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电源方案: 方案一:采用3节4.2v可充电式锂电池串联共12.6v给系统供电,经7805电压变换后给系统供电,然后再次降压、稳压后给单片机系统和其他芯片供电。虽然锂电池的电量比较足,并且可充电重复利用,但锂电池的价格过于昂贵,使用锂电池会大大超出我们的预算,因此,放弃此方案。 方案二:采用12v蓄电池,将12v电压稳压后给单片机系统和其他芯片供电。虽然蓄电池具有较强的电流驱动能力以及稳定的电压输出性能,但蓄电池的体积过于庞大,占用空间较多,因此,抛弃此方案。 方案三:自制稳压直流电源。将220v电压经变压器转变为12V交流电,经整流、滤波、稳压后变为12v直流电,然后再经7805或LM1117T降压、稳压后给单片机系统和其他传感器供电。此种方法结构简单,设计方便,且成本低廉,因此,决定选用此方案。 方案四:采用3V干电池给单片机系统供电,同时采用5V干电池给其他传感器供电,避免干扰,占用的空间较小,成本低。方案五:稳压电源电路采用三端固定式稳压器,只要把正输入电压Ui加到3025(7812,7912)的输入端,3025(7812,7912)的公共端接地,其输出端便能输出芯片标称正电压Uo。在电路中,芯片输入端和输出端与地之间除分别接大容量滤波电容外,另外我们采用3025还需在芯片引出脚根部接小容量电容到地,分别用于抑制芯片的自激振荡和压窄芯片的高频带宽,减小高频噪声。用集成三端稳压器来供电。由于Uin端输出的电压比较高,变化范围大,而单片机系统只需5V供电,若采用7812,7805两级降压来供电,会大大降低效率。 方案六:采用变压器组和电池组并举的方式。从机检测部分采用市电变压供电:主机接收部分采用电池组供电,即适合从机检测部分的家居应用,也适合主机接受部分的方便携带。 从机检测部分电源采用变压线圈降压,再经LM2596稳压芯片将电压稳定在12V给光电开关供电,7809稳压芯片将电压稳定在5V给单片机、烟雾传感器、红外热释电传感器、蜂鸣器等供电, 11171稳压芯片将电压分别稳定到3.3V以便于给低功耗的无线通信模块供电。方案二:采用高效率的DC-DC芯片38438,输入允许范围大,效率比较高,输出电压为+5V,输出电流可达600mA,驱动能力强。对于负电源,可通过芯片ICL7660进行转换。方案8:本系统对电源有较高的要求。设计电源时既要保证电源的高稳定度,也要保证电源能输出大于 2A 的电流,故本系统采用三级管 1264 来扩流。而且在使用电源时必须充分考虑电源的效率。电源电路如图 8.6所示,此电源电路采用了 LM317 和 LM337,其输出电压是连续可调的,输出电压调到为15V 和15V来供给硬件电路使用,其中15V的电源是供运放使用的,不需要扩流;而15V的电源的负载电流要求不低于 2A,所以采用三级管 1264 来扩流。另外用 LM7805 产生5V 的电压供凌阳 SPCE061A 单片机使用。 9,一般的三端稳压集成块稳压效果较好,但难以达到 2A 以上的大电流输出,为了满足本题需要可以采用多块稳压集成块并联的方式来扩流。要取得好的稳压效果,理论输出最大电流值要大于所需电流值,这必然造成器件的浪费,且器件的选择还必须参数尽量接近。 这种电路理论上输出电流能力为各块集成块输出最大电流的和。要达到比较好的稳压效果,要求并联的各稳压块参数尽量接近。在应用中发现,当电流接近理论值时,稳压效果急剧变差,这是由于器件的不一致性所造成的。因此,要取得好的稳压效果,理论输出最大电流值要大于所需电流值,这必然造成器件的浪费,且器件的选择还必须参数尽量接近。10, 50Hz交220V电压经过变压器,输出约20V 交流电压,经过全桥进行整流,通过电容滤波,100nF、1.0uF用于滤除电源中的高频交流成分。采用三端稳压集成电路 LM7812 驱动达林顿管 TIP127,使电源输出电流能达到 2A以上,以满足电流源的需要。The following has limited value of reference:方案一:铅酸电池供电,优点电流大,缺点重量太沉。方案二:电池组供电,可提供800mAh电流,重量很轻。方案一:所有器件采用单一电源(5节五号电池)。这样供电比较简单,但是由于电动机启动瞬间电流很大,会造成电压不稳、有毛刺等干扰,严重时可能会造成单片机系统掉电,使之不能完成预定行程。