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讲座稿_第1页
幼小衔接讲座稿_第2页
幼小衔接讲座稿_第3页
幼小衔接讲座稿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幼小衔接 让孩子顺利起飞幼小衔接 让孩子顺利起飞 各位家长 老师你们好 非常高兴能和大家一起探讨 幼小衔接 这个话题 今天 我是想从 一名小学教师的角度 结合自己工作中遇到的真实的案例 谈一谈我们的孩子在上小学时将会遇 到那些问题 我们共同探讨解决方法 从而让我们的孩子都能顺顺利利地完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 过渡 我们的孩子即将面临着升入小学 进入到一个新的学习环境 小学和幼儿园有很大的不同 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第一 作息不同 幼儿园在作息时间上相对地宽松和灵活 起床晚了 吃饭慢了迟到也没关 系 课间活动时间很长 可以尽情玩耍 进入小学以后 学校要求就很严格了 在校时间长了 早晨上学时间提早了 不能随便迟到 学习活动安排更紧凑了 每一个具体的时间都有具体的事 情 如果家长没有提前对孩子进行一定的调整和训练 部分孩子就会产生不适应现象 第二 学习内容的变化 幼儿园教育的特点以游戏为基础 而小学学习则完全不同 学习是 小学生的主要活动 不论你对所学的课程是否感兴趣 课间休息和游戏时间很短 孩子面临的是和 中高年级学生一样的每天上午 3 到 4 节课 下午两节课的课堂学习 而且最后总是以考试来衡量孩 子学习的成败 给孩子造成的压力很大 第三 行为规范的变化 通常在幼儿园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个人要求 如随时想上厕所 说话 玩东西等 而孩子入小 学后 他们必须学会正确地认识自己 改正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 比如做到课前摆放好学习用品做好 课前准备 铃声响进课堂 上课坐端正 不东张西望 不随便说话走动 发言要举手等等 了解了幼儿园和小学的不同 我们就要针对这些不同 采取一些相应的措施 让孩子尽快融 入小学生活 快乐学习 接下来 我想针对以上几方面的不同说说几点措施 一 调好生物钟 跟上新节奏 幼儿园的孩子中午睡午觉的习惯 有时还迟到早退 这好像都成了习以为常的事 一进小学 我想学生们最不习惯的就是午睡时间少了 这里有必要说说我们小学的作息时间 我们小学上午的上课时间是 8 点整 和厂里上班同步 上午上三节课 课间操是 30 分钟 其余下课时间是 10 分钟 11 点放学 但是周一必须上四节课 11 点 50 分放学 春季下午是 2 点 50 分上课 但必须 2 点 30 分到校 秋季是 2 点 20 分上课 但 必须 2 点到校 打 呜 声一响 校门就关了 会有值日生站在校门口 把迟到学生的名字记下 公布在黑板上 然后扣班级积分 开学头一 两个月会有很多一年级的小朋友迟到 站在门口哭 你们都不想让自己的孩子也这样吧 那就利用暑假的时间把孩子的生物钟调整过来 到时候千万 别把迟到的责任推到孩子身上 那么下午从到校到上课有空出 20 分钟 这我们学校传统的午读时 间 同学们都坐在教室里看课外书 家长们可以给孩子准备一两本课外书放在书包里 二 重视孩子入学前的心理指导 对孩子进行一些入学前的心理指导是非常必要的 作为家长你或许已告诉孩子 小学学习是 艰苦的 校园学习有各种要求 也许你们已经以此为重点来教育孩子 并强化孩子的一些行为习 2 惯的训练 但是 千万不要忘记 没有对一种新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的向往 就很难培养起对 学习的兴趣 因此 我建议家长对孩子做一些这样的工作 给孩子讲讲你们小时候读书的事情 让他们对小学生活充满美好的想象 说说小学生与幼儿 园孩子的不同之处 让他们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了 不再是只知道做游戏 吃点心的小朋友了 带 孩子一起上街购买学习用品 让他们知道上学前所要做的准备 让孩子和已经上小学的小朋友交 流 获取更多的有关学校的信息 适当介绍一下学校的要求 比如准时到校 按时上 下班 见 到老师 同学要问好等等 但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 决不能吓唬孩子 三 培养孩子入学前的良好行为习惯 对孩子进行入学前的行为习惯培养非常有必要 我们不主张在孩子入学前对他们提前进行小 学书本知识的辅导与教学 相信你们一定知道 授之以渔 而非 授之以鱼 的道理 教孩子一 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比直接灌输知识给孩子更为有效而且久远 1 集中注意力 在一年级新生中注意力不集中表现尤其突出 有的孩子坐不住 总是东扭西晃 有的总爱找 前后左右的同学说话 更多的孩子表现为 手里总有东西玩 一支铅笔 一块橡皮他们都会玩得 津津有味 有时 老师把他的铅笔 橡皮没收了 桌面上没有了东西 他就用两只手在一起扣着 玩 我班有位学生毫不夸张地说一节课最多能坐 10 分钟 我刚刚提醒他做端正听讲 转过身 他 又开始在下面玩 他看到别的小朋友回答问题得到奖励也很羡慕 也想要 但就是他控制不了自 己的行为 难以根据自己的意志去集中注意力 所以 