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8电化学基础 知识整合 1 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能写出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2 了解常见化学电源的种类及其工作原理 3 了解电解池的工作原理 能写出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 4 理解金属发生电化学腐蚀的原因 金属腐蚀的危害 防止金属腐蚀的措施 考纲展示 2011 新课标 11 铁镍蓄电池又称爱迪生电池 放电时的总反应为 Fe Ni2O3 3H2O Fe OH 2 2Ni OH 2下列有关该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电池的电解液为碱性溶液 正极为Ni2O3 负极为Fe 真题热身 B 电池放电时 负极反应为Fe 2OH 2e Fe OH 2C 电池充电过程中 阴极附近溶液的pH降低D 电池充电时 阳极反应为2Ni OH 2 2OH 2e Ni2O3 3H2O 解析 放电时作原电池 负极失电子 化合价升高 发生氧化反应 正极得电子 化合价降低 发生还原反应 由题给电池的总反应式可知 铁元素的化合价升高 Fe失电子 作负极 镍元素化合价降低 Ni2O3得电子 作正极 负极反应为Fe 2OH 2e Fe OH 2 A B正确 充电时作电解池 阴极得电子 发生还原反应 即Fe OH 2在阴极上放电生成Fe和OH 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Fe OH 2 2e Fe 2OH 由于生成了OH 故阴极附近溶液的pH升高 C错 阳极失电子 发生氧化反应 即Ni OH 2在阳极上放电 生成Ni2O3和水 D正确 选C 答案 C 2 2011 全国卷 10 用石墨作电极电解CuSO4溶液 通电一段时间后 欲使电解质溶液恢复到起始状态 应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的 A CuSO4B H2OC CuOD CuSO4 5H2O 答案 C 3 2011 安徽 12 研究人员最近发明了一种 水 电池 这种电池能利用淡水与海水之间含盐量差别进行发电 在海水中电池总反应可表示为 5MnO2 2Ag 2NaCl Na2Mn5O10 2AgCl 下列 水 电池在海水中放电时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正极反应式 Ag Cl e AgClB 每生成1molNa2Mn5O10转移2mol电子C Na 不断向 水 电池的负极移动D AgCl是还原产物 解析 本题综合考查原电池和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知识 正极反应应该得电子 因此A错 原电池中电解质溶液中的阳离子应该向正极移动 C错 Ag是反应的还原剂 因此AgCl是氧化产物 D错 答案 B 4 2011 山东 15 以KCl和ZnCl2混合液为电镀液在铁制品上镀锌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未通电前上述镀锌装置可构成原电池 电镀过程是该原电池的充电过程B 因部分电能转化为热能 电镀时通过的电量与锌的析出量无确定关系C 电镀时保持电流恒定 升高温度不改变电解反应速率D 镀锌层破损后即对铁制品失去保护作用 解析 电镀时Zn为阳极 Fe为阴极 KCl ZnCl2的混合溶液为电解质溶液 若未通电 不存在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 故不能构成原电池 故A错 电镀时 导线中每通过2mol电子 就会析出1mol锌 通过的电量与析出的锌量的关系确定 故B错 电镀时保持电流恒定 则反应的速率就不会改变 故升高温度对反应的速率无影响 故C正确 镀锌层破损后 锌与铁可构成原电池的两个电极 铁做正极受到保护 故D错 答案 C 5 2011 浙江 10 将NaCl溶液滴在一块光亮清洁的铁板表面上 一段时间后发现液滴覆盖的圆圈中心区 a 已被腐蚀而变暗 在液滴外沿形成棕色铁锈环 b 如图所示 