方案二:双电源供电。电动机驱动电源采用5节五号电池,单片机及其外围电路电源采用5V钮扣电池供电,两路电源完全分开,这样做虽然不如单电源方便灵活,但可以将电动机驱动所造成的干扰彻底消除,提高了系统稳定性。 (1)采用 15v 变压器,经整流滤波后经 7812 和 7912 稳出+、-12V 供运放,7812出来后又经 7805 稳出+5V供逻辑芯片、单片机及其他使用。但变压器体积大,不易携带。 (2)采用开关电源 MC34063,此芯片有升压、降压功能.可以将 6V 经 MC34063升压、降压后的+、 -12V供运放, +12V经 7805 稳压稳出+5V供其他电路使用。主电路方案比较(恒压部分)主电路采用BUCK降压式电路,PWM芯片使用TL494,驱动芯片采用IR2110来驱动开关管。BUCK电路结构不变,主要方案区别在于驱动电路。(原理图见附录)方案一:此方案使用2110高端驱动,即用自举原理进行驱动,此方案的好处在于驱动电路简单,缺点在于其电源处于空载时不能测量电压,原因在于如果开关管的Vs与IR2110的Vcc电压差小于8.3伏时,其驱动芯片的栅极驱动自动关闭,所以可以通过提高2110的Vcc来增加与Vs使其工作,而2110工作在其临界最大电压处,容易损坏芯片,不利于电路的稳定性。方案二:驱动电路采用两端同时输入的方法,即采用同步整流的技术来解决自举不工作的问题,其原理是,在MOS管后并联一个相同的整流MOS管,用2110低端输出来控制关断。自举不能工作的原因在于其自举电容两端的压差在空载时不够大,那么当其足够大时就可以正常工作了。我们将494输出地波形分为两路,一路直接进入驱动,一路经过反向进入2110的低端输入,这样就可以使其输出有两路,高端输出接主干路的MOS管,低端输出接整流管,这样由于二者的波形反向,当主干路的电路为低时,整流管导通接地。这样就是自举电容的电压差增大,使得驱动工作。运用同步整流技术可以很好的实现题目要求,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小纹波。可是,电路连接复杂,调试难度大,而且自己制作反向不容易达到同步的效果。使得测试难度加大。 方案三:开关管采用P沟道,由于其是低导通,所以可以将494输出地方波反向直接送入2110驱动,采用低端输入,这样就可以避免自举的问题。而且空载时也可以测量电压。同时,该方案的外围电路设计比较简单可行,只需要在494输出时做一个反向器即可。该电路的缺点就是由于采用P沟道的MOS管使得在管子上的损耗增大,可是由于本次题目的最大输出电流只有1A,所以功耗的损耗可以忽略不计。方案四:驱动电路采用同步整流芯片TPS2836,这种芯片具有内部同步整流功能,驱动电路大,能够适应大电流的电路,但是由于此芯片的整流电压最大只能到16V,而变压器输出电压一般要高于10V,这样使芯片工作在最大临界下,使电路可调性降低,不利于电路的稳定。2)恒流部分方案一:运用仪表放大器来采集电压,使用INA122来进行设计,由于最大电流时1A,采样电阻采用0.1欧,进入仪放的电压是由0.1V左右,我们需要仪放输出5伏电压。那么放大倍数在50倍左右。可以实现横流的功能。但是由于此仪放需要正负供电,增大电路的复杂性,不利用系统的稳定。方案二:采用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的LMP8645高精度电压采样芯片,该芯片能够工作在-242V的共模电压下,可以很好地满足本题目的要求,而且该芯片的外围电路简单。设计方便,使用芯片能够简化电路,使电路的模块化提高。方案采用:因此我组采用方案二。3)AD采样电路本组采用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的ADC121C021芯片,该芯片是12位高精度串行AD芯片,并且具有多个寄存器,还具有过压警报功能。AD供电采用TL431来供电,可以使AD的基准电压很精确。4)辅助供电系统 本组采用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的LMZ14023高效率开关电源芯片来为单片机系统和相关芯片供电,由于此芯片最大输出电压恰为5V,3A的电流输出能力,能够为单片机,AD,DA系统供电。