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教学设计.doc_第1页
春节教学设计.doc_第2页
春节教学设计.doc_第3页
春节教学设计.doc_第4页
春节教学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春节教学设计教学对象零基础的大学生(其他专业的母语非汉语的留学生)教学时间两个课时教学内容主要划分为两块:一是词语,一是文化知识。 词语方面包括:春联、窗花、爆竹、扫、掸、祭、拜年、过、爆、旦、年、等。这些词语中有些是为了方便学生理解文化知识,只需要了解,不作为教学的重点;有些动词是这一阶段学生需要掌握和巩固的,所以要列为重点。 文化知识包括: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的起源与发展、春节的主要传统节俗、拜年的用语。 课堂活动包括:剪窗花、包饺子、练习拜年。这些活动是为了丰富课堂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教学目的 课程主要讲述的是有关春节的文化,这门课程的教学目的有如下几点: 1、使学生掌握与春节有关的语言知识,达到流畅交际的目的。文化课不仅要教授学生们文化知识,在课堂上,老师也应当抓住一切可以交流讨论的机会让学生开口说话。 2、掌握和巩固扫和掸的异同、祭、拜、贴、过、爆等词语的用法,熟悉春联中常用的浅显成语的含义。 3、让学生熟悉贴春联、扫尘、祭祖等传统节俗的起源、发展和意义。 4、了解中国文化中春节文化的起源和内涵,了解中国人家庭观念在春节文化中的重要影响,了解中国人重视春节的原因。教具春节的节俗有许多有代表性的事物都十分具有代表性。比如,灯笼、春联、鞭炮、春节的传统食物饺子等等。 幻灯片,图片,有关年的视频组织教学第一课时一、引入新课 导入语:同学们,在你们的国家都有哪些很重要的节日呢?那你们知不知道在中国有哪些重要的节日呢? 对比:无论是中国的春节还是公历的新年,都代表旧一年的结束和新一年的开始,那这两者有什么区别呢?请同学们讨论一下。 二、春节的起源 1、提问:各位同学自己国家的重要节日的起源于什么?有什么故事吗?哪位同学能给大家讲讲这个故事? 2、提问:关于中国的春节,同学们都知道些什么呢? 3、教师讲授: 在很久以前春节和元旦是一个意思,都是农历的正月初一。“元旦”在我国汉语中是一个合成词,“元”是“初”、“始”之意,“旦”是一个象形字,表示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元旦合起来就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 春节与公历新年最大的不同就是它与众多中国传统节日一样起源于中华民族的农耕生活。在中国,许多传统节日活动,包括祭祀、庆贺、社交等等,都与人们的农耕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都直接来源于农耕生活,围绕着农耕生活而展开。春节与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不仅是休闲放松的节日,还涵括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天文地理、人文历史、伦理道德、文学艺术等等,既不是单纯的祭祀或庆祝,也不是单纯的热闹,他是一种综合的中华文化现象。 春节是一个十分古老的节日,在民间通常被人们叫做“过年”。我们现在知道年是一个时间名词,但是在这个字诞生的最初,它并没有时间的概念。尧舜的时候把年叫做“载”,即是天体星辰运转一周的意思;夏代的时候把年叫做“岁”,到了周代才称作“年”。 这个时候年也还不是个时间名词,它最初的含义来自于农耕生活,是谷物收成的意思。年字的甲骨文写法是上面部分为禾字,下面是人字,许慎这样解释“年”:“年,谷熟也。”说的是年的意思就是稻谷成熟。后来人们发现了四季交替的周期,观察出农作物生长的规律,渐渐依据这些规律制定了历法。历法经过多次修改终于确定下来,年也成为了一个固定的节日。 首先请大家来看几幅图片,第一幅是“年”字的甲骨文: 第一个字就是“年”字的甲骨文,大家看一看它像不像第二幅图中成熟之后的稻谷: 我们再把“年”字的甲骨文画得更形象一点儿就像第三幅图中显示的这样,是一个人用手采摘了成熟的稻谷:就像第一幅图中所看到的那样,后来“年”字慢慢演变就变成了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个字。 关于过年还有一个传说。