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辅导屈原的《离骚》教学辅导_第1页
备考辅导屈原的《离骚》教学辅导_第2页
备考辅导屈原的《离骚》教学辅导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屈原的离骚教学辅导一、楚辞 楚辞是公元前四至三世纪之间由楚国屈原等人在民间歌谣基础上进行加工,创造而成的一种新的诗歌形式。因作品都是“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故汉代人把这种文体称为“楚辞”,后世又称“骚体”。 二、屈原 名平,楚国贵族。早年受楚怀王信任,官左徒,曾为怀王草拟楚国宪令。因主张举贤授能,修明法度,联齐抗秦;受到当时贵族政治集团的谗害,被怀王疏远。后郁郁而投汩罗江而死。他是楚辞的开创者,也是楚辞的主要。 三、作品分析:离骚 离骚除上面讲的诗经,我国古典诗歌的两大典范,两面旗帜的另一种就是楚辞。它是在诗经之后,在我国南方地区产生的一种比诗经更富有个性,充满激情和想象力的诗体。屈原是楚辞体诗歌的创始人,他的离骚更是楚辞的代表作品。我国文学“风”“骚”交称,“骚”就指的是离骚,代表了楚辞。 离骚是卓绝古今的一篇宏伟壮丽的政治抒情诗,全诗三百七十三句,二千四百多字,篇幅的宏阔是我国古典诗歌中少见的,而它的内涵和艺术魅力更是震古烁今,不朽于文坛。 诗题“离骚”二字有多种理解,一般认为:离者,离别也;骚者,忧愁也。就是离别的忧愁。司马迁说:“离骚者,犹离忧也”。班固信认为“离”是遭受,“骚”是忧愁。游国恩先生则认为“离骚”是楚曲名,屈原是以楚地的古歌曲为篇名的。这几种说法是代表的理解,也可以说是最有说服力的。对于写作的时代,有人认为是屈原前期楚怀王当朝时作,也有人认为是在顷襄王朝屈原再放江南时作。不管怎样,能肯定的是作品写于屈原被楚王疏远流放的过程中,屈原由原来受楚王赏识重用,可以施行自己的政治理想,到因谗言被流放,报国无门,其中是有满腔忧愤的,这和诗题联系起来,前面的两种解释都可以。 在这种写作背景下,贯穿于离骚长诗中的“情”,即司马迁所说的“怨”情,更确切的说是一股忠怨之情。忠怨之情是全诗的一条主线,而从全诗的结构上看,则可以分为两大层次,即从开篇到“岂余心之可惩”,是全诗的前半部分,这一部分主要写诗人矢志报国,高洁自守所遇到的矛盾和不公正的待遇,充分表现了抒情主人公与楚国黑暗现实的冲突;从女*的责难,即“女之婵媛兮,申詈予”至篇末,则主要写诗人遭谗被疏以后,继续求索的精神和所引动的内心冲突,以及最后的抉择。前半部分主要是诗人现实生活的经历,后半部分表现诗人内心世界的冲突,表现一个苦闷的灵魂,上天下地的求索精神。 首先看离骚的前半部分。 开端以十分庄重而自矜的口吻追述了自己的先祖、家世,即高贵的出身,以及自己奇异的生辰和美名。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高阳”是古颛顼帝的称号,在传说中楚国的先祖是五帝中的颛顼。颛顼的子孙后裔中,有一个名叫熊绎的,周成王时受封于楚。春秋时期楚武王熊通的儿子瑕,封于楚境屈地,因以地名为氏。后来姓氏不分,故出现了姓屈一支。屈原上溯先世,乃与楚王同宗,其意思在说明他对于楚国的存亡,对于存君兴国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接着他又叙写了自己生辰的奇异,他出生在寅年寅月寅日,是很巧合的一个日子。这也是为了表现自己的不同凡人,尊贵的出身,又写父亲加予的美名,来表现自己的性格、理想和灵性。这起始的八句感情肃穆、含蓄深沉,为他一生的自尊自爱自重定下基调,也为全诗结构了框架。 接着,诗人表白自己的品德、才能。并以十分急迫的心情表达了自己献身君国的愿望: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朝搴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管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诗人说他既有先天赋予的华盛美质,又注意加强修养,增长才能。但他十分焦虑,一方面担心时光飞驰,自己为国家做不成事业,又担心楚国守旧因循,使政治不能革新。