使得电路系统的模块化进一步加强。:控制器方案: 1,由于快速傅立叶变换FFT算法设计大量的浮点运算,由于一个浮点占用四个字节,所以要占用大量的内存,同时浮点运算时间很慢,所以采用普通的8位MCU一般难以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运算,所以综合内存的大小以及运算速度,我们采用Philips 的32位的单片机LPC2148,它拥有32K的RAM,并且时钟频率高达60M,所以对于浮点运算不论是在速度上还是在内存上都能够很快的处理。2,采用凌阳公司的16位单片机。这一系列单片机驱动能力高、易扩展、功耗低、结构简单,并且中断处理能力强,其在语音处理识别领域具有较强的优势,但考虑到题目不需要语音识别功能,且其成本较高、体积较大,因此,放弃此方案。凌阳16位单片机SPCE061A,集成有ADC、DAC、PLL、AGC等电路,并配有凌阳16位单片机集成开发环境(简称unSP IDE),支持标准C语言和汇编语言编程,使得开发方便、容易.3,采用一片STC12C5A60AD作为数据采集与处理控制器、一片STC89C16RD+作为主控制器。51系列单片机具有成本低、应用广泛、使用方便、外围电路简便等特点。STC89系列单片机成本极低,体积较小,虽然速度较慢但完全满足主控制器的要求。STC12系列单片机具有速度快,内置AD、PWM、PCA,比传统51单片机IO口多等特点,适合当做数据采集的控制器。4,采用一片STC12C5A8960AD作为主控、一片STC89C516RD作为辅控单片机。主控程序要涉及到液晶的显示,在需要图形显示时程序变化可能比较大,因此我们采用了STC系列的STC12C5A8960AD(它的存储器达到64KB,且自带模数转换器A/D和PWM、及EEPROM存储器、有P4口)STC89C516RD可以充分满足我们的要求。另外,此类芯片具有支持掉电唤醒的管脚,并且具有超强抗干扰能力、 高可靠性、低电磁辐射、超低功耗、 强驱动能力 、高速度、系统结构简单、价格低廉等优点,因此,我们最终选用它们作为系统的主、从控制芯片。5,采用现在比较通用的 51 系列单片机。51 系列单片机的发展已经有比较长的时间,应用比较广泛,各种技术都比较成熟,但此系列单片机是 8 位机,处理速度不是很快,资源不够充足,而且其最小系统的外围电路都要自己设计和制作,使用起来不是很方便,故不采用。6,采用 SPCE061A 单片机来实现,此单片机I/O接口比较多,易于扩展外围电路,开发板集成了语音播报的硬件,通过软件编程即可以用于语音采集和播报。 集成开发环境中配有很多语音 API 函数, 实现语音播放比较简单,另外方便的是该芯片内置在线仿真,编程接口,可以方便实现在线调试,这大大简化了系统的开发和调试的复杂度。(采用凌阳公司的 16 位单片机作为系统控制器。此单片机高可靠性、功能强、高速度、编程灵活,自由度大,电源抗干扰性强,软件编程可实现各种算法和逻辑控制。其内部集成了 AD、DA 模数转换器;PWM、SPI 等通信口及丰富的中断源,并且它的功耗低、成本低,实物的硬件布线比较简单,与 51 单片机、PIC 单片机相比运行效率高很多、芯片内部的 Flash、EEPROM、SRAM 容量较大且全部支持在线编程烧写。) 7,采用 SPCE061A 单片机来实现,此单片机I/O接口比较多,虽然易于扩展外围电路,但不方便位寻址,且没有总线。开发板集成了语音播报的硬件,通过软件编程即可以用于语音采集和播报。 但内部开发函数不是很了然,且占用内存太大, 且模组比较贵,不经济,性价比比较高。8,采用现在比较通用的 51 系列单片机。51 系列单片机的发展已经有比较长的时间,应用比较广泛,各种技术都比较成熟,虽然处理速度不是很快,但资料丰富,系列之52单片机,内部集成8kflash空间,256BRAM区,足以实现设计程序,不需要外扩,而且其最小系统板已经设计好,不需要附加太多的外围电路,可以方便可靠的使用。本设计需要网络控制,需要多块控制板,单价也要考虑在内,51系列单片机造价低,不会耗费太大开销。