据说太古的时候,有一种叫“年”的凶恶怪兽,每到除夕它就回到村庄中残害百姓。人们每到一年的除夕就外出躲避凶狠的年兽。后来一位仙人告诉人们年兽怕红色和响声,于是村民们在这一天张贴红纸放爆竹吓跑了年兽。播放 012年春晚节目 除夕的故事 :/us/48374678/13658227.shtml 4、重点词语(包括复习和巩固): 年:时间名词:太阳绕地球一圈的时间。节日 根据这两个义项组词、造句:他来中国三年了。他想要在家过年。过年的时候就是想家的时候。 载:同年 组词:三年五载(表示时间很长)千载难逢(表示机会难得)记录、刊登 组词:刊载、记载 造句: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这本书记载了中国的历史。 元旦:元:初始旦:早晨,元旦就是新一年的开始。 复习词语: 过:从一个时间点到另一个时间点 组词:过一段时间、过年、过春节、日子过得真快。 造句:他过一段时间去北京。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就到了秋天。 扫和掸:分别做两个动作:扫地和掸身上的尘土,让学生发现其中的分别。 5、提问:听了老师的讲述,哪位同学能做一个对比,中国的春节与你国家最重要的节日在起源上有什么异同? 提示:节日都寄托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愿望,对亲人朋友和自己的祝福,都是想通过庆祝节日来向过去一年的劳动致敬,向新的一年展望。不同之处在于中国的春节起源于农耕文化,西方节日大多起源于宗教,东亚国家的节日起源大多与中国相同。 三、春节的习俗 1、提问:在同学们的国家重要节日都有哪些习俗? 2、提问:哪位同学曾经和中国朋友一起庆祝中国的农历新年,你所知道的中国春节的传统习俗有哪些呢? 3、教师讲授: 在中国民间,把一切有关准备新年的事情都称作忙年,在中国北方有这样一首童谣:“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煮煮肉,二十七杀年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 三十晚上玩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这首儿歌里面的事情都叫做忙年。 (播放央视春节期间童谣视频)。 春节的习俗多而庞杂,这里只选取最有代表性的几件介绍给大家。 贴春联:春联起源于古代新年为驱鬼祈福而书写的“桃符”。据史料记载,“桃符”最早出现在周代,起初是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古人认为桃木有镇鬼驱邪的功能。唐代开始人们在桃符上写上祝福祈祷的话语,到了宋代人们渐渐觉得桃木过于沉重便换成了纸张。明代开始春节贴春联的民俗开始盛行。春联是中国文化中独特的语言艺术形式和书法艺术形式。目前春联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诗歌,一般是对偶的上下二联,写在红纸上,贴于门户两边,字数一般在三字以上不等,春联讲究平仄格律,结构对称,对仗工整,且风格千姿百态,不仅仅大大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气氛,还使人看后情趣盎然,深受教育。对联多吉祥语,不仅满足了人们辟邪的心理,还给予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希冀。 最早桃符上写有“神荼”、“郁垒”两位神仙的名字,用来保家宅平安,渐渐演变成后来的春联。图中春联的内容是:上联:人寿年丰家家乐,下联:花开富贵处处春,横批:春回大地。 其它春联: 上联:春临大地百花艳 下联:节至人间万象新 横批:万事如意 上联:福星高照全家福省 下联:春光耀辉满堂春 横批:春意盎然 上联:一帆风顺吉星到 下联:万事如意福临门 横批:财源广进 上联:一年四季行好运 下联:八方财宝进家门 横批:家和万事兴 春联意义表达的是春天来了,春节到了,人们在这个时候精神面貌都变好了,期待下一年事事顺心。表达的是春节带来了春天的气息,祈愿福星赐福给家人。表达的是祈求接下来的一年一切顺利、钱财不断。表达的是祈求在接下来的一年四季都有好运、家庭和睦。 提问:从上面这几幅对联中,你能看出春联中寄托了什么样的愿望吗? 提示:从这几幅春联的意象上我们不难看出,春联的内容大都是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祝愿和期盼。 谁来总结一下春联所用词语的特点是什么?你能用你掌握的词语写一副简短的对联吗? 