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2013年高二上学期第六次月考历史试卷_第1页
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2013年高二上学期第六次月考历史试卷_第2页
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2013年高二上学期第六次月考历史试卷_第3页
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2013年高二上学期第六次月考历史试卷_第4页
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2013年高二上学期第六次月考历史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 2013 年高二上学期第六次月考历史试卷 一 选择题 每小题 2 分 共 50 分 1 清代学者顾栋高在 春秋大事表 中指出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有土之诸侯未必皆贤 即使因其不 贤而易置之 而其政令不能尽出于王朝 其民之视听不能尽属于天子 故常散而不能聚 弱而不强 其易 而县邑也 则不然 其操纵由一己 其呼吸若一气 其简练教训如亲父兄之于子弟也 可见县邑制的出现 A 完成了封建专制国家的统一 B 维系了君臣间的宗法关系 C 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的根源 D 加强了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2 宰辅是历代帝王治理国家的辅佐大臣 在古代政治体制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主导作用 中国古代宰辅制 度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化 这三个阶段依次是 A 三公制 三省制 军机制 B 三公制 六部制 内阁制 C 三公制 三省制 六部制 D 三公制 三省制 内阁制 3 宰相制国用 从古然也 今中书主民 枢密主兵 三司主财 各不相知 故财已匮 而枢密院益兵不已 民已 困 而三司取财不已 宋代这种情况突出反映了 A 三省六部分工明确运行平稳 B 加强集权导致地方贫弱 C 加强君主专制影响行政效率 D 宋代君相之间矛盾尖锐 4 旧唐书 薛登传 载 开皇中 李谔论之于文帝曰 魏之三祖 更好文词 忽人君之大道 好雕 虫小艺 代俗以此相高 朝廷以兹擢士 故文笔日烦 其政日乱 帝纳李谔之策 材料表明隋初实行科 举制的直接目的是 A 打击豪强势力以促进统一 B 防止重臣专权以巩固皇权 C 改变文风以选拔实用人才 D 弘扬儒家思想以笼络士心 5 有人在研究明朝皇帝系列表时发现 部分明朝皇帝的名讳体现了我国古代阴阳五行学中五行相生说 即木生火 火生土 土生金 金生水 水生木 见下表 皇帝称号明成祖明仁宗明宣宗明英宗明宪宗 皇帝姓名朱棣朱高炽朱瞻基朱祁镇朱见深 相互关系明太祖之子成祖之子仁宗之子宣宗之子英宗之子 名中的偏旁木火土金水 依据表中所列现象判断 其所隐含的思想有 祈盼专制政权的生生不息 反映宗法血缘的代代相传 来源 Z xx k Com 表达分封制度的世世相袭 显示 朱 姓大族的赫赫尊贵 A B C D 6 关于西周灭亡的原因 司马迁认为是 烽火戏诸侯 某学者在 西周的灭亡 一书中综合运用了考古 发现 铭文和文献记录 同时又联系当时的地表形态特征 认为西周的衰落是由西周国家的基本统治结构决定 的 其灭亡的外部重要原因主要是西北地区少数部族的侵袭 你认为 A 司马迁的观点属内因决定外因论 符合历史事实 B 该学者的观点以考古发现及文献记录等为依据 真实可靠 C 两人分别从不同角度探讨西周灭亡的原因 均为一家之言 D 由于年代久远 两人的观点都是主观臆测 均不足为信 7 尚书 召诂 曰 武王崩 成王年少 呜呼 有王虽小 元子 大宗 哉 上述史实体现了中国古代某一制度 下列有关这一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解决了贵族之间的纷争 B 体现了血缘和政治关系的结合 C 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理 D 形成了等级森严的官僚政治 8 清雍正年间 军机处设在皇宫内 与皇帝 日常生活办公地毗邻 军机大臣多从 亲臣重臣 中遴选 任命谕旨通常说 命某人 在军机大臣上行走 或 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 材料中未能体现出 A 在军机处办理要务易于保密 B 军机处官员便于皇帝宣召 C 军机处官员按才德标准遴选 D 军机大臣多为临时差遣性质 9 柳宗元在 封建论 中说 汉兴 天子之政行于郡 不行于国 制其守 郡守 宰 不制其侯王 汉朝 为解决这种现象采取的措施是 A 实行郡国并行制 B 诸侯王将封地分给子弟 来源 Z若某人 非法损坏了另一个人的物品 应以近三年该物品的最高价赔偿之 这说明罗马法 A 内容丰富翔实 应用性强 B 量刑有理有据 保障平民权益 C 协调社会矛盾 巩固统治 D 涉及民事诉讼 保护私有财产 18 在共和国晚期 特别是在罗马帝国时期 司法者 建立起一项原则 即被告在被确认犯罪之前是无罪 的 被告有权利在法庭的法官面前同原告对质 这项 原则 A 推动了罗马法由习惯法向成文法转变 B 确保了罗马境内居民权利的平等 C 反映出民主是罗马法精神的本质内涵 D 体现出古罗马司法追求公平公正 19 