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杜甫诗歌中的悲悯情怀_第1页
论杜甫诗歌中的悲悯情怀_第2页
论杜甫诗歌中的悲悯情怀_第3页
论杜甫诗歌中的悲悯情怀_第4页
论杜甫诗歌中的悲悯情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 1欢迎下载 论杜甫诗歌中的悲悯情怀论杜甫诗歌中的悲悯情怀 汉语言文学 马犇 摘要 杜甫诗歌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创作方面都有较高的成就 尤其是其作品中饱含伟大的悲悯情怀 是任何诗人 都不能企及的 其诗歌中对百姓 自然生命甚至皇室贵族都表现出深深的关爱 在深度和广度上都臻于绝境 这是杜诗具有不朽艺术魅力的内在根源 他的无私精神和伟大情怀对后世影响深远 关键词 悲悯情怀 诗意抒发 历史影响 我国唐代大诗人杜甫一直以来被历代文人雅士 普通百姓所熟知 向来不乏追 捧者和研究者 人们把他称之为诗中之 圣 和诗中之 仙 李白齐名 杜甫虽 然堪比李白 但是有人给了杜甫更高的评价 著名作家鲁迅先生曾说过 他总觉得 陶渊明站的的离我们远了点 李白又站的高了点 只有杜甫才一直活在我们堆里 的确 杜甫不像陶渊明一样规避人世 也不像李白一样飘逸的不食人间烟火一般 他就是一个普通的凡人 一个心系苍生 心忧天下的诗人 与人们的悲同悲 与社 会的忧同忧 他把人民的悲痛视为自己的悲痛 一生追求旷世济民的人生目标 无 论穷达都恪守这一人生准则 这种牺牲自己成全他人幸福的情怀正是由于他对天下 苍生具有悲悯的情怀 杜甫具有高尚的品格 他首先是慈悲的 他对人间的苦难有一种博大的爱的眼 光 他又是同情百姓的 他对人间苦难中的人并不轻蔑 而是以感同身受的情感来 看待 他的力量微弱 但他以作品来反映社会 表达他最强烈的美好愿望 他敢于 同丑恶的现实作斗争 敢于向封建顽酷势力挑战 敢于毫不惧畏地斥责封建剥削者 和外族侵略者 这些在他的作品中都已深刻表明 杜甫诗篇繁多 都是现实主义的精彩作品 像 三吏 三别 登高 望 岳 北征 都是脍炙人口的佳作 在他的作品里 人们首先可以看出 他最 关注的是国家社会和百姓 他是一个感性的人 对生命万物都饱含极大的深情 当 国家动荡民族危难之时 他感怀苍生用悲悯之心看待世间的每个生命 他对人生极 度关照 这也铸就了他极致的人生品格 这也是杜甫被人们称之为诗圣的重要原因 杜甫作为一名普通的诗人 生活窘迫 官职卑微 人微言轻 能够达到如此高 的人生高度 与他的生长历程是分不开的 一 悲悯情怀产生的原因 精品文档 2欢迎下载 一 由盛入衰的悲剧时代 一 由盛入衰的悲剧时代 杜甫的活动年代主要在唐王朝由胜转衰的时候 既经历了开元盛世繁华 也经 历了安史之乱的动荡 唐玄宗在后期逐渐沉溺于声色犬马之中 消磨了往日的英明 锐气 社会各方面都在逐渐下滑 奸臣当道 社会一片昏暗 安史叛军来势汹汹 江山岌岌可危 人们遭受罹患 此刻封建剥削更加残酷 土地兼并严重 安史之乱 爆发后人们的生活更加困难 加之吐蕃回纥不断骚扰 国家遍地干戈满目疮痍 民 不聊生 人们生离死别 这样的时代 是呼唤正义的时代 杜甫 作为一个有正义 感的诗人 顺应时代呼唤站了出来 勇敢地为人们的生存和幸福作斗争 在杜甫初入世的时候 他也心怀雄心壮志 来到京城长安 想做官来实现他的 政治抱负和理想 但诗人 致君尧舜上 再使风俗淳 的愿望破灭 奉赠韦左丞 丈二十二韵 黑暗的官场和社会现实使他屡屡碰壁 奸臣当道 社会只需要奴才 而不需要贤才 终于他认识到黑暗动荡的社会是不可能让他的抱负和理想成为现实 的 因此 正是由于杜甫对黑暗社会的认清 使他的诗歌更具深刻的现实意义 二 颠沛流离的苦难历程 二 颠沛流离的苦难历程 