扫尘:民谣中说“二十四,扫尘土”。到了腊月二十四,民间认为是扫尘的日子。俗话说,“有钱没钱,洗洗过年”,在春节前扫尘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扫车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卫生,到那一天全家上下,男女老幼一起动手,洒扫庭院,掸尘去垢。扫尘,向人们传递着过年忙碌气氛的信号。在我国北方,扫尘完后,还有一项重要的活动,那就是家窗花贴剪纸。旧时窗户都是用纸糊的,并剪窗花做装饰。扫尘时将旧纸撕掉,换上新纸。巧手的女人们剪出各式各样的剪纸图案,每一幅都栩栩如生,以此来表达节日的喜庆和祝愿,其中红葫芦和老虎图案,民间信仰里有辟邪镇宅的作用。室内窗上,贴上喜庆的剪纸窗花,象征着新的一年降临了。 十二生肖窗花 4、课堂活动 拿出准备好的纸和剪刀,请同学们一起学习简单的剪纸,并用准备好的红纸和笔墨让学生试着学习写春联。这项活动要注意的是,无论是剪纸还是春联,并不要求学生严格地掌握,只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流起来,让学生与老师交流起来。 5、课后思考 小组讨论作业:中国春节的节俗与中国文化有什么关系?第二课时一、复习及新课引入 1、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些有关春节的知识,哪位同学来总结一下我们学习了什么? 提示:春节的起源和节俗。 2、提问: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相信大家对中国的春节文化和习俗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关于春节的其他习俗,同学们都了解哪些呢?下面我们将对这些习俗进行进一步的了解,首先我们要解决几个重要的词语。 3、重点词语: 放:点燃。放鞭炮、放烟花。 祭祖:准备供品想祖先行礼,表示崇敬祈求保佑。 拜:见面行礼表示祝贺,如拜年。 爆竹:即是在燃烧柱子时,使其破裂而发出的劈啪之声。 二、春节节俗这节课我们还要接着讲春节的习俗,请大家集中精神,因为接下来的课堂内容中我们还要进行讨论: 1、放爆竹:又叫放鞭炮。古代的爆竹最早是一种驱瘟辟邪的音响工具。传说有一种怪物不仅长相丑陋十分凶恶,还能使人得上寒热病,但是它怕火、怕响声,于是人们就把竹筒放到火堆里烧,让燃烧时竹节发出噼里啪啦的爆裂声,把怪物吓跑。中国节庆及起源中说道,爆是动词,爆竹即是在燃烧柱子时,使其破裂而发出的劈啪之声。火药出现之后,人们将硝石、硫磺和木炭等填充在竹筒内燃烧,产生了“爆仗”。到了宋代民间开始用纸筒等裹火药编成串做成“编炮”,就是我们现在说的鞭炮。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噼里啪啦的爆竹声除旧迎新。随着春节庆祝色彩的加重爆竹的娱乐功能显著增强,从原始的驱邪辟鬼的巫术民族,演变为迎神与助兴的娱乐仪式。 2、祭祖:传统中国是一个以宗法血缘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家邦”式的国家,以此尊重祖先的伦理观念对中国人的影响深远。春节来临,不仅健在的亲人要团聚,也要把逝去的先人请回家来一起过年。因此,祭祀祖先是春节必不可少的习俗。祭祖的形式因为地域风俗的不同有所不同,有的到野外给祖先上坟,有的到宗庙祠堂拜祖,而大多则在家中将祖先牌位依次摆在堂屋,陈列供品然后祭拜者按长有顺序上香跪拜。尽管除夕祭祖的习俗自产生之日起,就伴随着宗教迷信的因素,在内容上也有许多必须扬弃的糟粕。但现代人的祭祖不能等同于迷信,因为今人祭祖的目的并不是为了祈求先祖的保佑,而是为了追念先人,祭祖的习俗体现了中国传统的伦理观念,传统的祭祖习俗向人们展示了中华民族忠孝传家的民族美德。 提问:同学们请观察这几幅图片。这几幅图片分别是不同的形式的祭祖活动,请大家说说图片中都有什么,通过这些事物,大家能不能说一说中国人祭祖必须要做的事情是什么?在你的国家有那些类似于祭祖的活动?通常都要准备些什么?这些活动是与节日一起进行还是有一个特殊的日子? 3、年画与门神:年画是中国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是独具中国文化气质的艺术符号,是中国最具有民间特色的一种绘画载体。年画反映了我国大众的传统民间信仰,传达了人们的审美情趣和道德观念,也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每逢新春佳节,家家户户都要在中堂大厅,墙上或者门上贴上几张年画,以示辞旧迎新。