美国思想家托马斯 潘恩在 1776 年撰写的 常识 中认为英国政体是 君主政体暴政和贵族政治暴政 的残余 这两种 暴政的残余 分别体现在 A 国王和上议院B 国王和内阁C 国王和下议院D 内阁和上议院 20 汉密尔顿在 联邦党人文集 中说 在美国的复合共和国里 人民交出的权力首先分给两种不同 的政府 然后把各政府分得的那部分权力再分给几个分立的部门 因此 人民的权利就有了双重保障 两 种政府将互相控制 同时各政府又自己控制自己 材料反映了 主权在民的原则 州政府服从联邦政府 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联邦制原则 A B C D 来源 Zxxk Com 21 下列内容体现人民在民主政体下的权力或思想 其中是雅典民主政治创造的有 2004 年克里在家乡波士顿投票选举总统 美国总统有权否决国会立法 国会又可以推翻总统的否决 美国国会有权弹劾总统 美国法官终身制 但国会有权弹劾法官 2002 年 3 月上旬 英国国会就有关伊拉克问题进行辩论 举手表决成为我国人大代表行使职权的主要方式之一 A B C D 22 王者配天 谓其道 天有四时 王有四政 四政若四时 通类也 天人所同有也 庆为春 赏为夏 罚为秋 刑 为冬 庆赏罚刑之不可不具也 如春夏秋冬不可不备也 以上反映的思想始于 A 战国时期的法家思想 B 汉初 无为而治 的思想 C 汉武帝时期的儒家思想 D 宋朝程朱理学 23 编于唐初的 百行章 写道 人虽有貌 不学无以成人 但是百行之源 凭学而立 禄亦在其中 矣 温故知新 可以师矣 若不广学 安能知也 未游边远 宁知四海之宽 不涉丘门 岂知孝者为重乎 该材料无法体现 A 孔子教育主张的影响 B 儒家伦理的观念 C 学而优则仕 的思想 D 理学思想的熏陶 24 以下是 1925 年清华学校大学部招生考试的部分试题 1 成文宪法与不成文宪法有何异同 2 中国国会为何有两院 6 试详论独裁制与委员制利弊 8 试择要批评民国十二年公布之 宪法 下列相关推断正确的是 A 命题者质疑实行两院制 B 清华学校关注考生公民素养 C 公众批评 临时约法 D 北洋政府实行君主立宪制 25 1943 年蒋介石出版 中国之命运 该书认为近百年来中国人 因为学西洋的文化而在不知不觉中 做了外国文学的奴隶 中国国民对于西洋的文化由拒绝而屈服 对于固有文化 由自大而自卑 屈服转为 笃信 信其所至 自认为某一外国学说的忠实信徒 自卑转为自艾 极其所至 忍心侮蔑我们中国的固有 文化遗产 这说明蒋介石出版该书目的之一在于 A 以自由主义反对民族主义 B 以自由主义反对共产主义 C 以共产主义反对自由主义 D 以民族主义反对共产主义 二 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三小题 26 题 20 分 27 题 12 分 28 题 18 分 共 50 分 26 比较是历史研究的重要方法 通过比较 可以认识客观事物的特性和本质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话题一 古代中外政权机构比较 材料一 秦统一后 设丞相 太尉 御史大夫 分掌行政 军事和监察之权 西汉时期 官僚政治制 度继续发展 当时宰相权力很大 不仅负责全国的行政事务 而且又可以管官员的任用以及赏罚 有时还参 与军事行动的指挥策划 相府在当时是中央政府最庞大的机关 材料二 雅典国家形成之初 梭伦改革前 战神山议事会是国家权力结构的中枢 贵族借助这个机构 操纵了立法 行政 司法大权 1 据材料一和材料二 指出西汉时期和雅典梭伦改革之前 在国家权力的运行上分别面临什么问题 4 分 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为解决国家权力运行的问题 西汉和雅典分别形成了怎样的制度 4 分 话题二 英法两国代议制发展进程比较 材料三 英法两国代议制确立 发展的简要进程 英国 1688 年光荣革命 通过妥协不流血的和平手段 英国君主立宪制逐步建立起来 1689 年 权利法案 限制王权 明确了议会至上原则 1701 年 王位继承法 进一步限制王权 18 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形成 英王统而不治 1832 年议会改革 以妥协方式扩大民主 1867 和 1884 年英国两次议会改革 民主制日趋完善 法国 1789 年巴黎人民武装起义 法国大革命爆发 人权宣言 颁布 1791 年宪法 宣布法国为君主立宪制国家 1792 年巴黎人民第二次武装起义 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1804 年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制订拿破仑宪法 1815 年波旁王朝复辟 颁布钦定宪法 1848 年二月革命 建立法兰西第二共和国 1852 年建立法兰西第二帝国 1871 年建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1875 年法国议会以 353 对 352 的一票多数通过了宪法 确立了共和制 摘自 欧洲近现代历史上宪政民主政制的生成 建构与演进 2 概括材料三两国在代议制确立过程中各自呈现的特点 8 分 结合所学知识 概括 权利法案 和 1875 年宪法在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建设方面的贡献 4 分 27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之所以革之 注 废分封制 者 其为制 公之大者也 其情私也 私其一己之威也 私其尽臣畜 