我们现在就可以培养孩子集中注意力的习 惯 我们可以搞一些活动 比如下棋 画画 听故事等等 在活动前设定时间要求 如果孩子坚 持下来 就给予适当奖励 反之则施以一定惩罚 最初可以从孩子最感兴趣的活动入手 逐步提 高时间要求和活动难度 直到孩子能独自坚持 30 35 分钟不觉得疲劳 那么以后再上一年级的时 候就能静心地听老师讲课了 2 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 责任意识和规则意识 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就是通过训练让孩子感知一定的单位时间可以做多少事情 了解时间的 概念 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 克服拖拖拉拉的坏毛病 我们往往会看到一些孩子做事磨磨蹭 蹭 别人用几分钟完成的作业 他拖拉半个小时也做不完 一边写一边吃东西 玩玩具 这是很 让老师和家长们头疼的 因为平时他们做什么事都是慢慢来 一点也没有紧张感 假如不及时纠 正速度慢的问题 学习成绩就会与同学越拉越远 其实我们现在就可以训练 让孩子在一段时间 内完成某件事情 事先让他做好准备 一旦开始 就不能以各种借口来回走动 如果孩子提早圆 满完成任务 我们要告诉他省下来的时间你可以自由安排 让他感到珍惜时间的快乐 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和规则意识就是说 要让孩子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该做什么 该怎么做 有的孩子不能按时完成作业 或做作业粗心大意 马马虎虎 有的孩子干什么都漫不经心 总是 丢三落四 有的孩子总是不听老师指令 老师要求看黑板 他在翻书 老师叫提笔写字 他却看 着黑板发呆 对学习抱着游戏的态度 喜欢就学 不喜欢就不学 甚至无视课堂纪律开小差 打 闹 在书本上乱涂乱画 这些都说明孩子还没有责任意识和规则意识 不知道来学校是干什么的 没有形成端正的学习态度 3 3 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 首先 自己独立完成回家作业 坐姿正确 做到 一直一正二平 即身体直 头正 肩平 腿平 执笔姿势正确 大拇指和食指夹住笔杆 其余三指托住 笔杆向后稍斜 靠在虎口处 做 到 三个一 眼离书本一尺 胸离桌子一拳 手离笔尖一寸 最后 和大家谈谈进入小学后的家庭教育 在小学学习阶段 我们家长应该明确这样一个观 念 年级越低 学习习惯 兴趣 能力的培养越重要 我们不应只看重孩子学习的结果即注重学 习的成绩高低 而应该关注孩子在学习过程中 所表现出来的对学习的热情 形成的学习习惯 及所反映出的对待学习的态度 在家庭教育上 有以下几点建议与大家探讨 1 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 孩子进入学校学习 就会有压力 烦恼 家长工作再忙也要 抽出时间经常与孩子沟通 经常与孩子交流 以平等的态度与孩子交往 孩子受到表扬 你要与 他一起分享他的快乐 孩子遇到挫折和问题 你要站在他的角度为他考虑 给予更多的鼓励 你 的鼓励会成为他前进的动力 以此来培养他的自信心和战胜困难的勇气 不要老是问考得怎么样 上课认真不认真 那孩子有再多的话也不愿意说 了解不了孩子的内心 教育又从何入手呢 2 以身示范 注意自己的言行 家长的态度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态度 所以家长必须注意自 己的言行 对于作业本的签字 只有你认认真真对待 孩子才会认认真真对待作业 比如背书 你就必须定定心心坐下来 看着书 一字一字地对照听 孩子也就知道马虎不得 如果你就问一 下 孩子说背好了 你就签字了 那孩子就会马虎对待 甚至说谎 无论何种情况 都不要为孩 子隐瞒实情 大人都说谎 那孩子怎么不能说呢 身教甚于言教 家长必须注意自己的小节 给 孩子一个好的榜样 3 创设学习型的家庭氛围 让孩子拥有一个真正的学习环境 可是 当孩子在房中做作业 你们却在客厅看电视 与朋友高谈阔论 孩子怎么静得下心来学习 家长要根据孩子的作息时间 调整自己的作息时间 有时还得作出必要的牺牲 孩子在学习时 你可在旁看看书 读读报 陪 着孩子学习而不是不闻不问 4 从小处着手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我们可以在三方面入手 1 良好的做作业习惯的 培养 要让孩子明白 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做作业 而不是玩 看电视等 做作业之前 要提出对 作业质量和作业时间的要求 孩子做作业时 不要干涉 做完作业 对照要求要检查 孩子按要 求完成了 余下的时间可让孩子自己支配 让他们知道抓紧时间的好处 切忌看孩子做得快 就 再加作业 养成了良好的做作业习惯 这样到了中高年级 作业再多也不会成为孩子的负担 2 培养自己整理书包的习惯 忘了带这 忘了带那 是学生最常见的问题 为了避免孩子出现 此类问题 我们应该指导并督促孩子自己整理书包 按具体学科的通知带好要带的物品 再根据 课表带书本 那么语文 数学的书本作业本是天天都要带的 家长可指导一个星期 告诉孩子怎 样理 书本该怎么放才合理 以后就可让孩子自己理了 如果家长不放心 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