年画最早的形式就是门画,其中心部分就是门神形象,所以传统的年画称为“门神画”或“门神帖子”。 门神是贴在门上的形象,门神形象在中国历史上有较大的变化。上古时期人们就对保护全家安全的一家之门特别重视,人们往往在门上挂若干辟邪物,以保护家庭安全。最初的门神是山海经中的神荼和郁垒,后来换成了历史上的真实人物秦叔宝和尉迟恭。 年画娃娃:一般的年画都是可爱的胖胖的娃娃,捧着金元宝或者大鲤鱼和莲花,意味招财进宝,连年有余。 提问:年画和春联这些春节的装饰物都包含了什么内容,为什么要有这些装饰物?在同学们的国家,哪些重要节日是需要一些装饰物来点缀的?这些装饰物都有什么含义? 4、年夜饭:一年中最重要的一顿饭就是年夜饭了。年夜饭,又叫团年饭、年更饭、分岁筵、合家欢等,在传统社会里是人们一年中最丰盛的一顿饭,也是年节中的重要节俗,外出工作的人不论多远也要回家过年,就为了这一顿年夜饭。除夕的家宴菜肴也因为各地饮食习惯的不同也各有自己的特色,但是相同的是,除夕餐桌上的菜肴一定要有很好的寓意。到了现代,年夜饭改善生活水平的作用在渐渐弱化,一家团圆的内涵越发凸显出来。除夕之夜,温馨的万家灯火彻夜通明,在家人觥筹交错的祝福声中,在其乐融融的欢声笑语之中,全家人一起迎接新年,这反映了中华民族渴望团圆,渴望幸福的民族文化。 5、守岁:除夕之夜,全家人一起许久话新,通宵不眠,迎接新年的到来,是中华民族传统的习俗之一,旧时称为守岁。因为旧的一年即将逝去,时光不再,未免有点儿恋恋不舍,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同时新岁即将来临,对未来的一年充满无限憧憬,寄以无限美好的希望。除夕守岁,古时也叫“照虚耗”,是指人们点起蜡烛或油灯,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疫病恶鬼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6、压岁钱:吃过年夜饭以后,家里的长辈要给儿女压岁钱,以祝福晚辈平安度岁。压岁钱,又称“压胜钱”、“押岁钱”、“守岁钱”等,是年俗的必备物品之一。压岁钱最初的用意是镇恶驱邪。人们认为小孩儿容易受鬼祟的侵害,所以用压岁钱驱邪,帮助小孩平安过年,祝愿小孩儿在新的一年健康吉利。不过,最早的压岁钱并不是真的“钱”而是做成钱币其形状的东西,像护身符一样带在身上。 7、拜年:过了除夕就是正月初一,人们打开家门迎接新年,这个时候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拜年,人们互相庆贺新年的到来,共同分享着新生的喜悦,拜年就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拜年的时候,小孩要向长辈磕头行礼,大人们见面拱手口中说着吉利话。比如,万事如意、恭喜发财、新春快乐等等。民间互访拜年可以分为四类:一是走亲戚。人们带着家人到亲戚家走动拜年,互相问好,坐在一起聊天吃饭。二是礼节性地拜访。过年的时候也要跟自己的同事、朋友拜年,互相走动。三是感谢性的拜访。这值得是对这一年中给了自己很多帮助的人,一定要趁着过年送些礼物表示谢意。四是串门式的拜访。对自己的街坊邻居,不用过于刻意,见了面问声好,到对方家里坐坐也是一种拜年。 提问:这几项重要的节俗体现了什么?提示:这些节俗表现了中国人民对于新一年的期盼,体现了中国人对与家庭观念的重视。 在你们国家的重要节日是不是跟家人一起度过的呢?通常你们要准备什么作为节日大餐呢?你们有没有互相送类似于“压岁钱”之类的东西做礼物呢?三、春节的意义 1、提问:同学们觉得节日的意义是什么?(此处可进行简短的辩论) 2、提问:根据同学们现在了解的中国文化知识,同学们觉得春节对中国人的意义是什么? 春节是我国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有百节年为首之说。春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诞生于传统农耕文化,它不仅仅是中国人的节日,更代表着中国人对生活的期待,代表着中国人对团圆的渴望。春节是合家团聚的节日,这也在另一方面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家庭宗族血脉亲缘的重视。 四、课堂活动1、学习包饺子 饺子是中国人春节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佳肴,也是许多外国留学生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