接种虽然可以预防本病的发生,但不能阻断野毒的感染与排毒。用致弱疫苗毒株和野毒株分别在母猪怀孕后的第85、90、97天攻毒,然后采集母乳并检测病毒,结果在怀孕中后期,母猪能通过其分泌物排毒并可能感染仔猪。在母猪妊娠早期,胚胎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有一定的封阻作用,在妊娠中后期,经胎盘感染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的可能性增大。在美国和欧洲有由美洲PRRSV分离株致弱的疫苗生产但不用于种猪,而且有引起繁殖障碍的报告,在胎儿和死胎中可以分离到疫苗毒,怀疑传染源为免疫过的引进猪群。西班牙生产了一种灭活苗保护母猪的感染,它是用PAM生产的,数量有限。新一代的疫苗可能为基因工程苗。PRRSV的不同特异性蛋白产生的抗体在时间上有差别,这一点很有利于基因工程苗的研究和开发。,阳性母猪使用PRRS灭活疫苗,有利于提高免疫力,哺乳仔猪可以通过初乳获得被动免疫力。广东某公司对1.6万头母猪和其繁殖的仔猪全群实施弱毒疫苗免疫接种,并已历时3年,有效地控制了本病的危害,且未发现有不安全现象。美国及欧共体已有多种弱毒苗和灭活疫苗注册上市。,商品化疫苗种类,1经典灭活疫苗 (CH-1a株)。 该苗选用国内分离毒株(CH-la株),经Marc-145细胞系传代、多次克隆纯化,筛选出嗜Marc-145细胞生长的PRRSV毒株,制成了PRRS灭活疫苗。 优点:将该疫苗倍量给怀孕母猪和仔猪肌肉注射,除个别猪接种局部的正常反应外,接种猪无全身反应,精神、食欲等均不受影响,证明该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攻毒试验结果表明,母猪繁殖水平、产仔数、流产率、死胎数、断乳后仔猪存活数等指标都有明显改善。 缺点:接种剂量大、次数多、免疫力产生期较长,因而不适合仔猪免疫。据报道,灭活疫苗免疫后攻毒不能保护仔猪对PRRS病毒的感染,病毒感染后病毒血症的持续时间和病毒的滴度与非免疫组无显著差别。仔猪和架子猪带毒是猪场PRRSV持续存在的最重要原因,因此,通过灭活疫苗难以控制和根除PRRSV在猪场的存在和流行。 用途:是种猪肠和PRRS阴性场防PRRS的首选疫苗。可为新生仔猪提供良好的被动免疫:免疫母猪所产仔猪在24一28日龄仍可检测到母源抗体。,2、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灭活疫苗(NVDC一JXAI株) 3、经典蓝耳病弱毒疫苗( C H-IR株): 优点:是我国自行研制成功的弱毒活疫苗,疫苗毒株为国内分离的美洲株。与2006年“无名高热综合征”中蓝耳病分离株同源性达98%以上,毒力不返强,高度安全,稳定,可用于普免。可供各阶段猪群使用,但主要供3 - 18周龄的仔猪接种使用,用于防制PRRS的呼吸道感染。免疫1周产生抗体,2周产生保护力,可用于紧急免疫。疫苗效价高于106. 0TCID50头份。免疫期可达4个月。免疫后2周,80%以上的猪就可以获得保护。据国外实验研究报道,接种PRRS弱毒疫苗后第110天用同源强毒攻击,动物可得到完全保护。Shin等应用该疫苗接种公猪,对同源强毒攻击获得完全保护,用套式PCR也未检出精液排毒。 PRRS弱毒疫苗免疫产生期快,在控制PRRS临床症状上明显好于PRRS灭活疫苗。,缺点:活苗,存在毒力返强的可能性。 接种PRRS弱毒疫苗后能引起病毒血症,PRRS强毒和弱毒在猪体内的反应过程是一致的,所以长期使用PRRS弱毒疫苗所带来的安全问翘仍是目前PRRS免疫中最大的争议。然而相反的报道也很多。Botner等报道,在丹麦,对000多头PRRS血清学阴性猪使用了弱毒疫苗,不久后猪群发生了PRRS,而且从流产胎儿和死胎中分离到了疫苗病毒,发现疫苗病毒可经胎盘感染胎儿,并向未接种的母猪传播,有些猪群则表现出急性PRRS样综合症状。也有研究者用该疫苗接种公猪,随后以强毒攻击,发现有精液排毒和精液质量下降等现象。Opriessnig报道从一个多次接种IngelvacPRRSMLV的猪场发生PRRS后分离到一株PRRSV98-38803,并证实该毒株来自于IngelvacPRRSMLV。