两个“恐”字表达了诗人为祖国前途而担忧的心情,于是他劝告楚王: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导夫先路。 劝告楚王珍惜年华,丢弃秽恶的行为,改变守旧的态度,在他和其他贤臣的帮助下,像骑上骏马一样,使楚国得到振兴。他还列举历的历代兴亡的事例,并表示决不怕艰难险阻,要帮助楚王做一位楚国的中兴之主。但诗人这一片为这的赤忠之心,并没有得到应有的理解和支持,相反因而触犯了守旧贵族的利益,招来了接踵的迫害和打击,楚王也因听信谗言而不再信任他。甚至他为实现理想而苦心培植的人才也变质了。当诗人回顾这些时便抑止不住满腔愤怒的感情,对腐朽势力进行猛烈抨击。他痛斥贵族小人们,大胆地指责楚王反复无常,不可依靠。最后诗人用坚持理想、绝不妥协的誓言结束了对这一段政治生活的反思: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但黑暗的现实与诗人爱国理想的不可实现构成了冲突。诗人于是感到苦闷、孤独、愤懑,以至强烈的失望,从而将诗人由现实逼入幻境。“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由此诗歌转入第二部分。 与常人一样,在失败的极端痛苦中,诗人的内心矛盾也激烈异常。在自己的理想不被理解,且惨遭迫害的情况下,还应不应该坚持自己的处世原则和生活态度?诗人通过女、巫咸、灵氛这些虚构人物,以及他们的劝说,把自己的内心冲突和抉择形象化了,从而向我们展示出了一个经过炼狱的考验,而更加洁白无瑕的伟大灵魂。 女用历的悲剧来规劝他,劝他放弃执守,与世浮沉。但诗人重温了夏、商、周历代的兴亡史,并以壮烈的心情回顾了前朝那些为正义而斗争者的命运。这种再认识增强了他原有的信仰和信念,同时更激发了他继续奋斗的勇气和宁死不悔的壮烈胸怀。战胜了世俗的诱惑,使内心世界暂时平衡。于是他在新的认识的基础上,满怀激情地进行新的“求索”。诗篇又展现了一个再生的灵魂为实现理想而顽强追求的动人情景。他不顾天高路远,驾飞龙,历昆仑,渡白水,登阆风,游春宫,上叩天门,下求佚女,他要寻求再次献身祖国事业的机会。但黑暗的现实使他再次遭受戏弄,结果以困顿、失望而告终。诗人完全陷入到绝望的悲哀之中。在这种深度的绝望之中,必然要寻求别一种出路。那就是去国远逝,去求得个人的安全和前途,这一条路无论从诗人当时的处境还是“楚材晋用”的时代风习上来看,都是无可非议的。于是另一个虚构人物灵氛再占卜后告诉他楚国已无出路可言,劝他离开楚国,去寻求自己的未来。“思九州之博大兮,岂唯是有女?”“何所独无茅草兮,尔何怀乎故宇?”但做出这样的抉择对诗人来说毕竟太重大了,他犹豫不决(欲从灵氛之吉占兮,心犹豫而狐疑。)于是又出现了巫咸的劝说,巫咸同样劝他出走,而且从历贤才遇明君的事例启发他趁年华未晚而及时成行。这些劝告其实是诗人内心斗争的形象化。诗人假设姑且听从劝告,决心去国远游,可是当他驾飞龙,乘瑶车,奏九歌,舞韶舞,在天空翱翔行进的时候,忽然看到自己的故乡楚国。诗人深沉的爱国情志再次占了上风,“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诗人终于还是留了下来。这样诗人又从幻想被逼入现实,悲剧性的冲突,不可逆转地引导出悲剧的结局。他热爱楚国,但楚王误解他,楚国的群小迫害他;他想离开楚国,又与他深厚的爱国情感不能相容。最后他只能用生命来殉他的理想了。 读离骚会使人感到惊心动魄,使人仰之弥高,是因为它有着深厚的美学内涵。诗中抒情主人公庄严而伟大的思想具有无比光辉的崇高美。抒情主人公有着美政思想,深厚的爱国主义激情,庄严的历史使命感,以及悲壮的献身精神,构成了无比崇高的美的人格和光辉耀目的美的形象。诗人悲剧的一生以及抗争后的悲剧结局使全诗具有慷慨激昂的悲壮之美。 在艺术表现手段上,诗人营造了神话世界,往往用香草美人来表现自己的思想情感。诗人从古代流传着的大量神话传说中,汲取丰富的形象,然后通过奔放不羁的想象,把它们组织在一起,构成层出不穷的生动情节和美丽画面。诗人描写三次升天遨游,虚实交织,自由想象,神奇大胆。诗人还让众多历史人物纷纷出场,历的先贤圣哲,成了诗人的观照对象,历代的兴亡之理成了诗人对现实裁判的尺度。更令人感到奇异而绚丽多彩的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