(价格低,技术成熟,性能稳定)9,控制模块采用STC89C52单片机,52单片机属于51系列单片机,有四个IO 口,两个外部中断,三个定时器,一个串行通信接口;两级中断优先级,8k flash内存,256字节RAM区,支持非易失性存储技术,兼容标准MCS-51指令系统,本开发板的最小系统已经完善,常用外围电路已经焊接在最小系统板上。方便应用,多点控制廉价。AT89C52有40个引脚,32个外部双向输入/输出(I/O)端口,同时内含2个外中断口,可以满足对端口数目的,降低开发成本。(本系统采用 AT89S52 单片机,at89s52单片机是一种低功耗、高性能 CMOS8 位微控制器,具有 8K 在系统可编程 Flash 存储器。使用 Atmel 公司高密度非易失性存储器技术制造,与工业 80C51 产品指令和引脚完全兼容。片上 Flash 允许程序存储器在系统可编程,亦适于常规编程器。在单芯片上,拥有灵巧的 8 位 CPU 和在系统可编程 Flash,使得 at89s52 单片机为众多嵌入式控制应用系统提供高灵活、超有效的解决方案。 故选择AT89S52 单片机作为本系统的控制器。) 10,采用周立功公司的32位单片机EasyARM2131。该单片机I/O资源丰富,具有强大的存储空间,芯片内置JTAG电路,可在线仿真调试,但对编程要求较高,且价格较为昂贵。11,采用 ATMEL 公司的 AVR 单片机作为系统控制器。此单片机高可靠性、功能强、高速度、编程灵活,自由度大,电源抗干扰性强,软件编程可实现各种算法和逻辑控制。其内部集成了 AD、DA 模数转换器;PWM、SPI 等通信口及丰富的中断源,并且它的功耗低、成本低,实物的硬件布线比较简单,与 51 单片机、PIC 单片机相比运行效率高很多、芯片内部的 Flash、EEPROM、SRAM 容量较大且全部支持在线编程烧写。12,EasyARM1138 嵌入式微处理器采用了Luminary Micro公司Stellaris 系列基于Cortex -M3 内核的LM3S1138芯片, 该芯片包含一个低压降的稳压器, 集成的掉电复位和上电复位功能, 仿真比较器,10 bit 的ADC,SSI ,GPIO, 看门狗和通用定时器,UART,I2C 及运动控制的PWM 等各种丰富的外设功能, 可直接通向GPIO 管脚,不需要特性的复用 1。非常适合用作智能型充电器的控制单元。方案一:采用ATMEL 公司的AT89S52。51单片机价格便宜,应用广泛,但是功能单一,系统需要增加语音功能,还需外接语音芯片,实现较为复杂;另外51 单片机需要仿真器来实现软硬件调试,较为烦琐。方案二:采用凌阳公司的SPCE061A 单片机作为控制器的方案。该单片机I/O资源丰富,并集成了语音功能。芯片内置JTAG电路,可在线仿真调试,大大简化了系统开发调试的复杂度。方案一:采用AT89C51单片机进行控制。51单片机外接A/D和D/A比较简单,操作方便,但是由于本题的功耗要求特别严格,对效率的提高不利。方案二:采用低功耗单片机C8051F020,这是一个完全集成的混合信号系统级MCU芯片。内部集成12的A/D和D/A芯片,且这个单片机管脚丰富,操作完全与51单片机兼容。采用JTAG方式,可通过USB口在线下载调试,使用十分方便,并且低功耗便于整体效率的提高。方案1:采用ATMEL公司的AT89C51作为系统的控制器。51单片机软件编程灵活,自由度大,可用软件编程实现各种算法和逻辑控制,成本低,被各个领域广泛应用。但51单片机功耗较高,内存只有8Kb,考虑到本系统软件编程较为复杂,对单片机内存要求较高,我们放弃了这个方案。方案2:选择凌阳公司的SPCE061A单片机,它是16位微处理器,具有体积小、集成度高、易扩展、可靠性高、功耗低(3.3V电压)、结构简单、中断处理能力强等特点,内嵌32k字闪存FLASH,处理速度高,尤其适用于数字语音播报和识别等应用领域。方案一:采用 AT89C51 单片机进行控制。用 AT89C51 进行控制比较简单,但是 51 单片机资源有限,控制输入输出,需要外接 8279 之类的芯片进行 I/O扩展。 方案二:采用 SPCE061A 单片机进行控制。SPCE061A 凌阳单片机具有强大功能的 16 位微控制器,它内部集成 7 路10位 ADC 和 2 通道 10 位 DAC,可以直接用于电流测量时的数据采集,以及数字控制输出;I/O口资源丰富,可以直接完成对键盘输入和显示输出的控制;存储空间大,能配合 LCD液晶显示的字模数据存储。