弱毒疫苗使用时应注意:疫苗毒株在猪体内能持续数周至数月;接种疫苗猪能散毒感染健康猪;疫苗毒株能跨越胎盘导致先天感染;有的毒株保护性抗体产生较慢;有的免疫猪不产生抗体;疫苗毒株持续在公猪体内可通过精液散毒;成年母猪接种效果较佳。,3.基因工程疫苗 目前正在实验室研制的PRRS新型疫苗种类很多,主要有基因疫苗、活载体疫苗和亚单位疫苗。活载体疫苗,它避免了PRRS灭活疫苗和弱毒疫苗的缺陷,可同时启动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而且还可构建多价疫苗,对仔猪和母猪免疫保护效果优于灭活疫苗。,高致病性PRRSV活疫苗研究概况,不同培养代次PRRSV JXA1株的致病性试验高致病性PRRSV活疫苗(JXA1-R株)的安全性高致病性PRRSV活疫苗(JXA1-R株)的效力JXA1-R株对经典PRRSV的保护力农业部的评审与审批情况JXA1-R株活疫苗使用说明和注意事项,JXA1株不同代次病毒接种仔猪的致病性,发病与死亡:F5、F10代毒的发病率均为100%,死亡率分别为100%和50%,F15代毒的发病率为50%,死亡率为25%,F20之后没有发病和死亡;大体剖检:F5、F10代毒的病变阳性率均为100%,F15、 F20 、F35代毒的病变阳性率均为50%,F49、F70、F95代毒感染猪均无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结果表明,F49代之后的病毒液感染仔猪无致病性。,安全性试验,JXA1-R株基础种毒病毒血症持续时间试验水平传播试验毒力返强试验对配种前母猪、怀孕后期母猪(产前30天)及临产母猪(产前15天)的超剂量安全性试验,效力试验,对临床经典PRRS阳性猪的效力试验对临床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变异株)阳性猪群的效力试验对经典PRRS毒株保护力试验保存期试验稀释后稳定性试验,安全性试验,对仔猪的单剂量、单剂量重复和超剂量安全性试验对临床经典PRRS阳性猪群的单剂量和超剂量安全性试验对临床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变异株)阳性猪群的单剂量和超剂量安全性试验,最小免疫剂量试验免疫产生期试验免疫持续期试验免疫效力试验对猪瘟疫苗免疫的影响试验,6省试用结论与建议,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活疫苗(JXA1-R株)安全、有效。 在各自省份全面普免。建议尽快在全国其他省份使用。,农业部组织的免疫效力双盲评比,2008年8月,农业部兽药评审中心组织完成了针对现有在研疫苗的免疫效力评价试验- 3 种变异株疫苗:疫控中心:80%、 其他:60%、50%- 2 种基因工程疫苗:50%、40%- 2 种经典株疫苗: HB-1(2002)40% CH1-r(1996)10%,(三)免疫方案,疫苗的选择:弱毒疫苗和灭活苗。一般认为弱毒苗效果较佳,多半在受污染猪场使用。灭活苗是很安全的,可以单独使用或与弱毒疫苗联合使用。 .方案一 (l)仔猪23 - 25日龄使用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灭活疫苗进行免疫接种,作后备种猪使用时,于配种前再免疫接种1次。仔猪每头每次加入猪用转移因子0.25mL,与疫苗分别肌注。可有效促进抗体形成,提高抗体滴度和机体免疫力,减少免疫麻痹,免疫耐受的发生。 (2)后备母猪在配种前进行2次免疫,首免在配种前2个月,间隔1个月进行二免。小猪在母源抗体消失前首免;母源抗体消失后进行二免。公猪和妊娠母猪不能接种。,2.方案二 (1)后备种公猪:一般后备种公猪在配种前30天免疫一次“经典蓝耳病”疫苗,间隔-15天,免疫高致病性蓝耳病灭活疫苗一次,种公猪每6个月免疫一次,两种疫苗都要防疫,间隔10 - 15天 (2)后备母猪:后备母猪配种前30天免疫一次“经典蓝耳病灭活疫苗,间隔10天- 15天,免疫“高致病性蓝耳病灭活疫苗一次; (3)经产母猪:产后20天免疫“经典蓝耳病灭活疫苗,间隔10-15天,免疫“高致病性蓝耳病灭活疫苗; (4)断奶仔猪断:断奶后注射“经典蓝耳病灭活疫苗一次,间隔10-15天,然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