属 于我也 然而公天下之端自秦始 柳宗元 封建论 来源 Zxxk Com 材料二 后之为人君者不然 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 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 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 亦无不可 使天下之人 不敢自私 不敢自利 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 始而惭焉 久而安焉 视天下为莫大之 产业 传之子孙 受享无穷 黄宗羲 明夷待访录 1 概括材料一的观点 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政制的意义 4 分 2 比较材料一 材料二 归纳柳宗元和黄宗羲对于君主政制的不同态度并说明原因 8 分 28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56 年 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说 他说 到处在谣传 我要给农民自由 这 是不公正的 但是 遗憾的是 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 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地主管 束的事情 因而 从上面解决要比从下面解决好得多 摘自孙成木 俄国通史简编 来源 Zxxk Com 材料二 1868 年 4 月的一天 日本京都皇宫的大殿内 天皇率领群臣宣读誓词 广兴会议 万机决于 公论 上下一心 大展经论 官武一体以至庶民 各遂其志 务必人心不倦 破历来之陋习 基于天地之 公道 求知识于世界 大力振兴皇基 这就是日本历史上著名的 五条誓文 摘自人教版历史选修 1 材料三 1898 年 6 月 11 日 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上谕 上谕说 数年以来 中外臣工讲求时务 多 主变法自强 惟是风气尚未大开 论说莫衷一是 或托于老成忧国 以为旧章必应墨守 新法必当摈除 从喙哓哓 空言无补 嗣后中外大小诸臣 自王公以及士庶 各宜努力向上 发愤为雄 以圣贤义理之 学 植其根本 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 实力讲求 以教空疏迂谬之弊 以皇帝名义 诏定国是 其 目的是 以变法为号令之宗旨 以西学为臣民之讲求 著为国是 以定众向 然后变法之事乃决 人心乃一 趋向乃定 摘自梁启超 戊戌政变记 请回答 1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 分析三则材料所反映的三国解决社会危机的角度 或者侧重点 有何不同 6 分 2 三则材料中的三位君主都参与了改革 分别指出他们在改革中的作用 6 分 3 材料三的改革与材料一 二在核心主张 局限性 改革方式上的相同之处是什么 3 分 4 三国改革出现了不同的结果 俄日崛起 中国改革失败 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改革的因素主要 有哪些 3 分 高二年级第六次月考历史试卷答题卡 一 选择题 每小题 2 分 共 50 分 题号12345678910111213 答案 题号141516171819202122232425 答案 二 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三小题 26 题 20 分 27 题 12 分 28 题 18 分 共 50 分 26 1 8 分 2 12 分 27 1 4 分 2 8 分 28 1 6 分 2 6 分 3 3 分 4 3 分 高二年级第六次月考历史试卷答案 1 5DDCCC 6 10BBCBB 11 15BABAC 16 20BDDAB21 25CCDBD 26 1 中国 相权过大 威胁皇权雅典 贵族操纵国家权力 4 分 西汉形成了中外朝制度 雅典形成了所有公民都有机会参与国家政治事务的民主政治 4 分 2 英国 通过妥协和改革的方式渐进 过程相对缓和 代议制民主日趋完善 4 分 法国 政权 更迭频繁 社会动荡 共和制和帝制反复较量 4 分 权利法案 强调 议会至上 原则 标志着君主 立宪制的基本框架形成 2 分 1875 年宪法 确立了议会制共和制 丰富了资产阶级代议制类型 2 分 27 1 观点 秦始皇以郡县取代分封 虽出自 一己之威 却成就了 公天下之端 或秦以郡县取代分封 是历史的进步 2 分 意义 奠定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础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后世沿用 2 分 2 不同 柳宗元肯定郡县制的合理性 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 2 分 原因 观察角度不同 前者注目于郡县制的客观效果 后者注目于君主制的主观目的 3 分 时代背景不同 柳宗元所处的时代正值藩镇割据 中央权力衰微 故柳宗元作 封建论 强调郡县制是大势所趋 藉以提倡 中央集权 而明朝废相后皇帝专权独断以至于亡国 所以黄宗羲批判帝制自专 3 分 28 1 俄国侧重解决内部危机 废除农奴制度 2 分 日本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