采用 SPCE061A单片机,能将相当一部分外围器件结合到一起,使用方便,抗干扰性能提高。 方案一:采用目前比较通用的 51 系列单片机。此单片机的运算能力强,软件编程灵活,自由度大。虽然该系统采用单片机为核心,能够实现对外围电路的智能控制,但核心控制部件使用 89C51 时,为达到设计精度的要求,外围电路必须加上 12 位的 A/D和 D/A,这就使得整个系统硬件电路变得复杂,而且 12位的 A/D和 D/A器件价格较高,使得系统的性价比偏低。方案二:采用凌阳 16 位SPCE061A单片机。此单片机功能较强、兼容性好、性价比高;具有体积小、集成度高、 易扩展、 可靠性高、 功耗小以及具有较高的数据处理和运算能力, 系统最高时钟频率可达 49MHz,运行速度快;而且由于凌阳 SPCE061A单片机内部集成了 A/D、D/A转换器,不需外加 A/D、D/A器件。通过采样取样,结合内部 A/D、D/A,构成闭环反馈调整控制。此种方案既能实现智能化的特点,简化硬件电路,提高测量精度,同时也能利用软件对测量误差进行补偿,这给调试、维护和功能的扩展、性能的提高,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输入方案:方案一:一线式键盘扫描。这种键盘布线简便,编程简单。在充分考虑I/O口的分配下,但这种方式使用的数较多,不利于扩展多个按键。方案二:凌阳单片机自带1*3键盘,方便实用。 方案三:按键通过I/O发送信号给主控系统,实现对液晶显示屏菜单切换的操作。方案四:键盘和显示电路采用芯片8279,可以实现对键盘和显示器的自动扫描,识别闭合键的键号,完成显示器动态显示,可以节省处理键盘和显示器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本系统设置了一个8279的接口电路,供用户扩展键盘和显示器所用。8279与单片机的许多信号是兼容的,可直接连接,十分方便。采用集成芯片8279控制键盘,单片机资源占用少,响应稳定,这样单片机可以很方便的控制,但功耗高方案五:采用2*4矩阵键盘(见附录图3),软件消抖,即接收到按键信号,延时10ms后,如果还保持按键电平则认为是有键按下,否则视为无效按键。键盘识别采用线反转法:先对51单片机P1口低四位送低电平,读取P1口高两位的值;再对P1口高两位送低电平,读取P1口低四位的值,将两次读到的值组合在一起就得到了按键的特征码,再根据特征码查找键值。方案六:按键直接接在I/O口上,编程简单,应用方便,且满足要求,在没有键按下时根本没有任何功耗。 7,键盘显示电路设计 键盘采用普通的 44 矩阵式键盘,共有 16 个按键。 本系统采用凌阳 12864点阵式 SPLC501 液晶显示模块。这种显示方式非常直观,用户可以从显示器上看到很友好的界面,而且点阵式 LCD 的显示内容非常灵活,用户可以同时从显示器上看到汉字提示和两个电流值:其一为预先设定的电流值,即期望值;其二为输出电流的实测值。正常工作时两者相差很小。一旦出现偏差较大的状况,在一定范围内系统能自动调整,使误差满足精度要求。由于 SPLC501 液晶模组的资料在凌阳大学网站可以下载到,这里不再赘述。 8,单片机系统采用的按键可分为独立式按键和矩阵式按键。独立式按键是各按键相互独立,每个按键占用一根 I/O 端线,每根I/O 端线上的按键工作状态不会影响其他 I/O 端线上按键的工作状态。独立式按键电路配置灵活,软件结构简单,但每个暗键必须占用一根 I/O端线,在按键数量较多时,I/O 端线耗费较多,且电路结构繁杂。故这种形式适用于按键数量较少的场合。矩阵式键盘,矩阵式键盘 I/O 端线分为行线和列线,按键跨接在行线和列线,经限流电阻接+5V 电源上,44 行列结构可连接 16 个按键,组成一个按键。与独立式按键相比,16 个按键只占用 8 根I/O 端线,因此使用于按键较多的场合。 放大电路选择:方案一:采用单一增的电压放大电路,要改变放大倍数时,则需采用切换外部电阻的方式,这种方式每一种增益都需要一套不同的电阻,因此只能有有限的几种增益,电路结构和切换过程都较复杂,而且切换速度慢,使用也不方便,切换不同的电阻还可能使放大器的输入阻抗发生变化,从而影响精度。方案二:采用可编程的放大器AD603,AD603是一种低噪声且由电压控制的增益放大器。