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锐角三角函数课件2.doc_第1页
数学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锐角三角函数课件2.doc_第2页
数学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锐角三角函数课件2.doc_第3页
数学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锐角三角函数课件2.doc_第4页
数学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锐角三角函数课件2.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 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锐角三角函数(第2课时)教学设计说明山西省晋中市昔阳县乐平二中 宋美平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1、学生已经知道的:学生在前一节课学习了有关正切的知识,学会了用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的关系来描述梯子的倾斜度(即倾斜角的正切)2、学生想知道的:直角三角形中边与角之间是否还存在着其他的关系呢?是否也能用来刻画梯子的倾斜度呢?3、学生能自己解决的:探索出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的对边与斜边的的比、邻边与斜边的比是随锐角的大小变化而变化的.二、教学任务分析本课是九年级下册第一章第一节的第二课时,是让学生在理解了正切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探究发现直角三角形中直角边与斜边之间存在的关系.同时发现,可以用其它的方式来刻画梯子的倾斜程度,从而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和视野.在导学探究过程中,不同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是不一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间的差异,不要急于否定学生的答案,而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知识与技能1、能利用相似的直角三角形,探索并认识锐角三角函数正弦、余弦,理解锐角的正弦与余弦和梯子倾斜程度的关系.2、能够用sinA,cosA表示直角三角形中直角边与斜边的比,能够用正弦、余弦进行简单的计算.过程与方法1、经历类比、猜想等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2、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情感与价值观1、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学有用的数学.2、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交流分享的习惯.教学重点:理解正弦、余弦的数学定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难点:体会正弦、余弦的数学意义,并用它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三、教学过程分析本节课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复习引入;第二环节:探求新知;第三环节:及时检测;第四环节:归类提升;第五环节:总结延伸;第六环节:随堂小测;第一环节 复习引入1、如图,RtABC中,tanA = ,tanB= .2、在RtABC中,C90,tanA,AC10,求BC,AB的长.3、若梯子与水平面相交的锐角(倾斜角)为A,A越大,梯子越 ;tanA的值越大,梯子越 .4、当RtABC中的一个锐角A确定时,其它边之间的比值也确定吗? 可以用其它的方式来表示梯子的倾斜程度吗?设计意图:以练代讲,让学生在练习中回顾正切的含义,避免死记硬背带来的负面作用(大脑负担重,而不会实际运用),第4题的问题引发学生的疑问,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第二环节 探求新知探究活动1:B1B2AC1C2如图,请思考:(1)RtAB1C1和RtAB2C2的关系是 ;(2) ;(3)如果改变B2在斜边上的位置,则 ;思考:从上面的问题可以看出:当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的大小已确定时,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_,根据是_.它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值呢?设计意图:1、在相似三角形的情景中,让学生探究发现:当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大小确定时,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也随之确定了.类比学习,可以知道,当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大小确定时,它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值也是不变的.2、在探究活动中发现的规律,学生能记忆得更加深刻,这比老师帮助总结,学生被动接受和记忆要有用得多.归纳概念:1、正弦的定义:如图,在RtABC中,C90,我们把锐角A的对边BC与斜边AB的比叫做A的正弦,记作sinA,即sinA_.2、余弦的定义:如图,在RtABC中,C90,我们把锐角A的邻边AC与斜边AB的比叫做A的余弦,记作cosA,即cosA=_ _.3、锐角A的正弦,余弦,正切和余切都叫做A的三角函数.温馨提示:(1)sinA,cosA是在直角三角形中定义的,A是一个锐角;(2)sinA,cosA中常省去角的符号“”.