导致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液滴之下氧气含量比边缘处少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液滴中的Cl 由a区向b区迁移B 液滴边缘是正极区 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O2 2H2O 4e 4OH C 液滴下的Fe因发生还原反应而被腐蚀 生成的Fe2 由a区向b区迁移 与b区的OH 形成Fe OH 2 进一步氧化 脱水形成铁锈D 若改用嵌有一铜螺丝钉的铁板 在铜铁接触处滴加NaCl溶液 则负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Cu 2e Cu2 解析 本题考查电化学内容中金属吸氧腐蚀的原理的分析 液滴边缘O2多 在铁板的碳粒上发生正极反应O2 2H2O 4e 4OH 液滴下的Fe发生负极反应 Fe 2e Fe2 为腐蚀区 a A项错误 Cl 应该由b区向a区迁移 液滴下的Fe因发生氧化反应而被腐蚀 C项错误 Cu更稳定 作正极 反应为O2 2H2O 4e 4OH D项错误 答案 B 电化学内容是高考试卷中的常客 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考查往往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两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两电极附近溶液性质的变化 电子的转移或电流方向的判断等 命题规律 在第 卷中会以应用性和综合性进行命题 如与生产生活 如金属的腐蚀和防护等 相联系 与无机推断 实验及化学计算等学科内知识综合 尤其特别注意燃料电池和新型电池的正 负极材料分析和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题型新颖 但不偏不怪 只要注意基础知识的落实 以及能力的训练便可以从容应对 考点剖析 考点1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考点突破 2 电极反应式及总反应式的书写无论是原电池还是电解池 其电极反应均是氧化还原反应 因此电极反应式的书写要遵循质量守恒 电子守恒及电荷守恒 书写时应先对电极材料和溶液介质情况分析 再书写电极反应式和总反应式 1 原电池的电极反应式和总反应式的书写方法第一步 确定电极的正 负 第二步 根据溶液中离子参加反应的情况确定电极反应 第三步 将电极反应相加得总反应式 2 电解池的电极反应和总反应式的书写方法第一步 先检查阳极电极材料和确定溶液中的离子种类 第二步 由放电顺序确定放电产物和电极反应 第三步 将电极反应相加得总反应式 例1 甲 乙两池电极材料都是铁棒与碳棒 如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若两池中均盛放CuSO4溶液 反应一段时间后 有红色物质析出的是 甲池中的 棒 乙池中的 棒 在乙池中阳极的电极反应式是 2 若两池中均盛放饱和NaCl溶液 写出甲池中正极的电极反应式 写出乙池中的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据资料显示电解氯化钠稀溶液可制备 84消毒液 主要成分为NaClO 通电时氯气被溶液完全吸收 若所得消毒液仅含一种溶质 写出该电解过程的化学方程式 解析 甲为原电池 乙为电解池 当溶液均为CuSO4溶液时 甲中的碳棒为正极 电极反应式为Cu2 2e Cu 乙中的铁棒为阴极 电极反应式为Cu2 2e Cu 当溶液均为NaCl溶液时 甲池发生吸氧腐蚀 乙池为氯碱工业的反应 生成氢气 氯气和氢氧化钠 制备 84消毒液 时 由于其溶质只有一种 故阳极只产生NaClO 阴极只产生氢气 归纳总结 有关原电池问题的解题思路解决原电池问题时 一般的思维程序是 根据电极材料的活泼性判断出正 负极 电极反应的类型 氧化反应 还原反应 电极反应方程式 原电池反应方程式 A 正极反应为 Zn 2e Zn2 B 电池反应为 Zn Cu2 Zn2 CuC 在外电路中 电子从正极流向负极D 盐桥中的K 移向ZnSO4溶液 解析 铜锌原电池工作时 负极反应为 Zn 2e Zn2 正极反应为 Cu2 2e Cu 电池总反应为 Zn Cu2 Zn2 Cu 故A项错误 B项正确 原电池工作时 电子从负极由外电路流向正极 由于左池阳离子增多 右池阳离子减少 为平衡电荷 则盐桥中的K 移向CuSO4溶液 而Cl 