提供精确的、可由管脚选择的增益,且是线性变化的,在温度和电源电压变化时有很高的稳定性,完全可以满足本方案的要求。 (1)采用三极管进行放大,利用三极管多级放大原理 Au=Au1Au2Aun 根据三极管的多级放大特性,在计算各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时,必须考虑后级的输入电阻对前级电路电压放大倍数的影响。 (2) 采用通用集成块TL084进行放大,根据集成运放同向输入比例运算原理 Au=1+Rf/R 其中 Rf为反馈电阻,R 为反向接地端,改变R与 Rf的阻即可以改变放大倍数。也可以采用多级放大 Au=Au1Au2Aun 由于集成运放的静态工作点比三极管的计算,输入阻抗高,可以减少后级的输入对前级电压放大倍数的影响。所以在此选择方案二。 显示方案:方案一:采用LED数码管显示器。LED数码管亮度高,醒目,经济实惠,方便控制,但其占用单片机接口太多,显示信息量较小,且不能显示汉字,占用IO接口太多,动态显示占用CPU时间较多,不方便数据处理,静态显示则需要外接译码器和锁存器,最重要的是传输数据较多时不能清楚明白显示数据信息,不方便信息读出,不能很好的满足需要,因此,放弃此选择。方案二:采用LCD12864液晶显示器。LCD12864有明显的优点:外形简洁美观,界面清晰度高、低功耗,并且有强大的汉字显示功能,显示信息量大,字迹清晰、美观、视觉舒适,价格低廉,使用时可用中文LCD液晶进行菜单显示,这样使得整个控制系统更加人性化。(串口控制只需要四个IO口,操作简单方便。)抗干扰能力强,调用方便简单,而且可以节省了软件中断资源。其缺点在于显示内容需要存储字模信息,需要一定存储空间,并且点阵型液晶功耗比较大,不适合本设计。(视觉舒适,而且容易控制)方案三:采用位带小数点的SMS0801B显示。此LCD显示是段码型的,功耗比较小,且为串行操作,本设计要显示的数字不是很多,SMS0801B完全能满足要求。方案四:显示输出选择LCD1602:该液晶显示器价格低廉,虽不支持中文,但内含128个字符的ASCII码字符集字库,并行接口,有背光,可以满足要求。(显示电路设计:显示电路采用液晶 LCD16O2。它是一种字符型液晶模块,是一种用57点阵图形来显示字符的 16 2 点阵液晶显示器。其特点是:亮度高、工作电压低、功耗小、易于集成、驱动简单、寿命长、耐冲击且性能稳定。LCD16O2与单片机接口采用串行方式控制。)(采用点阵式液晶 1602,1602 可以显示 2 行共 32 个字符或数字,驱动程序也较简单,信息足、显示清晰、界面友好。)(方案一:使用液晶屏显示。液晶显示屏(LCD)具有超薄轻巧、低耗电量、无辐射,平面直角显示以及影像稳定不闪烁等优势,可视面积大,画面效果好,分辨率高等特点。而且本身也已经的了字库,这样编程简单,也同时满足了要求。 方案二:使用数码管显示。数码管具有耗能低、电压低、寿命长、对外界环境要求低,易于维护等优点,同时它是采用二进制编码显示数字,程序编译容易,资源占用较少,操作简单、经济,但是由于只能显示数字,与要求能够显示出地址不太方便直观。 根据以上论述,结合本系统的要求,我们采用方案一。在本系统中,我们采用 12864 的液晶显示屏,匹配了单片机控制,可以显示数字,英文字母,汉字,图片等.)方案一:数码管显示,由于本题要求实时显示输出信号的类型、幅度、频率和频率步进值等,而数码管不能显示字符。方案二:LED点阵显示,LED点阵显示虽然能显示字符和数字,但显示效果不好,且不易编程。方案三:LCD液晶显示,LCD液晶不但能显示字符和数字,而且显示效果较好,能实时显示多组数据,且容易编程实现。方案一:使用液晶屏,液晶屏具有显示质量高,数字式接口,体积小,质量轻,功耗功率小的特点,但是其价格较高,在远距离显示效果较差。方案二:使用数码管,数码管具备数字接口,高频特性好,单色性好,显示清晰,价格较低,性价比非常高,方便易行,基本满足本题目的要求。方案二:采用 LCD液晶显示器显示。采用 12864 点阵 LCD液晶显示,可视面积大,画面效果好,抗干扰能力强,调用方便简单,而且可以节省了软件中断资源。其缺点在于显示内容需要存储字模信息,需要一定存储空间。由于作为控制器的单片机 SPCE061A 有 32K 字的 Flash,有足够的存储空间,存储字模数据绰绰有余。 