但BAC的正弦和余弦表示为: sinBAC,cosBAC.1的正弦和余弦表示为: sin1,cos1;(3)sinA,cosA没有单位,它表示一个比值;(4)sinA,cosA是一个完整的符号,不表示“sin”,“cos”乘以“A” ;(5)sinA,cosA的大小只与A的大小有关,而与直角三角形的边长没有必然的关系.设计意图:1、类比正切的定义,让学生理解正弦和余弦的含义;2、让学生了解:求一个角的三角函数,是指求这个角的正切、正弦和余弦,不是单指某一个值;3、正弦和余弦容易出现一些不规范的表示方法,在这里先进行明确,可以减少日后不必要的错误.探究活动2:我们知道,梯子的倾斜程度与tanA有关系,tanA越大,梯子越陡,那么梯子的倾斜程度与sinA和cosA有关系吗?是怎样的关系?设计意图:在探究中进一步让学生理解正弦和余弦的含义,体会正弦和余弦的生活意义,避免数学知识的枯燥无味,通过利用正弦和余弦来描述梯子的倾斜程度拓展了学生思维,感受到从不同角度去解释一件事物的合理性,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探索发现:(4)梯子的倾斜程度与sinA,cosA的关系:sinA越大,梯子 ; cosA越 ,梯子越陡.请大家拿出我们课前准备的模拟墙体和两架模拟梯子:(1)首先,把两架梯子摆在同一面墙上,使其中一架梯子比较陡。(2)我们在摆的过程中,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探索一下,要想把一个梯子摆得陡一些,除了与倾斜角的大小有关之外,还与那些因素有关呢?(3)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得到:要想把一个梯子摆得陡一些,与梯子的对边与邻边有关。那么是不是单纯地与倾斜角的对边或邻边有关呢?为了探索这个一般规律,请同学们接着来摆梯子,使其中一架梯子比较陡。这一次,我们要边摆,边度量每个梯子倾斜角的对边与邻边,并计算每个倾斜角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值,之后每组填好实验报告。(展示数据及结论)探究活动3:如图,在RtABC中,C=90,AB=20,sinA=0.6,求BC和cosB.通过上面的计算,你发现sinA与cosB有什么关系呢? sinB与cosA呢?在其它直角三角形中是不是也一样呢?请举例说明.小结规律:在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的正弦等于另一个锐角的 .设计意图:在探究中进一巩固正弦和余弦的定义,同时发现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的三角函数值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拓展学生的知识储备.第三环节 及时检测ABC1、如图,在RtABC中,锐角A的对边和邻边同时扩大100倍,sinA的值( )A、扩大100倍 B、缩小100倍 C、不变 D、不能确定2、已知A,B为锐角(1)若A=B,则sinA sinB;(2)若sinA=sinB,则A B.3、如图, C=90,CDAB,sinB=( )=( )=( )设计意图:在练习中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同时体会在不同的直角三角形中,(如“双垂直模型”),一个锐角的三角函数可以有不同的表示方法,为日后的知识应用打下基础.第四环节 归类提升类型一:已知直角三角形两边长,求锐角三角函数值例1、如图,在RtABC中,C=90, AC=3,AB=6,求B的三个三角函数值.类型二:利用三角函数值求线段的长度例2、如图,在RtABC中,C=90,BC=3,sinA= ,求AC和AB.类型三:利用已知三角函数值,求其它三角函数值例3、在RtABC中,C=90,BC=6,sinA= ,求cosA、tanB的值.类型四:求非直角三角形中锐角的三角函数值例4、如图,在等腰ABC中,AB=AC=5,BC=6,求sinB,cosB,tanB.设计意图:分类型进行演练,有利于学生掌握思路和方法,由特殊(直角三角形)到一般(非直角三角形),让学生懂得寻找或构造直角三角形是解决三角函数问题的一般思路.第五环节 总结延伸1、锐角三角函数定义:sinA= ,cosA= ,tanA= ;2、温馨提示:(1)sinA,cosA,tanA, 是在直角三角形中定义的,A是锐角(注意数形结合,构造直角三角形);(2)sinA,cosA,tanA是一个完整的符号,表示A的正切,习惯省去“”号;(3)sinA,cosA,tanA都是一个比值,注意区别,且sinA,cosA,tanA均大于0,无单位; (4)sinA,cosA,tanA的大小只与A的大小有关,而与直角三角形的边长没有必然关系;(5)角相等,则其三角函数值相等;两锐角的三角函数值相等,则这两个锐角相等.3、在用三角函数解决一般三角形或四边形的实际问题中,应注意构造直角三角形.设计意图:课堂小结,检查学生掌握情况,同时能对知识进行及时梳理,有利于学生归纳和消化,特别对于重要的方法提示和要注意的细节,能再次呈现,使学生印象深刻.第六环节 随堂小测1、如图,分别求,的三个三角函数值.2、在等腰ABC中, AB=AC=13,BC=10,求sinB,cosB.3、在ABC中,AB=5,BC=13,AD是BC边上的高,AD=4.求:CD和sinC.4、在RtABC中,BCA=90,CD是中线,BC=8,CD=5.求sinACD,cosACD和tanACD.5、在梯形ABCD中,AD/BC,AB=DC=13,AD=8,BC=18,求sinB,cosB,tanB.6、如图,在ABC中,点D是AB的中点,DCAC,且tanBCD=1/3.求A的三个三角函数值.设计意图:设计各种题型,可以检验学生的方法掌握情况,同时巩固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若时间不允许该部分也可作为课后作业完成.四、教学反思好的方面:由于上节课学生学习了三角函数中的正切,所以本节课结合初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运用了类比法教学法,唤起和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体会和了解,很容易就掌握正弦和余弦的概念和意义.同时,探究活动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 本课时贯彻“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的基本认识规律,运用了这些直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