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二套).doc_第1页
小学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二套).doc_第2页
小学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二套).doc_第3页
小学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二套).doc_第4页
小学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二套).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二套)目录:小学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一小学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上册麻雀教案二- 1 - / 10小学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一一、指导思想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遵循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要求,密切联系儿童生活,选取生动有趣的素材,让儿童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语文,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引导儿童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丰富课堂活动,体现序法,利学利导.二、学情分析本班共有学生41人,大部分女生学习自觉,习惯较好,成绩也好,部分男生基础差.他们喜欢语文,上课积极认真,课外阅读兴致很高,字也写得不错.但亦有个别学习能力较弱的同学上课不自觉,作业潦草,掌握知识与别人距离较大,这学期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加强优差生的辅导,调动每一个孩子的语文兴趣,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三、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23篇,略读课文9篇.每个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在第二单元和第七单元还各安排了一次综合性学习,分别是“我们都是普通话的宣传员”和“我们向你致敬”.四、教学重难点1自主识字2阅读教学,重视词句训练,注重积累3习作五、教学目标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了解祖国壮丽的山河、富饶的物产,培养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2认识190个字,会写200个字.3会使用字典,学习使用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开始练习用钢笔书写正楷字.4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5继续学习默读,学习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6学习联系上下文,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句的意思,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谊方面的作用.7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初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8开始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9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精彩句段,背诵优秀诗文10篇,练习复述课文.10开始练习习作.不拘形式的写出见闻感受和想象,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他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六、教学措施:1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不随意拔高或降低.2扎实进行语言训练,本学期着重进行分段的训练,但仍应继续对学生的识字、写字给予重视,帮助他们积累词汇和句式,掌握基本的表达方法.课堂教学中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朗读、默读和做其他各种练习的时间.要设计有效的方法,扩大训练面,努力让全班学生人人参与训练,保证学生有足够的个体活动时间.教师应严格要求,及时反馈和矫正,讲求实效.3注意听说读写的联系.要让学生通过阅读学表达,从读中学写.在作文训练中,要充分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表达方法,鼓励学生写自己熟悉的事,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4落实各单元训练重点,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在阅读教学中,要以训练点为重点组织教学,从内容分析导向支训练目标上来.课文教学时,要着重考虑怎样让学生掌握本单元训练点规定的那项阅读基本技能,避免字、词、句、篇都走一遍,平均使用力量,更不能只抓住内容分析,忽视训练重点.在进行阅读重点训练时,要充分发挥每单元前的“学习提示”的作用,根据课文的特点,适时地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5继续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大力提高中等生.六教学时间安排: 周次 时间 教学内容 课时 第一周 9月1日7日 1课3课 9课时 第二周 10日14日 4课5课 9课时 第三周 17日21日 6课8课 8课时 第四周 24日28日 百花园二及测试 9课时 第五周 10月1日5日 放国庆假 第六周 8日12日 9课12课 9课时 第七周15日19日 百花园三及测试 9课时 第八周22日26日 13课14课 8课时 第九周29日11月2日 15课16课 9课时 第十周5日9日 百花园四及测试 9课时 第十一周12日16日 复习期中考试 9课时 第十二周19日23日 17课19课 9课时 第十三周26日30日 20课21课 8课时第十四周12月3日7日 百花园五及测试 9课时 第十五周10日14日 22课24课 8课时 第十六周17日2日 百花园六及测试 9课时 第十七周24日28日 26课 27课 8课时 第十八周31日1月4日 百花园七及测试 7课时 第十九周 7日11日 28课32课 9课时 期末复习 期末复习考试 5 / 10小学语文S版四年级语文上册麻雀教案二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2能根据课文内容,了解文章是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写的.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其中重点词句的意思,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爱的伟大.4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思维想像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教学重、难点: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2体会第四、五自然段中老麻雀神态、动作的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爱的伟大.教学准备:课件 头饰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激发学习兴趣. 二、2人小组合作,学习生字.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学生思考文中出现了哪几种角色?它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课件出示文中的角色)(点评:这样设计的好处在于直观的展示了角色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一目了然.) 3引导学生从文中角色角度再次概括课文内容,进一步熟悉文章. 4让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质疑,或谈一谈对文中角色的初步认识、感受.(点评:这样设计的好处在于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四、学习13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课文,4人小组讨论,想一想这是怎样的一只小麻雀?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体会小麻雀的孤单无助、可怜弱小.) 2.指导感情朗读.第二课时一、回顾课文,导入新课. 二、深入情境,品读感悟45自然段. 1.听录音带朗读课文的四、五自然段,学生思考:老麻雀怎样用自己的身躯来掩护小麻雀,拯救自己的幼儿?划出有关的词句来,把感受批注在旁边. 2学生汇报交流: (1)重点句子(一):突然一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引导学生抓住“像一块石头似的”体会老麻雀的勇敢、坚定,坚强和焦急的心情.) (2)重点句子(二):它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引导学生抓住“扎煞”和“绝望”这两个词,体会老麻雀临战前紧张的姿态,感受老麻雀的救子之情.) (3)重点句子(三):可是因为紧张,它浑身发抖,发出嘶哑的声音.它呆立着不动,准备着一场搏斗.(从“浑身发抖”、“嘶哑的声音”、“搏斗”中进一步体会老麻雀的爱,奋不顾身,拼了命也要拯救孩子的伟大.)(课件演示老麻雀勇救小麻雀的过程)(点评:这样设计的好处在于让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到老麻雀当时的神态、动作,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词语,感悟课文.) 3想象补白,激发学生情感. 同学们,就是这样一只小小的麻雀,它和庞大的猎狗进行搏斗.如果你现在就是这只老麻雀,面对着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牙齿的大狗,向着身后弱小的,还没有飞向蓝天的幼儿,再看看旁边的猎人,你会对它们当中的谁说些什么?(分角色扮演,可以加上自己的语言,演绎当时的情景)(点评:这样设计的好处在于让学生有更多的想象空间,放飞想象的翅膀.) 4引读: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 这种强大的力量是什么呢?(爱)5.再次有感情地读四、五自然段. 三、学习67自然段. 1.故事就这样结束了,从文章结尾中你明白了什么? 2.小结:同学们,正是因为有了爱,老麻雀才能吓退猎狗,才能震撼了我、感动了我,使我唤回了猎狗,救了自己的孩子.我们的世界也正因为有了爱,才得以延续和发展,我们的世界才更加和谐,更加美好. 四、拓展延伸,感情升华.爱是可贵的、伟大的,我们又何曾无时无刻不被浓浓的爱所包围呢!讲一讲你或别人充满爱的小故事吧!麻雀的教学反思麻雀这篇精读课文叙述了一只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的故事,歌颂了热爱幼小者的高尚品质.刚看到这篇课文的时候,我就被文章新颖的构思和优美的文字所吸引,更被老麻雀的精神感动着.但要让学生感受老麻雀为了保护小麻雀而表现出的那种博大的母爱,学生可能有点儿困难.因此,在设计教学流程时,我先设计从找老麻雀保护小麻雀这种伟大的母爱精神的句子着手,让学生自己感悟和体会为主.学生门的感悟和体会都很深,而且非常完整,尤其让我惊讶的是,学生在扮演老麻雀保护小麻雀这过程中,同学们的语言独白超乎了我的想象.可以说,从他们的表演中,我真正找到了语文的魅力.最后我延伸到课外,让学生说一些母亲平时对自己关爱的事,同学们说到:妈妈每天煮饭给我们吃,很辛苦;我们生病了,妈妈总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