方案一:使用液晶屏显示。液晶显示屏(LCD)具有超薄轻巧、低耗电量、无辐射,平面直角显示以及影像稳定不闪烁等优势,可视面积大,画面效果好,分辨率高等特点。但是由于液晶显示屏是以点阵的模式显示各种符号,需要利用控制芯片创建字符库,编程工作量大,控制器的资源占用较多,其成本也偏高,而且在使用液晶显示屏时不能有静电干扰,否则易烧坏显示芯片,维护不方便。同时由于本系统只需要显示时间和坐标参数这样的数字,信息量较少,使用液晶显示屏就显得大材小用,不合适。 方案二:使用数码管显示。数码管具有耗能低、电压低、寿命长、对外界环境要求低,易于维护等优点,同时它是采用二进制编码显示数字,程序编译容易,资源占用较少,操作简单、经济。 根据以上论述,采用方案二。在本系统中,我们采用 7219芯片驱动数码管的显示,单片机控制简单,节省单片机的内部资源。 采样方法比较与选择: 方案一、用DDS芯片配合FIFO对信号进行采集,通过DDS集成芯片产生一个频率稳定度和精度相当高的信号作为FIFO的时钟,然后由FIFO对A/D转换的结果进行采集和存储,最后送MCU处理。 方案二、直接由32位MCU的定时中断进行信号的采集,然后对信号分析。由于32位MCU -LPC2148是60M的单指令周期处理器,所以其定时精确度为16.7ns,已经远远可以实现我们的40.96KHz的采样率,而且控制方便成本便宜,所以我们选择由MCU直接采样。方案三:为了提高系统的精度,A/D转换电路采用12 位逐次逼近型的AD574,该芯片内有三态输出缓冲器,输出可直接连到单片机总线,输入控制信号有CE、/CS、R/C,A0 及12/8。当CE 为1,/CS 为0,R/C 为0时,表示作A/D 转换,R/C 为1时,表示读A/D 转换后的数据。起动AD574 时,将A0(通常将它和单片机的最低位地址线A0 相连) 置0,表示设定AD574为12 位A/D。在A/D 结束后读取数据时,将A0 置0,表示允许输出转换结果12 位中的高8 位,再将A0 为1,表示允许输出低4 位。引脚12/8如接+5V,表示以一个12 位字的方式输出数据。4,电流测量采用基本没有温度漂移的康锰铜电阻丝作为精密取样电阻,利用 SPCE061A 的 A/D输入口进行电流检测和监控。方案三:采用康锰铜电阻丝。 康锰铜电阻丝是电流测量中很常用取样电阻,其特点在于温度漂移量非常小。经过测试,在 1的康锰铜电阻丝上通过约 2A 电流,由于产生的热量引起的升温,只会引起 0.02左右的阻值变化,对电流的稳定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1的康锰铜电阻丝约长 1m,由于和外界接触面积大,即使通过大电流也能很快的散热,进一步的减小温度漂移带来的影响。 记录模块电路:1,在主控机外围电路上添加电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 AT24C02。AT24C02有一个16字节页写缓冲器,该器件通过IC总线接口进行操作,有一个专门的写保护功能,根据其浮珊上是否带电荷以及所加电压的极性的原理,来实现EEPROM的编程和擦除。2,由于SPCE061A 16 位单片机有一定的存储空间,在每次有XX情况时都将相应的变量数进行累加,然后将变量存储起来,通过按键可以将进行记录的变量读出,从而实现题目的要求。语音播报模块:方案一:通过单片机来控制语音芯片来实现提示信息的播报。但是由于语音芯片成本比较高,而且扩展起来比较复杂,增加焊接难度和设计成本。 方案二:如果控制器采用凌阳16位单片机SPCE061A,SPCE061A开发板自身集成有语音模块,不需要外围扩展,而且由于其集成开发环境自带的语音API函数库,可以减少开发难度和复杂度。 D/A转换模块:D/A转换电路采用12位缓冲电压串行输出的DAC7513芯片,该芯片功耗低,内含精密输出放大器,使轨对轨输出成为可能,它采用三线串行接口,操作时时钟频率高达30Hz,基准电压来自外部,最大值为电源电压,输出具有非常宽的动态范围。D/A 转换采用 12 位 DAC7625P 构成的转换电路,如图 8.28。DAC7625P 具有较高的精度。D/A 转换电路主要负责把单片机输出的控制信号送给高精度运算放大器,控制电流源输出电流大小。