杜甫是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大诗人 被称为 人民诗人 诗歌中有很多进步意 义 他的诗歌深刻形象地反映了社会现实 他描摹官军拉丁的形象场面 刻画贪官 污吏的丑恶嘴脸 还有农民生活困苦艰难的惨状都十分相像 除了他学习十分用功 刻苦 读书破万卷 之外 还与他的个人成长经历是分不开的 杜甫的一生是不幸的经历诸多坎坷波折 在杜甫生活的早期 安史之乱爆发 之前 是大唐帝国的太平盛世时期 到处读书游历 读过了一定的安逸时期 可是 后来 奸臣当道导致他政治生活长期失意 因此给他的生活带来巨大困难 他到处 卖药都市 过着乞讨般屈辱的生活 他 朝扣富儿门 暮随肥马尘 却只能尝 残羹与冷炙 奉韦左丞 这些是诗人写自己凄惨处境 再后来他的家人也受 贫困的折磨 在 咏怀五百字 中他写道 无食致夭折 连孩子都不能养活 娇 儿落得活活饿死的下场 安史之乱爆发之后 悲惨的生活不仅降临在杜甫一家人身 上 整个社会的危机全面爆发而来 人人过着生不如死的生活 这些更加触动了诗 人的内心 这些惨痛的经历正是促使杜甫直接走向人们的基础 是他心存悲悯之心 的来源 自己身世虽然悲惨 但杜甫仍然不忘关心黎民百姓的疾苦 忧端齐终南 澒洞不可掇 他跳出自我狭小的小圈 由一己之悲上升到为天下人的痛苦 国家民 精品文档 3欢迎下载 族灾难而产生的深重悲感 其人性充满光辉 杜甫的一生 都是极其艰难的 几乎从他三十五岁起 直到他死 穷困 屈辱 饥饿 逃难 冻馁 疾病 死亡 便一直缠绕他 然而正是这种 艰难苦恨 的 生活 却正是促成杜甫走向人民 熟悉人民生活 接受人民帮助的有利条件 忧 国忧民的伟大胸襟使他积极地走上入世的道路 他积极地向人们靠拢 更加能够关 心民生疾苦 因此 他在文学创作方面取得了更高的成就 二 悲悯情怀的诗意抒发 封建社会的黎民百姓生活十分艰难 他们既要承受各项繁重的赋税杂役 又要 忍受封建贵族的层层残酷的剥削 因此 贫富差距十分明显 是当时社会最尖锐的 矛盾 朱门酒肉臭 路有冻死骨 就是当时社会的真实写照 不仅如此 安史之乱 对社会生活生产的极大破坏 更使贫民百姓的生活雪上加霜 人们食不果腹 却仍 然要承担沉重的兵役 徭役 杜甫在三吏三别中写道 年青男子都被拉丁惨死战场 老叟老妪都不能幸免 也要入伍服役 上了战场面临的是九死一生 很少有生还者 加之边境危机 外族入侵 更加加剧了人们的不幸 国家早已风雨飘摇 到处生灵 涂炭 杜甫看到的尽是满目的疮痍 这些都触动了诗人的内心 悲悯之情不禁油然 而生 于是诗人用如椽巨笔留下一篇篇惊天动地的佳作 描绘了一幕幕恢弘壮丽的 悲剧画卷 一 对百姓不幸遭遇的悲慨抒发 一 对百姓不幸遭遇的悲慨抒发 首先是对百姓饱受封建剥削压迫之苦的抒发 首先是对百姓饱受封建剥削压迫之苦的抒发 身为普通百姓的代言者 杜甫最多的诗歌是为百姓所作 他身处社会的最底层 对黎民百姓的生活观察的最为仔细 对他们的苦难也最为了解 在杜甫相当一大部 分的诗歌中 杜甫对封建剥削下的百姓报以宽厚的怜悯之情 当然 他也对封建统 治者进行了激烈而又犀利的控诉与鞭挞 他毫不留情地揭露了封建剥削者的横征暴 敛 苛捐杂役 对他们的残酷行径进行了透彻的揭露与批判 杜甫著名代表作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就如一篇浩瀚 悲壮的生活画卷 深刻地反映了当时尖锐的社会矛盾 诗人用一唱三叹的方式 表达了他的忧国悯人 之情 诗歌反映了人民的苦难处境 揭露了执政集团的荒淫腐败 是杜甫 史诗 中代表佳作 杜甫本以为 生逢尧舜君 于是 不忍便永诀 对当时的君主 还抱有一丝期望 但是从 君臣留欢娱 乐动殷胶葛 赐浴皆长缨 与宴非 精品文档 4欢迎下载 短褐 暖客貂鼠裘 悲管逐清瑟 劝客驼蹄羹 霜橙压香橘 来看 这些 正是 朱门酒肉臭 的表现 封建统治者极尽奢侈浪费之能事 从另一方面反映 出他们对百姓的剥削之重 