则移向ZnSO4溶液 故C D项错误 答案 B 2 2010 浙江理综 Li Al FeS电池是一种正在开发的车载电池 该电池中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2Li FeS 2e Li2S Fe有关该电池的下列说法中 正确的是 A Li Al在电池中作为负极材料 该材料中Li的化合价为 1价B 该电池的电池反应式为 2Li FeS Li2S FeC 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Al 3e Al3 D 充电时 阴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 Li2S Fe 2e 2Li FeS 解析 在Li Al FeS电池中 负极材料为Li Al 该材料中Li以游离态存在 为0价 故A错 负极反应式为2Li 2e 2Li 或2Li 2Li 2e C错 已知正极反应式为2Li FeS 2e Li2S Fe或2Li FeS 2e Li2S Fe 则总反应为2Li FeS Li2S Fe 故B对 充电时 阴极应发生还原反应得电子 故D错 新型可充电电池是近年来高考的热点 旨在考查学生对原电池工作原理的理解 注意充分利用题给信息 准确判断电池正 负极材料的反应特点 综合分析选项即可作出判断 答案 B 考点2电解原理 2 阴极产物的判断直接根据溶液中阳离子放电顺序加以判断 阳离子放电顺序 Ag Hg2 Fe3 Cu2 H Pb2 Sn2 Fe2 Zn2 Al3 Mg2 Na Ca2 K 2 电解规律 惰性电极 A 石墨电极上产生氢气B 铜电极发生还原反应C 铜电极接直流电源的负极D 当有0 1mol电子转移时 有0 1molCu2O生成 解析 由总反应知失电子的为Cu 得电子的是H2O中的氢元素 因此Cu极为电解池的阳极 接电源的正极 石墨为阴极 接电源的负极 当有0 1mol电子转移时 应有0 05molCu2O生成 答案 A 变式训练3 下图所示装置中 甲 乙 丙三个烧杯依次分别盛放100g5 00 的NaOH溶液 足量的CuSO4溶液和100g10 00 的K2SO4溶液 电极均为石墨电极 1 接通电源 经过一段时间后 测得丙中K2SO4浓度为10 47 乙中c电极质量增加 据此回答问题 电源的N端为 极 电极b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列式计算电极b上生成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 电极c的质量变化是 g 电解前后各溶液的酸 碱性大小是否发生变化 简述其原因 甲溶液 乙溶液 丙溶液 2 如果电解过程中铜全部析出 此时电解能否继续进行 为什么 解析 本题的突破口之一在于发现丙中K2SO4浓度前后变化情况 浓度由10 00 变为10 47 结合阴 阳离子放电顺序可知 丙中实质是电解水 经过简单计算 100 10 00 100 x 10 47 可知x 4 5g 答案 1 正 4OH 4e O2 2H2O 2 8L 16 碱性增大 因为电解后 水量减少 溶液中NaOH浓度增大酸性增大 因为阳极上OH 放电生成O2 H 浓度增加酸碱性大小没有变化 因为K2SO4是强酸强碱盐 浓度增加不影响溶液酸碱性 2 可以 因为CuSO4溶液已转变为H2SO4溶液 反应也就变为水的电解反应 本题考查电化学 电解池原理相关知识 图中给出三个串联的电解池 电解质溶液互不相同 因而电解过程及结果都不同 但它们有一个联系点 就是导线上通过的电子相等 即电子守恒 这是解该类计算题的基本依据 4 500mLKNO3和Cu NO3 2的混合溶液中c NO 6mol L 1 用石墨作电极电解此溶液 当通电一段时间后 两极均收集到22 4L气体 标准状况 假定电解后溶液体积仍为500m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原混合溶液中c K 为2mol L 1B 上述电解过程中共转移4mol电子C 电解得到的Cu的物质的量为0 5molD 电解后溶液中c H 为2mol L 1 答案 AB 考点3金属的腐蚀与防护1 金属腐蚀的本质金属腐蚀的本质就是金属失电子被氧化 金属腐蚀有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两种类型 若金属与接触到的物质直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引起腐蚀 