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病因_第1页
中医基础理论-病因_第2页
中医基础理论-病因_第3页
中医基础理论-病因_第4页
中医基础理论-病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中医学病因之七情内伤 演讲人 XXX XXX医院 病因 致病因素 导致人体疾病发生的原因 病因范围 原发病因 六淫 疠气 七情 饮食 劳逸 外伤 寄生虫 药邪 医过 先天因素继发病因 病理产物 痰饮 瘀血 结石 概述 病因学说 研究各种致病因素的概念 形成 性质 致病特点及其所致临床表现的理论 中医病因学说的特点依据1 贯穿整体观念2 应用类比方法方法1 询问病史2 审证求因 概述 左传 提出 六气病源说 内经 将病因分为阴阳两类 三部分类法 金匮要略 将病因与发病途径结合分三类 肘后备急方 三因论 一为内疾 二为外发 三为它犯 原则上提出了 三因学说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六淫 外因 七情 内因 饮食及其他 不内外因 具体阐明了 三因学说 中医病因学发展 概述 1 六淫 外感病因2 疠气 外感病因3 七情内伤4 饮食失宜5 劳逸失度6 病理产物 痰饮 瘀血 结石 7 其他病因 外伤 胎传等 现代常用中医病因分类 概述 概述 七情内伤 引起脏腑精气功能紊乱而诱发或引起疾病的一种致病因素 特点 内伤病因与外感病因相对而言 其直接损伤内脏精气 可引起多种情志病和身心疾病 第三节七情内伤 概念 七情指喜 怒 忧 思 悲 恐 惊七种情志活动 七情的生理 正常的七情是人体对客观事物的七种不同的情志反应 七情的基本概念 第三节七情内伤 喜 喜乐 喜悦 心在志为喜 喜伤心 怒 恼怒 愤怒 肝在志为怒 怒伤肝 忧 忧愁 忧虑 肺在志为忧 忧伤肺 思 思虑 思考 脾在志为思 思伤脾 悲 悲哀 悲伤 悲伤肺 恐 恐惧 畏惧 肾在志为恐 恐伤肾 惊 惊吓 惊骇 大惊主要伤心 惊与恐区别 惊不自知而恐为自知 惊出于暂而恐积于渐 惊易复而恐难解 七情的表现形式 第三节七情内伤 物质基础 五脏的精 气 血 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 人有五脏化五气 以生喜 怒 悲 忧 恐 类经 疾病类 情志九气 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 而总统魂魄 并该意志 故忧动于心则肺应 思动于心则脾应 怒动于心则肝应 恐动于心则肾应 此所以五脏惟心所使也 七情与内脏精气的关系 第三节七情内伤 发病条件 突然 强烈 长久情志刺激 超出人体生理调节范围 发病机制 直接损伤内脏 气血阴阳失常 情志 脏腑 脏腑 情志 发病类型 躯体疾病 头疼 泄泻 瘫痪 失语神志疾患 癫狂 惊悸 七情内伤的致病特点 第三节七情内伤 1 直接伤及内脏 五脏与情志对应关系 2 影响脏腑气机 气血运行紊乱 3 多发情志病 影响心主神明 4 影响病情变化 情志刺激加重疾病 致病特点 第三节七情内伤 第三节七情内伤 1 七情过及 损伤相应脏腑 2 首先影响心神 3 数情交织 多伤心肝脾 4 易损伤潜病之脏腑 1 直接伤及内脏 怒则气上 肝失疏泄 血随气逆喜则气缓 心气涣散 神不守舍悲则气消 肺气受损 气短乏力恐则气下 肾气不固 气泄于下思则气结 脾气郁结 脾失健运惊则气乱 心气紊乱 神无所倚 2 影响脏腑气机 气血运行紊乱 第三节七情内伤 第三节七情内伤 1 情志刺激引起的心理疾病如 抑郁症 焦虑症 癫狂等 2 情志刺激诱发的身心疾病如 高血压 中风等 3 其它与情志相关的慢性疾病如 肿瘤等 3 多发情志病 第三节七情内伤 4 影响病情变化 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