此刻 杜甫对于统治者过于贪图享乐已经有所不满 他指出 彤庭所分帛 本自寒女出 这正是封建统治者残酷剥削人们的最好 例证 严酷的封建剥削已把人们压迫的毫无喘息之地 而此时此刻 统治者 却仍然过着骄淫腐败的生活 杜甫写这首诗时 是在公元 755 年 天宝十四年 的十月 十一月间 这期间 唐玄宗携杨贵妃往骊山华清宫避寒 杜甫途经骊山时 玄宗 贵妃正在大肆游玩 所到之处奢侈靡费 而诗人在路上所见所闻却尽是民不 聊生的惨状 两者生活状态鲜明对比程度正如诗中所描述 诗中写的正是现实的真 实写照 岁晏行 渔父天寒网罟冻 割慈忍爱还租庸 描绘了人们艰难生活 渔父寒天劳作 百姓无以承受繁重租庸 只能忍痛卖儿鬻女来还租税 他们已被剥 削殆尽了 到最后落得 已诉征求贫到骨 无食无儿一妇人 又呈吴郎 的 下场 诗人用寥寥数笔勾画出人们生活惨状 表现出诗人对统治者最强烈的控诉 其次 是对饱受战乱颠簸之苦的抒发 其次 是对饱受战乱颠簸之苦的抒发 安史之乱给唐王朝带来的巨大灾难是不言而喻的 它是唐王朝直接由盛转衰的 转折点 从此以后战火频仍 民不聊生 安史叛军凶残至极 杜甫在 述怀 诗中 说道 比闻同罹祸 杀戮到鸡狗 烧杀连鸡狗都不放过 足以见其手段之凶残 战争不仅破坏生产 更使人们生离死别 人们流离失所饿殍遍野 杜甫及亲人 的遭遇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 在纷繁战火之中 他与亲人不得相聚 备受冲击 例 如 诗人兄弟流离失所 难以相聚 他在 忆弟二首 中写道 丧乱闻吾弟 饥 寒傍济州 人稀书不到 兵在见何由 得舍弟消息 乱後谁归得 他乡胜故 乡 直为心厄苦 久念与存亡 他在 遣兴三首 中写道 我今日夜忧 诸弟 各异方 不知死与生 何况道路长 还有著名的 月夜忆舍弟 中写道 有弟 皆分散 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 况乃未休兵 由于安史之乱的爆发 安 史叛军活动山东 河南一带 当时 杜甫的几个弟弟正分散在这一带 由于战 火的阻隔 音信不通 生死不明 诗人只能写诗寄情 不光安史叛军的影响 在国家危难之际 外族侵略者也趁火打劫 不断骚扰我 国边疆 使人们的困境更是雪上加霜 面对此种惨状 杜甫也不禁对入侵者破口大 骂 胡尘逾太行 杂种抵京室 留花门 精品文档 5欢迎下载 战争带给人们的苦难是显而易见的 其中的惨状让人不忍目睹 诗人历经波折 所见所闻都令人闻之而涕下 例如他在 遣兴三首 中也有描述在流离逃亡之中人 们的处境艰难 避寇一分散 饥寒永相望 岂无柴门归 欲出畏虎狼 虽然处境 艰难 但是诗人还想到 怅望但烽火 戎车满关东 颠沛流离是战争中常事 生 涯能几何 常在羁旅中 但是任何一场战争都要付出血的代价的 杜甫的 不归 就是战争最惨烈的代表 河间尚征伐 汝骨在空城 战场到处尸骨遍野 血战 乾坤赤 氛迷日月黄 送灵州李判官 最后 是对百姓饱受兵役之苦的抒发最后 是对百姓饱受兵役之苦的抒发 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是不可想象的 对普通百姓来说 更大的灾难不是解决 温饱 更重要的面临生存的难题 在战争的年代 百姓不仅是战争的受害者 他们 更是战争的牺牲者 在战争初期 年青男子往往要服兵役 可是后来一批批年轻的 生命牺牲在疆场上 老叟老妪都不得不服兵役 见此情景 诗人内心十分煎熬 却 又无可奈何 三吏 三别 这些组诗就是诗人最无奈的控诉 组诗中饱含了诗人 对处在水深火热中百姓的同情 和作者对江山社稷的忧思 以及对封建统治者穷兵 黩武的严肃批判 诗人在 兵车行 中直接给我们描绘了抓丁的场面 全诗展现了兵车经过咸阳 桥的悲壮场景 车响 马鸣 人哭 真实客观的描述加上通过作者夸张的渲染 让 人们认识到抓丁是多么残酷的事 此时 官吏抓的壮丁还是年轻人 