若D/A转换器位数越高,D/A转换时误差越小; 但D/A 转换时位数太高,会影响速率并使CPU存储容量加大。AD采样电路:1,本组采用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的ADC121C021芯片,该芯片是12位高精度串行AD芯片,并且具有多个寄存器,还具有过压警报功能。AD供电采用TL431来供电,可以使AD的基准电压很精确。2,根据题目要求,数控直流恒流源的精度为 1mA,所以至少需要 11 位的 A/D转换器和 D/A转换器。 A/D转换采用 BB 公司的 ADS7816构成的转换电路. ADS7816 是12 位串行模/数转换器,采样频率高达 200kHz,转换所需时间短,转换精度高。ADS7816 转换器将采样电阻上的电压转换成数字信号反馈给单片机,单片机将此反馈信号与预置值比较,根据两者间的差值调整输出信号大小。这样就形成了反馈调节,提高输出电流的精度。同时,A/D采样回来的电流经过单片机处理传送到 LCD,可以显示当前的实际电流值. 3,根据题目要求,数控直流恒流源的精度为 1mA,所以至少需要 11 位的A/D 转换器和D/A 转换器。 A/D 转换采用BB 公司的ADS7816 构成的转换电路,如图 8.27。ADS7816 是 12 位串行模/数转换器, 采样频率高达 200kHz,转换所需时间短,转换精度高。ADS7816 转换器将采样电阻上的电压转换成数字 信号反馈给单片机,单片机将此反馈信号与预置值比较,根据两者间的差值调整输出信号大小。这样就形 成了反馈调节,提高输出电流的精度。同时,A/D 采样回来的电流经过单片机处理传送到LCD,可以显示 当前的实际电流值。 4,A/D用的是TLC2543, TLC2543是11个输入端的12位A/D转换器,具有转换快、稳定性好、与微处理器接口简单、价格低等优点,应用前景好。在系统要求采模非常精确下,TLC2543完全能符合我们的设计要求. 5,AD采样电路本组采用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的ADC121C021芯片,该芯片是12位高精度串行AD芯片,并且具有多个寄存器,还具有过压警报功能。AD供电采用TL431来供电,可以使AD的基准电压很精确。 提高效率:影响效率的因素主要包括单片机及外围电路功耗,单片机及外围电路供电电路的效率和DCDC变换器的效率。电机模块:方案1:采用步进电机实现物体的精确定位和方向控制。步进电机可以作为一种控制用的特种电机,将电脉冲转化为角位移的机构,可以精确地控制角度和距离、无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生物化学模拟习题(含参考答案)
- 消控员证书题目及答案
- 2025房屋租赁合同的基本协议
- 曹阳二中分班考试试卷及答案
- 2025港口物流运输合同
- 藏医解剖技术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终止的工程承包合同
- 仓管员的入职考试题目及答案
- 2025年基层眼科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建筑工程合同样本
- 河南省开封市西北片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英语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过程关系图
- 数字经济前沿八讲
- 数字经济概论-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数字媒体基础与实践》数字媒体技术概述
- 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
- 中电联理论试卷A(无答案)
- 红岩优秀读后感800字5篇
- GB/T 2679.7-2005纸板戳穿强度的测定
- 文化政策与法规(第一课)
- 色彩基础知识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