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科技讲座心得_第1页
人文科技讲座心得_第2页
人文科技讲座心得_第3页
人文科技讲座心得_第4页
人文科技讲座心得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科技人文艺术系列讲座心得学院: 班级: 姓名: 学号: 大学科技文化艺术系列讲座听讲心得转眼之间已经到了大四,在三年多的学习生活中,有酸甜苦辣,有欢笑和泪水,有成功和挫折!有人总结,在任何一个学校,平庸的大学生是相似的,不平庸的大学生各有各的辉煌,我们不能满足于平庸,应该以更好的方式开始新一天, 而不是千篇一律的在每个上午醒来。大学,是我们由幼稚走向成熟的地方,在此,我们不仅应认真学习专业知识,还要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培养自己的能力,那么, “学者视野周末科技文化艺术系列讲座”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拓展知识和视野的渠道。周末科技文化艺术系列讲座的开设,完善了学生的知识体系结构,促进不同学科的交流。受邀开设讲座的嘉宾,都是各个学术领域的专家学者。他们的讲座,涉及到哲学、历史学、文学、美学、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人类学等人文学科及数学、计算机科学、电子等自然科学,他们带领我们涉猎各个学术领域,开阔了我们学术视野。同时,讲座的开设为广大同学提供了一个向专家学者直接学习的机会。讲座时,我们们可直接与专家学者交流,不但可以获得知识,还可以从他们身上获得治学的方法,可以激励我们践行立志、修身、博学、报国。讲座的开设,还可以使文科生增加现代科技知识,理科生增强人文知识底蕴,通过听讲座,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我也在不知不觉中也听了十几次讲座了,听讲证上已经有好多小红章,回顾之前的讲座,我觉得其实我在其中收益良多,现在来谈谈我的心得。大一刚开学,第一次拿到听讲证的时候,我不以为意。认为这个是什么鬼,有什么用,以至于一直把讲座什么的落在一边。一直等到13年3月我才去听了第一次讲座。目的也是非常的简单粗暴,就是为了拿学分。那时候白云校区的教学资源还是非常匮乏的,晚上七点的讲座,下午五点就已经座无虚席。现在回想起来也是挺疯狂的。这是一种很错误的思想,是一种功利主义。后面几次也是功利主义作祟。其实在身边还是有很多这样的同学,每次一说到讲座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有没有盖章,这样的思想是非常危险的。之后出于各种主客观原因,又开始倦怠了,隔了好久都没有去听过讲座。可能是因为经过了岁月的和社会的洗礼,我也少了一些当年的浮躁,我又再一次走进了科技文艺系列讲座的课堂,静下心,好好的去体会,去感悟。我发现这真的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去拓展知识,开拓视野。同时也在懊悔,为自己以前的被功利主义驱使的行为感到羞愧。其实在大学生活里,有很多渠道,很多方法去获取信息和知识来拓宽视野。在互联网时代,作为一名大学生,获得一些信息的来源很大部分都来源网上,虽然能够上网获得很多的资料,但是网上的东西其真伪还得有一定的阅历才能辨别出来。所以我觉得有时候去听听讲座获得一些信息的来源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当然去听讲座也要有选择性的,不要盲目的。每一次讲座,都有可供我们借鉴的地方,当然并不是每个讲师讲的每一观点都是对,最起码有一些观点我个人并不是很赞同。但毕竟每次讲座都是经过讲师的精心准备过,就算有和自己观点不同的地方,也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在这十次听讲座的过程中,有一些讲座的具体内容我自己都忘记的,但有一些却留个我很深刻的印象。在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日本侵略了中国,罪行累累。中华儿女恨不得把他抽筋扒皮。就算是现在还是有很多国人都有一种仇日心理,敌对心理,特别是近年安倍晋三的上台,他的种种行为,更是刺激了很多年青人。所以当我看到曾志灵教授的关于日剧以及日本文化的讲座时,特别感兴趣。作为一个留学日本的学者,我想对于日本文化,他是很有发言权的。静下心来,慢慢思考,其实你会发觉其实日本还是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不能只是一味的仇视,然后做出不理智的行为。比如说,危机教育:日本因其地域和物产的匮乏,从小就对孩子进行一种优患教育,明确告诉你我们什么资源也没有,要生存就要去争取,去创造,永远要靠自己而不能靠他人。还有就是虚心学习:向德国学习,走德国式的军国主义道路的建国方针,这也成为日本后来对外侵略扩张的原因。1945年日本败战后,再次认真向打败自己的美国学习,进行了脱胎换骨的民主主义改造,将军国主义的日本改造成为民主主义的经济大国。日本学习大唐文明的历史无论对于中国人还是对于日本人都可谓家喻户晓,100多年前的日本看到这个自己当年的“老师”面对西方列强是如此脆弱之后毫不犹豫的学起西方,并通过自身的改革,不但使自己免遭横祸,并很快也进入了西方的“文明”行列。其实还有很多,便不一一列举。我想说的是,爱国是必须的,但得是理性爱国,我们讨厌日本,那就超越日本,而不只是抵制他,日本的汽车产业发达,那我们就从汽车上超越他,日本电子产品先进,那我们就从电子产品上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