可是在后来的 新安吏 中情况发生了一些变化 借问新安吏 县小更无丁 府帖昨夜下 次 选中男行 中男绝短小 何以守王城 官吏开始抓未成年的孩童上战场 年青男 子都已血洒疆场 只能让更小的孩子服役 后来诗人在石壕村 情况更加恶化 官 吏连老叟老妪都不放过 要他们充军服役 仅仅从抓丁服役这个侧面可以看出 诗 人选材十分精当 也反映统治者的穷兵黩武对人们生命的摧残 给人们带来了深重 的灾难 新婚别 是杜甫所写的新题乐府组诗 三别 之一 诗中描写了一对新婚夫 妻的离别的场景 寥寥数言塑造了一个深明大义的少妇形象 虽然结婚一天不到 丈夫第二天就要去战场 可能从此就是永别 新娘虽然悲痛不舍 但她明白 丈夫 的生死 爱情的存亡 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地连结在一起的 要想将来幸福 必 须牺牲眼前 于是 她强忍悲痛鼓励丈夫参军 同时也坚定不移地表达真挚不渝的 爱情誓言 这首诗形象刻画出了人民面对战争的痛恨和无奈的复杂心理 深刻地揭 精品文档 6欢迎下载 示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巨大不幸 新娘越是深明大义 越反映了战争不近人情的残 酷 在 无家别 这首诗中 让人们更加彻底地认识到 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和 不幸 历经战乱的蹂躏 到处家破人亡 人命危浅 存者无消息 死者为尘泥 人们不是死在动荡中 就是在动荡中失去亲人 无家别 中的主人公就是一个在战 乱中失去所有亲人的单身汉 他一次被征去当兵 却发现自己 既无人送别 又无 人可以告别 人生无家别 何以为蒸黎 诗人似乎告诉我们 是战乱造成人们 无家可别的悲哀的 二 对贵族皇室悲悯 二 对贵族皇室悲悯 在唐代 饥寒交迫 受苦受难的不仅是贫民百姓 就连高高在上 呼风唤雨的 皇权统治者 也经历了许多艰苦波折 安史之乱爆发后 叛军一度占领京城长安 还有外族趁火打劫的入侵者 都给全国上下带来灾难 杜甫在 忆昔 中写到 犬戎直来座玉床 直接描写入侵者的张狂 而唐明皇携杨贵妃等众大臣仓皇出逃 昔日的九五之尊一度沦为逃亡者 在杜甫看来 统治者作为曾经的剥削者 此刻也 是值得同情怜悯的 例如他在 收京 中写道 须为下殿走 不可好楼居 就是 说王子皇孙地位一落千丈 失去了往日尊严 还有 壮游 中说到 河朔风尘起 岷山行幸长 天子灰溜溜地躲到四川 过惯了悠闲自在生活的他们 逃亡的生活也 是十分凄惨的 贵族皇权悲惨下场程度 是不下于普通百姓的 他们的遭遇也十分 不幸 杜甫在 哀王孙 写道 可怜王孙泣路隅 甚至曾经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 杨贵妃也未能幸免于难 自缢于马嵬坡 诗人不禁感慨 明眸皓齿今何在 血污 游魂归不得 当然其他妃嫔也没有得到 什么好的下场 正如 往在 中说 是 时妃嫔戮 连为粪土丛 杜甫对统治者的怜悯同情 并不是讨好和是非不分 而生爱憎分明 当社会矛 盾集中在农民与封建地主之间时 他把全部的关注与同情都倾注在饱受磨难的百姓 身上 当社会矛盾转变 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时 杜甫又把同情和怜悯之情都 加注与中国人民身上 唯一不变的是 他同情的都是弱者 对于处在苦难中的人们 他心怀一种悲悯之情 但是 不管对谁 他的胸怀始终是最宽广伟大的 三 对有生命事物的怜爱 三 对有生命事物的怜爱 杜甫的感情是博大深厚的 他把至真至诚的真情推广到每个生命上 甚至 他 对自然界的万物都仔细观察过 他尊重任何一个微小的生命 怜悯它们的不幸 在 精品文档 7欢迎下载 杜甫 艰难苦恨 的一生中 无论对国家人民 还是对妻子 弟妹 