则是化学腐蚀 此类腐蚀无电流发生 若合金或不纯金属接触到电解质溶液构成原电池 其中活泼金属作负极失去电子被腐蚀 称为电化学腐蚀 此类腐蚀伴随电流产生 且腐蚀速率比化学腐蚀快 电化学腐蚀又分为吸氧腐蚀和析氢腐蚀 水膜酸性较强时发生析氢腐蚀 水膜酸性很弱或非酸性时发生吸氧腐蚀 2 判断金属腐蚀快慢的规律 1 电解原理引起的腐蚀 原电池原理引起的腐蚀 化学腐蚀 有防护腐蚀措施的腐蚀 电解原理的防护 原电池原理的防护 2 对同一种金属来说 腐蚀的快慢 强电解质溶液 弱电解质溶液 非电解质溶液 3 活泼性不同的两金属 活泼性差别越大 腐蚀越快 4 对同一种电解质溶液来说 电解质溶液浓度越大 腐蚀越快 例3 2010 北京理综 下列有关钢铁腐蚀与防护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钢管与电源正极连接 钢管可被保护B 铁遇冷浓硝酸表面钝化 可保护内部不被腐蚀C 钢管与铜管露天堆放在一起时 钢管不易被腐蚀D 钢铁发生析氢腐蚀时 负极反应是Fe 3e Fe3 解析 A项 钢管与电源正极连接 则钢管为电解池的阳极 发生氧化反应被腐蚀 B项 铁遇冷浓硝酸 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膜可保护内部不被腐蚀 C项 钢管与铜管露天堆放在一起时易形成原电池 钢管作负极被腐蚀 D项 负极反应应为Fe 2e Fe2 或Fe Fe2 2e 答案 B 变式训练5 下列有关金属腐蚀与防护的说法正确的是 纯银器表面在空气中因化学腐蚀渐渐变暗 当镀锡铁制品的镀层破损时 镀层仍能对铁制品起保护作用 海轮外壳连接锌块保护外壳不受腐蚀是采用了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可将地下输油钢管与外加直流电源的正极相连以保护它不受腐蚀A B C D 解析 纯银器表面在空气中易生成硫化物失去光泽 当镀锡铁制品镀层破损时 由于铁比锡活泼 形成原电池时 铁作原电池的负极 加快铁的腐蚀 锌比铁活泼 当在海轮外壳上连接锌块后 锌失电子而海轮外壳被保护 要采用电解原理保护金属 应将金属与电源的负极相连 即作电解池的阴极 综合上述分析 可知 正确 答案 C 6 下图装置中 U型管内为红墨水 a b试管内分别盛有食盐水和氯化铵溶液 各加入生铁块 放置一段时间 下列有关描述错误的是 A 生铁块中的碳是原电池的正极B 红墨水柱两边的液面变为左低右高C 两试管中相同的电极反应式是 Fe 2e Fe2 D a试管中发生了吸氧腐蚀 b试管中发生了析氢腐蚀 解析 a 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教育产业并购整合策略与教育投资并购投资前景研究报告001
- 2025年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技术地质风险防控策略研究预研报告
- 江西省“红色十校”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 信息科个人年终工作总结(19篇)
- 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孤树镇方官屯中心小学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下学期3月月考(1-2单元)数学试题
- 2025年第28届中小学学校“推普周”活动总结:以语言为桥 共筑中华民族共同体-
- 应力应变试验培训课件
- 2025年房地产行业投资策略分析报告:恒大碧桂园
- 岩石力学许明课件
- 输电六防课件
- 【MOOC】电工电子实验基础-东南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专利池与公共利益》课件
- 第1课-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同步练习】
- 演唱会招商方案
- 河北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试题集
- 压力容器使用单位安全总监题库
- 创业合伙人五份协议书模板
- 建筑工程消防查验检查表
- 应征公民政治审查表
- FZ∕T 71006-2021 山羊绒针织绒线
- 慢性创面的治疗及护理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