朋友 甚至到 犬 马 鸡 鱼 虫蚁等物类都无不贯彻人道主义精神 他对自然界微小生命的刻 画描写都饱含着满腔的同情和怜悯 让人读之不禁动容 这并不是诗人虚伪矫做 是因为 他真正做到了 对家人 对朋友 百姓国家至于草木鸟兽 都怀有一颗赤子 之心 例如 他关心鸟雁的饥寒 在诗中他写道 黄鹄翅垂雨 苍鹰饥啄泥 还有 晚行口号 中的描写 落雁浮寒水 饥鸟集戍楼 送李校书二十六韵 老雁春忍饥 哀号待枯麦 都是描写鸟雀的艰难生活 义鹘行 中写的 阴 崖有苍鹰 养子黑柏颠 白蛇登其巢 吞噬恣朝餐 雄飞远求食 雌者鸣辛酸 描 写苍鹰生存之不易 还有诗歌 题郑县亭子 写的 巢边野雀欺群燕 花底山蜂 趁远人 则更进一步描写鸟禽昆虫的生活状况 他关心自己乘坐的老马 在 病马 中写道 乘尔亦已久 天寒关塞深 尘 中老尽力 岁晚病伤心 他不光同情自己的马 对别人的马的不幸遭遇也深表同情 例如他在 瘦马行 中写道 东郊瘦马使我伤 骨骼硉兀如堵墙 曾经立过战功 的瘦马却落得 天寒远放雁为伴 日暮不收乌啄疮 的下场 短短数言 把瘦马的 不幸遭遇刻画的淋漓尽致 让人闻之不禁内心翻涌 他并写出 谁家且养愿终惠 更试明年春草长 的美好愿望 希望瘦马能够得到一个好的结局 杜甫虽然终生不幸 饱经沧桑 但仍对世间的万物充满悲悯之情 无论对谁 只要具有生命 并遭受磨难 他都以自己的无私爱去包容拯救一切不幸中的生命 毫不吝啬他的笔墨与激情 他的诗歌充满着基于生命意识之上与命运抗争的焦灼 所以艺术上才有巨大的感染力和经久不衰的生命力 才有既令人为之泪下而又为之 感奋的悲剧之美 三 悲悯诗情的历史影响 杜甫无疑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 他的作品都是发自内心的赤子真情之作 忧 国忧民之情贯穿作品始终 他一生经历灾难坎坷 贫病交加 生活潦倒 但他的诗 歌并不仅仅抒写他个人的苦难 独自呻吟 而是更多的想到国家和百姓 想到世界 万物苍生 他的诗歌不是猥琐贫弱的感情宣泄 而是高亢嘹亮的歌唱 具有伟大的 崔丽 圣者襟抱 诗人性情 D 内蒙古 内蒙古大学 2006 谭云华 杨黎 论杜甫诗歌的悲剧精神 J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09 5 精品文档 8欢迎下载 人道主义精神 正所谓文如其人 杜甫不像一般缺乏独立人格精神的文人通常 穷 则自命不凡 牢骚满腹 达则享受人生 作为一位真正的文学家 杜甫具有强烈的 社会责任感 他具有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的胸怀 有为天地立 心 为生民立命的志向 伟大 严肃的文学作品是不靠技巧的卖弄 而是必须有作 者生命的灌注 一腔心血的滋养 才能使之动人 使之永恒 这 就是历史的辩证 法 杜甫并不是一人独歌 许多仁人志士都在应和 历年来 许多文人墨客 沿袭 模仿着杜甫的创作道路 他的诗风和人格影响了一大批诗人 胡震亨评价杜甫诗歌 以时事入诗 自杜少陵始 像后代的王安石 陆游 苏轼 文天祥等爱国诗人对 杜甫诗中悲悯的内涵有着深刻而全面的认识 也都具有一颗颗悲悯之心 诗人们并 且做到将个人的时代遭遇和生活实践相结合 写出了一首首具有高度爱国主义精神 的诗歌 他们的诗歌是深刻现实的写照 他们成为了无愧于祖国人民的诗人 更是 国家和人民十分需要的诗人 杜诗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历史发展到 21 世纪 杜甫已离开我们千 年之久 但其人品 诗品仍在当代焕发熠熠光辉 近年来人情世风日益淡漠 别说 对万物苍生 有些人就连亲情 爱情 友情都能抛弃 可谓世风日下 人心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